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老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杨家虽是老牌的将门,家里还有一个担任节度使的杨温在支撑着脸面,但能够为族中子弟的前途铺路的资源已经所剩无几。杨志虽是根红苗正,但轮到他的时候杨家已经没有多少可利用资源,杨志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依靠自身努力。
可偏偏杨志又是一个命苦的人,先是丢了花石纲,家里花了一大笔钱才让朝廷不再追究此事。后来又拿出家中最后的积蓄想要走高俅的路子混个一官半职,不料高俅却是光收钱不办事,礼收下了,可事却一直拖着没办。以至于杨志穷困潦倒,不得不卖了自家的家传宝刀。而噩运直到此时还未离开杨志,卖刀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街头地痞牛二……
相比起杨志的悲催命运,杨再兴的日子就显得不要太舒坦了。拜了名师,结识了知己兄弟,遇上了心上人,日后的前途更是早早就被安排妥当,杨再兴只需要按部就班,那他就是人生赢家。真要有什么难事,自有结拜二哥替他解决。比起什么都要靠自己的杨志,杨再兴要幸福得多。
早年间杨再兴对杨家充满了怨恨,毕竟当年杨家将杨再兴父子拒之门外那一幕给年幼的杨再兴留下的印象太深。不过随着这几年的逐渐成熟,杨再兴对于杨家也就没多少怨气了。他很庆幸当年遇到了张宝,心里也对张宝充满感激,二人虽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在杨再兴的心里,张宝就是他的亲人,为了张宝,他杨再兴愿意赴汤蹈火,九死不悔。
等听明白张宝的担忧后,杨再兴不由笑道:“二哥多虑了,那杨志的好坏与我何干?当年杨家既然将我跟父亲拒之门外,那杨家的兴衰也就与我无关。哪怕将来杨家在我手里发扬光大,那也跟汴梁的杨家无关。”
“呵呵……你能这样想是最好。”张宝闻言笑道。
杨再兴那里不用担心,张宝这边也就好安排了。被后世称为贼祖宗的时迁手段本就高明,而在被张宝重用以后,时迁更是召集了一大帮本事过人的飞贼来为张宝效命。当然进了张家的门,飞贼就不叫飞贼了,而是改称为斥候。此时张宝要让时迁等人重操旧业,时迁等人很是兴奋,信誓旦旦的向张宝保证一定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张宝也理解时迁等人为何表现的如此激动,时迁是飞贼,而且是手段高超的飞贼。一般职业技能熟练的人都会有职业病。时迁虽自打投了张宝以后便“洗心革面”,但偶尔还是会有手痒的时候,而他手底下那帮原先都是飞贼出身的家伙,跟时迁一样都有这种职业病。以前犯病的时候只能偷偷摸摸的去过过瘾,不管偷了什么玩两天都会送回本主。但这回可以明目张胆的干,那感觉就是不一样。
行行出状元!张宝对时迁等人能否完成此次任务有着绝对的信心。而在交代了这件事以后,张宝也就不打算插手此事了。他跟晁盖等人不是一路人,自然也就没必要非往一块凑,晁盖等人的死活,那就要看天意了,张宝并不打算去管。
在梁山逗留了数日,随后张宝便带着焦挺、杨再兴、高宠三人去了青州清风寨,而原本打算一块去的酆泰、糜貹此时却留在了梁山。倒不是张宝嫌他二人长相不佳会吓坏了什么人,而是这二人见到梁山的兵强马壮后舍不得走了,都想要留在梁山等待自家兄长的到来。
张宝对此也不强求,原本的二百精骑也换成了穿便装的二十个护卫,至于彩礼,自有青州的张家买卖负责筹备,用不着专门从梁山往清风寨运。
一行人走的轻松,等到了青州地界的时候,张宝也收到了许贯忠让人送来的消息。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果然让杨志负责押送这一年的生辰纲。
……
清风寨
作为武知寨的花荣,早早就得了张宝派人送来的信,知道自家的姑爷很快就要来清风寨迎亲。长兄如父,花荣对于自家小妹的关心,那自然是不会掺水。而此时的花荣尚未被宋江“洗脑”,义气与亲情的天平还是倾向亲情多一些。
眼瞧着过去天天跟在自己后面转的妹子就要嫁人,心里那份不舍也是肯定的。不过不舍归不舍,对于妹夫杨再兴,花荣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有一点可以让人放心,杨再兴与自家小妹是两情相悦,而不是父母包办,存在的隐忧也就少了许多。而杨再兴在清风寨暂住的那段时间,也让花荣对杨再兴的品行有了一定了解,知道自家小妹嫁给杨再兴不用担心会受欺负。
花荣嫁妹,此事现如今已经成了清风寨的头等大事。刘高虽与花荣不合,但在此事上却也不会给花荣添堵。毕竟要迎娶花姿的杨再兴是张宝的结义兄弟,刘高可以不把花荣放在眼里,但却不能不顾虑张宝对他的看法。别看刘高在清风寨是一把手,但与“手眼通天”的张宝相比,刘高的文知寨身份也就不够看了。
当张宝带着焦挺、高宠来到清风寨的时候,花荣一见杨再兴没来,不由皱眉问道:“张宝兄弟,杨再兴那小子怎么没来?莫不是他想反悔。”
“嘿~这大舅哥的嘴脸。”张宝见状笑道:“我说花荣兄弟,你也是娶过亲的人,难道不知道这成亲的新人在拜堂之前不宜见面?放心,你的妹夫现在正在青州城里检查他的婚房,我来是跟你商量良辰吉日的。”
“这样啊,那就好。”
在花荣的引领下,张宝、焦挺、高宠三人进了花家,商量杨再兴与花姿成亲的具体事宜。花荣虽是过来人,但对于这种事他知道的还真不多,反倒是张宝,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双方商议好了具体的过程,决定这月的初八,杨家前来迎亲。
正事说完了,张宝自然没有着急走,而在与花荣饮酒的时候,花荣借着酒意问张宝道:“张宝兄弟,我先前曾听再兴说他的父亲尚在人世,不知这回可曾来了?”
“他老人家如今正在耽罗岛逍遥快活着呢……”张宝顺嘴答了一句,随即反应过来,可想要改口也晚了,就听花荣追问道:“耽罗岛?那是什么地方?”
“嘿嘿……什么耽罗岛?花荣兄弟,你喝多了,听错了。”
“胡说!我虽量浅,可也不会喝了这么一点就醉。张宝兄弟,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花荣明显是有点喝高了,想想也是,自家看着长大的妹子眼瞅着就要嫁人,花荣心里是既高兴又不舍,这酒量一时也就没控制住。而张宝也是,他没拿花荣当外人,说话也就有点欠考虑,结果再次证明了酒后容易失言的道理。
第163章 挑三拣四()
花荣年轻气盛,这世上能让他服气的人不多,除了前些年结识的宋江外,就剩下眼前的张宝。花荣敬佩宋江,多是受江湖传言的影响,山东及时雨,仗义黑三郎,宋江就跟后世的明星一样,花荣看到的也只是宋江展示给他看的一面。而张宝则与宋江不同,宋江的名声那是吹出来的,张宝则是习惯做多于说。
若不是今日不小心说漏了嘴,花荣还不知道张宝竟然在海外开创基业,并且已经有了耽罗岛这个实际成果。花荣是大宋的武官,但张宝所占之地本就不属于大宋,更何况花荣个人对当今朝廷也是颇多不满,认为朝堂上满是奸臣,自己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就跟宋江一样,报国无门。
对于张宝的所作所为,花荣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反倒暗生佩服之情,相较起光说不练的宋江,张宝的行为更加实在。不过佩服归佩服,花荣还没有想过要抛家舍业的跟着张宝混。张宝察言观色,自是看出花荣此时的心思,虽然有些遗憾,但也不觉得很失望。
花荣的箭术的确难得,但要说无人可敌那也有些夸张,单是张宝如今的麾下里,要论箭术出众能与花荣相提并论的那就不下三位,而要论到领兵能力,要比花荣强的更是不少于五位。对于花荣,张宝此时完全就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能跟自己混那自是最好,可要是不跟,那也仅仅是有点遗憾而已。
“兄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的志向不在大宋,你有家室拖累,不愿犯险也是情有可原。但有一点你一定要记住,不管何时,我家的大门都是对你敞开的,呃……除了宋江。”张宝忽然提到了宋江,让花荣颇为不解,纳闷的问道:“张宝兄弟,你是不是跟我宋江哥哥有什么过节?”
“没过节,我跟他都不认识。只不过我不喜此人,不愿跟他有什么瓜葛。”张宝摇头道。
“……张宝兄弟,我宋江哥哥也是一忧国忧民之人,你……”
“哎~花荣兄弟,我不喜背后说人,所以也就不在你这里说他的不是了。你只要记住一点,将来你若是肯来我这里,我是举双手欢迎,但那宋江,还是算了吧?我跟他不是一路人,我可不想一锅好粥里多他这粒老鼠屎。”张宝打断花荣的话道。
见话说到这份上,花荣也就不再继续说了。张宝的态度已经表明无疑,他就是瞧不上宋江,没有理由。
……
花荣的妹子花姿出嫁,这事本不大,但有了张宝的参与以后,那规模也就小不了了。花荣只不过是清风寨的武知寨,又加上平时心高气傲,跟他关系交厚的朋友没几个。但杨再兴不同,他是张宝的结义兄弟,而张宝的张家如今在大宋是数得着的大户,想要巴结讨好张宝的人是大有人在。杨再兴大婚,不请自来前来道贺的宾客中反倒是奔着张宝来的居多,而这人一多,也就显得热闹,张宝也不在乎多花几个酒钱,索性便在青州城里摆下流水席,任人吃喝,一时间青州周边的人们也都知道了花荣嫁妹这件事。
妹子出嫁的场面如此之大,出乎花荣的预料,同时也让花荣感到很欣慰。长兄如父,花姿是花荣看着长大的,在花荣的眼里,花姿既是自己的妹子,也如同是自己的闺女,如今妹子能嫁给一个如意郎君,也算是了却了花荣一桩心事。至于妹夫杨再兴将来会如何,花荣也并不是很担心,毕竟张宝如今已经有了耽罗岛这个海外存身之地,真要是事有不谐,也不会没了安身立命之地。
结亲的细节自不用表,总之杨再兴是抱得美人归,而张宝也在此时收到了来自东京汴梁的文书,催促张宝回京接受朝廷的任命。既然朝廷的诏书送到了张宝的手里,张宝也不好继续逗留青州,只得告别了杨再兴夫妇,带着焦挺跟高宠离开了青州,路过梁山时高宠也被张宝留下接替杨再兴的职务继续练兵,张宝只带着焦挺以及二十个护卫返回了汴梁。
对于做官,尤其是做大宋的官,张宝的兴趣真的不大。熟知历史的张宝很清楚当金兵南下的时候,这些大宋的官都是什么模样,而不管是奋起反抗的还是屈膝投敌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张宝不屑与这帮宋官为伍,而他如今在耽罗岛已经立足,过个几年就会对高丽发起攻势,此时的张家,需要借助大宋帮助的地方其实已经不多。要说人才,格物方面经过这些年的拉拢培养,张家已经有了一支不输朝廷将作监的队伍,而治政方面张宝也不稀罕那些已经被大宋给“洗了脑”的读书人。
而要说经济方面,经过化整为零,改头换面的策略,此时的张家买卖即便遭到朝廷的全面封杀,对张家的主要经济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张家在大宋的买卖如今只剩下摆在明面的酒楼餐饮以及香水化妆品,至于其他买卖都已经改头换面换了“主家”,朝廷就算想要打压,也只能从以上两个买卖下手,可即便是这两个买卖遭到打压,换了一副嘴脸的“张家买卖”也依旧会继续经营,只不过是换个“东家”而已。
张家如今利润最高的买卖已经转为了海贸,而这个买卖,却不是朝廷想要关闭就能关闭的。大宋不像他后面的几个朝廷,实行闭关锁国的国策。这也就意味着在海贸这口锅里捞食的不止张宝一家,朝廷若是对张家的海贸下手,很容易惹起诸多势力的不满,这种犯众怒的事情,就朝堂上那帮奸人,没谁愿意干。
张宝如今最缺的,还是人。不过由于有着先见之明,张宝早早便开始布置,严格来讲,他又不是真的很缺人。只等将来拿下了高丽,张宝的人口大迁徙计划就会开始真正施行,而等到那时,要不要与朝廷翻脸摊牌的主动权,就彻底掌握在张宝的手里。至于现在,张宝的心态也已经由以前的提心吊胆转变为了应付了事。
他已经不在乎朝廷对他的看法了,没那个必要,惹得大爷不高兴,大爷就不陪你玩了。也正是出于这种心态,张宝对于朝廷会任命他个什么官职并不在乎。只要熬过这三年,等高丽因为内战疲惫不堪,心力憔悴之时,张宝就会带着人离开大宋去海外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大宋的死活,与他何干?
殿前马军都虞候,对于一个参加科考只得了进士第三十名的考生来说,从五品的官职已经不算低了,但其中的猫腻却让张宝一眼就瞧了出来。若论官职的高低,从五品的殿前都虞候自是要比正七品的地方县令要高。但大宋是重文轻武,文臣的地位被人为的拔高,相同品级的文武官员,永远是武将要低文臣一头。殿前都虞候虽然品级不低,张宝却不稀罕。他不在乎朝廷给他一个什么官,但却很不喜欢被人当成一个傻子哄骗。过去装傻吃亏那是大业未成,不得不吃这个闷亏,但如今不同了,了不起老子拍屁股走人,你能奈我何?
今科状元才分到一个县令的官职,他张宝何德何能,担任从五品的殿前都虞候。张宝给朝廷写的奏表就是这个意思,但当着官家赵佶的面,张宝又是另一番说辞。张宝相信这份朝廷任命不会是出自赵佶的意思,毕竟就算如今他张宝当不成他老赵的未来女婿,可每年超过三百万贯的分红,也足以让老赵不会想要陷害张宝,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捣鬼!想要借此机会恶心张宝。
赵佶虽不太信张宝的猜测,但看在每年张宝分他的红利份上,他不仅没有怪罪张宝“不识抬举”的行为,还改任张宝做了枢密副承旨。可这道任命并没有得到朝廷诸公的认可,这也就让赵佶对张宝先前的猜测有了几分相信。看来朝中的确是有人想要坑张宝一把,从递交给他的奏章,建议改任张宝为武翼大夫,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件事里存在着猫腻。
武翼大夫,那是张宝参加科考前的官职,之后因为斩了朱勔一家,这官职也就被朝廷收回了。现在还给张宝,也算是让张宝官复原职。但今时不同往日,过去的张宝算是幸进,给个武职也没什么,但如今张宝是凭借个人本事考中的科举,再任命武职似乎也就有点不妥了。
这就像是一个理科生被分配到了文科学院一样,专业不对口啊。至少在赵佶的印象里,张宝是个读书人,能赚钱,但对于兵事似乎也不是很精通。别看他张家拥有一支水军,但水军的日常操练,张宝似乎也没有插手过,都是交给他人在做。说他精于兵事,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在发现任命张宝官职变得有些棘手以后的赵佶,按照过去的习惯,便招来了自己的心腹,想要听听高俅、童贯等人的意见。高俅因为他那个倒霉儿子高强的事情,对张宝一直是怀恨在心,此时见赵佶问他究竟要给张宝安排个什么官资时,他当然是捡对张宝不利的那方面说,而且高俅如今是堂堂太尉,若是让张宝出任武职,也就意味着将受他管辖,他要是想要报复张宝,也会方便许多。
不过高俅的心思也不是没有被旁人瞧出来。别看都是赵佶身边亲近的人,但这帮奸人就没一个好鸟,都想着如何在赵佶身边争宠,好多捞一分好处。高俅建议让张宝出任武职,除了同样跟张宝不对付的蔡京支持外,其余人都保持了沉默。
不见兔子不撒鹰!是作为一名奸贼的必备素养。支持高俅就意味着得罪张宝,但支持高俅却未见得就能得到什么好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一个成功的奸贼怎么会干。没有得到众人的响应,高俅脸上有些挂不住,可对于童贯、梁师成等人,他也没辙。因为都是天子赵佶身边的近人,他甭想利用天子的宠信来对付同样拥有天子宠信的童贯等人。
“说话呀,一个个都哑巴了?童贯,你先说。”赵佶见众人都不吱声,干脆点名道。
“官家,老奴这几年常年待在西北,对于这张宝不甚了解。不过官家乃是我大宋天子,何必去在意那张宝的想法,只要官家下旨,老奴就不信那张宝敢抗旨不遵。”童贯闻言答道。
“官家,童贯所言极是,老奴也是这么认为。”杨戬也出声附和道。
“……梁师成,你说说。”对于童贯与杨戬的意见,赵佶不置可否,转而问梁师成道。
“官家,老奴以为,那张宝之所以不太愿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恐怕问题还是出在官资是文还是武这个问题上。官职的高低其实不重要,只要能得官家青睐,那做几品官还不是要看官家的心意。但这官资一旦定下再想要更改就麻烦了,只有官家开了金口才行。官家是希望将来的张宝听话,还是希望他恃宠而骄呢?”梁师成闻言答道。
“唔……你这说了好像跟没说一样。”
“官家圣明,其实老奴的意思是,官家是大宋天子,您的任何决定其实不必去在意他人是什么意见,那张宝愿意接受那是最好,不愿意接受那就是抗旨不遵,官家大可以此治其罪,罚其过。”
“不妥啊不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赵佶摇头说道。
商量了半天没商量出个结果,赵佶只得把手底下的打发走,自己继续考虑权衡。而梁师成则被童贯请去了府里。童贯这几年的确就跟他对赵佶所说的那样,待在西北担任监军,人送外号媪相。而梁师成由于这几年执掌内廷也得了一个外号,人称隐相。相比起在外人面前风光的媪相,梁师成总觉得自己这个隐相显得有些弱了气势。
此时媪相邀请,隐相自没有拒绝,到了童贯在京城里的宅子以后,媪相也不客套,左右也无外人,便跟隐相打听起了有关张宝的事情来。
第164章 冤枉架()
做官的目的,往大了说是造福百姓,报效国家;而往小了说,那也是发家致富,光宗耀祖。但正所谓无欲则刚,当做官对一个人不构成吸引力的时候,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