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耳曼涅盘-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和意大利很快就会订立盟约的。”方彦将西尔维娅浮凸曼妙的香软娇躯又搂紧了一些,在她精致柔软的耳畔轻语道,“即便是我们不干预领袖的决策,德意两个国家也会因为我们两家之间的关系而逐步走向联合。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促进彼此家族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等到两国之间有了足够多的共同利益,那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自然而然的就会订立同盟。”

    被方彦这般搂入怀中在耳畔亲昵吹气,心中甜蜜欢喜的西尔维娅登时将国家之念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她向方彦露出了一个灿烂夺目的亮丽笑靥,柔声道:“亲爱的,我已经能感受到我们孩子的韵律和呼吸了。现在距离他出生只剩下2个多月,你也应该开始考虑为宝宝取一个名字吧?”

    方彦微微一怔,明亮深邃的眼眸里也有柔情和喜悦悄然闪动:经过十年养成的小萝莉终于长大、并怀上了自己的骨肉,没有什么能比这份沉淀的幸福更令人沉醉了。他轻轻解开妻子身上的宽薄**,露出凝脂白玉一般的娇嫩肌肤,虽然西尔维娅的小腹已经高高隆起,但在方彦眼中却是世间最为怡人的美景。

    “我已经想好啦。”方彦将脸颊贴在西尔维娅隆起的小腹之上,在柔软滑腻中感受着那份和自己血脉相连的音韵和律动,微笑道,“如果他是男孩,那么就取名为埃里克;作为我们两个巨头家族的后裔,他绝对有资格获得‘永恒的力量、万世的君主’的美誉称呼。而如果她是女孩,我们就叫她爱莉……艾丽丝,我要让她像公主一样得到最优渥的呵护和宠爱,成为整个欧洲最闪耀的华菱晶钻。”

    西尔维娅闻言笑靥如花,显然是对方彦的回答极是欢喜。她用玉手抚摸着方彦俊美秀逸的容颜,满含绵绵情意的娇声说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还想多生下几个宝贝,将我们的家变得更加充满笑语和欢音。你的孩子全部都要我来生,你的身体和心灵永远都必须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珍宝和奴隶。”

    听得这番舒缓轻柔的话语,方彦心中却忽然一阵悸动,那张娇媚艳丽、蓝眸如星如水的秀靥从他的记忆中蓦地浮现而出,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自己和琳娜同样有了夫妻之实,持续两个月的水乳交融足以使她怀上自己与她的情感结晶。此时,距离当初的别离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光景,而琳娜却始终杳无音信,仿佛就此从人间蒸发了一般。想到琳娜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家庭而选择独自离去,方彦心中就忍不住充满了愧疚、怜惜、苦涩、和牵挂;也不知道琳娜的近况究竟怎么样了,自己昔日满足她要求的举动究竟是让她得到了幸福,还是给她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负担和苦楚?

    “亲爱的,你怎么了?”西尔维娅敏锐地发现了方彦的异常,不禁低声询问道。方彦倏地收敛心神,轻声道:“没什么,我只是忽然想起了我们二人走到今天所经过的漫长历程。”他抬起头凝视西尔维娅的双眸,神情柔眷的说道:“最后的这几个月,你就不要再到外面去玩耍了。作为补偿,我会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回家里陪你,你就安心等到4月中旬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吧。”

    几天之后的1934年1月30日,希特勒迎来了自己掌权一周年的纪念日。面对6500万德意志国民,他满怀自信地宣布了自己这一年来宵衣旰食的努力功绩。去年高达600万人的失业大军,目前已经缩减了四分之一;国民经济全面探底崛起,工业总量和国民收入都较1932年飙升了20%有余。尽管大量小企业主纷纷被卡塔尔巨头摧垮兼并、成为靠工资维持生计的普通中产阶级,工会组织也被摧毁、工人阶级沦为毫无自由可言的奴工状态;但无可否认的是,国社党政府比以往任何一个民主政权,都完整地兑现了自己要解决失业问题的壮语豪言!

    在这番惊人政绩的有力支持下,德国民众对国社党独裁专政的担忧疑虑,很快就随着自己生活的改善而烟消云散了。一套印有腓特烈大帝、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头像的邮票开始在德国国内飞速风靡,下方的注释文字赫然是“国王奠基、宰相缔造、元帅守卫、士兵拯救”。希特勒这个昔日下士的地位,已然被提升到了与德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巅峰人物们相比肩的境地;所有人都希望这名年仅45岁的领袖,能够在德国最危难的时候,成为拯救他们于水火中的神祇。

    借助希特勒、准确的说是沙赫特掀起的这股复兴之风,鲁道夫掌控的集团企业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契机。造船厂、哥达航空工厂、和大众汽车公司所得到的订单,都较去年有了明显的增加,生产规模和获利总量也随之水涨船高。而除了民用产品的订单之外,德国军方还向这几个同时具备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的精英企业,秘密下达了研发军事装备的竞标命令:凡尔赛和约中严禁德国拥有的重型战列舰、潜艇、各型作战飞机、坦克赫然均在其列。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军方违反条约的行动就已经是小动作不断,现在换了决心让德国恢复昔日荣耀的希特勒上台,德国军方违反条约的举动更是变得激烈频繁了起来。

    尽管对未来的德国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浩瀚大洋上的怒海争雄,但方彦仍是决定要为陆军进行一场全方位的装备改良。其一,德国面临的陆上压力同样远不能令方彦感到松懈,完成工业化的苏联将是一个郑重对待的敌手;如果再让德军用历史位面的武器去和他们血拼,必将因在东线战场上耗费靡巨、而影响到对西方大洋战场的物资供应。其二,方彦则是出于政治的角度考虑,如果自己能够借此赢得陆军将领的好感和青睐,那么无疑是为自己家族增添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友好势力,这对于今后家族可能的更进一步,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这一点,方彦实际上从近10年前起就开始筹划了。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怂恿便宜父亲鲁道夫将家族经营拓展到如此之多的领域。而对于从哪些地方开始下手,方彦心中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谋划。

第109章 装甲绸缪() 
对于机械化时代的陆军而言,坦克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力量源泉。这种集火力、速度、和防护于一身的陆战兵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热兵器时代以来的陆战局面:机关枪与铁丝网相结合的堑壕防线,再也不能成为阻碍进攻方纵横突进的天堑障碍。在二战爆发的头两年时间里,喷涂着铁十字标识的德国坦克,就是这颗星球上所向无敌的征服铁骑;它们带领着誓在复仇的德意志大军,以更胜昔日拿破仑军队的气势,如海啸狂澜般席卷过了几乎整个欧洲和北非的广袤地区。

    尽管历史上的德国坦克已经是声名远播,诸如卡利乌斯、魏特曼等装甲王牌的表现更是永恒的传奇,然而从战争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支被无数后人称道传颂的装甲力量,却存在着触目惊心的缺陷和浪费。虎式、虎王、斐迪南等尖端战车制造工艺复杂、耗费资源靡多,根本不适合二战这个追求数量更胜于质量的时代舞台:虎豹系列在整个战争中的全部生产数量还不足8000辆,而美苏两国光M4和T…34就生产了近10万辆,足足是前者的10倍有余!

    为了弥补坦克数量的不足,德国被迫大量生产突击炮这种似驴非马的廉价物品来填补空缺;到了战争后期,通常一辆四号坦克或是三号突击炮这类的屌丝角色,要面对的却是5辆以上的敌军主力坦克。可以说,德国重型坦克所拥有的那一丁点质量优势,完全是建立在广大基层部队的痛苦之上的结果;而由于德国空军在后期的崩溃,这点可怜的质量优势还会因为空中打击而变得荡然无存!

    有鉴于此,方彦早早就鼓动便宜父亲鲁道夫进军汽车领域,以求在未来的时日里能够顺理成章的参加坦克竞标,从而改变德军坦克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科技树歪错情形。那种片面追求单车性能、却造成了重量、制造工期、和资源耗费恶性上涨的情况必须被阻止,实现性能和数量的理想平衡,才是二战时代环境下的明智选择。而对于坦克究竟该怎么造,方彦也同样是胸有成竹:身为穿越者的他对历史位面上各型坦克的优劣都了然于心,并毫无悬念的在此当中汲取众长、选出了一条能够让德国装甲兵实力得到大幅飞跃的康庄通途。

    提及二战当中最优秀的坦克,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想到苏联的T…34;这款经典之作奠定了后世主战坦克的构型,并以其惊人的廉价实用而成为了二战苏联装甲力量的绝对主力。相比之下,德国的黑豹、和美国的M4谢尔曼,都在它的面前黯然失色;前者45吨的体重依旧不适合战时的大规模量产,且可靠性也因为其较最初设计的大幅超重而并不乐观。而后者的速度、火力、防护、行程皆不如同吨位的T…3485,否则也不会在面对德国虎豹坦克之时备尝无力之苦。

    然而,苏联的另外一款坦克却因为并没有上战场、而被大多数人所忽视,那便是苏联在1944年底进行量产的新型中型坦克T…44。

    历史位面的1943年,随着德国虎、豹两种新式坦克的相继出现,原本颇为可靠的T…34坦克的防护,在这些新式坦克的面前登时变得像缟素一般轻薄脆弱。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苏联军方急需让自己的坦克增强防护力,T…34的后继型号T…44由此应运诞生。通过改用扭杆式悬挂系统、移动空气滤清器、横向布置发动机等种种设计上的革新,T…44的防护实现了惊人的飞跃:其车体正面装甲从T…34的47毫米猛增至90毫米,再加上高达60度的倾角,在二战的环境下足可称得上是坚如山岳!车体首下装甲厚度也同样是90毫米,考虑到命中这个区域的炮弹不仅概率低、且本身就自带反向入射角,因此该处装甲的45度倾角也足可支应万全。

    而在其他位置,T…44的装甲同样有着惊人的表现。它车体侧面的装甲厚度高达75毫米,已然是重型坦克的防御水平;炮塔正、侧、后三方的装甲也分别有120、90、和75毫米,比起同期入役的重型坦克IS…2亦丝毫不落下风。在火力上,T…44装备了与T…3485相同的85毫米L53火炮,如果不是被那拙劣的穿甲弹大幅拖了后腿,其火力原本也是能与德国虎式坦克相匹敌的强劲存在。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铺设了如此厚重防御的情况下,T…44的战斗全重竟然只有31。8吨,比起T…3485的32。2吨还要轻了400kg!这使得它在一台520马力的柴油力的推动下,单位功重比达到了更胜后者的16。3马力吨,并能以53kmh的速度在公路上飞速疾驰。可以说,这就是一辆拥有重型坦克火力与防护的中型坦克,而这无论是在战场部署、还是后方生产上,都较重坦拥有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

    尽管T…44仍旧存在一些白璧微瑕的缺点,例如横置的发动机造成了传动系统故障率的居高不下,炮塔构型并不如次年服役的IS…3的半卵型更利于抵御炮弹,内部成员空间也显得狭小拥挤,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款较以往坦克具有质的飞跃的非凡设计。后来生产了10万辆的T…5455系列主战坦克,正是以T…44为蓝本,将各方指标和细节都加以了优化之后的结果。与这款坦克相比,无论是美国的潘兴、德国的虎王、甚至是苏联自己的IS…3,其在性价比上都被T…44远远超越。

    有基于此,方彦决定对T…44的设计手法进行全方位的山寨。尽管他并非是机械领域的专业工程师,但由于后世对这款旧式坦克的剖析文章早已是汗牛充栋,这使得方彦在不断的耳濡目染之下,也明晓了建造这款坦克所需要具备的最关键几个设计要点。通过专业工程师的后续加工,方彦完全有信心,能让源自T…44这款经典坦克的同脉战车提前面世;只要有了T…44的吨位利用率,那么就算是子系统较原版有所差异,其最终造出的坦克仍旧能够横扫当代诸敌、成为传奇!

    冰雪初融,树枝吐绿,1934年2月1日,方彦驾车穿过汉堡市内的高楼街巷,来到了位于城郊的大众汽车制造厂。在阳光的照耀下,工厂正门的巨型三V型标识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家汽车厂正是鲁道夫于1924年夏季创立:为了节省脑细胞、加之满足身为穿越者的恶趣味,方彦便提议以大众为名,并得到了鲁道夫的点头钦定。时至今日,尽管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但其仍旧保有两千多名雇员;在汉堡市乃至整个德国北部,大众汽车公司都有着远近闻名的优秀声誉。

    由于前一天已经有了预约,方彦得以毫无阻碍的进入厂房,并顺利来到了技术总监斐迪南•波尔舍博士的办公室内。历史上,这名汽车领域的传奇工程师可谓是声名赫赫:这不仅在于他创立了经典的甲壳虫型紧凑型轿车、成为希特勒最倚重的国民轿车项目负责人,更在于他将电传动这一超前时代的手法玩得炉火纯青,并以此在战争中设计出了虎P、和重量空前绝后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在这一位面中,由于大众汽车的宗旨,和波尔舍发展小型国民轿车的理想颇为相符;因此从戴姆勒…奔驰汽车厂中辞职的波尔舍,便没有像历史上那般创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保时捷,而是选择了加入大众汽车当中。得知自家的汽车公司内竟然有这么一位顶级机械工程师存在,方彦真可谓是喜出望外,借助波尔舍的头脑,方彦完全有把握将自己粗略空旷的理念,在对方的图纸上变成具体的战车。

    “波尔舍博士,我想您应该已经注意到陆军重整军备的动作了。”见到波尔舍那略微有些疑惑的眼神,方彦没有丝毫的拐弯抹角,而是将自己的打算向这名业界顶尖人才全数道出,“由于遭到不公正待遇,德意志已于去年10月退出了国际裁军会议;陆军实力需要得到一个起码的扩充,冲破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已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虽然您是汽车设计师,但汽车和坦克在机械原理上本就存在极大的共通,不知道您是否愿意为陆军设计一款坦克?”

    波尔舍眼眸中流露出奇异的光彩,也不知是惊讶、犹疑、还是困惑。虽然眼前的这名青年是布罗姆集团董事长的幼子,但他却是早早的投身到了军队当中;布罗姆家族企业的日常运作,按理说与他已经没有任何瓜葛。除此之外,这名青年所投身的军种还是海军,而此刻他竟然要求自己设计供陆军使用的坦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天方彦的举动都透露着十二分的不寻常!

第110章 私货() 
面对方彦清亮而又认真的星眸,波尔舍只得暂时将心中的异样情绪按捺了下去,出言答道:“德意志被协约国集团像奴隶般的欺辱了15年,每一个德意志人都渴望着能为祖国的复兴尽到自己全部的力气。如果军队需要,我完全愿意为武装力量的重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可是,现在却并没有实现这份理想的机会。目前第101轻型拖拉机的争夺已经结束,克虏伯军工获得了胜利;现在陆军军械局并没有新的招标计划,我也无法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

    对于波尔舍口中的“第101轻型拖拉机”,身在局中的方彦自是明白它的含义:早在1932年,德国陆军就启动了本国坦克的研制计划,而这个代号正是为了掩盖其真实用途、而向国外释放的烟雾弹。最终,克虏伯军工的方案被陆军选中;等到凡尔赛和约在希特勒的大胆行动中成为废纸之后,这款投入量产的战车,也被赋予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名字:一号坦克。

    方彦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道:“博士,虽然军械局现在并没有发出新的招标声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德意志坦克的发展就会到此终结。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陆军仅仅只是准备把克虏伯的这款战车作为训练型号来使用:其2挺机枪的火力,横向对比任何一国的同类型产品都显得太过孱弱,根本无法承担起相应的战斗使命。最迟在半年之后,军械局就会向各大汽车厂商发出新的招标,而这次的坦克也将不再是和轿车大小相近的训练型,而是具备足够战斗效力的核心兵器。”

    听得这番话语,波尔舍的心中首度泛起了细微的波动。身处技术总监的高级职务,波尔舍自是知道集团总裁鲁道夫有一个弟弟,在国社党内有着惊人的地位;如果是他向方彦传递出的信息,那么还真的会有七八分的可信度。波尔舍沉吟片刻,而后出言询问道:“约纳斯先生,您还有这方面的更加详细的消息么?比如新型坦克的重量、火炮、装甲厚度、或者是最大速度?”

    “新型坦克的吨位应当控制在12吨上下,制造工艺简便、易于批量生产是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见波尔舍已经进入了自己的思路,方彦随即将自己的私货向波尔舍趁机道出。对于德国初代坦克究竟该有怎样的性能指标,方彦心中早已是谋划已久,此番借助波尔舍之手,就是他将自身设想变为现实的理想时刻!

    “根据古德里安将军的建议,新型坦克应当装备50毫米级别的火炮。唯有这样,这款战车才能保证在它出世的几年之后,仍旧对其他国家的同类型坦克实现抗衡和压制。现在海军当中就有一门合适的火炮。该炮于1914年服役,身管长度40倍径,它能以656ms的速度将1。75kg的弹丸射出,自身包含炮架在内的重量为240kg。由于该炮是在量产型的坦克上使用,因此它完全可以通过牺牲身管寿命、来换取炮弹出膛动能的进一步提升。根据火炮专家的估计,即便是将弹丸重量提升至2。1kg、而维持出膛速度不变,它的身管寿命也将能保持在400发以上。”方彦道。

    波尔舍的瞳孔倏地收缩。虽然他并没有搞过坦克的设计,但在机械领域的功底却早已是炉火纯青:现在听到方彦要在12吨的战车上装备一门50毫米L40的火炮,登时就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压力。还没等他仔细权衡,方彦又再度开口道:“在速度上,军械局希望它的最大公路时速能达到40kmh。考虑到实际战场上复杂崎岖的地形、经常需要翻越坡坎,因此它的推重比最好不低于13马力吨。而在加满油后,该型坦克需要拥有不低于200km的公路行程。”

    波尔舍听得直皱眉头,这个火力和速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