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于还有人在那里质疑,甚至还有人公开宣称——进攻西域的是得不尝失的,那里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根本就不值得朝廷大动干戈。

    尤其是当人们知道,在西北每修建一里铁路,需要花费7500两银子,而且需要再修建不少于六千里铁路时,所有人都被庞大的开支给惊呆了。估且不说未来几年内亿万两的军费开支,几千万两银子修的铁路,就那么横卧在沙漠上,如此这样的“浪费”,自然不为百姓所喜,毕竟,在内地许多地方都还没有铁路,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进攻西域值得吗?

    如此局势之下,从西域传来的大捷声自然也就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吸引人眼球了。各种相关的质疑之声音也是随着大捷此起彼伏。

    面对民间咄咄逼人的态度,五军都督府当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日清晨,兵部尚书的马车照例在皇城的宫门前停了下来。随着车门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孝文缓缓地走下了马车。显然目前来自于民间那股无形的压力,让这位刚刚晋为兵部尚书的将军憔悴了不少。

    他刚一下车,碰巧迎面就遇上了同样刚刚抵宫门五军都督府右督张金生。虽说张金生的表情向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紧锁的眉头,却显示出他同样也很烦燥。

    “见达右督。”

    张孝文照例礼貌的招呼道。

    “张尚书。”

    张金生随口回应道。尽管他们两人看似平静,可实际上,他们两人之间却充斥着种种矛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张孝文一直觉得张金生尸位素餐多年,两人在都督府时,因为人事等问题发生诸多冲突,最后甚至就连张孝文任兵部尚书,也是被“踢”出来的。

    不过,共同的问题,现在倒让两人的关系缓和了一些。毕竟,他们知道,现在军方正面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他们同心协力渡过难关,但一时间却又都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就这样他们两人沉默着一同进入的皇城。直到快要接近武成阁的时候,张孝文才开口道。

    “现在西征军的进展如何?是继续进攻,还是暂时止哈密?这次内地的事情不会影响到西征吧。”

    “西征是陛下当年制定的国策,我们与建奴,血海深仇,有我无他,不杀尽建奴,绝不还师。”

    张金生用着官方式的回答道。

    “咳,话虽如此。可谁知道,现在老百姓的眼里只盯着西征要花多少钱,他们总觉得的那么多铁路应该先修在内地,而不是鸟不拉屎的西域,全然不顾大局啊。”张孝文苦笑着摇头说道。

    “最近,我收到不少信,都是指责我们擅挑边事,靡费粮饷……”

    “百姓如何看待战事,不是五军都督府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只须保证最后实现陛下的意愿就行,大明官军是皇家之军,百姓说三道四与我何干?我等守边卫民,百姓不知感激,反倒如此埋怨,待到建奴被全歼时,待我等凯旋时,百姓只需知道大明得胜就行了。”

    张金生冷冰冰的说道。他的回答让,张孝文立即说道。

    “话是这么说,可百姓的情绪总需要考虑的……”

    正想继续说下去,却不想武成阁外内宫女官已然上前传令道。

    “陛下有旨,宣张金生、张孝文两位将军觐见。”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暖阁之中张金生与张孝文双双持笏行礼道。但两人眼角的余光都无一例外地扫向了在垂首站于阁中的熊赐履,两人的眉头无不是一皱。

    熊赐履是鸿胪寺的鸿胪卿,专司外交,难道说陛下想要通过外交解决西域?

    这个想法,让他们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谁都没有出言询问。正当两人在心中暗自纳闷,甚至暗自警惕,思索着一会如何反驳陛下,把外交解决的想法从陛下的心头打消时之际,熊赐履倒是先向龙椅上的陛下揖礼道。

    “陛下,那臣就先回去了。”

    “恩,相关事宜爱卿就视情况而定吧。”

    朱明忠颔首嘱咐道。

    眼看着熊赐履退出了武成阁,张孝文当即便向陛下直接询问道。

    “陛下,难道鸿胪寺准确于外交渠道解决西域问题?”

    因为不承认满清,所以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大清”或者“满清”,至于轻蔑的“奴”

    也懒得使用,所以往往都是用“西域”作为代称。

    “你的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啊。”

    朱明忠哈哈笑道。

    “鸿胪寺收到了一个消息,奴酋派来了秘使,希望与我们进行谈判,其表示为两国交好,他们可以让出西域。”

    “没想到那酋首倒是果断,咱们这边刚一进攻,他就已经看出来,自己不是咱们的对手了。不过,这次他们能搭上鸿胪寺这条线,倒出乎臣的意料。”

    张孝文眉头一皱戏谑道。

    在他看来这一次,鸿胪寺居然能绕开军方直接与满清取得联系,完全超出了军方的控制范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尽管鸿胪寺是负责外交的机构不假,而且鸿胪寺已经设立了不少领馆。

    可是满清并不是国家,鸿胪寺不应该与他们直接联系,即便是联系也应该是在军方的主导下,所以他很不高兴。他不高兴,张金生更不高兴,毕竟有人把手伸过了界。

    “陛下,鸿胪寺身为我大明外交机构,居然不顾朝廷各部权责,擅自与叛奴接洽,实在胆大包天,请陛下追究鸿胪寺责任!”

    一开口,张金生就咬住了鸿胪寺的越权,鸿胪寺负责外交不假,可满清……是叛奴,轮不到鸿胪寺去过问这些问题。

    “这次,也不能怪鸿胪寺。”

    朱明忠摇头说道。

    “这次鸿胪寺之所以插手此事,并不是满清派来了秘使,而是因为满清的秘使通过的其它渠道来到了中都,进了鸿胪寺!”

    “其它渠道?”

    两人不解的看着陛下,有秘使来到中都没什么,但是通过其它渠道进入鸿胪寺,却有些稀罕。

    “建奴的秘使是混在萨法维使团中的!”

    随口解开了他们的疑惑,朱明忠又解释道。

    “萨法维之所以会答应建奴,为其派出秘使提供方便,是因为建奴对布拉汗的占领,解除了他们北部的威胁,所以,当建奴提出以萨法维的名义派出使团来中都时,萨法维的苏莱曼一世就立即同意了。”

    萨法维就是波斯,也就是伊朗,尽管满清一路打到了波斯,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却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按照朱明忠的设想,他希望这把刀一路向南,杀到天方教的老家,最终解决天方教的问题。

    只不过满清的秘使混在萨法维使团中,确实不在意料之中。而且满清表现出来的“诚意”,也几乎了意料。

    “所以,他们的秘使才有机会接触鸿胪寺,等到发现时,鸿胪寺就不得不接下他们的秘信了。”

    “陛下,以臣看来,那满清即便是想要和谈,也不过只是缓兵之计,现在我军在西域进军顺利,最多三至五年,就可以解决西域问题。”

    张金生立即表明了态度,他并没有说反对通过外交解决,但也没有说赞同,而只是强调着军事解决。

    “陛下,臣以来,最多四年就可以解决问题,无须放虎归山!”

    无论有再多的冲突,面对共同的问题,军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张孝文当然站在军方的立场上。

    “陛下,即便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西域,但是也等于承认了建奴,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张孝文又提醒道。

    “所以,臣以为,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西域问题才符合大明的长久利益!”

第306章 立场(求支持,求月票)() 
两名军方的高官所站的是什么立场?

    可以肯定的是站在军方的立场上,正像文官会站在文官的立场上一样,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倾向。

    军方为什么支持军事解决,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军功!

    只有战争才会带来的军功。

    而军功对于军事将领而言,无疑是更具诱惑,尤其是那些距离封爵只差临门一脚的镇总兵。

    五年前,大明的兵制进行了调整,改变了以营作为常备作战单位的体制,改为规模更大的镇作为常备单位,这一体制的改变是出于作战的需要,而许多“镇总兵”往往都是未获得封爵的将领,他们自然希望战事扩大。希望通过军功获得封爵。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就只差了那么一点。

    而军方内部显然已经达成共识,在过去的三年间——也就是朱明忠授意西征军随时伺机夺取星星峡,掌握进入西域通道的那天起,一批镇总兵被调到西北,他们无一例外就是距离封爵只差临门一脚。

    但凡是群体都有自己的私心,阶级都有自己的倾向。对此,作为皇帝的朱明忠,也只能保持沉默,即便是作为皇帝,作为独、裁者,对于这种刻意安排,他也只能视若无睹。

    每一个群体都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利益,而皇帝就是利益的分配者。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直谨慎的维持着文武平衡的朱明忠,尽管颇为无奈,但有时候也只能追波逐流。

    “陛下,之所以不能够与建奴进行谈判,并不仅仅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而是为了让周边番蛮知道,犯我汉威者,虽远必诛,害我百姓者,纵是天涯海角,亦绝不放过!”

    见陛下沉默不语,张金生强调着另一个观点。

    “如此,才能让番蛮自此之后,再也不敢犯我大明!”

    事实上,最初,这个观点是从陛下的那里传出的,但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在张金生看来,十八年,足以弥补民众的创伤,让他们忘记异族入侵的惨痛教训,十八年前,没有任何人敢明目张明的讨论和谈,可是现在,却有人在报纸上肆无忌惮的讨论,进军西域并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甚至指责军队的进军,更多的是因为军功的驱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因为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十八年,大明日益富庶的同时,在海外的扩张从未曾停止过,相比于陆上的扩张,海外的扩张之快,远超过世人的想象,现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其面积甚至不亚于大明本土,许多殖民地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之所以不扩张,是受制于人口。

    “进军西域需要花费超过三万万两白银,而只需要拿出一个零头,也就是五千万两,大明的舰队就可以打下整个世界!”

    好吧,这同样离不开军方,可是……那只是海军,军方的基础是陆军。而这种思潮的涌现,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海外的扩张更符合民间,或者说资本界的利益,海外的扩张意味着市场、土地,而这一切都是民间所需要的。

    据张金生所知,而今世面上所流传的对陆军的诸多非议,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海权派”的鼓动。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海权派”的核心,居然不是海军,而是鸿胪寺、是五年前成立的殖民地部、是民间的资本界,当然还有文官。

    这或许是最大的笑话了。

    按道理来说,千年来文官一直反对扩张,可是现在他们却主张推行海外扩张。那怕是在他们知道,最终许多殖民地会被分封,可是他们,至少一部分文官仍然在利益的驱使下,支持海外扩张。

    因为海外的扩张成本低,回报高。更重要的是,十八年来,许多文官已经通过工厂、贸易等诸多原因,与海外利益捆绑在一起了。

    惟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而对市场以及原料的渴求,使得和他们一直倾向于海外的扩张,而不是把力量白白浪费在“只有一堆沙子,能多只能养几只羊”的西域。

    “打下西域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给陛下多增加一块牧场?”

    在这种心思下,谁知道有一天他们会不会做出什么更为过激的举动来。而这也正是张金生一直担忧的事情。

    “况且,陛下,现在对军方的指责,很多出自于海权派,而海权派所主张的扩张,至少暂时并不符合大明的利益,无论是与西班牙争夺吕宋、墨西哥,亦或是进军天竺,日本,他们所推行的主张,究其原因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是大明的利益,夺取西域,或许不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但是,却可以让大明的边疆长治久安,让大明免除心腹之患,所以,臣以为,用兵西域,不尽歼满清举族,绝不能收兵的初心是不能改变的!”

    听完张金生意味深长的告诫,朱明忠并没有说话。对于大明内部所谓“海权”与“陆权”争执,他自然有一定的了解。归根结底,所谓的争执,还都是因为利益。

    “陆权派”为了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的是为了边疆的安全,当然还有仇恨的驱使。“海权派”的原因显得太过复杂,但核心还是“商业利益”,墨西哥、印度、日本以及朝鲜,都是为了市场,为了白银。国家的利益反倒在其次,墨西哥确实可以带来贵金属,但是现在进攻墨西哥,无疑是以卵击石。毕竟西班牙人在美洲经营了百年,移民和土生白人超过百万,对土人也是初步驯服。现在进行这场战争的胜算并不高,也正因如些,在对待西班牙的问题上,朱明忠才会倾向与合作、协调,一步步的积聚力量,等到北美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时,再动手。

    至于天竺,他们的主张,也是基于市场——那是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德干高原上千万亩棉花,亿万人的市场,每每想到,如此庞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居然被野蛮的天方教徒占有,无名的心痛,总会让我彻夜难眠……”

    赤裸裸的言语,直接了当的告诉世人,他们想要什么。

    我的同胞们啊!

    适应性居然如此之强!

    想到后世国人对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厌恶的同时,又对其充满向往,充满渴望的复杂心情,朱明忠心情也显得颇为复杂。

    一方面,他乐意看到这种扩张欲望,而另一方面,他又未尝不知道,不顾实力大兵压境式的扩张,对于国力的损耗。

    低头沉吟了一下之后,朱明忠点头说道:

    “此事朕自会有分寸的。他们主张暂缓西域问题,无非是希望把西域的兵力调往各地,以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可是他们却没有考虑到另一点,这十几年,之所海外扩张成效颇高,是因为蚕食,而不是鲸吞,前者只需要投入很小的力量,逐步扩张,而后者,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还容易激起对方的抵抗,软刀子割肉,心不痛。有时候他们本末倒置了。现在花钱少,是因为投入的力量少,力量投入多了,花钱自然会多,到最后,甚至可能得不偿失,这种事,就不要在此多加讨论了,朕自有决断。还是先来说说西北的战事吧。”

    最终,朱明忠还是决定暂时把问题搁置,而是问起了西域的战事,毕竟,一直以来,对于满清他从不曾懈怠过,即便是等了十八年,也是因为另有目的。

    “也就是说,最快需要三至四年,才能攻克西域是吗?”

    “陛下,西域的用兵,受制于交通,即便是现在收复了哈密,可是从哈密到盛京,仍然有不下1300里,而且在经营西域时,满清故意将哈密至盛京沿途城镇废弃,一千三百里无人区,大军过境时,别就是沿途粮草补给,就是水源都是问题,所以只能步步推行,就是以野战铁路为前导,铁路铺到那,部队推进到那……”

    如此稳扎稳打,倒也在朱明忠的意料之中,就像对哈密的用兵,他们可以用三年的时间去筹划,宁可稳一点,也不能拿战争的胜负去冒险。固然保守,但却最大限度的确保了胜利。

    “但这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即便是打到了盛京,一路西进,沿途除了少数耕地之外,大都是浩瀚的大草原,敌军在什么地方,什么位置,就像大海捞针似的,很难掌握,除非建奴与我军决战,如果他们回避决战,甚至化整为零的话,那么,战事就会长期持续下去……”

    “持续不了!”

    相比于张金生的这个观点,朱明忠反倒持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些年,满清其实早就是惊弓之鸟,他们为什么会派人求和,甚至愿意让出西域,那怕是他们所指的西域是巴尔喀湖以东,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愿意让出这些地方,以表示诚意。可是诚意的背后是什么?”

    这满清割地是不是他么祖传的,想到这朱明忠冷冷一笑。

    “是惶恐不安,是夜不能寐。所以,他们宁愿割地,以换取苟且偷生,可朕却不能答应!他们必须要付出代价!”

    目光微敛,朱明忠极其自信的说道。

    “我相信,只要一记重拳砸过去,他们势必会成为丧家之犬!”

    

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 
七月里,天山脚下的盛京,天气仍带着些暑热。可是突如其来的一阵寒流,却自南向北卷席着这座城市。

    这股寒流不是从北方越过阿尔泰山卷席而来的寒风,而是战争的消息。

    明朝占领哈密!

    人心惶惶!

    几乎是从这个消息传出的瞬间,整个盛京城内就处于一种风雨飘摇的境地,不到二十年间,两次仓皇出逃的惨痛教训,在他们的心中落下的阴影,至今都是挥之不去的,不知多少人会在恶梦中梦到明军杀来的一幕。

    在旗人的梦中,没有满洲的沃土、没有科尔沁草原的羊群,只有那些如狼似虎杀来的明军,顶多的还有就是在泪水中追忆着家人——他们的妻女都沦为了汉人的婢妾。

    “天杀的,我们都跑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了,怎么那朱皇帝,还不放过咱们。”

    在盛京的茶馆里头,已经喝醉了的费勒达在那里哭嚷着,他的哭嚷声,换来的只是周围的一阵凄然。

    “哎,照我说,怪只怪,当年咱们入关的时候,杀的太狠了,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记恨到现在。”

    这边那穆的话音刚落,在附和声中,又有一阵反驳声。

    “那穆,你小子是越活越回去了,依我看,是咱们杀的不够,你像现在,咱们哈萨克、在布哈拉、还有希瓦,杀过去,女人掠回家给咱们生儿育女,男的过车轮不留全都杀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