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p;≈bp;≈bp;≈bp;不料到了下午,思索了整整半天的邱云程,又一次突然吩咐方得财亲自去清河去打探消息。

    ≈bp;≈bp;≈bp;≈bp;方得财闻言不禁有些慌乱,于是便问道:

    ≈bp;≈bp;≈bp;≈bp;“东家,您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bp;≈bp;≈bp;≈bp;先是点点头,随后邱云程又说道:

    ≈bp;≈bp;≈bp;≈bp;“简单?这世上有什么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估计姓郑的肯定会收这些纲册,可是这件事情里透着古怪,如果说清河那边真的没什么动静,这件事肯定就是他姓郑的一手操办的,到时候,大家一慌,就上了他的圈套,到时候他姓郑的十之八九就会垄断盐市,到时候那他的官会做到那一步,尚且不知,但是他的生意肯定会做大的!”

第202章 商人(第二更,求月票)() 
    “东家,这姓郑的是处心积虑的,早就算计好了一切了啊!”

    东家的话,让方得财的脑门开始出汗,他立即想到去年郑侠如办排众意,推出的那个什么“不计名纲册”,当初大家只以为他是为自己,可谁曾想,他居然是在为今天做打算。

    “可不就是早就算计好了一切!”

    邱云程点点头,而后又继续说道:

    “经略是什么?不过就是起于草莽的武夫罢了,于盐务又懂什么?姓郑的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把这个纲法略微一改,如此一来,他姓郑的非但可以继续做盐商,而且恐怕他早就算到了今天,这不计名纲册可以随意转让,出售,现在他真真假假的放出这么多消息,这价格自然也就跌了下来……”

    “他可不就正好收买纲册了?”

    方得财急忙说道:

    “咱可不能让他如意了!”

    邱云程看看他,先是思索片刻然后又沉声说道:

    “现在不是咱们让不让他如意的事情,现在的事情是,他姓郑的下一步准备怎么办?他先放出了这个消息,大家心底一乱,自然有人会放出纲册。到时候,这纲册放了出来,他就会在那边低价收……”

    东家的话,让方得财一时无话可说。

    而邱云程沉思了一会,然后断然说道:

    “假若这次清河那边不准备动纲册的话,我不惜一切也要从他那里争过来。这不是为了争一时之利,而是为了咱们陕商的将来,若是这次机会让他姓郑的得到了,恐怕咱们陕商,从此之后只是于他们江南人背后吃残羹剩饭了……”

    有些拿捏不准的方得财,仍旧小心地问道:

    “但……这消息要是假的呢?”

    邱云程哼了一声:

    “假若这个消息是假的,我也要让姓郑的在扬州身败名裂!”

    方得财连连点头说道:

    “那……东家我明天就去清河?”

    邱云程一摆手,断然说道:

    “不,你今天天一黑就走,不要从扬州上船,出了扬州再上船。十天之内,得给我报个准信回来!”

    得了东家的吩咐之后方得财,就赶紧准备去清河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盐运使衙门里头,赵平跃一踏进门就看见郑侠如这会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地在屋中来回踱步,这两日他一直在操着那个不计名的“纲册”。

    不记名纲册,并不是郑侠如的发明,而是经略的发明,那五十一家晋商被杀后,其剩下的利益自然要重新分配,如何分配是件大事,按照的往年的规矩,自然是看谁给官员的孝敬多,谁拿大头。

    可经略当时却要求进行“拍卖”,那些“纲册”被估价然后进行拍卖,与寻常的纲册定名不同,那些不记名的纲册可以转让,也正因如此,才会被称为“活纲”,从其去年出现之后,便一直受到盐商的追捧。而现在,在得知经略的打算之后,郑侠如就把心理动了在纲册上。

    之所以会动到纲册上,原因再简单不过,这不记名的活纲,不仅仅是购盐的凭证,同样也因为它可以转让予他人,自其推出以来,多次于盐商间被转让,甚至其价格也屡次被哄抬,现在郑侠如所需要的,就是借着众人的贪心,把这活纲给做成一笔生意。

    但这毕竟有那么一些风险,或是担负了风险却没有得到回报,那岂不就是白搭?

    “东翁……”

    犹豫了一下,赵平跃说道:

    “说不定这价格还能再跌上一些!”

    目光沉沉的郑侠如摇头道:

    “真的吗?”

    赵平跃点点头说道:

    “毕竟这纲册一张值万两白银,谁都不愿意它烂在手里,消息放了出去,自然会有人接!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放出来,我估计价格还会再掉一些。”

    哼了一声,郑侠如并没有说话,只听赵平跃说道:

    “待到掉下来的时候,咱们再收,然后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放出另一个消息,到时候,这件事自然也就成了!”

    人才财死,鸟为食亡。

    这句话着实不假,对于郑侠如来说,他虽说是官员,但并不妨碍他在废除“引岸专商”的时候,利用当初为了便于盐商往清虏统治区域销盐而定下的“不记名纲册”,那些不记名纲册等同于“合法私盐”,当然因为其销路是在清虏统治区,现在郑侠如自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减少他的损失,毕竟郑家手里还握着十几份不记名纲册。

    “哼哼,没那么简单!”

    郑侠如朝着外面看了一眼:

    “这时候,他们肯定不会一上来就相信咱们,这真真假假的事情,谁都说不好!万一……”

    沉吟着,郑侠如便不再多言了,他的眉头紧锁着。

    “其它人有什么动静吗?”

    好一会,郑侠如才问道。

    “好像现在还没有人去清河探听消息。”

    这个回答让郑侠如的心思一沉,脸上神情不时变化着。

    “还没有人去?怎么会这样?”

    赵平跃连忙低声说道:

    “不过我估计,他们肯定会派人去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任谁都会派人打听一下,才会做决定!”

    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郑侠如又说道:

    “我知道,可关键是时间,时间上怎么办?这边我可是眼瞧着要上书给经略了,若是再等下去……”

    东西可就砸在手里了!

    见大老爷这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赵平跃只得说道:

    “等,再等几日,肯定会有好消息传来的……”

    随后赵平跃便不敢再说话,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大人为什么这么干,不仅仅只是为了“捞一把”,同样也是为了另一件事,摆摆手,不再言语的郑侠如便让他退了下去。

    晚上,一个消息的传来让邱云程愈加烦乱起来。来的人除了禀报“纲册”的价格又跌了一些以外,又说现在有人在那里暗地里收购纲册!

    这个消息让邱云程不由的大惊失色道:

    “收购纲册?”

    来人赶紧点了点头。

    顿时,邱云程整个人不由的大为失态起来,怒声训斥道:

    “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你们都是死人!”

    来人害怕地看他一眼,然后说道:

    “东家,这,这个消息,也,也是刚得到,还要证实下,所以……”

    邱云程气恼的猛的拍打着桌子,然后说道:

    “证实,证实之前就不能先告诉我吗?我不会看看消息吗?我问你,外地的银子都运到了吗?一共有多少现银了?”

    来人赶紧低声禀报道:

    “都运到了,河南的、湖广的,还有江西的,一共有五十三万两!”

    听着这个数字,邱云程立即烦躁的说道:

    “怎么就这么一点?……都先给我放在银库里,没我的吩咐,任何人一两也不能动!另外你立刻着手筹借五十万银两,不,要借六十万两,要快!”

    来人赶紧的连连点头,接着又试探着问道:

    “东家,您老人家一向料事如神,如果您想到了什么,咱们现在就做,若是再等大掌柜回来,说不定就晚了!”

    这会,邱云程反而冷静了下来。

    “不。越是事急,越是急不得。还要再等,一定要等下去!”

    说着,他便坐下来喝起了茶,这新茶应该快上来了吧,要赶在新茶上来之前,先把这件事给办成了,若不然到时候会耽误贩茶的。

    在掌柜默默退下去的时候,邱云程又在后面叮嘱一声:

    “外头有了消息,马上来报!”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这扬州城中各种消息一直在传播着,至于那交易所中那一张张不记名的纲册一直在那里起起伏伏的涨跌着。

    当初拍卖这些纲册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不过只是半年的功夫,这纲册不单成为了引岸的凭证,同样也成了一种炒买炒卖的货物,价格也从当初的万两,一路高涨,但现在价格连日来来的下跌,眼瞧着价格都快跌破万两了,邱云程忍不住打发亲信,对其吩咐道:

    “你也连夜去清河,去问问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只要办好就赶快点回来!”

    在亲信心腹离开之后,邱云程反倒是越来越无法控制他的情绪,他似乎感到有一张大网在他的头上越收越紧,让他整个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现在只有清河那边的消息才能让他一解眼下的烦恼……

    整整一夜,邱云程都是无心睡眠,他偶尔会站起身来对着清河的方向发呆。那双眼睛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复杂的,犹豫而且又纠结,以至于最后他起床来到院子里,然后在院中走来走去的踱着步子,脑子里所思所想的全都是一个字眼。

    是买还是卖?

    有时候,人总是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机会,而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是能不能抓住机会,现在,对于邱云程来说,他自然不愿意错过眼下的这个机会,

    可偏偏这个机会中又饱含着各种风险,以至于让他整个人都难以决断,至少在清河那边的消息传来之前,是没有办法决定的。

    又一次,将目光投向清河的方向,他在心中暗自寻思着。

    “只要,只要……”

第203章 成事(第一更,求月票)() 
    进了三月,因为黄河即将解冻,这清河城便慢慢的显出了几分生机,一但黄河解冻,这清河城就会立即热闹起来,以至于这城中的商号无不是纷纷开始着手准备着今年的生意。

    在那城临近码头的一家商号的后宅子内,已经来清河几天的方得财正急得团团乱转,就像是只无头苍蝇似的。

    在他焦头烂额的等待着的消息的时候,只见分号宋掌柜边走进来边说道:

    “大掌柜,有消息了!”

    一听有消息了,方得财连忙急声问道:

    “什么消息,快说!”

    见大掌柜的这么急,宋掌柜连忙答道:

    “从衙署里得到的消息,衙署里暂时没有要动盐纲的打算!”

    方得财一听,立即满面喜色的说道:

    “真的?”

    可这话刚一出口,他脸上的笑容突然落下,然后又问道:

    “那为什么大家伙都在私下里都在传着有动纲册的打算?哎我问你,你这消息从哪儿打听到的?”

    宋掌柜一听,连忙说道。

    “咱们做生意的人,还能直接找到衙署里去?那地方一般人也进不去呀!还不是托人打听到的!”

    方得财连连摇头。

    “不行!和傅山,傅总办联系上了没有?”

    宋掌柜赶紧答道。

    “我正要跟大掌柜说这事呢。傅总办上个月去了南京,在南京那边督办着开设江淮银行哪,这不军饷局不是要改成银行嘛,要在全江南开设分行,这不刚刚才回清河,估计回来的了还要向经略报告,最早也得明天晚上才有时间见大掌柜。”

    方得财沉吟片刻,然后说道:

    “好,明天晚上见也好。银子都打点好了?”

    银子从来都是好东西,那些自以清廉的官员,同样也离不开银子,或许衙署里开出的俸禄不少,但是面对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银子,他们仍然显出其贪婪的一面。那位掌握着江淮银行的傅总办,同样也不例外。

    宋掌柜连连点头说道:

    “已经送进傅总办的府上了,不然他也不会答应见咱呀。”

    因为傅山是经略使衙署中少有的几位北方官员,虽说他是山西人,可对于陕商来说,自然相结亲近一些,毕竟俗话说“晋陕一家”,在这个时候,他自然也就求到了傅山这里。求归求,这银子总是少不了,这是规矩。

    第二天夜晚,傅山在府中花厅便装坐着,方得财一进门就给他行揖。

    坐于椅上的傅山虚让了一让,然后看着方得财说道:

    “起来起来,这晋陕本就是一家,都是本乡本土的,也不是什么外人。来人,给方掌柜看座!”

    听其这么一说,方得财才站起来说道:

    “总办,我们东家让小人代他向您请安。”

    傅山淡淡一笑,然后说道。

    “你说邱东家呀,说话话也有好些日子没见他了,上次见他,还是年前的事情。怎么样,他身子骨还硬朗?”

    方得财连忙应承道。

    “托您的福,东家身子还算硬朗。”

    傅山抿了口茶,看着方得财说道。

    “老方,我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咱们都是熟人了,有什么事,你就尽管直说吧。”

    方得财赶紧说道。

    “大人,小人就直说了。我们东家这次让小人专程来到清何,是想请教总办一个消息的真假……”

    傅山先是打量他一眼,然后才拉长声调,说道:

    “哦,什么消息?”

    察言观色地向前探了探向子,方得财这才说道:

    “最近扬州和清河边都在私下传说着,说是衙署准备重定纲册,您老知道,这纲册是盐商的命根子,所以东家才想问您有这事吗?”

    傅山微微一笑,不咸不淡的答道:

    “噢,你问这事呀,这个事我也听人说了。流言!流言!回去告诉邱东家,这事绝对是流言,不可信!”

    听着这个回答,方得财顿时便如释重负的说道:

    “是吗,这下就好了!谢谢傅总办!多谢,多谢!”

    傅山嗯了一声,然后又缓声说道。

    “不过嘛,有些事情也说不准。现今清虏于北方对我虎视眈眈的,经略又岂会容其如此成日威胁江北?养兵也好,备虏也罢,都是要银子的,盐课又关系军事大计,不能掉以轻心呀。”

    方得财闻言大吃一惊,赶紧问道。

    “怎么,大老爷的意思是,这衙署是因为北边的事,所以才看重盐课?”

    瞧着眼前这人一眼,傅山便在那里打着官腔说道:

    “什么事情防患于未然,这今年免了火耗,衙署一下少了几十万两的进项,江北靠什么?无外乎盐课,这盐课关乎军国大事,又岂能不慎重?若不慎重从事,又如何能保证军国所需?毕竟,现在这清虏于北方虎视眈眈啊!”

    这会方得财再也坐不住了,他连站起追问道。

    “大老爷,照您这么一说,即使衙署现在没有动“纲册”的打算,也不能保证衙署里就不会随时下令动“纲册”,是不是这个意思?”

    傅山这会的官腔反倒是更浓了。

    “维道衙署就是靠动纲册来弄银子?若是如此,那衙署与强盗何异?我知道你们这些盐商视纲册为根本,可官府是决意不会让盐课出乱子的。好了,就到这儿吧,我还有公事要办。来人,送客!”

    说着傅山便转身走了出去,只留下方得财一头雾水的站在那里。

    那边已经有仆佣走进来,恭敬的说道。

    “方掌柜,请吧。”

    “啊,哎。”

    被人这么一请,方得财这才有些尴尬地随他离去了。

    当天夜里,奉着东家的吩咐来到清河的许士远,也到了清河的商号中。与方得财两人与分号的宋掌柜一起商量了半晌,结果他们是越想越糊涂,怎么也弄不明白,那位大老爷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担心东家着急,只得连夜返回扬州,然后再由东家定夺。

    一过黄河之后,他们便一路星夜兼程,往清河赶着,足足用了两日的功夫,才赶回扬州,待方得材赶回达扬州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幸好,这几日为了等待消息,邱云程一直住在城外,而不是城内。

    在方得财进来的时候,邱云程早已躺下,但一直睁着眼,这几日他同样也是没有睡踏实,听着下人的秉报说方得财回来报,霍然从床上坐了起来。

    方得财进了屋后,便连忙秉报道。

    “东家,在清河,有不少人传说着这纲册可能要动的消息,不过传的更多是,今年经略十之八九可能要北伐!”

    邱云程皱眉说道。

    “哦?傅总办那儿去了吗?”

    方得财连忙说道。

    “去了,可他却说经略近期没有北伐的打算,还说是盐课事关军国大事,衙署是绝不会轻易容其出乱子的。”

    邱云程沉思片刻,然后又问道。

    “这些话都是傅总办亲口对你说的?”

    方得财点头说道。

    “不过傅总办还有话呢。”

    邱天骏心中又是一惊,赶紧问道他说的是什么话。

    方得财这才说道。

    “傅总办说,这清虏于北方虎视,经略是断不会容其这般威胁江北的……”

    还不等方得财说完,邱云程闻言不觉神色大变,差一点跌倒下去。

    见东家这副大惊失色的模样,方得财连忙上前扶住他,紧张的问道。

    “东家,您怎么了?”

    邱云程好不容易才重新坐下来,慢慢抬头,然后一副痛心后悔的模样。

    “错了!我们都错了!北伐之事实乃是军机大事,非同小可。兵法上讲欲擒故纵,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如此重大的消息,傅山怎么可能轻易透露给我等商人。万一让清虏提前知道了消息,有了准备,不就坏了北伐大事?这次经略去南京为的是什么?又岂是为了结婚?傅总办能告诉你经略可能会出兵,就是把什么都告诉我们了!”

    说着他猛地站起,然后急声说道。

    “从明天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