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臣顿时又叩头道,少说话多叩头才是做臣子奴才的诀窍。至少是身为大清国奴才的决窍,万万不能多说话,那可是找死的节奏。

    至于苏克萨哈,同样也没有在朝会上提到那些个事,他在等着机会,这功劳是他的,断不能分给其它人,而且对于做奴才的他来说,他很清楚,如何讨皇上的欢心,对于曾投靠过多尔衮的他来说,他很清楚,主子才是奴才的一切,所以,什么洋米、什么税金之类的事儿,他就像是从未来听说过似的,连提都没提,只是和往日一样,跪在那里,偶尔的跟着说上几句。

    人总是自私的,对于苏克萨哈来说,他之所以控制住想要在这个早面上出风头,为皇上,为朝廷分忧解难的念头,原因倒也是再简单不过。

    在这朝中的大臣之中,他苏克萨哈的处境最为微妙,因为出身和当年所作所为的关系,使得这朝中的众人对他大都市不待见。

    如果他现在站出来,为朝廷分忧解难的话。指不定就会为他人做嫁衣,这种蠢事儿可不是他苏克萨哈的作风。

    先随你们吧!

    苏克萨哈在心底暗自寻思着。他甚至用一种看戏的心态,在瞧着周围的众人。看着他们在那里演着戏。在那里奉承着皇上。

    你们嘴上一个个说的是那么好听,可是有谁能够为主子分忧?

    苏克萨哈的心底冷笑一声,然后继续看着周围的众人。偶尔得他还会看着皇上,看到皇上那副面带喜色的模样。

    他的心里甚至暗自想到,皇上,总归是太过年轻了。什么东西都还没有看透。

    这南边儿确实是有好消息传了过来。可是现在大清国所要面对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

    如果是当初摄政王的话。估计绝不会就这么轻而易举的露出了这样的喜色……

    这个念头,不过是刚一浮现出来。苏克萨哈的心底就是不由的一阵紧张,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可是连想都不能想。

    暗自在心下,叮嘱自己一番。随后苏克萨哈又从新把心思收了回来,继续欣赏着众人的表演,跟着众人一同高呼着万岁……

第311章 天子贵(第一更,求支持)() 
    (第一更!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无语会一直努力的!欢迎大家加入小说讨论群,一起讨论故事情节。)

    众臣的早面散后,福临便乘着太监抬着的软舆回到寝殿,这德王府的大小虽说远不及紫禁城,可是其中的景致却远非是紫禁城可以相比,紫禁城中是无湖无水亦无风光,这不能与德五府相比,德王府有数座碧波荡漾的湖水,旧时以珍珠泉和北面的濯缨湖为西苑,濯缨湖,汇聚珍珠、散水、溪亭诸泉而成,广达数十亩。湖水自南而北,绕过假山,而后流出宫墙。湖中可泛舟,湖水荡漾,云影入波,景色秀丽。而又开凿了玉带河,与曲水河沟通,营造了画舫,供他及其嫔妃们在濯缨湖游乐。出有香车骏骥,嬉有画舫轻舟。登高远望,南观青山叠翠,北眺黄河闪银,一派京畿外的皇宫御苑。也就是在这风景优美的德王府中,历代德王因无参政之劳,终日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朝朝宴舞,日日笙歌,尽享人间富贵荣华。

    虽然二十年前,清军占领济南后,德王府建筑大都被焚毁,宛如世外桃园的德王府不见了昔日的繁华,但现在一番整体之后,这行宫又见了旧日的模样,建成后的行营,楼台水榭,金碧辉煌,石桥曲径,茂林深处,掩映着片片亭台楼榭,一步一景,蔚为大观。

    难怪福临在进入这行宫之后,便愿意驻跸于此,自然不愿留在城外那局促狭窄的寻常人家的园子,更不愿回到那京中的紫禁城中。

    当然,除了这宛如世外桃园的行宫之,更让福临心折的恐怕是这行宫之中的汉妃了,虽说早在京城的时候,他就曾下旨“选汉女以备六宫”,可却不像在济南这般随意,毕竟,这里远离京城,也就无虑太后干涉,自然也无需像过去那样顾忌重重,甚至这行宫中的宫女大抵上都是于山东、山西等地征远的汉女,那些汉女的柔美、秀丽,绝不是相貌粗鄙的满人、蒙人所能相比,而不知为何,对于他在济南选汉女一事,太后至今都没有说什么。

    其实,别说是太后,就是朝中的众臣也希望皇上能留于济南,而不是时时想着南下,至于这汉女……即便是暂时沉浸于温柔乡中,亦无不可,大不了,待到他日回銮的时候,太后随口一道旨意,便赐死这些汉女便是了。绝不会给大清国添出什么麻烦来。

    不过只是几个汉人女子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这一切,福临自然是不知道,对于他来说,他同样也不怎么在乎,现在他所在乎的,不过只是这汉女的温柔与美色。

    当他从前殿回到后府的时候,几天前刚唤来侍寝的汉女瑞芬见皇上笑容满面的模样,便笑着问道。

    “今天早面可是有什么喜事,瞧把皇上您给乐得这么高兴?”

    心情不错的福临立即笑说道。

    “你还不知道吧,江南的张贼、郑贼现如今已经起了内哄,想来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互相攻伐,到时候,这江南的局势必定会大为改观。”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福临只感觉整个人都飘飘然然的,这也难怪,毕竟在听了一年多的坏消息之后,这骤然来的好消息,让他整个人得意之余,又对这局势充满了期待,他甚至寻思着,也许年底便能克复江南,击败那些江南的贼寇,从而像他的父祖一样立下不世之功。

    “你可知道,我大清是马北上得天下,当年太祖皇帝起兵建州,大败明军,夺以辽东,如此才奠定了我大清的今天,而到了朕这虽说大清国入了关,统治了整个中国。可是在不少人看来,这入主中原的功业朕不过只是坐享其成,在有些人眼里,朕虽是大清的皇帝,可全无太祖、太宗的功业……”

    发了一顿牢骚的福临,尽管嘴上没有提到多尔衮,但是他的心里却很清楚,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不这就是坐享其成,而且坐享的都是他多尔衮的成,这些年尽管那些人嘴上不说,但是他的心里很清楚,在很多人看来,他这个皇帝根本就没为大清做过什么。

    “这一次,朕非得把这江南的贼寇给平了,到让他们看看,看看朕是怎么平定的大清的天下,他们当年是入了关不假,可这天下终究还是朕开创的!”

    这么一顿牢骚之后,福临的心里顿时觉得痛快了些,他站起身来,踱了数步,然后便坐到椅上,在这一刻他的心里又一次涌起了一阵阵从未曾有过的激荡之情。

    此时福临甚至再一次打定了主意,决计不要等什么机会到来,他要领兵南下,平定江南的贼乱,心想着让这天下平定起来,不过要先写一段冠冕堂皇,情文并胜的旨意,一则好堵住朝野悠悠之口,再则也让那些个汉人领略领略他的文采,他知道自己能胜过其它满人的,恐怕就只有这一点了!

    南下,收复江南!

    又一次,在他的心情激荡的时候。

    “这是刚沏的茶,皇上。”

    瑞芬端着盛着新茶的茶杯,捧到御前。

    “这是刚从湖广进贡来的新茶。皇上您尝尝!”

    这柔情似水的话让,顿时让福临那胸中的原本回肠的荡气顿时消散了不少。

    “嗯。”

    福临自己用碗盖,慢慢把浮着的茶叶,滤到一边,望着淡淡的蒸气出了一会神,忽然转脸喊了声:

    “小芬!”

    “小芬”是瑞芬的小名。这会她刚走向门前,要传小太监去预备点心,听得皇帝呼唤,赶紧答应一声:

    “奴婢在!”

    尽管已经侍寝多日,但是瑞芬却仍然只是一个没有品级名份的汉女,这也是太后的旨意,选汉女可以,但是却不能有其它的封赏。

    “你说,”

    福临等她走过来的的时候,看着她问道。

    “这若是大臣们都反对朕南下,朕应该怎么办?”

    想到大臣们一直以来都反对他领兵南下,并且常以粮饷为借口,福临不禁有些犹豫起来。

    “这……,”

    听着皇上的话,瑞芬连忙陪笑道。

    “该皇上该自己拿主意。奴婢不敢说。”

    福临自然知道宫中曾经诫饬妃嫔,不得与闻政务,更何况是她这样的汉女,所以点点头说:

    “不要紧,是我问你的,你说好了。不会有旁人知道的。”

    这一说,瑞芬便不能不遵旨。她想了一会答道:

    “皇上想领兵南下,自然是为了大清国的江山,毕竟这江南是财赋重地,万万不能让乱匪长期占据不是。如果大臣们体谅皇上的心思,自然会支持皇上,可是大臣们之所以反对,恐怕还是为了皇上的安危,毕竟于大臣们看来,皇上还是在京城里更让人安心,至于江南,还有大臣将军们为替皇上分忧。可皇上却是心系着天下的安危,却不能不来,大臣们只是不体谅皇上的心思,若是他们知道了,断不会阻止皇上的!”

    一番婉转陈奏,顿时赢得龙颜大悦,连连轻击书案,甚至让福临不由的学着三国戏中刘备的科白,连连笑道。

    “嗯,嗯,正合孤意!”

    看见皇帝得意忘形的神情,瑞芬抽出袖中那方五福捧寿花样的粉红色手绢,握在嘴上,轻声笑了。然后眉目传情的看着皇上,这一看可不当紧,龙颜大悦的福临看着面前这俏美的丽人,顿时只觉得有心中一阵火热,那里还顾得其得,便径直站起身来,一把抱住了瑞芬,然后笑道。

    “小芬,想朕了吗?”

    看着瑞芬那含羞模样,这一刻福临那里还想着什么江南,什么贼寇,至于明君什么的也全都抛到了脑后。

    这会他反倒是庆幸着此次南下了,也就是在这里他才能有寻一些乐趣,领略到一些天子之贵!而不似在皇宫之中,全没有任何意思。至于那些大脚的满洲女子,更是相貌粗鄙不堪,那里似汉女这般多情温柔。

    甚至,此时,福临都寻思着,若是打下了江宁,到那时候,定会广选汉女充实后宫,然后好好的享用一番这江南女子的柔顺。这过去他只是听闻过江南女子的艳丽与温柔,当初刚入关的时候,可是不少人家中都有江南女子,只可惜那时他年岁尚小,加之深居于宫中,自然无人进贡江南女子,这次南下,到时候自然不能放过那江南女子。

    至于到时候,太后会不会说什么,大臣们会不会反对,他压根都没有考虑,在他看来,到时候,携着重新平定天下的气势,太后和大臣们谁还敢像现在这样,对他说三道四的!

    什么是天子之贵,不就是一言九鼎嘛!

    当这房中传出女子的娇吟声时,一道身影从这屋边走了出来,那身影走出到了这行宫某偏僻之处,随后便在某走廊边的假山中,留下了一封信。在她离开之后,约莫半个时辰,又有人来到假山边,扣出了那封信,然后悄无声息的将信带出了行宫。

    在那封信被带到行宫外某处街边的小饭馆时,那饭馆的掌柜只是略微看了一眼,然后便继续招呼着客人,似乎就像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似的……

第312章 奴才之间(第二更,求月票)() 
    对于关注着江南局势的大清君臣来说,除了每日的朝会之外,身为皇帝的最重要的事务恐怕就是批阅奏折了,这甚至是权衡一个君王是否称职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一直以明君自许的福临来说,自然对此极为看重,每天都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批阅奏折,趴在书案前看着大臣、奴才以及各地来的奏折。

    对于福临来说,这每日都要批阅的奏折,并不是一件什么轻松的事儿,原本只是累,而现在除了累之外,还有就是让人恼火的局势。现在对于他来说批阅奏折几乎等同于苦刑,尽管在朝会上还是欢喜非常,但那些都是好听的话儿。

    当着皇上的面,大臣奴才们说的,自然都是捡好听的说,只有那些不得不说的话,他们才会说出来,但凡有个回旋的余地,都会在奏折里写,这是当奴才自保之道。所以往往这奏折里头才是真事,特别是那些军报,更是集中于奏折之中,以免激起主子的怒气,连累了自己。也正因如此,这批阅奏折现在就成了一个苦差事。

    从去年起,这天下就没有消停过,先是西南南明小朝廷尚未平息,郑氏海贼入犯江南,甚至安南大军亦为朱贼所尽灭,这天下的局势立即为之一变。从初年侥幸入主中原以来,这十几年来,大清国的天下,虽然看似承平,可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汉人是从不甘心为满人统治,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抵抗,即便是杀了亿万汉人,可是还是没有杀掉他们的骨子里的东西,他们是剃了头,是易了服,有骨气的人是杀个差不多了,可是汉人的骨血里早就刻上了汉人这两个字,除非把他们杀绝了,若不然,他们那怕是曲服了,那也是一时的。

    而且现在还不仅仅只是汉人,这奏折里甚至还提到了漠北喀尔喀蒙古也有所异动,似乎因为大清现在在关内碰到了问题,也开始在那里蠢蠢欲动起来。若是当真如此的话,那么这天下可以说是纷至迭起,东南半壁糜烂,加之本就与大清离心的漠北蒙古亦有所异动,天下不安啊!

    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福临相信换了任何一位皇帝,都会象他一样,怕看那些奏报军情的章折。觉得这批阅奏折根本就是一份苦差事!

    可,即便是个苦差事,可是这奏折能不看吗?

    这奏折里头可没有一件好事啊!

    “咦?”

    就在为这奏折中一个个坏消息头痛不已的时候,突然,一份苏克萨哈的奏折,引起福临的注意,原本头痛不已的他,瞬间便睁大眼睛自语道。

    “居然有这种事情?”

    心下惊讶不已的福临连忙命太监传来了当值的索尼,然后又命人去传苏克萨哈,片刻后,索尼便来了。

    “索尼,这有一道苏克萨哈的折子,你先看看。”

    苏克萨哈的折子?

    对于那份奏折的内容,索尼自然是事先都不知道,他接在手里,先略略看了一遍,在还给皇上之后,便说道。

    “皇上,这个事若是真的,那倒也是一件好事!”

    索尼在说话的时候,用词拿捏的正好,他虽说是好,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件事若是真的。之所以如此,原因到也简单,他平素可以说颇为厌恶苏克萨哈。尤其是不取他的人品,毕竟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亲信,可是他为了得到顺治皇帝的欢心,让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权力,举报了多尔衮。使得多尔衮在死后都没有落得一个好的下场,在这方面来说,苏克萨哈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忠臣。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不考虑忠义。

    对于索尼等人来说,或许苏克萨哈此举讨了皇上的欢心,但在他们看来,这无疑证明其人品低下,也正因如此,索尼才会厌恶人,鄙夷其为人,毕竟,多尔衮曾是其主,对主子的背叛,这是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在大多数时候,尽管索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其为人的态度,但是对其主张往往是用委婉的反对加以反对。就像现在一样,他非常巧妙的直接点出此事有可能为假。

    “可不是,一石米只有二三钱银子,纵是运到京城,也不过五钱银子,这可比漕粮便宜多了,朕没有记错的话,现在京城一石米至少在一两八钱吧!这么便宜的粮食确实难得啊!”

    索尼这么一说,福临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粮食委实也太便宜了一些,着实难以让人相信,但是却又不能不让人心动。毕竟,京城需要粮食。

    自从漕粮断绝之后,这京城的粮价就是一日三涨,幸亏朝廷急时发出通州仓库存的漕粮,若不然的话这京城的粮价不还不得顶破天去。可即便是如此,这京城的米价也比过去涨出了两成。

    京城生计完全倾赖漕粮,没有了漕粮,这京城的粮价,早晚有一天会涨上去。众臣们的奏折中,经常提到了此事,毕竟这粮食关系到京城等地的安稳。

    “皇上,若是朝鲜的秋粮能解五十万石的话,定可缓解今年京城的用度,到时,京城的粮价应该可降至一两五钱以下。”

    索尼于一旁连忙出言宽慰道。

    为了解决京城的粮食问题,朝中的众臣可谓是绞尽了脑汁,除了增加山东、河南、山西以及直隶的漕粮份额之外,更是把眼睛盯上了朝鲜,毕竟四省增加的漕粮本有就有限,并不能满足京城等地的用度,四省的增加加上通州等仓内的粮食,勉强才够用,可通州等仓的粮食,今年就耗个差不多了,如此一来若是没有额外的粮食来源,今年京城的粮食肯定不够吃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一些大臣把眼光投向了朝鲜。

    毕竟,朝鲜南部同样盛产稻米,而且产出极多,当年大清在入关之前每年也曾从朝鲜解米数万以至十数万石,虽说数量有限,但总能够缓解一时之用,再说按照朝廷了解朝鲜的众臣的算法,以朝鲜的产出一年至少能解米五十万石以上。

    “皇上,万万不可解朝鲜之米!”

    几乎是在索尼的话声刚落,那边就听到苏克萨哈的反对声。刚刚进入书房的的苏克萨哈在出言反驳时,并没有忘记跪拜叩头,见是叩见之后,才继续说道。

    “皇上,这朝鲜不同其它,若是我强令朝鲜解米,到时候,只恐怕朝鲜离心,如其又为江南所煽动,只恐徒惹后患啊!”

    跪拜于地的苏克萨哈,完全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唯恐解了朝鲜米,到时候他的功劳化为泡影。

    话被打断的索尼则于一旁不咸不淡的说道。

    “可苏大人,这京中需米啊!”

    与苏克萨哈的反驳不同,索尼仍然没有直接出言反驳,而只是一语提到了现实问题。

    京中需米!

    这四个字,让福临的眉头顿时一皱,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现在直隶、山东、河南以及山西等地的粮食,甚至都不够南征大军的食用的,自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往京师运,这再么下去,京城早晚要断粮,一但京城的粮食断了,必定会出乱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