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5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他们点了点头,事先派人的秘密查访和联系,倒是有不少意外的收获。有这些亲熟的将官,现身说法做开释,那些安西兵顿时如释重负,如放倒的森林一般,放下刀枪屈身致礼。

其中还有人想跳出了说什么,却被潜伏在人群中的某些士兵挟住,架到一旁再也无法开声了。

“所有队正以上将官随我去会见都护,有紧急军议。。余者全部散伙归队,”

“得令。。”

他们躬身点头,迅速从军队中召集一批人出来,跟在我身后。

然后这一路浩浩荡荡,前行到府衙所在建筑前,再次被一群站在台阶上的卫士所阻,他们的穿戴比那些陌刀兵更胜一筹,内锁子外明光加双层重甲,左手铁槊右手大牌,如矗立的礁岩一般,堵住了前往行营军司的通路。

怎么说也不让开只有一句硬邦邦的“不敢违令”。纠缠起来

“枢府息怒,他们也是恪尽职守。。”

一名绯袍的官员匆忙跑出门来,对我低声下气道,我认得他,乃是都护府别驾孙荣。

“都护大人病重,为了前方计而秘而不宣?”

“那我更该前去看望。。”

“什么,得的是时疫,怕传染他人而隔绝开来。。”

“你当我是三岁小儿么。。动手”

龙牙兵中抡出几个大坛,丢砸在阶梯上碰的碎开冒出大股白烟,那些卫士赶忙闪避,却纷纷身体摇晃着栽倒一片。

随来的安西军将官不免惊声一片。

“放心,他们都没死。。”

“这是酒萃中蒸馏出来精华,闻者即醉,比最好的麻药都管用。。”

“不过时间拖得长了,就不好说了。。”

把他们也拖开后,就在没有可以拦阻我们的人,一路闯将进去,连门口的别驾孙荣在内,沿途所见官吏将属一并就地拿下,。

在最里面的房间,我终于见到了据说“重病在身,不能视事”的大都护郭析,他健康状况还好,就是神色有些萎靡和疲惫。

“报。。”

这时甲骑团的军尉,也前来回复

“自衙后出走的数十人,皆已捉拿归还。。”

“好。。”

我拍案道,这下才算尘埃落定了,能够兵不血刃,不用自相相残杀而解决事态,自然是最好。

重新恢复行驶职权之后的郭析,望着一群被捆绑在堂下的文武官员将领,也不免脸色铁青呵斥道

“为什么。。要做如此作为”

“难道我赏罚不明,处事不公么。。”

“难道是我不够殚精竭虑,  ”

“我来到安西后,不够振作作为,不够励精图治么。。”

“使君自然恩泽地方,众望所付,但未必同意我们的行事,只是为以防万一不得已出此下策尔”

其中职级最高的疏勒镇守副使章稳,慢慢的抬起头来,吐出这个么一句

“不过是为了安息众多大唐将士,日后长久之计尔。。”

“为了你的长久计,就可以罔顾前方无数的将士生死么。。”

郭析冷笑了起来。

“乃至挑动藩国内乱,让无数军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么。。”

“一时不查,竟被这些苟私之辈所乘,是在愧对朝廷的信重啊。。”

除了玩这些人,他再次向我致谢道。

“多谢枢府大人援力。。”

“都护过誉了,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我再次询问道。

“前方军中,你确定还有多少可靠的人马。。”

“至少可以确定七成。。”

“而且就算那些人麾下,大部分将士恐怕都是不知情的。。”

“毕竟这种事情,难以拿出台面上,自然知情的越少越好,。。”

“那就好,

“这毕竟是安西都护府内部的事情,相应处断上,自然以都护大人为主。。”

“我不过是代天子巡守安边之责,你我本职上没有直接管辖关系。。”

“多谢枢府信重,必不负所托。。”

他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这也意味着,我将事件处理的主动权,交还给他,但保留干涉的权利,

现在客强主弱之下,除了这么大的变故,安西都护府上下少不得要一段时间的动荡和整顿,如果我要扩大追究的范围,他也没有多少办法拒绝。

虽然这些人嘴上说的颇为光明磊落大义凛然,但是付诸行动的手段,却是始终是见不得光的,也不向他们口头上那么充满信心的,因此消除了指挥中枢的隐患后,稍稍拷逼一下,就得出事情的大概来去。

这番动乱的内情,却于我有不少关系,由于我在国内大力推动西征的缘故,认为郭析身为安西大都护,在当地的资源分配上,却太过倾向岭西行台下的西征军,要兵给兵,要户口给户口,虽然有战利品和俘虏作为进益,但从长远看已经严重损害到安西本地的根基了。

作为安西本地出身的某些人,为了个人私心和立场,以及与岭西行台的分歧,而应运发动了这次的阴谋而已。

其中又涉及到朝廷派遣和当地世系的官吏军将,新老两派势力之间的争议,因此最初安西军内部某些人,对这场宁远国的叛乱,幕后干预性质的推波助澜,以谋求彻底摧毁拔那汗国的统治根基,以永绝叛乱为由的获得长期驻军的名义,以事实上渐进彻底控制这片四通八达的要害之土。

毕竟自古以来拔那汗都是朝廷扶持和树立的亲藩榜样,无论是国力人口都不是那个被被高仙芝以不臣为由攻灭的石国可比的。虽然这些年作为军事屏藩的重要性慢慢的降低,一旦政权出现更迭,对大唐在西域的藩属,将会造成连锁反应的冲击。

如不是境内爆发了叛乱,还真不好下手,为此他们已经在拔那汗境内,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策动了部分的突厥部落派人参与到叛乱中去,以过协和株连更多的当地贵族世家,只是没想到见到虚弱和机会,假意叛乱变成了真叛乱而一发不可收拾。

按照他们的计划,这场叛乱规模还会扩大,在拔那汗大部被击破后,会流窜到周边诸国,以剿灭和保护的理由,从这些国家获得更多的贡赋徭役,并进一步扩大军事存在。

而我的到来,却成为促使他们真正下定决心的理由和导火索,一旦我抵达拔那汗,他们或许就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结果连我都成了计划中的一环,用守护地方,羁縻住我的部下,然后得意抽手出来进行更多的布置。

。。。。。。。。

宁远国,西建城

“随我把工场区给打下来啊。。”

叛军首领西奈儿,站在乱糟糟的叛军洪流中大声的吼叫道,

“那里还有唐人在抵抗,我们必须消灭他们。。”

虽然已经夺取了这座城市,但一片残败的官署被打破后,残余的唐军沿着街道和支持者们一起退到了附近工场区里,仍在做最后的抵抗和坚持,可惜响应他的寥寥无几。。

事实上,他进入城市的那一刻,就失去对联军大多数人的控制力,那些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的叛军们,只顾得上蜂拥而上抢劫那些官衙、市场、仓房、馆舍以及看起来相当殷富的各色民家,尽情的沉溺于烧杀奸淫掳掠的快意中,而对他去啃这最后一块硬骨头的号召,不感兴趣。连抓带骗,才重新凑齐了一千多人。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那些幸存在工场区的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些挥舞着缴获的兵器,冲进工场区的乱军,虽然战斗力平平,却让人手有限的守军让疲于奔命

解军洲也不得不下定决心,红着眼睛,将一把发火管,递给那些躺在地上不会动的伤员,他们身边都被堆上了事先备好的柴炭,等到他们这些还能动的都战死后,就只能靠这些伤员来完成,避免工场区内技术资料和成品,落入贼人手中的任务。

……

第七百零六章尽洗甲兵长不用

“活下来了,”

“终于活下来了。”

在塔楼上,看着城下出现的血红战旗,点起火把,对上柴薪,准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付之一炬,与敌偕亡的解军洲等人,在一片欢腾声中,也不住热泪盈眶奔滚而下。

高举着的火把,也被重重的掷在地上踩灭掉,这个结果来的实在太过沉重了。

包括重伤不能动的人在内,七拼八凑出来的数千名守军加上先后数次增募的青壮,最后退到这里的只剩下三百多人,剩下的都是逃过来寻求庇护的官民百姓和工户匠人们。

号角声中,一只骑兵正在马踏联营,随着他们飞驰而过的身影,人类的肢体和破碎的漫天飞舞而起,轰轰烈烈的火团和惨烈的痛嚎声,像是伴奏一样,在他们突击行进的方向不停的升腾而起。

城外留守的营地,接二连三的被点燃,那些留在营地中休整的叛军打不,就像是被滚水淹过的蚁穴一般,被驱赶的没命奔逃,连滚带爬的相互践踏枕籍,就是没有人敢于停留下来稍作抵抗。

西奈尔,几乎要吧牙齿咬碎,就差一点,他已经夺去了昔日城主的府邸,将残余的守军,围困在内城的工场里,

只要夺取到这些塞里斯人一星半点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样品,不管在拔那汗的成败如何,事后无论去投奔那里,都可以换取到足够地位和待遇的重要资本。

可惜就算他有这个决心,他的部下们已经没有与负隅顽抗的残敌,继续死拼下去的斗志了,哪怕他亲手砍倒了三名临阵脱逃者,也无论遏制这种颓势。

“不要怕,我们还有机会,都到城头上去了。。”

;  西奈尔声嘶力竭的怒吼道,可惜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听他,或是能听到他所说的了。大量叛军因为抢劫的缘故,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时难以聚集起来了,自然也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去控制城墙,做最后的努力。

像是烟熏了洞穴的鼠兔一般,他们慌慌张张的纷纷从正在抢劫的城坊街市里跑出来,许多人还是衣裳不整,袒露着半身,裤腿缠拌这腿脚,连武器和铠甲都拿不全,手上拖抱着沉重的财务或是牲畜,乃至拉着哭哭啼啼的女人,咬牙切齿或是茫然无措的街头跌跌撞撞成一团。

一言不合,就推挤殴打成群,更增加了他们的混乱。当这种混乱和惶然的气氛酝酿到了一个临界点后,新的变化终于产生了。

首先是那些有马的突骑师人,先打开某处城门向外逃窜,在一片目瞪口呆的尘土飞扬中,向远方扬长而去。他们的举动像是给剩下的人做了一个表率和范例一般

然后是叛军中的,拔那汗人崩溃了,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据城而守,而是如何带着抢来的大包小包,从没有被人阻截的其他城门逃出城外去,进而在门洞里挤踏砍杀成一团。

西奈尔再次重重叹了口气,带着最后的部下骑上市场里抢来的骡马,打翻一路拥堵在街道上叛军,夺走他们的坐骑,尾随着突骑师人的方向,也向城外冲去。

。。。。。。。。。。。。。。。。。。

喝盘陀城,一场暗藏的变乱才刚刚尘埃落定的,但安西都护府善后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像郭析这样资重厚望的封疆大吏,率土之臣,居然被地方势力给反制,困禁在自己的行营大帐中而无所作为,这代表的是一种危险的苗头和征兆,于公于私都是没法轻轻放过的。

传令的信使大量奔走于道途,大量将领被招还和调换,相关涉及人等的公务,也要临时提举选拔其他人来填补,这也让相关人选的缺口变的更加严重,甚至连我扈从的文员属僚,都被拉去凑数,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补偿的善意和姿态。

短暂的会商分工后,

郭析直接上路回到疏勒境内,在那里他匠亲自领兵北上去收拾碎叶镇的乱子,北方那些突骑师虽然也是突厥别种,可不比国内羁縻日久的那些东西突厥后裔,经过自上而下数代的羁縻和归化,都成了养熟的走狗。

从后突厥的最后一任白眉可汗,突骑师最后一任雄主莫贺达干死掉到现在才不过数十年,而真正归纳到安西的征战体系内来,也不过二三十年。

原本只是暗中有偿指使下,某些部落略作姿态分散注意力的佯动,很容易就变成有样学样的大规模动乱,在安西都护府痛下决心,以强大军势雷霆万钧之势压顶,痛下狠手吧他们杀破胆之前,恐怕是不会学会什么叫做顺服和低调的。

于是我得到一个新的任务,带兵进入宁远国代天子宣抚周边各藩,毕竟,消除了战场进展迟缓的幕后因素后,宁远国境内剩下的事情,将从战场转移到政治上外交上。

但在之前,还还得先处理一桩事情。

宁远国主亲来负荆请罪,我愣了一下,还是决定亲自会晤。

他穿了一身天青色便服包着噗头,看起来与寻常的唐人士子没有什么两样,熟悉的面容依稀,却啊是稚气不再,变成了硬朗和成熟的线条,只是满脸的愁容和忧心忡忡的倦态,是难以掩饰的。

“阿斯冷,我多少年没见面了。。”

我很有些感触,当年还是带着几个忠心侍从,不愿万里偷偷跑到朝中来求援的愣头青少年王子,如今已经是当负万家黎民生计的一国之君。

当初信手布下的一个闲棋,居然已经成长到棋盘中关键的力量之一,不过我并不是那种控制欲爆棚到事无巨细的程度,只有有点欣慰,又有点怅然和感叹。

“阿斯冷治理无方,致使国中生变黎庶涂炭。。更累及上国劳师奔禄。。”

他突然屈膝拜下,奉上一叠东西。

“痛思前后,愿效法于阗故事,以举国内附,这是田土户册。。”

“这是何苦来由。。拔那汗一向不是国朝诸藩最亲么”

我直接将他奉上的东西摆到一旁,缓声道。

“你觉得我会相信这种东西么。。你想必很不甘心把”

我紧接着看着他的眼睛道。

“这毕竟是场无妄之灾。。你怎么可能没有怨望呢”

“国臣不敢有怨望啊。。”

他脸色变了变,最后还是颓然低下头来。

“实乃大势所驱。。”

不过作为宁远国统治的根基,那些大臣背后的贵族大姓,也在这次变乱中损失惨重,他们的家族庄院城垒,不是被乱军所屠掠,就是牵扯上,从某些程度上说,这次安西都护府内部的密谋,已经达到了部分效果。

就算唐军最后成功彻底平叛后,宁远国传统的统治和威信,也已经被严重的动摇了,那些幸存下来的臣民百姓,心态算是极为复杂的,最直观的见识到了大唐的赫赫天威和强势武功之后,相信愿意越过这位国王,直接抱上安西都护府大腿的贵姓大族,也不在少数。

“于国家大义,还是君臣名分,我都不会让拔那汗成为那个反面的典型,你明白么。。”

“更别说你为大唐功业,领举国之兵远赴它域而始终未请归期。。”

“朝廷上有大用处。。。不是你一句愿承其咎,就能落摊子的。。”

“作为亲藩的典范,我还希望宁远王家,能够继续千秋百世下去了,你明白了么。。”

“多谢上国抬爱。。”

他似乎解决了心中的一个难题,如释重负的恭维道。

“说实话,拔那汗的王权实在太过疏放,不利于长治久安计。。”

听到这句话,他惊讶的抬起头来,脸上闪起一片潮红,呼吸变的急促起来。

“大唐需要的是一个赏罚公明,心悦诚服的藩属,而不是一个审时度势,暂且屈服在强权之下,心怀嫌隙的藩属。。”

“你如果想安朝廷之心,那就将那些不怎么驯服藩臣附属,都具列出来来。。”

“我会把他们划走的。。另地迁置的”

“什么,不愿意,那就让他们都跟着老王走好了。。”

“我只是为诸藩树立一个榜样而已,只要始终忠心追随我大唐,作为诸藩之首的拔那汗,无论臣属户口,还是土领地不会减少只会增加。。”

“当然,拔那汗本国土地有限,只能转封于外,无论是吐火罗、呼罗珊,还是布哈拉,或是撒马尔罕,乃至花剌子模,都可以拥有你的封臣和王家的领下。。”

“说不定,你我后人,还能做邻居呢。。”

说到这里,我开了句玩笑缓颊道

“上国处分公允,理当如此。。”

一阵脸色变幻,心情激荡之后,他已经接受了我潜台词的处置意见。然后我才展开他献纳的图册,在上面标注说明起来。

根据他新献土的格局,除了东拔那汗王都周边的另地之外,代表拔那汗腹地最精华的部分,大小二十六座城都被圈定在了献给岭西行台直辖的范畴内。但另一方面这里也是受到拔那汗内乱,波及和牵连最多的区域,重新安置军州起来阻力也会小的多。

其中的臣民百姓,愿意随王有偿迁徙别地,或是愿意就地归化,都听凭自便。

作为调整和补偿,按照事先与郭析初步沟通的结果,同时拔那汗王族和臣属的领地,也被分别置换分散到岭西其他新征服的土地上,继续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

当然,谁也不能硬说这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因为拔那汗国获疆域和户口已经大大增加,王权也被加强了,只是失去了一些旧臣和故土,得到更大的新疆域而已。。

而原本宁远国所在的循州都督府,被分为南、东、北循州三个大军州,宁远王升格为大都督,其中北循州将成为岭西行台治下,以保持国中往来的通畅;而东循州则成为安西都护府的直领州,确保北天竺——吐火罗走廊的安全。

拔那汗虽然还有国家的名义和形式,但是领土上已经被分割成不同管辖的三部分。但这算是比较理想的妥协方案了,自从河中之地后,拔那汗作为抗击大食东进前线屏藩和缓冲的价值就消失了,其政治地位和军事价值的反差,在大唐政治版图中的位置,也变得尴尬起来。

坐拥西域最重要的四战要冲之地,堪称大国却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就算本代国王一心亲附大唐,但不代表将来世世代代也是如此,此早回积变成不得不正视的隐患。如今的拔那汗国的位置虽然有所边缘化,但换来的是,相对的政治上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的需要。

而且通过这件变乱也说明了某些事情,岭西行台和安西都护府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并且随着版图的扩大和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两者之间还需要一个地缘上的缓冲,这就是保留拔那汗大部分国土的需要所在。

处断完宁远王这端事,我又拿出最新绘制的河中郡国图舆来参详。

岭西行台在兴都库什山脉以北,阿姆河到锡尔河流域之间,被称为“索格迪亚”的河中地区,先后重新设置了大宛、康居、南谧州、贵霜州、安息州、劫法州、三曹州等八个都督府,下辖十一个大军州和数十个羁縻州,所辖人口数万到十数万不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