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文大帝-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胷i子。那穷山恶水,除了一个完颜阿骨打,灵芝、东珠、海东青之类的特产也没有什么好的了。又为何想那穷山恶水移民?”

    朱允炆也被问住了,他总不能说他知道那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下流着黑黄金吧。

    最后,朱允炆支支吾吾的说:“允炆看过一本古书,上面写的就是介绍的关外之地。说关外虽然寒冷,但是土地肥沃。森林密布,多可造巨舰之木料……”

    “允炆,这不必去强制移民了。哪天你通过内阁个户部下个旨意,说移民关外给予种子、工具、赋税优惠就是……”朱元璋甩了甩手,显然很是反感古书这种东西,“至于航海,你皇爷爷觉得没有什么很大的必要。毕竟劳民伤财,我大明也不需要采购什么商品。从古至今,我天朝的茶叶、瓷器、丝绸都是外番商人争相追逐的对象。就是继续航海,难不成还能再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不成?”

    “……”现在的朱允炆实在说不出什么了,可以说思维还有记忆的差异让他和朱元璋之间产生了不可填平的代沟……

    “皇爷爷,今天允炆想说的事情就差不多这么多了。请问皇爷爷还有什么想和允炆说的?”朱允炆也不想再劝下去了,藩王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他这次来参见朱元璋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朱元璋继续这那对朱允炆特有的慈祥的笑容,缓缓地,但是又有些自豪的说道:“这段时间,允炆你很不错,皇爷爷觉得你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吧。而这个大明天子之位,你合格去担任!”

    “皇爷爷谬赞!”

    ;

第四十章 凤阳大朝() 
“好了,允炆,今天你就在这行宫住一晚上吧。明ri是早朝,要起的很早的。到时候允炆你应该是在平台之下第一排,站在整个队伍的第一个吧……”朱元璋直接让朱允炆留住在行宫,“至于允炆你上朝用的冕服,你皇爷爷会派人去拿来的。”

    朱允炆点了点头,本来他就不想在奔波到本来准备下榻的驿馆。而且现在凤阳应该已经宵禁,毕竟现在的凤阳已经接近成为大明的首都。

    自然,朱允炆并不担心凤阳的安全问题。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四将手下对抗鞑子的jing兵现在可都驻扎在凤阳,就算有人图谋不轨也搞不出什么乱子。更何况朱元璋已经提前到凤阳了很久,这凤阳的不安分的家伙都自然被修理过了。

    ……

    东方,尚未露出鱼肚白,朱允炆就在小太监的催促下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很是不情愿了清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换上了出席大朝时候才要换上的冕服。

    要是说实了,这凤阳的行宫并不大。但是稍微挤一挤,似乎也可以站的下。毕竟这大朝不是议事,按照正常的安排,只要听朱元璋一个人说就可以了。

    而且人要是站的紧密,很多人的小动作就做不起来,想站出来说两句都没有这个机会。

    “趋!”“趋!”“趋!”“趋!”“趋!”……

    随着一名名锦衣卫口口传来的“趋”的口令,朱允炆可以说是带着各种勋亲大臣向行宫大殿而去。

    “跪!山呼!”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诸臣直接跪在了行宫大殿之上。虽然有些拥挤,但是每个人在朱元璋的威严下丝毫不敢放松。

    “诸位平身!”朱元璋的威严,在他讲话的时候就不知不觉的透露了出来。

    “这次朕将诸位从京师召到行在,可以说是为了很多的事情,容朕从小事开始慢慢说起吧。

    “允炆监国期间,科道上折,弹劾蓝玉谋反。经过查实,现在蓝玉已经下狱等待秋决。此事到此为止吧,大明也不能再出现一个胡惟庸了!

    “现在的蒙元鞑子,依旧在sao扰我大明的边界。我大明边境的子民们,已经被鞑子所威胁。朕曾经封了辽王于辽东,燕王于北平,桂王于大同,晋王于太原,庆王于宁夏,谷王于宣府。本来朕只想让那么巡抚地方,但是鉴于这几位还是封地的特殊xing,他们又负责了边境的安全。燕王、晋王常常带兵出塞,别的藩王可能因为年龄,也只能在自己的封国监察,保证后方……

    “现在朕准备在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这九个府城,设立边境重镇,称为九边。以后边境的安全,由九边去负责,藩王只能管理自己的三卫。而且藩王三卫的质量似乎有些下降,过段时间兵部负责去考察下藩王三卫的质量,一定要为他们的安全着想。每个卫所都要保证有五个千户所,必须是五个!”

    说到这里,朱允炆不行心中狂笑。姜毕竟还是老的辣,陪这群各种人jing玩了这么久朱元璋随便出手都会让人悲剧。还是那种就算悲剧了也只能吃哑巴亏的那种,即便朱元璋没有皇帝的身份,没有皇帝的权利和威慑。

    有些大臣的脸se就不是那么的好看了。现在这个直接架空藩王的举动,几乎是让藩王起兵夺朝的危险系数大了好几倍。自己三卫满编也就一万五千多人,首先就要去面对来自地方的朝廷军队,在边境可能还要面对大明军队中的jing锐——边军。

    当然,也不是说地方卫所的战斗力不行,只是说边军现在经历过更多的战斗,战斗经验更丰富而已。

    当然,在平台上的朱元璋可不管下面是不是在讨论,直接还是自顾自的说:“大概就怎么定了吧,如果要是边境战事,在朝廷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节制某个或者某几个边镇。每个边镇还是作为一个府城,但是另设一个总兵府。由总兵负责编者属地的所有卫所军队的调遣。诸位爱卿有何疑问?”

    最后,朱元璋还是给了群臣一个抒发自己意见的机会。但是似乎是因为人挤人,很多站了队的言官们又被故意安排队伍里,所以整个大殿看上去队伍有一点点sao乱,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提出任何疑问。

    在平台上的朱元璋自然知道这样的结果,这也是他想要的。现在的形式就是朱元璋给了大臣说话的机会,但是却没有人说话。这就只能说明群臣都还是赞成这个设立九边的计划的。

    “好了,具体这九边总兵由谁去担任,由内阁牵头,和吏部兵部一起决定吧。最好选几个文武兼备的将领,毕竟鞑子们也比以前狡猾多了,不适合硬碰硬解决了。”说着,朱元璋向身边的云奇挥挥手,然后有些沉重地说道:“下面,云奇你为大家颁布这应该是朕的最后一道圣旨吧。希望大明昌盛,国运兴隆!”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都沸腾了。是的,是真的沸腾了。除了朱允炆和内阁几个人外,所有人都在议论。大家能站在这个大殿之上的,没有一个不是机智狡猾的。“最后一道圣旨”这个词,直接透露了这圣旨的内容。

    退位!传位!

    “接旨!”云奇奇异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大殿,瞬间像向每个人嘴里塞了一团烂泥一般,这个大殿都安静了下来。

    山呼!俯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懿文太子薨,朕愈发不振。大病将崩,唯上天之眷,得以复苏。今皇太孙允炆聪明伶俐、通治国之道、兼仁兼刚,为大明嗣君之首选。朕近ri参禅于龙兴之寺,却有感悟。遂yu传位于皇太孙允炆,不典不祭,唯告宗庙。待朕百年之后,再按制典祭。钦此!”

    再山呼!

    “皇上!皇上!您尚jing力充沛,何以传位?”站在队伍前列的礼部尚书李原名直接站出了队列说道。

    “臣附议!”

    ……

    “臣附议!”

    站在前排的内阁众人各个都站出来附议。但是其实这个节目是安排好的,算是劝进的翻版。

    “行了,俺去意已决,即ri起大明天子就是我的好孙子允炆了。你们个别玩啥劝进,那东西啥子意思都没有,赶紧用着jing力想想把鞑子都灭了才是有用的。谁再搞劝进,每个人拖出去给俺让锦衣卫廷杖,九品十下,一品百下,以此类推。”朱元璋让出了帝位之后,直接恢复了他最喜欢的俺的自称,对于他来说,俺远远要比朕熟悉的多。

    ;

第四十一章 凤阳朝议() 
“允炆,现在这个平台属于你了。俺也做把逍遥的太上皇。”朱元璋的笑容整个在脸上绽开了,现在的朱元璋就给人一种重担放下的感觉,如释重负。

    “是,皇爷爷。”虽然说现在朱允炆已经在一纸诏书之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主宰,但是朱元璋,这个曾经的帝国主宰、朱允炆的便宜爷爷,对于他,朱允炆还是要以足够的尊重去对待。

    拾阶而上,朱允炆的心情愈加的激动。

    即便这里不是京师,只是临时的行在凤阳。

    但是这是他第一次以大明天子——这个现在最强大的帝国的主宰者的身份站上这平台。

    “允炆,也委屈你了。俺是老了,懒得动了。这你的第一次上朝,就要在凤阳行在进行了。不过这凤阳是俺的老家,也算是大明的发源地。俺的第一次朝会,还没有在这里呢!”朱元璋这种枭雄,在这朝堂之上也如同在家里一般随意。尤其在现在这种他已经退位的情况下。

    朱允炆可实在不敢就这么和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下去。他呆呆的望向了朱元璋,因为他不知道他应该呆在那里。

    “看俺这记xing……”朱元璋很是夸张的一拍脑袋,“云奇,快点给俺搬个椅子。这龙椅,俺还是不要坐了。”

    说着,朱元璋起身让出了位置,云奇急忙从平台后面扯过来一张椅子放在龙椅后面。

    朱允炆颤颤巍巍的做上了龙椅,但是,此时的他清楚,现在他还其实是一个监国,只不过现在获得了天子的身份。朱元璋的那张椅子,其实摆放的位置很有技巧。在龙椅后方,直接就暗示着朱允炆,现在你后面是我,我现在是你的靠山,但是我可以随时把靠着我的人搬走。

    “诸位爱卿,今ri是本宫……额……俺……额……朕……咳咳第一次上朝。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经过几番艰难的挪位以后,一个在后排的疑似科道官员挤到了空的地方,手持一块笏板,大声说道:“臣御史王伦有事启奏!”

    “准奏!”朱允炆实在是想装出那种威严,但是听上去的效果实在不佳。

    “臣以为,这九边之设立,却又不妥之处。九边之总督,权柄过大,必为后世之患。而藩王者,为国之皇亲,家人也。这边境之兵,为藩王之所握,可不妙哉?”

    这名叫王伦的御史稀里哗啦说了这一小段,搞的朱允炆有些犯晕。花了几息的时间整理了一下思路,朱允炆直接张口就说。

    “王御史,这九边,乃皇爷爷之举,额,朕也不是完全清楚。唯知,这九边总兵并非终身任职。随时奉朝廷之令调动。而且在商议之时,皇爷爷还说,朝廷会要不定期以御史充任巡抚,监察总兵。同时还会定期加某内阁阁员为九府巡按,代天巡狩九边。”朱允炆直接又开始将这本来是他的计划再次增加了内容,将整个监督体系做了起来,“再加上藩王也是确实有一定的节制自己负责的九边部分边镇的权利,辽东由十五叔辽王负责,蓟州在四叔的管制下,大同是十三叔桂王,太原是三叔晋王,宁夏是十六叔庆王,宣府是谷王和四叔共同节制。而延绥、固原、甘肃三镇,则是又各地负责。”

    “皇上,但是这还是不能改变九边总督拥兵自重的现实啊。”王伦似乎有些不依不饶,再次出声说。

    朱允炆不懈的笑了笑:“这不论你怎么定,类似蓝玉似的悲剧都是可能发生的。你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大将都一心为公。毕竟只有有了私心,大家才更有动力去为我大明出力。要是说起这私心,我想在这站着的列位,你们没有过为自己办事的时候么?没有过收了点啥为别人办事的时候么?没有为了办事给别人送东西的时候么?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自古流传现在的道理。要是大家都没有私心,大家都会慢慢的失去动力。有的时候,有些看上去不好的东西,缺往往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老子》里有这么一句话:‘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我也希望列位爱卿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总之,本……额……朕觉得,只要是可以为我大明获得利益的,都是好的。哪怕内耗,哪怕稍稍贪污,只要带来的效益。可以超越损耗。当然,贪污这种东西也是有限度的……”

    “俺说两句吧。”朱元璋突然从他的椅子上站了起来,“现在的科道,似乎有些人的居心有些叵测了啊。设立九边,是在统一大明在边境的力量,让我大明的子弟兵有着一个科学严谨的指挥。藩王都是俺的孩子,俺当然知道他们适合做什么。俺封他们,是为了让他们有福可享。现在这在边境的几个孩子可好,不仅没有啥福气,还要带兵打仗。就算是老十七权,还是一个孩子就为着边军的后勤所cao劳。是时候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再说让懂得打仗的人去带领军队对付鞑子,反而是国之大幸,毕竟大明的子民不需要再做出更大的损失和牺牲。多少的家庭可以团聚,又可以让多少女子不再守寡?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诸位爱卿可以理解俺这么做的良苦用心。

    “还有,据锦衣卫回报,现在有些科道言官和藩王有所联系。俺说,这科道是用来纠察百官,进谏皇帝存在的,你们这和藩王走的怎么近,是想站队?还是想要封驳掉所有皇上的旨意?俺说俺这孙子聪明,就知道你们不知道怎么居心,所以直接设立了内阁,让旨意有一条可以畅通的通道。

    “虽然俺已经退位了,但是现在俺还是大明的太上皇,也是现在大明天子的亲爷爷。俺在这在颁布一道祖训,内阁之制度,和大明同在。后世之皇帝,不得废止!

    “还有,某些居心叵测的言官,你们整个团队都为你受难!”最后一句,朱元璋的语气有些恶狠狠的说。

    ;

第四十二章 朝会之后的会谈() 
“詹爱卿,你去安排安排。现在各道御史,各科给事中,全部外派到地方,同时去他们的职。礼部,李爱卿,明年加开一次恩科,这次恩科可以稍微多选一点人,尽量去选择文章看上去比较正直的人去录取。这些人充任缺少的各道御史,还有各科给事中。

    “还有都察院的几位正副都御使、正副佥都御使,你们也可以挪挪你们的位置了。允炆,这几个职位,可以挑选朝中比较稳重的大臣担任,记住,一定要正直。原来的正副都御使、正副佥都御使,因为你们为都察院主管失考下属官员,现在赐你们原品级致仕,都回家种地去吧!”朱元璋如同连珠炮一样,直接做出了解散都察院的决定。但是似乎狮子啊有些生气,朱元璋直接将六科也给解散掉。

    “皇爷爷,此事要慎重啊!”朱允炆开始劝谏起朱元璋。虽然他现在完全赞成重组都察院、六科,将这两个可能有些碍手碍脚的部门归到自己的名下。

    朱元璋眼睛一瞪,问道:“有何不可?现在的都察院勾结藩王,私自结党。这历代的党争,都是历代衰落的毒药之一啊,万万要不得的。允炆怎么你才坐上这个位置,就变得不听话了?”

    朱允炆看似无奈的点点头说:“允炆听旨就是……”

    “好了,各位爱卿,还有些什么疑问,或者是要启奏的快快请奏!”朱允炆在答应朱元璋之后转移了话题,但是现在的大殿之上,人人都心惊胆战,生怕说错了什么自己直接就被外派或者致仕。

    朱允炆环视了一圈,看着诸臣实在已经有些惊弓之鸟,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吏部在安排那些御史、给事中的时候,尽量安排他们去自己的家乡任职吧。既然无事启奏,退朝!”

    山呼!

    ……

    “允炆,今天表现不错,和俺配合演的戏,确实很逼真。”回到后殿之后,朱元璋哈哈大笑,居然夸赞起朱允炆的演戏技术,“尤其是最后,那段解散都察院的时候,配合的实在是妙极。俺反正已经习惯了,允炆你倒是在他们心中还留有好印象。好一句‘尽量安排他们去自己的家乡任职吧’,说的正式妙极,俺都没想到这个可用来招揽人心。”

    朱允炆倒是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的干咳的两声说:“皇爷爷,其实人人都有项羽的那种想法。不能衣锦还乡,就如同锦衣夜行一半。虽然他们被调出京师,属于贬谪的一种,但是给他们一个衣锦还乡的机会。去做做家乡的父母官,让家乡的人看看。而且他们之中不乏会有人会有报复的心里,去鱼肉地方的百姓。但是在自己的家乡,他们好意思去鱼肉么?很多人的父母犹在,倘若他们去鱼肉乡里,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他们的父母!”

    要是有张桌子,现在的朱元璋必定拍案而起。

    “绝!妙哉!快哉!”朱元璋开始穷尽他脑袋中的表扬的词汇去表扬朱允炆,“实在是绝了!俺也没想到这些关节,到底允炆你还年轻,俺还是已经老了。”

    “皇爷爷言重了。现在的皇爷爷不还是身强体壮么?哪里有老?披甲上马,挽弓she虏,皇爷爷还是很轻松的。”朱允炆也是对朱元璋一阵恭维,当然现在的朱元璋看上去确实很身强体壮。

    “少在这夸俺,允炆你可不要学这一套。现在你的俺大明的皇帝,你不需要去恭维任何人。谁有什么问题,你可以严厉的、严厉的再无情的指出。要是谁不服,干他就是了!”朱元璋的脸se变的严肃,他其实很看不惯这种恭维,“而且要是从实了说,俺现在虽然看上去身强体壮,但是你让俺继续开始俺的兵戎岁月,俺是无力从心了。可惜了,可惜了,一把好刀已经没法开锋了。”

    一代铁血枭雄啊!朱允炆的脑海中直接浮现出朱元璋的这个形象。现在接近七十岁的朱元璋,还是再想着自己的戎马岁月,也让朱允炆有些感叹、

    “皇爷爷,您布置了三叔去负责练兵,准备出关,发兵塞外。这又是何意?”朱允炆开始问起了关于对付蒙元的部署,毕竟现在蒙元是大明的一大遗患。

    “这对外用兵,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的一些纷争的。俺也是怕允炆你登基之后,大明动荡,遂想通过对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