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在士林,自然很容易取得联系。随后他们便借着那些官员之手,将淮王“暴虐”与自家“冤枉”的折子送到了行殿,送进了皇上的面前。

    一时间,单就是这样的折子,每日都会有数十封摆在朱由榔的案前,让这个大明的永历皇上只觉得颇为棘手,但在棘手之余,倒也对那些人心生同情之心,毕竟他们的遭遇是如此的相似。

    “这些人,难道就不知道,朕的处境亦与他们相仿吗?”

    坐到行殿正中的宝座上,朱由榔的心中仍是一片迷乱混沌。

    这虬龙盘螭的龙座象征着九五之尊,这龙椅是又宽又高,明黄软袱面冰凉软滑,对于殿中的人们来说,他们会觉得坐在这里的人尊贵庄严,但是坐在这上面的人,未尝没有孤家寡人的滋味。

    对于朱由榔来说,现在他已经体会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对于他来说,身处于万年府,尽管不需要再像在阿瓦一样,日夜担心着缅兵,再也不用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但是,在这里,并不意味着他就大明的国君。

    并不是说,在这里没有人把他当成皇帝,实际上,自从来到这里之后,他才感觉像个皇帝,因为在这行殿之中,既有宫女也有太监内侍,可以说,在这里,他的生活更像是皇帝,而不像过去那样颠沛流离,终日活于惶恐之中。

    但是,也仅仅只是如此罢了!

    怔忡良久,朱由榔才突然警觉过来,他尽管是统御大明的国君,但是这个国君的旨意,却出不了万年府,甚至出不了这行殿,甚至就是朝臣们,也只是看看他的旨意,然后……便没有然后了。

    甚至于……他这个大明的国君,都没有朝廷,因为朝臣大都死在阿瓦,现在他根本就是个孤家寡人。没有了朝廷中枢,那他还是皇帝吗?

    皇帝不过只是一个句号……

    淮王是忠臣?

    或许对于朱由榔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笑话,在阿瓦城中被救的时候,他曾这么以为过,但是现在,无论如何他都不相信淮王是忠臣,尽管淮王曾上了一份折子于他的案前。

    但,也仅限于此了。

    他这个大明的皇上,不过只是摆设。甚至就连他想要充实朝廷也做不到——无人可用!

    朕的旨意出不了万年,那便在万年选择朝臣吧!有时候,看着那些说道着委屈的折子,他也能够理解他们,毕竟他们的遭遇都是相似的,都是背井离乡,只不过那些人是被流放过来的,朕……何偿不是如此啊!

    那淮王……当真是大明的忠臣吗?

    不知多少次,永历在心里怀疑着他的忠诚,如果他是忠臣的话,又岂会把朕“流放”于此?

    “诸位皆于阿瓦经历劫难,当日缅人背义,不知多少臣公惨遭其毒手,今日朝廷驻跸于万年,自当点选人才,以为国用,朕听闻万年此地,云集众多江南书香门第之士,其中不乏我大明忠士……”

    在提及点选人才入朝为官的时候,朱由榔的脸膛立刻泛上一丝潮红。眼神中带着些激动,在他看来,现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中的大臣太少了,如果,朝中有忠臣义士的话,即便是有人欲为曹操恐怕也要有所顾忌。

    看着廷中立着的十几位朝臣,这便是大明的朝廷了,当初在阿瓦的时候,在那竹城之中有大小官员百余人,有锦衣卫数百人,而现在又有多少人?不过只剩下这么十几位朝臣,即便是锦衣卫,活者不过数十人。

    大明的朝廷……如此,又焉能不出奸臣。

    大明的朝廷要用人啊。

    朱由榔甚至庆幸着那些人把折子递到他的案前,毕竟那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是崇祯朝的老臣,他们大都是因为子侄事清被牵连流放至此,可他们本身却是大明的忠臣,这样的人不用,用什么样的人。

    不过,朱由榔没有注意到,他的话声这边一落,那边廷下诸臣脸色无不是纷纷为之一变,他们中的少数几人,那脸上甚至流露出些许惧色。当了一辈子的官,打从朝廷被置于万年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毕竟谁都能看出来,皇上驻跸于万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皇上与朝廷已经是他人榖中之物,对于这些经历过阿瓦之难的幸免下来的朝臣来说,他们自然不愿皇上“找事”,几乎是在皇上话声落下的时候,杨生芳便立即出言说道。

    “皇上,臣以为,虽说正值国家用人之时,但这流于万年之人,虽有忠义之士,但其声名以损,若是我大明朝廷尽用此人为官,又何以令天下士民信服?况且,目下,淮王于清河、晋王与广州市、延平王与南京、张尚书与南昌,其府中忠臣义士岂止千百,朝廷用人,自当首先取以忠义。”

    “杨翰林所言极是,臣附议!”

    众人跟着一附议,朱由榔顿时傻了眼,即便是少数几个大臣欲支持,最终也是选择了沉默,且不说他们知道自己的言微人轻,说出来的话没有什么用,就是这些人出言反对的理由的也很简单——取以忠义,若是连忠义都没有,那取此人又有何用?

    看着几位大臣的反对,朱由榔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反对的这么快,就像是早就商量好似的,好半晌他才说道:

    “这……朕也就是随口说说,既然大家都不赞同,那便算了吧。若是无事,便散朝吧!”

    朝会就这么一下散了,在朝会上似乎没有商量出任何事情来,朱由榔想要任用朝臣的想法,也随之搁浅了,尽管这朝中的六部尚缺,但谁都没有主动提。似乎对于永历君臣来说,即便是他们自己也明白,这朝廷现如今,不过就是一个摆设罢了。

    “实在没想到,皇上这么快便忍不住了。”

    接着从行宫中传来的消息后,郑侠如的语气显得颇为平静,作为万年府知府,他的责任很简单,就是“照顾”好朝廷。而这所谓的照顾,不过只是换个模样的监视。

    “皇上没有耐性啊,这才几天啊,便开始寻思着这些法子了。”

    赵平跃先是一声感叹,然后又说道。

    “哎,幸好朝臣之中没有人和他一样想乱来,要不然,不知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赵平跃的心底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来——当初“阿瓦之难”未免也太巧了吧,缅人为何要杀朝臣?若是当初缅人没有杀朝臣,现在皇上身边岂会又像现在这样,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

    莫非当初“阿瓦之难”还有隐情隐藏其中,那缅人当真是为吴三桂指使?若是吴三桂干的,他又能落得什么好处?

    这件事,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在赵平跃的心头浮现出一个名字的时候,他的后背顿时一凉,那里还敢继续想下去,甚至就连那额头也冒出了汗来。

    当真是大奸似忠……

    就在赵平跃分神的时候,只听郑侠平继续说道。

    “说起来,皇上也是明君,就是有时候会办一些糊涂事,难得朝中有明臣,你说若是将来大明中兴了,朝廷还朝的时候,这朝臣武将都是朝臣,到时候,功臣往什么地方搁?皇上啊,是一时间糊涂,到时候,难不成还让诸王开府任何府官不成?到那时,这大明还是大明吗?”

    郑侠如是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可是赵平跃起这会的心里却很乱,甚至突然感觉到有些可怕,这还是他第一次窥见其中的机密,第一次看到其中不闻血腥的阴谋,他甚至都寻思着,是不是应该离府种田得了,万一要是把性命赔上,那可就亏大了,毕竟,这里头的事,委实太过吓人。

    什么忠臣义士,不过就是欺世盗名罢了。

    突然,就在这个时候,只听郑侠如说道。

    “不过,这朝中无臣也是现实,万年府的流人之中,若是说没有忠义之士,亦是不可能,其中不乏自愿为子侄赎罪的我大明忠义之士,这样的忠义之士遗贤于野,实属不应该嗯……”

    看着赵平跃,郑侠如缓声说道。

    “老弟,不知你有没有兴趣入朝为官?”

    “什么?我……入朝为官?”

    赵平跃顿时吓了一跳,入朝为官?这,这是什么朝?这个官能当吗?就在他欲开口拒绝的时候,只听郑侠如说道。

    “老弟,如果为兄所料不差的话,我忠义军随时都有可能挥师北伐,待到北伐功成时,朝廷便会还朝,难道老弟便不想抓住这个机会还朝中国吗?”

    笑而不语的看着赵平跃,郑侠如之所以希望其入朝为官,是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挡不住,既然挡不住,那他就需要在朝中有他的人……

    而赵平跃是最好的人选之一,因为他……永远当不了忠臣!

    当然,是当不了大明的忠臣,其实,这也是他选择赵平跃的原因,朝廷不需要大明的忠臣义士,否则,不知会给大王添多少麻烦,既然现在皇上有意充实朝廷,那就往里头添一些沙子吧……

    至少这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郑侠如如此在心底自言自语着。

    “府,府台,这,这……”

    赵平跃尽管吱呒着,但是他却意识到这同样也是一个机会,一个由幕僚到官员的机会,甚至他很有可能,获得出人意料的品级,甚至会赶过郑侠如,这不正是他所渴望的吗?

    只是,想要做这个官,恐怕必须要做一些事情!

    “在下明白,请府台放心,在下,在下必定不会让府台失望!”

    “不是不让我!”

    摇摇头,郑侠如认真的说道。

    “是不让大王!”

    说出这句话的同时,郑侠如冲着北方抱拳说道,

    “我等身为淮王属官,自当尽心竭力为淮五办好差事,不负淮王重托,这才是我等为人臣的本份,明白吗?”

    对自己身份的认同,郑侠如比其它人认同的更早,如果他当真的是心存大明,恐怕他也不会被“流放”到万年,他是淮王的臣子,自然对淮王尽忠,现在对赵平跃,同样也是如此叮嘱。

    “是,是,在下明白……”

    唯唯诺诺的应声时,赵平跃心里这会倒是同情起那位皇帝来了,想着远在北方的那位大王,又暗自寻思着……

    “大王,毕定是忠臣,将来不会让自己干那种事情吧……”8)

第405章 忠臣之忠(求支持)() 
    (郁闷了,,,明天禁烧开始。又是不眠不休的一个忙季,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办法保持两更了,恐怕只能尽可能保证不断更了。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厚爱,我会一直努力的。弄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加一下。微,信,公,众,号:无语的天空)

    万年府有何不同?

    或许,只有身为万年府知府的郑侠如才知道,这万年府与内地的府县有何不同,身为知府的他,虽是知府总揽府内的军政大权,就像是一地总督一般,然理民政,又属军务。

    也正因如此,在郑侠如身处万年的时候,基隆的各种重要军政事物都会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面前,尤其是各种军务,同样牵绊着他,而且如果他离开万年,视察本地犯屯的时候,沿途不管停留在什么地方,都要批阅许多从两地转来的文书。凡是需要他批准的,他都会批示办理的,立刻将批阅过的文书发还。

    因为万年府的性质与内地府县不同,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甚至就连勾决之事,也需要他去同意——万年与内地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掌握着万年府治之地百姓与流放犯两种人的生杀大权于一身,每每这个时候,他都会有一种初掌大权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充满心头,不觉为之陶醉。

    当然,作为万年知府,他还有一个责任,就是开拓万年,而在开拓万年的路上,却总会与当地土人发生冲突,即使是不少土人归顺,但是仍然有人反抗,也正因如此,各地大规模的和小规模的军事活动仍在积极进行着,而每每一场军事行动结束之后,他都会面对一个选择,那些造反的土人如何处置,。

    又一次,当军队发来的呈文于他的面前时,俘获的俘虏足足有千人之,现在都已经被押解回来。

    “猎头者,杀无赦!”

    首先,在公文上做出这么一个批示,对此郑侠如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山中的土人野蛮非常,以猎头为乐,不知多少百姓为其猎杀。不行重典自然不能让他们改变这一习惯。

    “食人者,杀无赦!”

    食人同样也是滔天大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14岁以上40岁以下女子发予屯民为婢……”

    又一次,为了能够充实本地的人口,郑侠如做出了一个最简单的简单,通过发放女婢的方式去充实本地的人口,当然,这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发放,流放犯想成为屯民需要立功,而屯民获得女婢同样也需要立功。

    表面上,那些女婢是侍女,但实际上在屯民家中往往都是充当妻妾的角色,为屯民传宗接代,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屯民安心定居于此,如此一来,加上那些正常的移民,十年之后,万年就会成为一个人口十数万的大府,到那时,这万年府就可以并入内地,成为与内地别无两样的官厅。

    现在,身为万年的首任知府,郑侠如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他需要尽一切可能,把这个基础打扎实,只有如此,才能不负首任知府之名。

    “恐怕百年之后,仅凭此功,郑某人便可以名传千秋了,位列贤臣了!”

    在处置好基本的事务之后,郑侠如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得意,而在得意之余,更是有一种颇为心满一足的心思。

    天下第一功莫过于开疆拓土,或许对于郑霞茹来说,他并没有真正的开疆拓土之功,但是在将来的史书之中,会如实的记录下来,他郑霞如是如何在这里披荆斩棘,率领军民在这里建起了万年府。

    可以说每当想到这些,郑霞茹都会感觉极为得意。因为这样的功劳,对于文官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知道多少文官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可以获得这样的功劳。

    这种梦寐以求的机会落在他的身上,让他又怎么可能不加以珍惜?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谨慎而大胆的处理着这些事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十年!只要有十年的时间!这里恐怕就繁华不下江南了。”

    看着窗外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田,成千上万的流放犯用他们的生命去开拓者这些土地,在这片蛮荒之地建起了一片片田地,将曾经的荒蛮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而所有的一切不过仅仅只是用了两年的时间!

    “也不知道,那南洋到底有多大?哪里会不会也像这里一样可以成为鱼米之乡”。

    正因为经历过万年的变化与开拓,所以郑霞如相信如果投入足够的人力,那么南洋也有可能变成一片鱼米之乡。

    但是他显然没有去考虑在万年府开拓的过程之中,有成千上万的流放犯因为疟疾等疾病而失去了生命。

    他不是没有考虑,而是根本就不在乎。对于很多人而言,流放犯只不过是一群数字。他们的死活根本就没有人会去在意,毕竟,他们不过只是一群助纣为虐的汉奸罢了。

    甚至在他看来,那些人的死是值得的,毕竟他们的生命换来了这片鱼米之乡。也算是一种赎罪吧!

    心里这般感叹之余,郑侠如又拿起了另一封公函,与其说是公函,倒不如说是一封私信。

    因为这封信是赵平跃送来的,现在他已经不再是万年府的师爷,而是大明礼部的官员,这个官职看起来并不怎么显赫,但是却能让他有机会接触到皇上,这才是当初选择这个位置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为了赵平跃的官位。郑霞如可畏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不过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毕竟,现在他已经和皇上有了一定的接触。

    现在只差一个机会,一个让赵平跃成为皇上心腹的机会。

    当然,机会是可以创造的。

    只要愿意用心去钻研,总是能够创造出一些机会。对于师爷出身的赵平跃来说,知道怎么样去创造那些机会。

    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他想干就能干的,至少他需要得到郑霞茹的批准。

    仔细看着手中的这封信,郑侠如的眉头时而紧锁,目光也变得有些犹豫。

    “这件事恐怕还需要清河那边来决定。”

    在这么自言自语的时候,他又突然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来这儿。

    “也许……”

    他之所以来到这里,不正是为了办一些大王想办,但是却不能亲自去办的事情。这正是他的责任,甚至即便是他办了都不能告诉大王,毕竟很多时候大王都需要置身于事外。

    “哎,这个事情,有点难办啊!要是大王不能够理解的话……”

    但他转念一想,这不不正是他来到这里的原因吗?若不然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偏偏选中了他。

    犹豫之中,郑侠如拿起笔在信纸上写下了一个字。

    “可!”

    虽说只是简单的一个字,但是对于赵平跃来说,却等于一个放行的许可证。

    “哎,大王啊!我赵平跃做出这些,可都是为了大王你的将来啊。”

    身在行宫之中,在等待着皇上的召见的时候,赵平跃在心底暗自这般自言自语着。

    “臣参见陛下!”

    和其它的大臣一样,再叩见皇上的时候,赵平跃显得毕恭毕敬的,完全是一副老实臣子的模样。

    “臣有事启奏!”

    奉上奏折之后,赵平跃启奏道。

    “臣启奏皇上,自今年我大明湖广总兵李子渊北伐以来,我大明官军可谓是锐不可挡。先克河南。又复山西,延平王郑成功破福州,复福建,晋王复广州,天下之势,大为改变。可是皇上却有功不赏,又岂是明君?”

    赵平跃的启奏让朱由榔整个人不由一愣,这说事启奏,其实就是质问。

    有功不赏?

    朕什么时候不赏功臣?

    甚至可以说朕有什么时候敢不赏功臣?毕竟,对于现在的大明皇帝来说,除了名义上的封赏,也赏不出其他的什么东西。

    可是……突然朱由榔从赵平跃的话中立即明白了,这赵平跃那里是在说他赏罚不公,分明就是委婉的告诉他,作为皇帝的他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