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伯,你这价格太低了,火炮经过十余年的研制才成功,其中的花费便有数百万贯,一万五千贯太低了。
再说人口,大唐若有了这五十门火炮在收服吐蕃时可以减少多少伤亡,待大唐收服吐蕃后,大唐又能增加多少人口呢,不可计数啊。
二伯,谈买卖不是您这样谈的,您这是让侄儿做亏本买卖啊,您吃了一锅肥肉,总得给人一口汤喝啊!”
:。:
wxi7
第510章 皆大欢喜()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李宽声情并茂,脸上的郁闷和不满太真实了,哪怕是李世民早已从安平口中得知了李宽的底线,亦有些犯嘀咕,难道价格真的太低了?
见李世民犹豫不决,李宽决定再加一把火。
“二伯,这么说吧,火炮的材料乃百炼钢,百炼钢在大唐的价格二伯亦知道吧,一万五千贯或许只能买到制造火炮的百炼钢,侄儿以两万贯卖给大唐已经没赚了,只不过赚取一些人口而已,而大唐奴隶的价格如何,二伯恐怕比侄儿还了解吧,侄儿不挑剔,送来的人,男女都行。”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瞬间便觉得自己给出的价格高了,百炼钢在大唐卖的贵不假,但百炼钢乃出自于楚王府的产业,练出百炼钢到底花费,他早已派人打听清楚了。
想要骗他,还早着呢!
据李世民估计,一门火炮一万贯便是李宽的底线,就连人口亦是李宽平白赚到的利益。
亏大了。
早知道,就应该按照安平给出的价格给这小子报价。
事到如今,李世民也不好意思再改口,坚定道:“宽儿,一门火炮一万五千贯加一千人,这是二伯能给出最高的价格了,若是不行,二伯也只好返回长安了,反正宽儿送到长安的火炮依旧在,二伯相信大唐迟早亦能研制出来。”
说到最后,李世民笑了,李宽却郁闷了。
这个没有专利权的时代,实在是令人难以高兴起来,不管是谁都敢放心大胆的仿造别人的成果,更别说李世民这个大唐皇帝了。
火炮就在长安城中摆着,只要工匠的手艺足够,有合适的材料,造出简易些的火炮并非难事,而工匠的手艺和合适的材料,这些事情对于大唐来说是难事吗?
不难,只要李世民和朝臣们大力支持,有标本存在,研制出火炮亦是迟早的事。
说真的,当初让安平和李哲带着火炮去长安,李宽根本就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如此不要脸,若李世民再不要脸一些,强占楚王府在大唐的炼钢产业,那······
李宽不敢继续想下去,佯装镇定道:“二伯,话不是这么说的,大唐想要仿造出火炮需要多少时间?想必短时间内是仿造不出的吧,但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呢,恐怕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要开战了吧!”
“此事还不是你小子闹出来的,若非你小子让安平杀了吐蕃大相,二伯又何至于与吐蕃开战。”
说起与吐蕃之间的问题,李世民就心有不快,不过想到其中的利益,再加上发现这个儿子已经有黔驴技穷的态势,他又笑道:“不过,宽儿的用心二伯还是记在心里,至于大唐和吐蕃开战的问题,宽儿不必担心,二伯当年没有火炮便能扫平东突厥,如今一个小小吐蕃,亦只能在咱们大唐的铁蹄下颤抖,区区一个吐蕃,二伯还不放在眼里。”
不知为何,李宽顿时感觉到了一股厚重的气势从天而降,仿佛任何东西都难以支撑,不由得让人发颤,连呼吸都显得异常困难。
这就是唐太宗吗?
哪怕后世之人对他褒贬不一,却依旧不愧唐宗之名,那藐视天下气势不弱于任何帝王。
此时此刻,李宽认为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名头,当之无愧。
李宽的气势被李世民压制住了,李渊能感觉的到了,没来由的叹了一口气,这个孙儿终究仁厚了些,若是当年便狠下心来,大抵也就不会如此了。
李渊的叹气像似晨钟暮鼓,叹进了李宽心里。
李宽豁然省悟。
老子堂堂穿越大军的一员,堂堂一国之君,岂能被人用气势压下去,哪怕这个人是唐太宗也不行,不行!
李宽下意识的嘶吼一声,犹如虎啸龙吟,令群兽臣服,身上顿时散发出一股仿佛天下都在自己脚下的自信。
如果说李世民的气势如山岳,压的人喘不过气,那李宽的气势就是一柄开封的利剑,冲破云霄,利刃上的寒光仿佛令天上的太阳都失去的颜色,失去了温度。
现在,根本难以让人判断出谁的气势更胜。
“好。”李渊大笑,面对这两股气势岿然不动,一股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轻松写意从李渊身上散发了出来。
李世民看了眼李宽,笑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势也随着笑容散去了。
一时间场面很安静,针落可闻,李渊和李世民对视一眼,同时转头看向了闭目深思的李宽,脸上那淡淡的笑意,预示着他们现在的心情。
对于气势这种东西,李宽以前体会不够深刻,如今经过李世民的洗礼,他懂了,所谓的不怒自威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这种仿佛万物都在自己脚下的感觉真的是令人难以忘怀。
难怪,有无数人为了权势地位而拼了命。
李宽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睁眼的那一瞬间仿佛有一道散发着寒光的箭矢从他眼中射出,令人肝颤,一闪而逝后,李宽却变的懒洋洋的了。
与平日的样子无异,仿佛没有任何变化,但就是这种懒洋洋的样子,却令人下意识的想要臣服。
“二伯,吐蕃只不过区区疥癣不假,但,大唐与吐蕃开战之时若有火炮,不可否认能减少士卒的伤亡,而二伯今日的大恩侄儿铭感五内,火炮的价格便不多说了,一切以二伯的意思办,不过······火炮的弹药需要二伯再出一笔钱财购买。”
听到前半段,李世民不禁点头肯定李宽的说法,心中一股名为高兴的情绪油然而生,但听到最后一句话,他差点没骂娘,这也好意思说自己铭感五内,哪来的脸。
而李渊则忍不住发笑,这小子真是不吃亏啊!
不过,碍于这种事情不适合插嘴,李渊一言不发,就是转头看向了李世民。
“弹药另出一笔钱购买亦可。”李世民回到。
“真的?”
这个答案,实在是太让李宽感到意外了,竟然连价格都不问便答应了?这不是自己二伯的作风啊!
李世民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只见他面带微笑道:“弹药的价格,二伯按照宽儿的价格,不过······二伯既然如此痛快的答应了宽儿,宽儿是否也该痛快的答应二伯呢!”
李宽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又连忙摇头,摇的就像拨浪鼓一般。
“二伯,您的要求尚未说,这让侄儿如何答应。”
“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宽儿赠送一千火枪便好。”
“什么?”李宽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若非对面的是李世民,他真想一巴掌扇过去,一千把火枪还便好,还不是什么难事,谁特么给你的脸,敢如此开口。
“还有······”
李世民的话没说完,李宽便打断道:“还有?”
“不错,大唐如今没人懂火炮和火枪,二伯要一千火炮营的士卒去大唐教会大唐的士卒。”
“这个要求,侄儿可以答应二伯,不过一千把火枪,恕侄儿无礼······没有。”
李宽倒也实在,毕竟卖东西嘛,总得教会人家该怎么使用,这是理所当然的,派一千火炮营的士卒去大唐没问题。
但是,狮子大开口的事情,他就是真傻子也不会答应。
见李宽的样子,李世民不确定的问道:“真没有?”
“宽儿对于火炮和火枪的情况不甚了解,为父倒是了解一些,火枪在华国确实不多,一千把火枪太多了,华国如今的火枪或许都没有二郎要的这个数目。”李渊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道:“为父认为火枪对大唐而言其实并未有多大的作用,火枪远不如弓箭有用。”
李渊认为自己给出的理由能让儿子熄灭对火枪的热情,在他看来,一千把火枪和没有火枪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毕竟这个时代的战争靠的是人数,火枪的射程不如弓箭,火枪甚至连鸡肋亦不如。
但,见识过段式射击的李世民却不认同李渊的话,当时亲眼见到的场景,让他知道了李宽对于火枪的运用,很好,很实用。
“父皇,若是按照您所言,宽儿又为何要弄出火枪呢?”
李渊被李世民问住了,转头看向了李宽。
“火枪并非鸡肋,只不过如今的火枪不太尚不完善罢了,哪怕就是这尚不完善的火枪亦有不少的好处。
一来,火枪携带简便,利于斥候所用。
二来,火枪所用弹药小,比起箭矢来说,可大量携带,而且打造箭矢的材料足够打造弹药了。
当然,如今的火枪确实不适合大型的战争,这点是没错的,孙儿大力研发火枪,只是为了儿孙能重视火枪,继续研发下去,终有一天火枪是会取代箭矢的。
二伯,一千把火枪实在太多了。”说到最后,李宽看向了李世民。
“宽儿能提供多少?”
“两百,这是侄儿最大的能力。”
“那就这么说定了。”
“二伯,您就不问问火炮和火枪的弹药价格,难道······”
李世民打断道:“不用,二伯相信宽儿不会令二伯失望的。”
李宽朝李世民竖起了大拇指,三人的目光聚焦在到了一起,相视而笑。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511章 值钱的爵位()
战争,总逃不过三样东西——武器、人口、钱财。
武器,和李宽谈好了;人口,大唐也有;钱财,如今大唐也不缺,但没人会认为自己的钱财多,人人都在拼命的聚集钱财。
李世民也不例外。
大唐的国库好不容易在这几年充盈起来,他自然不乐意见到经过此次又恢复那个连老鼠都不愿光顾的空空荡荡的样子。
他多聪明啊!
瞬间,便想到了一个保存大唐国库充盈的办法,购买火炮的钱财先欠着,拖到李宽将这笔钱财忘记了最好,反正儿子家财万贯,不差他购买火炮的这七十五万贯钱财。
“宽儿,大唐的情况,你亦了解,大唐即将与吐蕃开战,那七十五万贯的钱财,可否······”想想很容易,真到开口时,李世民才感觉到这滋味并不好受,到底没把自己的意思说出口。
不过,哪怕李世民没说出口,李渊和李宽已经懂了。
李渊觉得自己太低估这个儿子的不要脸的程度了,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打算欠账。
李宽觉得李世民不愧是做皇帝的人,这不要脸的程度也是没谁了,大唐的情况,自己还能不了解,就说这些年楚王府在大唐的产业所上缴的赋税便不是一笔小数目,堂堂大唐帝国怎么可能连区区七十五万的钱财都拿不出来。
“那二伯打算何时偿还这七十五万贯钱财?”
李渊和李宽的脸色,李世民看在了眼里,心思急转,笑道:“父皇、宽儿,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如今大唐却是难以拿出七十五万的钱财,不过······可以按照宽儿当年的办法,用爵位换钱财。”
皇帝做生意确实不一般,别人都是用物品抵钱财,皇帝开口就是爵位,若这事儿放在大唐民间之中,趋之若鹜的情况是可以预见的,区区七十五万贯,或许两日的时间便能令大唐的富商们将钱财送到李世民的面前。
不过,在华国却是行不通的,大唐的爵位对于李宽一家人来说犹如鸡肋,哪怕是对于将来要继承楚王府在大唐产业的李哲来说亦是鸡肋。
别说李哲如今已贵为二字亲王,就是李哲乃白身,继承楚王府在大唐的产业之后,又有谁敢为难李哲呢!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提议对于他自己而言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办法,大唐如今对爵位亦异常看重,用爵位从富商手中换取钱财不行,而用爵位从李宽手中换钱财却一箭双雕。
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还能省去七十五万贯钱财。
毕竟,能提高爵位的就只有李臻和李哲两个孩子而已,而李臻是不可能的,只要晋升李哲为一字亲王便好,重要的是一字亲王和二字亲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反正在李世民的打算之中,等到李哲正式继承楚王府的产业之后,晋升一字亲王是迟早的事。
不等李宽开口,李渊便不满道:“二郎认为大唐的爵位对于臻儿和哲儿有何用?更何况,臻儿和哲儿如今便是大唐的亲王,仅仅省去一个字便省去七十五贯,这一个字是否太过值钱了,二郎此言过了。”
李世民苦笑。
这父皇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呢?
不对。
怎么能只记得孙儿而忘了儿子呢!
儿子也苦啊!
“父皇,宽儿如今已然立国,太子人选亦确定了臻儿,大唐楚王府的产业必然是哲儿继承······”
后续的理由还没说出口,李渊便打断道:“谁说哲儿一定要回大唐继承楚王府的产业,难道哲儿就不能像宽儿一样海外立国?”
李世民哑然,毕竟他听到过安平教训李哲,知道李渊希望李哲也能像李宽一样海外立国。
但,李宽却不知道这些。
“祖父,您此话何意,难道哲儿还有做皇帝的意思?”李宽觉得李哲的想法很危险,虽说他口头上说遵循儿子的意愿,但心里又哪舍得自己儿子受苦呢!
海外立国的苦难,他经历过一次,他比谁都清楚,自是不愿意见到儿子海外立国的,或许这种心理违背了儿子的意愿,可出发点却是好的。
这也是当初李宽回长安请房遗爱等人来台北遭到反对后,他心里丝毫没有一点芥蒂的原因,天下间的父母的那颗爱子之心,容不得一点质疑。
“这倒是没有,不过将来的事谁说得清呢,你小子替哲儿安排好了前路,难道哲儿就一定会遵从你小子的意思走下去吗?当年祖父不也替你安排好前路了吗,可是你遵从祖父安排的前路走下去了吗?”
刚说完,李渊便看了眼李世民。
世民当年是如此,而后宽儿亦是如此,大抵这便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吧,说不得哲儿将来亦反对宽儿的安排,听从自己这个曾祖父的意愿——海外立国呢!
李渊的心思,李宽不知道,只知道小儿子如今没有要当皇帝的意思就好,砰砰直跳的心脏渐渐平稳了下来。
放下了心中的担忧,李宽看着李世民道:“二伯,用爵位换取钱财便不提了,毕竟二伯若升了哲儿的爵位不符合大唐如今削弱宗亲们爵位的宗旨。”
李世民怅然一叹,他也知道自己零时提出的办法有些不合适,毕竟他当时只想着欠着,并未想到这个提议。
“不过······侄儿亦知道大唐若与吐蕃开战需要大笔钱财,所以侄儿这里有个不错的办法,就看二伯觉得如何了?”
“哦,宽儿有何办法?”
“七十五万贯的铜钱可以换算成布帛,据侄儿所知,国库和内库之中的布帛可不少,其实二伯拿铜钱到台北,于侄儿来说亦无大用,华国如今使用纸币,铜钱渐渐淘汰了。”
李宽觉得自己的建议很合理,李世民肯定会同意,毕竟宫里的布帛真的太多了,他当年便深受其赏赐之苦,赏赐的布帛都特么是烂的,留在库房之中被老鼠咬被虫蛀,还不如换取钱财呢!
事实上,李宽的建议被李渊和李世民同时反对。
不仅反对,李渊甚至指着李宽的鼻子骂开了,骂李宽没规矩宫里的布帛那是皇家之物,用于赏赐所用,这是规矩。
关键是,李宽拿到这些布帛用作何用,李世民和李渊都清楚,皇家之物哪怕被虫蛀被老鼠咬坏,也不能用于民间,一旦用于民间,置皇家威严于何地?
李宽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无言以对。
听到李渊教训李宽的李世民不言不语,心里美滋滋的,原来听人教训这小子也挺不错的。
不过,等他仔细回味了李宽的那句话,不得不出言打断李渊的教训了。
“宽儿,华国如今不在使用铜钱,那华国当年的铜钱你作何处置了?”
这个问题对于李世民来说,很重要,经过十来日的勘察,他早已了解到了纸币的好处,想要在大唐施行纸币的政策便要了解铜钱该作何处置。
李宽:“······”
他能说这些年回收回来的铜钱都运送到了大唐吗?
想了想,李宽解释道:“二伯,大唐若想将纸币当作铜钱使用,大抵用不了多久便会发生暴乱的,纸币在大唐行不通。”
“为何?”
“其中牵涉到许多经济问题,并非三言两语便能说明白的,华国之所以成立您觉得没有必要的经济部便是为了调控纸币的发行量。
这么说把,纸币一旦发的太多便会引起货物的价格不断上涨,若发的太少又会引起经济的衰退,这其中需要一个度,华国之所以施行纸币是无奈之举,华国如今亦是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华国可以,大唐为何不可?”李世民很不满李宽的解释,不等李宽解释完便打断了。
“大唐太大了,想要统计纸币的发行量根本不可能,也就台湾地方小才可以适当的调控,总之纸币在大唐行不通,具体为何不行,侄儿亦不知该如何解释,毕竟经济问题侄儿亦了解不多,二伯咱们还是说回正题,说说关于购买火炮钱财之事。”
“你小子又有何歪主意?”李渊问道。
“祖父,孙儿的主意怎么能说是歪主意,孙儿这次提出的主意定然会令二伯和您满意。”李宽顿了顿,笑道:“二伯所言的爵位换钱财,侄儿同意了。”
“你小子疯了?”
“宽儿,你赞同?”
李渊和李世民异口同声。
“赞同,不过爵位肯定不足以换取七十五贯的,毕竟侄儿并不打算给哲儿换取爵位,但侄儿亦为二伯想好了换取爵位而后的钱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