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人达成协议的堡垒之一。
脑子活,几乎是所有人对张伯川的评价,当初他主动与土人达成协议,换取了宁绥堡一带的安稳,就是一个例子,这几年下来,在他的经营下,宁绥堡可以说是边境一带最平静的地区。甚至就连同宁绥堡附近,也形成了一个市集,每逢带一、带五的日子,市集就会开集,总会有一些土人来这里做生意。
不过,今天却和往常不同。
“今天是二十五,可你们瞧瞧集上”
站在城墙上,指着城外的空荡荡的市集,张伯川的神情显得有些沉闷。
“这集上空得还像是个集吗?”
空荡荡的市集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商人,即便是有,也只是堡内的商贩,而不是山区土人的商贩。
“这阵子,土人来咱们这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土人为什么来的少了?
张伯川并没有问这个问题,默默的说出了这句话后,他继续对身后的勒克说道。
“现在这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看似无头无脑的话,落到勒克的耳中,他点点头,然后说道。
“可不就是如此,我敢说,只要靖南城这边一破,估计咱们立马就变成孤魂野鬼,不论是留在这,还是去其它地方,估计都是死路一条。”
勒克很清楚,将来会发生什么,尽管他是旗人,可是他现在所想的却是自己,而不是什么大清国,旗人不过只是名头罢了,最要紧的是自己活命。
“现在太子的令旨已经过来十天了,你说,咱们是去还是不去?”
反问之余,张伯川的眼睛盯着堡外绵延不绝的麦田,堡垒修筑的地方并不是寸草不生的荒地,而是一片肥沃的河谷地,这里曾经生活上数万土人,现在腾笼换鸟之后,那些土人都消失了,只剩下了他们。
真舍不得这个地方啊!
“去,肯定是死路一条,我从宁平堡那边得到消息,他们过去后,原本以为太子是要援救靖南,可是太子却根本就没有救靖南的意思,他以按兵不动、拥兵自重为借口杀了礼亲王,然后自己个又要聚兵南下,南下,就那么好南下的?虽说现在阿富汗空虚,可是这南下几千里,山民拦截、袭击不断,想活下去,非得打下一片地盘不可,这条路啊,也是九死一生啊!”
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勒克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南下的路是什么样的,这几十年来,他见过了太多的事情,也知道生存的不易,正因如此,他才觉得,南下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可不是,过去,咱们在西域碰到的都是什么对手?那些土民说是国家,其实大抵上不过就是部落而已,即便是有些国家,民不过数十万,兵不过数万,又岂是我大清国的对手,可到了阿富汗,咱们可是要和莫卧尔帝国打,那可是有百万大军的大国啊,咱们以残兵攻十倍的敌人,还想打出一块地盘?这不是扯淡嘛!”
“可是,有人觉得,既然吴三桂当年能在天竺打下一块地盘,那么咱们就能打下一块地盘”
勒克提到了吴三桂时,语气中带着羡慕,其实他是在羡慕吴三桂逃到天竺后,能在那里方过上安稳日子,虽说大明不承认什么周国,可也没有表现出非灭周国不可的念头,况且现在吴三桂已经死了,周国大王又自降身份为“国主”,连什么“大王”都不称了,如此小心翼翼的“事大”,无非就是想换取明朝对他们高抬贵手。
对此,尽管勒克觉得不太现实,但是在另一方面而言,他却羡慕吴家人的果断,为了生存,他们尽可能的采取一切办法,那怕看起来有点像是自寻死路,可是谁知道呢?万一要是明朝高抬贵手,放他们一条生路呢?
相比之下,大清国呢?
即便是直到现在,仍然在那里称着皇帝,还在那维持着什么大清国的面子。现在倒好了,大清国眼瞧着是不行了,可大清国亡了,他们的将来怎么办?
“不一样,当年吴三桂到天竺的时候,是先打的小国,后来还向莫卧尔称臣,经过多年的养精蓄锐之后,才和德里撕破了脸,咱们一到那里就要打莫卧尔,就和这样的对手拼命,不是找死嘛!”
提到大清国与吴三桂的不同时,张伯川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
“真不知道,太子是怎么被猪油蒙了心,居然连这么明白的道理都看不出来,他就看不出来,往南去是死路一条嘛!”
张伯川的话音刚落,勒克就哼道。
“往南是死路一条,可是往北呢?不也是一条死路,他把王大将军支派过去,不就是想借明军的刀除了大将军嘛!”
即便是作为旗人,勒克对于王化行的遭遇也是极为不满。他没有想到太子爷居然这么短视。难道他就不知道他这么一干,会让大家怎么想吗?
“大将军给咱们大清国立下了多少功劳,可临到了头,又落个什么下场,就我说啊”
长叹口气,勒克摇头叹道。
“大清国是要完啊!”
大清国要完!
但凡是稍微有那么点见识的都知道,大清国铁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靖南被围。
皇上以及数十万旗人被围于靖南,他们必定是死路一条。
即便是南方驻防号称十三万,可是这十三万里头青壮不过只四五万人,其它的不是老就是少,即便是北上驰援,又能援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好吧,现在甚至连这么一点指望都没有了。看样子太子爷压根儿就不想去就勤王,甚至对于太子爷来说勤王不过是他排除异己办法。
就像对王化行那样,不过就是想解明军的手除掉他而已。
这样一来,大清国又怎么可能还有希望呢?往南往南去也没有什么希望啊!
“怎么样?想好了?”
扭头看着勒克,张伯川反问道。
“想通了,还有啥想不通的,往北是死、往南也是死,咱们要是想活的话,就非得跟阿里他们谈判,咱们啊”
摸了一把脑袋后面的辫子,勒克叹气道。
“这辫子得先割了,然后,就到山里头,到时候,咱们就是这山民,至于这里”
不舍得看着眼前的这片肥沃的河谷地,勒克颇为不舍的说道。
“就让给阿里他们了,咱们啊,到大山里啃石头吧!”
阿里是附近的山民,也正是他与他们达成了互不袭扰的协议,从而换取了部族的生存,在过去的多年间,阿里总会派出向导,协助他们前往更远的南方抢劫其它的部落。
现在面对生存的问题,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伯川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宁绥交给那些土人。而相对应的,他们将会离开这里,前往大山里。
到大山里头啃石头,倒也不至于,大山里头虽然贫瘠,可是有些山谷里却也能种地,也能放牧,总能生存下来,只是日子肯定不像现在这么好过。
既然阿里那些人能够在大山里头活下来。那么他们也就能够在那里活下来。而这也是他要见阿里的原因。
“啃石头,总能保住命吧,要不然的话,咱们这性命怕是保不住了”
张伯川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就是不知道,阿里那老东西会不会答应咱们的条件。”
几个时辰后。一堆土人骑着马来到这里,领头的正是阿里。在他得到张伯川派人送来的信之后,就立即赶了过来,甚至没有丝毫的怀疑。
“我的朋友,一得到你的召唤,我就立即抛开一切,赶了过来。”
一见到张伯川。阿里就摆出了一副极为诚恳的模样。
“朋友之间是不需要召唤的,我的朋友,这次让你过来是想要和你商量一件事。”
看着面前的阿里,张伯川直接了当的说出了他的打算。
“现在的局势你是知道的。明军已经打了过来,肯定有些人觉得明军过来了,到时候你们也就可以回来了,但这可能吗?就我所知,明军打算把这里所有的土地都分给他们的人,顶多只会给你们一丁点残羹剩菜。”
张柏川当然不是在危言耸听。其实即便是躲在深山之中。阿里也听说过很多事情,很多从山里走出来的土人,并没有得到属于他们的土地,明军压根儿就没有把土地还给他们的打算。
也正因为如此。在阿里看来,明军只不过是比清军好那么一点吧。相比之下,他们顶多也就是不杀人。
“你说的这一切我们都知道。但你也要知道。这些年你们杀了我们多少人?之所以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袭击你们,并不是因为我们觉得明军来了可以给我们什么。而是因为血债血偿。”
盯着眼前的张伯川。阿里知道当初如果不是他在所有人的反对下和这个人达成了协议,就没有这几年部落里的安定,甚至这几年部落之所以得到壮大,正是因为和她之间达成的那个协议。
而这次他之所以过来。正是因为张伯川给了他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血债血偿。没有错。但是我觉得人总是要往前看,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眼前,如果一味的被仇恨蒙蔽了眼睛。那么你会发现自己会错过很多,就像我们之间。”
双眼盯着阿里。张柏川继续说道。
“这次让你过来。就是想要和你在一起谈一谈我们之间的将来。”
张柏川的手指着窗外的那些土地。
“我的朋友。你需要的是什么?我想问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进行一次交换,用这里的土地和你交换你在山里的土地,怎么样?我的朋友。”
第413章赤诚之心(求支持,求月票)()
人心乱,天下难!
天下纷乱的前奏,往往就是从人心纷乱开始。人心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在王化行拍着胸膛回了太子的“乱命”之后,一时间,南方各地驻防顿时乱了起来。
乱的是人心,散的是队伍。
原本应该汇集到太子麾下的各地旗营,立即活络了起来,非但那些没有出发的旗兵犹豫着是否与太子汇合,就连已经与太子汇合的旗兵,也纷纷逃散起来,不是一两个逃兵,而是成营成营的兵丁拖家带口的逃离开。
一时间,这南方驻防的旗营,一下就成了没窝蜂。到处都是逃亡的士兵。
那些半路上的旗兵们,开始为自己作起了打算,还没过来的,也在是留守还是逃窜或者与太子汇合的问题上,作出自己的选择。原本散布在南方各地的驻防旗营,一下子就散了起来,这边一堆,那边一堆,成群结队的,这南边的地界里满眼都是。
除了拖家带口的大股的部队之外,还有许多散兵游勇,这些兵同样也是拖家带口的,他们的规模大都不大,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身上曾经的号衣都换成了土人山民的衣裳……要不是相貌与土人山民有区别,恐怕还真分不出他们和土人有什么分别。不过因为距离的关系,也没有人会去在乎他们的模样。
面临危机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做出在他们看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毕竟人总是现实的,尤其是对于这些奴才们来说,他们更是现实到了极点。
太子做了、旗兵做了,王化行同样也做了。
虽然在那日对军中诸将说出那番话之后,赫特拉的清军有一部分选择留守,不过他们的士气显得极为低落,毕竟,他们知道,大将军注定将会离开,太子,太子能靠得住吗?
对于当惯了奴才的他们来说,只是盲目的把将来寄托于太子、寄托在所谓的主子身上。
虽然有一部分部队留在了赫特拉,但是多数部队还是跟着王化行离开了这里。尽管跟随他离开的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北上的目的是什么,可是他们相信大将军肯定会妥善处置这一切。
甚至在私下里,已经开始有一个消息传了出来大将军要降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多少总让一些人有些失落,但却也能接受,毕竟,从他们跟随大将军之后,就意识到了这种可能,对此倒也不怎么抵触,而更多的兵丁则是长松了一口气。
“哎呀,这下好了,总算不用再打仗了,能活下来了!”
活下来!
其实,这些清兵的要求并不多,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活下来。
仅此而已。
很多时候人们的要求就是如此之少,仅仅只是为了活命而已,可即便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在这个乱世之中仍然是很多人所渴望的。
大将军要投降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也让王化行麾下的近四万将士的军心士气得到了平静,原本看不到未来的人们,总算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毕竟在此之前,他们以为自己是死路一条。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松下了口气,至少对于各级的官佐来说,他们却显得有些犹豫,尽管他们知道,降明是大将军唯一的选择与出路,但是当这一切真的要发生之后,他们却忧心着自己的将来。或许士兵们可以活下来,但是他们呢?
黄昏前,军中大小将领们奉大将军的紧急传谕,赶到了中军,他们都骑着马,所以中军帐前的地方都被马匹占满,他们挤站在那里,等待着大将军的训话。
尽管已到中年,但是王化行的身材却显得极为魁梧,他面南站立着。他的背后站立着一群护卫着他的心腹,这些人是由他的族侄王涛率领的。
肃立在王化行面前第一排的是几位地位较高的权将军,既有汉人、也有满人,当然也有蒙人,约莫有十几个人;然后是众多中下层官佐,足足几百人,现在他们都站的他的面前,他们都没有说话,所有人都摒气凝神的看着大将军,等着大将军发话。
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现在全都在大将军的一念之间。
在王化行炯炯双眼的注视下,这些官佐们知道,现在,决定他们命运的时刻已经到了,他们的将来如何?每个人都想知道。
既然已经决定投降了,那总得有个条件吧!
这是北上以来,大将军第一次召集军中官佐,对他们进行训话。尽管众人好奇非常,但是在他们的炯炯目光中含有震慑众人的威严,所有人连大气都不敢出,他们知道,大将军之所百战百胜靠的就是的军法严明,别说是一般将领,就是贝勒爷搁他面前,敢喘着个大气,不定鞭子也就抽上去了。
这么多年,要是说,大家最信服王化行那一点,就是这一点,管他什么王爷贝勒,到了军中,就要服从军命,否则军法从事!
大将军为人非常公平。只要你在战场上立下军功,不论是谁。他绝对不会私吞任何人的军功,当然有人违反军法的话。那么大将军也绝不留情。
“参见大将军!”
即便是在野外,这些早就习惯了跪礼的众人,纷纷跪下磕头,齐声说道:
“免礼!”
王化行伸出一支手示意道。
“现在,大家伙都已经知道了,太子意图借明军的刀除掉王某人,而诸位就是给王某人陪葬的,王某人对大清国也是忠心耿耿,可万万没想到居然落得这步田地,所以,不得不生出私心,考虑一下自己以前弟兄们的将来。今天上午,我军前锋骑兵已经遭遇了明军骑兵,我们和他们远远的看了一眼,他们没有动手。
现在,本将军只说一句话,这将来怎么办?明军就在前面两百里,如果王某人所料不差的话,现在明军恐怕已经调兵遣将,修建阵地等待我军进攻,是降,是战,还得请大家拿个主意出来……”
作为主将的王化行,并没有自己拿主意,还是把一切都抛给了这些人,尽管他知道,从他们决心离开赫特拉跟着他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但现在,真正要降的时候,总还得望让他们作决定。
这正是他聪明的地方。他并没有大包大揽自己去做决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大家伙儿。毕竟这是大家伙儿的事情。
“如果大家决定和明军打一仗,那么打起来之后前边纵然有刀山火海,将士们也得拼命向前。王某人要强调一点,在作战时,凡是畏惧不前,不论官职大小,功劳多少,立即在阵前斩首!至于我王化行,不说别的,只有一句话:与诸位同生共死,待诸位身死时,王某人自会追随!”
王化行的这一番讲话简单扼要,慷慨坚决,可是却没有人为之感动。他们知道如果真的战的话,那到时候,可真是九死一生啊!
他们当然也感动,毕竟,多看来大将军做事情说一不二,一直深受大家尊敬,就凭着这句“与诸位同生共死,待诸位身死时,王某人自会追随”的话,他们相信大将军肯定会追过来。
但是,这样值得吗?
如果说是在过去,他们是绝对不会说二话,但是现在他们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么做。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代价。
就像大将军那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有什么用?
“大将军,如果说朝廷对得起大将军,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弟兄们就是杀上去全都死了,那也是应该的,可是朝廷是如何对大将军,如何对弟兄们的?不是弟兄们不忠,是朝廷不义,既然如此,我等为何还要为朝廷卖命?”
在这人的话声落下时,人群中立即响起一阵附和声。
没有人愿意死,更没有人愿意送死。尤其是在他们有活路可选的时候。
“就是啊,大将军,朝廷不义,就不能怪我等不忠了!”
“一切全听大将军作主!”
“全听大将军作主!”
众人纷纷再次跪下来,完全是一副听从大将军吩咐的模样,对于作惯了奴才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听主子的,当然,现在听大将军的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恰恰也正是奴才们的通病。正因为知道他们身上的这个毛病,所以王化型才会把决定权交给他们,最终他们的答案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王化行向众将望了一遍,然后说道:
“大家伙既然信得过王某人,那王某人就掏心窝子和大家说一说吧,这要是打,那么必然是一场恶战。王某人从还没有遇到过像明军那样的强敌,想要和他们打仗,打胜的机会,几乎没有,况且他们的兵力远多过王某,所以,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取胜的机会,所以,我不能拿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