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觉得林棋有点飘了,有钱就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不少人,甚至想要看着林老板在院线市场跌跟头,把自己吐出来的话,重新吃回去。

第517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林棋也太狂了!”嘉禾电影公司,邹文怀看报纸,见到邵氏院线压缩传统胶片电影的发行,强迫片商和电影投资人采用数字高清摄像机来制作数字片源,不由幸灾乐祸,“香港电影行业,终究是小成本电影为主,每年500万港元预算以上的电影,不超过20部。大部分的电影导演和剧组的水平,也只能胜任100万预算之下的电影。林棋这么倒行逆施,邵氏电影院线恐怕要完!”

    金公主娱乐公司的雷老板,也同样看到了新闻,却是露出了深思:“林棋难道不怕失去香港的片源支持吗?”

    香港每年盛产五六百部电影,世界排第三。产量第一,嗯,不是好莱坞,是印度宝莱坞,单纯以电影数量来看,印度自娱自乐的电影产量长期位于世界第一,但是,依然只有印度人自己能接受,大部分电影又唱又跳,跟全世界的观众审美差距太大,所以,即使歌舞剧火爆的时候,印度那些电影也没火。

    其次,才是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的电影不仅仅是产量大的问题,而且,每年千万美元以上预算的大片,美国好莱坞电影占90%以上。这正是大片的产能,让好莱坞的电影,平均质量远超过全球大部分国家,在全球绝大部分市场,好莱坞电影都出于吊打当地本土电影的场面。

    简单说,这个年代的香港电影,跟好莱坞一样的商业电影。但是,好莱坞主要是卡位大片市场,预算几千万美元的大片每年至少能供应几十部,这些电影的平均上座率是有保障的,使得全世界的主流院线发行商,都更愿意考虑给好莱坞电影更多的资源。

    而香港的电影更多的低成本商业片,更多是看到一个题材、故事火热,迅速的开始跟风。完全是投观众所好,题材和故事甚至是观众喜欢的演员都可以提供,观众爱看抢占,港片给提供抢占,爱看僵尸就提供一堆的僵尸。但这些片子,纯属的投机性质的。大部分制作并不精良,仅是火了一部之后,更多的跟风题材,趁机跟在后面喝汤,很快就作死了一个又一个题材。

    简单说,香港电影看起来每年的产量很多,但五六百部电影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烂俗的跟风,不仅仅题材模仿,而且,制作的也不太用心。真正经得起推敲,水准以上的作品,每年顶多只有50部。

    林棋知道,不能单纯的玩这种短线投机的做法。电影毕竟是一种产业,产业的发展,必然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质来保证。

    也正是因此,林棋才宁可牺牲邵氏院线的短期的利益,也要以此作为筹码,倒闭一些电影创作人,跟创业影视娱乐公司的布局去发展。

    好莱坞的电影业,堪称是世界的巨头,起步非常早,最早的将科技运用到了其中,并且都是系列电影。

    “新创业系真的蛋疼,为了影视发行,收购邵氏院线旧算了。非要把邵氏院线改组成什么数字化电影院线,非要强迫人用昂贵的数字摄像技术!”

    “这个林老板太过分了,邵氏电影院线,迟早要关门。”

    “邵六叔,恐怕会后悔把邵氏电影公司卖给林棋这个小子,他这么折腾,估计几年后,邵氏电影就彻底在市场消失了。”

    这样的话语,林棋几乎听腻歪了,而小于在最初的几天前也还给林棋透一下耳风,后来也是见怪不怪了,反正林棋都是无动于衷。

    一波又一波的抵制,抗议,不理解,林棋也都当做耳旁风。

    他知道,行业大部分从业者都是有惰性的,本来日子能过,得过且过就可以了,非要强迫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大的风险,去拥抱新的技术,学习新的东西,很多人恐怕第一反应就是不合作和抵制!

    但是,邵氏电影院线在香港有27家电影院,东南亚地区还有24家。多厅战略实施之后,将会拥有1000个电影屏幕。这个经营规模,即使在21世纪,中国电影市场跟北美电影市场旗鼓相当时,也能排在前十名。

    后世的电影院数量太多了,所以,某种意义上,影院并不能垄断。

    但是现在,华语电影行业,邵氏院线的发行渠道,却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个月几千万的票房?

    你们,真的……

    所有的人,都不感兴趣吗?

    确实,有人会表示,即使饿死,也不接受数字摄像技术,宁可饿死,也要用胶片来拍电影。

    但是,总会有一些电影投资商,会视邵氏电影院线的档期资源比较多,所以,乘机跟邵氏合作,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

    当然了,现在的新创业系主导的邵氏院线,也不是是个片子就给上映,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如果,审核的电影质量太差,宁可放经典老片,也不放那些烂片!

    全面的升级电影院线的理念,追求精品电影。

    一个月只放映一部2000万票房的新片,也比放映20部票房100万的垃圾要强的多!

    ……

    “有没有搞错,我这是拍摄抗日,奶奶的小日本,自然是怎么爽就怎么打,要是真的都按照历史来拍摄,那还不乱了套。”《抗日大业》的导演黄风很生气,差点气的把摄影机都给砸了。

    “没办法,这是林总给出来的,你们真的要是不能拍出像样点的东西,那我们只好解约了。”与之对接的院线经理也很无奈。

    自古都是商人重利轻情义,在他看来,也是看不懂这位老板在想什么,那什么蝴蝶效果,估计带不来什么好的效果,一个不小心,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市场再给搅和了。

    “那你们就赔偿违约金!”黄风很生气,但他知道生气也没用。

    “给你20万解约费用,合同里面白纸黑字写着的。”院线经理将早就准备好的支票递过去。

    “不带这样的吧,这也太欺负人了,难道我们的电影就不能上映了,全香港还就新创业才有院线?”编剧怒了,演员也怒了,连发盒饭的师傅也怒了。

    即使这是一部垃圾,但也投资了100万。解约之后,只给20万,还怎么回本啊?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短短的半个月时间。

    邵氏电影院线解约了5部即将杀青的电影发行,赔偿100万港元的违约金。

    之后,这些电影投资人,带着烂片,找其他渠道发行,并且,将新创业系喷的狗血淋头。当然,不少投资人把电影上映之后依然扑街,归咎于被新创业系打压。

    ……

    “林总,不妙了,出事了。”第二天天色刚亮,小于便是冲进了办公室,嘴里还叼着一把包子。

    林棋看了一眼小于,后者这才意识到有些失态,一口将包子咽了下去,伸手递过来一份材料,显然他赶路很着急,一口包子下去,噎的直翻白眼。

    “预料之中,都在掌控中。”看完了手中的资料,林棋没有丝毫的反应。香港电影行业集结了500多人,游行示威,抗议新创业系霸道解约。

    虽然,解约的都是那些烂片的导演,电影质量不通过,才会被解约。

    解约制度,也是最新邵氏电影提出的新合作机制。

    也就是对于拟在邵氏电影院线独家发行的电影,可以提前签约,之后,邵氏院线的发行部门看片,对于质量不通过的电影,给予解约。

    这是在电影拍完之后,才给的补偿。

    想要骗20万元解约费,也得有过去上映过的成绩。并且,如果太坑的话,邵氏不仅仅节约,而且,通报全行业,这个导演和剧组拍的片子太烂,大家要小心。

    一群拍烂片的,偷鸡不成之后,不反咬一口,倒是怪事了。

    “林总,外面的人说话很不好听,连收垃圾的都在嘲笑我们,说一个不懂电影的来指导电影拍摄。”小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中的话。

    “让他们去说好了。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林棋微微一笑,并不生气,有新创业身后巨大的资金支持,自然不惧。

    而且,真正在折腾闹事的,基本上看不到成名的导演和演员,因为,这些人珍惜羽毛,知道新创业系是影视行业最大的金主,得罪不起。与此同时,不少有水平的电影人,已经在开始研究数字摄影技术和特效技术之类的新技术了,哪有空去参与跟金主示威的无聊举动。

第518章 害怕失败,就不敢跟挑战吗?() 
    “怎么了,还有什么疑问?”看着发愣的小于,林琪有些好笑,这小子还算努力,就是没见过什么风浪。

    香港归根结底,是资本说话的,别说是现在,就是回归以后,50年不变,意味着资本无论如何都是稳坐钓鱼台。

    影视行业示威抗议,只敢跟政府、帮会抗议,真正要跟资本抗议,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妥协、出卖。毕竟,香港左派早在60年代,已经被镇压了,现在没有真左派,只存在一些小清新的小资,表面上喊着口含,实际上,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稍微分化,就自己瓦解了。

    “林总,我有些搞不懂,香港的电影确实是以小成本为主,10部烂片中,有1部能看的电影,我们只需要挑选能看的电影,何必要强迫市场提升质量呢?您这样做,不就是一记七伤拳吗,虽然对于华语电影的整体质量是有好处的,但对于邵氏电影院线,却是有百害无一利。”

    小于一脸真诚,这其中的玄机他看不懂,黄锡照登门了几次,办公室那帮人也是蠢蠢欲动,但都被林棋打发了。

    只能说,林总很骄傲,懒得向别人解释太多。现在,为了推广电影行业新战略和格局,他已经解释太多了。

    “小于,你觉得以后电影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林棋曲指敲了敲桌子,问道。

    “当然是技术推动创作理念的变化,电影放映的分辨率、流明、色彩饱和度,特效上提高,还有就是导演、演员、剧组的专业水平。”小于语气中也很不肯定,说到底他仅仅是一名工作不到一年的毕业生,并不是影视行业的老将,学的专业也跟影视无关,而是工商管理,“电影院线而言,就是上座率的稳定。我们集团格局超过电影院线,应该是自家的电影院线的体验超过其他同行,吸引通过采用我们的技术,获得利益最大化。”

    林棋点了点头,补充道:“你只是说了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更关键的还是电影作品。拍摄、放映系统的新技术,本质上都是为了拍出更好的电影。但如果电影圈子的风气不正,纯属搞跟风项目骗钱混日子,那么,投入再多的资金,也只能获得口碑烂票房也不咋样的烂片。无助于提升整体的质量,而这样大砍大杀,本质上是排除那些不行的作品和人,将资源更多给能做出诚意作品的人和作品。与此同时,过去香港电影行业,也没有那个人能整合圈内的力量,而我们这么做,实际上是甄别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顺着我们的方向前进,自然就是朋友。不跟着我们走,那么就会在烂片的泥潭中沉沦!我要做的就是,经过我们筛选过的项目和作品,能够具备好莱坞级的口碑。新创业影视集团出品的电影,而不是香港电影!”

    小于终于听出了一点味道,试探着问道:“林总您的意思是,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能跟好莱坞竞争的品牌?”

    “不错,好莱坞的电影每年本土票房规模已经超过80亿美元,而全球的电影票房规模,大约有250多亿美元,并且,维持一个增长的态势。然而,全球70%的电影票房收入都是被好莱坞卷走了!”林棋说道,“而香港电影在60~80年代,虽然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但是总结一下,现在除了我们新创业系之外,其他的影视同行,海外票房已经饱和,华语电影全球市场规模,除了我们新创业系之外,不到4亿美元总和!我们新创业系一部《阿瓦隆之庭》就席卷了5亿多美元。现在的《FATE》虽然可能低于预期,但是,3亿美元应该是没问题的!假设,我们每年能推出一部旗舰作品5亿美元这样程度,5部1亿美元级的作品。那么,即使不能跟好莱坞整体抗衡,但也是绝对能做到,仅次于好莱坞的程度!如果,我们不去这么做,那么,将来好莱坞进一步席卷天下,香港本地观众,也看好莱坞电影,内地的观众将来肯定也是好莱坞大片为主,华语电影生存空间将会压缩到很小的空间。所以,必须要做精品,每年有10~20部电影,全球市场跟好莱坞争锋。每个月都有华语电影全球发行,这样才行!而垃圾片,不值得那么做,只有我们认可的精品,才有全球发行推广的价值!”

    “怎么可能稳定的维持发行渠道呢?除了好作品还不够的,比如,全球的电影院,采购了我们的数字高清放映设备,那么,将来我们谈作品发行合作,就有更稳定的合作方,话语权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不是求着别人来发行!”

    小于明白了,林总的野心,超乎了业界的想象。别人仅看来眼前的上座率和票房得失,林棋考虑的却是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

    他不明白的是,这个做法……实在是太蠢了,这样的行为,等于是人和公牛角力,最终也只能尝尝牛角的滋味。

    新创业是一个团队,林棋带来了巨大的超乎众人想象的东西,但这一次,小于感觉有点发蒙,林总的这个蓝图,一下子铺展的太巨大了。

    “我上次你调查的好莱坞电影《终结者2》的拍摄资料,怎么样了?”林棋忽然问道。

    “您稍等!”小于旋风一般出去了,片刻后又是回到了办公室,另外一份资料摆在了桌子上。

    资料上关于《终结者2》的资料,上面详细的包括了拍摄的成本。这部电影现在是在筹备阶段,真正上映是1992年。

    这部电影将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推上巅峰,自此好莱坞进入“施瓦辛格时代”。

    与此同时,更是巩固了詹姆斯·卡梅隆在好莱坞的地位,他后来的导演作品有《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阿凡达》。

    后面两部自然不用说,可谓是商业片里面最成功的典范,打破了全球电影票房的纪录。由于票房上的成功,以至于很多电影奖项,也不得不低头,将奖项颁奖给卡梅隆的神片。而不是那些,票房一般般的深度电影。

    “林总,我不太明白,这是好莱坞顶级的电影,我们没必要把它作为对手!”

    小于话说了一半就打住了,这是好莱坞的导演,不是徐克,也不是邵逸夫,更不是周星驰。

    在国内拿不出这样作品的情况下,过多的关注也没有多少的意义。

    “害怕失败,就不敢挑战吗?”林棋反问了一句,他之所以如此关注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卡梅隆的作品。

    而卡梅隆某种意义上,是未来世界电影行业的技术领跑者,他擅长于采用各种新技术,去给电影增加更好的体验。而由于卡梅隆的成功,使得跟在他后面模仿的导演不计其数。可以说,只要卡梅隆用过的器材和设备,他拍完不用了之后,未来五年内,租借器材的剧组都会排满!

    林棋大概的翻阅了一下,资料与他记忆中相差不大。

    终结者第一部投入640万美元,第二部则是电影历史上,第一部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这样的投资成本,在国内市场是不能想象的。

    换做是其他以利润率为主的投资人,断然不会同意第一部仅用640万美元的电影,第二部的预算暴增十多倍,达到1亿美元的大关,成为最昂贵的电影。

    但是,卡梅隆却是赌上了他的信誉和未来发展,全力打造了这样昂贵的大片。回报率虽然可能不及2000万美元或3000万美元去完成这部续集。但是,站在战略角度来看,这样庞大的预算,不仅仅拍出了更好的效果,也烧钱实验了更多新技术和方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卡梅隆未来几十年来,一直作为商业大片之王!其电影的产量不高,但是,累计票房可以吊打全行业所有的导演。

第519章 对徐克的期望() 
    很多观众直到《侏罗纪公园》问世,才开始震惊,电脑特效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了!

    但实际上,《终结者2》已经采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效技术,终结者T…1000,就是运用大型计算机内建模制作出来的,很多的酷炫画面,就是在计算机中用模型合成。

    后来《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等作品,在技术方面,也是一脉相承,继承了卡梅隆对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狂热。

    正因为此,在1992年第64届奥斯卡中,《终结者2》摘得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四个奖项。

    并且还有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两项提名,这部电影出色的声光效果,也使得本片DVD成为发烧友试机的必备装备之一,无论是在商业和评论,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90年代初的环境下全球票房就超过5亿美元,对流行文化特别是科幻、动作类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卡梅隆已经是形成了他坚定的创作理念。只不过,后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他用的设备越来越高级而已。

    “帮我联系一下徐克,让他过来一趟。”林棋淡然说道。

    卡梅隆是属于好莱坞的,但是林棋现在手头有一号大将徐克!

    徐克在某种程度上,是跟卡梅隆差不多,喜欢新技术和视觉效果。但是,由于徐克没有卡梅隆那么好的条件,自然就不能做到卡梅隆那般的程度。

    但是,林棋对于徐克的期待,却是希望他能够正面对抗卡梅隆。当然了,资金和技术方面,林棋也是全力支持的。

    “没问题,老板!”小于说道。

    正值六月,香港已经很是闷热,徐克暂时给虎门拍《黄飞鸿》的剧组放假一天,之后,赶忙返回香港,跟林棋见面。

    “好久不见,你这是怎么了?”林棋简单徐克,眼睛有点有黑眼圈,不由关心问道。

    “没什么,最近一直在忙着电影,钻研细节,所以,有点失眠。”两人已经算是老熟人,背后站着一个新创业,徐克也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