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听了开头两句,就开始构思应该怎样深刻的把这个马屁拍好、拍到位的人,对于接下来唱的是什么,不好意思,忙着构思怎样吹捧去了,没有听清楚。

    “素心,我爱你!”

    这是不知从哪里混进来的奇怪的东西。

    类似的吹捧韩世坚已经听得很多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听到这一类吹捧时愉悦的心情。

    方浩也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韩兄写得太好了!文笔精妙,用意深刻,足以传世。”

    虽然,他并没有听明白唱的内容是什么,但是不妨碍他这样说。

    他觉得大部分的诗词都可以这样说。

    韩世坚心花怒放,笑着说道:“方将军过奖了,和方将军的佳作相比,我的诗就跟小孩子的涂鸦乱写没什么差别。”

    这话倒是让方浩对他有了一点好感——这家伙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第304章 过度解读() 
素心唱完了一首之后,就退下去休息,换了一个乐师演奏曲子,又来了几个跳舞的妹子。

    这一次演奏的曲子略欢快了一些,跳舞的妹子节奏也跟着欢快了一些,这才让方浩感觉到一些趣味。

    然后,素心又重新登台,这一次她要唱的是一个名为贺霞客的读书人的作品,《良夜行》。

    韩世坚对旁边的方浩说道:“老贺从外地来咱们国子监也有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情是很有一些的,不过参加了几次科考,都不是很理想,他准备要是下一次还不能通过的话,就放弃科考,回到老家县里做一个县学的教谕算了。”

    他指了指离这个圈子比较远的一个中年人,说道:“就是这一位。”

    音乐声中,素心缓缓的吟唱起来:

    “皎皎明光,粼粼清波。凉风轻扬,月桂婆娑。

    茕茕孤影,悠悠星河。如此良夜,如此良夜何。

    缥缈白雾,残败枯荷。迢迢彼岸,隐约欢歌。

    他人得意,我独蹉跎。如此良夜,如此良夜何。

    斗转星移,流光易过。忽忽一生,感慨实多。

    我有佳曲,无人唱和。如此良夜,如此良夜何。​​​”

    这一曲唱完,稀稀拉拉的响起了几声礼貌性的叫好声。

    “这个人一定在这个圈子里面没有什么地位……”方浩这样想着。

    唱的是什么内容他也没有听清楚,写得好不好他也无从辨别,但是从台下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在这个圈子里面的地位。

    这一首之后,又是一个外地过来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填的《鹧鸪天》,同样也是羁旅之情:

    “年少不堪困窘忧,孤身长作异乡游。

    梦中遍饮千江水,客里曾逢几度秋。

    歌入耳,酒倾喉,相思盏盏意难酬。

    半生只是逐虚影,一醉焉能散苦愁。”

    和上一首一样,叫好声寥寥,看起来又是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人。

    等到素心唱到梅瑜填的《双调。忆江南》时,叫好声又热烈了起来。

    “江南月,渺渺远人间。如镜如弓如翠眉,照山照水照窗前,长伴佳人眠。

    佳人眠,宝帐染轻烟。醒后虽多惆怅事,梦中应是艳阳天,挽手续前缘。”

    素心的歌声还没有落音,叫好声就热烈了起来。

    真不是多好的词,可是,因为是梅翰林家的公子写的,那就必须要大声的叫好:

    “这词写的太好了!”

    又是那种都不知道唱的什么,就赶着来拍马屁的人。

    “此词由‘江南月,渺渺远人间’起……”

    又是一个听了前面两句就开始搜索枯肠,长篇大论的家伙。

    “啊!啊!!素心,你唱得太好了,我爱你!”

    这是不知道怎么混进来的奇怪的生物。

    在方浩看来,前面的一些作品虽然透着一股穷酸,毕竟也是人类的情感,好不好另说,多多少少也能够引发一点共鸣,可是到梅瑜这一首,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引发共鸣的地方,只能说是练习诗词的产物,并不比那种数着字数填空的文字游戏高明多少。

    但是,因为填词的人是梅翰林的儿子,它就必然成为了一首大家交口称赞的好作品。

    他想着:“这样的人,以后就是这个国家的治理者,想起来真有一些可怕。”

    不过,他也还是狠狠的夸赞了一番梅瑜的作品。

    他自己都感觉到虚伪透顶。

    “以后还是别参加这样的聚会了。”

    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宴会持续的时间很长,一边听着歌舞,一边吃吃喝喝,互相吹捧着,倒是让很多人感觉不错。

    但是方浩越来越觉得乏味。

    月亮升了起来,慢慢的升到了中天。

    这一场宴会已经到了尾声。

    终于,方浩的参赛作品作为压轴表演开始了。

    素心报出方浩之名时,很多人都认真起来。

    他们虽然在小圈子里面互相吹捧的风气很盛,但是他们也知道,叫他们这些料,也就是一个业余玩家的水平,在由那些当官的组成的京城文人圈,是没有他们地位的。

    可是方浩不一样。

    方浩的诗词作品,那是公认的好,甚至被秘书监少监司徒南看好,要收录进《盛世风华录》,这可是专业中的专业选手。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听着素心唱出那一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曲歌罢,过了一会儿,才爆出一片叫好声:

    “好!这词填得太好了!”

    “此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全篇皆是佳句,清雄旷达,当世少见,此阕词出,所有中秋之词黯然无色矣!”

    “此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此词上阕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阕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实。挥洒自如,不假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

    不只是词写的确实很好,方浩的身份地位也让他们没有办法不吹捧。

    这一次的吹捧,确实是真心实意的。

    因为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在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在方浩以前的那个世界,同样也是这样。

    说到中秋的诗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首。

    坐在方浩身边的那几个人,此时看方浩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就像看着天上人一样。

    世界上真的有天才这种生物。

    韩世坚突然叹息了一声,问方浩:“方将军,你这词里面‘高处不胜寒’一句,是不是因为前几天遇刺之事而发?”

    “额……”

    方浩心忖:“我就是抄了一首词,哪里有什么有感而发?你这解读得也太过了一点吧?”

    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是笑了一笑。

    在大家眼里,这就是默认了。

    梅瑜笑道:“听说圣上已经准了方将军携带家眷去边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愿望却是实现了。”

    方浩又笑了一声,心里想着:“这样解读下来,以后还让不让人抄诗了?”

第305章 巨大的机会() 
当夜的中秋诗会,方浩毫无悬念的夺得了魁首的称号。

    要是将他的这一首词定为第二,大概没有哪个人脸大到敢争第一。

    但是第二名、第三名却是韩世坚、梅瑜,另外还有几个京官的子弟,也都夺得了不差的名次。

    基本上,和他们在这个圈子里面的地位差不多。

    方浩如果只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一个普通人,大概前十名也没有他的存在。

    不过他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让他知道了这个圈子里面哪些人才是骨干。

    像他这样的人,对谁写的诗词好,一点都不在意,并不认为那有什么意思。

    谁身后掌握有资源,那才是值得关注的。

    夜宴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半夜,有一些人喝得有点多,开始发起狂来。

    有的对着月亮大声朗诵自己写出来的诗词,有的开始唱歌,有的甚至发起酒疯来捶地大哭,也不知道是念及什么伤心事。

    方浩这边,也聚了一批人,在向他问一些边关的事情。

    这都是一些混得不如意的人,有的参加过几次科举,都没有高中。

    方浩没有参加科举,反而是跑到边关当兵,却弄出了一番名堂来,很快就要升任总兵,让那些人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似乎投笔从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尧国,武将的地位确实不高,但是这个地位不高,也只是相对同品阶的文官而言。

    比那些平民百姓地位要高得多。

    做武将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晋升的快。

    方浩去边关当兵,也才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不入流的队正晋升为卫将,很快就有可能成为从三品的总兵。

    晋升速度之快,这在文官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人参加科考,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希望,看到方浩这个榜样,就生出了去边关发展的心思。

    对于这样的人,方浩还是比较欢迎的——他的军队里面,认识字的人都不多,不要说读太多书,就是会写自己姓名的都不到十分之一。

    能够过去一些读书识字的人,对他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对那些人想去边关的意向,方浩说道:

    “如果这一次回京述职之后,我的龙城能够晋升为军镇,到时候会需要很多的幕僚,大家如果不嫌弃那边苦寒,想去那边的话,我非常的欢迎。”

    他现在当任卫将,实际上就需要请一些幕僚来帮他处理一些文书上的事情,可是他没有。

    因为在那些发配过来的边民里面,找不到几个得力的读书人。

    成为总兵之后,治理的地方,管辖的人口都要多出很多,事情要变得繁复很多,他也没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请一些能干的读书人来做幕僚。

    这里的那些太学生能不能胜任那样的工作,他并不担心。

    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的,都会有两把刷子,没有做过那样的事情并不要紧,慢慢的就能够学会。

    如果去的人多,还可以在那里开设学校,让那些人来当老师。

    ——至于这些太学生愿不愿意去那里当老师,更加不用担心。

    都已经到了那边,想走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他对那些人说道:“关外,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我们所在的那片草原,就有着几个州的面积,若是将它经营好了,让它成为我尧国的疆域,足可以安置上千万人口。你们可以想一下,里面能够成就多少人的功名?”

    开疆扩土之功,历朝历代都为最大,很多公侯世家都是靠着这样的功劳给后人挣来荣华富贵。

    为军功挣来的爵位方可世袭,这一点是那些文官都没法做到的。

    方浩的说法很是激起了一些落魄者的心思。

    反正在这京城呆着已经没有了机会,还不如去关外搏一搏。

    方浩又说道:“现在把目光瞄准关外的,并没有几个,付诸实施的,除我之外,更是一个都没有,你们现在要是去的话,就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我已经在那边立住了脚跟,你们过去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而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这一个巨大的机遇,你们现在过去,没有什么竞争,是建功立业最好的机会。”

    在他的煽动下,确实有一些人心动了,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组团去关外一行,看一看那里是怎么回事。

    当幕僚就最好了。

    幕僚不一定就是官职,像陈朗那一种做师爷的,又不属于朝廷的官职,是由上官云自己掏钱包来请的。

    对这些读书人来讲,不出任官吏,以后实在不行了,还可以继续参加科考,要是当了小官,就没有那种机会了。

    做上一段时间的。

    不过也有比较穷酸的太学生表示,没有那个盘缠。

    从京城到关外,几千里路,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到达,一路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钱,而且是需要很多的钱。

    对此方浩说道:“我大概还要过几天才会离开京城,如果你们有那个意向,可以组一个团一起过去,跟我说一个大概的人数,给我一个名单,盘缠上面我可以资助一些。另外在京城西出边关的途中,有十来座城设有丝路商行的店铺,我可以给你们一份手书,你们拿着我的手书去那些店铺,能够得到一些资助,让他们将给你们的资助开一个单,到时候我会付给他们钱。”

    意思就是,过去的盘缠他都可以负责。

    让那些有意过去另外找出路又拿不出盘缠的太学生又惊又喜。

    有一些穷学生在国子监读书,还能够领到一些生活补助,虽然穷,日子还能够过下去。

    要是没在国子监读书,想要回到家乡都没有那个能力,更加不用说,跋涉几千里路到那关外去。

    盘缠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在这个世界也只有少数有钱的家庭才能够支撑得起。

    现在方浩承诺给他们出盘缠,那就解决了他们出关的大问题。

    当时就有很多人表示愿意到关外拼搏。

    在这里面,方浩看到了一个有一点印象的人,就是写那个《良夜行》的贺霞客,于是说道:“组织的事情就拜托贺兄来做,你们愿意去的,就找贺兄,弄一个名单出来,到时候找我就是了。”

第306章 拐人() 
能够从国子监拐一批太学生到关外充实自己的人才库,这是方浩来国子监最大的心愿。

    关外实在是没有人才,而且朝廷的禁令也基本上杜绝了人才去关外的可能——不是发配过去的边民,没有得到官府的许可,连朔、燕二州都不允许去,违令者,斩。

    那不是可以自由过去的地方。

    靠着一些罪犯,可以经营出一支军队来,但是想要经营一个足以争霸天下的根据地,还是欠缺了很多。

    这些太学生在国子监,除了读书,对朝廷的各项政策发一些牢骚,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去了边关,却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至少可以教那里的士兵和将领认字,进行扫盲的工作。

    手底下有了一批认识字的人,他才可以利用自己系统商城里面的技能,来进行初步的工业化发展。

    要不然,带着一堆文盲,怎么去爆黑科技?

    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有着自己的关系网,可以很轻松的拿到官府的批文,组团一起去边关。

    去了就不用担心他们回来了。

    ——去关外方浩可以给他们赞助盘缠,回来,方浩可没有那样的义务。

    要不呆在那里,那就一路乞讨着回来吧。

    看着那些激情澎湃的太学生,方浩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就好像看到一盘美食放到了他的面前。

    韩世坚和梅瑜也在他的旁边陪着他,对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反对的想法,反而觉得这样很好。

    因为方浩是他们这一个阵营的人,参加这一场诗会的也是他们这一个阵营的人,都属于自己人,自己人来帮自己人,当然是最好的事情。

    而且让这些读书人到关外帮助方浩掌握军队,会让他们对那支军队更加信任。

    方浩想要弄一批太学生过去,他们不会认为方浩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反而觉得这是方浩没有忘记自己也是读书人的根本,要提携自己人。

    他们也在旁边帮腔:“有那个机会,去关外历练一下也是不错的,历练几年时间,对圣贤文章说不定又有了新的感悟,再来参加科举,也不为迟。”

    韩世坚甚至说道:“方将军还没有回京的时候,我甚至就想邀集一批朋友往关外一行,看一看方将军是怎样在大草原上经营的,能写诗的写诗,能写文的写文,弄一个关外文集出来,也算是我们读书人的一件雅事。”

    方浩笑道:“韩兄你们以后要是有空,也大可以过去一看。关外虽然是苦寒之地,但是也别有一番辽阔的风光。”

    韩世坚道:“待到明年春天,我就带着朋友一起过去。”

    “那我就扫榻以待。”方浩笑着说道。

    他们说话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歌舞班子都收拾东西,也要离开这里,一些太学生依依不舍的看着那些漂亮的妹子离开,有的甚至跟着她们走,想要送她们出去。

    方浩这一堆人正在畅谈着去边关的事情,都被这一批人给冲乱了队伍。

    在更多太学生的心目中,漂亮的妹子比功名利禄更有吸引力。

    有一点像方浩那个世界的追星族,

    看到这样的场景,韩世坚摇了一下头——这里没见过漂亮妹子的穷学生太多了,在漂亮妹子面前,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素心路过方浩身边的时候,又带着笑容向他点头致意。

    方浩也礼貌性的回了一个笑脸。

    韩世坚低声对方浩说道:“这位素心姑娘在京城也享有盛名,歌唱的好,人也漂亮,我看她对方将军里也有一些意思,虽然她是卖艺不卖身,但是如果方将军想要的话,应该能够得到她的同意,方将军难道就不想尝一尝这位花魁的滋味吗?如果方将军有意思的话,我可以将她留下来。”

    “没有这个必要。”方浩摇头笑道。

    跟一个青楼名妓发生点什么关系,固然不算道德污点,甚至还可以当作风流韵事传扬。

    可是,他还是怕被传染上什么不好的病。

    狼牙关那边就有军妓,他手下的士兵也有过去那边消费的,时不时的就有人染病。

    毕竟是妓院,交往的人太多,存在的风险比较大,他又不缺女人,没必要冒那样的风险。

    从国子监出来,梅瑜又用自己的马车送方浩回去裘府,在车厢里又提起之前的话题:

    “裘小姐那边的事情,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