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痞极大明-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着说了这么多,在这儿等着我呢?”冯谦瞪了他一眼,对他拐弯抹角没个正行的样子很是不满。但陆准能够主动提出修学校,也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归根结底,你是想要打京卫武学的主意?但我可提醒你,武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向能力低下。不说别人,你小子自己也是武学肄业的,那授课的水平到底如何,不用我说吧?”

    “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陆准不乐意的说道,“我不是说了嘛,要修缮、扩建。当年太祖皇爷设武科,建武学,言明要以策论为首要,而其次言武艺高低,不就是想要在我大明培养出文武全才来吗?我是觉得,像寒烟姑娘的弟弟那样,想要由文入武的,那是天下罕见,但想要由武入文的人却很多!如果京卫武学能够挂着武学的牌子,延请大儒授课,文武双修,自然就能吸引到很多武官子弟。那样的话,文不成的,自然还可以直接就武,也算是多给他们留出了一条路。这也是你让我修缮卫学、给军户讲什么仁义礼智信的,才让我偶然想起的。怎么样?如果可以的话,就拜托你帮我上书喽!”

    “好好好,你能够重视这些,我就已经是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了。”冯谦虽然一边答应了下来,但一边依旧是没有忘记寒烟的事情,“不过,我可警告你。你如果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话,才跟我提寒烟姑娘,那她的事情就此打住,不要再提。她弟弟跟她,完全是两个人,你爱才,我能理解,但你就算不娶她,也一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她弟弟弄进武学去读书,日后考武举。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是认真的,那我就要劝你赶紧打消这个念头了。惊世骇俗,万万不能!你要是真把她娶回家里,八成前脚人进门,后脚你就让御史参倒了,日后可什么都别想干了。”

    “我知道,我知道。”陆准点头道,“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我是认真的,但我还知道轻重。娶妻不合适,但这个妾室,我纳定了。”

第294章 官帽子() 
    京卫武学,自惠宗建文四年始建,但紧接着,就由于惠宗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败,权力的易手,而被迫停了下来,直到永乐中期彻底废止。

    直到正统年间,此事才再一次被提起,朝廷在两京设立了京卫武学。直到成化九年,朝廷已经颁布了旨意,要求武官子弟,年满十岁即入武学修习课业。

    与宋代武学以武举为目标不大相同的是,明代的武举实际上是个挺鸡肋的东西,一直得不到重视不说,实际上的作用也很小。武学中十中有九成九都是世职武官的后人,生下来就带着职位,因此凡是武学中成绩还说得过去的,朝廷都会给予其应得的官职。而表现优异的,还会受到一定的嘉奖,不次擢升。

    但也正因为如此,武学才愈发的不被人重视。其间的武官子弟没有几个专心于课业或是操练的,都是混个日子罢了。等熬到了年头,打通了关系,官帽子自然就扣在脑袋上了,急得什么?

    前面已经数次提到过了,武官的待遇,自然有朝廷统治的需要,但更多的还是武官自己的不争气。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明武官的处境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身在这个群体之内,陆准知道,想要提高武官的地位,靠自己是做不到的,非得有一群和他一样思想的人培养出来,才能够在朝堂上占据地位。

    以前他的格局太小,只在孝陵卫一个卫所之内,而现在,他已经是新晋的勋贵,朝廷御封的固城伯了,格局眼界自然要比曾经大就是了。

    一封言辞恳切的题本送至京城,却让陆准始料未及的掀起了轩然大波。当然,这轩然大波也是仅在京城那个大明的权力中心而言,其余的地方,反应还是蛮迟钝的。等到朝廷的旨意下来,人家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个回合打过去,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接了旨意,礼送走了天使,陆准坐在内书房里,脸上愁眉不展。

    冯谦看他这副样子,不禁笑道:“怎么?遂了你的意还不好吗?你要权,陛下和首辅大人就给你权,权且看你怎么折腾了。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你这心里头又是闹得什么别扭啊?”

    “我觉得这帽子来得太快,不踏实啊。”陆准淡淡的摇头,对冯谦说道,“你说,以前的职掌,好歹来的有个由头,这回呢?就好像是仰头一看,一张嘴,那馅饼就砸到嘴里头了,噎了我这一下,我是怎么都想不通这关节啊!”

    陆准想不通,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是刚刚才荣升固城伯,没几个月。而南都的其他勋贵,没有一个是底蕴不在他之上的。就跟不用提那魏国公府,是与国同戚,从开国到现在就屹立不倒的勋贵。

    跟这些人争官帽子,陆准自问没有这个本事,也从未想过。包括这一次,他虽然是把手伸到京卫武学上头,却也是知道,这些人不拿京卫武学当回事儿的,这才敢于动手。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圣旨明晃晃的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是遂了他的意,让他全权负责此事,还扔给他另外两顶官帽子,一个是南都协同守备官,一个则是领后军都督府事的帽子。另外,还仍然兼管着孝陵卫事务。

    虽然说南都后军都督府兵很少,辖下仅仅就只有留守后卫、横海卫、鹰扬卫、兴武卫、江阴卫这五个卫所,但比起陆准曾经守陵兵的遭遇,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而此时,读不懂朝廷这番决定的,却绝不仅仅是陆准一个人而已。

    魏国公府上,徐维志正向祖父请教。

    要说徐鹏举别的能耐也许没有,但朝堂上的政治嗅觉却是十分之敏感的。听到孙子问起这样的事情,不免得意起来,为他细细分说道:“你是想问,为什么陆准能够骤得高位是吗?其实这实在也不能叫做骤得!哼,看他是骤得高位,那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有为太子保驾的大功在前,得封固城伯在后。但如果抛去他的年龄不提呢?他是什么?固城伯!协同守备要求的条件,公侯伯亦或是都督,他是伯爵,本身就有资格做。即便是按照常例,也算不得破格,那么,他得到这个位子怎么了?陛下信任他,他自然就可以得到这个位子,这还用纠结什么,多做什么解释吗?都大可不必!”

    “您是说,他能得到协同守备的位子,仅仅是因为陛下信任他?这不对吧?”徐维志小心翼翼的质疑道,“这南都城里的勋贵多了,就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把这位子抢走?那是各家的自留地啊!”

    “哼,不给又能怎么样?是能抗旨不遵?是斗得过高新郑?还是横得过陆准呢?恐怕都不能吧?”徐鹏举摇摇头道,“几个月之前,太子被歹人挟持,老夫是竭尽可能的想要置身事外,不想要沾这盆浑水,才把陆准这无足轻重的小卒子给推到了台前,做挡箭牌。老夫是如此想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想的呢?谁能想到?这卒子非但没被吃掉,反而还过了河,能过的了河,那他自然便可以横行起来!论圣眷,他在陛下眼中固然比不上朝中的几位大人,但比起其他任何勋贵都要高得多;论年纪,他还年轻,我们却垂垂老矣,他这个年纪,就是要放开胆子去折腾的;论朝中的支持维志啊,你也该关心关心朝堂了,你爹不是个成气候的,这魏国公府,终究还是要靠你,什么都不知道可不行啊!”

    说到这里,徐鹏举似是更加得意,他捋了捋颌下的长须,眯着眼睛分析道:“你可知道吗?朝堂自从高新郑高调回返之后,内阁之中就一直是摩擦不断。徐阶看似是如日中天,但殊不知,他不是裕王府的旧人,在陛下心中终究没有高新郑那如师如父的情义。高新郑能被他挤兑走一次,难道还能被他挤兑走第二次嘛?所以啊,我是真不知道陆准身后是不是有高人在支招,但如果只是凑巧的话,却又太过凑巧了,因为陆准这题本上的,着实是太是时候了。内阁的争斗正到了最关键的节骨眼上,高新郑力主改革,徐阶却力主维稳。陆准这题本,看似只是提到了京卫武学的事情,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革除弊政,而开拓一番新的局面呢?正合高新郑的需要!高新郑借此为由破题,正好能做出一番锦绣文章来。这不,其间的争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徐阶黯然下台,高新郑一举成了首辅大学士。你说,有高新郑的支持,陆准上位,很奇怪吗?”

    “您是说,首辅大人是借着陆准的这个题本为由,挑起事端来,将徐阶踢下台?”徐维志听着,慢慢点头道,“您这样说的话,孙儿倒是有些明白了。上次的事情之后,首辅大人可很是夸了陆准一番,说他做事果敢,忠心可表日月。显然对他是十分重视,也十分看好的。”

    “那是当然!改革急先锋嘛,喜欢的就是陆准这种不知死活的家伙。冲锋陷阵,用他最合适了。而且,像陆准那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荡,走一路就洒一路的人。想要挑他的刺儿,那真是太多了。把柄就摆在眼皮子底下,说把他推出去当替罪羊,就可以推出去当替罪羊。说转手弄死他,当时就可以转手弄死他。陆准是太不会保护自己了,看着吧,等到他那翻天的闯劲儿被用光了,或是需要替罪羊的时候,他肯定会死的很惨。”

    “这倒是未必吧?”徐维志对此有些不大认同,“祖父,孙儿这几日与他交往,所观所感,倒是觉得他是个可以结交的人。这人豪爽得很,做事大大咧咧,满身的侠义之气。如果照此看来的话,喜欢和他结交的人应该有不少。这样的人,即便没有人肯雪中送炭,也总归不会有太多的人落井下石,他总不会死的太惨吧?再说了,太子一天天长大,他作为保驾的功臣,那可是被太子记在心中的,到时候,即便不重用,也不会让他落个没下场吧?”

    “这就是你看不透了!”徐鹏举摇头道,“维志啊,你啊,还是太嫩了。你以为平日里的酒肉朋友也能算是朋友吗?错啦!大错而特错!老夫跟你讲,这朝堂上,没有朋友,有的,只是朋党!何为朋党?有同样的利益,有同样的目标,互为依托,互相保护,这就叫朋党!在朝堂上,朋友那是绝对靠不住的!而朋党,绝大多数时候都靠得住。不过,也分时候,像陆准这样的人,即便有朋党,也会被人家抛弃的。再说太子,只要陛下一日在朝,他就永远都只能是太子。而年纪一天天长大,对于陛下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威胁。陛下不久于朝还好,若是等到太子长大成人,陛下说不得就要裁剪他的臂膀了。而到时候,像陆准这样的人,那就是首当其冲要倒霉的!”

    徐维志听得瞠目结舌,不禁惊道:“祖父,那您还让孙儿去”

    “怎么?奇怪?想不明白老夫为什么让你去跟他结交了?”徐鹏举笑道,“所以说,勋贵的好处就在这里了。我们不像是那些朝臣,必须要抱紧大树,必须要时刻站队。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可以两边押宝,只要大的方向不出问题,不自己去作死的话,那谁都没办法拿我们怎么样。押宝押在陆准身上,其实也是因为谣言。老夫听说,当今陛下身体很虚啊,绝非长寿之相。如果太子能够早早登基,那我们刚刚设想的就都不存在了。到时候,论圣眷,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过他陆准!扶摇直上,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徐维志听罢,佩服的点头道:“如此说来,孙儿是真的明白了。祖父,这么说的话,那陆准家中的喜事,孙儿还是去一趟的好喽?免得被他挑了理。”

    “喜事?什么喜事?”徐鹏举眼睛都放在纷乱的朝堂上了,根本没有注意到陆准的小打小闹,因此才有这一问。

    徐维志则兴致勃勃的,给徐鹏举讲起了有关于陆准和寒烟姑娘的事情。

    听罢这风流故事,徐鹏举不禁大笑摇头,口中兀自说道:“这小子,还真是个一时三刻都安分不下来的人呢!寒烟姑娘?我记得也听你提起过的,好像是什么醉寻芳的头牌花魁吧?还好陆准他老子没的早,否则,还不被他活活气死?不过,我可听说,他那大哥是个不通人情的。虽然是纳妾,但这么一个青楼花魁进家门也吹吹打打,大肆张罗,他大哥能依着他?”

    “祖父,您说的那是老黄历了!”徐维志见徐鹏举心情不错,便出言凑趣道,“您还不知道吧?陆准和他那个大哥闹翻了!听说还因此病了一场。回来的时候,在家门口不知道怎么就惊了马,那刺激的!要说他那几天可够倒霉的,不过啊,能摆脱他那大哥,在我看来也是件喜事。起码像这次纳妾的事情,长兄如父,他以往怎么也要问问人家的意思吧?可这次倒好,直接把他大哥给略过去了,就没打算告诉他!要我说,他就不怕到时候办酒宴的时候,他大哥哪根神经搭错了去砸他场子?”

    “哼,砸场子?你真当他是吃素的?”徐鹏举哼了一声,摇头道,“他请了你,那你就去凑个乐子。到时候,若是真的碰上了那等事情,你也好能开开眼。我早说过了,他是个痞将,着重的不是将,而是重在这个痞字上。换了京城的话,大概就是那混不吝!他是讲情面,重义气,但耍起狠来,也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否则,孝陵卫那上千的兵,凭什么就听他一个人的招呼?那天孝陵卫抓叛匪的时候你也看见了,那是什么骄兵悍将?说打就敢打,说杀就干杀。但只要陆准往那儿一戳,一眼看过去,有个敢炸刺儿的没有?瞧着吧,那不是个好相与的,能交好就交好,咱们没那个必要开罪他!”

第295章 立威() 
    孝陵卫指挥使衙门,正堂。

    陆准升官之后还是第一次来这儿,当然,由于身份的频繁变化,他似乎每一次到这里来,都有着不太一样的感觉。比如说这一次,以往总是坐在台下的他,总算是可以高据其上一次了。

    他今天穿的依旧是常服,乌纱帽,绯红的团领衫,腰间也终于可以束玉带了。团领衫上的图案是麒麟,只不过和麒麟服那种龙样的麒麟并不相同,而是走兽的样子。唯一让他不太习惯的是,凡公侯驸马伯爵的衣服都是按照文官的样式做的,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实在是不能理解袖口这么宽是想装点儿什么吗?

    在堂上坐定后,一众官员庭参。以‘带病坚持工作’的孝陵卫指挥使梅凤五为首,孝陵卫百户以上的武官们武职北面行礼,陆准稳稳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的看着。

    等到下面的人行礼完毕,他才摆摆手,淡淡地吩咐道:“两边站吧。”竟是连指挥使都不给个位子的。

    不过想来除了梅凤五之外,原本也没有人有什么意见的。而梅凤五人老成精,一直以来都在家中戴病,根本不来视事,显然也是知道自己没什么地位。有陆准在一日,这孝陵卫就变不了天,他也乐得什么都不干。

    此时虽然被陆准看做了下属,但他梅凤五不过是个正三品,陆准现如今却是超品的勋贵,新晋的南都协同守备,孝陵卫的主管上司。不给坐就不给坐呗,谁还能为了一把椅子跟主管上司打起来吗?

    但是老头儿虽然想得开,但说到底也觉得自己是个前辈,心里还是稍稍想要得到那么一点儿优待的。所以便在心中暗暗琢磨,可千万别跟我说话,可千万别点到我啊,否则以大明的规制,凡司属官品级亚於上司官者,禀事则跪。我拜你两拜也就算了,但你可别让我这老头子众目睽睽之下给你跪下,那就不厚道了。谁都别惹谁,你就当我不存在吧。

    陆准其实也没有想到梅凤五也会来,刚看见他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来捣乱的呢!但看他这幅模样又不像,合着就是来凑个数,显示一下我确实拿你当上司的意思了。

    既然如此,人家已经认怂了,那陆准自然也不会过多的刁难他。眼睛转一转,落在为首的四个千户官身上。

    “今日召诸位来,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要通知诸位一声,南都京卫武学正在整顿,估计只需要半月的时间就将重新开课。现如今各卫所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管,但自整顿之后,必须要拿出个规矩来。本卫,凡年满八岁的男丁,皆必须入武学读书……额,当然,咱们不能跟朝廷抢人,如若谁家的男丁八岁就考上了秀才,那尽管去进学,本官自然是不敢干涉的……”

    “大人,这是为什么?”童正武突兀的一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这堂上现任的四个千户官中,恐怕也只有他敢如此的惊世骇俗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左千户所掌印千户张应奎向来是陆准养的狗,没有陆准的话他根本不敢乱叫唤。前千户所掌印千户黎鸿禧根基不稳,一大半的权力都在邓博远手里头,他不抱紧陆准,难道是等着陆准把他从千户的位子上掀下来吗?至于后千户所掌印千户蒋镛,那就是个废物点心,墙头草,随风倒,陆准这边风这么硬,他虽然曾经跟陆准称兄道弟关系不错,可也是不敢在这样的场合扫他的面子。

    扳着手指头算下来,就剩下童正武这一个还存着些许与众不同的心思的。当然,他也不敢太过分,但堂上说一句话,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往日陆准当然会给他这个面子,但今天,陆准却不肯了。他今天来,就是宣誓主权来的。

    煌煌圣谕写得明明白白,包括南都后军都督府下辖的五个卫所和孝陵卫在内一共六个卫所,可都是他的管辖范围。那五个卫所都是陌生的,他想要去一一捋平,首先就得把原本就在掌控之中的孝陵卫镇住了才行。否则,连自己的自留地都没种好,又要去吃管人家的庄稼,那还不是擎等着饿死吗?

    因此,在童正武说出那句话的同时,陆准便是抬手狠狠地一拍桌子,喝道:“放肆!本官准许你说话了吗?你好歹也是个正五品,连这点儿规矩都不懂吗?来人!”

    陆准突然这么一吼,把童正武吓了一跳。听他唤人,便知道他是要立威。但谁又能愿意让自己成了立威的工具呢?想清了缘由,他秉持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古训,连忙跪下来认罪道:“伯爷明鉴,卑职一时糊涂,无意冲撞,还望伯爷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