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仁,你长于放崩攻城,这江阴你能在两日内拿下,若不……”

    不待张煌言说完,朱明忠便摇头说道。

    “江阴是江阴、南京是南京,南京城高墙固,非掘土放崩不可!但现在正是值盛夏水多的时候,掘土放崩根本就不能,我在江阴,于墙内放崩,凭的不过是七分运气,毕竟江阴城墙不过只是草草修筑的城墙,远不比南京……”

    尽管心底一个声音,让朱明忠渴望随郑成功一起去南京,然后协助他攻克南京,但是理智却告诉他不能去,不仅仅是他不一定能在南京城下重现江阴的奇迹,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现在对于郑成功来说,自己就像是苍蝇似的,万一恶心很了,恐怕就直接上苍蝇拍了。

    朱明忠的回答让张煌言的整个人顿时变得失落起来,似乎就像是希望破灭似的,那神情也变得有些抑郁,好一会之后,他才再次开口道。

    “其实,这缓兵之计,不过也只是猜测,再则,以王爷麾下精锐,若一意攻城,伤亡又岂会如此之多?”

    这番话,更多的是自我安慰的意思。在他这么自我安慰一番之后,张煌言看着朱明忠,看着他那双眼睛,这时,张煌言才意识到,上次自己似乎从没有这么看过他,他的眼神依然如过去一样,只有拳拳的赤诚之心。

    “哎……”

    突然,张煌言长叹口气,看着朱明忠说道。

    “成仁,其实既便是你想去南京,恐怕,这南京,你也去不成了!”

    说出这句话时,张煌言神情显得有些无奈,尽管他用自污的方式,帮了朱明忠一把,但是,毕竟有些事情却依然是无法避免的。

    “啊?这,这是为什么?”

    尽管心里打定主意,暂时不趟南京的浑水,但听张煌言这么一说,朱明忠的语气中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为什么不让老子去南京!

    不知道我擅长攻城吗?

    “因为你……”

    盯着神情错愕的朱明忠,原本想告诉他原因的张煌言话到嘴边,还是连忙改了口,

    “因为王爷对你,另有任用!”

    那些污七八糟的事情,还是不要再拿出来让其烦心了,心里这般想着,张煌言的脸上强自挤出了笑容来。

    “成仁,王爷对你,可是极为看重啊……”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欢迎报名龙套!再求推荐、收藏

第39章 投军(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劫后余生的江阴城内,弥漫着刺鼻的烟雾味,甚至就连城市上空,依然笼罩着些许烟雾,那废墟之中升腾的清烟,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遭受了什么。当劫后余生的人们在那里庆幸着躲过一劫的时候,还有很多家庭笼罩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

    鞭炮声在院外回响着,新起的棺木停在灵棚里,于树杰独自一人躲在他自己的书屋里,听到外边的哭声、嚷声,和杂乱的劝慰声,他的脸色便一阵阵地发白,白得简直像身上穿的孝衣一般颜色。

    当他把爹的尸体从倒塌的屋子里扒出来之后,面对父亲烧焦的尸体,与娘以泪洗面不同,他的眼眶里却连一滴泪水也没有,似乎所有的泪水,在这一刻都已经流干了,而此时他置身于书房之中,看着桌上的书,脑海中似又浮现出爹爹的劝勉声。

    “等我儿中了举人,出仕朝廷,光耀门楣!爹他日九泉下,亦有颜见列祖列宗了!”

    于家是忠肃公旁支,当年英宗复辟后,先曾祖为避祸而逃至松江,后人又因种种原因散江南各地,自从数十年前,曾祖因家境没落迁至江阴以来科举出仕一直是于家之愿,可……从江阴为满清所据之中,父亲这些话,也就是在嘴上说说,于家人不能出仕满清,江阴人更不能做满清的官。

    “我忠肃公之后,绝不出仕清虏!”

    也正因如此,父亲的眉宇间总带着些忧色,数天前,当得知延平王北伐时,尽管父亲什么都没说,但他看到父亲的眉宇间似乎总藏着一些笑,那是难以掩饰的高兴。

    重开大明日月天……可惜父亲再也看不到那天了。

    闭上眼睛,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爹爹的尸体被扒出来的惨状,那烧成炭般的尸体提醒着他,父亲遭受了什么样的劫难,那惨状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着,然后不断的刺痛着他心,他的双手更是时而握拳,突的,他拿起笔来。

    “手披残卷对青灯……”

    写下这句诗后,那笔锋却是一顿,生生在纸上点出一点来,最后像是下了多大决心似的,又在纸上写道。

    “此生休再误穷经!”

    待写完这句话后,就像做出了一个什么重大的决定似的,他又提笔写了一封信,此时时外面的声音都停止了,反现出一种肃穆、凄惨气氛。管家走到书房外,说道:

    “少爷!老太太请您过去谢礼!”

    于树杰却连眼皮都不抬,他慢慢地往前院去走。还没有走到门外,就听外面哭声一片,真能将铁石之心全都震碎。

    忽然他的嗓间一声悲哽,双肩发颤,走到院中灵前“噗通”便跪了下去,重重的磕着头,那额头都叩破了,血顿时流了出来,一旁的夫人赶紧把一块新的手绢递给他,但于树杰却推开了,而大声说道。

    “此等血仇不报,夫岂能为人子!”

    说罢就此掩住了面。

    “夫君……”

    夫人一听掩面便哭,可却是说不出话来。杀父之仇不能报,岂能为人子。

    “娘,”

    在后堂,临行前于树杰跪下来向母亲辞行,看着双目哭红的娘亲,重重的磕了三个头,然后只是说了一句。

    “孩儿不孝,身为长子不能保全阖家安全,所以孩子应去从军,上报君父之恩,下报满鞑杀父之仇,间不辱于家门楣。”

    老太太看着儿子那有些瘦削的身子,张张嘴却是什么都没说。一家人站在门阶上送他时,众人含着眼泪看着他,甚至就连几乎哭昏的发妻也只说了一句“夫君放心安去”,临了,背着几件儒袍两双布鞋的于秋杰看着不过十二岁的儿子,看着他那被剃去的头发,他想到了自己少年时留着的似羊角的总角,心中又是一阵刺痛,他伸手摸了一下儿子的头皮。

    “爹要去从军了,一为报清虏杀父之仇,二为让我儿再穿上我汉家衣冠,度儿,你是家中男儿,切勿为娘添忧!”

    “是,父亲大人!儿不孝不能侍于膝下……”

    在跪下磕头时,于度看着父亲背着行李离开了,泪水不住的从他的眼帘流落。

    “爹!”

    身后传来的喊声让于树杰的脚步一顿,却又急忙加快脚步,生怕心一软便留了下去,直到走出巷子,依还听到身后幼儿的哭喊声,那声声却如刀割般刺痛着他的心。

    投军!

    去投谁人?

    是去投奔延平王,还是?

    有时候人总是需要做出一些选择。

    心底思索着的于树杰却没注意到自己一路走到了县衙,此时县衙门外聚集着百余闲汉,他们或是手持棍棒或是大刀长枪,虽身样大都谈不上彪悍,但却依然远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于树杰所能相比。

    怎么到了这?

    意识到自己到了府衙的于树杰不由一愣。

    “大哥,你看,那不是于书生嘛!”

    正同几人显摆着手中重20斤铁棒的张孝节恰好瞧见刚刚走过来于树杰。张孝武一回头,可不是于书生是谁,恰好一旁的韩武走过去冲着于书生揖礼道。

    “于书生,令尊之丧,实是让人心痛,于书生这不于家中料理父丧,为何……”

    说话的功夫,韩武的眼睛还盯着于树杰手中的剑,虽说其手无缚鸡之力,可剑却是柄好剑。

    “你等能来,我便不能来吗?”

    于树杰立即不服的回答道,这些人显然都是来投奔那位朱将军的,他们大都是街上的闲汉。

    “啊,我,我们可是来投奔将军大人,要随他一起去杀鞑子的!”

    韩武不解的瞧着这于书生。

    “父仇不报,岂为人子,于某与清虏有血海深仇未报,来此,自然也是为杀鞑子!”

    于树杰握剑于左腹前,盯视着韩武,生怕对方瞧不起自己似的。

    “你、你……”

    就待韩武想要笑出声时,却听着前边有人喊道。

    “门开了!”

    旁人这么一喊,众人纷纷都朝着衙门的大门看去,大门果然打开了,与先前不同,这次是大门全开,而门内又走出一个人来。

    “是将军大人!”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欢迎报名龙套!再求推荐、收藏

第40章 招揽(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40章

    “是将军大人!”

    前面的喊声音顿时让韩武没了嘲讽于树杰兴致,他可是来投奔将军大人的,虽说过去只是在街面上瞎混,可并不意味着他是傻子。实际上,正因为在街面上混着,所以他的眼皮才比普通人更活到一些。

    眼下这位朱将军,可是两日就下了江阴城的悍将,别的不说,就单是这攻城的本能,那可是了不得,人家将来必定会成郑成功的心腹爱将,朝廷的柱石,将来像朱将军这样的悍将,肯定是要随大军北伐的,没准撑不了二年,这大明朝就会多一位“大帅”或者“王爷”。

    在这江阴城里混着的时候,他可是没少听说书人在那说着《大明英烈传》,那里面的一个个开国功臣,当初也不比他强上多少。在梦里头,他可不止一次梦想过有朝一子也能杀鞑子复河山为功臣的梦。

    虽说那只是梦,但是趁着现在投奔这位朱将军,将来定能混个前程。其实何止是他,留在这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抱着这个念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梦,不是只有读书人才能做,有些时候,这些混于街头的混混,更擅长做梦,也更愿意为梦打拼。

    “小的拜见将军大人!”

    前腿刚迈出门槛儿,耳边传来的传雷鸣般的喝声却让朱明忠心头一颤,差点没吓一跳,不过现在可不是当初,现在他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比这更大的场面,也不是没经历过,更何况,咱现在可是江南招讨使,再定睛一眼,才瞧见府衙前密麻麻的跪了一片人。

    好嘛!

    这就是钱磊口中说的,前来投奔自己的人!按他的说法,这些人皆是不招而来的忠义之辈,理当收为亲兵,所以他才会走出县衙来。或许他现在麾下有一千两百多号弟兄,但真正的心腹几乎为零,眼下这些人正好收归已用。

    照着钱磊见自己时的模样,朱明忠连长揖还礼,并客气道。

    “诸位兄弟快快请起,切勿多礼!朱某何德何能,敢当诸位这等大礼!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这个时候恰是最关键的时候,过去大家大都素不相识,此时谁都急着留下好印象,于是众人纷纷说道。

    “将军大人,我等此来特来投奔将军大人!”

    “就是,请将军大人带着我们杀鞑子!”

    “以后,我等就跟着将军大人了!”

    一时间整个府衙门外乱蓬蓬的像是菜市场一般,两百多名汉子在那你一言我一语的嚷着,大表着忠心,谁都想给将军留点印象,可这么一来却把局面弄的更乱了,以至于根本就听不清楚大家在说什么。

    而与众人一同跪下的于树杰瞧着这一幕,心下一动,便站起身来,加上他那身青布儒衣,硬是显出与旁人的不同来,只见他朝前走出几步,到了府衙阶下。

    “将军大人,学生于树杰在些先谢将军光复江阴救我全城百姓于火海之恩!”

    音落,于树杰双手过顶长揖及地。他的这一兴动不仅引起了朱明忠的注意,同样让原本乱蓬蓬的场面一静,而张孝武、韩武等人无不是暗自心恼起来,心道这读书人果然不愧是读书人,眼皮都比别人更灵活。

    “再谢将军大人杀那贼人林平,为学生报父仇之恩!”

    与先前的长揖不同,这一次于树杰却是又跪了下来,若是说先前有些鬼使神差似的走到这,现在他的脑子却比往日清灵许多,眼下这位将军正是风头正劲,且无人可用,投奔他显然比往去江边投军更容易受重用。

    “兄弟岂能当得起于兄大礼,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就在朱明忠急下台阶扶起于树杰时,跪于前排的张孝武站起身向走出数步,待到了他面前,方才跪拜下去。

    “将军大人,我等今日前来投奔将军大人,只因我等皆身为汉家男儿自不甘为清狗之奴,只盼着将军大人能带着我等逐那清鞑,还请将军大人切莫嫌弃!”

    说罢,张孝武便“砰砰”的磕起头来,后面的跟来的几人也是跟着磕头,同时纷纷嚷道。

    “还请将军大人切莫嫌弃!”

    心知绝不能错过这一时机的于树杰,也跟着再次跪拜下去。

    这分明是在逼老子收下你们啊……这也好,原本就没打算拒绝……

    心里念叨着,朱明忠却不再像先前那般客气,而是挺起胸膛说道。

    “诸位,”

    话音一顿,那磕头声顿时便消停了,盯着阶下跪着的数百人,朱明忠继续说道。

    “既然诸位如此信任朱某,朱某又岂敢拒绝,某在此谢过诸位之信!”

    再次长揖一礼,朱明忠看着眼前的这一群闲汉,神情肃然的说道。

    “自此之后,诸位皆是朱某之兄弟,是我之亲随,朱某之性命、将来皆要仰仗诸位了,总之这辈子你们就是朱某的兄弟了,有朱某一口饭吃,便有诸位吃的,朱某今日许誓,自此之后,你我福祸共当,共患难、共富贵,此生,诸位兄弟若不负我老朱,老朱绝不负诸位兄弟,朱某若负诸位,定断子绝孙、天打雷劈。”

    管他是流寇结义也罢,将军信诺也好,这会朱明忠只知道,管他如何,先把这小两百号人的心给收了,先有了自己的班底,那才是最紧要的,至于这誓言……当得真吗?

    “将军大人!”

    听着将军大人的一通毒誓,只使得台下跪拜诸人无不是眼眶一热,纷纷抱拳嚷道。

    “我等此生绝不敢负将军大人,如违此誓,定断子绝孙、天天打雷劈!”

    在众人一阵毒誓后,朱明忠连忙请他们起来,然后学着过去看过的电影里,那些招兵买马的主角那般抱拳说道。

    “目下,清虏窃我们大明之江山,我等虽为匹夫,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朱某奉延平王收以江阴,救我父老,朱某欲随王爷一同,复我大明江山、保我汉家衣冠,还请诸位弟兄助朱某一臂之力!”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欢迎报名龙套!再求推荐、收藏

第41章 一群人(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41章

    永历十三年六月初四,时近晌午,江阴城内,渐渐的恢复了些许平静,尽管这座城差点毁于战火,但战争似乎对这座城市并没有造成多少影响,在一纸安民告示和本地士绅的安抚下,人们又依如往昔般的生活着,似乎清晨的那群情激愤的一幕,并未曾发生一般。

    其实所有人都在等着,看着。

    百姓们在看,士绅们同样也在观望,何去何从,对于百姓而言,似乎影响不大,但对于士绅来说,却是关系于举族兴衰,这倒是让江阴一时处于一种权力的真空之中,此时,谁也不敢首先站出来表什么态,不过,虽是如此,生活总需要继续,至于少数趁火打劫的地痞闲汉被砍了脑袋吊在城墙上之后,这江阴城也就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后,人们似乎正在迅速的适应这种生活。

    其实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改朝换代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就像人们从箱子里拿出了压箱的,原本以为只有死后才会穿在身上汉家衣裳一般,更有人老泪纵横的为重见汉家衣裳而激动。

    可是在这看似平静的城内,却是依然暗潮涌动。

    “这可如何是好啊!”

    在家厅堂内,城中的几位有头有脸的本地士绅都聚集在这,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带着惶恐之状,一位老者更是来回踱着步子。

    “现在这可是怎么是个好!怎么是个好啊!”

    踱着步子,洪新泽的老脸上满是愁容,虽说他号称是洪半城,这城中有三条街上都是他们洪家的铺子,可他并不是江阴人,他只是寄籍于此,当年清军攻江阴的时候,他就是为清军供应粮草的商人,也就是在江阴被屠成赤地之后,他用三千两银子买下了城中的三条街,后来又用五千两买下了城外几千亩“无主之地”,也就是那时候起,洪家成了江阴城中数得着的大户。

    “可不是嘛,当初让咱们带头捐银子的时候,那姓林的说,待到将来击退郑逆之后,向朝廷给咱们哥几个请功,咱们当初可是拿的白花花的银子,现在到好,这江阴没守住,等那姓朱的缓过气来,没准会拿咱们泄愤!”

    李玉勤在一旁附和道,

    “要不,依我之见,咱们干脆还是暂时躲到乡下去算了……”

    不待旁人说完,洪新泽的老眼一瞪,大声说道。

    “乡下?你以为你是江阴人,咱们当年怎么发的家?这手上瞧着没有江阴人的血,可别忘了,咱们当年也时趁火打劫发的家,今个咱哥几个躲到乡下,明个就有土匪闯到宅子把咱们的脑袋给砍了……!”

    “就是,更何况,现在这明军势大,出了江阴,那江面上可有几十万明军,咱们这么一跑,没准反而惹得麻烦不尽,到时候做实了罪名,又该怎么办!”

    这屋子里的士绅,大都是“顺应天命”的主,他们共同点就是当年都是小买卖人,清军入关的时候,随其一同征南克北,一面为其供应着粮草,一面从清军手中收购着其抢来的丝绸、布匹、金银首饰之类的东西,等到手下有了积蓄之后,就趁着改朝换代,这满城赤地的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