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站在郑成功的身后,已经年过八十的钱谦益,仍然注意他这个学生的异样,几乎是下意识的联系到了朱明忠,联系到了南京城中的言论。只见他不露声色的问道:

    “王爷,是否还在为这些日子以来各地士子们的争论烦恼?”

    钱谦益的提问让郑成功略有些心恼的点点头。自从决定开乡试以争取民心之后,那些有乡试资格的士子们就纷纷涌向南京,其实说是乡试,倒不如说是会试,因为江西、浙江两地的士子,也要来南京赴考,而不是在本省考试。这是为了择选人才。

    目前南京的客栈酒楼之中,已经住满了前来参加考试的士子。他们之中固然有被革除功名的人,同样也有入清不仕的遗老遗少。虽说其中难免也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可也有手拿长剑呼喊着“驱除鞑虏”的士子,原本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年青人嘛,总要有些朝气,就像当年他来南京时一样,不也是与那些年青人一样吗?

    但是这两天,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哦,本王听说,这士子皆在传着成仁的那首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好诗,好诗,悲壮如此,实是世所罕见,成仁做诗,确实是诗如其人!”

    看似赞叹不已的钱谦益,突然又把话锋一转,赞叹道。

    “此诗一出,这南京城内更是有如雷动,各地的士子无不是传唱此诗。“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悲壮如此,焉能不为士子所感动,这士子们争论的自然也就越来越厉害了。现在这城中士子,无非就是两类,一类主张巩固江南,一派主张立即北伐,现在两派的士子,每每争论时,就全是一副将要打起来的模样。他们更是各说各的道理,巩固江南的有巩固江南的道理,主张北伐的也有他们的道理。”

    看似一副忧心模样的钱谦益并没有刻意的是贬低那一派,非但没有贬低,甚至还站在公允的立场上对两派的观点加以分析。

    “这主张巩固江南者,无疑是老成持重之见,毕竟江南是我大明当下的根本,或是能巩固江南,将清虏尽数驱出长江以南诸省,届时非但可以江南财赋、人丁助我大明他日北伐,亦可与朝廷取得联系,迎朝廷还都南京”

    在钱谦益言道着主张巩固江南观点时,他特意看了用余光观察着郑成功,观察到其在听到“迎朝廷还都南京”时,其不由自主的眉头微挑,心底顿时明白了许多。尽管郑成功现在人称“延平王”,但是在北伐时,他却所树旗号却是“招讨大将军”,而这一封号却又是由隆武帝所赐,而且其麾下大抵也都是以“国姓爷”称其,换句话来说,他的忠诚只属隆武帝。

    至于永历不过只是永历。

    心底明白郑成功所思的钱谦益随后又说道。

    “至于北伐嘛,确实有主张北伐的道理,目下清虏酋首领兵近三十万,集结于河南山东两地,如果我大军集结江北,力挫清虏主力,届时,非但江北可转危为安,到时候亦可乘势北伐,克复京师,若是京师克复到时候天下必可大定,如此,我大明既可中兴,还复我大明江山”

    在提及北伐的时候,钱谦益的话语间显得极有意思,他甚至特意提到了“江北可转危为安”,尽管他并未特意强调,但郑成功还是从这句话中,听出了其它的意思来,几乎是下意识的,他又联系到了,这次南京各地士子为何突然讨论北伐,主张北伐。

    不正是因为朱明忠的那首诗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真是好计策啊!

    突然,郑成功的心底涌起一阵不愉,尽管他很是欣赏这首诗,同样也欣赏那曲精忠报国,而现在,细细品味一下,他才发现这一切不过都只是朱明忠的计策罢了。

    无论是这首堪称悲状的诗亦或是那曲歌,所谋所图的,无非就是为了逼他郑成功北伐!逼他郑成功领兵北上!

    朱明忠是不是主张北伐,郑成功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明忠需要郑家军北上,需要郑家军替他挡住清虏的三十万大军!

    这才是朱明忠的本意!

    好一个朱明忠,好一个朱成仁啊!

    几乎是瞬间,郑成功的脸色就变得难看起来,说实话,他并不是不赞同北伐,但是他之所以反感,甚至恼火的是,别人把他当成傻子一般的愚弄,这才是他恼火的原因所在。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郑成功甚至动起了杀人的念头。如果换成其它的将领也许,他恐怕已经命人将其抓住然后一刀砍掉了事,但是旋即他还是克制了内心的想要杀人的念头。

    毕竟,郑成功非常清楚,忠义军早已不是忠义营,即使是忠义营,那忠义营也是游离于郑家军外的,这并不是他的顾忌,他真正的顾忌是朱明忠的名望,毕竟天下人皆知其赤胆忠心。当然,还有一点,张煌言!

    如果杀了朱明忠,非但江北极有可能有会于倾刻间反戈一击,与南京势同水火,就是张煌言,恐怕也是如此!

    在这一瞬间,郑成功似乎明白了,明白为何当初面前的老师曾不止一次的欲为大明毁掉朱明忠,有朱明忠在、有张煌言在,他们就是掣肘他郑成功的根本,或许其中一人,他可以不加顾忌,但是他们两人联手的话,即便是他也要顾忌七分。

    一直立于一旁的钱谦益,一直观察着郑成功的脸色,查颜观色从来都是为官者的必须,而郑成功那变幻不定的脸色,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成功的左右了他的决断,

    朱明忠!

    心底冷笑着,钱谦益不露声色的想到那个最近风头正劲,大有“天下第四人”之势的朱明忠,或许他可以执掌江北四府,或许他可以执掌近十万强军,或许天下士子功名他可以想废便废。

    但是在老夫手中,你不过就是一黄口小儿罢了,杀尔,又岂需用刀!

    文人杀人本就无须用刀!

    心底冷笑之余,钱谦益略有感叹的吟道。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好词、好词,成仁之诗可柔可刚,可谓多变矣”

    听着老师的赞叹,郑成功的心底却涌现出四个字来“沽名钓誉”,尽管钱谦益并没有说那怕朱明忠一个不好,但现在,当这个念头在郑成功的心底浮现出来的时候,就像是一根嫩芽似的,开始生出了那根嫩芽。

    尤其是“多变”那两个字更是让他整个人的心底,尽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不满于恼火,可郑成功仍然忍着,甚至深吸一口气说道。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诗”

    声音拉长,郑成功看着远处说道。

    “诗是好诗!”

    至于人嘛!

    那就只能再议了!

    郑成功暗自在心底这般寻思着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这是第一次,他从本性上否认了一个人,而当一个人从本性上否认一个人之后,其它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也正是在这一瞬间,一个无形的裂缝,便在郑成功的心底生出了,而在那裂缝之中,同样也长出了一根不信任的嫩芽。

    心知火候已经差不多的钱谦益,并没有继续添油加醋,文人杀人不用刀,是因为这刀是慢慢用上的,必须要掌握好火候,才能在必须时给对方致命一击,万万不能操之过急。

    就在这时,那边有人通传。

    “兵部侍郎张煌言求见王爷!”

    一听是张煌言求见,郑成功的心底略微一动,然后他便朝钱谦益看去。

    “老师不如与本王一同去见见少司马吧!”

第190章 煌言心(第二更,求月票)() 
    “下官见过大将军!”

    与以往一样,在参见郑成功时,张煌言仍然恪守着其为大明臣子的本份,以下官自称,而不是“臣”,那神态虽然恭敬,但却不见丝毫媚上之意。

    如果是在江北的清河书院之中,或许朱之喻会用“不亢不卑”的形容张煌言的态度,但此时这四字并未传至江南,毕竟他的那句“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谄,何得如此也!”不过仅限于给朱明忠的信中,至多也就是在官员培训时,要求其做到“不亢不卑”。

    “免礼,苍水委实太过客气了!”

    如果说张煌言是不亢不卑的话,那么郑成功的语气中,虽看似亲近但总难免带着些疏远。

    “不知苍水来见本王,可是有事相商?”

    与其它人喜欢拐弯抹角的不同,郑成功喜欢直接直去,绝不会浪费时间与他人虚以委蛇的客套,这同样也是他原本欣赏朱明忠的原因——两人的性格都是如此,甚至在听说朱明忠于军中推行一些军务令,他也深以为然令军中笔吏不得用文字修葺战报。但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当不信任的种子已经种下之后,那粒种子只会越长越大。

    就像对张煌言一样,郑成功从未曾信任过他。

    “回王爷,下官冒昧求见,实为两件事,一为公一为私,下官知王爷素重公事,所以,便先说公事,若有不到之处,还请王爷见谅!”

    首先抱歉之后,张煌言便开口说道,

    “这几天,下官听闻这城中士子皆言北伐!想来王爷亦有所耳闻。”

    来了!

    见张煌言提到北伐,郑成功默默的点下头,示意他说下去。

    “这士子关心国家大事,实是大下之幸。不过因为北伐关系重大,若是操之不慎,当下大好局面极有可能功亏一篑,所以,下官以为,当下断不可轻言北伐!”

    张煌言的话完全不在郑成功的意料之后,别说是郑成功,就是钱谦益也是诧异的看着他,完全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张苍水到底是何用意?

    心里这么思索着,钱谦益看着张煌言并没有说话,而是一副静观其变的模样,倒是张煌言自己,偶尔会把余光投向这钱谦益,这位钱宗伯可是沉寂了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看来,他必定是又得郑成功信任了!

    有时候,官场上的很多事情都有其信号,就像现在郑成功让钱谦益一同见张煌言,无疑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他信任钱谦益。而深知官场的张煌言自然在第一时间体会到这个信息,自然会注意观察着钱谦益。

    见其面露诧色,心底顿时“咯噔”一声,和他所料不差——郑延平看来是一定愿意北伐吧!

    之所以会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钱谦益的表情变化,对于刚得到大将军信任的他来说,势必会与大将军保持一致,而现在他脸上的诧色,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诧异完全是因为——他明白大将军的心思。

    大将军不愿北伐,至少现在不愿北伐!

    而在他们看来,他们势必觉得,他张煌言定会主张北伐,因为北伐与朱明忠最为有利!

    “哦?苍水以为当下不宜轻易北伐,那又应该如何?”

    郑成功不露声色的问道。

    “巩固江南,待江南巩固之时,再商议北伐之事!”

    尽管明知道,此次回南京,就是为了商讨大军下一步的行动,但在此之前,却需要加以沟通,而张煌言之所以不支持北伐,同样也有着他的个人想法。之所以会出乎意料,是因为在郑成功、钱谦益的看来,张煌言应该会千方百计的主张北伐,从而确保朱明忠的实力无损才对,可为何他却不主张北伐?

    “这江南实为大明根本所在,若是根本不固,北伐自然是无根之萍,以下官看来,此时我军应该趁当下良机,夺福建、克广东、收湖广,夺四川……”

    然后就是迎回圣驾了!

    瞬间,郑成功便明白了张煌言的意思。

    而钱谦益听着张煌言的建议,心底暗自冷笑着,那看似浑浊的眼睛中,在看着眼前这两位时,更是闪过些讽刺。

    无论是郑成功也好,张煌言也罢,就是朱明忠,他们一个个嘴上都说着大忠大义,可是实际上,无不是各有心思,无不是各有私利。

    郑成功不愿意北伐,是不想实力受损。

    张煌言主张西讨,是为了迎回朝廷。

    至于朱明忠主张北伐,不过只是为了借兵阻敌,保住自身基业。

    仅此而已!

    所谓的“忠”,不过都是私罢了。

    即便是看似忠心耿耿的张煌言的西讨,他的迎回朝廷,未偿没有借朝廷制衡郑成功的意思?

    顷刻之间,钱谦益的心底似乎平静了,已经年过八十年他,心知这官场上从来就没有纯粹之人,曾几何时,他还曾为朱明忠感觉可惜,可不过只是短短数月,这人心便变化如此。

    人啊!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人皆有私啊!

    随后,他们又说了什么,钱谦益根本就没用心去听,他不断的在心底反复权衡着,权衡着如何在这三人私心之中,为自身谋利,虽然已过八十,但他却不甘心就此沉寂,他并不致仕回到红豆山庄,他需要让天下人知道,他钱牧斋也是大明的“中兴之臣”。

    “老师以为如何?”

    有些分神的钱谦益听到郑成功的询问,连忙说道。

    “少司马所言极是!”

    在说出这番话时,意识到自己走神,并没有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的钱谦益又补充道。

    “想来王爷应该已有定夺,不知少司马方才所谓私事又是何事?”

    因为之前走神的关系,所以钱谦益立即转移了话题,他知道,以三人各有所想的情况下,这北伐也好、西讨也罢,都商量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最终恐怕三家还是各行其是,还是尽早转移话题为上。

    “是啊,苍水,方才你所言私事,又为何事?”

    同样无意在北伐或西讨的问题上,与张煌言继续深谈下去的,郑成功有些好奇的问道。毕竟现在他已经知道了张煌言的想法,即便他不主张北伐,那么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钱谦益打的岔正是时候!

    “呵呵,”

    先是微微一笑,随后张煌言看着郑成功说道。

    “其实,这件事,下官也不知如何开口,毕竟……”

    尽管有些犹豫,但张煌言最终还是把话给道了出来。

    “下官想问王爷,不知王爷九妹是否已经婚配他人?”

    张煌言的问题,让郑成功整个人不由一愣,甚至有些不解的看着他,这老匹夫想干什么?

    几乎是下意识的,郑成功甚至以为是这老匹夫想要……就在他几欲开口时,只听张煌言说道。

    “若是九小姐不曾婚配他人,下官冒昧,想为九小妹许配一桩婚事!”

    原来如此,原本心底略怒的郑成功,这才意识到他想岔了,便笑着问道。

    “不知苍水欲为何人说媒?”

    这会郑成功倒是好奇着,是那家的才俊能让张苍水出面说媒,不过细细一想,九妹的年岁已经大了,确实应该许配人家了,别说是九妹,便是小上几岁的女儿都已经嫁人了,确实应该考虑一下了。

    “回王爷,下官尚未与说过此事,不过此人王爷也是熟悉的!”

    “哦?”

    盯着张煌言,郑成功心想到,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方还不知道,他便主动上门来了?

    “不知此是人是谁?”

    “成仁!”

    这两个字传入耳中的时候,让郑成功整个人不由一愣,他惊讶的看着对方,目中尽是惊讶。

    什么?他说什么?

    钱谦益更是惊骇的看着张煌言,几乎下意识的他便想出言反对,如果朱明忠成了郑成功的妹婿,那,那到时候,他又怎么针对此人。

    “王爷,下官以为,成仁正值年少,虽出身孤苦,却也是国之栋梁,且当初九小姐与其亦有救命之恩,若是此事能成,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在张煌言的话语中,郑成功的心里却已经掀起了一阵波浪来,他压根就没有想到张煌言会给朱明忠做媒,尽管对方还不知道,甚至在此之前,他都没有考虑过将九妹嫁给朱明忠。

    现在,张煌言的建议,让郑成功一时间,居然无法平静。九妹嫁给朱明忠。不是不可,他们年岁相仿,且九妹对他也有救命之恩,这桩姻联之后,天下人只会以为郑朱两家既为姻亲,定是亲近非常……

    看着若有所思的郑成功,原本有意出言反对的钱谦益,突然想到了郑成功的之前的此许心思变化!

    以郑成功的心机来说,当下之急,恐怕是稳定江北,如此一来,他又怎么会拒绝用九小姐去安抚朱明忠?

    恰在这时,见王爷看着他,钱谦益便心想到。

    既然张苍水提了,而且你郑森也不会反对,我也正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想到这里钱谦益便笑着说道。

    “苍水此媒做的甚好,甚好……”

第191章 家人(第一更,求月票)() 
    许是因为冬日里难得的艳阳天,午后,瞧着那当空悬着的太阳,一抹纤巧的身影走在延平王府内的长廊上,步伐轻盈的郑灵在长廊中走着,充分显露出她的好心情。

    暖洋洋的冬日映照在她的身上,让她那一头黑瀑般的长发闪动著美丽的光泽,也使得她那娇嫩的肌肤看起来更是吹弹可破。

    恰在这时,有一群鸟儿飞过,婉转悦耳的啼叫声让郑灵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脸蛋望著那群的鸟儿。

    看着那空中的掠过的鸟儿,她那嫣红的唇瓣一弯,勾出一抹甜美的微笑,而那张秀美的蛋形脸上,那双本应带着笑意的眸中,却闪动着一丝向往,似乎是在向往着鸟儿的自由。

    对于十七岁的郑灵来说,她一直渴望着像那些鸟儿一样自由。当然,她之所以渴望自由,是渴望着能够像男儿一样投身沙场。

    外人看她有着秀美的容貌和纤细娇小的身躯,往往以为她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子,事实上正好相反,其实,自幼就立誓要报母仇的她,一直跟他人习武,更是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