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月 2006年第06期-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发现钱秀玲并撰写专访的第一人,在我采访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 
  接到邀请函之后,我立刻跑到比利时使馆去办签证。可是,当我订好机票,等到第十五个工作日去使馆领取签证时,女外交官生硬的中国话却令我目瞪口呆: 
  “你的邀请函没有经济担保,不能给你签证!” 
  当时,我站在比利时使馆门口,看着拿到签证的人,一个个从我身边兴冲冲地走过去,而我心里却是一片茫然,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如果比利时使馆在我护照上盖上“拒签”,那就麻烦了,去其他国家办签证都难了。所以,我不能让他们给我拒签,急忙给比利时总领事写了一封信。 
  我在信中说,我是一位五十五岁的中国女作家,既不会外语,又没钱,先生和孩子都在国内。我不可能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跑到比利时去当下等公民,所以,不存在到比利时滞留问题。钱秀玲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比利时人民,她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比利时人民的骄傲。我赴比利时采访,理应得到比利时使馆的大力支持…… 
  之后,我通过我的朋友翻译局副局长尹承东先生,请翻译家施康强先生把这封信翻译成法文。在魏金凤女士的帮助下,我约见比利时驻中国使馆总领事。 
  总领事看信时,我紧张得心“怦怦”直跳。 
  看完信,他却说了一句:“我可以帮你签证,但你要用5千美元为你自己担保。” 
  噢,上帝……我急忙打车回到北京家里,拿出准备出国的几千美金。 
  1999年10月26日,我终于拿到了签证。 
  10月28日上午,我怀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带着给钱家及帮助过我的人带去的茅台、工艺品、中华烟、我的作品等因超重而被罚的旅行包,踏上波音747飞往法兰克福的721次航班…… 
   
  我像瞎虻似的在法兰克福机场里乱闯 
  但不知什么原因,721次航班起飞前在首都机场就晚点近两个小时。 
  起飞后,我看到电视屏幕上标志着航程进度的小箭头,慢悠悠地走着,不由得心急如焚。因我在法兰克福的换乘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而且余美和参赞带着上海联谊会的侨领,要到布鲁塞尔机场接我呢。 
  九个小时之后,当地时间下午3点45分,飞机终于降落在世界著名的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此刻,距离我换乘的4点起飞的4452次航班,只剩15分钟了。 
  15分钟,从这架飞机跑到另一架飞机,中间还要办理签证,换乘手续,寻找登机口…… 
  机舱门一打开,我就像百米冲刺似的第一个冲出舱门,不顾一切地向机场大厅跑去。 
  但是,一迈出国门,我就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大笨蛋,有嘴不会“讲话”,有眼不会“看路”,有腿不会“走路”,跟傻瓜没什么两样。以往去俄罗斯,能照葫芦画瓢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但今天这招不灵了,时间不允许。 
  进了机场大厅,我看不懂指示标志,不知签证处在哪里,更不知登机口在何处。我手里掐着机票和护照,背着相机和录像机,拼着两条已不年轻的长腿,像瞎虻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闯,见到机场工作人员就将护照和机票举给人家,人家“叽里呱啦”说些什么我也听不懂,只能按照人家的手势拼命往前跑。所有的老外都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 
  终于跑到签证处了,却见排着一行中国人。我急忙气喘吁吁地恳求中国同胞:“对不起,飞机晚点了!我换乘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请各位让我先办签证好吗?” 
  一个年轻女子抱着膀,斜着眼睛瞟我一眼:“你晚点?我飞机晚点三个多小时冲谁说去?这年头谁照顾谁呀!”她好像在跟谁赌气似的。 
  听她这么一说,我越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又不敢上前加塞儿,怕她把我拽出来。这时,一个中国男人奔过来,拿过我的护照急忙跑到前面,对签证官说了几句英语,签证官立刻在我护照上盖了章。我接过护照边跑边回头向那位男同胞招手致谢,急忙去寻找登机口…… 
  一名黑人警察在我行李牌上写下“B10”的字样。我终于跑到“B10”登机口,一名工作人员看一眼我的机票,立刻操起电话,好像在跟飞机上联系什么。她帮我办理完登机手续,急忙把我送上只有我一个人乘坐的大巴,大巴载着我向远处的一架小型客机驶去…… 
  我登上客机不到—分钟就起飞了。我随机的行李都没来得及送上来,第二天才送到。—个小时后,飞机到达布鲁塞尔,而我身上的汗还没消呢。 
  后来,朋友们常常取笑我:“雅文,听说你在法兰克福撵上飞机了?你可真行啊!” 
  我知道多亏我这两条练过速滑的长腿以及一颗健康的心脏。否则,十几分钟,别说一个五十五岁的老太太,_就是年轻小伙子“撵”上飞机也不容易!可是三年后,我这颗健康的心脏却变成了一颗“破碎”的心…… 
  到达布鲁塞尔,余美和参赞带着上海联谊会的张绍唐会长夫妇、张翼翔会长、陆惟华秘书长等侨领,都来机场接我了,并在张绍唐会长的餐馆里宴请了我。 
   
  风雨声,敲打着我孤独的心 
  到比利时头几天,我住在张绍唐会长在新鲁汶开的餐馆里,顺便采访了张会长夫妇及上海联谊会的侨领,写了一篇专访发在《欧洲时报》上。张绍唐夫妇很热情,给了我很大帮助。但新鲁汶距离钱秀玲居住的布鲁塞尔市区六十多公里,为了采访,我决定搬到布鲁塞尔市里去住。 
  可是,跑了几家旅馆都太贵,最便宜一天也要1600比利时法郎,折合人民币400多元。后来,总算找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华侨女人临时出租的房间,每天400比郎。房间在四楼,很久没人居住,走廊里没灯,房间里没暖气,连被褥、枕头都没有,只有一张光板铁丝网床,一扇窗子没有玻璃,钉着一张纸壳,纸壳钉得不严,冷风一吹“啪啪”直响。 
  男主人觉得住宿条件太差,责怪女主人不该收留我,两人为我入住的事还吵了起来。我忙赔着笑脸劝男主人息怒,求他看在同胞的情面上收下我,条件差点没关系,只要有个地方睡觉就行。男主人挺善良,把他自己的被子拿给我,让我既当褥子又当被…… 
  说来惭愧,一个穷作家满怀信心地跑到欧洲去采访,到了欧洲才发现,你在国内的那点自 
尊及成就感,很快就被囊中羞涩这个最现实的生存问题剥得精光。你就像剥了皮的鸡蛋,光溜溜地躺在餐盘里……你那缝在内裤里很怕被小偷偷去的几千美金,在这里根本算不上什么钱,连住旅馆、吃几顿像样的正餐都不够! 
  后来,余美和参赞跟我谈起这段往事,他感慨地说:“雅文,你当时没钱、没吃、没住、没翻译,太难了。我真佩服你对事业的那种执著情神。” 
  没钱,不会外语,雇不起翻译,住不起正规旅馆,吃不起像样的正餐,兜里总是揣着一把中英、中法文对照的纸条,无论去哪里,都得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给人家看……不过,有过独闯俄罗斯的经历,这点困难也就无所谓了。这里毕竟没有生命危险。 
  但是,最令我忧心的是来布鲁塞尔七八天了,却一直没跟老人联系上,陆惟华先生认识钱秀玲的外甥陆嘉兴先生,但他外出一直没回来。有人传说老人大病卧床已经糊涂了,还说她儿子怕打扰老人家休息,拒绝任何人采访…… 
  听到这些,我越发心急如焚。我万里迢迢跑来采访,与老人近在咫尺,却迟迟见不到她。不过我坚信,只要老人神志清醒,我就一定能采访她。 
  布鲁塞尔的气候跟北京差不多,11月正是秋色褪尽,寒气袭人,冷风瑟瑟的初冬时节。这里的海平面低,多雨,很少见到阳光,一连数天都阴雨连绵、凄风苦雨的,使我这个外乡人更有一种“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感。 
  夜里,风声、雨声透过没有钉严的纸壳缝隙钻进来,敲打着我蜷缩的身躯,也敲打着我这颗彻夜难眠的心,睡不着,索性爬起来看带去的《傅雷家书》。 
  异国他乡,孤灯夜读,看到傅雷对儿子的叮嘱,不禁别有一番亲切感,仿佛在聆听着父亲对我的教诲:“你要学会等待,学会平静焦躁……” 
  是的,我必须学会按捺焦躁,平静心态。 
  于是,在后来的几天里,我抓紧时间去参观名胜古迹,感受欧洲风情,凭吊文化遗址,参观二战展览馆…… 
  在张绍唐会长的陪同下,我来到布鲁塞尔郊外拿破仑战败的滑铁卢战场,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如今已是草木凄迷,万籁俱寂,给人一种亘古沧桑的宁静。只有一头用战争废铁铸成的狮子,迎着夕阳的余晖耸立在山顶上,向人类昭示着那场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在布鲁塞尔大广场附近的一条小街上,我看到了被比利时人民称为“第一市民”的撒尿男孩于廉…… 
  我还去了卢森堡和荷兰。在卢森堡,我瞻仰了世界著名的大教堂;在荷兰,在华侨画家吴晓科夫妇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创作《安妮日记》的安妮的故居,去海牙观看了审判二战战犯的国际法庭…… 
  本来我还想去巴黎,但时间不允许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99年11月8日下午3点。 
  在陆惟华先生和陆嘉兴先生的带领下,我终于按响了布鲁塞尔A大街30号公寓的门铃。 
  当时,我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激动、兴奋、紧张、忧虑,我不知老人会是什么样子:痴呆、木讷、神志不清,还是…… 
  门开了,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笑眯眯地出现在我面前。 
  “噢,上帝!”我心里顿时惊呼起来。 
  说真的,我从未见过这么美丽、这么可爱、这么笑容可掬的耄耋老人,身着一套红色套裙,化着淡妆,脸上洋溢着仁慈的宽厚与善良,身上透出一种颇具教养的学者风度……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居然在惨绝人寰的二战中,从纳粹枪口下救出过那么多条生命! 
  我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着日夜思念的老人,激动地说了一句:“钱妈妈,见到您我太高兴了!” 
  就这样,我终于走近了被比利时人民称为“比利时母亲”的老人。 
  老人的住所不大,一室一厅,摆有沙发、电视、地毯,墙上挂的条幅是钱秀玲的堂兄钱卓伦将军亲笔所书。桌子上摆着一尊铜质塔形香炉,那是艾克兴市长赠给她的中国古董。窗台上,摆着几幅混血儿童小照,显然是老人的几个儿女。 
  得知我从中国专程跑来采访她,老人像孩子似的笑起来,连连摇头:“N0!N0!我可没什么可写的,那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的到来使钱氏家族的人大为震惊。老人的监护人大儿子米加医生,侄子钱宪人先生、钱为强先生都跑来看望我。钱宪人先生还在陆嘉兴先生的餐馆里,为我举行了欢迎宴会。 
  餐桌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谈论起《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这部作品的名字,钱妈妈还说了一句令人发笑的话:“盖世太保并没有拿枪口逼过我,我不认识他们。” 
  米加先生问我:“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见到我母亲那么激动?可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激动的。我母亲只是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没什么可值得写的。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花很多钱跑到布鲁塞尔来采访她?”米加是典型的欧洲人,不会讲一句中国话。我们的交谈都是钱宪人先生当翻译。 
  我说:“钱妈妈是中国人,欧洲的战争跟她、跟中华民族没有关系。但她却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许多比利时人的生命。她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及国际主义精神,是很令人敬佩的。” 
  米加先生却说:“二战期间,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母亲跟他们没什么区别。你为什么偏偏要写她,就因为她是你们中国人吗?” 
  我说:“是的,她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比利时人的骄傲。” 
  叼着烟斗的米加先生,仍然摇摇头,耸耸肩,还是不理解。 
  是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几句话所能阐释清楚的。在中国,有人大老远地跑来采访,子孙三代都会觉得脸上有光。而在这里却恰恰相反,儿子不理解,孙女说祖母的荣誉是祖母的,跟其他人没有关系。不过,米加先生对我的来访却很支持。他从自己家里拿出比利时政府授予钱秀玲老人的英雄勋章,以及德国将军1966年去世时,他妻子西西拉温特写给钱秀玲的信给我看。 
  当然,对我支持最大的是钱宪人夫妇。钱先生看我住的地方实在可怜,就让我搬到他家里去住,这给我的采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每天早晨,我就跟着负责照顾钱秀玲老人的钱宪人妻子杜大姐,来到钱秀玲老人的家里,跟老人聊天,陪她散步,中午在她家共进午餐。老人年事已高,患有健忘症,好多事情都忘了,要靠我一点点启发,多方引导,她那沉睡半个多世纪的记忆才能慢慢地苏醒过来,有的却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随着老人时断时续、时而清晰时而含混的记忆,我跟着她走回遥远的过去,走进她鲜为人知的人生及家庭—— 
   
  中国女人与纳粹将军的故事 
  钱秀玲出生在江苏宜兴王婆桥钱居村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有着良好家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名门望族。 
  钱家出过两位国民党将军、八位博士。她父亲钱西勋是泽被四方的乡长。1934年,蒋介石从德国请来一位高级军事顾问,他就是后来被希特勒派驻法国(北部)及比利时的军政总督亚历山大·冯·法根豪森将军。钱秀玲的堂兄钱卓伦将军就负责他在中国四年的联络工作,正因有这段渊源,所以才引出后来的故事。 
    在宜兴电视台徐风台长的陪同下,我曾去寻觅过钱家的旧居,但时间太久远了,钱家只留下一处老屋的残破台阶、一块林木葱郁的老宅地,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徐台长告诉我,宜兴是紫砂之都。这里山清水秀,地灵人杰,自古就崇尚文化,盛行读书之风,曾出过十名状元,十名宰相,二十名院士,七千多名教授,两位清华、北大的校长,两位大陆、台湾的教育部长。蒋南翔、周培源、徐悲鸿、吴冠中、潘汉年等许多名人都出自宜兴。 
  钱家为人善良,家里办有学堂,全村几十个孩子都免费到钱家来读书。钱秀玲在六个子女中排行老四,从小聪明伶俐,三岁就跟老师读《百家姓》、《木兰诗》,十一岁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附中,没等念完又跳到上海大同大学读预科。1929年春,她得知哥哥钱卓儒要去比利时留学,她也要同去。父亲不同意,她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吃不喝。父亲只好同意放行了。当然,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她三岁时父亲给她定下一门“娃娃亲”,这位未婚夫正在比利时留学呢。 
  1929年11月,十六岁的她随同哥哥及三十多名中国留学生,踏上了开往法国马赛的客轮。在船上,她遇到宋庆龄女士,还给宋庆龄唱了一首《运动歌》。至今她还记得这首歌:“世界风潮涌,获得山河动!东亚病夫供人嘲弄,苦痛!苦痛!尤其我女界,几千年来叮叮摇摇尤苦痛!运动!运动!愿我女界齐奋勇!运动!运动!愿我女界齐奋勇……” 
  到布鲁塞尔以后,她就向从未见过面的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当时,深受“五四”思想影响的女子,对学业、对婚姻,都表现出一种先锋女性的独立人格。 
  不久,她以优异成绩考进欧洲著名的鲁汶大学化学系,成为该系唯一一名中国女性。六年后,二十二岁的她获得鲁汶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35年10月27日,她同鲁汶大学医学系白俄罗斯青年白兰芝先生携手走进新婚殿堂。他们相濡以沫、相亲相爱地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相继生下五个儿女,直到三年前,白兰芝医生先她而去。 
  婚后,她和丈夫决定回中国定居,就在他们辞去工作准备起程之际,爆发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无奈,她只好随丈夫来到距离布鲁塞尔160多公里的偏远小村艾尔伯蒙,开了一家乡村诊所。 
  我去过艾尔伯蒙小村。这里环境幽静,林木葱郁,一条清澈见底的色莫河,从村外蜿蜒而过。我找到了他们当年居住的三层小楼。 
  在这里,她一直过着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直到1943年3月12日,她30岁的生日这天,一张布告忽然打破小村的宁静,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许多比利时人的命运。 
  布告上写到:三天后,将在村里绞死反战青年罗杰! 
  罗杰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是警察。他在夜里偷埋地雷准备炸毁德国军列时,被盖世太保发现了。 
  看到布告,全村顿时陷入了极度恐慌与绝望之中,纷纷跑到罗杰家里哭作一团。这时,钱秀玲却跑来对大家说:“请大家不要难过,我想办法去救罗杰!” 
  人们都以为她在吹牛,当时,罗杰父亲找国王说情都不行,她一个中国女人能有什么办法?然而,当她拿出堂兄的来信,大家顿时看到了一线希望。 
  原来,早在三年前,德国入侵比利时不久,她在报纸上第一次看到亚历山大·冯·法根豪森的名字,就给堂兄钱卓伦将军发去一封急信,问堂兄,这位法根豪森将军是不是给蒋介石担任过军事顾问的那个人?如果是他,他了解许多中国的军事机密,会不会把这些机密透露给日本?堂兄回信说,法根豪森虽然是德国将军,但他为人正直,极富正义感,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不会向日本出卖中国。堂兄还告诉她,法根豪森将军是他要好的朋友,她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可以去找他,他一定会热情接待。 
  于是,全村人急忙联名写了一封求救信,又请市长写了一封求情信。 
  当天晚上,她抱着吃奶的孩子,将几封信藏在孩子的被子里,连夜乘火车赶往160公里外的布鲁塞尔。第二天,她通过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查到法根豪森的电话。法根豪森一听是钱卓伦将军的妹妹前来求见,立刻同意了。 
  1943年3月13日上午11点,她第一次走进森严壁垒的德国驻比利时的军政总督府——塞纳福城堡。 
  我去过塞纳福城堡,它距离布鲁塞尔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