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之下,因为焦炭的使用,即使是利国驿出产的铁料质量也远胜于“闽铁”,尽管如此,采用低磷低硫优质铁矿炼制的海州铁,才是忠义军的最爱,毕竟海州铁的质量更高,用其制造的火炮、铳管寿命更长。

    “大王,您的意思是,这本溪和辽阳,就像利国驿与海州一般?一个出产平常用铁,一个专出精铁?”朱明忠点了下头,对方以智说道。

    “正是如此,辽阳铁矿铁质一般,其出产铁产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使用,至于本溪,那里的铁质远胜于朝鲜铁,其最适合炼精铁,用于造炮、造铳再合适不过!”

    低磷铁是生产特殊武器的主要原料。本溪的低磷铁生产是因日本而起,日本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海军造炮所需要的低磷铁主要从英国和瑞典进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低磷铁不仅价格猛涨,还发生过断绝进口的现象。日本海军在考察一番后,眼睛就瞄向了本溪。他们瞄向本溪的原因是庙儿沟铁矿具有低硫低磷的特质。用木炭做燃料进行冶炼当能炼制出低磷铁。而且本溪湖煤矿上层宝砟煤除具有低磷、低硫的特点外,还具有粘结性强的优势,成为了生产优质铁的理想燃料。

    也正因如此,本溪成为世界上最早用低磷煤炼成低磷铁的厂家。所以,朱明忠才会选择本溪作为未来海军炮的生产基础,通过提供性能更加优良的低磷铁,获得性能优良的火炮,从而保证海军的技术领先。

    “东北不同于关内,将来汉人意定居于此,并且不断向北移民,扩张,必须要一手拿犁,一手拿铳,没有铳炮之威,就绝无移民的可能,更没有稳定边疆的可能,所以,才要在本溪设立铳厂,这铳厂直接关系到将来东北的稳定。”

    在两人的交谈中,马车已经来到了铁厂,相比于利国的铁厂,这座铁厂厂外耸立有高墙,铁厂就是位于一座小城中一般,有城墙保护,这是为了避免工厂被袭击,特意修建的城墙。在进入铁厂之后,除了一座新建的石砌炼铁炉外,还可以看到不少工棚,成百上千的工匠正在工棚中制作着火铳等物。相比于江北兵工厂的“机器化”,这里因此设备不足,很多工艺都是手工或者半手工制成,不过尽管如此,那一杆杆火铳,仍然清楚的表明,这座兵工厂已经初显雏形。

    “大王,目前这里有制铳工匠700余人,他们过去大都有制鸟铳的经验,所以上手极快,每天可制铳150支”

    在主管的介绍中,朱明忠来到工棚里,拿起了一支火铳,看着手中制作颇有精良的火铳,他轻声说道。

    “在战场上,火铳的损耗很大,忠军入辽东以来,全军已经损失了不下两万支火铳,现在这里出产的鸟铳关系到将来能否平定东北,当然,也不能局限于生产,还有抽调一批工匠修复那些损坏的火铳”

    说在朱明忠吩咐着工厂的主管要修复那些在行军作战中损坏的火铳时,一骑飞马从北边奔来,穿过城门,直向工厂这边冲去,马上的骑兵高喊着。

    “行宫八百里加急!”所谓的行营,自然就是沈阳的行营,猛听得“八百里加急”声,他赶紧停下脚步。那骑兵已经跳下马来,对朱明忠说道。

    “大王,行宫八百里加急。”出了什么事吗?如果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又怎么可能这边自己刚到这里,那边行营那边就发来了“八百里加急”,这是因为东北的电报目前只有一条从营口到沈阳的电报线路,其它地区仍然依靠八百里加急的骑兵送传。

    突如其来的加急信,让所有人无不是惊愕万分,一齐望着大王。只见朱明忠接过的信后,只是微微扫视一眼,然后那原本带着笑的面庞上,笑容消失了,那脸色更是变得铁青,两眼没有丝毫情感。他甚至只是机械地说了声。

    “回沈阳!”然后就整整衣袍,昂首向着城门的方向走去。望着那些得到命令后,再次准备启程的骑兵,朱明忠此时心底无数个念头在那里翻滚着。

    突如其来的密报内容非常简单。仅仅只是提到了张煌言上书朝廷请求朝廷还驾京师,而在张煌言上书之后,京师那边也有情报显示李子渊同样也上书了。一直以来,所有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什么时候不说走,偏偏在这个时候说走!当真是以及孤是孝烈皇帝之后了!

    想到这里,朱明忠从头寒到了脚,他的心头更是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

    https:

    请记住本书:。书阅屋阅读网址:

    

第93章 谁是鱼肉(第一更,求支持)() 
浑河上,一艘艘多桨船泊停于码头附近,在一队队兵士的护卫下,一个个沉重的楠木箱被战士们抬上了船。

    “那是运银子的船!”

    就像是介绍着什么新鲜事似的,船上的水手向这位大人物显摆着。

    “那些船上装的都是大王从沈阳城里头抄没的银子!”

    “这是要运回江北吧!”

    钱磊顺着水手的话说道。作用参军,他当然知道这些银子的去处,从沈阳经浑河运往河口然后再从那里装上舰队的军舰,经海路运抵海州,这阵子每隔几天总有多则上千万两少则数百万银子运到江北,然后存入江淮银行。

    “那可不是,这银子都存进了银行里头,有了这些银子,咱们手里的银元券,那才算是真金白银,别的不说,有那几万万两银子在,那银元券就不愁换不到银子!”

    水手的话让钱磊笑而不语的点了下头,大张旗鼓的告诉外界把二万万两银子存进江淮银行,并且大张旗鼓的运回去,就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看到那些银子,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现在江淮银行有的是银子。当然同样也是为了让那些居心叵测,想要挤兑江淮银行的人知道,银行有足够的银子应对任何挤兑,从而彻底绝了他们的心思。

    二万万两银子!

    足以让全天下的人相信——江北有足够的银子,让他们对江淮银行的银元券深信不疑,也只有如此,这江北的银元券才能行通天下。即便是地方各省推出类似的银元券,也不会对江淮的银元券造成影响,因为相比于他们,江淮的银元券有着充足的储备金,寻常百姓不需要担心在银行中换不出银子来。

    “金融战……”想着当初从“顺治通宝”开始打响的这场金融战,钱磊的唇角轻挑,脸上带着一丝笑容。当初满清入关时,洪承畴用含同铜量高且较重的“顺治通宝”一点点的构建了满清的“正统”,因为百姓用的见的都是“顺治通宝”。后来大王用一招“铸劣钱”,轻易的把“顺治通宝”的信用打垮,数百万串江北铸造的“顺治通宝”,摧毁了满清的“正统”。

    而现在,银元券只不过是换了种形式的金融战,尽管看不见硝烟,也看不到杀戮,可是它所产生的影响,甚至不亚于一场大战!

    在这场金融战中,从沈阳运出的二万万两银子就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弹药,而且事实证明,这些弹药的效果极为显著,现在银元券的流通范围相比于过去更大,甚至就是在洪承畴治下的长沙等地,也出现了江淮的银元券。这种大范围的流通,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市场上白银不足的银荒,令百姓不得不使用银元券代替白银。

    更重要的是信用,有二亿两白银作保的江淮银行的银元券信用极高,百姓们自然乐意使用。百姓的乐意使用,不仅有助的让他们接受江北,还能够给予其它地方经济上的重创,使得他们不能效仿江北,通过印制银元券获取巨额的利润。

    战争!

    局势到底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对此,钱磊并不清楚,但是他却知道现在局势远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恶劣。

    尤其是那个谣言传出来之后,即便是身在清河,钱磊也能够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不是变化的,并不仅仅只是世间的气氛。

    最大的变化是所有人都知道现在随着这个谣言的传播,淮王和朝廷的关系已经变得极为微妙。猪油佬会容得下淮王吗?

    这并没有任何答案。尽管没有答案,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楚,从此之后,朝廷与江北之间所有的信任都随着这个谣言,彻底消失了。

    对于朝廷来说,哪怕是大王忠心耿耿,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大王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威胁。朱由榔决不会容忍大王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

    他会怎么办?

    大王又会怎么办?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疑问,钱磊乘坐快船来到了这里,他希望能够在大王做出错误的决定之前说服大王。但愿大王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即便是在淮王参军府内,也是争论了好几天才争论出了一个所以然来。

    而现在,钱磊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让大王能够,接受他们的建议,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可是这个选择确实有些困难啊。

    半个时辰后在行营见到大王的时候,钱磊注意到大王的脸色极为难看,而且神情显得有些憔悴。

    “炳奇,你来了。”看着钱磊,面无表情的朱明忠请他坐下来。

    “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朱明忠的语气显得有些压抑,甚至带着一些懊恼的意思。

    “张苍水把我给卖了。”他的语气带着一些愤怒,至少对于朱明忠来说,他从未曾想到有一天从背后插过来的一刀居然会是张煌言捅过来的。尽管他可以理解张煌言对于大明朝廷的忠诚,但是他却不能够理解这突如其来的一刀,这一刀不仅打乱了他的全部计划,还让他自身于现在的险境之中。

    “他是大明朝的忠臣,我却成了大明的奸臣,它这个奏折一递,把我当成了什么?好像就是我不愿意把朝廷教出来一样,好像我成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

    朱明忠一边抱怨着,一边说道。

    “他们也不想想,要不是我当年派出舰队到缅甸去把朝廷从缅甸人的手里抢出来,恐怕现在朝廷早就被缅甸人给杀了个精光。”

    满腹怨言的朱明忠常出一口气。

    “要是我想要那个皇位,他朱由榔能活着回来吗?与其是现在这样还不如当初不去赢那个价返到省了这么多麻烦难道他就没有长脑子?”

    这会儿朱明忠的语气里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尊重可言。毕竟他已经看到了直接从他头上砍来那把夺命的钢刀。

    “朱由榔不知道,难道他张煌言也不知道。如果我真的想要这个皇位当初自然不需要派兵去缅甸,我到缅甸迎驾,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别人不能谅解我的一番苦心,可是他……”

    如果不是因为愤怒至极,朱明忠都不会像现在这样直呼他们的名讳。可是他们的做法太让他心寒了。而心寒之后却又是无边的怒火,怒火中烧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如果他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未来从现在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他同样也不能够体谅本王的一番苦心。”

    听着大王的抱怨和从大王口中吐出来的一声声委屈,钱磊选择了沉默,他知道大王现在内心有着太多的怨气。一直以来,大王对朝廷可谓是忠心耿耿,可是到最后却落得现在这个下场。恐怕最让大王气恼的,并不是因为朝廷对他的不信任,而是朋友对他的怀疑。

    “当年他张苍水要砍我的脑袋,我没有任何怨言。当时我心里想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之所以要杀我是因为不了解我。可是现在呢?难道这么多年他还不知道本王对大明是何等的忠心吗?”

    不是他不知道。而是因为在他看来,朱明忠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威胁。这才是朱明忠之所以会如此恼怒的根本原因。

    “这些年本王虽谈不上是劳苦功高,不敢说,若是没有本王就没有大明的今天,但也算是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可到最后却落得是如此下场。”

    摇头长叹一声,朱明忠的神情变得越发的难看起来。

    “他张煌言一纸奏折上书朝廷,他是成了大明的忠臣了。可是本王呢?他又可曾想过现在朝廷对本王是有必杀之心。一旦朝廷回到了京师,到时候本王又将何去何从?难道要本王八脑袋双手送给朱由榔不成。”

    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之后,朱明忠冷笑道。

    “难道他们真的以为本王会迂腐到这般田地吗?他们当真以为当年本王愿意把脑袋送给大明,今天也愿意把脑袋拱手让人吗?他们就不想想当年本王之所以愿意把脑袋拱手让人,是因为大明江山。现在?”冷笑一声,朱明忠朝着南方看去。

    “本王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和淮王府上下数10万人的脑袋拱手相让。”不可能把脑袋拱手相让!姑且不说其他人就是王府中自己的家人的安危,也让朱明忠知道现在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言语上没有任何顾忌,而是直接撑起了永历的名讳。完全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尊重可言。

    “难不成他真的以为只需要一直诏书,就能够把本王的脑袋给夺过去吗?寥寥数笔就能让本王把脑袋双手奉上吗?”

    朱明忠的脸上带着冷笑,言语中尽是嘲讽。他在嘲笑着那些人的幼稚。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嘛?

    拳头才是硬道理!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手中有兵,说话才能够让人认真聆听。至于其他,不过只是虚言罢了。他是绝不会任人鱼肉的。

    “炳奇,你说本王会任人鱼肉吗?”

第94章 权臣(第二更,求支持)() 
“这天下又岂有任人鱼肉之人。”

    大王的问题让钱磊略微一愣,随既摇头说道。

    “今日并非是大王不愿任人鱼肉,而是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为求自保……”

    沉吟片刻,朱明忠摇头说道。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自保,又何必如此?”长叹了口气,朱明忠继续对钱磊道。

    “炳奇,本王是不想把自己还有淮王府上下所有人的性命都交给其他人来决定!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自保,本王大可选择远赴海外,如此他朱由榔又能奈我何?”

    远走海外,的确是避敌锋芒的最好选择。现在忠义军有着大明最强大的舰队,只要到了海上,没有任何人会是他的对手。逃亡海外。或许是安全的,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本王能逃得了?可是这淮王府上下怎么办?难道大家都和本王一起逃亡海外吗?还有这千百万百姓,也和本王一起逃亡。这可能吗?当然没有任何可能。”

    摇着头,朱明忠的语气变得不容置疑。。。

    “所以本王是绝不会走的,更不会把本王的脑袋拱手相让于他人。”

    大王的这番话总算是让钱磊放下了心。自从那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淮王府上下。最担心的就是大王会不会就像当年的岳飞一样,对朝廷一位愚忠。如果当真是那样,到时候可能丢掉性命的并不仅仅只是大王一个人,甚至还有淮王府上下数千口。作为淮王府的府臣,无论是钱磊或者顾炎武,他们所有人的利益早已经同淮王捆绑在一起。也正因如此,一旦朝廷要对淮王下手的话,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甚至可能会首先针对他们,以达到剪敌羽翼的目的。所以这次钱磊之所以来东北就是为了告诉大王,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必须要做出一些选择。必须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听着大王的对朝廷以及对张煌言的不满,钱磊很清楚,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至少是由说大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尽管外部的环境并不算成熟。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自己的脑袋拱手相让于他人,身家性命还是自己掌握的好。

    “大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在大王陷入沉默之后,钱磊看着大王问道。

    “说。”

    “大王,”深吸一口气钱磊继续问道。

    “那个谣言是谣言吗?”

    那个谣言是谣言吗?这个问题猛然一听似乎非常简单。可是这个问题却又非常关键。与朝廷来说,之所以不能够容忍大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那个谣言中的那一句话。大王貌似先帝。当然更直接的话是“大王是孝烈皇帝的子嗣。”

    这才是朱由榔不能够容忍大王的根本原因。而现在钱磊这么问,实际上是在问大王这件事到底是谣言,还是真的?

    其实早在消息传到清河之后,他们就已经通过一些渠道拿到了先帝的画像,同样也为大王于画像上的人相貌的相像而惊讶不已。在惊讶之余,所有人都在好奇另一个可能——难道大王真的是先帝的儿子?朝廷对大王的不信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可是在另一方面,如果大王真的是先帝之后,对于江北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大王就有了问鼎大宝的可能。其实大王到底是不是先帝的之后,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在前里看来,如果这不是真的,他们都可以抓住当下的谣言。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大王就是先帝的之后,大王才是大明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既然朝廷认准了大王是先帝之后。那么现在大王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承认这一切。然后挑战皇位。大王不是没有这个能力,江北的实力也能够支撑大王角逐大明的皇位。

    “你觉得呢?”朱明忠并没有解释,而是看着钱磊说道。

    “你觉得本王会是先帝之后吗?”

    “大王,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并不完全是。”

    沿着大王的视线,钱磊直接了当的说道。

    “如果大王是先帝之后,那么无论将来做什么,都是朱家的家事,不是什么弑君篡位。这样其他人根本就说不出来任何话。”

    钱磊的话让朱明忠选择了沉默,沉默片刻之后,他往远处看了一眼,然后反问道,

    “炳奇,你们的意思是本王承认这个身份是吗?”顺水推舟承认这个身份。这个念头朱明忠并不是没动过,他的手中有“证据”去证明他的身份。或许那些证据并不是什么铁证。但是至少可以说服绝大多数人。“大王,承认这个身份固然是有些好处,至少可以让大王暂时无需考虑其他,可以把问题都踢给朝廷,甚至可以让朝廷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