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马里亚纳群岛的制海权,把唐帝国赶回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甚至还可以顺势拿下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等到唐帝国第一特混舰队“痊愈”的时候,“萨拉托加”号与“约克城”号也已经修好,就算用“企业”号与“大黄蜂”号来交换第二特混舰队的三艘航母,美国海军在航母上仍然有四比二的优势,这足以保证战争初期的主动权了。

    可以说,哈尔西并不笨,而且也不是表现得那么冲动。他看清楚了这场海战的战略意义,才会顶住上级的压力,相信自己的判断,并且在最后关头毫不迟疑的将所有的赌注都押到了进攻上。当然,更幸运的是,他遇了一个“好”对手。

    雷少卿也并不差劲,当“隼”式战斗机将那架美军的侦察机给揍下来的时候,他立即下令派出了侦察机,随后安排两个小队的战斗机立即升空,并且在三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各放了一个小队的战斗机。所有轰炸机都在机库内做好出击的准备,只要侦察机发回了消息,就立即让侦察机起飞,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得顶住美军的轰炸。

    也许,雷少卿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敌舰队的大概方向(这是派遣侦察机的前提条件)。他仍然坚持认为,敌舰队最有可能在东南方向,其次是东面,只是因为那架美军侦察机在舰队东北方向上出现,所以才安排了四架侦察机朝东北方向飞行,而当时派往东南方向上的侦察机是20架,而派往东面的侦察机是12架!雷少卿这一番安排中最为正确的是,他让这些轰炸机都以最快的速度飞行,并且在到达200海里(当时唐帝国情报机构已经得知,美军舰载机的极限打击半径就是200海里)的时候只做15分钟的搜索飞行,然后立即返航(以最快的速度飞行的话,“鱼鹰”式侦察机也就最多飞这么远)。这实际上为第二特混舰队争取来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极为重要的半个小时。

    十点二十分,舰队里十四艘安装有雷达的战舰(六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八艘重巡洋舰)上的雷达全部启动,在舰队东面180度的范围内进行广域搜索。十点半,前出的雷达哨舰到达距离航母15海里的海域,这样舰队就可以多争取到五分钟的防空预警时间。可问题是,前出的两艘重巡洋舰是在舰队的东南面与东面,雷少卿没有派遣雷达哨舰去东北方向。更要命的是,当时在舰队上空巡逻的四个战斗机小队中,两个在东南方向上巡逻,一个在东面,只有一个小队的战斗机在东北方向上,而东南方向上的战斗机至少需要十五分钟才能够赶到舰队的东北方向!

    到十一点十五分的时候,“黄河”号与“珠江”号飞行甲板上待命的两个防空战斗机小队顶替了第一批起飞的两个防空战斗机小队。也许在大部分人看来,在这个时候更换防空战斗机都是错误的决定,可实际上,这最后反而成为了挽救第二舰队不被全军歼灭的重要因素。这批战斗机在十一点二十二分之前就全部升空了,而五分钟之后,也就是十一点二十七分,位于“珠江”号航母编队左侧的大型防空巡洋舰“魏徵”号上的雷达发现了来自东北方向上的不明机群,随即就拉响了防空警报。此时,第一批杀到的f4f距离第二特混舰队近35海里,跟在f4f后面五海里处的就是tbd机群,然后是sbc机群,而在这个方向上的防空战斗机已经返回了“珠江”号航母,新起飞的那个小队的战斗机距离“珠江”号仅仅十海里左右。

    战斗立即打响,此时雷少卿才知道,美舰队是在其东北方向上。几乎所有的“隼”都以最大的速度向这个方向上集中。可对于仓促应战的第二特混舰队来说,优势并不在他们手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美军飞行员大多都是第一次参战(只有“大黄蜂”号上的飞行员参加了“菲律宾海战”),经验都非常不充足,而且美军战机的性能确实够差的。

    “珠江”号首当其冲,在与护航战舰击落了至少十六架美机(得到确认的战果,其中“魏徵”号一艘就击落美机八架)之后,8架tbd突破了防御,投下了鱼雷。“珠江”号闪过了这八条鱼雷,可却没有避开接着到来的6架sbc投来的炸弹。命中“珠江”号的那枚炸弹在机库内部爆炸,结果将轰炸机里的燃料引燃。万幸的是,当时轰炸机的加油工作还没有结束,勤务人员没有将弹药送到机库里面(轰炸机一般都是在机库里挂上弹药之后才送到飞行甲板上去的,只有在条件不充足的时候才会在飞行甲板上挂载弹药),不然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一枚炸弹就给了“珠江”号重创,这艘航母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位于“珠江”号航母编队西南的“淮河”号航母编队成为了第二个攻击目标。12架sbc集中攻击了这艘航母(tbd都在进攻“珠江”号),结果有9架在进入之前就被炮火击落,只有3架成功的开始俯冲,最后只有两架投下了炸弹。完全可以说美军的运气好,这两枚炸弹中就有一枚砸在了“淮河”号飞行甲板的后端,距离后升降机不到十米的地方。可运气并没有完全倒向美国佬,这枚航空炸弹是在飞行甲板上爆炸的,而当时飞行甲板上停放着的战斗机都在前端,而不是在后端!“淮河”号只是短暂的失去了收回战机的能力,其飞行甲板的前端并没有被破坏,弹射器也完好无损,航母仍然可以派出轰炸机群!

    随着越来越多的“隼”杀了过来,美军的第一波轰炸机几乎全部被歼灭。防空战斗机根本就没有放过那些投掉了炸弹与鱼雷,正在返航的美军轰炸机。60架轰炸机,24架战斗机最后只有不到十架逃过了防空战斗机的疯狂拦截。到此,美军的轰炸持续了三十分钟(从“魏徵”号发现美军机群到美军轰炸机撤退)。

    在遭到美国轰炸机轰炸的时候,向东北方向搜索的一架侦察机发回电报(时间为十一点三十五分),报告发现了美国舰队,有两艘航母,都为“约克城”级航母,且航母上空没有多少护航战斗机,且所有的轰炸机都已经离开。

    美军轰炸机刚离开,雷少卿就下达了攻击命令。“黄河”号与“淮河”号上的轰炸机群立即出动,前往攻击美国舰队。因为大部分的战斗机要么就在天上,要么就没有做好出发准备,而且又要首先考虑让红摘起飞,只能派出12架护航战斗机。同时,遭到重创的“珠江”号由其护航战舰护送返航。雷少卿还立即将第二特混舰队遭到攻击,美国舰队的具体位置等等情报发送了给了海军司令部,海航的岸基部队,第三特混舰队。可雷少卿忘了一点,两艘航母能够派出的轰炸机绝不止60架,敌人的第二波轰炸即将到来了!

    ****

    第174个vip章节,今日第六节,兄弟们,距离再次被我们拉近,杀上去啊,杀上去就是胜利!,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35章 力挽狂澜 绝地反击'1770票的爆发'() 
那架发现了美国第16特混舰队的“鱼鹰”侦察机在其极限搜索半径上徘徊了十八分钟,几乎用掉了所有的余油(扣出返航的燃料)。在向回飞了二十分钟后,这架侦察机才发现了躲在云层下面的舰队,而这时是十一点三十分。三分钟后,侦察机上飞行员与导航员都确定了这是美国的航母舰队,其中至少有两艘航母,而且都是“约克城”级大型舰队航母。接着,电报就发了出去。

    这道电波立即被美舰上的无线电探测装置截获,如果是弗莱彻,肯定会考虑舰队是否暴露,最多派战斗机加强巡逻,可第16特混舰队的司令官是哈尔西。当参谋军官把这一情况报告上来之后,哈尔西立即下令战舰上的雷达开机,接着就发现了那架在云层上的侦察机,负责防空的f4f也立即杀了上去。

    现在,难题交到了哈尔西的手里。第一波轰炸机的报告在十一点五十分发回,有两艘唐帝国航母遭到了重创,其中一艘正在起火燃烧(又是一个错误的报告,“淮河”号仍然可以放出轰炸机群,损伤的飞行甲板可以在数个小时内临时修复。“珠江”号的大火也在两个小时之后得到了控制,但却无法继续作战了),仍然有一艘航母没有受到攻击,唐帝国舰队上空防空力量增在加强

    这些消息让哈尔西左右为难了,怎么办?现在舰队已经暴露,剩下的那艘唐帝国的航母肯定会立即反击的。哈尔西虽然还不大清楚唐帝国海军飞行员有多厉害(没有直接体会),可这肯定是绝地大反击,一艘航母就可以派出至少40架轰炸机(以美军航母的出动率为准,而实际上,唐帝国海军航母的出动率要高得多),这也是个不小的威胁。更让哈尔西头痛的是,第16特混舰队距离小笠原群岛不过200多海里,距离硫黄岛也就数百海里。这个距离都在唐帝国重型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而唐帝国部署在这附近的轰炸机有上千架,这些轰炸机如果杀来的话,光是用炸弹就能把第16特混舰队给埋葬掉了。

    留给哈尔西的选择实际上也非常少,要么逃,要么留下来。最后,哈尔西选择了前者,舰队立即南下,让返航的第一波轰炸机(一共就只有九架逃了回来,其中两架在到达舰队上空之前坠毁了)修改返航航线,同时让第二波轰炸机群也在完成攻击后直接飞往舰队南下的航线。

    哈尔西不是在逃跑,而是很清楚,现在第16特混舰队把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他手里没有王牌,就无法保证可以获得更大的胜利,最明智的决定就是保存实力,而不是死扛。在这一点上,哈尔西还是非常理智的,航母的战斗力在于舰载机。第一波轰炸机如果回来了几十架,哈尔西肯定还要拼一拼,可现在只回来了几架,根本就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撤退是唯一保存舰队实力的办法,补充了损失的轰炸机之后,第16特混舰队就将恢复战斗力,到时候再战不迟。而且,第二波轰炸机群还没有发动攻击了,也许那艘幸免的唐帝国航母也将被干掉吧!

    此时第二特混舰队也面临生死考验了。轰炸机群前脚刚走,防空警报再次响起,美军的第二波轰炸机到达了。此时雷少卿才反应过来,美国舰队是连续出动了两波轰炸机,而且中间几乎没有间隔时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舰队上空聚集了数十架防空战斗机,而且都在舰队东北方向上,这些战斗机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就朝美国轰炸机群冲了过去。美国第二波轰炸机群到达的时间是十二点十八分,比第一波轰炸机群晚到了五十分钟。

    “珠江”号航母编队已经向西航行了24海里,基本上脱离了美军轰炸机的打击范围(航母的动力系统并没有受到破坏,所以能够保持最大速度航行,但这给灭火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舰队正在转向,“淮河”号位于舰队的西北方,而“黄河”号则在舰队的东南方,正好在美军轰炸机的攻击航向上。

    “隼”式战斗机的疯狂拦截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左右。美国轰炸机群在进入了目视攻击范围之前,就有至少30架轰炸机被击落,那12架护航的f4f也很快就被“隼”驱散。可最后仍然有20架左右的轰炸机趁乱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超过一半的拦截比例,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向舰队里的航母发动了冲击。这次“黄河”号首当其冲,成为了美军轰炸机的攻击对象(当时常荐新犯了一个极为低级的错误。如果舰队右转向的话,那么“黄河”号就将在“淮河”号的内侧,可他采用的是左转向,结果把“黄河”号推到了危险的境地。可这也不能怪他,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意识到美军第二波轰炸机会如此迅速的到来)。

    12架sbc在窜到航母上空之前被击落了7架,只有5架有机会进入俯冲航线,结果投下的5枚炸弹全部被“黄河”号避开。“黄河”号的舰长是前“太祖”号航母肩章李文龙准将,他在跟随雷少卿来到第二舰队时就担任了“黄河”号舰长,以及“黄河”号航母战斗群司令,晋升为海军准将。在“太祖”号上当舰长的时候,李文龙就曾经在战斗中指挥航母避开了十多枚炸弹的攻击,其指挥航母的能力非常厉害。可在他指挥“黄河”号规避俯冲轰炸机的时候,却再也无法避开低空接近的那些鱼雷轰炸机了。

    9架tbd在穿过护航战舰的炮火时被击落了5架,只有4架最后成功的投出了鱼雷,这4架tbd在拉起的时候也全部防空火炮击落,无一逃脱(第二特混舰队的防空战舰都是新服役的,但最主要的防空火炮军官都是老兵,其防空战斗力比第一特混舰队要强多了)。“黄河”号仅仅避开了3条鱼雷,第四条鱼雷击中了航母右舷舯部,虽然没有命中要害,但是却破坏了三个舱室,在不到五分钟时间之内,航母进水达到了550吨,同时开始向右倾斜。结束了攻击的时候为十二点三十七分,美军轰炸机立即返航,而这次能够逃走的仅仅只有四架美军战机。

    到此,第二特混舰队的三艘航母都负伤,虽然最后“黄河”号的进水得到了控制,右倾也被改平,恢复了接收返航轰炸机的能力,但也再难继续坚持作战了。问题也出在了这里,那几架逃掉的美军轰炸机在发回报告的时候,宣告再重创航母一艘,而这一消息让哈尔西最终认定第二特混舰队已经被击败,失去了战斗力。虽然第二特混舰队没有被歼灭,但是结合两份战报,美国方面最终判断第二特混舰队有一艘航母被击沉(第二波轰炸机的飞行员没有发现“珠江”号,竟然认为其已经沉没了),两艘遭到重创,第二特混舰队失去了战斗力!也正是这一判断,最终影响到了美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

    复仇的唐帝国轰炸机群是在十一点五十分离开舰队的,在舰队遭到美国轰炸机的第二轮轰炸之后十分钟(十二点四十八分),机群到达侦察机报告的海域,可并没有发现美国舰队的踪迹。显然,美国舰队逃跑了。可美国舰队到底向哪个方向逃跑了?

    邓子超(率领“黄河”号上的轰炸机群)立即判断美国舰队是向南,或者东南方向撤退。他立即招呼前面的护航战斗机,向东南方向分散搜索,轰炸机群则紧跟其后,在发现美舰队之后立即进攻。

    晚一步到达的张鼐鼎(率领“淮河”号上的轰炸机群)在知道邓子超向东南方向追去,立即就让机群向东前进,因为美国舰队很有可能向东撤退,而不是向南撤退(返回珍珠港,而不是去关岛)。

    实际上,两人都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向。第16特混舰队确实是在全速南下,因为哈尔西要去与弗莱彻会合。在邓子超他们到达的时候,舰队已经南下了25海里左右(哈尔西在十一点五十五分下令舰队全速南下的,而此时航行了近五十分钟,也就是25海里左右)。如果这个距离再拉开一点的话,也许邓子超与张鼐鼎都只能带着炸弹返航了,可问题是,这个距离太近了。当那些护航的战斗机一散开,为轰炸机搜索美国舰队的时候,位于最南面的那两架战斗机就立即发现了海面上的舰队。此时是十二点五十五分!

    接到战斗机发来消息的邓子超一边让人联系屁股后面的张鼐鼎(实际上张鼐鼎已经向东飞了30多海里),一边下令机群集结,让战斗机开路,立即杀向了第16特混舰队。邓子超手里有22架“鱼鹰”,14架“翠鸟”(这是“黄河”号在极为仓促的情况下能够派出的所有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的飞行员中,所有中队长与小队长都是跟着邓子超一起转移过来的,都是帝国海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其能力远比第一航空联队的那些飞行员优秀。

    轰炸从下午一点过三分开始。12架f4f立即就被第一批赶到的“隼”追得四处逃窜,根本就无力威胁到逼近的轰炸机。邓子超也没有手软(他被私下评为“帝国海航最疯狂的轰炸机飞行员”),立即招呼“鱼鹰”机群与“翠鸟”机群杀了上去,而且是唐帝国海航最为标准的协同攻击。邓子超选择的目标是位于舰队东北方(距离最近)的“大黄蜂”号航母。

    十分钟后,张鼐鼎机群(18架“翠鸟”,16架“鱼鹰”)也赶了过来。此时,“大黄蜂”号已经吃了3枚炸弹,4条鱼雷(全部命中左舷),航母已经严重左倾,邓子超机群里的最后4架没有投掉炸弹的“翠鸟”正进入俯冲航道。张鼐鼎可没有喜欢吃别人剩下的习惯,他立即率领机群杀向了“企业”号航母。同时,成功清理了美舰队上空的“隼”式机群也赶了过来,并且冲到了前面,为轰炸机开道。

    相对来说,第二特混舰队的反击规模并不大,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的话,至少能够组织起上百架的轰炸机同时进攻。但这次反击的质量非常高,这主要得益于这批飞行员的高素质。邓子超与张鼐鼎是唐帝国海航轰炸机飞行员中的翘楚,是名副其实的轰炸王牌,两人几乎参加了开战后的所有航母战斗,而他们的手下也有很丰富的经验,就算是新加入的飞行员也被熏陶了出来。

    在这轮不到二十分钟的轰炸中,唐帝国轰炸机的投弹命中率超过了三成(在二战中,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高的成功率了)。当轰炸机群离开第16特混舰队上空的时候,“大黄蜂”号挨了4枚炸弹,4条鱼雷,“企业”号挨了5枚炸弹,2条鱼雷,两艘航母都遭到了重创。另外,还有三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被炸沉。如果当时雷少卿还能再组织一次攻击的话,恐怕第16特混舰队就被葬送在这里了。

    在这些战果中,恐怕炸伤哈尔西少将是最为重要的。当时哈尔西正在“企业”号的舰桥内,一枚炸弹在舰岛左前方爆发,横飞的弹片杀死了舰桥内的大量军官,哈尔西也受了重伤(被打中三枚弹片,如果是普通官兵的话,他就肯定完蛋了),被送回去之后,足足养了半年的伤!

    当然,问题还不仅仅出在这里。接到召唤的海航岸基轰炸机部队没有能够及时出动(等其出动之后,第16特混舰队就已经跑远了),第三特混舰队没有能够及时前出拦截(严师琪的任务可不是去对付第16特混舰队,而是要为陆战队登陆阿格里汉岛进行至少四天的炮火准备)。而双方也已经无力再斗下去,结果都理智的选择了撤退,等待下一次的决战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