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事实上呢?
就是个大虚货,平时就知道吃喝不锻炼,平时跟着日本鬼子下乡的时候都得座侉子。
日本人要不是缺少会日语的,才不用这头猪呢。
王亮的一拳直接把刘翻译干倒在了地上,刘翻译捂着脸,骂道:“艹!谁敢打老子,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弟兄们,拿枪干他!”
饭馆里吃饭的客人们本来以为刘翻译要得逞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好汉来。
都显得有些激动,但是当看到伪军把枪杆子拿起来对准了王亮的时候,他们又不禁吸了口冷气,这个好汉要完蛋了,可惜了了。
胡大海也紧张地关注着那边的动态,从他对王亮的观察来讲,他感觉此人应该不是那种鲁莽之人。
但是现在的场面,胡大海几乎可以认定王亮控制不住了。
他随手抄起来,一张长凳,准备上去帮忙。
这一刻饭馆里静极了,都能听得见呼吸声。。。
刘翻译费了半天劲,才在伪军的帮助下爬起来,看清楚打自己的王亮不是城里什么大人物之后,大怒:“妈了个巴子的,你敢打老子,再打啊,再打一下我看看啊,打啊!”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招呼了上去。
王亮搧的。
这小子不是让自己打吗?他就打喽。
刘翻译含着泪摸了摸自己滚烫滚烫的半边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王亮,这小子也忒不怕死了吧。
“妈的,你还敢动手,我艹,今天天他娘的不******!”
啥也别说了,掏枪,干你!反正刘翻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不—是—你—让—我—打—你—的—吗?”
不得不说,王亮是一个好演员,这番蹩脚的汉语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刘翻译的小南部十四刚掏出来,听到王亮的这番话,顿时石化了。
日本人?
他跟在日本人身边有两个月了,日本人蹩脚的中文可都是这么说的。
“你,你是日本人?”刘翻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对,我是日本人。怎么了?你要用枪杀掉我吗?”纯正的日语,东京口音的,王亮看着刘翻译问道。
“不敢,不敢,太君,我错了,我错了。太君,我不是这个意思。”靠,果真是日本人!
刘翻译好歹也是在日本上过一年学的人,这人的日本话说的没毛病,绝对是日本纯正的口音。(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五章 初见主席
“东亚共荣,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这是在侮辱日本人,你这是破坏东亚共荣圈的构建!你是不是八路派来的破坏份子?!”王亮手撕着刘翻译的衣领,用日语逼问道。
显然,刘翻译是吓坏了。
平时他在中国人面前趾高气昂没事,但见了日本人,就怂了,毕竟他只是日本人的一条狗。
对于这点,他自己心里是很清楚的。
“太君,这是个误会啊。我怎么可能是八路呢?真是天大的冤枉啊,我对皇军可是忠心耿耿的,没有半点私心。”王亮的话让刘翻译差点吓尿了,通八路,这个玩笑可开不起。
王亮松开刘翻译地衣领,把他重重地甩了出去,威胁道:“哼,最好是这样。你也是中国人,他们都是你的同胞,对他们好点。别再做出些不利于构建东亚共荣的事情来,不然,我直接枪毙了你。”
虽然王亮很想直接杀了中国刘翻译,这玩意简直是个败类。
但是他不能,杀了必然会引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王亮现在身上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延安报道。
能把朱家父女救下来,这他唯一能做的了。
至于这个大汉奸,警告警告算了。
“是,是,太君,小的明白了,小的明白了。以后再也不敢了。”刘翻译虽然嘴上答应的利索,但是心里暗骂了。
你个日本人装个屁了,平日里祸祸老百姓数你们厉害了。
今天又在这里装好人了,老子这还不是跟你们学的。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他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只能点头哈腰地应着王亮。
“既然明白了还不赶紧滚蛋,等我改变主意吗?”王亮瞪了刘翻译一眼,心想,你替鬼子卖命这么久了,难道连这点眼里劲都没有吗?
“是,是。”就这样刘翻译带着自己的那三个伪军兄弟,仓皇逃窜。
本来想要给王亮鼓掌的客人们都安静了下来,这是个日本人,他们可不敢鼓掌了。
王亮说的那一口流利的日语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日本人喜怒无常,他们不知道王亮这是在整哪一出。
就连王亮救下的朱家父女也是一脸惶恐地看着王亮,很是害怕的样子。
对于这种场景,王亮只能表示无奈。
冲胡大海使了个眼色,便走出了饭馆。
“要不是刚才对上了暗号,我真怀疑你是日本人。你日语在哪里学的,叽里咕噜的,说的不错嘛。”胡大海饶有兴趣地看着王亮,这小子挺厉害的嘛,把那个胖翻译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哈哈,前几天打仗抓了个鬼子俘虏,跟他学的,正宗的东京口音。”
王亮哈哈一笑,把弘一拿出来顶缸。
他当然不会说这是自己生前在军校里辅修的吧~
胡大海点了点头算是相信了,中。央首长点名要的人,果然不一般,是个人才啊。
一路无语,拿着火车票上了火车,一切进展的很顺利。
用了六个多小时到了运城,在运城下了火车之后就出城,没费多大的劲就找到了在边区接应的同志。
要见大人物了,王亮心里还真是激动啊。
还有,自己这个级别也太高了吧,这多人来接自己,有点过分了吧。
自己只是一个团长,好像有些过于兴师动众了吧。
********
去边区的路上需要避开好几道鬼子的封锁线,好在根据地的同志轻车熟路,很巧妙地就穿插了过去。
就这样,王亮踏上了红色的土地。
陕西,一个鬼子打不进去的城市。
在延安,王亮感受到了全新的精神面貌,生机勃勃,斗志昂扬。
一个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
顺利地到达了枣园,胡大海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王亮简单的告别之后就离开了。
他还有新的任务要去执行。
“你就是王亮同志吧,主席正在屋里开会,稍等一下。”一个年级不大的小伙子盯着王亮看了许久,道。
“你认识我?”王亮有些惊讶,自己应该是第一次见这个小伙子啊,还有自己也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知道自己是王亮呢?
“报纸上看的啊,第一个杀死日本中将的英雄,家喻户晓的人物嘛,再说**和周书记经常念叨你,我这个做警卫员的怎么会不知道呢。”警卫员见王亮的年龄比自己大不到哪里去,便大了胆子,打开了话匣子。
警卫员的这番话让王亮很是激动,什么?!
太祖和大鸾经常念叨自己!
这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出名,太祖他老人家都知道自己。
本来王亮还有些纳闷,按照历史线发展,大鸾同志现在应该在中央长江局当书记。
不在延安啊。
自己又不认识太祖,估计太祖也没有听过自己的名字。
但现在听了警卫员的这番话,王亮激动的简直无以言表了。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啊,整天念叨自己,王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李,过来一下。”
“哎。”听见有人喊自己,警卫员应了一声,立马就往屋子里跑去。
过了没多久,叫小李的警卫员就出来了,冲王亮指了指一间窑洞,道:“进去吧,主席就在里面。”
王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淡定,可是怎么能淡定得了呢?
这种激动感,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当当当~
门是闭着的,王亮礼貌性地敲了几下。
“进来。”湖南口音,是湖南口音,王亮几乎可以断定,这就是太祖的声音。
蓄著一头短发,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衬衫袖口卷到手臂中间,露出小麦色的皮肤,眼睛深邃有神,鼻梁高挺。。。
见主席在低头看着些什么,王亮没敢说话,不是胆怯,是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敬重。
“我的王大将军来喽,快座,快座,不必拘谨。”主席慈眉善目,很和蔼,很平易近人。
王亮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当看见主席竟然亲自为自己倒水的时候,更是。。。(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 你去苏联
王亮接过主席递过来的水,平复了下心情,问道:“主席,您知道我?”
刚才自己一进屋,主席的那个“王大将军”喊得王亮快要脸红了。
自己这点小本事怎么能称得上将军呢?
主席点上了一支烟,笑呵呵地看着王亮,说道:“当然知道你了,一员虎将嘛,大鸾的眼光很不错嘛。为我党争取到了一个优秀的人才。你在宛平抗击日寇,击毙日军中将,在上海搞情报工作,相当于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在根据地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嘛,打了好几场大胜仗,重挫了日寇,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这个王大将军,受之无愧!”
看起来主席对王亮很是欣赏。
听了主席的这番话,王亮心里一惊,好家伙,虽然简洁,但是自己穿越来的这半年多的经历都囊括了进去。
看来主席一直关注着自己啊。
“主席,我,我还不够格,还需要努力。”王亮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像个羞愧的小孩子。
不一会儿的功夫,主席的烟就吸完了,把烟蒂放在烟灰缸里扭了扭,道:“够格,绝对够格!”
若干年后,被授予将军军衔的王亮想起这段历史来的时候,回味无穷。
四十五岁的主席,二十岁出头的王亮,两人交谈了许久许久,说了很多,很多。
“。。。。。。(此处省略无数字)”
王亮跟主席探讨的是当下形式和对未来的展望,清楚的分析了八路军、新四军当下的条件。。。
以及发展的方向。。。
当然是开了金手指了,王亮把自己学的军事历史都展现了出来。
王亮没敢把历史完完全全的说出来,只说了一个大概。
主席一直在点头,表示认同的王亮看法。
最后主席的一番总结让王亮不由得吸了口冷气。
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这一系列的称号可不是凭空得来的。
主席最后的总结把王亮说的,还有王亮有意过滤掉的,都分析了出来。
王亮能不吃惊吗?
王亮甚至有些怀疑,主席是不是也是穿越过来的?
这怎么可能,王亮摇了摇头,很快就打消了自己这个想法,太扯了。
聊了大概有四个多小时吧,最后在警卫员的反复提醒下,主席这才意犹未尽地邀王亮去吃饭。
看得出来,他跟王亮的谈的很开心。
主席原本就对王亮的印象不错,加上今天的谈话,很多观点的不谋而合,主席更像是找到了一个知己。
主席经不住警卫员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去吃饭,邀请王亮道:“走吧,咱们吃饭去。”
“主席,我就不。。。”王亮觉得这样有些不好,便想委婉的拒绝。
王亮话还没说完整,主席就冲王亮摆了摆手,道:“拘谨什么嘛?扭扭捏捏的样子,小家子气了。我又不是老虎,还怕我吃了你不成吗?走吧,我的王大将军。”
王亮苦笑,那好吧,只能去蹭一顿饭了。
“好的,主席。”
“这才对了嘛。”
*******
菜很简单,四菜一汤,都是小碟子,量不大。
炒生菜、凉拌苦瓜、酸辣土豆丝,汤是小米粥。
最后一个是硬菜,红烧肉,主席每顿饭是三菜一汤的,这次王亮来了,特意加了份红烧肉。
主席最喜欢的菜就是红烧肉了,每隔两三周才开一顿荤,王亮这次算是有福气了。
“主席,不知道您这才让我来延安是安排什么任务啊?”吃了一会饭,王亮才想起来正事还没说呢,便好奇地问主席道。
主席哈哈一笑,随后又严肃下来,道:“哈哈,算是任务,也不算是任务。去苏联学习,伏龙芝军事学院,能不能完成这个不算任务的任务?”
王亮听了一愣,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自己耳朵没有听错吧?
现在去苏联?
伏龙芝军事学院王亮自然知道。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苏联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的高等军事学校;研究诸兵种合同战斗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的科研中心。校址在莫斯科。
伏龙芝军事学院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以及法国圣西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乃至世界的军事家摇篮。
知名校友有刘伯。承,朱可夫,科涅夫,崔可夫,卢冬生。。。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所军校培养的可不是中下级军官,而是高级军官。
主要培养团至军级的、具有广泛知识的合成军队指挥员。
学员入学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担任过2年以上营级指挥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年龄在38岁以下,军衔为大尉或少校甚至更高。
招生办法是领导推荐、逐个审查、择优录取。统考科目为俄语、数学、物理、文学、战术、技术装备等。
王亮自己数了数上面那几个条件,自己好像基本上都不达标吧~
王亮一激动,啪一下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我能!”
“好,好,好。坐下,坐下,这么激动干嘛。”见到王亮这模样,主席笑了笑,道。
主席接着又道:“送你去苏联,可是要学习知识的,不是去度假的。这次跟你一块去的还有几位同志,过几天会有人安排你们出境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管理极为严格,但是能学到宝贵的知识。我们的老大哥已经胜利了,我们得多向这位老大哥学学习,取取经啊。”
王亮连连点头,随后又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主席,中国还被日寇侵占着,我,我。。。”
“去学习老大哥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打击侵略者?放心吧,以后仗有的打。学制不是三年嘛,大鸾说你聪颖,看看你能不能用两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从这所世界顶级军校毕业。放心,仗少不了你打。”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
(注:为了防止河蟹大婶找麻烦,这里就不过多写王亮和主席接触的细节了。总之,主角很快就会回国的,十几章的事情,会很精彩的,出国就是为了建国后授衔做准备。还有,铺垫部分情节。王亮还是带独立团,还是干小鬼子,这点完全可以放心。求波月票可否?)
听完主席的话,王亮的担心也就烟消云散了。
三年的学制,王亮完全有信心提前毕竟。
凭借自己的智商,自己的基础,提前毕业根本就不叫事。
抗日战争要打八年呢,这才是第二个年头,后面越打越激烈,不用怕没有仗可以打。
还有,自己的确是军校毕业不假,学过一年半历史,一年指挥,但是这些都是纸上谈兵。
虽然穿越过来打了不少恶仗、狠仗,但王亮的心里很清楚,自己能打赢,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自己的历史知识。
如果有一天历史知识用完了呢?
或者说不适应当下的环境呢?
那么就惨了。
所以王亮需要去充电,需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尤其是大兵团作战类型的。
这是王亮最缺的。
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解放军的军校指挥系都是针对基层军官设置的,至于大兵团作战,那是高级军事指挥系。
高级军事指挥系自然是后来高级军官进修的地方,不面向地方高中生招收。
王亮自然没有机会接触。
诚然,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世界顶尖级的军校,极富有作战经验的教官,发达的科技,机械化的军队,苏联老大哥那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王亮能猜测出主席让自己去伏龙芝军事学院是出于什么原因。
自己要被重用了。
王亮很清楚,经历了多次的波折,队伍里上过学,有文化的干部不多了。
很多首长都是行伍出身,知识上差点意思,严重的甚至连大字都不认识一个。
送他们去苏联学习,就有些折腾人了。
所以主席特意挑选出了一批比较合适的干部,送往苏联,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这项工作已经不是第一次的进行了,之前的刘伯。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等等都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
当然,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王亮很幸运,成为了这次派往苏联中的一员。
更幸运的是王亮受到了主席的亲自接见,留下了个不错的印象。
“放心吧,主席,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王亮攥了攥拳头,目光炯炯有神,向太祖表决心道。
“那我可就等着你的好消息啊,我和大鸾会一直关注你的。”主席点点头,笑道。
饭毕,主席又邀王亮到窑洞里畅谈了两个多小时。
“要走了,我送你一幅字,算是留作纪念吧。”说罢,主席来到书桌前,大笔一挥,在不大的宣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王亮看了大吃一惊,虽然是草体,略微潦草,但这四个字王亮还是能认出来是什么的。
一—代—战—将
主席并没有收笔,而是继续写。
“赠王亮于延安,1938年2月14日。毛~~”
王亮看的呆了,无价之宝啊,这绝对是无价之宝。
历史上,主席少有为将军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