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然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9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被誉为“七国八制”,沿海城市和一线引进,基本上都是用不同国家不同公司进口的通讯设备,不仅仅价格各异。而且,基本上都是不标准不兼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电信运营商认为,之后国际大厂才能制造这种先进的设备,中国国产厂商是不能造电信设备那么高大上的玩意。

    第一个打破发达国家才能制造电信通讯设备神话的公司叫做巨龙科技!这家公司是国内程控交换机的鼻祖,90年代中期巨龙科技巅峰时期,一年就可以拿下100亿元订单。那时候,巨龙科技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亚于海外厂商。至于,华为、中兴、大唐、烽火之类的公司,都是仰视巨龙科技的扑街。可惜的是,巨龙科技公司的技术团队原本是军队的现役技术官兵,而在90年代末国际政策不允许军队经商,所以,巨龙公司的有军队编制的技术团队不得不撤离。因为没预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巨龙公司迅速的陨落。

    也正是巨龙公司衰退,导致了中兴、华为、大唐等等竞争对手崛起。而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公司,其战略上跟巨龙如出一辙,既是靠着廉价够用的低端产品,从农村包围城市,一点一滴的夺取绝大部分地区的市场份额。最后只剩下一线二线城市,也迟早会换国产设备。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词——便宜!绝对是性价比!

    这跟电脑你卖4000,我卖2000这种性价比不是一个级别。而是你卖100万,我卖2万!

    即使100万的设备,确实比我的好。但是那么一丁点的性能,不值那么大的差价。这种大批量采购的一年采购量逐渐会达到百亿、千亿级的巨大市场,性价比才是关键。

    以国内飞速发展的电话装机市场而言,全盘采用进口设备,一名电话入户的成本约为3000~5000元,加上电话机的话,电话装机成本要5000~1万。

    而换成了新创业电子公司提供的产品,电话入户成本不超过100元。即使将电话机的费用涵盖在内,也不过是2000块钱成本。

    这种门槛的降低,会促进电话装机用户规模的飞速增长。

    即使现在国营的电信局没有绩效考核指标,但是,效益比较好的话,员工还是能获得更好的福利。比如——福利分房!

    而条件比较好的单位,虽然工资也不会涨多少,但是,却是可以给员工提供福利啊,比如,让后世房地产上深恶痛绝的福利分房制度。这个年代的房地产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单位都有分房福利。效益好的单位,用不了几年,人均都能分到大房子。即使效益差的单位,相当于是免费长期住的职工宿舍,还是能保证的。

    东莞的合同仅是一个起步,实际上,目前东莞的订单也仅能满足万线。实际上,东莞当地的市场潜力至少还有百倍以上的增长空间,随着经济发展,仅这一座城市至少需要安装百万部电话。

    更别说全国各地几千个城市,未来仅电话装机市场,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也正是因此,林棋在公司程控交换机的产品做出来之后,就将项目小组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新创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今后专门做电信设备,不仅仅是固定电话相关的程控机、电话线、电话机之类的业务,后面还有市场规模更大的互联网设备和移动通讯设备的庞大市场。

    这一块业务虽然不会是集团公司的主业,但毕竟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而且,提前多年涉足这一块市场,让国家省点外汇,让那些国际垄断寡头少赚一点利润,也算是为国做了点贡献吧。

第338章 进度80%的战争大片() 
1985年12月末,虎门镇。

    年初这座被写入中国近代史的古镇,因为林棋的心血来潮,更改了未来发展规划,成了一座以影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实验城镇。

    整个虎门影视基地目前大概有2万多人,一半是电影剧组和园区的工作人员,另外一半是建筑施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按照园区的规划图和《鸦片战争》剧组的要求,进行繁忙的建设。

    不仅仅是电影需要的场景,而且,还包括最基础的基建工程和商业住宅类型的建筑。为了还原历史,这些住宅和商业建筑,也会搞的古色古香,内部虽然有现代化设施,但从外面看,几乎跟古代建筑一个风格,不会突兀的看到电线杆、变压器这种破坏氛围的建筑。

    “老板,平时我们的员工,生活方式也竟可能做到跟历史上的人物一样,随时都可以把我们的员工当做群众演员拍到戏里面。”影视城的管理层自豪的表示说道,“现在我们的在搞鸦片战争主题园区,这部戏之后,我们会陆续拓宽到更多朝代,甚至是外国的历史建筑……”

    林棋点了点头说道:“今后新创业影视公司会不断的投入多部历史大片。像《鸦片战争》这种规模的,不能保证每年都有,但两三年投资一部,这是没问题的!”

    “太好了!我们正需要更多的电影,打响我们的名气。”园区的管理层充满期待的说道。

    而在影视城规划初期,最关键的就是名气。没有打响名气,自然是很难吸引外部的剧组前来拍摄,更别说是吸引游客观光。

    而目前园区的人气完全靠林棋投资的《鸦片战争》,虽然,它投资规模巨大,但影视城想要真正的发展好,还是需要其他剧组慕名而来,而不是仅靠着新创业系内部输血照顾。

    当然了,暂时而言仅靠着《鸦片战争》一部电影,就足以维持影视城先期的运营。

    要知道,《鸦片战争》的预算已经超标,累计耗费了1。3亿港元。估计电影杀青的成本,可能要达到2亿港元。

    这样的投资预算,拿到香港会吓坏整个电影行业。因为,这年头的香港电影行业,全行业一年的投资预算加起来也才1亿多港元。每年投资的港片几百部,绝大部分的港片预算是以几十万元低成本为主。能够获得几百万投资预算的电影,每年也就十多部。而五百万以上的电影,在香港已经算当之无愧的大片。

    当然了,新创业系的片子另算,香港的电影行业需要吹整个行业的牛逼时,会把新创业系的影视票房成绩,也计入港片的全球总票房数据。但是,香港电影行业内部排资论辈,又习惯性的忽视比整个行业格局更大的新创业系的作品。

    当然了,《鸦片战争》电影投资至少有一半是用在了服装道具和场景的搭建。相对于好莱坞耗费巨资搭建的片场,拍完之后喜欢拆除或遗弃,《鸦片战争》电影剧组搭建的相当一部分场景是永久性的建筑,今后是可以重复性利用。

    也正是因此,这部电影的耗费的成本,比表面上要低一些,毕竟,虎门影视城也算是新创业系的资产。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的投资预算,应该是创下了华语电影新高。如果跟原本的历史相比,至少二十年以内,没有那部华语片的预算,能跟《鸦片战争》相比。

    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因素算进去,即使是后市那些创下几十亿票房的华语大片,其投资的本钱,可能还不如《鸦片战争》!

    毕竟,后世创下五十亿以上票房的神片,投资预算也就3亿规模。几十年后的3亿预算,无论的片酬还是物价水平,都会让其购买力极大的缩水,绝对不如80年代投资2个亿预算的神片的预算充裕!

    当然了,为了拍戏专门还原一千多吨和几百吨级的木船,这还是小儿科。要知道再过十多年后,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为了拍,《泰坦尼克号》甚至按照当初的图纸,专门又遭了一艘万吨铁船。

    看起来为了拍这种娱乐大众的电影,不惜成本的烧钱,有点败家。

    但是这背后创造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却是比烧掉的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更别提,这还是商业片,拍摄出来的效果,若是能够让观众买账,不仅仅不会亏本,还是创造不俗的利润!

    ……

    《鸦片战争》剧组,正在紧张的拍摄。

    现场硝烟弥漫,爆炸声不断,搞的就真跟战场似的。这跟后来横店的战争片那种纯属抓人凑数,别说群众演员素质一般,就连专业演员也缺乏敬业精神。

    这部戏开拍时,剧组就专门让专业的军官对全剧组成员组织了一个月的正规军训。

    军训完了还不算,之后,一堆军事历史专家考究19世纪的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战术和组织模式,再换上了一百多年前的军服,按照历史记载,去模拟当时的军队的生活和战斗方式。

    至于英军的演员则是在香港找了一批欧美军迷,由于包吃包住还给不低于香港的片酬,不少混的不得志的欧美港漂,也屁颠屁颠的到内地当起了群众演员。

    电影的唯一投资方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对于电影的要求,超过了这个年代华人导演执导过的任何一部电影。无论是香港擅长商业片的导演,还是国内擅长主旋律电影的导演,都没有拍过这种纯粹以战场上是视觉冲击作为卖点的大片。

    包括国内八一制片厂的那些军旅战争片,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人物刻画上,具体战斗过程往往都是很短暂,大部分仅仅是吹个冲锋号,一群战士呐喊,占领阵地,战争结束。想要把更多细节刻画出来,一方面是技术不够,另一方面就是资金不够。

    而《鸦片战争》则是用了最好的摄影器材,与此同时,资金规模也是上不封顶,唯一的要求,做出一部刷新华语战争片标准的史诗级大片。

    所以电影为了把最好的场面拍出来,不惜成本的尝试不同角度拍摄,最终选择一些最好的镜头和场景。

    这里面胶片的耗费都是无所谓的,关键的是爆破之类的都是不要钱的搞。即使八一电影制片厂派来的道具组和爆破组都不由对雇主的财大气粗感觉到麻木,要知道,《鸦片战争》爆破耗费的成本,已经够八一厂拍十部战争大片了!

    “林先生,电影大致上已经拍摄了80%了,现在主要是一部分战争场面还未达到要求所以进行补拍。”李翰祥向林棋解释说道,“按照进度,明年上半年彻底杀青。后期制作还需要打磨一段时间,大概要到86年西下半年才能上映。”

    林棋点了点头说道:“好!慢工出细活,这部电影最终是要给全世界的观众看的。文戏和剧情太复杂,要深入了解历史,估计观众是没有耐心的。只有战争场面上下功夫,这才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共同语言!”

    世界上有太多的历史文化,但即使本国的观众,有耐心了解本国的历史都是小众了,更别说的全世界的观众。所以,历史战争片,历史方面不能太细了,只能概括浅白一点。而战争场面,则可以大书特书,这方面全世界不分民族国家语言文化,都是能理解的。

    所以,那些小众的电影,可能在历史、人性等等方面下功夫,但是大卖的电影则可能是在刺激观众情绪的场面上功夫,而不追求让观众深刻的了解历史或是什么价值观。

第339章 《西游记》首播() 
1985年12月,新创业影视跟央视合拍的电视剧西游记也提前杀青,并在香港星辰台首播。随梦小说 。lā

    “徐总收视率一直在向上,向上!”星辰台的运营团队,兴奋的看着仪器,说道,“初步估计,收视率达到77%!”

    “是吗?”徐小明感觉到非常振奋,说道,“这是吊打tvb啊!”

    “是的!开头前几分钟仅40%多收视率,但是用不了多久,收视率就遥遥领先!”

    首播的第一集既取得了77%的收视率,吊打同一时期的tvb剧集。

    当然了,tvb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因为星辰台以周播剧为主,一些精品剧集确实是可以吊打tvb同期节目的。但是,星辰台目前更重精品剧,每年精品剧的产量并不是很大。所以,tvb还是能以低成本原创剧集的产量,来获得市场份额。

    基本上,现在香港的观众都知道,星辰台的节目好,能够出口到全世界,但就是产量低,一年能有四五部精品剧就不错了。而tvb的剧集质量较低,但却是量大管饱,偶尔有题材不错,演员发挥的好的剧集,也是能够打发时间。

    尤其是现在星辰台大力搞有线电视,优质节目也向安装了机顶盒的用户倾斜。一些非机顶盒用户,就未必觉得星辰台的体验彻底超过tvb了。

    但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多用户安装高清机顶盒之后,tvb的优势将会不再。当然了,新创业影视也正在说服tvb将自己的频道纳入星辰电视网络中,星辰台可以不收取管道费用,无论是广告费还是收费频道的费用,都是tvb自己的,纯粹是为了方便电视盒子的观众,可以不换盒子,就可以看到香港所有节目。当然了,tvb暂时还是比较傲慢,拒绝这种合作。

    但是,相信随着时间发展,要么tvb自己独立建一套高清电视网和电视机顶盒技术,要么只能接受星辰电视网络的招安。

    毕竟,时代在飞速发展,未来随着观众的收入提升,对于电视的要求也会提升。以前有的看就可以了,但今后却是追求更大的屏幕,以及更清晰的画质。这样一来,就必须要采用高清电视、光纤网络和数字机顶盒这一揽子解决方案。

    别的电视网络巨头,还在摸索未来的方向时,新创业电子公司早就研发出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方案。

    包括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电视巨头飞利浦、索尼、松下、夏普、东芝之类的公司,在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高清显示技术方面,都是不如新创业系。更别说,tvb一直以来仅是一家内容和平台公司,没有半点技术基因。

    而志在成为世界级大公司的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自然也不会把tvb当对手,击垮tvb垄断香港电视市场,这也不是公司的发展目标。毕竟,垄断香港市场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公司并不是以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为主。而是以版权内容、技术解决方案、投资等等方面为主的。

    版权内容的运营,自然是面向全球,说服世界各地的电视媒体和发型渠道购买新创业影视公司的节目版权,争夺全球文化市场的话语权。

    技术解决方案,就是以自身平台作为案例,说服其他的公司采用这一套技术方案。包括向全世界的公司出售网络设备和高清机顶盒终端,做成功了之后,获得的利益,比垄断香港电视市场要有前途的多。

    另外,投资也是重点,对于一些有前途的内容或者公司,可以利用资金优势参与进去。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司体系外的人才,来给公司创造效益。

    比如,西游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案例,以新创业影视公司自身的力量,即使有不差钱,也很难拍出同等水平的西游记。因为,西游记剧组里面很多人,并不是市场体系雇佣的,而是国家体制的力量,调用了最好的人才资源。

    想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构建专业性很强的人才库,随时都能用最好的演员,而不是最有票房号召力最能吸引脑残粉的那批,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及耐心,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

    后世的日本工匠精神神话虽然不断蒙上造假阴影,但其通过市场化的力量,对人才进行专业分类,也确实值得学习。比如,日本的影视动画游戏的配音、配音等等方面比较强,这未必是日本人这方面有天赋。而是因为日本对于配音、配乐这样的小众市场都进行了细分,有着大量专注于做这种小众市场的声优、音乐事务所。那些事务所专门签约培养相关的人才,之后,游戏、影视、动画公司需要配音和配乐,可以直接找各大专业的事务所,让其旗下的签署声优和音乐人来试音。

    国内光是一个配音经常搞不好,这更多不是国内没有好的配音人才,而是因为缺乏组织,一盘散沙。即使游戏、动画等等公司想要花大价钱找合适的配音人才,但也会因为专业人才数量少类型不足,最终只能勉强适配,而最合适的人才,有钱也很难找到。

    香港影视行业在7090年代,由于大量人才聚集在小小的一个城市,圈子比较小,圈内人士容易知根底。所以,有钱也能拉出一只专业性很强的团队。当然了,由于格局太小了,港片能制作的题材也是有限的。

    比如西游记若是在香港制作,只能做成一股小家子气的剧情片,而不相现在这种还原原著精神的大格局精品电视剧!

    “昨晚的西游记看了没有?”

    “当然看了,感觉非常好!”

    “听说是星辰台跟内地中央电视台合作,打磨了几年,找了最好的演员拍的!跟tvb那种小家子气的电视剧,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不知道,内地真的有花果山水帘洞吗?”

    “这是我看过最好版本的西游记,以前香港和日本都拍过不少西游记题材的,可惜不太符合原著精神。只有这一部,真的吃透了原著!”

    “没想到,内地也能拍电视剧啊?”

    这部电视剧应该是新创业影视公司跟内地合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原本预算是1000万港元,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预算超支到了1700万元。

    也正是因此,内地的团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不仅仅西游记电视剧的海外版权归新创业影视公司,而且,星辰台还获得了首播的权利。

    等到星辰台首播一个月之后,央视才会开启国内首播。

    历史上,这部电视剧一直拍到90年代末,总耗费资金高达600万元,之所以拍的那么慢,更多因素的剧组差钱,只能一面等后续资金到账,之后才重新开始拍摄。整个西游记的拍摄过程,堪比九九八十一难。也正是因为磨难,所以最终坚持拍完的这部电视剧,成为了几十年后依然不断重播,依然还能获得不俗收视率的神剧。

    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的影响力,应该算是空前的。即使今后有更多的经典或大卖的电视剧,但那都类似于流星,用不了几年既褪色。像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这么经久不衰的电视剧,应该是非常罕见的。

    实际上,目前国内的团队拍长篇电视连续剧的经验还不是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