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若是此疏一送入朝廷,非但淮闽两藩自此决裂,甚至还可能会令方今天下大好局势为崩坏,臣,请大王以大局为重!缓上此疏!”

    “以大局为重……”

    长叹口气,朱明忠朝着远处看了一眼,

    “这些道理,孤不是不懂,以大局为重,若非是以大局为重,朝廷又岂会赦郑芝龙不赦之罪?大嫂又岂会同意郑经继位?所谓之大局,不过只是世人之利益,不过只是圆滑处事之借口,做人以方!有时候,做人还是方方正正一些的好!”

    扭头盯着刘灿,已经打定主意要矫枉过正的朱明忠说道。

    “送万年吧!”

    “大王,此疏臣决不同意递出,”

    仰起头刘灿直视着大王说道。

    “若大王一意孤行,非得由众参军决断不可!”

第30章 楚藩(第一更,求支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于朱应升来说,从长沙到京师,再从京师到小五台,足足四千余里,若是换成京官上任或者是地方官往京中就任,恐怕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一路上或是闲云野鹤游走名山大川,或是结交地方士人,把酒言欢,总之,慢慢来,不着急。

    可朱应升为了能够尽快赶到京师,一路上却是日夜不停,先是从长沙乘船到岳州,又从那里坐上江中的蜈蚣船,一路疾行不过只用了半个月的功夫,就到了开封,随后又从开封改骑马不过几日便到了京师,先是拜见了宁完我,再然后便来到了小五台。

    这一路上可谓是风餐露宿,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也得亏他虽是书生,但却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毕竟,读书人若当真是手无缚鸡之力,别的不说,单就是往京师赴考,便有可能遭遇意外客死异乡。在进京赴考的路上,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背着行李,顶多带着个书僮,数千里路的孤身一人走下来,这一路上且不说其它,即便是身体稍弱,都不一定能支撑的下来。

    而对于两次进京赴试,方才中进士的朱应升来说,他非但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甚至在进京赴考的路上,还曾手刃过山贼,所以,这一路上虽是艰难险阻,可他却还是在一个月内赶到了小五台,来到了楚王的营中。

    对于朱应升这位洪承畴幕僚的到来,李子渊倒是颇为好奇,而在好奇之余,同样也有些激动,一心想要扩展实力的他,可是没少打洪承畴那边的算盘,甚至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派出了心腹幕僚去长沙“拜访故友”。

    现在,洪承畴直接派人上了门,又怎能不让他觉得意外?难道是洪承畴想要归降自己?

    这个念头刚一浮现出来,李子渊便立即打定主意,要先晾一晾这个朱应升,至于为何,因为洪承畴的身份太敏感,他是既想吃到羊肉,又不想沾一身骚。

    也正因如此,打从朱应升来到小五台的兵营里头,这一呆就是小十天,却连楚王的面也没见着,虽说没见着面,可并不妨碍他在这兵营里头逛达。

    在这兵营里头,他倒也是见到了不少新鲜玩意。比如什么江北的九斤野战炮,那炮挽上炮车,再挽上六匹马,然后便能够随军行进,别说是步兵,即便是骑兵也能赶得上。

    “行军打仗的时候,调上百门野战炮,隔着百丈,用霰弹一轰,上万个铅子打出去,就是大罗汉仙也给轰没了,更何况是清军,打从北伐,就没见着能挡上几轮炮击而不溃败的清虏!”

    炮兵们信誓旦旦的言语,虽说有些夸张,可听在朱应升的耳中,只让他一阵头皮发麻,虽说不掌兵事,可他也能想象得到,上万上铅子轰出去的模样,那般轰过去,任他什么阵法,也都得给轰没了。

    胆战心惊之余,朱应升再瞧着那些于场中操练,摆弄着军阵的楚军,看着他们随着号令、鼓点或是成阵,或是成线,或是移动,或是后退的模样,心底对楚军的评价又高上几分。

    “看来,这楚军北伐能有今日之功,倒也绝非偶然!”

    而且感叹之余,朱应升自然又想到了忠义军,尽管对忠义军只是曾闻其名,但在途经江北的时候,倒也远远的看到过忠义军。

    “都说楚军出于忠义军,楚军已是如此,那忠义军又是什么模样?”

    心里这般揣测着的时候,朱应升暗自已经在心里有了些许主意,朝着中军看去的时候,他的眉头一挑,对于楚王至今仍然不接见他,他倒也不急,他有耐心等着,问题是这位楚王有耐心等下去吗?

    一开始的时候,李子渊确实有耐心等下去,就像熬鹰一样,比的就是耐心,他相信相比于洪承畴,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只是,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他犹豫了起来。

    “哪……”

    指着面前文书,李子渊的神情显得有些异样。

    “这是刚收到的消息。”

    许云程展开文书,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也不由一愣,片刻后才抬头看着楚王道。。。

    “闽、闽王死了!”

    李子渊点点头。

    “消息可靠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消息,谁敢传假的出来?

    “天要变了!”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许云程摇头轻叹道。

    “闽王在时,闽王是大明擎柱,闽王不在……这天会怎么变,实难预料啊!”

    他的这个感叹,或许是对郑成功最好的评价,闽王在,大明就不会出现变故,闽王不在,这变数……

    默默的点点头,李子渊并没有说话。

    “天下四藩,楚、闽、淮、晋,至于南昌苍水虽心在朝廷,但力却不足,只能为淮藩张目,过去,闽王在世,有闽王在,纵是淮王有所异动,亦不敢妄动,如此,方才有天下四藩平衡,”

    尽管许云程没有提楚藩,也没有提晋藩,但谁都知道,若是闽淮发生冲突,楚藩必定会助闽攻淮,至于晋藩肯定会助淮攻闽,如一来,才有了天下的平衡,而现在郑成功一死,这天下的平衡也就打破了,

    “而今日闽王去世,郑经不过只是一黄口小儿,焉能服众?淮藩又是闽藩姻亲,若是淮藩意图染指闽藩,到时候……”

    看着神情严肃的大王,许云程加重声音说道。

    “到时候,这天下,可就是淮藩一家独大了!”

    染指闽藩?

    眉头微皱,李子渊摇头说道。

    “如此决非淮王之为人!”

    尽管与朱明忠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李子渊很清楚,他是个君子,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淮王是绝不会在闽王死后染指闽藩的!”

    他的肯定,换来的不过只是许云程的微微一笑,

    “淮王高义,天下皆知,取山海关、复盛京,淮王处处以国事为重,事事为公,如此,天下焉能不服,只是……”

    盯着大王,许云程又说道。

    “大王,这人是会变的,谁敢保证,淮王不会染指闽藩?若淮闽晋三藩合流,到时候,大王又将置于何地?”

    许云程的反问让李子渊的心头猛然一颤,甚至就连那手也不由的微微一颤。

    “闽藩麾下,骄兵悍将岂止一人,若是郑经不能服众,淮藩以国事为由,插手闽藩,天下谁人会说淮藩的不是?”

    “晋藩陷绝境时,得淮藩顷力相助,方才有今日之成,淮藩但凡有所求,晋藩断然不会拒绝。淮、晋、闽三藩合流之后,楚藩危殆,大王危殆!”

    一声大王危殆只让李子渊抬起头来,他盯着许云程,那双眼睛闪动着些异样的神采。

    三藩合流!

    何止是三藩合流,就连张苍水……虽说他看似是大明忠的臣,可他到时候,势必也会乐意从背后给他一刀,从他选择了背叛张煌言的那天起,这一切就是注定的。

    将来会不会和朱明忠打起来,李子渊并不清楚,但是作为读书人的他当然知道,天下平定之后,或许他贵为楚王,在淮王把持朝政的时候,也能给他扣上一个“不臣”的帽子。

    不臣!

    何为不臣?

    力不及人即是不臣!

    对于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李子渊来说,他自然不愿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只是过眼云烟。更不想自己变成俎上之肉,从而任人鱼肉。

    李子渊不想,同样,许云程也不想,毕竟,他们的利益是一体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说出这番话来。

    即便是没有许云程的警告,李子渊未尝不知道,闽王郑成功的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淮王少了一个制约,意味着天下将要失去平衡,除非……

    “朱应升,这些日子在忙活着什么?”

    突然抬起头来,李子渊看着许云程反问道。

    原本准备晾一晾朱应升的李子渊,面对眼前的这个危机,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另一个人。

    “大王,您是想要……”

    迎着大王的视线,许云程轻声说道。

    “若是这样的话,恐怕,到时,这天下……”

    原本想要说会惹天下非议的许云程,话到嘴边,又想到了早先派到长沙去的幕友,便说道。

    “咱们是不是再等等,毕竟长沙那边,随时都会有消息传过来,若是……”

    “问题是,现在本王等不起了!”

    摇摇头,李子渊的目光微敛,他朝着远处看了一眼,然后才说道。

    “既然,他洪承畴派朱应升过来,肯定有所图,既然他有所图,那就是对本王有所求,如今满清江河日下,本王就是他洪老贼的最后一线生机,至于条件嘛……”

    冷冷一笑,李子渊的眼睛眯成一条细缝。

    “之前,咱们是想等到了一个有利的时机,既然现在时不待我,即便是让上一让,又能如何?至于天下人……”

    唇角略微一挑,李子渊冷笑道。

    “这天下人又算个什么?待到本王功成名就之时,谁人又会计较这些?若是计较天下人!那才是真正的迂腐!”

第32章 满城上下(第三更,求支持)() 
郑成功死了!

    八百里加急的急奏,让整个大清朝廷上下尽是一片欢天喜地的模样,这边朝廷不过刚刚接奏折,那边消息就已经在京城里头传开了。毕竟可是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听说这样的好消息了,甚至那城中的旗人还欣喜若狂的放上几串鞭炮,大有一副要庆祝这人死去似的。

    郑成功死了!

    大清国得救了!

    在一夜之间,这城中的旗人无不是一扫原本满面的哀容,曾经的绝望似乎也消息了,他们甚至想到了当初刚入关那两年,一个个王爷贝勒无不是接连染病身亡的经历,那个时候大清国都没玩都能够坐天下,现在,又怎么可能把天下给丢了?更何况现在郑成功已经死了,那大明总没有什么指望了吧。而一些人更是信誓旦旦的说着。

    大清国的气数还没完哪!

    当然,也就是内城的那些旗人会信,以于外城的汉人来说,他们相信这个什么大清国,不过只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在得知郑成功的死讯之后,金之俊并没有说什么,而只是朝着南方看去,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看了好一会之后,才对南方长揖过顶,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在这一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曾几何时,金之俊曾羡慕过那个未曾谋面的年青人,倒不是羡慕他只力撑起了大明的半壁江山,而是羡慕他的孤忠,羡慕他的果敢,嫉妒她可以做到,许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而现在,在郑成功身亡的消息传来之后,金之俊知道,他必定是气绝身亡,不为其它,只是因为他的父亲,他无法面对这一切。

    若是早先,朝廷杀了郑芝龙,没准也就没有这么多事了。那个时候真的应该劝说朝廷把他给杀了。

    但,这一切只是假设,郑芝龙的死讯让金之俊诧异的同时,他立即敏锐的意识到了其中的变故,联系到方前离朝时,皇上把宁完我以及议政王、大臣留下来的举动,他隐隐的已经猜测到了结果。

    “金全!”

    喊来跟随他多年的管家,金之俊便问道。

    “让你备下的东西,都备好了吗?”

    几个月前,金之俊就命他在城中置办一处宅子,那宅子不要大,但要不怎么显眼,这兵荒马乱的,总需要一个藏身的地方。

    太过显眼的宅子,到时候肯定会惹大兵的眼。即便是当兵的不上门,那些流氓地痞,指不定也会趁火打劫。

    但是宅子也不能太小,太小了这么些人住进去,到时候连个藏身的地方都没有。有了上一次闯贼进京的经验。这一次,他倒也知道应该准备些什么。虽说并不一定有这个必要,但很多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回老爷,都已经置办好了,屋子里的夹墙也砌好了。”

    金全如实的答道。那夹墙就是众人的藏身之地,万一到时候有乱兵闯进去的话,人躲在夹墙里面,总能逃过一劫。

    “那就赶紧收拾东西吧……”

    话刚一出口,金之俊便摇头说道。

    “不要收拾东西,直接走!”

    是时候走了,再不走的话,恐怕就来不急了。要是收拾东西的话,万一要是让别人给盯上了,事情可就不好办了,尤其是不能让别人知道他的下落。现在金之俊倒不是担心他走不了,而是担心到时候可能会和另一群人离开,和那些满洲人一起出关?那不是自寻死路嘛!

    几个时辰后,金家府上便只剩下了一群看家的仆人丫环,谁也不知道这位尚书大人去了那,他们只是按大人的吩咐留在这里看家,至于大人什么时候回来。大人去了什么地方?这就不是他们能知道的了。即便是朝廷派人传话,恐怕也找不到这位尚书大人了,不过在这个时候,朝廷似乎也顾不上这些了,现在朝廷自己个也在那里为离开做着准备。

    宫里头乱哄哄的,太监们、宫女们都在那里暗自猜着——这大清到底还有多少日子,对于一些老太监、老宫女来说,他们自然还记得十几年前天变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气象可不像现在这样乱哄哄的。

    当然也有人甚至已经开始满怀期待来,期待着这紫禁城真正的主人回来,在他们看来,这满洲人根本就不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好了,这紫禁城的正主要回来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太监、宫女都是如此,至少对于皇上和太后身边的太监来说,他们当然是和主子一样在那里哀叹着!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荣华富贵都是和主子们捆绑在一起的,现在主子们要离开了,他们可怎么办。

    他们眼巴巴的看着主子,希望主子能够开恩带着他们一起离开,可是这个时候。主子们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又怎么可能顾得上他们。

    淡金色的陽光,从西面宫墙上斜照下来,这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和极了,对于受了一冬寒的博尔济吉特,原本这应该是她享受着这暖阳的时候,可是现在,她却没有这个心情。

    无论如何博尔济吉特怎么样也不能想象,不过短短几年的功夫,大清国居然已经落得今天的这步田地!

    若是当年,是多尔衮当了大清国的皇帝,大清国至于是今天这个模样吗?

    博尔济吉特暗自揣测到,当然,她并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儿子没有当好这个皇帝,才让大清国落得今天这个田地,但是她却知道,这中原大清国恐怕是坐不得了!

    “皇额娘,皇额娘。”

    有些急促的喊声,打破了这宫中的沉寂,博尔济吉特从窗外望出去,只见皇上在太监的跟随下,而宫里的太监已经迎了上去。这就不必再等太监进来奏报,博尔济吉特就自己打着帘子就跨出房门了。

    “孩儿见过皇额娘!”

    面带喜色、满头是汗的顺治,只是见个礼,然后便有些激动的说道。

    “郑成功死了!”

    郑成功死了!

    博尔济吉特立即大吃一惊,急急问说。

    “在那里死的?是真的吗?”

    “在福州死的,染疾身亡,桂王给他的谥号是“忠武”……”

    福临满面笑容的说道,像是害怕博尔济吉特不信似的,又特意强调道。

    “江北的报纸上写的,报纸上都称他是“朱忠武公”了!”

    谥号,在这个时代,是对一个人的盖棺论定,谥号不仅具有特定的涵义,而且具有特定的等次。而“文”字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毕竟,这是人臣的极致。郑成功虽说是再造大明,可是他并非是文官,而是武将,所以他的谥号是“忠武”,而文正与忠武又是文臣武将谥号的最高等级。像再造大唐的郭子仪,就是谥号“忠武”,岳飞,同样也是谥号“忠武”(先武穆后改为忠武),诸葛亮,同样也是忠武。

    尽管对郑成功恨之入骨,但在福临看来,这个“忠武”倒也符合和郑成功的功绩,而在言语中也顺着大明官方的称谓“朱忠武公”,因为郑成功是赐国姓,称其为“朱忠武公”,自然再正常不过。

    “桂王失一臂膀啊!”

    博尔济吉特点头说道,不过她的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她知道,郑成功的死,也许并没有改变什么。

    “那,咱们还走吗?”

    尽管心知郑成功的死,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是博尔济吉特还是想从儿子这里得到答案,也许、万一不用走了呢?

    “皇额娘……”

    面对额娘的问题,福临脸上的笑容谈去了,好一会,他才说道。

    “非走不可了!”

    吐出这句话后,福临又说道。

    “而且还得快。”

    还得快?

    福临的回答,让博尔济吉特一愣,她随后问道。

    “这是为什么?”

    郑成功死了,为什么还要快走?

    “皇额娘,现在郑成功突然染疾而亡,那郑经不过只有二十岁,其麾下骄兵悍将众多是否服其军命不说,就是李子渊、朱明忠等人,又是何态度尚不可知,可大家都觉得,他们得到这个消息后,肯定会立即发兵京师……”

    在福临解释着明军很快就会进攻京师之后,博尔济吉特略点了下头,然后问道。

    “哎,当年入关的时候,哀家就寻思着,不定总是要走的,只是该怎么走,朝廷定下主意了吗?”

    博尔济吉特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