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平点点头,没说话,转身就走,她只是单纯的对于禄东赞的话感到不满才有此一问罢了。
说到底,演武是为了其他各国的使臣而举办,让其他使臣认识到自己与大唐的差距,让他们不敢妄动,禄东赞去不去观看演武,她并不在意。
不过,见安平点头,禄东赞还是打算前去一观。
其实,他也就是死鸭子嘴硬罢了,他对大唐的大军战力怎么可能不敢兴趣,吐蕃和大唐之间就没有和平,这点认知,禄东赞还是有的,李世民请他去观看唐军演武,他自然乐意,更何况还能见到华国的军队战力,更是求之不得了。
毕竟,华国虽是独立的一国,但说到底华国和大唐打断骨头连着筋,大唐大军不济之时,华国的大军必然出动。
“劳烦请薛将军禀报天可汗,老夫明日一定准时到西郊观看唐军演武,见识见识唐军与华国大军到底谁更强悍。”禄东赞大声喊道。
薛万彻转身,朝着禄东赞抱拳拱了拱手,带着士卒渐渐消失在禄东赞眼中。
在薛万彻和安平消失之后,禄东赞冷哼一声,用吐蕃话骂了几句才带着一群吐蕃武士进了驿站。
其实,这场演武其用意并不难猜,无非是向各国使臣展现大唐的强盛,简单的话说,就四个字——示之以威,恐吓各国的使臣,更准确的话说是恐吓他们吐蕃。
当然,这只是禄东赞自己的想法。
毕竟这段日子,他也知道自己的作为,在长安拜访大唐的大臣和各国使臣,四处哭诉李世民不守诚信,出尔反尔,败坏了李世民和大唐的名声,这样的动作肯定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所以才有了这场针对吐蕃的演武。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463章 演武(续)()
长安城西郊有一片荒地,早在贞观二年前,荒地附近还有不少的百姓,只不过这片荒地是盐碱地,一年的收成堪堪让一家老小混个半饱,若遇到一个小灾小难,一家人就只能一年挨饿。
贞观二年的蝗灾,楚王府的各个产业招工,导致此地百姓下定了决心,纷纷举家外迁,毕竟留在这里等着饿死,不如去楚王府的产业做工,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原本的村庄也就成了荒地,而这片荒地虽说距离长安不算远,但盐碱地在权贵们眼中连鸡肋都不如,没人对它感兴趣,只有剩下的一些低矮破烂的残壁断垣,记录了它曾存在过的证据。
在贞观四年,大唐扫平东突厥,一时间想要挣军功而参军的百姓陡然增加,李世民也就将这片荒地作为了平时的训练之地,成了右卫的校场。
今日演武,薛万彻最先抵达,毕竟他如今是右卫的大将军,在薛万彻之后才是李世民带着一大群朝臣前来,文武百官一个未缺,就连长久足不出户的李靖也破天荒的出现在了大臣的人群中,不过在人群中却为见到李哲,所以等到各国使臣和禄东赞到达校场时,却为见到陌刀队和火炮营的士卒。
不过,仅仅是右卫的士卒便已经让各国使臣和禄东赞心惊不已了,只见校场上的将士们岿然不动,宛若山岳,数千人如同一人,整个校场除了李世民和大臣的谈笑之声之外,竟无半点其他生息。
这些静立不言的将士仅仅是站着,方圆之列便已弥漫出一股肃然之气,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重重的压在各国使臣的心头。
寒风凛冽,沙场秋点兵,萧瑟之中却弥漫着杀机,似乎风声之中都带着无影无形的利刃割的各国使臣脸疼,李世民和众位大臣谈笑风生,但各国使臣的脸色却变得有些苍白。
这就是大唐无敌的大军吗?果然名不虚传,都说大唐玄甲军无敌于天下,如今右卫大军便有如此气势,那大唐玄甲军又当是何种威势?
这时,各国的使臣也明白了。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遮掩,撕下了所有道德外衣的恐吓,大唐这是在向各国展示实力,不派兵打你,就只向你展示自己的拳头。
各国使臣惊惧,脸色越发苍白,大唐大军的军威令人胆寒,那一声声的喊杀声令他们的心跳加速,仿佛自己面对的不是一群人,而是一群嗜血的野兽,在他们的力量之下,自己的国家仿佛会在他们的蹄铁之下化为齑粉,随风飘散。
不过,禄东赞却平静的看着校场内的将士,虽说这些将士令行一致,但还不足以让他感到震惊,这些将士少了一些杀气,最多也就能和他们吐蕃大军打个五五开罢了。
“不得不说,薛将军训练士卒的确厉害,若是将右卫交给老臣训练,老臣恐怕也难以做到这般。”李靖有些感慨,朝李世民行礼恭贺道:“陛下慧眼,大唐万胜。”
一时间大唐万胜之声响彻李世民耳畔,原本兴致高昂的李世民却见禄东赞面色平静,淡淡的问道:“大相认为我大唐右卫如何?”
“令行合一,普天之下难道一见,不过右卫将士恐怕大多乃新军,少了几分杀气。”禄东赞也不担忧,直接指出了右卫存在的问题,毕竟要培养出大军的杀气只能上战场,正好试探试探李世民的用意。
的确,右卫缺了几分肃杀之气,毕竟右卫的士卒几乎是近几年招募的新兵,尚未上过战场,而肃杀之气并非平日训练就能训练出来的。
朝中武将和李世民不由的有些佩服禄东赞的眼光,但对于大唐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禄东赞越有眼光证明本事越大,李世民不由的深深看了一眼禄东赞,下定了决心——杀。
多年的皇帝,李世民早已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淡淡的笑道:“大相此言不假,我大唐向来爱好和平,这才致使大军缺乏杀气·······不过,我大唐大军虽缺乏杀气,但我大唐无惧任何之敌,大相切记。”
各国使臣听李世民这么一说,顿时喜形于色,禄东赞却依旧淡淡道:“天可汗,我吐蕃亦求安稳。”
“是吗?!”
李世民点点头,笑呵呵的转头看起了校场中的演武,心里却对禄东赞的话不屑一顾。
如今,大唐与吐蕃保持着微妙诡谲的关系,所谓求和平不过一时之言,友好两个字被两国翻来覆去的说过无数次,事实上一山不容二虎,吐蕃时常劫掠大唐边境,大唐也不容卧榻之侧让吐蕃安睡,只是各自有各自的理由,难以令两国大军相交。
这种表面上的友好,到底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李世民比谁都清楚。
若有所思看着将士的操练,看着薛万彻挥动旗帜,李世民不由的有些感慨,对于薛万彻训练士卒的本事他有些心惊,可以说大唐的任何一支大军在军纪军容方面都难以比肩右卫大军,但这种心惊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李宽,薛万彻训练士卒的本事还是来源于他那个儿子啊!
正在感叹,却听见连福说夷州王和杜王带火炮营与陌刀队士卒来了,李世民几乎没有任何思考便吩咐人让李哲带着火炮营进校场。
下方等候的禄东赞目光清幽,死死的盯着校场的入口,他今日前来主要的母的还是观察华国大军是怎样威势,如今总算来了。
其实,火炮营本就在校场的不远处,不过李哲未到他们没有进入校场罢了,毕竟此行的主事人只能是李哲,而李哲这几日都和怀恩一起在听楚王府各家臣的汇报,所以他迟到了。
说到底,这场演武在李哲眼中,还比不上听取各个家臣汇报大唐各地的产业情况。
一阵急促却没有一丝杂音的脚步声响起,仅仅只是脚步声便压下了右卫的喊杀声,一门铮黑发亮的火炮率先进入了众人的视线,在太阳光下散发着幽幽寒光,令人不由的心中一寒。
“火炮?!”使臣中有人惊呼,身子不由的有些发抖,中南半岛上的那场惨烈之战,令人记忆深刻,哪怕没亲眼见到,光是听闻便能了解火炮的可怕。
见到那惊呼的使臣颤抖,禄东赞不屑一笑,看向李世民行礼道:“天可汗,敢问这火炮是何物?”
“火炮吗,等大相看过之后便能明白了。”李世民淡淡的回到,说白了他也不知道火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是听闻了一些情况而已,为了能和众位武将大臣一同见证火炮的威力,他也忍到了今日。
三千士卒从容不迫的进入校场,那气势仿佛能碾压所有的一切,哪怕是禄东赞此时也被火炮营和陌刀队的气势所慑,竟忘记了和李世民的交谈。
李哲不紧不慢的朝李世民的方向走着,懒懒散散的样子,在身后士卒气势的衬托下反而显出一股无可匹敌的气势,颇有关二哥单刀赴会那种的气势。
走到李世民面前,李哲歉意一笑,行礼道:“陛下恕罪,微臣来迟了。”
李世民不在意的摆摆手,指了指身边的位置,笑道:“看看大唐的大军与你父皇的火炮营相比如何。”
对于这些,李哲其实不太在意的,毕竟他志不在此,不过李世民有所吩咐,众位大臣也兴致高昂的看着,李哲倒是来了几分兴趣。
亲眼见识右卫大军的演武,李哲不知该如何说,但他觉得右卫不是火炮营的对手。
或许李世民也是如此认同,在看过右卫演示之后,便急不可耐的吩咐道:“吩咐火炮营开始。”
然而,李世民吩咐下去了,火炮营却未动,只见陈云、蒙云、薛仁贵三人一同跑到高台前,陈云和蒙云朝着李哲敬礼道:“二皇子,火炮营已准备好,可否进行演练。”
“等等。”刘仁贵大喊一声,敬礼道:“二皇子,按理说演练当以我陌刀队为先,我陌刀队自创立以来便屡屡首战,陛下亦曾有言在先,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最后的口号,薛仁贵几乎使出了吃奶的劲儿,震的在场众人激动不已,这是一支浑身沐血的铁血之师。
还未等纠结的李哲吩咐,李世民便大笑道:“好一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那就由陌刀队先行演练。”
然而,薛仁贵依旧没动,一眨不眨的看着李哲,等到李哲笑说由陌刀队先行演练之后,才迈着步子跑到了陌刀队前方,那步子就像用尺子量过一般,分毫不差,再次让众人震撼了一把。
“列阵。”薛仁贵大喝一声。
寂静的校场上,薛仁贵的命令还在上空回荡,“啪”的一声便盖过了薛仁贵的喊声,这是并脚的声音,就在众人再次震撼时,只见手持陌刀的士卒,开始舞动手中的陌刀,虎虎生风,密不透风,像似连水都泼不进。
陌刀队的士卒挥刀时丝毫没有一点迟疑,可以想象,若是有人在陌刀之下,顷刻之间便会被斩成肉泥。
“这是真正的虎狼之师啊!”
不知何人发出了感叹,却得到了众人认同的点头。
陌刀队的操练不算长,但等候的火炮营士卒却感觉经历漫长的时间,纷纷摩拳擦掌,岂能让陌刀队专美于前。
百余人的陌刀队,或许还不够震撼,但三千火炮营的士卒向李世民和朝臣展现了华国的威势,向各国使臣展现了大唐与华国是无敌于天下的。
只见三千火炮营士卒身形涌动,潮水般的分散,又迅速的聚集,分成一块一块的方阵,方阵之间的间隔像似用尺子量过一般,看着就觉得壮观,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方阵最前方的一排士卒肩挎长弓,他们身后的三排皆是腰间缠满了手雷的士卒,在这三排之后便是肩挎火枪的士卒。
既是演武,自然是有假想敌的,远方的草人因为右卫的演练有些杂乱,不过这不妨碍火炮营的演练,最前一排的士卒先是一阵急射,却箭箭落到了草人身上,明显箭术无双。
等到箭雨之后,便是一阵手雷,轰隆之声不绝于耳,前方的草垛在手雷的轰炸下四分五裂,炸起的石子、碎屑飞溅四周,仔细看看甚至能发现炸起的石子和弹片镶嵌进了周边的大树之中。
一颗颗手雷就像炸在了禄东赞的心里,痛苦不已,这些年吐蕃进攻凉州城屡次败北,都是因为那可恨的震天雷。
最后的火枪队发现好像没有自己表现的几乎,顿时不满的朝着周边的树木开枪,段式射击让周边的树木,碎屑飞溅一地。
李世民多少明白了些火炮营方阵的安排,有些明悟,让射程最远的弓箭手先行一轮的攻击,再由手雷轰炸,看来所谓的火枪的射程应该不远,就是不知道火炮如何?
“哲儿吩咐火炮营试射火炮。”李世民吩咐道。
他看明白了,能指挥动火炮营的只能是他这个小孙儿,恐怕就连安平这个女儿恐怕也难以指挥火炮营。
李哲点点头,给蒙云吩咐了一句。
火炮展现了它的威力,呼啸而出的炮弹遇过了整个校场,轰隆一声,犹如一道旱雷在众人耳边炸响,只感觉大地都在晃动,犹如地龙翻身。
太远了,看不到情况,可是众人能想象炮弹落到的地方是怎样的情况,震撼已经不能表达他们现在的感受,只能说在炮弹炸裂之时,仿佛心跳都已经因此而停止。
或许觉得这样没有直观的认知,蒙云当即吩咐士卒调整好火炮的角度,一颗炮弹再次朝着远处的残壁断垣而去,轰然炸裂,原本还有些房屋样子的残壁断垣顿时沙尘碎石漫天,等到沙尘散去,众人已经完全傻了。
残壁断垣消失不见,只能看见一个深坑,看见一片废墟。
李世民和文武大臣大笑不止,纷纷叫着好,其他各国使臣仿佛听不见周围的欢呼声,呆呆望着前方的废墟,其中以禄东赞尤甚。
渐渐回神之后,禄东赞瞬间便有一股深深的挫败感萦绕心头,大唐有火炮这样的利器,今后的战争该如何打啊?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464章 朕要了()
该怎么打,没人能回答禄东赞这个问题。
在场所有使臣早已被吓得面无血色,像有宗教信仰的使臣已经纷纷朝跪在了地方,朝废墟方向行大礼,也不知道是在拜他们心目中的神还是在拜比神还要厉害的火炮,哪怕是知道中南半岛那场惨烈战役的使臣正式见到火炮的威力,依旧惊呼赞叹之声不绝。
禄东赞的脸色很难看,那不远处的火炮告诉了他,将来与大唐开战几乎没有一点胜算,想想火炮的射程,吐蕃大军恐怕还未冲到大唐大军面前就已经被火炮炸成碎肉,这还怎么打?
“大相觉得这火炮的如何?”李世民大笑道。
禄东赞浑身发抖,都是被李世民这句话给气的,扭头看着李世民,不满道:“天可汗陛下,大唐今日的演武,究竟意欲何为?”
李世民看了一眼禄东赞,像似不在意他的不满一般,看着在场的所有使臣说:“今日演武不为其他,只为告诉众位使臣,我大唐素来爱好和平,但我大唐也有绝对的实力面对任何国家的进犯胆敢进犯大唐就得做好面对火炮的准备。”
没有人计较火炮并非大唐所有,在场之人都知道火炮乃华国所有,可特么华国的国君是大唐的王爷啊!
众使臣纷纷表绝无进犯大唐的意思,而禄东赞却气恼异常,这场演武根本就是针对吐蕃嘛,就算他想要给李世民表达绝无进犯之意,但李世民会信他吗?
“天可汗陛下,今日我领教大唐士卒的强悍,也领教了火炮的厉害,恕我早退了。”仗着自己乃吐蕃的使臣,禄东赞说完就走,根本不给李世民留下他的机会。
禄东赞脚头也不回,脚步匆匆,看得出他现在很生气,大唐用火炮告诉了他,大唐并不需要和亲,和亲所来求的和平,大唐可以用武力来取得,这明显是小瞧了他们吐蕃的武士。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像似依旧在禄东赞耳边回响,禄东赞的脸色越来越阴沉,阴沉的就像能滴出水一样,无它,因为在回去的路上,吐蕃的武士告诉禄东赞吐蕃大军抵挡不了火炮。
这种未战自怯的心理令禄东赞忍不住的破口大骂,骂过之后又开始沉默。
要知道,跟随他一同来大唐的吐蕃武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勇武无双,连跟随他一同来大唐的吐蕃武士都已惊惧,那吐蕃的军卒见识到火炮之后又该是如何惊惧呢?
恐怕只需要几十枚火炮,大军便会不战而降吧。
禄东赞愁苦不已,李世民却大笑不止,连禄东赞的无礼都没有时间去计较,他现在只想将火炮收于大唐,既然火炮运来了大唐那就是他的了。
带着重臣走到了火炮的旁边,仔细研究了一番,看着段纶问道:“这火炮大唐可否仿造?”
段纶没说话,只是摇了摇。
火炮既然敢运送到长安,李宽自然有把握工部和将作监没有办法仿造,毕竟火炮所用的钢材可是经过了多年的研发,大唐的钢材还达不到要求。
说来也奇怪,锻造钢材的办法,李宽已经交给了李世民,而工部和将作监炼出来的铁和钢却只比原来的材质稍微好一些罢了,所谓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在大唐好像不成立,像似习惯了自我满足。
李世民大失所望,大唐若是购买上百门火炮,国库也难以支撑,更何况他还发现了火枪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一想到李渊信中所言的火炮价格就觉得肝疼,若是再购买火枪,那又将是何种价格呢?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不知道那小子会不会降低一些价格啊!”
听到李世民这句喃喃自语的大臣不由的翻起了白眼,想要楚王殿下降低价格,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父皇,楚王乃我大唐王爷,若父皇下旨让楚王献上火炮,楚王亦不得不献,父皇多虑了。”李泰一脸理所当然的回答了李世民的喃喃自语。
按理说,李宽如今依旧挂着大唐楚王的名号,李世民下了旨,李宽确实应当遵从,可是李宽是一般人吗?就是当年献上计策给李世民那也是有要求的,更别说他如今已在台湾立国。
李世民一言不发,像似看傻子一样的看着李泰,这个儿子想的也太简单了,想法简直简单的可笑,不经摇了摇头,转头吩咐着连福回宫。
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当李世民吩咐连福准备回宫之时,李承乾便不屑撇着嘴角,看了两眼李泰,小声嘲讽道:“可笑,简直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