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耐基经商之道-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础上,自我设计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否则自我实现就是一句空话。当然,
离开正确的价值目标和客观条件,主观的、自以为是的设计,往往会被个人主义、利己
主义所左右,不能实现人生理想,甚至会给社会和自己造成危害。
    人生的选择和责任,不是要求个人的任性和自负,而是要求个人要有对社会和个人
一生负责的生存危机感。有人提出,当今中国人究竟缺乏点什么?有人回答说:缺乏的
是生存的危机感。这个回答得很好。要生存就要奋斗,要奋斗就要辛勤劳动、创造,并
且争得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尽快顺利发展。同时也使自
己具有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在成长的道路上,当理想难以实现,勤奋、毅力和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的时候,突
然,一个机遇出现在你的面前,解救了你,使你在事业上有了进境,甚至获得了成功,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是常有的。
    机遇的力量是很神奇的,我们都希望在自己人生短短的路途中多多得到它的惠顾,
特别是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然而,真正能够抓住机遇的人却并不很多,因为机遇好比
商品的价格,稍一耽搁,就会变化;它又象市场上的某些紧俏商品,如果能买时不及时
买,当你发现了它的价值而再想买时,却再也找不见了。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会先给
你一个可以抓的瓶颈,你没有及时抓住,再摸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瓶肚了。
    要想抓住机会,必须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和能力。古人云,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早有准
备的人。这是很有道理的。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之一。他出身贫苦,12
岁上街卖报,13岁起在钉书店当8年学徒。虽然他酷爱读书,认真钻研了有关电学的论
述,还尽可能利用条件作点小实验,但若不是碰巧英国著名学者戴维到那里做学术讲演,
若不是法拉第想尽办法弄到二张入场卷,也许他俩就不会认识,他就更不可能得到戴维
的赏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机遇,在戴维的推荐下,法拉第才在皇家学会实验室当上
了助手,开始走上了新的学习和研究的道路。
    英国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也是善于利用机遇的人。
    1831年,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将作环球旅行,需要一位自然科学家。达尔文看
出这是进行生物考察的大好时机,当即表示愿去,但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后来他
经过很大的努力,争取到舅父的赞助,才达到目的。不难想象,如果失去这次机会,
《物种起源》这部巨著也许永远不会问世。
    桃桃是内蒙古一个农民的女儿,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去市内一位干部家里当了
保姆。在一般情况下,保姆只是整天拖地做饭,洗衣,干家务。而这位干部偏偏喜欢爱
学习的孩子,他看桃桃愿意学,就给她提供很多日语课本,留出时间来让她学习,为了
怕小女孩早晨醒不来而误了听广播,老两口天天喊她。不久之后,桃桃终于能流利地说
一口日语,被日本北海道的“农友会”正式邀请到日本学习去了。如果不是这位百里挑
一的好干部,农村的桃桃也许不会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了。但是,如果没有桃桃的刻苦好
学,纵遇到这样的好干部,又能怎样?
    机会到处都有、就看你是否抓得住。
    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他们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象别人那样的机
会。一切好的机会都已被人捷足先登了,所以,我们只好坐吃山空了。
    “没有机会”,这是失败者推托辞,有志气的人是不会这样怨天尤人的。他们在做
事前密切观察留意机会,在工作过程中则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他们不等待
机会,他们创造机会。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去问他,假使有机会,他想不
想把第二个城市攻占。“什么?”他怒吼起来,“机会!机会是我自己制造的!”世界
上到处真正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够制造机会的人。
    我们有些人总是有点眼高手低,他们希冀一个突然的机遇把自己从地狱送到天堂,
眨眼之间便具有了值得大肆炫耀的工作,一夜之间就会能一举成名。他们往往为着一心
要摘取远处的玫瑰,反而将近在脚下的菊花踏坏了,他们忘记了大事业要从小处着手。
    事实上,会利用机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把机会奉为神明的人,他们从没把希望寄
托在机遇上,他们知道,大事业是从小处开始的,“天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
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他们明白,一砖一木垒起来的楼房才有基础,一步一个脚
印才能走出一条成形的道路。他们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实在,也是最可靠
的。
    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无论是在职业的选择中,还是在工作和劳动中,很多成功
往往属于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他们没有良好的条件,没有捷近的道路可走,也不希求外
在机会的垂青,所以,他们的走路最实在,他们所得到的机遇也就会最多。青年人在职
业选择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自觉而顽强地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
    ………………………………………………

四 笑对所有挫折

……………………………………………………………………………………………………………………………………………………………………………………………………………………

    不达目的不罢休——卡耐基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
最大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
    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
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乘餐馆老板不备,又溜了进去卖
报。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
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主人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
的报纸看。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
    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地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孩子,后来也仍是那种人。
    史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
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
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下手去做。”还有“马上就做!”
    他走进大楼,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象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一样,再试着进去。
他没有被赐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每
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而没有收获的话,他就担心到下一个办公室会碰到钉子。不过,
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个办公室。他找到一项秘诀,就是立刻冲进下一个办公
室,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
    那天,有两个人跟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
推销术方面,他有了极大的收获。
    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第三天,六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二十岁的时候,史东自己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他就
在繁华的大街上销出了五十四份保险。有一天,他有个令人几乎不敢相信的纪录,一百
二十二件。以一天八小时计算,每四分钟就成交一件。
    1938年底,克里蒙·史东成了一名拥资过百万的富翁。
    他说成功的秘诀是由于一项叫做“肯定人生观”的东西。他还说:如果你以坚定的、
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你反而能从其中找到好处。
    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大小事业要取
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犯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例如,在工作上想搞
改革,越革新矛盾越突出;学识上想有所创新,越深入难度越大;技术想有所突破,越
攀登险阻越多。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
脑里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
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的结论,也
达不到十分之一。”这就是说,世界上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比
率是1∶10。至于一般人与这个比率比当然要低得多。因此,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能
不能经受住错误和失败的严峻考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由于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有人就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人就唉声叹气,
激流而退;有人则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然而,错误和失败并不因为人们的不快、悲叹、
惊慌和恐惧而不再光临。相反,怕犯错误,怕遭失败,却往往会犯更大的错误,遭更多
的失败。所以,对待错误和失败应该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人们在实践中为什么会犯错误,遭失败,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认识论要求我们坚持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但是,应该指出,这种统一是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僵死的统一,只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统一,特别是
在较大的范围内和比较复杂的问题上,这种统一往往要经历迂回曲折、多次反复才能完
成,要经历一个由不统一到统一,由低水平的统一到高水平的统一的过程。这是因为从
客体方面来说,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统一的近似性,客体发展的无限性和过程性决
定了这种统一的暂时性;从主体方面来说,主体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这种统
一的相对性。离开了或者不能保持主体与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犯错误,遭致
失败。
    人们在实践中遭到失败,除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外,还有诸多主观原因,主要
是:
    决心不大,信心不强。有没有决心和信心,这是事情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古人云: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畏首畏尾,身其余几。”缺乏决心和信心的人,往往忧柔
寡断,常常错失良机,这正如俗话所说“太刚则折,太软则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
有自信,那么,他就会连一点小困难也克服不了。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说道: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进步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只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树立必胜的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一定会获得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又何尝不是
如此呢?
    急躁轻率,盲目蛮干。有些人不研究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和阶段,不了解其发展规
律,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情轻率地盲目地蛮干,结果遭到了失败。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想快反而慢。”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进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只有那些勤于思考,善于安排的有
心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坚强
意志,不能被困难所吓倒。闻名于世的大作曲家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
不利与己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从事任何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以后,就
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行。
    骄傲自大。自卑,不会有出息;自大,非坏事不可。人贵有自知之明,盲目自大自
负,对己有害无益,对人对事有损无补。在我国古代,最崇尚谦虚,力戒骄傲。《尚书
·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一个人之所以犯错误,往往不是因
为他什么都不懂,而是因为他自以为什么都懂。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
礁。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犯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这是坏事。错误和失败造成的困惑是痛苦的。但是,在
迈向成功的道路上,错误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它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错误和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任何成功都包含着失败,每一次失败是通向
成功不可跨越的台阶。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
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老科学家严
济慈认为,失败,是达到成功的大路,因为每一次发觉虚假的东西后,便使我们诚恳地
去寻找真实的,指出一些错误方式以后便会小心避免再犯。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并不是
因他们掌握了什么走向成功的秘诀,而恰恰在于他们在失败面前不唉声叹气、不悲观失
望。大发明家爱迪生经过6000余次的失败,最终才发明了电灯,给世界人民带来了黑夜
中的光明。他在总结这段活动时说:“我对电灯问题,钻研最久,试验最苦,但是从未
灰心,更不信它试验不成!失败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著名药物学家欧立希发明一
种名叫砷矾纳明的新药,这种药能够治疗梅毒病和昏睡病。他在试制过程中,遭受过
605次失败,这使他痛苦万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在606次实
验中取得了成功。因此,欧立希把这种新药命名为“606”。一盏电灯要试验6000多次,
一种新药要试验606次,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辛!然而,最后的成功正是孕育在千百次
的失败之中。其实,成功与失败并没有绝对不可跨越的界限,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
是成功的黎明。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
人。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只在完全做对一件事情和几乎做对一件事情。
    其次,错误和失败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
满;清醒的人,在失败面前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在逆境中的表现是对我们是否成
熟和气质优劣的最好的检验。真理在燧石的敲打下闪闪发光,失败就是锤炼人意志的燧
石。那些献身于人类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在接连不断的挫伤和失败面前,不但没有被压
倒,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表现出了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英勇气概。
    一次欢乐的体会不可能永恒存在,它是有始有终的,那么当欢乐的体验消失后,多
少总会有不快的事情出现,甚至是一些大的痛苦出现。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欢乐之后
出现意外,也是基本的生活规律。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会福星高照,连着走运,令
人羡慕不已。不过这是极其罕见的,它往往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里,或者是文学作品之
中。即便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半个,那么这种好事也不能伴随其终生。或大或小的痛苦,
总会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烦恼、苦闷、不顺心的事,迟早会出现,这是由生活的本性所
规定的,也是生活本性的表现。
    从上述的角度讲,在人的一生中,痛苦与快乐是交替出现的,这二者有其一必有其
二,相互转化,相互衬托,相互补充心理上的空白。痛苦与欢乐构成人生的节奏。贝多
芬在给别人的信中曾这样说:“我们这些具有无限精神的人,就是为了痛苦与欢乐而生
的。几乎可以这样说:最优秀的人物通过痛苦才能得到欢乐。”所以,尽管人们极力追
求幸福,追求快乐,同时人们极力躲避痛苦,但是人生有痛苦则是无论如何也躲避不了
的事。人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如何缩短痛苦,减少、避免那些由于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
痛苦。而在遇到痛苦之后,则力求化解痛苦,争取幸福。
    从情感上讲,痛苦是人人所厌恶的。肉体上的痛苦,或者使人疼痛难忍,或者给人
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有一些肉体上的痛苦,还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创伤。灵魂中的痛
苦,较之肉体上的痛苦,对于人来说,是更加难以忍受的。它或者是自我的谴责,无尽
的悔恨,痛不欲生;或者是感到人生的艰难,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是处于一种
难堪的境地,进退不能,左右不得;或者是受到外在的压力,使人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前
途;或者是心中不平,使人倍感不公。诸如此类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极力想要避免的。
    然而从理性上来看,痛苦不完全是人生的仇敌,不能把它视为绝对的恶事。应当看
到,那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是有双重品格的,它既是人生中难以完全避免的,
也是人在争取幸福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因为推动人们奋斗的力量,不仅仅
是对幸福的渴望,同时还有痛苦对人的刺激。人们厌恶痛苦,就会为摆脱痛苦而奋斗。
从历史上看,只有那些处于重重压迫之下,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阶级、人群,才会起
来闹革命,为争取起码的人生权力而斗争;
    对于一个人来说,摆脱痛苦的欲望比获得幸福的欲望会更强烈。
    幸福对于处于痛苦之中的人来说,常常是一种奢望,人们往往是以摆脱痛苦为第一
步。由于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痛苦的摆脱,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进入了幸福的
境界。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生活在边远山区、经济落后的农村的孩子,其刻苦学
习的精神,远比一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富裕家庭中的孩子要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
看到农村的环境、生活条件,比起大城市来说,要艰苦得多。他们强烈的要求变换自己
的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而在目前来说,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可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大城市的孩子,在其学习的动力中,没有变换生存环境这个
动力,如果他再没有更加崇高的理想,那么其学习的劲头,当然就无法跟那些农村的、
穷困山区的学生相比了。
    这种现象表明,痛苦、艰难,其本身虽然不是构成幸福的条件,但是,它是促使人
们奋发努力的一种力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