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驿传天下-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一出头,所有村民全都呼啦啦跪下了,连声道:“官爷,我们也愿意跟着您杀突厥贼子。”

李潜一听,犯了难。这些人虽然满腔热血要跟随自己,可他们根本不是合格的士卒,虽然靠着一时血勇跟着自己走,等冷静下来一定会害怕,这样反而不妙。况且这一路凶险无比,带着他们只会害了他们,甚至还会连累好不容易淬炼了一番的府兵。可若是不答应,必然会寒了他们的心,那自己刚才这一番苦心岂不白费了?

李潜连忙将这些村民一一扶起来,心中不断思索办法。蓦然,他看到那些负伤的士卒,立刻心里有了主意。对村民们道:“我们这一路凶险异常,你们跟着实在不便,而且你们都走了,家人谁来保护?这样吧,我这些兄弟刚才为救你们负了伤,行动不便,我将他们拜托给你们照顾。而且,他们都是训练多年的老兵,你们要听从他们的安排,好好训练,即便突厥人发现了你们的藏身之处,你们也有能力保护家人。等我办完事,我会派人和你们联络,到时你们训练的也差不多了,愿意跟着我的,我绝不推辞。你们搬到山里以后,每天要在村子里留两三个人守着,一是便于我们联络你们,二是万一突厥人来了,也好提前报信,做好准备。”

村民们觉得这个法子不错,立刻答应了。

李潜叫过秦彝,道:“秦队正,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秦彝想了想,指着一名士卒喊道:“张守正,过来。”

那名叫张守正的士卒立刻跑过来向二人行礼,道:“二位大人有何吩咐?”

李潜打量了一番,这张守正约有二十来岁,个子不高,相貌平平,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机灵劲。李潜一见便觉得合适,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交给你,不知道你敢不敢接?”

张守正立刻挺直了身子,道:“公子尽管吩咐,小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潜笑道:“赴汤蹈火倒用不着。我需要一个精干的家伙留在这里,一是照顾受伤的弟兄,二是训练这些村民,让他们有自保能力,三是随时打探突厥人的动向,并且通知周围的村民马上躲到山里。你做得到吗?”

张守正听了,小意地道:“公子,说实在的,小的心里还是想跟着您杀突厥贼子,刚才那一仗,小的虽然没跟在您身后杀贼,但看到您所向披靡的神姿,小的太激动了,小的当时恨不得就冲上去跟在您身后杀敌。小的实在羡慕那些跟在您身后的弟兄了。”

李潜微笑地望着他,道:“那你为什么没冲上去呢?”

张守正一愣,道:“因为小的是军人,要服从军令。”

李潜满意地点点头,道:“张守正,你很不错,真的很不错。那么刚才那个任务你接还是不接呢?”

张守正立刻神情肃穆,道:“小的服从军令!任凭公子差遣。”

“很好。张守正,我任命你为伙正,留在这里。”李潜说完,又低声对张守正道:“一定要放机灵点,若真到了紧要关头……”李潜向他使了个眼色。张守正立刻明白了李潜的意思。真到了紧要关头,这些村民也可以放弃。

张守正行了个军礼,“小的明白!”

接下来,挨家分配马肉、战马,把腿脚受伤的士卒和战马送到村子里,然后剩下的人饱餐一顿,收拾妥当,立刻出发。

由于追击走散的突厥人,他们已经偏离了官道,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李潜等人又重新回到官道上。小半个时辰后,探马来报,“前方驿站被毁,没留下一个活口。”

李潜一听立刻带队疾驰过去。这驿站李潜也曾来过,只是因这里靠近肃州,每次来到他都是匆匆换了马便走,从未在此住宿过,对驿站的驿丁、驿卒也不太熟悉。

来到驿站门口,便看到门外倒着三四具残缺不全的尸体,均是驿卒打扮。李潜下马,仔细查看了一番尸体,判断出死亡时间正是昨晚半夜前后,凶手所有兵器都是锋利的弯刀。由此李潜推断出,这些人必是被突厥人所杀。早在昨晚突厥人围攻肃州时,李潜就曾想过突厥人既然能在肃州安插死士,那么也肯定有办法控制信息传播。当时,李潜以为他们可能会破坏沿途的烽火台,阻断消息传播。不过,他抱着一丝侥幸,还是点燃了肃州的烽燧,希望能将消息传出去。

至于屠戮肃州到甘州沿途的驿站,李潜以为突厥人没有必要这样做,毕竟即便是驿站快马传递消息,也不可能快的过突厥人,消息即便传到了甘州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引起甘州更大的慌乱。但现在看来,李潜知道自己错了,错的非常厉害!他不该心存任何侥幸,在粉碎了突厥死士作乱后,他当时就应该派出驿使,将消息传递出去的,这样一来,即便救不了甘州,但沿途驿站接到消息,必然会立刻将消息传播开来,这样无论是沿途村庄的百姓还是驿站的驿丁、驿卒、客商都有活命的机会,而不至于出现如此局面。李潜拳头攥的吱嘎作响,狠狠一拳打在地上。可恨啊!当时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呢?李潜啊李潜,你是不是觉得粉碎了突厥人的一个小小阴谋就得意忘形了?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主动就自满了?被小小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致使如此多的同胞丧命,不可饶恕啊!

其实,李潜不知道,在突厥人最初的计划里就是攻占肃州后驱使溃兵(如驱使金山关的溃兵一样)去赚开甘州城门,同时埋伏在甘州的突厥死士趁机作乱,攻下甘州。他们本来就没有计划过要屠戮沿途的驿站。只是,由于李潜粉碎了突厥人攻占肃州的阴谋,还让牛弼射杀了仆骨部的仆骨加德,令仆骨部异常恼火,阿史那摩罗为了缓解仆骨部的火爆情绪,才决定屠灭沿途驿站。

看到李潜的样子,谢志成上前劝道:“公子,事已至此,生气已无必要,还是抓紧赶路的好。”

李潜沉默了片刻,道:“不,先把这些弟兄们埋了吧。”

谢志成一愣,道:“先前我们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若再耽搁,徐大人那边……”

李潜摇头道:“突厥人暂时不会急着攻打凉州。”

谢志成惊讶于李潜为何如此笃定,问道:“为何?”

第一四七章 意外收获

李潜站起来,道:“让弟兄们动手把尸体埋了。这些都是我等昔日同袍,不能死了之后还被野兽糟蹋。”

众人领命,除留下数人照顾战马,其他人立刻动手掩埋尸体。李潜一边向驿站里走,一边解释道:“昨夜突厥人围攻肃州时,我曾察看过,他们大约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以这么少的兵力强攻肃州都很困难,想要强攻凉州根本就是痴心妄想。现在他们设计赚了甘州,从时间上来说已经拖了两日,凉州那边应该得到消息了。即便凉州现在还没得到消息,别忘了在大斗拔谷还有一千府兵驻扎,他们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通过大斗拔谷是不可能的。”

谢志成点点头。大斗拔谷是河西走廊走窄的地方,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那里不失,胜方驿就不会有事。

李潜又道:“另外,突厥人虽然占了甘州,可肃州和甘州境内还有几个县没有被占领,如果他们贸然进攻凉州,这些县里驻扎的府兵虽然少,但断其后路是绰绰有余。更何况肃州未失,对突厥人来说是如鲠在喉,不解决这些问题,突厥人不会冒险。”

谢志成皱眉道:“公子的意思是突厥人会停下来等待援军?”

李潜点点头,道:“没错。这支突厥人只是先头部队,为了达到快速奔袭的目的,他们没有带辎重,占据甘州后会借机休养,等待大军到来。我估计他们的大军至少要三五日才能到。”

谢志成一愣,“三五日?”他是老行伍,自然知道大军如果携带辎重的话行动都很缓慢。大楚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携带辎重而且车马充足的话一般最多日行百里,太快了就容易出现士卒掉队,而且士卒疲惫没有战斗力。突厥人好一点,速度能够快些,但从突厥人的草原到达甘州也绝不止三五日。

李潜道:“平时行军因担心士卒疲惫,所以不能加快速度,但突厥人的大军不同,他们必然会全力以赴抢在凉州和武威公反应过来之前就进驻甘州,并且屯兵凉州城下,不然他们将前功尽弃。”

“为何?”ZEi8。Com电子书

“河西走廊就象个喇叭,肃州以西地势相对宽阔,但肃州以东地势狭窄,如果他们占据了肃州,以少量兵力在肃州和金山关据守,就可将武威公的兵马拦在肃州以西,然后以甘州为大营,全力以赴攻打凉州,而且由于占据了金山关,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草原上召集兵马。但现在肃州还在我们手里,仅靠一个金山关难以抵抗武威公的虎贲军,所以,他们必须加快行军,尽快占据甘州和下面的县,好站稳脚跟。”

谢志成听了连连点头,“没错,如果他们来的太慢,被武威公或公孙大人抢先发难,这充当先头部队的突厥人必陷入死地。”

李潜点点头,道:“所以我们还有一些时间。不过,在这三五天之内必须通知尽可能多的百姓躲到山里。”

谢志成立刻明白了李潜的意图。突厥人原本没计划占据甘州、肃州下面的县,因为只要占据了肃州、甘州对下面的县形成威胁就足以让他们不敢动弹。但由于李潜保住了肃州,使突厥人少了个重要立足点,他们肯定会占据那些县城,对肃州采取全面合围之势。而且他们没得到肃州储存的粮草,大军的辎重不足,为了解决粮草问题,必然要大肆劫掠百姓。

谢志成立刻领命道:“公子放心,我这就去安排。”说着便快步走到士卒面前,吩咐几句,五名士卒听了,立刻快步跑到后面,每人牵来两匹快马拴在自己马后,向谢志成行了个军礼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李潜举目一望,见驿站之内的尸体已经收在一处,大约有四十多人,其中十多人并不是驿卒、驿丁打扮,想来是昨晚留宿的商队。李潜走过去察看一番。看到有具尸体只穿了中衣,仔细看了看,依稀记得他乃是本驿的驿丞。

马老三走过来,道:“他是赵驿丞,刚才在后院发现的,倒在门口,似乎想出门,不料被突厥人一刀砍死。”

李潜点点头,道:“取笔墨和木板来。这些都是为国死难的烈士,不能埋没了他们的名声。”

不多时,笔墨木板取来,李潜问清了驿丞的名字,在最大的一块木板上写道:“大楚三十里坡驿丞赵顺之之墓”,落款写的是“李潜谨立”,背面写道:“为国死难,忠义千秋。”

李潜边问名字边写,不多时便写完了二十多名驿丁驿卒的墓碑,每个墓碑背后都写了“为国死难,忠义千秋”八个字。剩下的商旅因为不知道姓名,只能在墓碑背后简略写明他们的相貌特征,以供日后家人来找。

李潜写完,刚收了笔墨,就看到牛弼匆匆跑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李潜暗自诧异,适逢丧事,他怎么还能笑的出来?

牛弼快步来到李潜面前道:“潜哥,我在地窖发现了些好东西,快跟我去看看。”说着拉着他的手便走。

李潜被牛弼拉着一路小跑到一间普普通通的客舍门前。客舍前的空地上露出一个能容纳一人进去的地洞。李潜在驿站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知道每个驿站都有地窖用来储存粮食。不过每个驿站的地窖位置并不相同,他也不知道牛弼是怎么发现这个地窖的。

牛弼也不多说,当先跳下去,李潜紧跟着条下去。进了地窖,李潜才发现这地窖着实不小,而且象房屋一样隔成了三间。地窖的四壁都用三合土夯实,墙壁上挂着几盏油灯,地面铺了层细沙防潮,不虞进来虫鼠。自己站的这一间靠着左手边的墙根排着五十多个整整齐齐的麻袋,另外两面墙根则立着十几个盖着盖子的大缸。李潜掀开缸盖子一看,缸里正是腌菜。不用说,那些麻袋里装的肯定是粮食了,看这数量足有上千斤。

牛弼神秘一笑,道:“里面还有好东西。”说着便快步进去。李潜跟过去一看,里面是粮食和腊肉。李潜匆匆看了两眼,就追着牛弼进了最里面一间。

进去以后,李潜楞了。里面虽然也有粮食,但墙角下去蹲着个府兵打扮的家伙,另有两名府兵一手持刀一手举着火把站在他旁边。持刀的两名府兵李潜认得,正是跟随自己从肃州来的骑兵,而蹲在地上的那个就面生了。

李潜看了一眼牛弼,道:“怎么回事?”

牛弼道:“我当时带了两个兄弟直奔地窖这边来,心想弄点粮食回去好让兄弟们吃几天饱饭,结果来到就看到地窖口开着。我当时以为是突厥人找到了地窖,那地窖肯定被劫掠一空了,刚想回去。转念一想,不对。突厥人来到这个地方大开杀戒的时候应该是半夜,黑灯瞎火的他们怎么会找到地窖的?再者,突厥人即便再小心,搬运粮食的时候也不可能一粒不掉,我仔细看了看地上,根本没有粮食。所以,我就跳下来了。下来发现果然粮食没被突厥人发现。我看到这些粮食当时非常高兴,乐呵呵的就溜达着向这间过来,谁知刚进门就察觉有锐器砍过来。笑话,小弟是什么样的身手?怎么可能会被这种(指着蹲在墙角的那个人)垃圾货色偷袭得手?小弟想都没都,一脚将他踹到墙上。”

李潜顺着牛弼指的方向,果然发现在那人蹲着的上方墙壁上有个不小的凹坑。

牛弼继续得意地道:“本来小弟想顺手干掉就算了,可看到他穿的衣甲,顿时收住了拳头。小弟觉得这事有古怪,便让弟兄们先看住他,去找你了。”

李潜仔细打量着那人。那人一身府兵打扮,虽然灰头土脸,但肤色并不黑,反而显得比较白皙,只是身材比较胖,略觉臃肿。那人抬眼见李潜正打量他,连忙低下头。这一抬一低之间,一旁一名持刀的府兵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李潜见状立刻问道:“你认得他?”

那府兵不敢撒谎,道:“回公子的话,小的认得此人。此人乃是金山关校尉薛鼎。”

薛鼎!?竟然是薛鼎!李潜立刻大喜,暗忖,这下可发了。薛鼎身为金山关校尉,在突厥大军进犯时竟然弃关而逃,这可是死罪。拿住了他肯定能敲出许多东西来。

李潜命令两名府兵去叫谢志成、马老三和秦彝,并叮嘱两人不得泄露消息。

等他们走了,李潜上前,笑嘻嘻地道:“薛大人可安好?为何不在金山关作威作福,反而跑到这驿站的阴暗地窖里来?难道您觉得这些麻袋、酱缸比您的锦食、美妾还要合您的胃口?”

薛鼎刚才被牛弼一脚踹地差点昏死过去,胸口闷的要死,好不如意顺过气来,听到李潜这些话又差点憋过去。

“也是。丢失金山关,临战脱逃乃是死罪,那些锦床、美妾再好只怕您也无福消受了。躲到这里来还能保住性命。反正这几年您也捞了不少,等风平浪静了,将贪墨的钱财取出些来,改名换姓藏到其他地方,您照样能享受锦食、美妾。我说的对不对,薛校尉,薛大人?”

薛鼎抬抬眼皮看了李潜一眼,没说话。

李潜看他的反应知道自己刚才的推断并不正确。绝大多数人被人说中了心思时总会出现惊愕反应,心机深沉、控制力强的人,这种惊愕反应很细微,但依然能够察觉。而薛鼎这种人绝不是心机深沉、控制力强的家伙,否则的话也不会被突厥人从他手中轻易夺了金山关。

若不是为了逃命,那他是为了什么?

李潜略思片刻,道:“肃州的情形想必薛大人已经清楚了。突厥人没有拿下肃州,而桓琮桓大人也还活的好好的。突厥人暂时也打不到这里来。我们还有些时间,您若是愿意,能否对在下讲讲您的遭遇?”

薛鼎迟疑了片刻,依旧不说话。

李潜见状,知道他已经动了一点心思。便道:“当然,若是在下没什么表示,薛大人您定然也不肯说,不如这样,您将您的遭遇说说,让在下长长见识,在下保证不会为难您,只当没见过您,日后您走您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您意下如何?”

薛鼎的心思立刻活泛起来。此人说的倒也不差,只是他可信吗?万一他是诳我的呢?薛鼎一时拿不定主意。

李潜见状,继续诱导道:“大人您想想,在下拿了您交给别人有什么好处?些许银钱在下还没看在眼里。在下想知道您的遭遇,只不过是想了解突厥人的动向。实不相瞒,在下的恩师乃是徐诚朴先生,和西北三州相比,在下更看重恩师的安危。若是您说的事能对在下保护恩师有帮助,在下自然会重谢您。”

薛鼎一愣,徐诚朴?!难道眼前的这位就是前些日子听说过的那位以一首送别诗震惊文坛的徐诚朴先生的入室弟子--李潜?薛鼎虽是武夫,但并非孤陋寡闻。李潜和徐诚朴的名字,薛鼎曾不止一次听到过。他也知道徐诚朴目前正在胜方驿做驿丞,而他两个学生也在胜方驿。

薛鼎按捺住心中的疑问,望着李潜道:“公子莫非就是诚朴先生的学生,李潜李公子?”

李潜暗自诧异,薛鼎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难道自己这么有名气?他哪里知道,因徐简的原因,李潜已经名声鹊起,而且兰州城外一首送别诗更让他名声在外。说来好笑,其实徐简以前虽然名声显赫,但以前一直是在士林和文官中传播,可皇帝陛下因一言而将他贬官十五级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天下皆知,声名远扬了。为何?只因人人都有一颗八卦之心,平素无聊时三姑六婆还会传些空穴来风的小道消息以资消遣,何况因一言而贬官十五级这种大楚国开国以来难得一见的大八卦?更何况这件事还牵扯到了一个神一样的人物--武威公!徐简为何被贬官,因为说了一句武威公的好话。威武公是谁?那可是功绩堪比卫、霍的千古牛人之一!男女老少谁不知道他?牵扯到如此人物的消息,岂能不传?三五无聊之人闲谈之时,说起这事个个说的口沫四溅,活灵活现,仿佛当时就在现场一般。谁要是知道的细节少了,都不好意思插话。有这两个天下知名的人提携,李潜的名声能不响吗?

李潜虽然不明白薛鼎为何知道自己,但也没多想,点点头道:“不错,在下正是李潜。”

薛鼎立刻激动起来,扑通一声跪在李潜面前,叫道:“公子救我!”

李潜见状大吃一惊,这是唱的哪一出?

第一四八章 原来如此

李潜心思急转,边琢磨薛鼎的意图,边伸手去扶薛鼎道:“薛大人折煞在下。在下如何当的起您的大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