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伐利亚玫瑰-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随时准备牺牲生命。

“能打”一直是加里波第系的长项。

然而,面对着拥有强势武器的奥地利军队,加里波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撑到法国的援军到达。

都灵郊外的奥地利第三军团,以瑞恩斯坦率领的第二军为主力。将近6万人散落在都灵…基瓦索…切雷斯一带;另一个军团由亚历克斯指挥,直奔切雷斯…皮内罗洛一带的法…撒边境,全力阻止法国军队向上意大利推进。

5月4日,首批到达法…撒边境的法国军队,惊恐地发现,通向都灵的铁路线已经被威力巨大的炸药炸毁,长度达到数公里地被破坏地区,即使抢修,也根本无法在短期内重新铺设铁轨。慌乱了接近十个小时之后,部队收到命令,徒步前进,向都灵进发,争取尽早同撒丁军队会合。

法国军队离开铁路线后9个小时,到达了最近的一个车站,一名上校查看了停在站内的唯一一个火车头之后,苦恼地摇了摇头,命令部队稍事休息,然后继续夜间行军。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法国军队地其他线路上。

撒丁国王永远没有等到法国军队开进都灵的消息。5天之后,都灵陷落。奥地利的国旗、军旗迎风猎猎,飘扬在都灵王宫之上。



在历史上,奥地利军队由于吉莱将军的指挥失当,延误了占领都灵的时机,导致撒丁军队与法国军队会合,一路将奥地利人杀地退回米兰,退出上意大利;而现在……吉莱将军虽说不大满意自己的指挥权被两名年轻到令人对其能力严重不信任的军官给架空了,但是……奥地利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回远离战场的总指挥部,吉莱将军不由得沾沾自喜,准备着将功劳都据为己有。

如今……蝴蝶效应出来了,奥地利根本无视撒丁军队微弱的抵抗,倚仗精良、快速的武器装备以及强健的士兵素质,凶猛的拿下都灵。撒丁国王厄曼努尔二世被迫弃城逃跑,加富尔权衡了科西嘉岛与瑞士之后,英明的决定逃往摩纳哥公国。



奥地利皇帝弗兰茨这段时间神清气爽得很,他心情愉快地去探望重病卧床的前首相梅特涅。

战前坚决反对奥地利出兵的梅特涅,已经无法阅读文件,皇帝的首席副官格吕内伯爵为前首相念了米兰送回的战报,其中包括费迪南德总督的报告。

“尊敬的陛下:您将毫无意外的听到,奥地利军队深入皮埃蒙特腹地的消息。都灵已经是我们的战利品,撒丁国王逃向法国保护下的摩纳哥,因此我决定不让部队追击进入摩纳哥——再说这对于一位国王来说太不体面了。我欣喜地看到,司穆上校带领的第二军勇猛善战,为都灵的攻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仿佛看见一位未来的名将正逐渐成长起来。斯太尔步枪的发弹、装填速度超过撒丁军队的武器,这使得撒丁几乎完全失去了招架能力,士兵们也都非常奋勇。我的兄长,我非常骄傲,也非常激动。我确信,在您的治理下,奥地利将会重新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急切盼望那一天的到来。”这是费迪南德亲王的报告,狠狠地拍了皇后的马屁,更强力地拍了皇帝的马屁。

梅特涅含糊地对年青君主说:“陛下,我不赞成同撒丁开战,乃是因为这样会破坏奥地利在欧洲地外交地位;英国对这次开战很恼火,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奥地利无法得到英国的支持。”

“阁下,您多虑了。”弗兰茨轻松的说:“英国之所以不愿意奥地利开战,是因为不想看见法国站在撒丁的背后,因而导致奥、法两败俱伤;但是阁下,您觉得,如果奥地利具有强大的军事能力,还会让英国觉得需要仰仗法国来保持欧洲的稳定吗?”

“陛下想得很是深远。不可否认,英国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维持欧洲的政局稳定,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您想想拿破仑一世吧。”

“目前地奥地利,需要这么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弗兰茨不介意梅特涅的反对意见。伊丽莎白皇后已经成功灌输给弗兰茨这种概念:即奥地利需要向全欧洲展现强大的军事能力,以达到一种震赫能力;就算最终没有达成这个目地,也能让奥地利的精锐之师经受实战训练;总之无论如何都不吃亏。这个说法未免有点牵强和一厢情愿了。

梅特涅并不赞同年轻君主的想法,他是极端保守的外交家,信奉依靠外交手段来维持国家声誉。

“对于奥地利军队的军事力量,我一直都没有怀疑过。所以,并没有必要需要去印证。”梅特涅缓缓摇头:“陛下太急进了,这样很危险,很危险!”

“理夏德大使从巴黎传回来消息,说法兰西皇帝因为法国军队受到阻挠的事情大发雷霆,决定御驾亲征。法国军队迟迟不能前进,无法按照原定计划与撒丁军队会合,因而直接导致了撒丁军队的全面溃败,拿破仑三世因此爆发了严重的偏头疼。”格吕内伯爵补充道。

“这位皇帝……”梅特涅皱眉:“在定力上远远不及他的叔叔。”露出讥讽的笑容:“不过这是好消息呢,陛下,这说明科西嘉人着急了。请相信我,陛下,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做出许多愚蠢的决定,拿破仑三世的莽撞,就是奥地利的机会。”



最高军事首领已经出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皮埃蒙特…撒丁。各地军队纷纷溃逃,甚至出现了不发一枪远远看见奥地利军队就自我逃散的现象。加里波第在瞧不起撒丁国王的同时,带领3000人的阿尔卑斯猎兵团以及不超过1万人的撒丁政府军,向法…撒边境且战且退,试图与滞留在边境地区的法国军队会合。

加里波第打的很勇猛,猎兵团一路不断减员,1万多人的队伍,最后只有半数找到了法国军队。

而邪恶的瑞恩斯坦司穆伯爵,则抱着训练部队实战经验的目地,追着加里波第慢慢推进,有如猫戏老鼠。

如果伊丽莎白皇后知道上意大利战场的具体情况的话,大概会哀叹为什么勇敢的民族统一战士加里波第会落到被司穆伯爵洗刷的下场,因而于心不忍的吧。



5月29日,慕尼黑传来了消息:伊丽莎白皇后的哥哥,路德维希公爵在奥格斯堡与女演员艾米丽门德尔亨利埃特正式结婚。

遵照伊丽莎白皇后的意思,巴伐利亚国王不情愿的给了女演员一个女男爵的封号,但是这在任何人看来,仍然是不体面的同平民的婚姻。

巴伐利亚公爵因此遭受了一些非议,不过马克斯公爵根本不在乎。

这是2年多以前的绯闻的正式新闻——虽然很多维斯特巴赫们早就知道了。

索菲太后已经麻木,对此只是私下抱怨了几句,说茜茜的家人根本不考虑茜茜和弗兰茨的地位,任性胡来。不曾公开自己的反对意见,还是因为如今的茜茜,不会容忍外人批评自己的娘家人。

在奥地利的频繁战事报捷的欢喜之下,维也纳贵族们无暇顾及此事,再者说了,2年前就讨论过的事情不值得再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卢德薇卡夫人是很不满意的,她更多的为茜茜考虑,觉得身份太悬殊会给皇后女儿带来困扰。她不满意这桩婚事,但是对儿媳妇没有什么意见。艾米丽门德尔亨利埃特极为美貌,性情温顺,又已经怀抱可爱的小玛丽,卢德薇卡夫人看在孙女的份上,总算对媳妇态度不错。



伊丽莎白皇后对上意大利的战争进度十分满意,英国大使也与近日再次拜会了霍夫堡宫,与奥地利皇帝说了些有的没有的,旨在沟通感情。强势的国家也是比较让人着迷的。与法国不同,奥地利积弱已久,维多利亚女王根本不觉得奥地利的现状会对欧洲局势有害,相反,能够出现有能力制衡拿破仑三世的国家才是英国政府喜闻乐见的。

对于英国主动递过来的橄榄枝,奥地利皇帝当然表情自然的接了过来。

这日,华伦斯塔主教觐见皇后陛下。

“恭喜皇后陛下。”

“有什么好恭喜的。”谦虚的皇后掩藏不住脸上得意之色。

“上意大利这个不稳定地区,怕是有那么几年不在成为奥地利的烦恼了。”

“那是自然,花费巨额军费的目的不就在于此吗?”

“陛下说的是。”

“主教,您不会仅仅是来说这个的吧?”

“皇后陛下明鉴,托奥地利军事胜利的福,罗马等地的民族抵抗组织都暂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了,教宗大人很是欣慰。”

“保护教廷是奥地利应尽的责任,主教大人请转告教宗阁下,奥地利与教廷乃是互惠互助的关系,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伊丽莎白还是不太了解天主教,但是拉拢一方势力总比将其变成敌人要好,尤其教宗乃是上亿教徒的精神领袖。

“是。”华伦斯塔主教恭敬答应道,他小心翼翼地提醒奥地利皇室,有关罗马的危险状况。或者可以这么说,罗马很重要,但是一个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罗马,就如一只华丽而空虚的复活节彩蛋,极为脆弱,寻找外界力量变成了一件迫切的事情。

伊丽莎白皇后这个时候却有点精神恍惚:啊,如今在军事上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政治上呢?意大利不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那么一直在奥地利背后虎视眈眈的普鲁士呢?如果有朝一日与普鲁士开战——这几乎是可以肯定会发生的——将如何应对呢?失去了毛奇这位天才的军事策略制定者,普鲁士将会走向什么道路呢?俾斯麦是决定普鲁士未来道路的人,而毛奇则是根据俾斯麦要求来制定计划的人,威廉四世是负责这些计划完善施行的人,如今这完美组合少了一个支撑点,历史的天平将如何倾斜呢?

真是伤脑筋的问题啊……

第六卷 8、俾斯麦的烦恼

1895年1月29日,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驻圣彼得堡公使,但是一直到3月6号,俾斯麦才离开法兰克福。

在启程的那天早晨,俾斯麦收到一封信。

“阁下,请允许我谨祝您一路平安,并顺利完成所负使命,希望不久之后我们能在次再次向您祝贺,因为您的才华在祖国比在别国更能发挥作用。

我们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需要活动的能力,人们理解这一点可能为时过晚,但是当今之世事态发展迅速,我担心,和平未必能够长久,尽管几个月来人们在努力弥补窟窿。

……在维也纳,有人因您任彼得堡公使的使命而不高兴,因为他们把您视为他们的主要对手。

在那里把关系搞融洽,这是最好不过的,因为迟早这些大国会同我们达成良好的谅解的。

如果阁下愿意随意写几行字通知我,您个人并不倾向反对奥地利,那么就会有不可估量的益处……

在您不在这里的期间,我将愉快的为您效劳,料理您在这里或者其他地方的事务,您或许未必能够从任何别的地方获得更高尚和更诚挚的效劳。

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阁下最忠诚的仆人海因里希·郎古

柏林,1859年3月”'注3'

这是第一次,银行家直接接触俾斯麦。

晚些时候,一名犹太银行家拜访了俾斯麦。

俾斯麦对与犹太银行家并不陌生,普鲁士的国内经济得力与犹太财团已久,他或多或少也听说了,普鲁士国王的臣子们多与之有银钱瓜葛,只是……他从来没觉得今日的自己能够引起犹太银行家们的主意。

威廉摄政王对待俾斯麦的感情并没有超过其他的任何一个臣子,甚至俾斯麦认为,任命他为驻俄国的公使,本身就是一种谪贬。

海因里希带来了一份投资计划书:“俾斯麦先生,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项投资小获利大地金融事业,这项投资每年将给您带来2万塔勒的利润。”

俾斯麦则是怀着深切的不信任,说:“我想你找错了人,我并没有可以投资的本金。”

“您不必担心,这项事业不需要现金投资,您只需要在圣彼得堡谈到普鲁士的时候,也顺带提及奥地利。因为这项投资只有在俄国与奥地利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你很难拿出能够令我信服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说法。”俾斯麦冷冷地道,他算是明白海因里希是为何而来了,心中不由得嗤之以鼻:仅仅2万塔勒就想收买我吗?好像太便宜了一点……

海因里希只是微笑。他已经37岁,迅速后退的发际线和飞速增加的体重表明了他现在生活富足美满。对于俾斯麦来说他还年轻,可是已经是不容忽视的新兴犹太银行家。

“我想,以阁下的聪明才智,应该不难理解,普鲁士与奥地利有着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的关联,伤害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的。”

俾斯麦耸肩:“我只能这么说,对于金融,我不了解;对于政治,你不了解。”

“您有点过于武断了。”

“不,这是因为你太冒失了。”

“阁下,您认为,我会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就开始谈生意吗?”海因里希有点惊异。

“生意……”俾斯麦有种“被买卖”的感觉……真是极为不愉快啊。

“是的,在我的概念中,没有什么事情不是生意,有买有卖,有付出有得到有失去,便是看代价是否能够被人们接受了。”海因里希好整以暇的看着俾斯麦:“而阁下您呢,我觉得是有必要先付出报酬,然后再得到回报的。”看上去,好像因为给了俾斯麦vip待遇,因而认为自己是个很大度的买家似的,颇为傲慢。

俾斯麦非常非常的……不开心。

“你真是粗鲁。”俾斯麦厌恶地说,并表示谈话便可以就此结束了。

面对俾斯麦毫不掩饰的厌恶,神经超级强悍的海因里希纹丝不动:“阁下。,我想您一定有兴趣核查一下这份清单。”说罢递过一份文件。

俾斯麦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匆匆一扫,顿时脸色一变。



在法兰克福有着及其卓越的外交表现的俾斯麦,来到圣彼得堡之后,反常的深居简出,只履行最基本的外交职责。这对于无忧宫来说是一件颇为古怪的事情,派去监视俾斯麦的人送回报告,说这是因为俾斯麦刚到俄国便得了血管疽,严重到不能行走,甚至有可能需要截肢才能保住生命。[注4]

而因为血管坏死不得不卧病在床的俾斯麦,有了极好的理由远离沙皇和他的内阁。

1859年的俄国,从农奴到贵族,从士兵到将军,都对奥地利怀有强烈的敌意。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对俄国的背叛,不仅仅伤害了沙皇尼古拉,也伤害了所有俄罗斯人。他们认为“诚实的敌人比虚伪的朋友好”,在这里,显然奥地利就是那个“虚伪的”一方。俄国怀恨奥地利的背叛,普鲁士想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联邦,神圣同盟实际上已经荡然无存了。

奥地利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简直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年代。



上意大利战场,鏖战未停。

加里波第所率领的志愿军与政府军的联合部队,已经同法国的一支支援部队会合,得到了医药和食物的补充之后,加里波第重新燃起信1心。

法军的这支部队算是被亚历克斯打散了,一个军不知何故分成2批分头冲出包围圈,加里波第遇见的这一部分有1个成建制的旅和零散的几个连。法军的旅长将这些散兵与意大利士兵混编起来,由加里波第指挥这个混编旅,这样,这又是一支有1万2千人的部队了。

法国军队的装备比撒丁军队的要精良些,只是经过突围和几次小摩擦之后,也面临补给不能的状态。每个士兵都在小心计算子弹的使用量,法国人不希望死在异国的土地上,意大利人则不希望死得毫无价值。

一股悲哀的情绪在这些士兵中间弥漫,加里波第忧郁地说:“这样不行,不等我们遇见主力部队,就很可能因为这种沮丧的情绪完全失去战斗力。”

法军军官更为忧郁:“我现在想的是,怎么把我的士兵们安全的带回法国。”

“怎么?您的意思,是想撤回法国境内?”

“阁下,我敬重您是一位勇敢的将领,能够同您一起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可是毕竟意大利的战争与法国无关。我并不是什么清高的人,我也想立下赫赫战功,继续升职,一直做到帝国元帅,可是,首先我要活下去。”贵族出生的法军军官也灰心丧气。

“我不同意您的观点。”加里波第冷酷地道:“如果抱着这样的消极的想法,是没办法面对我们的敌人——尽管我同意您的说法,意大利的战争与法兰西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既然现在您和您的士兵站在了意大利的土地上,就必须考虑到,一支没有斗志的部队,是无法赢得战斗的!”

“将军!”法国军官用力拍着加里波第的肩:“现在我知道您为什么战无不胜了!”

以“你们都是帝国最勇敢的士兵”为基调,辅以“只有胜利才能让我们返回家乡”,点出“必须勇猛战斗才能取得胜利”,最后以“法兰西将因你们感到骄傲”收尾,法国贵族军官做了一次具有煽动性的演讲。加里波第则作为活生生的范例,鼓励士兵们:奥地利军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军队,就连加里波第的非职业军队都消灭不了。

1万2千人的部队终于摆脱了消极灰暗的哀伤心态。紧接着,他们遭遇到了一次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战役。

亚历克斯带领的8万人散布在切雷斯…皮内罗洛一带,缓慢的压制着法国军队。法国的军事委员会在接到第一批增援部队受到运输线毁坏的问题的时候,就下令停止第二批部队的行动。工兵与铁路公司紧急修复损坏的铁轨——然后被巴伐利亚雇佣兵打退,法军前去围剿,巴伐利亚人却一哄而散,无迹可寻。

这就给了奥地利军队以宝贵的时间,迅速打散了撒丁政府军;攻克了都灵之后,法国方面再也不提继续派兵增援撒丁,只是想办法把陷落在皮埃蒙特的本国军队弄出来。

此时法国军队已经按照早先的作战计划,派遣了10万人前往上意大利。

法国国内掀起了强烈的反战风潮,自由派指责拿破仑三世好大喜功,派遣十万士兵参加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几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的伤亡数字已经带给法兰西人无穷的痛苦,现在可以预见的是,在上意大利又将有无数英勇的法兰西子弟白白牺牲,云云。拿破仑三世因此更加变得喜怒无常起来。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对声音。他的叔叔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死了更多的士兵,却没有遭到更多的反对——胜利是每个人都希望看见的,在胜利女神的光芒之下,死亡和流血都被忽视了。

已经逃到摩纳哥的撒丁国王,恳求法国皇帝能够派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