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抖⒌慕峁

    wxi7

第558章 匆匆一年() 
当然,也不能说不欢而散,还是有不少人心中挺高兴的,毕竟李世民的话已经表明了不会追究李哲今日的作为,与楚王府交情不错的人,是挺欢喜的。

    不过交情不错的人之中还是有不高兴的人,此人就是兕子了。

    跟在李世民身后准备回寝殿睡觉的兕子,一想到李哲当时跟她说的话,不由得念叨道:“等我回了台北,定要告诉二哥和二嫂,让二哥和二嫂打那小子的屁股,还要告诉安平姐姐,让安平姐姐拧他耳朵。”

    听到女儿的碎碎念,李世民笑道:“是吗,既然如此,那兕子顺带告诉你二哥二嫂和安平姐姐,就说那小子不识父皇好意,让你二哥他们狠狠的打。”

    “可不能狠狠的打,只要教训教训就行了,若是将胖侄儿打坏了,那就不好了。况且今日本就是父皇的错,都知道胖侄儿的王妃是王家之女,您还刺激胖侄儿,胖侄儿又岂会不反抗?

    就像安平姐姐时常欺负胖侄儿和煜博侄儿一样,要有一个适当的范围,不能欺负的太狠,这样才不至于闹出矛盾,可以一直欺负,关系反而越来越好。”

    “这些话是谁说的?”

    “自然是安平姐姐啦。”

    从兕子的口中李世民听出了别样的意味,好奇道:“那你安平姐姐就没欺负臻儿吗?”

    “大侄儿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欺负他没意思,况且安平姐姐说,大侄儿乃华国的太子,要有威严,不能欺负的。”

    “要有威严吗?”

    李世民喃喃自语,不知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再也没说话。

    ······

    作为一个言而有信之人,李哲回到一间酒楼连夜便给李世民上了封辞官辞爵的奏折,在第二天便差人给李世民送进了宫。

    不过李世民在看到李哲的奏折后,便让连福扔进了火炉,笑叹了一句——这小子别的本事没学到,倒是学会他父皇那倔脾气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李哲也开始了他在长安城的忙碌——应酬。

    首先就去了平阳公主府,感激了一番,算是缓解了去年与平阳公主府闹出的矛盾,而后便是李道宗的王府。

    不过这并非是李哲自己前去拜访,而是李道宗送来的邀请函,请李哲过府一叙,重要的是不仅请了李哲,还请了张允一家。

    儿子李景仁二十一岁就坐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李道宗是满意的,可是李景仁一直没有成婚的打算,这点让他尤其郁闷。

    不过成婚的事情在那日家宴上出现了转机,李景仁对李宽表妹献殷勤的样子,李道宗一直看在眼里,之后李道宗还特意派人打听过张家的情况,知道李宽的表妹尚未许配人家,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出。

    李景仁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且江夏王府与楚王府关系向来很好,对于这门婚事大家都挺满意的。

    若说有不满意的,大抵就只有李哲一人了。

    李景仁在近些年纳了些小妾,不过这种情况在大唐很常见,李哲倒也没提及,毕竟有自家作后盾,就算李景仁也不敢干出宠妾灭妻的糟心事儿。

    解决自己表姨的婚事,李哲马不停蹄的又赶到了吴王府,与李恪和李愔兄弟俩吃了一顿喝了一肚子的茶。

    之后便是李道兴、李道立,皇室中的其他公主、王爷、郡王、朝中勋贵,凡是与楚王府有交情的人,皆未落下李哲这位楚王府的代言人。

    时间就在宴席之中一天天过去了,就连上元节,李世民派连福宣旨让李哲进宫,李哲都未前去,倒不是他抗旨不尊,而是他没办法进宫。

    在上元节那天,他代表李渊和李宽去看望了与李渊同辈的长辈们,在一群长辈们的唆使下,醉倒了,所以李世民也只能忍着,谁让这些人也是他长辈呢!

    许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劝说,李哲大抵也明白了李世民在家宴上的举动,在离开长安之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给李世民赔了礼,道了歉。

    在离开长安时,对于兕子的教训行为,也忍了下来,带着兕子和三岁大的新城公主回了台北。

    回到台北,自然得向李宽和李渊等人汇报在大唐的一切行动,所以少不了说到当初在太极宫发生的事,也少不了遭到了李宽和苏媚儿的责骂,更少不了遭到安平的一双小手,耳朵被拉长的如同兔子耳朵。

    不过总有人不在意的,就如同李渊,全然不在意在太极宫中发生的事,笑呵呵的问道:“既然敢当场对世民发怒,看来哲儿是满意王家之女了?”

    李哲羞涩的点头,看了眼不言不语的哥哥,笑道:“重孙的王妃比大嫂漂亮,重孙很满意。”

    众人一阵大笑,大笑之后就是李宽教导儿子的时间了。

    李宽很不客气的指出了儿子在大唐的不足之处,也很不客气的赞扬了儿子一番,毕竟六七岁的孩子,在怀恩的帮助下便能替楚王府节省一批钱财,创办了几十间学舍,难能可贵。

    教育了儿子,李宽顺势就将目光放到了新城公主身上。

    从出生到现在,新城公主从未见过李宽,就算见过当年见过李渊等人,她也没有印象,她像受惊的小兔子的一般,直往兕子身后躲。

    在偌大的客厅之中,只有兕子这个姐姐才能让她感觉到安全感。

    不得不说,李宽仿佛有种奇怪的魔力,脸上的微笑和轻声细语让新城公主很快的接受了这个堂哥,伸出了自己的小手,嘴里不停的咬着李宽递给她的糖果。

    “二哥,新城妹妹的病情如何?”李宽刚诊完脉,兕子便急不可耐的问道。

    “放心,新城的病情还不及你,你的病症二哥都有把握控制,新城的病情二哥自然也有把握。”

    李宽自信一笑,当即便写起了疗养的膳食。

    李府之中又多出一个人,以前让李宽感觉到有些缺少人气的家,现在却让他感觉有些吵闹,有安平和小芷这两个姐姐带着兕子和新城,李府就没个安静的时候。

    这种热闹的氛围,李宽很喜欢,却苦了李臻和李哲兄弟俩。

    新城刚刚到台北时倒是像兕子当初刚来台北时一样,犹如大家闺秀一般,可是等到新城渐渐适应了台北的生活,在几个姐姐的带领下渐渐活泼,俩兄弟的遭遇就可怜了。

    三岁多的新城可不像安平等人一样,知道要给作为太子的侄儿留些面子,整日一口一个大侄儿的叫着,李臻不回答还会遭到新城从姐姐们手中学到的绝技——揪耳朵。

    被一个三岁大的小女孩儿叫侄儿本就是一件难受的事,自觉已经是大人的兄弟俩还被揪耳朵,更让他们难受。

    唯一让他们感到欣喜的,大抵就是陪着李宽去总务大楼处理政务,去军校锻炼和学习作战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那个已经变得犹如小恶魔般的新城姑姑手里逃脱。

    就连去学城进学,两兄弟也不太愿意去,毕竟学城之中有安平、小芷、兕子,这三个大恶魔姑姑在。

    所以兄弟俩很懂规矩的给李宽提出了要求,说是不去学城进学。

    结果还未等李宽开口,兄弟俩就遭到了一家人的反对,自此兄弟俩就过上了跟随李宽办公,然后去学城受三个大恶魔姑姑欺负,回家受大恶魔小恶魔姑姑合伙欺负,最后还得去军校锻炼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总算有了转机。

    快一年的时间,两个孩子学到的东西自然不少,就是制定的国策两个儿子也能提出不凡的见解,李宽自然是满意的。

    而华国也立国两年了,已经差不多消化了两年前俘获到台湾的百姓,台湾的发展越发稳健,所以李宽在贞观十五年年尾,召开了家庭大会。

    “祖父,孙儿打算在过完年后带臻儿和哲儿去见见世面,您认为如何?”

    见世面,自然得到了李渊的赞同,毕竟两个孙儿都志在当帝王,一个台北还是太小了。

    搞定了李渊,李宽便看向了万贵妃和苏媚儿。

    一家人都同意了,两个孩子不由得笑了,他们可知道自己父皇打算带自己去见怎样的世面,兄弟俩兴奋的发抖。

    李宽也笑了,笑道:“既然祖父祖母和媚儿都同意,那过完年之后,我就带着两个儿子出征了。”

    “你说什么,出征?!”李渊惊呼。

    “不错,出征,这两年华国趋于平稳,但人口终究是有些少的,所以孙儿打算带两个孩子出征,一来补充华国的人口,二来,他们兄弟也应该了解些实际作战的情况,毕竟在军校学的再多,也不如亲眼见识一番。”

    “不行,你乃一国之君,岂有亲自领兵出征的道理。前些年出征,祖父知道你是为了积累威望,可如今已立国,岂可放下一国政务出征海外,更别说还带臻儿和哲儿去了,你想也不要想,若是······”

    说到最后,李渊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清晰。

    “若是祖父担心臻儿和哲儿的安全,完全没有必要,此次出征的航路孙儿早已派人打探清楚了,孙儿可保证此行并无一点危险。”

    “海上之事谁能说的清楚,祖父说不许就是不许。”

    留下一句话,李渊拂袖而走。

    wxi7

第559章 再次出征() 
事实上,李渊走的挺明智的,毕竟李宽的性格李渊可能比李宽自己还要了解,一旦李宽决定的事情,就是他如何反对也没有,留在大厅被李宽用无数的理由说服他同意,还不如潇洒而走。

    当然,也不是说李宽决定的事情都不会改变,不过那种能改变的决定都是些无足轻重之事,现在关系到两个孩子是否随军出征,这种问题不是大家的劝说就可以改变的。

    不过总有人不相信不能改变李宽的决定,如同安平、苏媚儿等人就在李渊离去后不久,加入了反对的大军之中。

    可惜事实亦如李渊所料,她们皆被李宽的无数理由给说服了。

    就如同一国皇子不见见血光,如何有胆气?一国皇子竟然为实地带着士卒参加战争,在军中如何能有威望?

    尽管心中知道李宽的这些理由都是胡扯,可是认真一想又觉得很对,她们找不出其他理由来反驳,只能点头同意李宽的决定。

    以至于这一年的春节,李府上下很少有欢声笑语,除了李臻和李哲兄弟俩除外。

    兴奋的兄弟俩在今年春节甚至没有去摆摊,而是带着胡庆去了军械研究院,寸步不离的看着军械研究院的众人打造他们设计的盔甲。

    刚打造好就穿到了身上,甲不离身或许就是用来形容他们兄弟俩的,就连吃饭也不将明晃晃的盔甲脱下,在烛火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刺激着所有人。

    “去把甲胄脱了,若是不脱今晚不准吃饭。”

    苏媚儿怒了,也不顾及李渊和万贵妃,当场就拍起了桌子。

    看得出苏媚儿确实很生气,用力不小,那白皙的手掌都拍红了。

    才刚穿上没几天,瘾尚未过足,自己母亲却要他们将甲胄脱掉,俩兄弟有些不乐意,不由得看向了李宽,希望自己父皇能说两句好话。

    虽说李宽是有大男子主义的性格,不过为了这种小事而引火烧身的事情,他也不会做。

    撇了眼两个郁闷的儿子,李宽微微一笑,不言不语。

    明知道一家人都不赞同两兄弟随军出征,还穿着甲胄在家中晃悠,这不是自找难受吗?

    “二嫂叫你们兄弟两去脱了,没听见啊!”安平借机怒喝。

    说来,安平对两个侄儿随军出征倒是没什么不满的,毕竟她崇拜的哥哥都认为两个侄儿理当随军出征,还给出了理由,安平倒也接受的很快。

    不过安平确实很生气,两个侄儿刚穿着盔甲回来的第一天,她就觉得很威风,所以理所当然的要求两个侄儿带她一起去军械院打造一身女子的盔甲。

    但两个侄儿竟然异口同声的说女子穿什么盔甲,打战那都是男人的事,若是女子都穿着盔甲上战场了,岂不是说他们男子无能。

    以此理由拒绝了安平,而一家人都认为李臻和李哲兄弟俩的话说的不错,皆不赞同。

    当然,李宽是想同意的,毕竟一套盔甲罢了,值不了几个钱,妹妹喜欢那打造便是,可是一想到安平若是穿上了盔甲,万一生出了从军之心,那就得找地方哭了。

    虽说李宽向来是教导孩子们说妇女亦能顶起半边天,教导孩子们说谁言女子不如男,也把安平养的比较跳脱,可像从军这种事,李宽还是坚决反对的。

    所以安平心心念念的盔甲也就没有了。

    对此,安平对两个小侄儿可是怨念尤深。

    见到两个小侄儿垂头丧气的进屋,安平冷哼道:“活该。”

    “安平,你是女孩子,女孩子就该有个女孩子的样子嘛,舞刀弄枪那是女孩子该做的事么?”李宽平静的教训道。

    “哥,我可没有舞刀弄枪,我就是喜欢而已。”

    李宽点点头,想了想问道:“真喜欢?”

    安平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起身拉着李宽的手臂左摇右晃道:“真喜欢,哥,你就让军械院的官员给我打造一套嘛!”

    “替你打造一套甲胄也不是不行。”李宽到底还是没能坚持住自己的想法,在妹妹的撒娇下,他投降了。

    “真的?!”安平惊呼,脸上说不出的惊喜。

    “不过你得作出一个保证,保证有甲胄之后不得有任何从军的心思,哥知道你以前崇拜你平阳姑姑,觉得平阳姑姑穿上盔甲很威风,觉得女将军很威风,但你要知晓,平阳姑姑未必就愿意做女将军,那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哥也不希望你生出从军之心,若是有尽早把这个念头给断了。”

    有那么一瞬间,安平眼中闪过一丝失落,随即就像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不止,保证道:“哥,你放心,我肯定不从军。”

    其实,安平确实憧憬着自己能成为女将军的那天,而李宽也说的不错,她确实很崇拜平阳公主,无关其他,仅仅是平阳公主穿着一身甲胄的样子很威风。

    不过,安平也知道自己想要从军根本不可能,在华国哥哥不会答应自己从军,她便没有从军的希望,在大唐那就更不用说了,以自己父皇的性格,怎么可能让自己从军。

    “行吧,明日你带怀恩去军械院,吩咐他们替你打一套甲胄。”

    得到哥哥的承诺,安平对待两个小侄儿的心态都变好了,至少不会像前几日一般在饭桌上冷嘲热讽了。

    因为过春节,华国的官员以前是挺闲的,不过今年李宽要打算带兵出征,官员只休息了三日便开始了忙碌,忙碌着调集大军,准备粮草,安排舰队。

    就在李宽与王翼等人商议准备带多少人马出征,何时出征之时,牛进达一干大唐将领找来了。

    “陛下,听闻您准备再次出征,不知何时出征,我等可否参与此次征战?”牛进达敬礼问道。

    来台北一年多了,他们这些人无聊的快要生锈了,都是军伍上的汉子,打了十几二十年的战,为的就是一个安稳的环境,而在台北教书确实很安稳,生活可谓不起一丝一毫的波澜。

    可是安稳下来了,却又种怀念那种血与火的环境。

    最近一年多,华国未有大的战事,充其量只是小型的战役,一两艘楼船的士卒出征的战役还用不着他们,如今知晓李宽亲自带兵出征,所以他们来了。

    军校成立不过一年多,说实在的,李宽从未打算动用军校的学员,毕竟这些人将来是华国军中的支柱,是华国军队的基础,要培养下一代的华国将士,哪怕是死伤任何一人都足够他心疼的。

    当然牛进达等人不同,他们之中还是有些人期盼着回大唐的,他们并非是华国的将士,不过牛进达等人要教导军校的学员,他们不能走。

    更何况李宽当初与李世民商议之时,与牛进达等人交谈之时就曾言道,他们这批人不会参加战争,毕竟战争是会死人的,谁也不敢保证牛进达等人是否会发生什么意外。

    违背自己承诺之举,李宽作不出来。

    李宽婉言拒绝道:“牛校长,朕知道你等的意思,可是你们并非朕麾下的将领,除了关于军校上的事务,朕无权指挥你们,况且你等皆乃大唐将领,就算能参与此战,挣下了军功,二伯亦不会对你等有所赏赐。

    当然,你等立下军功,朕亦可赏赐,不过你等并非华国之臣,朕亦只能赏赐你们些钱财罢了,而你们在军校教学的俸禄足够了,你们又何必为了钱财冒着丧命于万里之外的风险呢?”

    是这么个理,没毛病,不过牛进达等人却未有离去的意思。

    且不说其他人如何作想,牛进达确实坚持随李宽出征的,而且理由还很充分,报答李宽的恩情。

    前年因为李宽帮忙出谋划策,清漳县的百姓渐渐富庶,减轻了牛府的负担不说,还因为进献良策有功,牛进达还得到了李世民赏赐,这就算是一个大恩情了。

    更别说还有他儿子,牛子言依旧闽县的老底子,作出了不错的政绩,才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被李世民调去其他了地方为官,官升两品,前途坦荡,这一切都是李宽带来的,他牛进达可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哪怕不要任何赏赐,他也要随军出征。

    听完牛进达的理由,得知牛进达的决心,李宽无奈一笑,依旧婉言拒绝道:“牛校长,朕虽是华国帝王,但依旧是大唐楚王,清漳县乃大唐治下,作为大唐的王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乃是朕的责任,谈不上恩惠。

    至于令郎升迁,那就更谈不上恩惠了,一切皆是令郎自己的本事,有本事的人,别说二伯不愿意放弃,就连朕亦不愿意放弃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牛进达若是还不懂,就是傻子了,所以牛进达沉默了。

    放弃大唐的郡公身份留在华国,从利益和前途上来说,谈不上好坏,可他终究放不下大唐,大唐那是他们当初一批老臣随李世民打下来的。

    大唐包含着他们一生的心血,没人可以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心血。

    :。:

    wxi7

第560章 出征倭国() 
李宽也不在意,当着牛进达等人的面便再次和王翼等人商议起了关于出征的事宜,等到李宽和王翼等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