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文大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公公也不必多礼了,这次我们闻讯回师,不知有何情况?”傅友德首先发话,毕竟傅友德再着四人中,年长位高,同时还更加稳重。

    “四位按常安排好军队,然后随臣去行宫一议。”

    ……

    “云公公,皇上没有来么?”冯胜进了行宫大殿之后,首先问了这个问题。

    “宋国公,皇上事务繁杂,等我们这钟鼓齐鸣,点燃烽火之后。很快随着烽火,消息就可以传递到京师,但是皇上可能会再次设凤阳为行在,摆驾行在。”云奇直接说出了现在的情况,“倒是皇上派给臣一个任务,就是要控制住整个凤阳,保证不出差错。臣斗胆猜测皇上可能要借故清洗……”

    冯胜傅友德他们互相望了望,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和迷茫。

    他们谁也没想到,本来恰似文弱书生的朱允炆,居然准备直接利用这次“机会”,肃清朝廷。

    不过说到这里也是,这次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去肃清那些站错队的大臣。直接一个遗诏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反正人都已经不在了,也没法追究。

    “云公公,这太上皇的遗体已经送到了太上皇以前在凤阳时期的寝宫,几个参与这次救治的太医、大夫本侯也一并带到寝宫去了。”王弼因为去安排朱元璋遗体的事情珊珊来迟,不过总体来说,朱元璋遗体的事情算是妥善处理了。

    “那我们也准备准备吧,宋国公、颍国公,这军队之事就交给你们,要按照皇上的意思,务必保证凤阳城内不出什么乱子。开国公,您去监督烽火的问题,一旦钟鼓齐鸣,马上就可以点燃烽火。定远侯,您就负责保护太上皇陛下遗体存放的那个寝宫的安全……

    “臣先行赶往那个寝宫,大约半个时辰以后,整个计划正式开始。”云奇不经意间做了指挥,但是这四位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云奇也算是朱允炆派来的钦差,身背皇命。

    ……

    “当!澎!”

    “当!澎!”

    ……

    “当!澎!”

    无缘无故的,钟鼓齐鸣。荡漾的钟鼓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凤阳城。

    路上在军士监视下匆匆走过的路人不禁停下脚步,放眼欲穿般看向了凤阳城中的中都皇宫。

    狼烟袅袅,传扶摇而上。

    “这是出什么事情了?”路人不禁左顾右盼,期望得到一个答案。

    “老先生,请问这中都皇宫中是不是太上皇陛下居住的?”一个带着书童读书人有些不肯定文起了路边的老者。

    “小伙子你是路过凤阳去京师备考的吧,这太上皇陛下,在咱凤阳,也是陛下的家乡,住了好些日子了,想当年……”

    没等着老者说完,这读书人直接对着中都皇宫的位置跪下了。

    “小伙子,你这是为何?”老者有些看不明白,中断了他的回忆问起了这读书人。

    “礼记有云:……”

    老者有些不悦,打断了读书人的话:“俺糟老头子只想知道原因,不要给俺拽文……”

    “钟鼓一般情况是不能齐鸣的。只有行大典,或者是皇上驾崩的时候才会用到。显然……”读书人也到没有生气,直接说明了原因。

    “太上皇陛下!”老者马上跪在了地下,热泪已经开始夺眶而出。

    随着书生和老者跪了下来,整个跪向中都皇宫的人开始扩散开来。

    凤阳狼烟一起,整个凤阳以东以南的狼烟纷纷四起。定远、五河、盱眙、来安、滁州、天长、**、仪征、江浦、镇江府、扬州府的狼烟,纷纷扶摇而上。

    “皇上,皇上!”本来朱允炆刚刚用完午膳,在等内阁前来议事,结果先看到的就是匆匆忙忙的刘三吾。

    “刘首辅,怎么如此慌张?”朱允炆倒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他们就能回师凤阳,所以暂时没想狼烟上想。

    “皇上,江对岸的狼烟已经升起来了!”刘三吾自然没有那么平静,有些急切的说。

    朱允炆倒是心里一震,说道:“马上通知锦衣卫,京师戒严,然后齐鸣钟鼓,颁安民诏!”

第七十二章 国丧(一)() 
临近期末,复习中

    更新不稳定见谅,实在是不好意思

    月下给大家赔个不是……

    **********

    一切都是相当井然有序的,虽然朱允炆知道现在的锦衣卫已经不堪重用,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里,锦衣卫却能发挥出他无可替代的作用。

    等安排下去以后,朱允炆像瘫了一样,整个人软在了座椅上。他明白,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开始了。

    “来人,传令金吾两卫,做好行军准备。穿戴好孝服,然后先一步北上凤阳。”

    这次金吾两卫去凤阳也是为了控制局势。在京师这种地方,就算锦衣卫除了岔子,也很难闹出什么大事,但是在凤阳,说不定就会可怕很多。金吾两卫的存在,就是为拱卫凤阳皇宫。等再迁凤阳之后,把握整个大明未来的东西,都在凤阳皇宫之内。

    “皇上,请您更衣……”一个小太监捧着从内织染局拿来的素服。

    朱允炆默默的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

    外面的钟鼓一起鸣响,悠长的声波荡漾皇城。

    很多在办公的大臣先是不觉得,然后才发现现在的点儿并非上朝之时,为何鸣钟敲鼓。而且这钟鼓之声,却并非先后击响。而是采取了同时鸣起的方式。

    第二响……第三响……

    等鸣到三响,此时才有大臣反应过来。

    “不会是太上皇驾崩了吧……”

    “圣旨到!诸卿出来接旨!”洪武门上,传旨太监的声音传遍了大明的各个行政机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闻凤阳烟火传讯,太上皇暴崩于凤阳,诸卿务必归家易服,然赴凤阳祭奠。再改凤阳为行在,各部各寺各堂各司从五品以上官员必赴凤阳,不需主官留守。钦此!”

    “真的是太上皇陛下驾崩了……”听完圣旨,有人陷入了呆滞状态。

    “太上皇陛下……”除了在呆滞的和急忙赶回办公地点,处理完手上事务,等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派发素服的。也只剩下不多不少一批人,直接哭丧了起来。

    其实对于大明这个新兴的王朝,尚未遇到过天子驾崩一事。结果这次朱元璋的驾崩作为整个大明第一次天子级别的国丧。虽然之前就遇到过一次皇后马氏的丧礼,但是也不会有这次的级别高。

    朱允炆觉得麻烦之处就是在于必须要赶到凤阳去祭拜。虽然在满期之后必然要拉回孝陵安葬,但是从京师到凤阳的路上其实变数很大。

    这次朱允炆也不先行前往凤阳,而是等百官基本离开之后,在慢慢悠悠赶往凤阳。对于他来说,现在的稳定,远远的要比声望重要。可以说现在的朱允炆已经想到了即将到来的战争,但是现在的他并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历史上朱棣那个“脸斗士”实在是很难去对付。历史上靖难之役那种突然莫名其妙的飞沙走石、旗杆折断,让朝廷大军士气顿失。

    现在朱允炆所安排的就是那种天罗地网。即便是有一环被脸攻破,那么朱棣依旧是没有戏唱。对于他来说,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才是王道。他在这件事情上,不敢冒险。

    再说朱允炆也没有冒险的必要吧,作为现在掌握这正统和力量的一方,现在他只要步步为营,把握好节奏就是了。

    要是现在朱允炆的年龄和历史上朱允炆登基的年龄一样的话,现在朱允炆就已经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十六岁……朱允炆想到这里就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皇上,御辇已经备好了……”

    “朕稍微过一会启程,你去看看礼部尚书李原名是否启程,如果还没有走的话,就让他先前来见朕。”

    本来这礼部,算是一个比较清闲的部门,但是似乎在这洪武二十六年却格外的忙碌。

    死者为大,恩科也不能停,看来又要牺牲我自己了。朱允炆无奈的摇摇头。

    “臣李原名参见皇上!”倒是没多久,身着素服的李原名就已经来到了谨身殿。

    “李爱卿来的倒是很快,这段时间礼部是不是忙碌了许多?”朱允炆直接关心起了礼部的事情,毕竟绕弯子也没什么意思,直接开门见山就好。

    “多谢皇上的关心,皇上,臣这礼部,向来都是有时候忙有时候闲着的。这种样子臣已经习惯了,这次皇上召见臣来,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事情要吩咐礼部去处理?”

    朱允炆点点头说:“皇爷爷,他离开朕而去了。皇爷爷的葬礼,一定要办好。孝陵的工程现在完成的怎么样了?”

    “皇上,孝陵现在基本上已经完工,还缺少一些附属建筑,还有碑亭等等。但是进行奉安大典,从礼节上是完全是可以的,孝陵陵寝的规模已经达到礼制的要求了。具体的孝陵工程进展可能工部会知道的更清楚,基本上就是工部在督促建设。”

    朱允炆点了点头,因为现在朱元璋过世的太早。按照前世的历史上记载,明孝陵修了三十余年,主体工程到洪武末年才基本完工,所以不禁担心起孝陵的建筑。

    其实就算是已经修好了,也会有几锤子工时没做的。陵寝不能在人死之前修好,人还活着,陵寝修好了是犯忌讳的。

    “李爱卿,这次丧礼,又要让礼部多了件事情。朕也没想到本来硬朗的皇爷爷居然这么快就……”

    “皇上请节哀……”李原名看着朱允炆的情绪似乎有些失控,不禁低下头,低声提醒了朱允炆,“皇上,那大婚仪式和恩科这两件事情?”

    朱允炆默默的叹了一口气,稍微平静了一下情绪。虽然他不是真正的朱允炆,完全不必为朱元璋的暴崩而悲伤。但是朱元璋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影响到了他,让他觉得,朱元璋就真的是他的爷爷……

    “李爱卿,这大婚大典,等皇爷爷奉安入土之后,再做打算。但是恩科的事情,一刻不能停下,最迟在十月半前后,要举办这次恩科。科目不一定要多,主要是为了选拔言官。所以朕希望这次恩科可以选到为人正直,不已贪腐的读书人。朕更不希望出现舞弊事件,一经发现,直接发配辽东,终身不得返回关内!”

    (求推荐啊!!!!!!!!)

第七十三章 国丧(二)() 
这也宣告着科举作弊零容忍制度的实现,朱允炆前世就被一堆考试作弊的同学深深的伤过。

    虽然说在朱允炆前世考试第一算是个虚名,朱允炆生气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是在大明,状元这个称号可不是一个虚名。若是某个举人最后因为科举舞弊与状元之名失之交臂,那可是天大的悲剧,朱允炆也会因此觉得很没有面子。

    考风考纪不严,作为新晋官员的进士就不老实,这贪腐之风,怎么才能抑制?

    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朱允炆也绝对不容忍大老虎的存在。

    “皇上,这恩科之主考官,让那位大臣担任比较好?”李原名问道,毕竟这主考官算是整个科举最核心的人物。而礼部只是负责组织科举考试、负责遴选主考官给皇上选择。

    这次恩科虽然不是正常的科举,但也算是朱允炆登基以后的第一次科举也是朱允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恩科。所以这次李原名也没有自己先遴选几个大概的人给朱允炆选择。

    “朕觉得就让内阁首辅刘三吾充任主考官吧,然后李爱卿你代表礼部再选两个副考官就是了。”朱允炆几乎没有什么思考,就选定了刘三吾。在历史上,刘三吾就是因为一个科举南北榜案的问题而致仕,最后抑郁而终。

    要说这南北榜案,其实朱允炆觉得刘三吾就是维稳的牺牲品。要是真说起这文章的质量,说不定北方确实不如南方。毕竟贯穿整个大明,南方一直都是相对稳定,而北方却常常兵荒马乱。教育质量低也是应该的。

    “还有,这进士放榜,还是要考虑下北方的举子。毕竟现在不论南北都是大明的子民,北方是受到战争的荼毒太久了……”朱允炆默默地说着,这个问题还是先一步说出来,免得再闹出风波。

    “臣遵旨……”李原名倒是听明白朱允炆的意思,也知道每次放榜,总是南方的举子在榜上占着大多数的位置。

    “皇上,车架已经备好了……”殿外的小太监又催了一次,毕竟这种事情也不能延迟太多。

    “李爱卿,你要是没什么特别需要准备的话,就与朕一起登车吧。朕正好还有管理丧礼的一些礼仪问题需要去问。”

    “臣惶恐……”李原名倒是没有奢望和朱允炆同乘一车,不禁有些不安。

    “朕说了,朕是有事与你商谈。也是为了节省时间,朕没见到皇爷爷最后一面,朕已经很不安了,所以朕还是要稍微快些赶到凤阳。别耽误时间了!”朱允炆倒是很光明正大的给自己找个一个快些上路的理由。确实朱允炆是有点事情想问李原名,只不过他知道李原名肯定碍于皇家的这些问题,不会答应和他同车前往凤阳。

    “皇上,这……”李原名其实最顾忌的是诸臣的看法。毕竟自己这般与皇上同车,说不定就会招来一堆折子。到时候皇上也没面子,自己更是可能就此致仕。虽然看上去和皇上共乘有着无限荣光,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大坑,说不定自己就栽到坑里了。但是不答应又是抗旨不尊,还耽误了皇上早日见到太上皇陛下遗容的时间,也是两个大罪,自己还是逃不了。

    朱允炆看着李原名纠结的神情,就觉得一阵无语。

    “李爱卿有何苦衷便可直说,是不是怕自己行为失仪云云者?还是确实没有准备好?”朱允炆补充问了一句,但是让李原名受宠若惊。

    “皇上,臣确实觉得和皇上共乘有失礼仪,请恕臣难以从命!”既然朱允炆都问了,李原名也一咬牙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容朕一思……”朱允炆倒是也大概猜到了是这个原因,所以也没有思考太长的时间。稍微过了一下就接着说:“那就这样,你先和朕一起共乘。然后朕命令一辆空马车跟着朕的马车。等朕和你说完,你就换马车另行。”

    朱允炆的这个方法不可谓不妙。原来作为监工皇太孙的时候,可以随便进一辆马车,完全不需要驻跸啥的。但是现在不一样,只要自己出行,就有御用的马车,还有锦衣卫开道驻跸。这些可能没什么必要,但是作为一种排场和威严,是必要的。

    朱允炆也就是利用了这驻跸,反正都驻跸戒严了,自然也不会有人知道。等事情谈完,换个马车就是。

    “皇上,这个……”李原名还是有些迟疑,但是朱允炆显然不给李原名迟疑下去了。

    “李爱卿,朕都这样想了计策,你要是再不登车可就是算抗旨不遵了……”

    “臣遵旨!”

    ……

    锦衣卫开道戒严,朱允炆带着李原名坐着皇上专用的车子离开了京师。

    几个月前,朱允炆是抱着一个兴奋的心情前往的凤阳。但是没想到只是在个把月以后,自己却抱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又踏上了这段京师到凤阳的官道。

    “皇上……”

    “李爱卿,这次皇爷爷的丧礼,到底操办成什么样比较好……”朱允炆问道。毕竟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人,融合的朱允炆的记忆也没有这部分内容。虽然朱允炆看了很多关于丧礼制度的后世材料,包括一部分当时的史料,但是他还是觉得既然有活人在,就没必要自己脑补。

    “皇上,这太上皇殡天的丧礼,全看您到底想做成什么样。但是依照臣的意思,似乎先去看看太上皇的遗诏,或者是遗训。遵照太上皇生前的意思去办,才比较妥当……”

    李原名说话可以说是小心翼翼,毕竟他现在闹不清楚朱允炆是想怎么办这个丧礼。从简还是隆重,一切都不得而知。

    朱允炆点点头,也算是承认这个观点。确实,在这个孝道极其重要的社会里,自己确实不能特立独行。如果遗命说丧礼不可奢华,无比节俭的话,自己想做奢华都做不起来。

    “还有一个,李爱卿。朕本来是因为皇爷爷尚在人世,所以没有想更洪武年号的想法。现在皇爷爷已经殡天,朕也想,是不是换个年号更加妥当?”

    ********

    定时更新

    求票

第七十四章 国丧(三)() 
朱允炆向李原名问起这个问题,主要就是为了确认这个年号怎么改。

    “回皇上:这年号正常来说是登基改元。但是皇上您又有所不同,所以臣以为,这年号,更改或者不更改完全在于您。”李原名的回答算是滴水不漏,但是朱允炆怎么听怎么别扭。

    “李爱卿,你的意思是说,朕这年号,同如儿戏?要就要吧,不要就这么用着?”朱允炆稍微想了下,想出个这个含义来。

    “臣不敢!”马车也不算宽敞,但是李原名不顾一切的挣扎起身,跪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的这番话,可绝非儿戏。要是在奉天殿上说出来,马上就有无数人直接站出来弹劾李原名的言行失当。年号在古代绝对算是一个象征,为什么历史上朱棣从朱允炆手上抢来了江山之后,直接就割除了建文之年号,就是这个原因。

    说一句话就是,没有年号,你这个皇帝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好了,别不敢不敢的了。就说吧,朕这年号,宜改不宜改?”朱允炆挥挥手,有些很无奈,“还有如果改,李爱卿你觉得,朕是改成什么好?”

    “臣谢皇上恕罪,臣以为,这年号,是最好等为太上皇陛下定谥时公布为佳。首先应该先想关于太上皇陛下谥号的问题。”

    谥号……朱允炆不禁一头黑线。朱允炆一直认为,这谥号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古代最有学问的一个东西。虽然他前世曾经研究过谥法,但是实际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谥号还是搞的朱允炆头痛无比。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谥: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永乐年间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在嘉靖十七年还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允炆的意思就是给朱元璋按照嘉靖年间的字数规格定下个谥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