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人都认识,被请来肯定是拍电影,但是拍什么电影,电影的要求是什么,两人还是很好奇。

    李翰祥这个大导演在两岸三地都吃得开。而谢晋票房成绩跟李翰祥没法比,但是,也拿了国内外不少奖。

    林棋指着虎门炮台的遗址说道:“曾经,这里爆发过战争,那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幕!香港成为清末第一个被占据的租界!”

    “鸦片战争!”两个大导演不约而同的说道。因为,这两人都是以中国历史正剧闻名的大导演。历史正剧,在全世界影坛上的影响力都非常高,很多的评价高的拿奖导演,都是从历史题材入手。

    在西方历史题材审美疲劳之后,80年代一大批人开始关注以前还未了结的其他地区的历史。比如,中国的历史题材,就一度比较热门。

    除了中国导演拍的中国历史题材,获得了不少奖之外。外国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也凭着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为角色的《末代皇帝》,在后来冲击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九项大奖,基本上是横扫了金像奖。

    李翰祥的许多历史片,即使是后世,也是被当作教科书一般的模仿学习。就是一些古装风月片,想要拍的经典一点,也得借鉴。当然了,限于技术条件和投资规模,李翰祥的电影,不能跟后来的大片相比。毕竟,后来的大片是几千万几亿的成本,李翰祥的电影也就几百万预算。

    但在细节上,做的确实很到位,比如其拍摄的清宫系列,直接是在故宫里面实景拍摄,用的很多道具,都是价值比电影投资成本昂贵的多的真家伙。细节上,可以完爆后市的各种大片n个层面,你再牛逼,能在故宫里面拍戏,而且,还用一堆价值连城的文物来拍电影吗?

    谢晋的年龄跟李翰祥差不多,近几年来拍摄了《高山下的花环》那样的战争电影。后来的《鸦片战争》在细节上更是丝丝入扣,当得起真正的大导演的评价。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跟谢晋的电影比,真的欠了几分功力。尤其是考据和细节上,谢晋、李翰祥算得上文化人,张艺谋、陈凯歌等等后辈跟他们相比,真堪称是不懂历史没有文化的文盲。

    当然了,这两大导演的毛病也不是没有,细节上考究很严谨,真的能在电影里面学到历史和文化。跟后来儿戏一般的历史娱乐片,真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但是……这种“干货”太多了,细细品味固然是觉得神作。但是,问题是大部分观众没有那个耐心,恨不得第一眼就能看到火爆的大戏。

    电影方面,林棋很外行,但他是权威的观众啊,对于看电影还是有发言权的,并且,他还是投资人,那么,他的发言权就更能直接影响作品。

    “没错,请你们二位一起过来,因为,我想要拍《鸦片战争》!”林棋说道,“别误会,我不是说拍什么拿奖的深度电影。而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这个题材厚重,仅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外国人而言,感觉不到《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要拍外国人觉得有意思的,那就需要《末代皇帝》那种电影。

    但林棋真不觉得,《末代皇帝》是不如《鸦片战争》的。外国人看不出来,但中国人看来,《末代皇帝》的细节,都是外国人的视角,没有深入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次。

    当然了,想要把《鸦片战争》拍成更好看的电影,那就需要在“战争”上下功夫。

    历史上的《鸦片战争》前面的鸦片和禁烟,拍的太多了,虽然,还原历史做的很好。但是,要林棋来说,这方面要拍的简一点,战争场面要拍的多一点。

    男人就要看大炮对轰,排队枪毙的场面。

    如果战争场面更多,更惨烈一点。那么……商业上的效果也更好一点,影响力也会更大。

    后世就不少人为《鸦片战争》惋惜,多好的电影啊,即使是炮战和近战的场面表现都不错。以谢晋的功夫,就是拍《滑铁卢》那样的场面,估计也驾驭的住。

    这种男人的浪漫,谢晋却是浑若未绝,点到即止。

    林棋是要纠正这个错误,《鸦片战争》固然要分析前因后果,但是,也要满足那些单纯想要看战争场面的观众的需求。比如,一些完全不知道“鸦片战争”的外国观众,拍禁烟,不会激发起共鸣。

    但是,“战争”就是全世界不同种族、历史、文化的人类共同语言了。把战争的场面对拍多一点,拍的精彩一点,就有希望把一部小众电影,改成史诗级大片!

第299章 拍成什么样的大片() 
xb?f????y??=‘:f3?bx?}'?)??'?v?|7?c??vb?!fd??导演都比我懂拍戏,但是,我找两位来,并不是说,给钱让你们敷衍一下就可以了,而是找两位,拍一部在我眼里能及格的《鸦片战争》!”

    “及格?!”两位大导演不由露出了一丝难堪,即使……他们的电影成就还未达到世界顶级大师的水平,但也绝对不是新手,而是公认的华语片的大导演。

    李翰祥不用说,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成为了香港电影行业的著名的大导演。虽然,在60年代一度远赴台湾发展,让其错过了香港电影最快的发展时期。在70年代初,回归香港但由于风头不再像抢出那么强劲而一度被认为是过气大导演。当然,80年代初又成了首批跟大陆合拍电影的香港大导演,其中,《火烧圆明园》更是轰动两岸三地,在国内外都是话题性十足的电影。当然,也正是因为《火烧圆明园》的影响力太大,才造成了梁家辉获得了影帝的头衔,立即就遭遇台湾封杀。

    当然,《火烧圆明园》也不是没有缺陷,首先,它战争场面不够大。换成好莱坞的商业片,那么,肯定是燃烧、爆炸、燃烧、爆炸,这类的视觉冲击的场面要多一些。那种粗暴的视觉冲击,往往能够更有效的吸引票房。

    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堪称是一代经典。当然了,作为一部以对越反击战为背景的电影,战争场面却是惊鸿一现,很少看到。所以,这部电影更多是文艺片范畴。文戏太多,或许,这是它能拿奖,备受业界推崇的原因,但同样也是它不能成为卖座神片的理由。

    “没错!”林棋说道,“一部及格的电影,它不仅仅要有少数人叫好。被叫好的电影,未必是真的好。但叫座的电影,往往是真的叫座,因为,造假成本太高!就像《阿瓦隆之庭》一样,我要求不是它盈利,而是做出一部纯粹而好看的电影。最后的结果是它大赚特赚,但我投资的目的,确实不是盈利,更不是拿奖。好看的电影,肯定不会扑街!比如,137亿投资的《阿瓦隆之庭》我也没有打算它能赚几个亿美元的票房。实际上,它全球票房3000万美元,已经能证明它具备吸引力了。做到3000万美元票房,我当然是亏本的,假设,真的那样,我也认为值!至少,3000万美元票房,可以证明它确实不是我一个吻认为认为是精彩的电影,全球应该有近千万的观众认同!”

    确实存在票房注水这种可能,但是代价却是比较昂贵的。因为,注水的票房也是真金白银花钱买票做出来的,而最终分成给投资人的钱,是不到票房的一半。海外发行的话,甚至低于两成分账,这也是海外发行,缺乏买片方造假的动力。

    人家造假票房,是试图把票房刷到第一第二的位置,或者是比较能吸引眼球,有新闻价值的高票房,从而有噱头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观众进入电影院贡献真票房。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想要赚钱,那么即使刷票房,极限也就三成票房是假的,剩下的都是真票房。而票房成绩越好的电影,其成绩真实性约有保证。因为,即使想要出名想疯了的投资人,也不可能会付出天文数字一般的亏损,去造假。

    相对而言,获奖的电影黑幕操作空间,就大的多了。很多电影明明是狗屎,但评价出奇的高。等到有真实观众去看,才会发现这难道是一泡屎?

    “林先生的意思,是《鸦片战争》是要做成一部商业大片?”李翰祥说道。

    谢晋有点烦恼说道:“拍商业片,我没那个经验啊!”

    别说是谢晋,李翰祥都觉得没底!

    毕竟,《火烧圆明园》也算不上大片,之所以能大人,是沾了80年代北京热。故宫、清末等等近代文化,现在比较流行。

    与此同时,这个年代的大陆观众,也没看到多少不像样的商业片。这种环境下,只要电影不是太烂,就很容易取得惊人的成绩!

    “是的!《鸦片战争》我并不想要把它拍成什么反思、反战,或者什么深刻主题的电影!“林棋淡然说道,“世界上绝大部分都连《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我们太当回事,也不过是屈辱近代史的开端。太想要教育人,可能是我们华人导演的毛病,所以,细节功夫比较厉害,挖深刻主题、人性,也能迎合评委,混进那个所谓的文艺圈子不难。但是,我从来就不把那种拿奖的导演当回事,因为,其审美跟世界主流大众的违背的。别看他们声音叫的大,媒体一唱一和,仿佛他们的审美就像是主流一样,实际上,不对!电影是消费品,表达对一部电影的喜爱程度,最好的办法救是买票。连票房都不愿意贡献的观众,谈论对某个导演和电影多喜欢,实在是缺乏说服力。票房最高的电影未必是最好,但好的电影票房不会低……”

    换成别人这么跟两个大导演说话,两人肯定拂袖而去。但是,毕竟林棋可是目前华人娱乐圈,找不到第二个大腿比他还粗的了。

    要钱有钱,要发行渠道有发行渠道(vcd),要先进的技术有先进的技术。

    更何况……《阿瓦隆之庭》这部作品,他们不仅仅听过,而且,还真正的看过!

    大片级的品质,确实让业内人士即使觉得它没内涵深度,但也不得不服这部电影的商业和技术上的成功!

    普通的观众只想要看场面大一点,特效好看一点。

    现在世界的电影行业,还把《星球大战》那种五毛特效都不如的片子当作特效大片的时代。《阿瓦隆之庭》用超级电脑做出来的特效,普通观众哪里把持的住啊?

    别说的普通观众,就是这个年代不少的大导演,看过之后,也不得不震撼。因为……以传统的电影手法,确实拍不出那样的效果!

    这是技术差距使然!

    电影发展史上,技术其实一直都很重要!从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的阶段,大部分的电影大师都反对有声电影,认为有声电影是对于艺术的亵渎。但,最终有声电影还是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大众市场,以前不服有声电影的电影人,最终还是不得不接受有声电影。

    黑白电影过度到彩色电影,又是一批大师,觉得黑白电影才是艺术的,彩色电影是艺术上的倒退,理由给出一堆,并且,业内都认同。然而,没卵用!事实再度证明,色彩电影就是比黑白电影更代表未来趋势!

    而目前这个时间节点,则是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原本还不成熟的电脑特效技术,则是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成熟。

    虽然,还未成熟到可以用到真人电影中,还栩栩如生的程度。但是,用在动画电影中,技术已经足够!

    “及格,也既是多一点战争,少一点鸦片。”林棋说道,“是的!禁烟的政治博弈,可以拍的很考究,揭露清末的官场生态。但是,那些细节一多,这就不是战争片了,而是太过于中国化的政治历史片。战争!激烈的对抗,这是全球观众最能懂的表达方式!比如,我对法国历史了解有限,但是《滑铁卢》那样精彩的火枪时代排队枪毙的浪漫,还是感觉到酷毙了!《鸦片战争》里面,要表现出排队枪毙的悲壮,惨烈,那就足够史诗了!”

第300章 思路() 
q???y03??|?8!??:??z???vlem?g????o??)??r??看来文艺奖项绝对是有坑的,别人只爱看你愚昧畸形,你就凑上去迎合?要是这真的代表全世界大众的审美也就罢了,问题是,除了少数猎奇的观众,大众基本上不看。

    而国际电影奖项,只会毁了一大批有前途的导演和青年,将其价值观和审美扭曲,再也拍不出真正的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

    什么电影叫雅俗共赏的经典呢?泰坦尼克号就算是,一部典型的商业大片。票房横扫世界之后,站在世界电影史的巅峰。先用票房横扫世界,迫使全球不同层面的观众都得承认它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倒逼各大电影奖不给泰坦尼克号大量的提名,就会失去公众眼里的权威性。

    除此之外,一些大场面经典的战争片,一样是既叫好又叫座。比如,林棋就对70年代的滑铁卢惊为神作。

    鸦片战争的一些战争场面,除了有陆战的排队枪毙,还有炮台对轰风帆战列舰。

    虽然,清军处于落后挨打的一方,但是,照样也可以拍摄出悲壮色彩。要知道,很多史诗级的战争片,也不纯粹的站在胜利者视角拍摄的。也有站在失败者角度拍摄,而且,如果胜利者并不名誉和正义,那么,失败者就更能获得大量同情分。

    比如,排队枪毙类型电影的经典滑铁卢,就是一个悲壮的失败战役。但是观众,关注是却是那个年代的战争场面。其观感跟现代体系下的战争,完全不同的。现代的战争模式,越来越猥琐。战术和武器,都朝着猥琐流进化。猥琐卑鄙代表着先进。

    而排队枪毙时代的战争,现在看来很傻,但是,却是男人的浪漫。无论是之前时代,还是之后时代的战争,观赏价值都不如排队枪毙。

    鸦片战争电影想要精彩,更多应该还原战争。两种鲜明的对比的战术和战略体系下的军队的碰撞。

    嗯,清末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军队,也是准火器部队,主力也是以大炮、火枪为主。只不过,火器水平落后三百年而已。

    而当时巅峰时期的英帝国的军队组织水平和战术,也是很大的看点。

    林棋要是不是反思历史,仅仅是单纯的还原当时的战争场面,源于历史,但观赏性高于历史。

    背后的历史意义、深度,感兴趣的爱好者,可以自己去读书,电影只需要表现的好看就可以了。

    这个好看并不是特指剧情,而是战场的对抗。

    就像很多功夫片、动作片,研究剧情那就输了。其核心就是怎么打的好看怎么来,剧情仅仅是陪衬,为什么要打。但绝对不是重点。

    大部分的镜头都要是排队枪毙、大炮对轰,拼刺刀、海战19世纪战争,深度的还原细节。

    “我看过高山下的花环电影片头是剧组名单上还有军事指导这个职务!”林棋笑道,“不过,高山下的花环战争场面不多,严重浪费了军事指导的价值。人家香港的武术指导,都是设计指导好看的打斗,但是小家子气的武打场面。要我投资拍高山一部片子战斗场面至少要占一半。鸦片战争要还原的好,必须要有军事指导,把当年的战术战争给还原的彻底透彻。谢导,能不能找一批厉害的军事战争方面的指导,高度还原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场面!”

    “这个!”谢晋感觉自己跟不上林棋的思路。战争,是为了表现好看?

    “是的,表现的好看一点!”林棋点头说道,“这部电影想要拍的有意义,恩,我是指对开拓华语片的拍摄理念和手法方面意义。肯定是要以好看为主,而不是其他!”

    世界上大部分的战争片,要么表现什么正义战胜邪恶,要么表现反战,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没有谁纯粹要求,把战争片拍摄的好看。

    这个好看并不是剧情,纯粹的生命消耗!比现代的武侠、黑帮、警匪的场面,那可是要宏大的多。

    至于,国内拍摄的那些近代片,大部分是抗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也是非常的经典。仔细看起剧情,尼玛的,这不是好莱坞大片异曲同工的效果吗?

    香港电影动作指导独步世界,即使后来进入了特效时代,全世界第一流的动作指导都是当初港片时代培养出来的武指。

    但是,国内的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战争片,细节能拍的真实还原,都是因为有“军事顾问”。林棋看来,能指导军事题材电影的顾问,水平比比普通的武术指导要牛逼的多了。

    当然,鸦片战争的拍摄,肯定跟国内目前传统的战争片不同。毕竟,国内大部分的战争片都是一战二战之后的战争,这个时代的战争,拍的很真。因为,有大量的资料、道具,甚至很多还有当年战场的亲历者。

    相对而言,在排队枪毙和风帆战列舰时代的题材,就比较少了,主要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缺席了排队枪毙和风范战列舰时代。

    或许是,排队枪毙时代的鸦片战争打败了,感觉到屈辱,所以,不愿意多描述。

    但是,鸦片战争真正可耻的满清统治者,有决心禁烟,却没决心承担战争。

    而且,战争从头打到尾,林则徐的那条战线完全没有败象,甚至,出现了民心可用,三元里的民众中搞的登陆的英军非常狼狈。而后来,英军登陆多次,在不同地区,都遭到类似于三元里的失败。

    鸦片战争也充分表现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

    林则徐意志比较坚定,所以,其部下伤亡惨重,但依然是可以作战的。英军对于这些硬骨头,也是没办法。

    但其他的部队就的将领大部分都没有林则徐的意志,基本上,只能打打顺风仗,等到英军冲锋了,将领自己扔下部队逃跑了,这种打,自然是送人头。

    另外,鸦片战争时期,官僚层层瞒报,小胜夸成大胜,人人抢功劳。再到遇到局部不严重的挫折,又夸张成天大的失败,纷纷推诿把黑锅扣到别人头上。

    道光倒不是昏庸,而是懦弱。不敢于充分动员,做好打长期战争的准备。英军不过是选择几个沿海城市登陆,袭扰了一番之后,根本不具备长期占领的能力。道光却是让官员尽快送走这些瘟神,因此,就有了谈判桌上割地赔款。

    “电影主要拍战争场面,其他的谈判和割地赔款之类的场面,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