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人有书可读,有饭可吃,有病可医,至于遇到灾年,或者平时有需要时,红十字会不仅会提供粥饭,还会提供避难场所以供有需要的人们使用。”

    “这个我也听萧公子说过,我还和他说过,我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

    “呵呵,君宝,这个当然没问题,加入红会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愿意为我朝有所需要的人士提供无偿的帮助,只要有此心,便可加入其中。就像红会的蒲会长、萧公子、方姑娘两位副会长等大多数服务者一样,他们都是不会从红会获取任何报酬的,正如公子所言,身为红会之人,只有付出,如果想要升官发财,就请远离之。”

    “恩,这个弟子知道,这种思想也正是家师所崇尚的,家师常常教导弟子,说只有心怀天下者,才能将自身的武学练至登峰造极,因为只有具备这般心境之人,才能做到海纳百川。”

    “呵呵,张云庵大师的见解很是高明,我帝王谷古老相传,当年,帝王谷的缔造者轩辕黄帝,也说过类似的话,谁的心中有了天下,谁就会拥有浩瀚之脉,才会具有登天之基础。”

    张全一虔诚言道:“师傅,今呼延公子逐渐将这种思想变为现实,实为弟子所敬佩。”

    “哈哈。”袁棘笑道,“公子学究天人,悲天悯人之心实不亚于那些得道真人、高僧菩萨。君宝,你知道为何为师愿意跟随公子吗?”

    张全一摇摇头道:“弟子不知。”

    袁棘道:“佛道皆说,普度众生,但怎么普度?依为师看,他们大都只是停留在嘴上,修行修行,如果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何修行呢?即使是施舍粥饭,也只是救得一人,救得一时,而公子却是可以拯救天下之人。从红十字会的创立等一系列事件中,就能看出端倪。公子即将创办的武当武馆,也是大有深意,这点君宝你慢慢就会知道了。”

    我笑笑也道,“全一,我认为从广义角度来说,侠义之道就该如此,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先生说得对,即便一位侠士武功无敌,终其一生又能诛杀多少奸贼呢?即便一所寺庙倾尽其所有,又能救下多少难民呢?他们所做之事,充其量只能在其视线之下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侠士,多少寺庙能够顾及得周全呢?所以,我认为当有一种新的秩序来约束人们的道德规范,只有大家都能做到为国为民,才能惠及天下。”

    “君宝,公子的思想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明了的,有空时你多多想想。”

    “恩。”张全一犹豫了一会,又问道:“公子,建立一种新秩序,不会是指?”

    “哈哈。”我心知张全一可能误会我想造反之意,笑道,“全一,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所说的新秩序当然是在朝廷的领导之下,朝廷崇尚‘君为轻、民为贵’的思想,而民间百姓人人努力,大家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崭新的社会,一个和谐富足的社会。”

    袁棘点点头道:“当今皇上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在去年前来临安应考的学子集会上,皇上曾经对所有学子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公子之意也是如此。”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全一心里默默念道,又陷入沉思之中。

    我道:“好了,方灵他们也该来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说说红会的事了。”

    “是,公子。”袁棘道,“君宝,入朝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为这个社会,为天下百姓谋利,这才是每一个有志之士应该做的。你们碧落宫有不得入朝为官的规矩,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为师以为,碧落宫也该是以‘侠义’为先吧,至少张云庵大师就是这般思想。”

    “恩,正是。”

    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相信张全一会逐渐认可并支持我们的思想和做法。我们三人在屋里又聊了会,就见方灵进来道:“哥,吃饭了,蒲会长和萧天都到了。”

    “恩,走吧,下楼。”

    方灵边走边道:“全一,听说你今天和小文璋又比武了?胜败如何?”

    “承蒙文将军手下留情,不分胜败。”

    方灵笑道:“全一,哪会有什么留情之说,我看你和文璋就是旗鼓相当。一会吃完饭,我们再比试下。”

    张全一和方灵交过手,知道其武功不在文璋之下,忙道:“恩,那敢情好。”

    正在等候的蒲寿庚和萧天见我前来,连忙起身,拱手行礼道:“见过公子。”

    “坐吧,边吃边聊。”

    “是,公子。”

    “蒲先生,红十字会的进展如何,都按照计划在进行吗?”

    蒲寿庚恭恭敬敬地答道:“回公子,红会今年计划在全国开办三十所希望小学,十家希望医馆,目前,各项事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资金基本上到位,各地的选址工作也已经开始,有些区域甚至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当地的官府和民众都十分支持,有不少百姓义务前往工地帮忙建设。唯一不足之处还是这些学校和医馆的先生教师、郎中医生之人数不是很足。”

    “红十字会与临安大**合培训老师、郎中的计划开始了吗?”

    “公子,已经开始了,第一批学员一共四十名,其中医生二十五人,教师一十五人,但缺点是大都集中在两浙路及周边区域,预计培训时间为半年,半年后如果考核合格,就可以派到下面的学校及医馆了。”

    我想了想道:“蒲会长,朝廷将三月份定为科技月,会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推广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进程,我想我们红会可以借助各级官府之力,让各地指派有志于慈善事业的人员前来红会接受培训,无论如何,先把这三十所学校和十所医馆的人员配齐。”

    “是,公子。”

    “萧天。”

    “公子,有何吩咐?”

    “我看这事就由你去找教育部江万里江大人吧,请他帮忙。”

    “是,属下明白。”

第329章 科技兴国

    第329章科技兴国后世的人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四大发明”了。在这四大发明中,除了造纸术之外,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都是在宋朝时期最终完善并得以应用的。

    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指南针的别名或其延伸产品)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无可置疑,宋朝的科学技术在当时绝对是领先于世的。相对而言,宋朝时期的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在整个古代堪称首屈一指。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宋朝还有很多的发明创造,虽然不如四大发明般为人所知,但在我国的科学史上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天文、数学、历法、医学、建筑学、造船业、商贸业等很多领域都有骄人的成绩。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的统治者们只认得权力,那些所谓的创造发明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无关轻重的小玩意儿。自元朝起,这种观念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高高在上的皇帝们一致认为,天朝才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只不过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之地。直到数百年后,当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强行轰开了我们的大门时,我们的皇帝还在紫禁城中居高临下地将那些红毛鬼子称之为“蛮夷”。

    可笑也好,可悲也罢,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随着宋王朝的覆灭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或许,这就是守护者们将我送到宋末的原因吧。作为华夏一族的守护者,他们的责任就是传承文明的延续,守护历史的完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守护者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穿梭于时空,于是,我被守护者“幸运地”选中了。

    又或许,我本身也是守护者之一,穿越到南宋末年是我的宿命,也是我的责任。

    按照朝廷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自二月下旬起,临安城里的各种大报、小报都动用了四分之一的版面来刊登有关科技月活动的各类报道,到三月底之前,每一期报纸的头条新闻必须和科技月活动有关,除了消息面的宣传和报道以外,还有就是要刊登朝廷对于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另外,所有大报还要开辟专栏,用来刊登简单的科普知识讲座,这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科学,为什么要发展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会带给人们什么好处,以及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简介,这些素材都是由临安大学的相关系别和皇家科学院提供。

    作为我自己主导的大宋皇家报,更是不为余力地宣传这次科技革命。由于所知的消息快人一步,内容面也更为广泛,皇家报又是代表着皇室,所以自创办以来的销路一向很好,短短的数月中,已然成为临安城的第一大报刊,超过了朝廷所办的官报。为配合这次活动,皇家报专门增设了副刊,全部用来刊登有关科技革命的内容,并首次在报纸上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有奖问答活动。当然,这些问答极其简单,临安城的百姓只要填好答案,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交到皇家报的各处发行点或皇家报报行即可,等报行工作人员核对完后,会在随后两期的报纸上登出获奖名单,获奖者凭借官府所发的身份凭证就可以到发行点领取奖品了。

    奖品虽然不是很贵重,但由于题目简单,参与者只需认真看完报纸上刊登的有关科技革命的内容以及科普知识讲座,就很容易得到奖励,所以,这种方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从二月下旬发行的第一期副刊开始,皇家报的副刊基本上都是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只要答对题目,所获得的奖品金额远远大于一份报纸的金额,何乐而不为呢?

    谁也没有想到,七天一期的副刊竟然会成为临安城整个三月份的紧俏“物品”之一。唯一有些郁闷的就只有皇家报行的几位大主编了,虽然报纸的销量在三月份达到了自创刊以来的顶峰,但三月份也是唯一亏损,而且是亏损金额巨大的一个月。

    “这些题目怎么就不能出得难点呢?”皇家报的两位大主编黄镛、刘黻想道。不过,这些都是三月底之后的事了。

    对于民间的百姓而言,什么科学技术,科学家之类的词汇都是些新鲜名词,好奇之余,这些词汇也成为当下临安城的百姓们饭前饭后最为流行的闲谈内容,取代了一度占据主要地位的无头案。

    三月一日,各大报纸的头条全都刊登了大宋太后谢道清亲笔题写的“科技兴国”四个大字。本来我想自己来试试的,但我的毛笔字实在拿不出手,用硬笔题写又显不出效果,只好请书法颇为到家的谢道清出马了,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谢道清的声望和口碑都是数一数二的,自然可以当此重任。

    太后谢道清所写的“科技兴国”四个大字正式拉开了宋朝首次科技革命的序幕。

    同一天,根据临安大学、皇家科学院提出的人选,经我审核后,由政务院对外公布了大宋科学国士的名单。

    被授予第一批科学国士头衔称号的科学家一共有十六位,其中最高一级的是三品科学国士,共计三名,分别是临安大学副校长沈逸秋、火药监火器大师云伯飞和临安大学数学系主任杨辉。这三人中,沈逸秋是以其众多的发明创造被评为三品国士的,其中一项发明是深井钻探技术的改良,这种改良后的钻探技术几乎和后世的钻探技术一样,并首次采用了铁制器具取代了原有的木制钻筒,只不过后世的钻筒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合金铜,这项技术甚至被后人称为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杨辉是因为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仅凭其发明的“杨辉三角”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所以由我钦定,从原定的四品国士晋升为三品,云伯飞则是因为火器研究之故,但因为其所研究的领域乃是国家机密,在公布的成就上只是含含糊糊地写到,在兵器的研制上有独特的贡献,因此位列三品。

    在最先的提名里,临安大学和皇家科学院的建议只是从四品国士开始,虽然我多次重申科技的重要,但包括沈逸秋在内的科学家们,都认为科学的价值不足以和三品或以上级别的官员相提并论,在百姓眼中,三品官员的确是官衔很高的朝中大臣了,就像工部尚书,也只不过是正三品官员。连宋朝伟大的科学家沈括也称自己的研究发明只是小玩意儿,可见古代社会对于科学的认知度是相当的低下了。

    本来我是想直接将云伯飞等人直接提为二品科学国士,但长考之后,还是决定从三品国士开始。

    四品科学国士也是三名,以全觉为首,另有五品两名,六品四人,七品四人,这四位七品科学国士我都认识,分别是改进纺织机的黄道婆,发明钟表的杨筱之,战船设计师宋无心和针灸学专家御医周辉。本来杨筱之因发明钟表之故被提名为六品国士,但他坚持说,当钟表的误差能够控制在一个字(五分钟)以内时,才有资格荣升六品国士。

    临安大学(原贡院)门前的广场上,政务院于原先的红榜发放处张贴了十六位国士的名单和基本成就。

    对于这十六人的名字,百姓都是十分陌生,除了有子女在临安大学读书的家庭以外,几乎是一无所知,至于他们的发明成就,就更是不明所以了。

    宣传栏下有不少临安大学的学生,一边散发着科技月活动的宣传单,一边不停地给观看的百姓讲解答疑。最令百姓感兴趣的不是这些人和成就的本身,而是科学国士的品位问题。

    “发明一项小玩意儿就能当官?甚至还有三品大员?”

    “大哥,你看清楚了,是相当于同等级别官员的俸禄和待遇,不是真正的做官。”

    “也差不多的,同样也是朝廷授予的。”

    “那倒也是。”

    “要不大哥你也去发明一项什么玩意,这上面不是写着吗?朝廷鼓励天下的百姓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可以自行申报相关的发明创造或者学术文章,一经选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或者到皇家科学院任职,由朝廷发放科研经费等。”

    “哎,兄弟你有所不知啊,你大哥我虽说满腹经纶,却只是限于诗书经文,对于这些自然科学一窍不通啊。”

    红榜的另外一面则是部分科技成果的展示,有新型烟花,有小“机器”人,有纺织机,有针灸铜人像,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模型。这其中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杨筱之发明的大钟了,体积大,重量重,还能相对准确、相对直观地看到时辰。

    在这里观看的百姓人数多了好多,懂不懂没关系,看热闹的本事那可是天生俱来的,何况这些都是极其新鲜的玩意,从来没有见过。

    临近傍晚时分,一位工作人员大声叫道:“下面进行烟花表演,请大家站到广场的边沿。”

第330章 万万不可

    第330章万万不可“陛下,临安军区第一批出征海外的五千将士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请陛下下旨,令其择日。”军务院院士兼兵部侍郎陆秀夫在朝会时首先出列奏道。

    “是吗?很好。陆爱卿,传朕旨意,令印应雷部明日辰时(早上7点)开拔,首先赶至温州府水师沿海基地待命,只要李北洋那里有消息传来,就按照事先制定好的作战计划,立即出海,抢滩登陆琉球群岛,追缉海贼张瑄。”

    “是,陛下。”

    马廷鸾听罢,思忖片刻,小心翼翼奏道:“陛下,那琉球群岛并非我朝属地,我军水师登陆其中,是否有不妥之处?”

    我笑笑:“马爱卿,那张瑄可是我朝之人?”

    “回陛下,正是。”

    “恩,那就没错了。如果琉球之人识时务,不给张瑄等海贼入岛的机会,那我朝算是兵出无名,但是,倘若琉球按照以往之惯例,与张瑄结盟,允许其登岛避劫,那我水师便会以缉拿国内匪贼为由,强行登陆。”说到这里,我眼神突然闪过一阵精光,语气加重,严厉地说道,“这就类似你马爱卿家中出现了盗贼,被发现后,盗贼跑到隔壁邻居家躲避,你会不会因此就不予追究了呢?一定不会。朕以前说过,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让天下人笑话我朝,笑话朕。”

    马廷鸾见我似有怒意,连忙道:“臣明白陛下圣意。”

    我点点头道:“各位爱卿,朕不仅会捉拿张瑄归案,还会追究琉球之人窝藏匪徒之罪,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宋朝之天威岂容宵小践踏。”

    这时,只见贾似道突然起身,正义凛然道:“陛下,老臣赞同陛下之圣意,那张瑄一伙盘踞海外多年,勾结倭寇,长期掠夺并伤害过往船只,而且还为北方蒙古走私违禁货物,实为大奸大恶之人,当除之。”

    “臣文天祥附议。”

    “臣范文焕附议。”

    贾似道的这番话倒让我愣了一下,我面露笑容,看着贾似道言道:“师臣说得好,这伙匪徒长期以来无视我朝律法,作恶多端,极大地影响了我朝沿海的船运,所谓除恶必尽,这次朕是下定决心要将其除去了,以保证海路的畅通和我朝律法的尊严。”

    “是,陛下。”这一次,朝臣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

    至于琉球群岛,不管会不会收留张瑄,我都是志在必得。俗话说得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收不收留海贼张瑄是琉球之事,但我早就密令李北洋,张瑄就是琉球收留的,所以我朝水师才会登岸缉拿。

    我相信,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我更相信,流传到后世的历史都是统治阶层所“书写”的。

    在有关外交方面的事务上,我一直是以强硬的态势出现在朝中,这也是我在军中大量提拔主战派的原因之一。其实,真正的军**都是主战的,即便是史书上记载的夏贵、吕文焕等一众投降将领,其骨子里也算是好战分子,因为只有军功才是他们唯一获得晋升的本钱。当然,依靠迎奉上司也是一种方法,不过,自我登基之后,军中的将领也都看出,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

    我略微停顿后,又道:“江万里江爱卿。”

    “臣在。”

    “明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