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月 2006年第06期-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马谡还有谁?似乎没有了。翻遍《三国演义》,诸葛亮似乎没有再对谁有过培养之心。看起来,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古今中外都是一件难事儿啊。 
  诸葛亮死后,很放心地把班儿交给了姜维。姜维的确不负诸葛亮多年的栽培,诸葛亮身后,他又对魏国发动了几次大动作的进攻。当然,不管效果如何,反正姜维的意思到了。 
  什么叫意思到了?就是说,你诸葛亮作为前任领导,你留下的大政方针,我姜维可都是继续执行了,这是形象工程,我不干不行。至于执行得好不好?到位不到位?效果显著不显著,那就是我个人能力的问题了。 
  说到这里,总感觉姜维对魏国采取的几次军事行动,都有点敷衍了事。北伐中原是个脑子活,更是个力气活,蜀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如何?你姜维未必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硬干呢?就因为诸葛亮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就拿一个国家的命运穷折腾?凡是诸葛亮交代的就要执行,凡是诸葛亮说过的话就不能更改?如此说,姜维是个守旧派,凡是派。古今中外历史上,凡是守旧派,凡是派,注定是没有什么作为的。姜维的失败是必然的了。 
  还可以猜测一下,姜维从骨子里未必就完全同意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可是诸葛亮对他姜维有知遇之恩啊,如果不是诸葛亮,姜维现在是什么?顶多还是魏国里的一个普通将领,工资也不会太高,出息也不会太大。就算当年投降过来,如果诸葛亮渐渐看不上他了,也不再重用他,他也不可能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国的大将军啊。这是中央常委一级的领导干部啊,这里边的情分多大啊。没有诸葛亮先生,就没有我姜维的今天啊。我姜维要是改变了诸葛亮留下的方针政策,那世人会怎么讲我呢?算了吧,诸葛亮先生怎么说的,我姜维就怎么办吧。办好办不好的,反正我是严格执行了,效果显著不显著的,那就另说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姜维就是把工作与个人情感掺杂在一起了。 
  也别怪姜维,自古接班人这个角色,都是不好演啊。你或者当改革派,或者当凡是派。可不管什么派,你都得被人指责。如果你是改革派,人家会说你是修正主义。如果你是凡是派,人家会说你没有创新。 
  姜维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铁杆儿凡是派,凡是诸葛亮先生既定的方针,他坚决执行,也不管形势变化不变化,也不管诸葛亮生前没有完成的尾巴工程是不是合理,也要继续把这尾巴工程搞完,劳民伤财,也在所不惜。他姜维倒是省事儿了,萧规曹随。可是整个蜀国真是费事儿了,诸葛亮死后,蜀国的物力财力都已经捉襟见肘,姜维还是一个劲儿地伐魏。这不是穷兵黩武嘛。 
  姜维的命运还不济,他后来还遇到了两个劲敌:邓艾与钟会。这二人出道儿虽然比姜维晚些,可名气却与姜维在伯仲之间。 
  邓艾口吃,所以叫邓艾,书上这样讲,我们只能这样听。是不是还有他解,书上没有讲,我们只能猜。邓艾是从士卒一步一个台阶爬上来的,是一个从士兵到将军的典范。 
  钟会是名门之后,他父亲还是有名的书家。他上来不会像邓艾那样辛苦。他很早就受到司马昭的赏识。他还办过一件事情,即嵇康就是他建议司马昭杀掉的。这件事另有别论,这里不提。 
  这两个人不负司马昭的期望,攻破了蜀国。邓艾受降了刘禅,钟会困住了姜维。邓艾大概用枪顶着刘禅的后腰,让刘禅给姜维下命令,让姜维投降。姜维啊,我都投降了,你还撑着个什么劲儿啊?快投降吧,咱们打不过人家。邓艾大概想得很轻松,刘禅都下命令了,你姜维敢不听吗?敢不降吗? 
  姜维降不降呢?这成了一个问题,但这又不是问题。姜维肯定不降啊。我来蜀国是冲着诸葛亮先生的知遇之恩来的,我得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啊。说实话,我还真不大承认你刘禅呢,我是诸葛亮先生的人。我就这样贪生怕死地降了,后人怎么议论我呢?不降!古人似乎比今天的人要脸,那时好像还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俗语流行。姜维偷偷地给刘禅写了密信,意思是说,主子啊,您再忍忍,我这里再想想办法。咱们这么大的企业不能说破产就破产啊,我们得想办法成鱼翻身啊。 
  姜维能想什么办法呢?他先是口干舌燥地说服了钟会:哥们儿啊,说你别傻了吧唧地再给司马昭卖命了。就算是你立了功,你也得不了好儿。司马昭也不会给你提高年薪。现在这天下的事儿,谁拳头硬就算谁的了。怎么样?咱们哥俩儿合伙干吧。先把邓艾解决了,咱们再解决司马昭,这天下不就是咱们哥们儿的了。 
  按说,姜维这套话儿不应该说动钟会。钟会是个聪明人啊。可是聪明人往往昏了头,比傻子还笨。利令智昏多数是发生在聪明人身上。钟会真让姜维说动了。老姜,我想了一夜,你说得有理啊。司马昭这个人靠不住。妈的,反。这天下又不是谁们家的。皇帝轮流做,今年或许就到我家了。干! 
  可是姜维和钟会都忘记了他们的对手是司马昭,这人可不是个“雏儿”,钟会临出兵的时候,司马昭就料到了这一步。钟会的变化,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事儿。他稍稍动了动心思。就让邓艾和钟会自相残杀起来。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姜维还让乱军剖了腹。乱军看到他的胆跟鸡蛋那么大,吓人。《三国演义》有两个胆大的,除了姜维,还有一个赵云。可赵云稳当,没姜维这么邪乎。 
  胆大妄为的姜维啊,真是尽心尽力了,由此说,诸葛亮算是找对了接班人。可我们联想一下,如果诸葛亮没有看上姜维,姜先生继续在魏国工作,保不准将来也能提拔起来,是金子总要发光嘛。你一个有本事的人,怕什么?急什么?你就在魏国先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就算当不到大将军这份上,也不至于最后惨死在乱军之中啊。如此说,是诸葛亮把姜维给害了。 
  历史上这种知遇之恩,确乎害人不浅啊。 
   
  跟领导犯相的魏延 
   
  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细想想,他也没犯什么事儿啊。说到底,他不应该到刘备这个单位来工作。读过一个剧本,川剧,名字忘记了,是写魏延这点冤枉事儿的。感觉写得不透彻,更不准确。剧本说诸葛亮动了杀心是因为忌妒魏延,这样的说法有点牵强。诸葛亮未必这样小心眼儿,魏延的能力智力都赶不上诸葛亮,诸葛亮没必要忌妒他啊。这个川剧里的诸葛亮有点像小肚鸡肠的周瑜了。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了魏延呢?咱们得分析。 
  最早老魏是在刘表手下工作的,是一个基层小干部。刘表死了,家里财产分配不均,闹事儿。为什么闹事儿,因为刘表娶过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肯定不是一条心啊。于是刘表前窝儿后窝儿的两个儿子闹着继承遗产,打起来了(这种事儿,当今社会也有,不新鲜)。刘备作为刘表的远房同宗兄弟,大概也想掺和掺和分点什么遗产,可难度太大。你想想啊,这一家子都盯着刘表那点遗产呢,跟乌眼鸡似的,外人能捞着什么油水啊?刘备不死心啊,有枣没枣三竿子,也掺和进来了。刘备假借奔丧想进襄阳城,魏延没有请示领导,私自跑出来欢迎(这叫没眼力劲儿,领导没说话呢,你急着欢迎个什么劲啊?),这应该是魏延第一次露面。城里的人可明白刘备的心思,乱箭射下来,刘备眼看着人家不欢迎自己,也没大脸进城,掉头走了。魏延也进不了城了,便落荒跑了,投奔长沙太守韩玄了(人有本事,到哪也成,魏延不是白给的)。我们猜测魏延这第一次露脸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到刘备的企业里来上班儿。 
  魏延第二次露面的时候,就赶上关老爷攻打长沙,黄忠跟关羽在战场上本来应该刺刀见红,可是黄忠出卖企业利益,做人情交换。原因是关羽放了黄忠一马,黄忠就饶了关羽一箭。这算什么啊?这跟现在的足球场上互相放水有什么区别呢?有些读者还跟着喊好,这不是瞎起哄吗?两军阵前都杀红了眼了,黄忠玩这套把戏,跟踢假球真是没有区别了。那韩玄能不急眼吗?好啊,姓黄的,你吃里扒外啊,来人,把黄忠绑到刑场上去,给我杀喽。魏延是个能干的人,也是个聪明人,他大概在韩玄的企业里干得不如意,早就想跳槽到刘备的公司里去干活了。这下算是有了机会了。他闯了法场,救了黄忠,杀了韩玄,开了城门,把刘备放了进来。至此,韩玄这家公司算是破产了。 
  这一通紧忙活。魏延肯定得累得出一身臭汗,也算是有功了吧。没有魏延,您刘老板想攻下长沙,得增加成本啊。刘备诸葛亮至少得跟老魏说声谢谢吧。 
  可是诸葛亮不干。他硬说魏延有反骨,非要杀了他。读书读到这里,真有点让人替魏延寒心。旧话说,女怕上错床,男怕入错行。魏延可是也没上错床,也没入错行,他就是帮错忙了。人家刘备打长沙,这里边其实没你魏延什么事儿。你急着插什么手啊?你这叫破裤子乱伸腿嘛。想立功受奖?你得看看人家待见你不,喜欢你不,现实生活中,像魏延这样急于跳槽的事例并不乏见。中国人常常讲一个俗话儿,树挪死,人挪活。是不是这样?可得分析。你要是挪不好,也得死。比如说,你是看上某一个单位了,左思右想觉得这个单位十分合你的心意,而且这个单位也同意你调入。你可别天真地想这下儿可如愿了,到了那里如何如何大干一场,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你可得先了解一下这个单位的人事关系如何,是不是适合你。如果你调进去了,很可能就是“掉”进去了,如果跟新单位的人事关系搞不到一起,你算是栽了。如果再跟顶头上司搞不到一起,你就更栽了。就跟魏延似的,忠心耿耿一腔热血地来到了刘备的企业上班儿,可是人家的主要领导诸葛亮先生不喜欢他啊。这可太别扭了。 
  说到这一段,其实挺没劲的。如果我们不相信书上的话,那么诸葛亮杀魏延,就是有些找碴儿了。或者说,这两人天生就不对眼。这不是迷信,现实生活的经验中,这种事儿真是不少。无论你如何积极要求进步,领导就是看不上你,你也真没有办法。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个单位的小领导,姓周。老周就对我讲过,单位有几个人,他就是看不上。其实人家也没有什么错,可是他就是看着人家别扭。这叫犯相。跟他犯相的这几个人当中,我还熟悉其中一个,姓李。老李也向我诉苦,说周领导不赏识他。我劝他,慢慢地时间长了就好了,周领导还不大了解你。老李苦恼地说,关键是周领导不愿意了解我,还怎么了解我啊?老李苦恼地说,我跟周领导犯相。 
  这实在是人性的弱点啊。我们常常被这种弱点伤害着。而这种事情常常说不清楚,更摆不到桌面上。想想啊,我们在生活中不是常常被这种现象困惑着吗?如果你跟某个领导犯了相,你说得对也是不对,你说得不对更是不对。总而言之,你怎么着也不行。 
  魏延算是跟诸葛亮犯了相了。想想看,跟领导犯相的人还有好果子吃啊?这可是自古以来,存在于人事关系中的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儿啊,真是不好解决。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可是现在这话不大实用了。用不了“日久”,如果领导跟你犯相,过不了一个礼拜就得把你炒了鱿鱼,还见什么人心啊。如果你去招聘,你遇到一个跟你犯相的考官,你肯定连面试这一关都过不了的。就算你是怀揣着绝技,就算你揣着外国留学回来的学历证明,就算你是MBA推荐来的,可人家就是不用你,就是看着你别扭。你还真没辙。古时候那位揣着和氏玉到处献宝的先生,肯定遇到了一些犯相的人。不仅不认和氏玉这块宝贝,还让人家把脚都剁了,更惨。你就叫撞天屈吧。 
  刘备还算是顾全面子,第一把手嘛,总要顾全大局。他劝住了诸葛亮,这才算是留下了魏延。是啊,真要这时候杀了魏先生,传扬出去多不好听啊,损害企业形象啊,人家谁还敢来投奔啊。咱这刘氏公司刚刚成立,正是招工的时候,可别弄出乱子来啊。行了行了,孔明先生啊,让魏先生留下吧。先试用一个月嘛。 
  魏延总算是别别扭扭地在刘备的公司上班了,可魏延从此算是不走运了。他在蜀国流血流汗干了几十年,从长沙一战开始,出生入死,大小战事几乎都少不了他。都五六十岁了,还跟着诸葛亮到处打仗,还当过不少回先锋官,遇山铺路,见水搭桥的苦差事也干了不少回。翻翻《三国演义》这本书,举凡蜀国的重大军事活动,魏延总有份,总是冲在前边,也真是不容易。我看他也算是个老实人,也没争过什么待遇(反正书里没写),你说亏不亏吧,干了这么多工作,到了诸葛亮也没看上他。看不上就看不上吧,诸葛亮临死,还给人家下了一个死套儿。魏延同志怎么了?你们当领导的还讲不讲理了? 
  无论怎么讲,也是你诸葛亮的不对,你诸葛亮临死前倒是抽出点时间找魏延同志谈谈啊。你诸葛亮可是当领导的啊,怎么也得有点当领导的风度啊,用现在的话说,连个思想政治工作都没有,就安排杨仪、马岱这些人怎么往死里收拾魏延。这里边就有了说法。一、你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杀。把杀人的罪名交给了杨仪和马岱?是不是诸葛亮也觉得杀魏延心虚,下不了手啊?二、如果魏延真的想叛变,他至于还跟杨仪较劲吗?说句明白话,魏延也就是觉得自己多少年跟着诸葛亮出生入死,功劳苦劳都有了,可什么待遇也没有,至少也没有封个什么(随之的住房条件也没有什么改善,薪水奖金也没有什么优厚)。他如果心中怨恨诸葛亮,倒也是在情理之中。魏延不是泥捏的。就算是泥捏的,也得有个泥性儿吧。三、魏延就算是反对诸葛亮,可也不是叛国啊。这顶多算上下级闹矛盾。魏延对撤兵的事说得很清楚,不能因为丞相死了,就把国事废了,该伐魏还得继续伐啊。这里边没有一点叛逃的意思啊。顶多是魏延不同意诸葛亮的遗嘱罢了,也犯不上给杀了啊。 
可是魏延还是钻进了诸葛亮的套儿。在汉中城门口,让马岱给杀了。诸葛亮和魏延这两人的上下级矛盾(或者叫:犯相的矛盾)才算画上了句号。 
  别说刘禅窝囊,往往窝囊人办事更厚道。在处理魏延的后事上,他还真办了一件厚道事。不仅没有追加魏延家里人的罪,还把老魏给厚葬了。其实本来就没有魏延什么错。刘禅再笨,这里边的事情也看得清楚。如果我们猜着说,刘禅也是惹不起诸葛亮,丞相看不上的人,刘禅敢看上吗?刘禅就是看上了魏延,他敢重用吗?如果我们猜着说,如果魏延能够躲过诸葛亮的黑手,侥幸大难不死,诸葛亮之后,刘禅肯定能够用他。可是他能躲过吗?肯定躲不过,诸葛亮已经决定整死他了,他肯定活不下来。 
  老魏真是有点冤。 
  其实再细想想,魏延也不冤。谁让你不会来事儿呢?诸葛亮看不上你,又不是一天半天了,都几十年了,这决不是诸葛亮审美疲劳。人家跟你老魏一开始就不对眼嘛,你老魏能不明白吗?你在这种环境里,天天上班不抑郁吗?你怎么就不想着改善一下上下级关系,联络一下上下级感情呢?逢年过节,串个门子;领导闹个小病小灾,你买点东西去看一看;少提意见,多干活;领导说东,你说东,领导说西,你说西;领导说公鸡会下蛋,你就说你亲眼见,不就齐了。你没事提什么意见啊,你建议诸葛亮进攻什么子午谷啊,你这叫卖弄。你比领导还明白?领导当面夸你聪明,你可别当真,这就恨上你了,指不定什么时候收拾你呢。领导也有自尊心,你别伤了人家。其实与老魏同时代的还有一个杨修,也就是太爱卖弄,把脑袋丢了。往宽处说,你魏延还有一步可走,你辞职跳槽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有技术,有本事,再另找个薪水高的企业也不算是难事嘛。你干吗非在蜀国这棵树上吊死啊?老魏死心眼儿吗? 
  如果说魏延冒犯过诸葛亮,大概就是上边说的献计出兵子午谷的事儿。别的魏延有什么错儿呢?书上没写。其实这人啊,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真是一件大事情。你别指望你的工作如何如何干得不错,领导就信任你了。你也别指望你如何带病坚持工作了,领导就喜欢你了。从魏延身上,我们后人应该汲取点教训。也就是说,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不待见你的领导,你先试着跟他改善关系,如果你真是应该改善的都改善了,还是实在改善不了,我劝你还是赶紧着卷铺盖走人。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河北某报社有一个记者,是谈歌的老朋友,也算是河北一个小有名气的记者了,写过不少好文章,可他早几年辞职去了深圳,也是当记者,我问他,你跑到深圳去干什么啊?深圳的工作速度快,你多累啊,你缺钱啊?还是想干什么?他告诉我,他也不缺钱,也不想怎么着,就是在原单位跟领导闹不来,他挺悲伤地说,不管我怎么卖力气干,可是领导就是看着我不顺眼,我还是出来吧。我说,你想办法改善一下关系嘛。他说,算了,太费劲,你想跟领导改善关系,近乎一点吧,他认为你想巴结他。你敬而远之吧,躲着点吧,他说你看不起领导。近了远了都不是,怎么待着都别扭。我干脆出来算了。这也算是一个犯相的例子吧。 
  爱思考的读书人,对杀魏延这一段还有另一种猜测,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布置杀魏延这回事,是杨仪假传诸葛亮的话,让马岱杀了魏延。因为他们两个在工作中一直矛盾很深,杨仪乘机报了私仇。有这种可能吗?也算一说吧。 
  历史上的魏延在汉中做过十余年的太守。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口碑不错。现在汉中市的虎头桥还存有魏延的碑。近年兴起旅游,当中还有一条街是为了纪念他起的名字(中国的老百姓有良心啊,谁给后人做了点好事,总记挂着)。叫什么路?我一时忘记了。大概历史上的魏延还真算是一个好官。 
  责任编辑 宗永平
袁武的水墨世界
      李存葆 
    一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