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宋做权臣-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楷被骂得一愣,随即醒悟过来,连忙为赵佶宽心道:“父亲莫惊,孩儿只是一时喜出望外,这才口不择言。”

    “喜出望外?咱们父子如今还会有喜事?”

    “孩儿方才给那些金人送吃食时听人言说君上有意放你我父子归国。”

    “此话当真?”赵佶、赵桓、赵柽几乎异口同声的问道。

    “当真,就是不知君上是准备先放一个,还是一起都放。”

    “这,这……”赵佶激动的快要说不出话来,而赵桓、赵柽则有些神色复杂的相互看了一眼。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如今被生活所迫而必须自力更生,乍一听到有可能重新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那自是更加怀念过去的美好生活。但兴奋过后,赵桓、赵柽不由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今的大宋,是否愿意接纳他们这些人归国。即便大宋不计前嫌,愿意接纳他们,可万一金人并不是一次把人全放走,那到时谁走?谁留?

    “父亲,莫要高兴的太早。”赵桓不愧是赵佶上辈子的冤家对头,开口就先泼了赵佶一盆凉水,浇得赵佶恨恨的瞪着他,仿佛是赵桓不让他归国似的。眼见父子俩又要争吵,赵柽赶忙打圆场道:“父亲莫恼,兄长所虑确有道理。孩儿听说,如今大宋被张宝把持,那张宝扶持小谌儿登基坐殿,未必愿意接纳我等归国。”

    “……”赵佶如同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虽然心里不愿承认,可又不能不承认,若是换了自己,恐怕也不愿意接纳自己等人归国。毕竟小谌儿年幼无知好控制,接纳自己等人不仅没有好处,反倒麻烦多多。而且回想起过去跟张宝的明争暗斗,赵佶以己度人,也不认为张宝会愿意接纳他们这些人。

    “父亲莫要沮丧,这些都只是大哥、二哥的猜测,做不得数的。”赵楷见状连忙安慰情绪低落的赵佶道。

    “三弟,方才为兄所言虽只是猜测,但为兄却认为是八九不离十,换了是你,你愿意接纳一个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

    “……大哥,你不说话能死吗?能吗?”赵楷瞪着赵桓问道。赵楷本想借着这桩“喜事”让父亲赵佶过个开心点,毕竟大过年的,心情愉快点总比愁眉苦脸强,却不想全被赵桓、赵柽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给毁了。

    而就在赵家三兄弟争吵不休的时候,金人来使为赵家父子带来了一些赏赐,更有一则好消息。赵楷之前所说是真的,金人真准备放赵家父子归国,美中不足的,便是不幸被赵桓的乌鸦嘴说中,这次放人只放一个,名额则由赵家父子商议后决定。

    这个决定缺德缺大了!金使前脚刚走,赵家父子四人便为了那个回家的名额吵翻了天。先是赵佶,以自己年迈没有几天活头了,希望借此机会落叶归根,免得日后客死异乡。但赵家三兄弟却不愿意放弃这次归国的机会。

    父子四人争执不下,谁也不肯放弃,闹到最后赵佶不得不出了一个主意,抓阄!谁抓着了就让谁回去。赵家三兄弟觉得这个主意最公平,便同意了这个主意,但说到谁来做这个阄,却又谁也不放心谁,最后还是赵佶找来了邻居,这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赵佶的邻居不是旁人,正是昔日的天祚帝耶律延禧。话说二人同为帝王,同是金人的俘虏,但共同话题却不多。因为耶律延禧认为自己是战至山穷水尽才被俘,不像赵佶,是被金人兵不血刃的拿下。都是阶下囚了还想要分出个高低贵贱,这耶律延禧也是没溜的主。

    抓阄的结果出来了,赵佶中了大奖,得到了这次南归的名额。但没想到的是,金国方面对于放其南归一事却没了下文。从年关时派人来通知赵家父子决定谁回去后,就没有人再来跟赵佶父子提这事,这眼瞅着春暖花开要开始忙碌春耕了,但金国却是还不见动静。赵佶父子认为这是有人从中作梗,这猜测猜对了一半,但却并非他们所想的是大宋不愿意迎他们归国,而是金国内部对于放归赵佶父子有分歧。

    完颜晟想要放赵佶父子回归大宋当然也是不怀好意,希望借此引起宋国内乱,可以完颜斜也、完颜宗干等人为首的金国军方却反对放人。上一次的伐宋,前半阶段收获颇丰,但等安东军插手,金兵先前缴获的大量战利品几乎被安东军全数夺回。结果不仅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反倒损兵折将折了完颜宗望以及十几万兵马。徽钦二帝,可说是金国军方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有这二帝在,金国军方就不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半点好处没捞着。可要是没了这徽钦二帝,金国军方就算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因为皇位继承制度的分歧,完颜晟与国内的宗亲贵族之间闹得很不愉快,对他有这极大威胁的完颜宗望算是完了,可紧跟着又蹦出一个完颜斜也跟他继续作对。有了完颜阿骨打一系的背后支持,完颜晟还真不能随便处置完颜斜也,当然完颜斜也也不能把完颜晟怎么样,双方如今也就是不对付,你赞同的我必反对,你反对的我必赞同。

    之前要放赵佶父子归宋时完颜晟还没有跟群臣商议此事,但等过完年,把这事在朝堂上一说,立马便引起了完颜斜也、完颜宗干等人的激烈反对,这一吵就是一个多月,到现在还没有吵出一个结果。

    不过放不放人其实也只是金国剃头担子一头热,宋国那边会是什么反应,金国心里也没谱。完颜晟是为了给宋国添堵才想要放人,而金国军方则是为了自己的颜面而反对放人,但不管是哪一种心思,都不是为了赵佶父子着想,更不会为了是否放人而闹翻。赵佶父子想要归宋,恐怕还有得等。

    而大宋内部,对于正在北边卧冰吃雪的赵佶父子,倒也不能说是漠不关心。趁着过年的时候,太皇太后还是开口询问张宝能否实现她一家团圆的新年愿望,而张宝对此也不好拒绝,只得承诺尽力一试。

    其实要说救人,张宝并不觉得有多困难。想从金兵大营内救人不容易,但想从只有百余看守的眼皮底下把人救走还是不成问题的。早在赵佶父子被金兵带回了金国以后,张宝便命人开始进行布置准备,只不过是还没有发动而已,此时太皇太后当众提起了此事,张宝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也没把话说满,只说尽力一试,给自己留足了余地。

第335章 营救人质() 
人无横财不富,一般暴利的行当,大多都跟遵纪守法四个字无缘。当然,高回报的同时也代表着必须要承担高风险。就跟抢银行一样,成功了日进斗金,失败了就有可能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往会掺杂进政治因素,早先辽国还在的时候,宋金之间的贸易还能正常进行,但随着宋金交恶,官方的贸易渠道也就随之中断,宋金两国想要继续保持互通有无,那就只能走民间途径,即走私。

    大宋经济繁华,虽然军事差点,但在各国中无疑是处于资本输出的一方,而金国虽然军事强大,但在经济方面却还处于落后的一方。金国想要获得先进国家的商品,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走私。而走私商人,尤其是有门路搞到精良兵甲的走私商人,在金国是很受欢迎的,被奉为上宾。

    这就跟明末的时候一样,清国从大明劫掠到大批财物需要销赃,而那时的晋商则充当了清国的下家,收下清国劫掠到的财物,然后为清国提供急需的粮食兵甲,从而形成一条利益链,不断亏空着大明的根本。

    走私,是很难杜绝的,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利可图,就必会有人去做。而张宝暗中支持走私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牟取暴利,打入敌人内部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早在宋金翻脸之前,张宝就知道金国会是自己日后的大敌,与其等将来敌对时才安插眼线,倒不如趁早行动。一枚事先便潜伏在金国的棋子,所起的作用将会是难以估量的。

    张宝的未雨绸缪,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与那些及时送回的金国机密情报相比,通过走私所得的利益反倒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走私商人想要在金国被奉为上宾,先决条件便是必须手里要有金国想要的货物,而对金国上层来说,寻常的物资并不足以打动他们,也只有精良的兵甲,才是可以令他们露出笑脸的敲门砖。

    在金国,最有名的走私商人便是人称祝三爷的一个宋人。此人早年间就是由南往北倒卖各种商品的商贩,后来也不知是遇到了什么贵人,让他跟大宋军方的某些人搭上了线,从此手里便有了只有大宋才知道如何制作的兵甲器械。虽然每一次的供货并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强,不能在军中普及,可武装一下自己的亲兵卫队,却是没有问题。

    身为武人,最爱的便是神兵宝马。金人以武立国,好文的此时还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爱武。金国在灭辽后虽也继承了辽国的遗产,获得了辽国制造兵甲的方法,但相比起宋国的制造技术,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宋国如今已是张宝当权,过去张家用以研究技术的团队如今也摇身一变有了国家在背后撑腰,大宋与各国的技术差距也就更大了。

    普通的兵甲已经不能满足金国上层对于神兵利器的热爱,而出自宋国名家之手的兵甲,也就在金国武人间被炒得很热。作为提供货源的祝三爷,自然也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可任谁也不会想到,被他们奉为上宾的祝三爷,除了走私商人这一身份外,还有一个张家密探统领的身份。

    祝三爷,其实就是祝彪,那位祝家庄的三少爷。当初投奔了张宝后,祝彪并没有像他两位兄长一样进入军中任职,而是去了情报部门,做了当时负责北方情报收集工作的石秀的副手。石秀被调到汴梁出任六扇门提督后,祝彪便接任了石秀走后留下的位置。

    经过这么些年的锻炼,祝彪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年轻气盛,做事冲动的莽撞小子,而这次营救赵佶父子的行动,便是祝彪上任一把手以后要负责的第一桩任务。

    张宝并不是一个喜欢事必躬亲的人,所以他交代下任务后一般不会插手干预。说白了就是张宝只会提出一个要求,然后看结果,这中间的过程,则交由接受了任务的人自由发挥,这次营救人质也是如此。

    早在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回金国不久,张宝便将这个营救任务交给了祝彪。至于祝彪何时能完成这个任务,张宝当时并未要求,而祝彪经过这一年多的准备,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该准备的已经准备妥当,这才决意展开行动,当然在行动之前,祝彪还是按照惯例通知了张宝一声。而那时恰好又有太皇太后郑氏向张宝提出营救赵佶父子的要求,张宝便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救人,并不难。经过这一年多的“不管不问”,大部分金人已经放松了对赵佶父子的看管。想想也是,大宋这一年多来连提都没提过,也就只有金人还把赵佶父子当宝。想从放松了警惕的金人手里把赵佶父子救出来,一点都不难。但难就难在把人救出来以后,如何顺利将人送回大宋。

    五国城位于金国腹地,金国会因为一时疏忽让大宋把人救走,但却不会一直疏忽下去,在发现赵佶父子被人救走后,必会派人围追堵截。为了救赵佶父子而搭上张家这些年在北方辛苦搭建的情报网,不值。而且混乱之中难免就会发生意外,赵佶父子万一有个横遭不测,那就又是一桩麻烦。救人不是害人,为了圆满完成任务,祝彪这回是动了心思,力求万无一失。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负责看管赵佶父子一家的百余名金兵被神秘人杀死,赵佶一家也就此失踪。金人大怒,但由于事情发生在晚上,被人发现时已是早上,这中间所发生的事情并无外人知晓,而且经过事后询问周围人家,也没人注意到事发当晚金兵的驻地有什么异常。

    金兵被杀,赵佶父子一家失踪,金国上层震动,完颜晟严令彻查,金国搜捕行动就此展开。为了防止赵佶父子南逃,金人在前往宋国的大路小道上沿途设卡,层层排查。终于在事发三日后,有人发现蛛丝马迹,只是可惜经过一番激战后,贼人裹挟着赵佶父子遁入了深山老林,再次失去了踪影。

    不过既然发现了赵佶父子的行踪,金人的心里也就有了底。来自于深山老林的金人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深山老林的可怕,清楚赵佶父子在深山老林中待不了多久。金人一面加强了通往宋国的各条道路的盘查,一面派人围追堵截,想要尽早抓获出逃的赵佶父子。

    依兰,属于后世黑龙江省,而五国城,则位于依兰县的西北。五国城出了事,赵佶父子跑了,负责看管赵佶父子的依兰驻军自是心里发慌,连带着整座依兰县也跟着人心惶惶。好不容易终于有了赵佶父子的下落,虽然上面的处罚还没有来,但至少人心安稳了许多,小县城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祝彪来依兰,表面上是为了收购货物,毕竟做买卖的人讲究“贼不走空”,来回都要带点货,那样才能赚到钱。祝彪来时带的是宋国的货物,那回去时当然也要带点金国的特产。金国的特产,自不是什么手工制品,生产技术不行,即便做出来了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要。

    祝彪要收购的特产多是皮毛以及山货,但金国道路不畅,而且此时的东三省还属于地广人稀的状态,祝彪想要收够货,需要组织人力“挨家挨户”去收。在依兰停留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给养,等队伍休整几日后便会启程前往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村落,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那些金人手中的皮毛、山货以及贵重药材。

    前些日子出了赵佶父子出逃这档子事,也就耽搁了祝彪的行程,现在知道了赵佶父子的行程,祝彪这才得以能够启程离开依兰。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祝彪的队伍除了帮忙做事的家仆,还有专门负责随行保护的保镖。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祝彪在金国可说是手眼通天,为了保护他的安全,金国上下对祝彪身边所带的百余名护卫视而不见。

    临别在即,依兰县的官员亲自相送,当然这些人不是跟祝彪有什么很深的交情,只是舍不得祝彪给他们所带来的礼物。北方气候寒冷,喝酒御寒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不仅男子爱喝烈酒,就是女子也喜欢。可偏偏以金人的技术,生产不出他们喜欢的烈酒。宋国倒是能生产,可由于两国交恶,想要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烈酒也就成了痴心妄想。

    而除了烈酒外,祝彪手里那些数量不多的兵甲,也是这帮金人的最爱。得罪了祝彪,那就意味着那些惹人眼红的好东西注定与自己无缘。

    “三爷,这一路上用不用我派些人跟着?”依兰县令讨好的问祝彪道。

    “多谢大人美意,只是当此非常时刻,大人还是小心为上得好。大人的心意,在下心领了。”祝彪客气的拒绝道。

    依兰县令也就是客气客气,见祝彪“善解人意”的拒绝了,他也就没有强求,目送着祝彪一行人逐渐消失在视线当中。但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差点害的他丢掉脑袋的赵佶父子,此时就混杂在祝彪的那支队伍当中。

    动手救人的就是祝彪!为了达到完美营救的目的,祝彪准备了一年有余。先是除掉那伙金兵,为了达到神不知鬼不觉的目的,祝彪专门请求张宝调来了秦羽、萧梅梅夫妇相助。有光的地方就肯定会有黑暗的存在,张宝不是那种心里充满阳光,不是人心险恶的小白,早在张家有些余财起,秦羽、萧梅梅便开始为张家暗中训练杀手。当然张宝也不是想要暗杀谁,训练这些人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患于未燃。自己不去杀人,总不能等着别人来杀吧?提前做好防范,那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这么些年的训练,由秦羽、萧梅梅所训练出来的刺客与其说是刺客,倒不如说是类似于后世的“特种兵”,刺杀、潜伏、斩首等等技能都是张家龙牙们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像金人眼里不易生存的深山老林,在那些老龙牙的眼里不过是寻常训练,仅靠一把匕首在里面活上一个月那是必修课。

    由秦羽、萧梅梅这对杀手夫妇率领二十名精挑细选出来的“特种兵”潜入大部分人处于熟睡中的金兵住所,只要解决了哨兵,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所有人并不难。

    之后被金人发现赵佶父子的行踪,其实也是祝彪的另一手故布疑阵。赵佶父子失踪后,大多数金人会本能的觉得赵佶父子会南逃回国,而在经过数天后暴露行踪,就能证实那些金人之前的猜测,从而引导金人在错误的思路上越走越远。而当金人将大部分注意力投放在拦截赵佶父子南逃的路线上时,也就不会想到真正的赵佶父子会选择背道而驰,没有着急南下归国,而是随着祝彪的队伍一路往东。

    祝彪压根就没打算让被救出来的赵佶父子按照金人所想的那样或是突破深山老林或是穿越沿途金人的重重封锁后才最终到达宋国境内。此时被发现行踪的赵佶父子只不过是诱饵,用来吸引金人的注意力,那些人的真实身份其实都是张家的闇部精锐,除了精通行匿、潜伏、刺杀等技能外,易容同样也是必备技能。

    闇部归于影密卫,直接听命于张宝,而闇部的存在,即便是在张家内部,亦是鲜有人知。这回祝彪的计划里有提到想要几名精通易容的专业人士,张宝便特意从闇部中挑选了几人。这几人分别易容成赵佶父子,在故意暴露行踪逃入深山老林后,立刻又易容成了常年在山林中打猎的老猎人,而等躲过一波入林搜捕的金兵后,这些人又会在下一个目的地继续装扮成赵佶父子“现身”。

    给金人一种赵佶父子想要从陆路南逃的假象,但实际上祝彪却是安排赵佶父子由海上逃离出境。金人是陆上的猛虎,但在海上,张家才是蛟龙。

第336章 不好安置()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为制胜之道。若是什么路数都已经叫对手猜到,那还玩个屁呀。当然,出奇也要符合自身的条件,自身具备能够完成这一奇的能力,要是自己没有那个能力,那就别作了。

    祝彪常年在北方活动,熟悉北地风土民情,这些年通过“经商”,祝彪也积累下了大量的人脉关系。对常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