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明末1616-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包里睡觉,所以没有在蒙古包里杀人,而是赶出来之后才射杀的。

    包赢安排轻骑兵打扫战场,并派出1个小旗的轻骑兵去看看李刚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半个小时后,轻骑兵回来报告说李千人长那边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正在打扫战场,2个小时内就能赶上大部队,没有士兵死亡。

    听到最后一句,包赢吊着的心才放下。

    李刚占领的部落叫巴彦木仁部落,是刚迁移来的部落,黄河南岸的大部部落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他们的族长害怕了,所以趁冬季黄河结冰的时候把部落搬迁到了黄河以北,占据了很小的一块草地,也是陶日格部落看不上的一块小草地。这个部落因为小,当时冯有财等人没有发现,所以才逃过一劫。

    两个部落的缴获合在一起数目不少,只是牛羊马等牲口就有6000多头,这才让包赢的脸上露出一点笑容。安排一个轻骑兵总旗的部队,明天把缴获全部送回河西区。

    2天后,包赢带着骑兵把磴口给占领了,然后以磴口为根据地,对周围进行抢劫。

    开始是大部队出去扫荡,遇到哪个部落就抢劫哪个部落,不过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寻找部落上了。

    后来包赢先是派骑兵化妆成蒙古人出去侦查,发现部落后都记下回来汇报,然后再根据部落的大小派出部队去抢劫,这样省去了大部队的时间,而且能同时派出2批或者2批骑兵同时抢劫,这样抢劫的效率明显提高很多。把抢劫的物资牛羊等都是每天向回输送一次。预防蒙古人突然到来,这样没有物资辎重的负担,撤退的时候速度也会快很多的。

    陆陆续续的把牛羊送回河西区,当地的牧民在选拔合适的留下,剩余的就全部护送到千户所,郑好和张扬再根据申请人的条件把这些牛羊分下去,由于包赢出色的表现,让冯有财十分满意,至少愿意领取的人都没有失望,都领到了自己满意的牛羊。冯有财相信,靠着这些造粪的牲畜,明年的农业收成肯定会比今年更好,人们的收入也会逐步增加,生活也会慢慢改善。

    在包赢还不敢向东去抢劫,东部的乌拉特部可是一个非常大的部落。现在只敢在西部和北部抢劫锦旗部落下属的一下小部落和放牧群,这些小部落也有上百个之多,部落都不大,数量多,这很适合包赢现在去抢劫。就是现有的这些小部落包赢也不可能全部抢完的,冯有财定的10天的时间眼看要到期了,这才抢了20来家。不过冯有财的命令他还不敢明着违背,只好恨恨的说,下次再来收拾你们。

    包赢出来疯了这10天,回去又要安闲一段时间了。

    什么时候才能随意的驰骋疆场呢?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战神呢?包赢很期待。

第72章发展教育() 
明末的教育和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一样,都掌握在大家族手中,这也决定了朝堂之上也是被这些人操纵。不过在明末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有了民族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萌芽,这些人在有了一定的财富基础之后,就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于是这些资本便开始选择培养自己的喉舌,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这就是东林党诞生的先决条件。而东林党在庞大财力的支持下也迅速发展成当时朝廷的一大毒瘤,冯有财是深痛之,说轻一点,这些人是空谈误国,说重一点就是惟恐天下不乱,眼里只有商人的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吧。既然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要是上层建筑不跟着变化,就不配套了,肯定会导致建筑出现问题。

    既然知道教育被利益集团控制后对社会的破坏力,冯有财也想进行普及教育,可是这个年代投资教育需要的巨大成本比自己的前世多很多倍,根本不是小家小户的自己现在能承担的起的,所以必须改变教育模式,降低教育成本。

    这个年代没有普及字典词典,所有的认字,都是教师手把手的教,这就决定了每个教师不可能同时教授很多学生,这也是导致教育高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感觉搞字典是不可能的,那就先把黑板和粉笔搞出来,至少能改变手把手教学的这种模式,可以扩大招生规模,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逐年筛选和根据特长进行分流,这样的话或许能把教育成本降低下来。

    说干就干,冯有财来到木器厂,把自己的要求告诉了技师,技师答复是要先做一个看看,现在也不保证能好用;冯有财又找了一些石灰和粘土,按照不同的比例,自己制作一些粉笔,等晾干后句可以使用了。

    几天后冯有财带着粉笔再次来到木器厂,试验的结果就是写字的时候粉笔容易打滑,原因可能是黑板太光滑,也可能是粉笔太硬了,但是效果还是很好的,冯有财也不准备自己继续试验下去了,直接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木器厂,让他们自己试验粉笔的制作和黑板的制作,找出一个合理的配合度就可以了,无非就是粉笔再软点,或者黑板表面再粗糙点。

    对于教师,现在一共招收了40多个秀才,现在分到各个乡的,目前学校没有建好,都在乡政府帮忙,将来这些秀才主要还是教授学生门认字和学习汉语课,至于历史课、地理课、数学课、自然科学等都是从系统合成的教师,不希望学生被这些老学究给引入歧途。教材都是合成教师和冯有财根据前世的记忆编写的,语文最好办,就是认字,读书,写文章;数学课主要是学习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运算,算盘,以及一元方程和二元方程、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等;物理和化学能达到前世的初中水平;历史和地理加上了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

    对这些教师,只要好好的教学,都享受保安军总旗官的待遇,冯有财让他们把家属也都迁移到了千户所,分配了土地、房屋和牛羊,每个月还有与总旗官一样的工资、粮食和食盐分配,保证他们生活无忧,让他们安心教学就是了。

    学校要在4、5月份才能建设好,还有简单的装修一下,到6月份才能使用,这样的话,冯有财决定7月8月招生,到8月底开学,这次只要愿意上学的,年龄在7岁到12岁之间的都可以去学校读书。现在要求住校学习,10天回家1次,每次2天,学校提供食宿衣物被褥等。反正现在冯有财多的是粮食和羊肉,再从农村收购一些青菜就可以了,再就是单独雇佣几个农村妇女帮助做饭,把这些学生照顾好了,相信这些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忠诚度肯定是蹭蹭的往上涨,总体算起来自己并不会亏本的。有了在镇关堡办学校的经验,只是推广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提供学习的书籍,冯有财决定成立一家书坊,专门为教育服务,这个时代的印刷行业已经高度发达了,只要有高工资,肯定会雇佣到雕版高手,这个工作就交给工坊管理司去做了,不能耽搁孩子门8月底开学就可以了。

    对于每个乡的学校建设,由乡长亲自抓,图纸要求等是千户所统一出的,配备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教室,伙房,仓库等必备建筑,至于其它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学校的材料由当地乡自己购买,然后去千户所报账,工钱也是由千户所负责支付,不过都是以粮代赈。

    对于书桌和椅子都是由工坊统一制作的,到时候配发给各个乡就好了。

    张扬对冯有财对教育的巨大投入十分不满,“少爷,这样投资太大了,而且根本就是资敌,这些人长大了,即便成才了,肯定是要报效朝廷的,没有几个人会想起你的,到时候你造反,他们就是你的敌人。”

    “哈哈,等他们长大的时候或许咱们已经打下江山了,要报效朝廷,那还是报效我啊。到时候他们可都是天子门生了,荣誉的很啊。”

    张扬说:“少爷,你太天真了,每次改朝换代都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哪有那么容易啊。就是占领了全部的大城,连南北直隶都占领了,京城也攻下来了,皇帝也抓住了,可是还有很多逃脱的藩王呢?全国会有多少人心向前朝呢?这些人会不会继续潜伏需找机会进行反击或者造反呢?不管怎么说你一定是某些人眼中的乱臣贼子的,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的,而且你所培养的这些人中肯定也有反对你的。”

    ”难道就因为这些就不办教育了?你这种思想就是因噎废食,要不得。现在他们是我的子民,我对他们好是应该的,就是将来他们反对我,那肯定也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有可能反对我,而让大部分支持我的人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张扬又问:”那少爷在学校到底是宣扬忠君爱国呢还是不宣扬忠君爱国呢?“

    冯有财对这个也很矛盾,考虑了一会后说:”肯定是要宣扬忠君爱国的,但是不能过分的宣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加上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希望能向好的一方面引导吧,再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考虑这个还太早了吧。“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啊,少爷既然想培养嫡系,那就要提前考虑,不过我还是赞同少爷的提前分流重点培养的策略,要是有好的苗子,可以单独教育,这样可以减少培养成敌人的机会啊。”

    “现在说这些还早呢,慢慢来吧,反正时间多的是,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修改。不过我相信支持我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所以,目前必须把教育搞好。”

第73章基础建设() 
截止到3月底,不仅从宁夏府和西安招收了大批的流民,而且很多不符合招收条件的流民也自愿跟着到了千户所。

    刚开始的时候人流不大,后来自发来的流民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吧。既然来了,冯有财也就不能不管了,总要安排他们干活挣点口粮吧,否则这些人还是会饿死的,要是白送粮食给他们,一天半天还可以,可是这些流民来了短时间内是不会离开的,就必须为他们的长期谋生考虑。

    冯有财与张扬、郑好商量后发布了一个命令:流民在登记后可以去开荒,在规划好的荒地上每开荒1亩地得1石大米,而且可以免费耕种一年,不收田租,从第2年起就把土地交给千户所。

    张扬另有建议:”少爷,我建议还是雇佣这些流民修路修水渠吧,反正咱们的粮食多,既养活了他们,又有利于咱们的长期发展;把陆修好后便于咱们在各个堡子之间相互调兵相互支援;修水渠能提高我们千户所的粮食收成。“

    郑好也附和这个建议:“这样能安置更多的流民,修路开渠中表现好的和开荒亩数多的可以允许他们留在城北区耕种,到时候划给他们一片荒地就是了,而且每年都有赋税,对我们很有利的。现在我们只是付出些粮食,还能取得忠心值获得积分。”

    “少爷,咱们还可以再多雇佣一下人,加快各地堡子的建设,镇关堡马上就要完工了,里边的房屋和街道还没有整理,暂时也分不出人来建设其他堡子,大武口堡和崇岗堡的菱堡建设速度还是太慢,需要加派人手。”

    “大武口堡和崇岗堡非常重要,他们是阻挡从贺兰山过来的蒙古人的第二道屏障,必须要建设好,建设快,否则咱们内地很容易就遭到蒙古人的偷袭。”

    冯有财想把大武口堡建设成西部中心,菱堡的规模也大很多,形状为8面体,每个边长都是250米长,要在那里驻扎至少1个千人队的兵力;以前西部有战事,都是从千户所派兵,根本不够及时,现在建设了大武口菱堡,就是解决了这个短板;在大武口堡驻扎1个千人队,就是来2万蒙古人,短时间内也很难攻下来的。

    崇岗堡是按照百户所的规模建造的,不过比百户所的堡子小一些,也是菱堡的形状,边长为200米,只是在每个边的中间增加了一个箭塔,加强攻击力。

    乌达菱堡和铁山边墙是部队负责建设,不需要雇佣当地人劳动。

    为了加强大武口堡和崇岗堡的坚固程度,在土墙中又混入了部分石灰。让工坊司在大武口以西的山区建立了一座大的石灰窑,就近取材,十分方便。为了是路面更加坚固,在新修的路基之上,再加一层三合土,需要的石灰也是从这里生产的。

    随着招工告示贴出来,各地的报名者就络绎不绝。由于这些活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对个人的要求不高,能干活,不偷懒的都招收。流民,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环境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去了,才不得不背乡离井的。现在有干活就能挣粮食的机会,这些流民都很珍惜。而且告示上也说了,只要好好的干活,在将来干完活后,表现好的将在城北区个分发土地,允许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让这些流民更是倍加珍惜这次机会。看着一起来的那些家庭,因为家中有人参加了保安军,现在都过上了比较美满的生活,家里分了地,分了牛羊,还组织概率房子,千户所还分发粮食,心里自然是非常羡慕,现在自己有这种机会了,那能错过啊。

    冯有财只是在每个工地派几名技术人员和监工管理就可以了。

    最先开工的道路是从千户所到大武口堡再到崇岗堡的路,这是连接城南区和城北区的交通大道,冯有财很看重这条道路,设计的宽度为8米,比周围地面要高出半米高,在路的两侧同时要挖出排水沟来,技术人员设计了详细的要求,施工监督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这样在施工完毕后既能保证道路的畅通,又同时挖出了水渠,保证道路2侧的田地在以后能方便灌溉。道路在以后遇到雨季的时候能及时利用排水渠排水,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在施工现场男子们负责修建道路,先是修建路基,夯实后再把路两侧的土挖出,在土中混上沙子和石灰,形成三合土,再压实压平,然后再把水渠按照要求整理好,在路的两侧,再种上树,这才算是完工一段。还雇佣了一些中年妇女,帮助这些干活的做饭,只是工资少一些,不过这也让这些妇女很高兴了。

    修的第二条大路是从千户所到镇关堡的道路,规格要求都是一样的。

    陆续开是修建的道路都是各个原来的百户所通向千户所的路。

    由于发粮食,而且是按照每5天发放一粮票,自己随时可以去千户所或者各百户所的粮店换取粮食,这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参加修路。张伟知道当地的居民刚从军户转变过来,家庭也不富裕,也乐意他们去干活,这样使得修路的速度更快了。

    很多原来很荒凉偏僻的地方现在通上大马路了,郑好赶忙又在大路旁规划了几个村庄,这样再有移民来的时候就能随时安排了。

    在修路的时候张扬又提出加固各个百户所的堡和整修北长城,冯有财也都同意了,只是把任务安排了或者点头后,张扬和郑好以及下边各乡的乡长和副乡长就把事情办好了,根本不用冯有财操心。

    顿时,整个千户所范围内到处都是工地了,有修路的,有挖水渠的,有盖房的,有修城墙的,有建菱堡的,有修堡子的,有盖学校的,有开垦荒地,所有的人都忙活起来了,以前愁眉不展的流民,脸上也开始出现笑容了,至少生活开始有盼头了。

    在开工后,冯有财也下令,逐渐减少对这些流民的赈济,以后逐渐的过度到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修路和建设新村庄以及整修堡子和北长城的时候,郑好发现了几个指挥才能比较高或者比较有威信的人,都安排到乡政府暂时作为乡长助理,郑好向冯有财建议的时候说,要是再培训2年,肯定都是合格的乡长,这是在郑好的权限之内了的事情,冯有财支持他自己拿主意就行,这类小事通报自己一下就可以了。

    相信留住这里流民,给他们安排工作,甚至给他们分发土地,以后自己的积分也会蹭蹭的往上涨的。

    张扬还建议,等这些工程忙完后可以开始修建从千户所到宁夏府城的道路了。

    冯有财问:“咱们这样会不会太高调了啊?”

    “少爷,修道路也是为了以后调兵方便啊。再坚持2年,以后就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的了,这种日子真难过。”

    冯有财想想也是啊,这样做真憋屈。在家里忙了1个多月了,为乡亲们做些实事,也把根据地的基础夯实了,下一步还是要做大事,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第74章蒙古部落战争(上)() 
在冯有财忙于自己千户所发展的时候,蒙古族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河西区的几个小部落被灭是没有人关心的。乌斯、乌达和乌兰等部落都是从遥远的科尔沁部落迁移来的,在与当地的几大部落没有关系,只是看在都是蒙古人的面子上和看在科尔沁部落的面子上才允许他们在那块狭小的地域生存,他们被灭族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不过从年前开始,不断的有杭锦部落和达拉特部落的保护部落已经放牧群被歼灭,而且被搜刮的特别干净,连一顶帐篷、一件羊皮袄、一辆木车都没有留下。经过部落派人多次的查看现场,都没有发现剧烈战争的痕迹,以及牛羊被运走的痕迹,就是连大规模调动骑兵部队的痕迹也没有留下。部落的高层经过分析,认为肯定是熟人做的,在主人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暴起,开始杀戮,所以才打了这些放牧群的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没有剧烈战争的痕迹;没有骑兵部队调动的痕迹,也被怀疑为相互熟悉的人攻击的这些部落;因为是熟人,所以他们能很轻松的把缴获悄悄的运走了,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个推测完全合乎情理的,本身蒙古部落之间是既有联合也有竞争,还有相互之间的杀戮和兼并,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而且乌拉特部落、土默特部落和达拉特部落等都居住在黄河沿岸,经常因为牧场的事情闹矛盾,虽然没有涉及到部落高层人员,但是底层的放牧人员之间的杀戮还是经常存在的。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是汉人所为,就是说出来也不会有蒙古人相信汉人有这个实力。

    在汉人的春节过后,达拉特部落又有十个部落放牧群消失不见了,在周围什么线索都没有发现,让整个部落的高层都十分纳闷和愤怒,要是这么下去,不用两年,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