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更加惊讶了,他提出来的都是深思熟虑过的,竟然有人未卜先知,能把漏洞堵上?这怎么可能?

    见文彦博吃惊非小,赵祯更加得意,也微微感慨,果然术业有专攻,提起做生意,自己的宰相竟然不如一个孩子娴熟。

    王宁安在扎子里面,全都提到了,一个贸易钱庄,就能遏制住货币外流,甚至能把流到大辽的货币收回来。

    道理很简单,辽国贵胄都崇尚大宋的生活方式,喜欢大宋的各种奢侈品,每年宋辽的贸易,大宋都能赚到几倍于岁币的收入。假如你是辽国的贵胄,卖了牛羊,赚到了钱,不会藏在家里吧,肯定要拿出来,购买大宋的商品,丰富生活。

    这时候,贸易钱庄就发挥作用了,存款不收费用,还给予利息,试问,大辽的贵胄会怎么选择?

    他们会把海量的铜钱搬回家里存着,等到要买东西的时候,再拿过来吗?那多麻烦啊,放在贸易钱庄,用的时候,随便支取,不用的时候,还能生利息,让钱变得更多!

    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情,辽国的贵胄商人,不但会把贸易所得存入钱庄,甚至会把家里不用的闲钱都放进钱庄。

    钱庄手里的钱多了,会干什么呢?肯定要投资,要贷款,往哪里投资?就往沧州的新城投资,就借款给商人,扩大生产,增加和辽国的贸易,赚更多的钱!

    赵祯可不傻啊,真如王宁安的设计,这等于是拿着辽国人的钱,建设大宋的城市,发展大宋的经济,最后武装大宋的力量,夺回燕云十六州,灭了辽国!

    拿敌人的钱,去杀死敌人,简直比起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教训,还要爽快!爽快到了赵祯都不敢相信。

    他反复推敲,最终才确定,王宁安的设计一点问题没有,心中只剩下浓浓的喜悦,当真是奇才!

    想通了这些,其他的担忧根本不成问题。

    辽国收买大宋的情报,来的正好,大宋还要收买辽国的情报呢!不然怎么灭了辽国。到时候就看谁舍得花钱,手的手段更高明。

    论起钱,赵祯不怕任何人,论起脑袋瓜,大宋也不比别人差。

    至于辽国能得到的那点可怜好处,相比大宋根本不值一提。王宁安也提到了,大宋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塑造辽国。

    不需要什么命令,只要一只看不见的手。

    大宋这边羊肉需求量增加,有利可图,辽国就要多养羊,大宋需要木材,辽国就要多增加伐木工,大宋要药材,辽国人就要满山去找,要皮草,就要到处打猎……辽国人当然不是大宋的孝子贤孙,可利益驱使,他们只能乖乖这么干,还干得心甘情愿!

    赵祯看到这些,勐地想起了一本书,他把《管子》捧了过来,仔细翻开。宫中之书,虽然无所不有,可赵祯一直以来,功夫都放在儒家经典上面,从论语,孟子,易经之中,苦苦寻找治国之道。

    竟然忽略了真正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

    当初管仲为了对付鲁国,就抬高收购鲁缟的价格,结果弄得鲁国家家织布,把田都荒废了,随后齐国停止收购,鲁国只剩下一堆鲁缟,田里两季都没有收获,老百姓饿得哇哇叫,只能臣服齐国。

    随后,管仲又用想同的原理,摆平了代国、楚国、吞并了衡山国,实现了齐国称霸天下的梦想。

    要说起来,先秦诸子当中,管仲,韩非,这都是当时的成功人士,放着他们的作法不学,去学两个到处碰壁的人孔孟之道,简直是有病!

    王宁安的作法并非凭空而来,完全是管仲的经济战升级版本,还增加了金融的部分,弄得威力更大,杀伤更惊人,也更隐蔽……从此之后,赵祯的案头,多了一本《管子》,这位皇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学问的缺欠,开始有意识弥补短板,渐渐的,在政务上面,赵祯和自己的相公们不再琴瑟和谐,言听计从,相反,越发南辕北辙……

    大宋这边,在赵祯的全力支持之下,王德用、余靖、王宁安的意见成了和谈的基础,岁币必须取消,要谈,只能谈贸易!

    消息同样传到了辽国一边,踌躇满志的辽国太子耶律洪基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

    他迫切需要树立威望,偏偏土地要不到,连岁币都混没了,他简直气得抓狂,不重样地狂骂萧大半个时辰。

    最后耶律洪基气哼哼地去找耶律重元了,他想说服皇叔,同自己一起,和大宋血战到底,死也不能取消岁币!(未完待续。。)

第180章 欢呼吧!(四更)

    “两位辽使,我也不怕泄露朝廷机密,其实咱们和谈的这些日子,算起来也一个多月了,朝廷做了不少准备,哪怕你们翻脸无情,只管开战就是,没准还能提前把燕云拿回来。”王宁安的语气,别提多嚣张了。

    萧大和耶律仁先都听不下去,一个个把脸扭过去,斜眼望着天空,一副信你才怪的德行!

    哼,敢不把我说的当回事!

    王宁安一气之下,就带着两个人到了沧州的码头,从去年开始,就在赶工,如今码头已经颇具规模,几十艘大船一字排开,船工正在紧张搬运。

    从船上扛下来一包一包的稻谷,称重的粮食压得工人都弯了腰。

    在岸上,粮食已经堆积得和小山相仿。耶律仁先和萧大都是领兵的人,只看了一眼,就估算出来,光是岸上的就有十万石以上。船上有多少,还不清楚呢!

    “哈哈哈,你们辽国,只有窃据的燕云十六州堪称富庶,可我大宋天下,物产丰饶,湖广,江南,岭南,四川,两淮,到处都是产粮之地,这就是江南的粳米,第一批就是三十万石,后面还有,多了不敢说,调百十万石,一点难度没有,两位使者有什么感想啊?”

    他们能有什么感想,当然是不信。

    宋人狡猾,保证又是虚张声势,几十万石的粮食,够十万大军吃半年了,大宋不是刚遭灾吗?哪来那么大的财力?

    别看堆积如山,没准就是骗人的,船上也不见得是粮食,说不定是沙子呢?

    他们满心怀疑,到处翻看,还跑到了船上,这俩货都是旱鸭子,摇摇摆摆的,生怕掉水里面,活脱大狗熊,滑稽而又可笑。

    王宁安懒得搭理他们,直接打着哈气离开了。过了两个时辰,萧大和耶律仁先才垂头丧气离开,连告辞的话都没说,直接回去禀报主子去了。

    显然,两个人被吓到了,所有的粮食,都是江南的新米,上面一律盖着市舶司的标志,摆明了就是官粮,看起来大宋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和谈能成最好,不能成,人家就要打了!

    说实话,宋军的战斗力,这俩人都看不起。

    但问题是只要大宋据城死守,把战争弄成僵局,以辽国的情况,损失一大,两方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不战自乱……原本他们还不太甘心放弃岁币,可是到了此刻,他们只想着怎么说服主子,万万不能轻举妄动。

    ……

    “我说二郎,你哪弄来的这么多粮食?”王德用好奇道:“要真有这么多粮,和辽寇一拼,未必会输啊?”

    王宁安没说话,余靖强忍着笑,“老将军,你怎么也被他给骗了,这里面只有三万石是军粮。”

    “啊?那,那其他的呢?”

    余靖摇头道:“这小子不是上书建议陛下,要让河北百姓自救,还在沧州设置了市舶司,这是和江南交易的第一批货物,按照市舶司规矩,只有十分之一的税是朝廷的,能充做军粮,其他的都要发给灾民。”

    说到这里,余靖突然脸色狂变,用手点指着王宁安,惊得说不出话来。

    “你,你小子也太阴险了!”

    余靖想到了什么?会如此吃惊。

    原来悄无声息之间,王宁安已经完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布局。

    沧州以北是榷场,以东是市舶司,同时兼具海贸和边贸两大财源!而且新城足有二十万人,加上周边的城堡村镇,还有沧州城,以及牢城,小小的地方,聚集了四五十万人。

    要人有人,要财路有财路,可以想见,用不了多久,沧州就会成为北方的商业中心,比起汴京,也差不了多少。

    余靖看王宁安的眼神都变了,这小子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无可挑剔,建港口,设市舶司,是为了灾民好,修城是安顿百姓,弄榷场,是为了解决岁币之耻……看似迫不得已,随意落下的子。

    可问题是,事情都弄完了,倒是先成全他们王家。

    坐拥这么好的位置!

    王宁安敛财的能耐不用说了,王良虽然投军时间不长,可是屡立战功,练兵的本事不差。这爷俩珠联璧合,守着四五十万人,练出一两万的精兵,就跟玩似的。

    对了,王宁安的三伯还是航海的能手,日后也要筹建水师,如此一来,王家更是雄霸海陆,傲视宋辽!

    种家和折家,实力雄厚,朝廷奈何不了他们。

    看起来,王家的潜力远远超过这两家。光是这个局,就让人拍案叫绝!

    要说王宁安没有小算盘,余靖死都不信,就算老天爷偏袒他,也没有这么巧的。

    “你小子啊,处心积虑,真是能算计!”余靖只留下一句感叹,转身就走。王德用捻着胡须,哈哈大笑,他的老眼之中,闪烁着光彩。

    “好小子,想不到,这种光景,还能看到一个将门崛起,真是不可思议。”王德用举起了两个大拇指。

    王宁安不想骗老将军,他的确是费了无数脑筋,最初他也没有想到会弄成这么大,但一步步走来,一半天授,一半人谋,竟然真的完成了浩大的布局。

    只要三年,三年不乱。王家就能牢牢站稳脚跟,成为谁也撼动不了的庞然大物。

    “哎,武人离不开兵啊!”

    王德用感慨非常,他是做过枢密副使的人,小小的也是王相公。

    可自从踏足西府,王德用就成为所有文人攻击的目标,那滋味老将军太清楚了,他做人谨小慎微,对待皇帝忠心耿耿,不留把柄。

    结果这帮人就说王德用身材奇伟,不是人臣之相。

    开玩笑,王德用的老爹王超七尺有余,足有两米多,正是长得魁梧,才得到了赵二的欣赏,王德用虽然没有老爹那么高,但同样魁伟壮硕,这要是文官长这副容貌,就是威严有度,天生相才,到了武将这里,就成了不甘人下,要造反当皇帝的罪证……王德用实在是无语,也无奈。

    “这几十年来,老夫是亲眼目睹,武将越来越受到压制,连孙子都不如!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兵有将有力量!”王德用道:“老夫可不是告诉你造反,是让你自保,回头老夫送你二百部曲,保证都是个顶个的好汉子,能保你不死,老夫相信你,亏待不了他们。”

    说完之后,王德用强忍着得意,走得可快了,不给王宁安拒绝的机会,直接消失在眼前,哪像个七十岁的人!

    呸!还保我不死呢,是让我保你们王家吧!

    王德用是犬父虎子,可他的儿孙就是标准的虎父犬子,老将军到了古稀之年,又狠狠打了所有文官一个嘴巴,万一他走了,人家对子孙下手怎么办?

    没办法,老头子只能给孩子们找个靠山,王家父子两个,年纪都不大,少说也能撑个三五十年。

    他一点都不担心王宁安会拒绝,因为王家眼下还只是潜力无穷,没有真正变成实力,这时候就需要人遮风挡雨,他王德用正好有这个分量。

    互惠互利的交易!

    还真是条老狐狸!怪不得狄青能被欺负死,你老家伙越活越滋润呢!王宁安刚刚有点睥睨苍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劲头儿,立刻消失了大半。

    论起见识和能力,能赶上他的没几个,可论起耍手段,玩权谋心机,哪怕是粗鲁不文的王德用都让他刮目相看,还有什么张狂的本钱,低调,一定低调啊!

    ……

    王宁安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有人气得发疯,耶律洪基把南下征宋看成立威之战,结果弄得岁币没了,让他的脸往哪里放?

    少年心性,使得耶律洪基决定铤而走险,他说服了皇叔耶律重元,然后调集两万人马,再度勐攻雄州。

    这一次耶律洪基动用了精锐的皮室军,突然发难,大宋一方险些失守。

    不过好在宋军拼死作战,辽兵三次杀上城头,都被打了下去。

    狄青等人一直枕戈待旦,王宁安说的明白,辽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果然,这不又来了。

    狄青立刻投入战斗,他们分散袭击辽兵的后路,破坏粮道,拼死拖住辽兵的攻势。

    就在这段时间,王家军的床子弩已经增加到了200张,这玩意又叫八牛弩,顾名思义,要八头牛,或者几十个成年人,才能拉得开。

    床子弩的弓有三张,一张主弓,一张前弓,还有一张方向相反的后弓,通过筋连接在一起,就像是一个放大版的复合弓,威力惊人。

    别说是人,就连战马挨了一下都必死无疑。

    自从捕鲸之后,王家军就能大肆暴兵,看着整齐的一排床子弩,谁都流口水。力道惊人的箭,穿透辽兵的身体,将皮室军盯在地上,有些人没有立刻死去,他们还在抽搐挣扎,鲜血染红了大地。

    倍受鼓舞的大宋士兵勇敢冲上去,刀剑撞击,每一刻都有死者倒下去,狄青又一次戴上了他的青铜面具,状如疯癫,在辽军中冲杀往来,见了他,没有一个人不后退的。

    双方冲杀得勐烈,打得更惨,可战斗却出乎预料的短暂,辽兵撤退了,丢下了数千具尸体,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宋赢了,每一张面孔都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这是武人的胜利,将士们,尽情欢唿吧!(未完待续。。)

第181章 大家都在谋划

    耶律洪基败走的原因很奇葩,因为连日战斗,草料不济,驮马饿死大半,负责运输辎重的民夫哗变,军粮断绝,不得不撤退……

    我的老天爷啊!

    听到这个理由,王宁安都笑喷了,辽国什么时候变得爱护动物了,驮马死了,民夫就哗变了?以他们的个性,哪怕民夫死了,都不会停止进攻……奇葩的理由,必然有奇葩的幕后原因,说到底还是耶律重元搞得鬼。

    宋辽开展自由贸易,从目前来看,获益最大的就是耶律重元,他迫切需要海量的资金,帮着他拉拢部族势力,抢夺皇位。

    为此,给他的宝贝侄子一点颜色,也就不意外了。

    耶律洪基前有强敌,后有猪队友,哪怕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打了,只能灰熘熘败走。经此一役,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的矛盾彻底浮到了台面上,双方完全是不死不休。耶律洪基发誓,要干掉这位皇叔,真正独揽辽国大权……

    伴随着耶律洪基败退,和谈最后的障碍也消失了,王德用还等在沧州,想要等着签署最后的盟约,只是让老将军惊讶的是,朝廷突然下旨,派遣集贤殿大学士富弼接替王德用,出任正使,同辽国方面签约。

    王德用则被升为太尉,加封鲁国公,据说,要接替贾昌朝,出判大名府事。显然,经过这一次大战,贾昌朝也做了不少事情,终于能如愿以偿,调回京城了。

    除了贾昌朝之外,其余的有功将士,都要升赏,可以想见,整个河北,乃至京城,都要来一次大换血,只是王宁安的兴致不高,他觉得临阵换将,不算什么好兆头。

    尤其是把富弼派出来,更是有些莫名其妙,按理说富弼是庆诸公之一,应该站在范仲淹一边,可是老范选择了河北诸将,而富弼是正儿八经的文官系统出身,二者已经渐行渐远,偏偏表面上还有那么一丝香火情……

    事情就怕这样,完全站在自己一边,没有说的;泾渭分明,那也没说的,就怕这种貌合神离,怎么办都不好办!

    不用问,准是文彦博那个老东西使的坏,王宁安也没有办法,他能影响赵祯的大战略,却没法干涉人事。

    尤其是他们这一伙人在京城的势力太弱了,两府的相公,没有一位真正站在他们一边,河北的胜利越大,诸位相公的脸就越肿,能不下绊子吗?

    就盼着贾昌朝能顺利返京以这个老家伙的无耻和手段,没准能和文彦博一争……

    当然想再多都没用,还是看最后的和谈结果吧!

    富弼轻车简从,赶到了清州,在这里同辽国使者举行正式谈判,光是一个地址选择,就让王宁安的心头一沉,有点不妙啊!

    经过半个月的唇枪舌剑,双方最终敲定了和谈结果,公布出来,顿时诸将大哗。

    原计划是彻底废除岁币,可是这一次却是分成十年取消岁币,前三年将岁币降到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第五年开始,变成白银五万两,绢十万匹,十年之后,彻底归零。

    除此之外,富弼还答应辽国,要限制沧州新城的规模,比如城高不得超过两丈,护城河宽一丈五尺,不得修筑敌楼,城门要用木栅栏,人口不能超过二十万,驻军不得超过两万,有超过一千的人马调动,要提前知会辽国……

    做出了这些让步,当然对外宣称,也是光明正大,理由充分。

    比如双方贸易骤然开放,必然冲击巨大,不能一下子就把贸易额推升到几千万贯,第一年要限制在500万贯,然后逐步适应,逐渐提升。

    由于贸易额不能提高那么多,关税也就无法弥补岁币的缺口,故此分成三步降低岁币,最终取消,是为了稳妥起见,老诚谋国。

    至于沧州新城的问题,也是如此,双方各退一步,辽国承认新城存在,大宋限制新城规模,谈判本就是妥协的艺术,这也是为了宋辽的大局。

    而且据说西夏大量调动人马,陈兵边境,意图不轨,大宋不能和辽国纠缠太过,忽略了西北的大局……只是别管理由再多,这份合约让许多人大失所望!

    “荒唐,简直荒唐透顶!”

    余靖得到消息之后,气得暴跳如雷,“他富彦国怎么能如此事故?”

    “不是事故,是无耻!”欧阳修脸色铁青铁青的,本想着岁币之耻,一朝洗雪,结果弄个十年之期,还把沧州新城给限制住了,打得什么算盘,别以为谁都看不出来。

    不就是这一次的功劳都是武将的,都是一干在野文官的,朝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