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承包王-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69章 收获() 
悬挂完尸首已是午时,士卒忙着生活造饭,刘仁轨忙着清点岛上海盗的财物,听张仲坚说此地的海盗盘踞多年,在刘仁轨看来,抢劫的钱财至少也有万贯吧!结果花费了一番功夫清点下来,仅有千余贯的财物,刘仁轨很失望。

    千余贯的财物,在早些年刘仁轨还是县尉之时恐怕得兴奋一阵子,但到他如今的地位,千余贯的财物,真不放在眼里,他经手的财物岂止万贯。

    海上天气说变就变,刚用过午饭的海军准备开赴普莱沃,天上便下起了雨,等到雨过天晴,将士们登上了楼船,海风轻拂,天边一道道彩虹,五颜六色,可谓美不胜收。

    空气中带着海的味道,夹杂着一丝丝血腥味,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不知为何刘仁轨感觉自己有些兴奋,普莱沃尽在眼前了。

    攻打普莱沃岛上的海盗,显得粗暴异常,用抛投机抛投手雷,一颗颗手雷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了船只周围,木屑飞溅,船只漏水,渐渐往水里下沉,犹如震天之雷的剧烈爆炸声引来了岛上海盗,手持兵器的海盗见到海面上的楼船就想跑,他们不傻,以他们的本事和装备远远不是海军的对手,可惜船只被炸沉了,逃跑无门。

    像似无头苍蝇一般,在岛上四处逃逸,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处隐秘的藏身地点,逃过这一劫。

    海军上了小岛,就如同狼群冲进了羊群,没有一点防抗之心的海盗如同绵羊一般,面对狼群瑟瑟发抖,除了有数的十几只领头羊在反抗之外,其余的海盗都在躲到了隐秘的洞中,期盼着自己是那只逃得性命的小羊。

    十几人的反抗对于千人的海军来说,轻而易举,哪怕其中有武艺超群者,也就是一阵箭雨的事,如果一阵箭雨还搞不定,那就两阵箭雨。

    抱着侥幸心理的海盗还是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海军毕竟不是狼,他们知道搜寻,而且刘仁轨向来谨慎,不可能给他们任何机会,不仅派士卒搜寻,更是驻扎在了岛上,整整七日的时间,士卒们搜遍了整座小岛。

    或许有海盗像老鼠一样的躲在了洞里,可是这样的洞顶多也就只能隐藏一人而已,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刘仁轨相信他们活不下去。

    普莱沃的海盗宝藏要比福正村的海盗宝藏要多不少,刘仁轨还在其中发现了一颗婴儿拳头大小的黑珍珠。

    珍珠在闽州长溪县便有养殖,对于刘仁轨来说算不得奇珍异宝,不过婴儿拳头大小的黑珍珠,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没理会眼泛精光的士卒,直接将珍珠受到了怀里,眼见王府世子和二公子过几月便要过周岁了,这黑珍珠倒是不错的礼物。

    当然,士卒们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刘仁轨作为大将,拿点东西那是应该的,岂不见这次剿灭海盗所有的收获都由大家均分吗?

    对于士卒们来说,这次前来剿灭海盗算是一趟美差,不费吹灰之力不说,每人还能拿到两贯钱的赏赐,算起来收获不错。

    同样感觉到收获不错的还有在台湾的李宽。

    从台北出发,过去半月,这半月以来李宽一直处于野草和藤蔓之中,跟野人没什么两样,路途难行,在微雨中穿行,在暴雨了奔跑,护龙卫的横刀不停的斩断拦路的藤蔓与野草,散发着寒芒的刀锋如今残缺的不像样。

    又是一片荒草地,经过一个时辰的挣扎,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的香蕉林,很多动物都在吃香蕉,尤其是一群大象,忽扇着巨大的耳朵,挺着雪白的长牙,长长的鼻子一卷,便有香蕉树倒地,身后的小象围着自己的父母,用鼻子摘下一串香蕉,不管是否成熟,通通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猴子在远处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低鸣,像似在指着这群大象是跑进他们家园的强盗,隐约还能看见不远处的野山羊和野猪踌躇不前,此时还不到它们能来用食的时候,眼前的象群可不是他们能惹的。

    李宽也在等待,站在下风方向等待着象群的离去,因为他离对面的野山羊隔着整个象群,带着的干粮不多了,野山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等到大象渐行渐远,对面的山羊、野猪、猴子来了,像似人类崇拜强者一般抱着敬畏之心,只是这种敬畏之心让李宽忍不住想吐,因为野猪在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上打滚,猴子用手抓着粪便涂抹在身上,山羊也在粪便上踩了两脚,这才进入香蕉林觅食。

    李宽很想尝尝猴脑的滋味,听说猴脑的味道不错,但是一想到人类从猿人进化而来,就感觉自己打算吃人脑一般,而且他刚刚看见猴子把大象的粪便涂到了脑袋上,便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让护龙卫射杀了两头山羊,就地烤起了羊腿,打了一个饱嗝,李宽催促着护龙卫前行,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大象群会什么时候返回,若是让他涂抹大象粪便获得认可,打死他也不乐意。

    大象是天然的推土机,庞大的身躯和一寸厚的皮肤让它无视了所有的拦阻,一条平坦的道路出现在前方,骑着马走沿着象路前行,平坦又安全,在大山里,大象才是山中的霸主。

    走了半个时辰,李宽等人追上了象群,象群在河边洗澡、嬉戏,河如玉带,泛着粼粼波光,远处青山环绕,那山、那河、那象群,组成一副完美的画卷。

    李宽发现自己好像不该贪图象路便宜,象路分明是朝山中进发的,打马从象路返回香蕉林,仔细察看了四周的环境,骑马穿过了香蕉林。

    在香蕉林里,李宽笑的很开心,因为越走越能感觉到香蕉林有人为的痕迹,毕竟野生的香蕉树不会这么整齐。

    出了香蕉林,见到了稻田,稻田里的禾苗已经开始抽穗,稻花飘香,李宽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吃到一顿一粒粒雪白似珍珠的大米饭了。

    远处的村子中,一个老汉带着村子里的汉子,拿着木枪出朝李宽等人跑来,木枪尖黝黑,明显有剧毒,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像似在问李宽等人是什么人。

    走了大半个月,按照行进的速度来看,此时应该才到台中地区,台中地区有人,那么台南地区会不会有人呢?

    一直以为台北以南的地方没有人烟,是荒山原野之地,没想到实际的情况给了李宽一个大大的惊喜,这是李宽从未想到过的。

    对他来说,发现台北以难还有台湾原住民便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

    wxi7

第370章 朱宽后人() 
笑容从来都是交流的最好方式,不论跨越了多少的种族,给人一个亲切和善笑容总能表达出自己没有一点恶意,就像李宽等人一样,朝着众人笑了笑,当地土著那凶悍防备的目光便柔和了几分。

    不过,李宽来台湾也不是没有一点准备,早在闽州之时便向夜歌一家学了台湾的土著语,叽里呱啦的与对面的老汉说了一通,奈何老汉指挠头,明显没听明白李宽再说什么。

    李宽也犯嘀咕,按理说夜歌一家乃台湾被俘虏到闽州的,夜老爷子说他学的已经不错了,能与台湾土著进行交流,为何眼前之人却听不懂呢?

    其实李宽并不知道,台湾土著,高山族人的话也分多种,一共可细分为二十三个语言,可以再细分成泰雅语群、排湾语群、以及邹语群等三个语群,而夜老爷子所教他的语言属于十七个语言中被归为排湾语群的一种,显然眼前之人所说的语言并非排湾语群中的一种。

    老汉仔细的打量了李宽等人一番,浑浊的眼睛中泛着精光,说出了一句让李宽意想不到的话——你是汉人?

    仅仅四个字,让李宽等人充满了疑惑,因为老汉用的是关中话问出来的,虽说语调语音怪异,但大家还是能听得出四个字中的关中口音。

    “我等正是汉人,路经此地打算借宿一宿,不知老丈可否行个方便。”

    李宽对着老汉抱拳施礼,然而老汉不知道有没有听懂他的话,但汉人两个字他听的清清楚楚,老汉很兴奋,抹了一把脸上的泪痕,学者李宽的样子朝着李宽也抱拳施礼,弄得李宽摸不着头脑,这是啥意思?

    随后,老汉便对着身后的壮汉们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汉子们放下了手中的长枪,看着李宽等人露出了雪白的牙齿,看的李宽直犯嘀咕。

    古老的传说中土著吃人,这些人不会想要吃老子吧!

    当然,这样的想法转瞬即逝,毕竟笑容和热情是骗不了人的,况且看他们的牙齿也能发现一点不同,这些人明显是有着良好习惯的一批人,毕竟这些人若像原始社会的土著一般,便不会懂得清理牙齿的道理,就像台北地区的土著一样,满口的大黄牙。

    朝村子的方向做出了请的手势,恭敬的让开了一条道,李宽到没担心这些人有不轨之心,身边跟着二三十个腰挎横刀,手绑袖箭的护龙卫,还能怕这些土著不成,一旦有异动,顷刻间便可要他们的性命。

    村子里,柴扉随意的敞开着,颇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的味道,想来这个建造村子的人应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老汉回到村子便健步如飞的走了,留在村子外的李宽没等多久便见着一个五十岁左右汉子匆匆而来,别看汉子年岁不大,但是以老汉们和村子中的人对他的态度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汉子应该就是头领之类的人物。

    汉子走到李宽的对面,仔细看了看李宽等人的服饰,瞬间变激动的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话,看得出他与老汉一样很兴奋,见到李宽愣神的样子才揣着怪异的关中话说:“多年没回关中,倒是习惯了,见谅见谅。”

    在台中地区能遇到一个会说关中话的汉子,对于李宽来说是天大的福气,摆了摆手道:“无妨,你的心情我能理解。”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汉子仅有些失态,没有流泪便已经说明眼前的汉子很有修养了,并非一般人。

    “你等可是家父派来接我等回关中的?”

    汉子的一句问话,让李宽傻了,家父是谁?为何要接眼前的人回关中?

    就在李宽愣神之时,胡庆怒了,你等两个字明显是把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再配上那汉子傲然的神情,胡庆怒喝道:“放肆,竟敢对楚王殿下无礼。”

    “楚王,大隋何时有楚王?”汉子自言自语了一句,恍然大悟道:“也是,大业三年至今已过二十七载,有楚王也不奇怪。”

    随即,抱拳行礼道:“末将云骑尉朱羽,拜见楚王殿下。”

    朱羽丝毫没有怀疑李宽的身份,毕竟从李宽的服饰和身边的护卫看来,要说李宽贵为楚王,朱羽是相信的。

    李宽算是看明白了,这处庄子还真是世外桃源,不知如今的中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急着拜见了。”李宽扶起了弯腰行礼的朱羽,长叹了一口气:“如果本王没猜错,你应该是羽骑尉朱宽的后人吧!”

    李宽这样猜测并非没有一点根据,当初他和李渊说要来台湾之时,李渊曾提到过朱宽这么一个人,所以李宽向闽州的老人们仔细询问过当年之事,而眼前这人先说家父派人来接,又自称云骑尉朱羽,只可能是朱宽的儿子之类的存在。

    事实确实如此,朱羽再次行礼道:“启禀殿下,末将正是家父二子。”

    听到朱羽的回答,李宽很疑惑,当年朱宽率兵打下台湾之后,为何会留自己在台湾呢?

    不过,现在明显不是问这句话的时机,该跟朱羽说清楚如今的状况。

    “朱羽,当年的隋朝已经亡了,如今已是大唐的天下,大唐都已经建国快十八载了,如今乃贞观九年,并非大业年间。而本王也不是隋朝的王爷,而是大唐楚王,如今的陛下你可能也听过,乃当年唐国公二子——李世民。”

    朱羽震惊,喃喃自语道:“隋朝亡了······”

    朱羽两眼无神,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李宽有些感慨,山中一日,世上已千年大抵就是如此吧!

    现在的朱羽没有心情接待李宽等人,接待李宽等人的是最初见到的那位老汉,也是当年跟随朱宽来台湾的汉人,据他所说朱羽当年之所以率领士卒留在台湾是因为朱宽回洛阳之后担心,杨广会再次对台湾用兵,让朱羽留在台湾以防不备之需,而朱羽也孝顺,自家老爹没派人前来送信,也就一直留在台湾,这一留就是二十七年。

    当年,他们这群被留在台湾的人也有回中原的打算,而且付诸了行动,不过当年乘船出海回中原的老伙计再也没有回来过,一批又一批的同伴从台湾出海没再返回,老汉和朱羽理所当然的认定了他们已经葬身鱼腹,毕竟当年朱宽离去之后没留下海船,所乘船只皆是他们自己建造的小船,如何能抵挡海上风浪,葬身鱼腹很合理,这也是朱羽没有回中原的原因之一。

    至于当年朱宽回洛阳之后为何没派人前来接朱羽返回关中之地,李宽想来恐怕是为了能让朱家留下血脉,毕竟杨广残暴不仁,隋朝天下岌岌可危,留朱羽在台湾总比回中原经历乱世要好。

    听说了朱羽的情况,李宽并没在意,笑问道:“老丈,你们在台湾居住二十七载,可知此地南边有没有百姓?”想到老汉不知道夷洲已经改了称呼,李宽补充了一句:“所谓台湾就是夷洲。”

    老汉感慨无限,在夷洲待了二十七载,连夷洲的名称改变也不知道,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可悲。

    :。:

    wxi7

第371章 朱羽的请求() 
在台湾待了二十七年,朱羽承受能力还算强大,就在李宽话音落下之后,朱羽便进门了,听到李宽的问话,朱羽回了一句南边还有人。

    有人就好,有人就好啊!李宽笑容满面,觉得自己这趟来的值。

    朱羽却笑不出来,对隋朝忠心耿耿多年,没想到二十七年后竟然听到隋朝灭亡的消息,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他也看开了,亡了便亡了,其实跟他本就没什么关系,他关心的是自己家人是否尚在人间。

    朱羽问道:“楚王殿下,您既然知晓家父朱宽,可知草民一家情况如何?”

    “不瞒你说,你羽骑尉朱宽之名,本王也是从皇祖父口中得知,确实不知你家人的情况,不过本王想来,你一家恐怕凶多吉少,毕竟你父亲乃羽骑尉,若是至今活在人间也是大唐勋贵之流,不过本王却从未听说朱宽之名,而且隋炀帝当年三征高句丽,你父恐怕也在征召之列,而三征高句丽将士死伤无数,恐怕······”

    李宽没把话说完,朱羽已经明白了李宽的意思,他父亲朱宽恐怕是死在了东征高句丽的战场之上。

    朱羽没有小女儿姿态,他早就想过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倒是平添了几分洒脱,问道:“草民远在夷洲,不知如今天下变化,不知楚王殿下可否为草民讲解一二?”

    “这有什么问题?”李宽反问了一句,笑道:“本王看你对隋朝念念不忘,那本王就与你说说隋朝覆灭的原因,当然这原因只是本王的一点浅见而已,你听听便好。

    隋朝覆灭的原因,在本王看来重点之一便是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这三年的时间里,隋朝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而且每次征战都可谓是国战,所费钱粮自不必本王说。

    而且,这三次东征皆有隋炀帝均御驾亲征,第一次东征,因为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朝国内开始发生暴乱,但隋炀帝依旧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尚未安抚国内百姓,就在第二年正月,开始了筹划第二次东征,却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一事无成,可以想象当年的百姓对隋炀帝的不满有多严重。

    仅过了一年,在大业十年四月,隋炀帝又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原本以为这次东征是一场大胜,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也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对于百姓而言,这场战争又是一场大败,民间百姓怨声载道,各路诸侯趁势而起,隋朝败亡。【…!爱奇文学i7wx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皇祖父他老人家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代王也就是隋恭帝,义宁二年,隋恭帝自知自己不如皇祖父他老人家,遂为天下百姓着想,禅位与皇祖父,之后改元武德,武德九年皇祖父禅位当今陛下,到如今已有九年,今年正好是贞观九年,所以隋朝已亡国十八载。”

    毕竟是自己的爷爷,李宽很不要脸的给李渊脸上贴金,难得脸红,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堂堂皇位说禅让就禅让,这怎么可能?朱羽当然知道李宽为什么这么说,不过过去之事他并不在意,反而很好奇如今的陛下是如何能登基,遂好奇道:“楚王殿下,据草民所知,唐国公世子乃建成并非二公子,就算唐国公禅位也当有世子登基,为何当今陛下会是李世民呢?”

    李宽沉默了,他在考虑到底该怎么说,是按照李世民所宣传的那般说李建成当太子之后谋反,还是直言说李世民弑兄杀弟,逼迫李渊禅位呢?

    想到朱羽极有可能返回关中,李宽仔细思考了一番,还是没按照李世民宣传的那般说,毕竟事实就是事实,不管朱羽回关中之后会不会宣传此事;更何况,如今的李宽早已不是那个当年任人欺压的楚王,他用不着怕李世民。

    朱羽愣了愣,没想到大唐皇室之中还有这么一出,但也就笑笑而已,跟他没有多大干系,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一下如今天下的情况,也只是单纯的想要和李宽畅谈一番,拉近拉近关系,找找门路,毕竟从一个人的话语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看出这个人值不值得投靠报效。

    从一番交谈下来,朱羽暂时没看出李宽的本事,但是有一点他能确认,眼前的这位楚王实诚,毕竟李世民登基之事算是皇室的丑闻,李宽并未有所顾虑,全盘托出了。

    实诚之人至少不会是大奸大恶之辈,值得投靠报效。

    朱家在隋朝时也算勋贵之家,如今朱家只有他这一脉尚在人间,光耀朱家门楣就是他的责任,而朱羽如今算是平民百姓之身,光耀门楣对他来说几乎不可能,如今有一位王爷在他面前,他又岂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