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军中的军正,往往也不会追究此事,甚至有时候,军正们也会接到命令,直接扑杀投降的清军将领以及其亲信,从而令俘虏群龙无首。

    杀人,从来都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问题是他,杀的太张扬——把几十个人头吊在路边的树上。这直接导致他受罚,毕竟,那些俘虏也是资源。

    当然,对于他的惩罚并不会太重,最后,因为“杀气太重”他被丢到了贸易局的马场,在这里养起了马来。而王文白就是在这地方认识的他,他了解王朴,了解他的优点,也知道他的不足,而之所以会选择他,是因为王文白知道,王朴永远都不会投敌。而对王朴来说,他只有一个愿望——杀尽天下的清狗,这样的人跟着他,至少不需要担心他受不了苦逃跑,甚至投敌。

    “能杀建奴吗?”

    王朴的问题很简单,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异样,甚至连语气都显得极为平静,就像是在提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似的。

    “如果这件事办成了,不用咱们动刀,估计也能杀死十几二十万建奴!”

    如果能说服喀尔喀部出兵京师,到时候他们万一攻破了京师,指不定到时候,整个内城都不见得能活下一个人来,蒙古人的残暴不比满清差,甚至更甚上几分,对此,王文白并不怀疑。

    “那行,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对于只身一人的王朴的来说,他没有任何顾虑,只要能杀建奴就行,甚至,这正是他活着的目的,直到现在,每当闭上眼睛的时候,他总会想起被摔死的孩子,还是死在清虏刀下的妻母,刻骨铭心的仇恨让他无法忘记这一切,对于他来说,也许有一天会忘记,但那一天,必定是最后一个建奴死去的日子。

    有时候,仇恨可以让人变得的坚强,同样也能让人变得冷漠。对于王朴来说,恐怕只有死去的清狗才是好的清狗,这一点,从来都不会有人怀疑,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梦想,恐怕就是杀进京师,然后在满城之中大杀特杀,杀尽城中的满人,当然,这也就是他的一相念想罢了。

    几乎是在王文白、王朴两人出现在商队的时候,商队里的那些正在为帮主谈成了一个大生意,而欢喜不已的人们,就立即注意到他们两个人,王文白一看就像是个读书人,至于王朴,虽说是默不作声的,可即便是平日里耍着狠的人,见着他也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按照旁人的说话是,这人骨子里头透着杀气。

    杀气?

    什么是杀气?

    旭子不知道,但是在他看来,这王朴干活非常实在,那一箱近百斤的茶箱,他一个人默不作声的就装了一船,自己的装完了,还会装别人的,甚至都没有歇上一口气,似乎对于他来说,压根就没有吃亏这一说。

    “王,王大哥,你,你便歇一会吧,再喝点茶……”

    瞧着浑身已经汗透的王朴,旭子在一旁说道。

    “这剩下的,俺自己装就行了。”

    这不能总让别人帮自己干活。

    “不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王朴的话不多,他继续埋头干着活,大有一副如果不干活的话,就会闲出毛病的模样,可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恨不得现在就随着商队到蒙地去,然后让蒙人与满人狗咬狗,借蒙人之手报家仇血恨。

    在他干活的时候,另一边王文白却在岸上与孙老黑在那里轻声聊着天,这会孙老黑的已经不像之前那么自在了,因为他隐隐约约的意识到这王文白的身份了,甚至隐约觉得,这人的身份不简单,绝不是什么贸易局的官吏。

    若是寻常的官吏,又岂会弃官从商?而且还是和他们一起去风险莫测的漠北。这样的人是什么人?

    肯定是江北的探子!

    在北边,抓住这样的人可是要杀头的,甚至就连他孙老黑也会被连累!这风险也太大了点。

    “那个,王,王东家,你瞧,这事……”

    瞧着孙老黑的这个模样,王文白笑着说道。

    “老黑,瞧你这模样,这白银子谁不喜欢,我就是一个生意人,记住了!我只是生意人!”

    他的话声不大,在轻声提醒之后王文白又用只有两人能听着的话声在孙老黑身边说道。

    “接下来,这一路上还得你照顾,只要咱们平安到达漠北,把这生意做成了,老黑,你放心,王某绝不会亏待你!”

    又一次,王文白抛出了他的诱饵,诱之以利,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当年满清的探子之所以能进入关内,或许恐怕也是他这般,向这些行商诱之以利吧!

    “哎,王东家,你,你放心,俺老黑知道怎么做!”

    嘴上这么说着,可孙老黑的心里却依然敲着鼓,只是暗自在心里祈祷着,这一路上能顺顺利利的,千万不能出什么变故。毕竟眼前这人,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万一要是他被官府给拿了,到时候,他的罪过可就大了,这生意能不能做下去还是一说。

    但是,若是不干的话,这买卖可就干不成了。

    没有他孙老黑,还有李老黑、王老黑,可是这江北的货,却只有江北的货,他孙老黑只有帮到他们,才能与江北把这生意一直做下去,挣到大把的银子,若不然,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另一个老黑来,替他把这个差事办了!

    哎,生意不好做啊!

    在船离开清河的时候,孙老黑瞧着站在船头的王文白,在心里暗自祈祷之余,又自己安慰着自己。

    “反正,也就是多两人罢了,就当这马队中,多了两人……”

    尽管一开始的时候,孙老黑整个人显得有些忐忑不安,但是在船于大运河上行走了几天之后,慢慢的他反倒是适应了这两人的存在,至于其它人,也只当他们两人是从南边过来,想到北方一起挣银子的商人。而沿途碰到的清军兵卒也好、税吏也罢,甚至连看都没看上他们一眼,毕竟,对于外人而言,这些行商只是行商,仅此而已,顶多对于官吏来说,这些行商,也就是他们眼中的肥肉。

    几乎每一天,刘俊国都会在税卡处,数着那些过往的船只,偶尔的他还会过去询问这船上的货物,当然免不了,还会询问这货物的抽多少税钱。

    “十五两三钱……”

    离开船的时候,刘俊国自然没有感受到周围税吏们投来的恨不得杀死他的目光,虽说他不是税关的官员,可他毕竟是朝廷命官,身为户部官员的他,虽说没有权力干涉税关,可是作为朝中的官员,他于税关查看,任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别说是那些寻常的税吏,即便是那些个税关监督,也无法明目张胆的阻止他。

    “我说,刘大人,你瞧瞧,这大热天,您老这热的,来,走,咱们换个地方,喝口茶,歇一会……”

    身为税关监督的魏森平,客气对刘俊国说道,这阵子他都快被这位刘知县给烦死,往日里,他在这税关,每天至少也得有一二百两的孝敬,可打从这孙子成天来到这里,税关的吏员自然也就不敢再像过去一样勒索卡要,不能勒索卡要,自然也就没有了往日里的孝敬,如此一来,魏森平心里自然连想杀人的念头都生了出来。

    “如此,便多谢魏大人了,正好,我那边还有些事情,想要和你请教一下!”

    已经在这税关呆了半个月的刘俊国非常清楚,他在这里是个若人厌的角色,这税关的监督历来都是两年一任,而想要外放这一任税关监督,至少也得花上几万两银子,这半个月,至少挡了别人几千两银子,这半个月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他,自然也就不会在这里妨碍他人发财。

    不过虽是如此,刘俊国还是需要魏森平帮他一个忙,毕竟,对于这件事,他的心里还是没有什么底。

    “瞧刘大人您说的,有什么好请教的,但凡是有什么吩咐,您老尽管直言。”

    虽说身为税关监督的魏森平当的是个肥差,而且还是内务府里的奴才,可毕竟官职在那里摆着,虽说瞧不上眼前这位刘大人,可人家毕竟是三品的大员,而且还时常出入皇上身边,这该有的礼数,万万不能少了,要不然,不定什么时候下个绊子什么的,虽说不要命,可不定会却让他丢掉这份肥差。

    约莫半个时辰的功夫,他们两人便来到了大明湖畔的一家酒楼,都不需要魏森平吩咐,酒家的掌柜便急忙命人备好酒菜,两人客气着落了座,待茶上来了,喝着茶的时候,刘俊国看着魏森平说道。

    “魏大人,想来你这阵子定是好奇刘某在税关到底干什么,其实实话也不瞒你,刘某之所以成天呆在那,就是想看看,这税关收多少银子!”

    刘俊国的话让,魏森平的心头顿时一紧,好嘛,这说的可真够直接的,这岂不是意味着,他这阵子已经查出了什么来?难道现在是想从自己这敲点好处来?

    就在魏森平寻思着多少银子能买对方一个闭嘴的时候,只听刘俊国继续说道。

    “魏大人应该知道,现在朝廷几十万大军在外,每日所需要饷银又岂止十数万两,可现在朝廷非但失了江南财赋重地,非但军饷用度日益紧张,就连这江南漕粮断绝之后,这京城之中也眼瞧着要饿肚子,军无饷要散,皇上成日为这军饷发愁,我等食君之禄,自然要为君分忧啊!”

    此时的刘俊国话语中,尽是一副拳拳,而魏森平则不住的点着头,尽管他的心里随着他的话语不断的加着价,待到他把那个价码从一千两加到五千两的时候,只听到这刘大人看着他说道。

    “所以,刘某以为,想要解决朝廷的用度,关键还是在这税关上!”

    盯着魏森平,刘俊国笑着问道。

    “老弟,以你看来,这税关的税,是不是太轻了点?”

第251章 京官(祝大家春节快乐)() 
    银子!

    顺治十七年,整个京师上下,无论满官亦或是汉官,谈论最多的两字,就是银子。

    似乎除非了银子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东西,那一个个的,就像是黑眼珠子不能见到白银子似乎的,一见面就会谈银子。

    身居显赫的高官会谈,满官会谈,汉官也会谈,甚至就连同那衙门里的杂役、满洲的兵丁,以至于寻常的百姓都会去谈银子。

    过去满官们谈的最多的是与汉人有关的笑话,现在他们谈论的是,那些他们平素瞧不起的汉官们,怎么才能给朝廷弄来银子!

    银子!

    漕粮!

    几乎是打从新年之后,这几个字眼就不断的在朝中众人的折子中反复的出现,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各部的折子里,银子之所以会出现,而且出现在这么频繁,正是因为身为济南的皇上不断的下旨让户部拨银子,毕竟几十万大军在外,总需要付饷银。

    原本这户部里的银钱倒也还算宽裕,毕竟十几年的劫掠,倒也劫得不少银钱,可丢了江南的秋税之后,加之数十万大军的用度,这户部的那点存银早就花个差不多了,甚至银库里也空的能跑耗子。

    没银子,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甚至就连那位御架亲征的皇上,因为没有银子,也只能在济南裹足不前,因为无钱充饷,即便是在云南,同样也是如此。

    虽说江南省的税银历来关系朝中的根本,可更让人头痛的是江南的漕粮断绝之后,这京中的粮价日高,以至于人心也变得惶恐不安。幸好二十万八旗男丁现在到了山东、河南,在两地就地取食,倒也让京中省去了不少粮食。

    可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银子、漕粮,仍然还是两个字“没有”。

    尤其是前者,更是让身为户部尚书的王宏祚头痛不已,身为户部汉尚书,他自然不敢奢求车克那位满尚书为他分忧,但是他很清楚,如果不能筹集足够的银两,到最后,皇上肯定会拿他这个汉尚书的脑袋泄愤。

    就像曹操杀军粮官一样。

    拿他的脑袋去平定军心。

    可,银子从那里来?

    对于明崇祯三年中举,任蓟州知州,后升户部郎中。清顺治元年降清,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降清后,一直官至户部尚书的王宏祚来说,他自然不愿意他这脑袋被当成军粮官的脑袋,被皇上用来平定军心。

    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如果再拿不出银子来,到时候,他这脑袋是万万保不住的。

    既便是勉强保住了这个脑袋,可是丢了官帽,又有何用?

    身为云南永昌人的王宏祚来说,他自然不担心家人被流放台湾,现在,他所担心的只有银子,怎么才能筹集足够的银子。

    户部的银库,早在皇上亲征之前便已经耗费一空,幸亏王宏祚当初手脚紧一些,使得银库还存有三百三四十万两银子。可是皇上亲征之后,二十几万大军在外,再加上洪承畴于长沙练兵,还有云南的军饷,这几件事一做,花起银子来就像流水似的,不到三个月,三百三四十万银子便又花光了。

    这不当皇上下旨急需四十万银子发放军饷的旨意来过之后,户部粮中王继文便哭丧着脸对王宏祚说道:

    “实在没银子了,不要说四十万,现在就是十万两都拿不出来。”

    别说是四十万两的军饷,就是京官的这个月的俸禄都不一定能发得出来,身为汉军镶黄旗人的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脸上尽是一副苦色,原本这户部郎中是他肥差,可现如今却完全变了味。

    这个差事,真他么不是人干的,成天一个个的都问他要银子,可是这银子从那里来?没有了江南的解银,这户部里能岂能造出银子来?就是杀了他,这会也拿不出多少银子来。

    银库里的情况,王继文可是再清楚不过,那里头空空如也,甚至就是那几万两银子,还是特意留下来——留给大家伙发俸禄的,那些银子发军饷是不够,可却能顶上一个月的俸禄。

    这军饷可以不发,但是京官们的俸禄不能不发。难不成,到时候让大家伙都跟着饿死不成?所以这京官的俸禄必须要发下去。当然,那可不是几万两,而是更多。

    便是现在这个时候,在军饷与俸禄面前的,就只能选择后者了。不是他对皇上不忠,而是他必须要考虑到大家的肚子!要不然,他这个户部郎中,非得出事不可。

    “没银子怎么办?皇上那边可是有旨意?”

    尽管想要发火,但是因为这王继文怎么着也是一位侍郎,所以他也只能抱着火说道,

    “这银子也不是为王某人造的,误了事,你王在燕负得了责任吗?”

    王继文这几个月来,因为拨款的事常挨两位满汉尚书的训。他发现自从这银库里没有了银子之后,王宏祚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不对满尚客气气的,就是对他这位郎中也不大发脾气,现在不同了。他对人说话都带着命令的口气,不容你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连解释几句也不耐烦听,动不动就用“你负得了责任”这样咄咄逼人的话来压人。王继文知道这位也是被空荡荡的银库给急的,今后得处处小心才是。

    “尚书大人,”

    王继文用近于尽可能平静的口吻说。

    “卑职知道这银子是皇上要的,您为这些事情操心费力,别人看不到,卑职还看不到吗?只是这银库确是没有银子了,卑职既无点石成金的本事,也不能去强行搜刮百姓啊!”

    “搜刮百姓了?”

    王宏祚心里想着,打从大清国入关,这搜刮百姓的事情少干了吗?可没听说过那天没有搜刮过百姓的,这地方上若是能抬抬手,又岂会天下皆反?

    于是他顿时没好气地说了一句,然后便摆了摆手。

    “你先下去吧!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再弄些银子来,务必要把银子给皇上筹备齐了!”

    王继文连忙起身告辞,直到走出大门,他才长长地透了一口气。可是那脸上却尽是一副苦色。

    这银子到那里去筹?难成不真的把那点俸禄都搭上?

    户部银库是没有多少银子了!

    王继文并没有说假话。这些,身为汉尚书的王宏祚的心中是有数的。现在银库里顶多还有一点发俸禄的银子,那点银子且不说不够用,就是够用,也不能动,因为那是京官的口粮,若是谁动了那银子,弹劾他的折子非得给他淹死不可!

    在这个时候,再逼他有什么用呢?

    可皇上要的银子怎么办?

    皇上那边的事也要紧啊!

    要是实在不行的话不过只是刚动一下那点银子的念头,他还是打消息了这个拿大家伙俸禄当军饷的念头,这件事不能做,他也不敢做。

    “看来,只能去借了!”

    借!

    这个时候,大清国除了向八家皇商借银子,王宏祚压根就没有其它的办法,毕竟,这些年,只要朝中的用度不足的时候,总会向八家皇商借银子,这是个惯例,最多的一年,那八家可是借给朝廷一千多万两,甚至直到现在,朝廷还欠他们几百万两。

    这八家,当年从大清的身上可是没少捞银子啊!借了这么多银子,就从来没有借空过!

    想着这富可敌国的八家,一面羡慕着他们的家业之厚的同时,王宏祚暗自在心里寻思着,但是他的心里另一个念头却在那里寻思着。

    “即便是从他们八家那里借来一千万两,又能撑多长时间?再者,他们愿不愿意借,恐怕还是一说,毕竟,现在的时局”

    现在的时局可不是当年大清气势正盛的时候,现在这时局瞧着可是与大清不利,在这个时候,这八家又岂会心甘情愿的拿银子出来?

    对此,王宏祚的心里没有底,可是除此之外,他又没有别的选择。毕竟,现在整个京城,能拿出银子的,只有这八家皇商了。除了他们,没人能拿出银子来,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借银子给朝廷。

    但是他们又岂愿意拿出银子?

    王宏祚没有选择,身为八大皇商之首的范永斗同样也没有选择。

    白花花的银子人人都爱,若不是为了银子,当年范永斗又岂会勾结清虏,甘当汉奸,当年他勾结后金,向后金贩卖布匹、粮食、铁器以至于到后来向其提供情报,甚至派人为其领路,根本目的是为了银子,也正因如此,包括范家在内的八家商人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