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棋虽然是以乐于帮助国内发展称著的爱国商人,但是,却也是知道,如果养成国内各地把发展经济等同于招商引资,这其实是走了歪路。
本质上,中国或许资本积累不够,需要外部资本帮助激活国内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本质上还是中国自己的发展潜力被激活,靠自己发展的。有限的帮助,之后,剩下大部分的资产积累,都是自己创造的。
或许,给以给国内投一些老旧淘汰的生产线,短期带来一些就业机会和增长。但这些随时会被淘汰的产能,意义并不是很大。
因为,很快国内就要加入wto,很多产业是要跟国际上同行竞争的,引进的都是人家淘汰的技术和工艺设备,你怎么跟人家平等的去竞争?
倒是,开网店、送快递之类的,可能比一些低端待淘汰的产业,更有前途一些。至少,这些产业是新兴的,超前的,布局这些产业,未来会持续的增长。经济学有个原理,经济发展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
各种新兴的产业,其实就是竞争对手最少,阻力最小,所以,容易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增长潜力,远远大于既有的旧产业。
更多人学会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意义远比目前传统行业的投资更大。因为,国外的互联网用户同样是小白,刚在摸索互联网。国内跟国外的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所以,想要弯道超车,在这种明显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领域,应该更多鼓励和发力。
即使,新技术推广过程中会出现过热和吹泡沫,但其实这是正常的。任何一个技术创新初期,经济泡沫都非常大,甚至都会出现短期的泡沫崩溃过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但整体上,新技术普及带来的新的增长点和好处,远远大于泡沫崩溃造成的损失。
只有很传统和保守的旧产业,才不容易犯错误,而旧产业仅是把别人很早以前已经做过的事情重复,很难通过这些旧产业去完成蜕变和超赶。
每次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要么是资源优势。要么就是抓住了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就像是,韩国在60年代一穷二白,甚至80年代的韩国也不是发达国家。但三星为代表的企业,抓住了半导体、电子产业的技术应用普及浪潮,从中获得大量的机会,不仅仅三星本身突破瓶颈,进军世界第一流的企业之流。而且,韩国也因此,成为二战之后,少数从发展中国家追赶成功的发达国家。
虽然韩国是一个小国家,吃几个产业的技术红利就能成为发达国家,对于大国而言,就算吞掉韩国的所有优势产业,贡献的产值也是有限的。但毫无疑问,不断的抓住新的机会,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普及周期中,不断的抓住新的机会,才能真正的完成逆天改命!
后世的的周期天王周金涛,一句名言是“发财致富靠康波”,康波周期,其实是苏联的经济学家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技术周期的理论。周金涛经常提到的发财致富的康波周期,其实是比较小的地产周期。对于国家而言,其实需要抓住的机遇,并不是地产周期这玩意,首先是技术普及周期带来的机会。以及,货币汇率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周期、利率周期。
各大经济活动的周期里面,新技术的周期,其实是最逆天改命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新技术革命中,稍微捞到一些机会,都远比传统的旧产业里面捞实更能带来飞黄腾达的机遇!
。
第897章 国债()
将一大批上门化缘的地方官送走了之后,没想到中央级的财政部。
“林老板,很冒昧打扰,说来可能你会觉得扫兴,我是来化缘的!”中央财政部的刘部长,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说来很惭愧,作为财政部的部长,财政却是穷到国库跑耗子,赤字不断扩大,还没钱,更糟糕的是,想要发行国债借钱,也发不出多少国债!”
“现在国债发行利率多少?”林棋问道。
“三年期国债14利率,一年期1134,不满一年936。两年期1242。”刘部长说道。
“这个利率,没多少吸引力啊!”林棋说道,“现在通胀率都快24了,赚钱的生意也比较多,随便做点什么,也比买国债强吧?”
“林先生,你好歹买一点吧,不然我们财政部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你买了国债,我们就有理由,去忽悠……不,说服其他的银行和地方,购买中央的国债。”刘部长表示说道。
“好吧,不过,我觉得3年国债太短了,你要发行就发10年的。”林棋说道,“10年国债,固定利率15,每年6月12月各支付75的利息。这样,新棋保险公司,可以买20亿国债。除此之外,国债之所以卖不动,主要是债券不好交易,流动性不行。我建议财政部跟央行合作配合,搞国债逆回购的模式。”
“国债逆回购?”刘部长一愣。
“这个名此是我发明的,但交易模式在发达国家很成熟。全世界主流发达国家,国债都可以当做仅次于货币的准货币使用。主要是因为,国债在银行和金融体系,真的可以当钱来用。而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觉得国债能代替现金,且比现金保值,那么,就容易吧国债发行出去了。逆回购,就是在公开的市场,比如股票债券市场,需要用钱的人,可以拿国债抵押来获得贷款,希望借钱的人,报年化利率,按照排行榜从高到低排列,最优先成交的高利率借款的。而愿意贷款的机构,看到有人拿国债抵押,就开始抢贷款的机会,报价利率越低,越容易成交。简单说,就是以国债作为跟钱差不多的保值的物品作为抵押品,只要这个市场成熟。那么,就解决了购买国债的人流动性问题了,需要用钱,不需要等国债到期,而是在市场上质押国债就能获得短期的借款。只要不断有人愿意借钱,那么,国债就会超过普通存款,迅速的获得银行和大规模的金融机构认购。”
“为什么要央行呢?”刘部长不解,“财政部发行国债,关央行什么事?”
“……”林棋沉默半晌,“央行是托,没有央行背书,国债逆回购这个游戏规则,根本不会被市场买账的。必须要央行来担保,即使别的机构不出手借钱,央行也是绝对会出手的。财政部是给国债本金和利息安全性背书。而央行,则是给国债的流动性背书。到期才能拿回本金,流动性太弱,不适合现在的国情,经济瞬息万变,谁会放心拿着不到期就不能变现的债券?而只要央行能保证,有人拿国债抵押拆借资金,央行最兜底,愿意接受对方的抵押物,并且给出贷款,那么,流动性问题就解决了,国债利率逐渐会变成无风险利率的参考值,银行和央行未来有有可能参考国债利率来制定存款、贷款利率!做大国债市场,不仅仅对财政部、央行是有利的,实际上,对于国家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也是有利的。今后,发债的机构和银行的利率都主要要参考国债的市场利率。比如,国债15的利率发行,市场不认可,有可能跌破100元面值,使得实际利率超过15。也有可能,市场利率变低,国债变得抢手了,于是15年利率的国债会涨到110、120都有可能的!市场博弈来制定市场化的利率,利率制定会更及时和灵敏。”
“原来如此!”刘部长感慨说道,“这次还真是不虚此行,林先生挺懂经济的,年后不如抽空给我们财政部讲课吧!”
“算了!我经济方面的书,看的并不多,更多经济方面的名词,还是跟新闻学的。”林棋笑道,“我最多提一点建议,不会讲课!我又不是教师出生,喜欢没事就给别人传道受业。”
原本在80年代中期,中央财政收入占比还在40以上,但是到了90年代,逐渐到了中央财政仅占全国税收比例却是缩水到了22。虽然,94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中央财政收入迅速的提升到了50以上,但是,90年代国内经济问题依然是很多。比如,物价疯涨的情况下,想要赚到超过通胀的钱,是比较困难的。大量的国营企业,甚至是因为市场反应迟钝,在90年代这样野蛮生长的过热经济周期里面亏钱。
经济整体过热,各省冷热不均不说,各地各部门都找财政部救急,而财政部可远远不如后来那么财大气粗,可以说,目前的财政部是有史以来最穷的一届。不仅仅穷,而且,地方都担心财政部借地方的钱不还,所以,中央提借钱,没几个地方相应,都是捂紧钱包,要钱绝对不借。93年,刘部长杠杆接任,在海南开财政会议,全国各省的财政代表都来了,刘部长直接自嘲“李部长同志任财政部长时有上衣和长裤穿;王部长同志任部长时,还有衬衫;到我这儿只剩下背心和裤衩了。”会上有同志跟他开玩笑说“您可能连背心都没有,只剩下裤衩了。”可见,这个年代的中央财政是有多穷。
穷就算了,问题是借钱都困难,财政部发行的国债,都是响应了了,没多少机构热衷购买。
因为,这年头的国债利率高不假,但通胀疯狂程度,比国债利率还要高的多。买国债就输了,随便倒腾什么商品,都可能比国债报纸。恩,这就是经济理论里面的过热周期,过热周期以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是商品为王,你倒腾煤、倒腾钢,倒腾有色金属,倒腾石油,随便搞点什么大宗商品,都是远远跑赢通胀。
过热周期,gdp经济增速快、通胀也高,很多人发现收入和利润虽然在增长,却远远跑不赢物价,甚至,90年代很多人生活比80年代更困难,因为,通胀太过于严重,少数的时代弄潮儿,可能会在这个年代迅速攫取大量的财富,但是,大部分人其实很难在这个年代保证自己的收入增长超过通胀。
成熟的经济体,过热周期之后就是滞涨周期,滞涨周期的特点是,经济增长停滞,且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可以说,滞涨期比之前的过热期更痛苦。
过热周期好歹还是收入和物价都在涨,滞涨周期则是收入涨的慢物价涨的快。
滞涨之后,则是衰退期,衰退期gdp为主的经济指标一年比一年低,但好在通胀也是一年比一年低,甚至有可能会进入通缩。虽然,衰退期可能会伴随着大量的裁员和失业,但是,由于通胀比较低。政府意识到经济处于衰退之后,会实行减税和货币宽松、降息等等政策刺激。只要不在衰退期失业,或者是被降薪,衰退期一开始不适应,等适应了之后,则会比之前过热和滞涨更好一些。
更何况,衰退期是经济一年四季的冬天,既然衰退期都来临了,大量减税和宽松政策,会改善很多企业的经营。
随着很多行业经济复苏,则是会迎来经济发展最理想的周期——复苏期!
复苏周期,由于衰退时期大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减税降低成本的政策依然延续。而且,经济处于低通货膨胀,gdp增速却是不断的回升。这种低通胀,高增长的周期,是经济一年四季的春天。
但那种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四周期循环,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规律,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规律,并不是放之四海都准的道理。
就如,南美洲的通胀一直很高,基本上,看不到衰退期、复苏期,长期以来,南美洲的经济只存在两个周期过热期和滞涨期,过热期是gdp和通胀都在快速涨,滞涨期的gdp不涨,通胀继续涨。把欧美作为模板的周期理论,套用的全世界不同地区,会发现很多地区都跟欧美的周期不一样,各国各地区都是有不同的国情和地区情况。
中国经济如果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循环理论分析的话,会发现非常混乱,可能一会儿是滞涨,一会儿又倒着回到过热,一会儿又跳过去,变成滞涨、衰退。一会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周期完全是支离破碎,不规则运动的。
周期理论指导中国,有时候灵的跟神一般。有时候,根本就是瞎扯淡,根本就不灵。时灵时不灵,说明经典的周期理论,其实并不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的。
想要根据周期规模理论里面的商品、债券、股票、通胀、gdp的阶段性表现来定义中国的周期不是不可以,但是……照搬其他国家的经典理论,可能是不行的。这至少需要等,中国本土的经济学家来研究出一套中国的经济周期规律。
但是,林棋不希望中国出那么牛逼的经济学家,因为,一个国家出了一批伟大而经典的经济学家,多半证明一件事——该国经济不行,经济有病!
只有国家经济非常糟糕,才会遍地经济学家,思想深度和理论深度都是很高。苏联解体之后,东欧各国苦逼的日子多了,经济学家一堆。另外,南美洲国家,随便找一个人侃什么货币政策、汇率、经济周期、库存周期之类的都是了如指掌,经济学对于南美国家,等于是常识,根本就不需要接受教育,就能深刻的懂各种经济理论,且,个个都是人才,举一反三能力,到其他国家,都可以当经济学教授了。
。
第898章 林丑的野心()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国内对于国外很多的经验和机制都不是太了解。所以,几乎是全世界各地的考察,学习各种制度和经验。
比如,中国的央行后来的很多货币政策和机制,主要是跟美联储学的。其他的证券、期货之类的制度,相当多的都是借鉴美国的经验,只不过,根据国内市场不成熟,弄出了一堆的约束性质的本土特有的机制,来避免市场因为不成熟而失控。
国内的财政政策,就跟美国不太相似了,基本上是在原有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不断的吸收消化各种经验,形成一套不算完美,但却是在不断完善的财政制度。就如,地产行业的机制,后来就是学香港,搞土地财政。
但香港搞土地财政,是因为当初港英殖民政府是准备捞一票走人,哪会考虑今后的后患,甚至,港英政府巴不得土地财政留下的后患越多越好,好给中国带来麻烦。
国内跟香港学土地财政,毫无疑问是比较短视的。
林棋当然了不希望国内的财政依赖地产行业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一时爽。表面上,短期内是民不加税也国库充裕,但后患却是无穷的。
但美国就是基于历史数据研究得出结论,房价涨10,人口出口出生率会下降1。5。房价越高,导致人口结婚和生育平均年龄越来越晚。即使是美国,生育年龄也不断推出到了28。9岁。更多是国家,平均生育年龄超过30岁。
“你说说,这算什么?大过年的,比平时在公司更累更忙。”林棋不由哭笑不得的跟蒙欣抱怨。
“这就叫忙?”蒙欣不以为然,“你要是去科研岗位去看看,科研工作最关键的时期,都是拿命来拼的,关键实验,有时候你休息了,就有可能推迟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重做。就像是大过年的,林蒙科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重要实验室,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年假。”
“你倒是清楚,好歹给人放假啊”林棋表示说道,“新创业电子集团那边,现在都不断的在人才减负,如非必要,不鼓励加班。”
“你以为我鼓励员工加班拼命?这年头,能留在国内的不少顶级科学家,都是因为理想而选择留下来,或是放弃海外更高收入的工作回国拿更低薪水。光靠钱去维持团队,多少钱都不够烧!经济上的待遇,只能说放在国际不能算差,但绝对不是最好的。但关键是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能让人在国内工作一样能出成果,且成果是留在国内的。”蒙欣感慨说道,“华人科学家是非常高产的,人均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比较高的!只不过,过去很多的科学家都去外国的大公司工作,以至于,我们经常去海外求着人家日本、美国、欧洲的公司转让技术给我们,付出了重金之后,结果一看技术的发明人是华人,而且国内培养出来的。在国内时,这些人不生蛋,到了海外却成了高产的下蛋母鸡,本质上,是因为,国内连最基本的实验条件都不能提供,没有物质上的条件,国内很难出成果,最终,才会导致了华人科学家在海外的大公司出了很多成果,被高价卖给中国,甚至,中国想要对方都不卖的现状!林蒙科技公司的hr,最多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华人科学的想法和追求,进行长期持续的挖角说服工作,不那么纯粹的爱国者,太过于市侩我们基本上仅接触不挖。但是,也有很多,要求很低,不要求个人待遇,只要求我们能提供科研的环境,就肯回来的,这些人,回来后,很多都是拼命三郎,比国外工作时更拼。因为,不少科学家,其实内心都是爱国的,国外给人家贡献了重大成果之后,回来后,内心感觉有愧于国家,就会更加努力,要创造出比国外的成果多几倍的新成果!”
实际上,21世纪之后,随着国内越来越富裕之后,也是加大引进了不少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的力度。
其中,归国后贡献的科研成果的质量,堪称是世界罕见等级的。但科学家本人,却是英年早逝的例子不在少数,也是为数不少。这些科学家,很多都是身体不好,却又太拼,导致,归国之后,迅速贡献了重量级的黑科技,但遗憾的是人却没了!
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到惋惜!毕竟,这些顶级人才,其实能多活几年,不那么拼的话,其有生之年可能会贡献出更多的成果,因为,高智力的科学家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有些高质量的人才,不是你堆砌100人、1000人、10000人,就能创造出同等级的成果。
越是高等级的成果,往往只会是极少数特定人群能做到。努力,其实仅是突破自己的上限。但是……最顶级人才的下限,其实比平庸人才努力一辈子达到的上限还要高。
所以,这种顶级人才,少一个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此,林棋也是感觉到惋惜,所以,跟蒙欣商量,回头后注意安排医生,给科研工作者定期检查身体,且由医生制定更符健康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表,避免一些珍贵的科学家,因为太执着于尽快出成果,而英年早逝。
实际上,每一个能负责重大项目的科学家都是瑰宝,能保持身体健康,多活几年,比什么都重要,成果可以慢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