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李宽对于财政也是清楚,作为闽州的一把手,连财政都理不清,他岂不是昏庸无能了。
“本王知道,仅凭咱们闽州的财政不足以支撑,但是可以将修路之事承包给闽州的大户,让他们从咱们的水泥厂购买水泥,出钱修路。”
“殿下,您不会以为人人都像您一样无私吧,闽州的大户们比长安城的富商还要吝啬,没有好处他们又岂会愿意?”
“谁说没有好处了?修路之后,但凡从水泥路上过的商队他们都可以收取过路费,这笔过路费就是本王给他们的好处,当然过路费的定价要咱们议定,也得给出一个年限,总之能保证他们不会亏本就行了。”
马周想了想,认同的点头,一旁的陈家老大却摇头不止,说:“殿下,此法行不通,就像俺,如果您修建的水泥路要过路费,俺就宁愿走小道也不愿意走水泥路。”
“你啊,目光太短浅了。”李宽不禁摇摇头:“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咱们的水泥路一旦修成,可以节省多少时间,可以赚取多少钱财,这是不可估算的,以商人逐利的性格不会看不到这样的好处,区区一点过路费,他们不会放在眼中,至于你所说的,你认为本王是那么刻薄的人吗?本王还不至于连一个人走水泥路也要征收过路费。”
听完,马周对着陈家老大认同的点头,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又下意识的摇头不止。
“宾王对本王的提议还有别的看法?”李宽疑惑道。
“殿下的提议自然是良策,只是微臣担心闽州的大户们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啊!”
马周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闽州的富商大户们习惯的以往的挣钱方式,其中的关键让他们认清很难。
片刻,李宽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笑道:“咱们先发政令,若是闽州的富商大户们若是不愿意,那就找关中之地的富商们,本王就不信关中之地的富商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完,见陈家老大依旧一副不知所然的样子,李宽再次摇摇头,格局很重要,陈家老大一心扑在水泥厂上,没有历练过,仅凭几句话就让他明白,难啊!
“水泥厂迈上了正轨,你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李宽的话没说话,陈家老大打断道:“庄主俺不管理水泥厂,俺去干啥咧?”
“你听本王把话说完。”见陈老大沉默不语,李宽才继续说:“你以后去王府的商队做管事,闽州运往长安的所有产业由你做主。”
水泥厂的厂长哪能比得上王府的管事,升官了,陈老大乐得见不着牙,没理会陈老大,李宽说完就开始找跟着护龙卫在水泥厂玩耍的小芷。
水泥厂的工人们对小芷很喜爱,毕竟成天见着一群大老爷们儿,突然出现一个粉嘟嘟的小人儿谁都喜爱,更别说他们还知道小芷是跟着自家王爷一起来的,在李宽找到小芷的时候,小芷正被大家逗的呵呵大笑。
“小芷,今天高兴吗?”回程的路上,李宽问着小芷,见小芷点头,李宽笑道:“高兴就说高兴,不能点头,知道吗?咱们小芷也希望跟大家说话,要是小芷不锻炼,怎么能跟大家说话呢?”
小芷张口,却没有说出声。
“高···兴···”两个字,李宽声音拖的老长,而且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说着,总算是让小芷说出了高兴两个字。
回县衙,李宽没忘记身边还有一个小尾巴,对着小芷笑道:“小芷,哥哥要处理政事了,你和护龙卫的叔叔们一起玩好不好?”
这次没让李宽失望,小芷竟然清晰的说:“好。”
揉了揉小芷的脑袋,坐到案几上,提笔就是承包修路四个大字,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一旁的马周点头不已。
:。:
wxi7
第363章 一纸惊长安()
政令下发十几日,结果很不理想,闽县的富商和大户来周县令处报名的很少,只有寥寥两三人,闽县的情况都是如此,更别说闽州治下的其他县城。
在很多富商看来,李宽是因为卖不出水泥才发出承包修路的政令,让大家购买无人问津的水泥,李宽好大赚一笔,其中的好处他们却没有见到,纷纷嘲笑报名承包的大户是傻子,有不要钱路不走谁会去走要钱的水泥路,轻易的被楚王三言两语给骗了。
当然,暗地里嘲笑李宽和闽州官员是傻子的人也不少,楚王和官员们真是傻到把他们也当成傻子了,承包修路的事也敢发政令,只有傻子才会答应承包修路。
承包修路是一项大工程,在李宽的计划中,他要把水泥路修通到关中,所耗费的钱财仅仅现在报名的人数拿不出来,他将自己的家财全部投入其中也不够,而且让关中之地的富商加入到承包修路的事情,李宽打从心里有些不愿意,毕竟他乃闽州总管,造福闽州是他的责任,所以总是找借口安慰自己,过段时间就有人能明白他的苦心了,过段时间就有不少的大户愿意承包修路。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一个多月的时间,苏媚儿一直很苦恼,这么长的时间,李宽好像把她给忘了一般,除了开饭的时候叫她吃饭之外就没有一次长谈,她也想找李宽谈一谈,可是就算在吃饭的时间,李宽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她根本就不敢打断李宽的思路,一个多月的时间,她才明白原来李宽比她要忙碌的多,暗暗决定多关心关心李宽。
历经一个多月,除了苏媚儿心态的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小芷,小芷如今与寻常的孩子差不了多少,完全能正常说话了,毕竟小芷只是因为心理上的原因导致不会说话,心理原因得到的解决,自然不会像呀呀学语的孩童一样,刚刚开始。
“哥哥吃饭了。”见李宽又是愁眉不展,低头沉思,小芷拉了拉李宽衣服。
小芷的变化是李宽在这一个多月里,最大的收获,见小芷叫他吃饭,他才回过神来,笑道:“好,吃饭。”
饭吃到一半,胡庆进门说闽县中有人传他是傻子,李宽不高兴了,既然不愿意,就不带闽县的大户们玩了,到时候看看谁才是傻子。
放下手中的碗筷,吩咐道:“立即召马周和周县令前来商议。”
话音刚落,苏媚儿问道:“殿下,您不吃了?”
“不吃了,你带小芷吃吧!”起身回书房,走了没两步,一拍脑袋,说:“明日,你带小芷去学城进学。”
回到书房没写两个字,马周和周县令来了,李宽放下手中的朱笔,说:“本王决定让关中的富商们承包修路,你二人觉得如何?”
“殿下,您早该如此下决定了。”周县令语气不太好,只因心中有气,气闽州的大户们不识抬举。
见二人认同,李宽没再多说,再次提起笔,小半个时辰一篇宣传承包修路好处的告示跃然纸上,将宣纸递给马周和周县令看过之后,李宽吩咐道:“找人抄录千份,派人带回关中散发。”
转眼,又是一年八月,陈家老大这次回长安不仅带着茶叶和白糖,带着李宽送给小安平的生日礼物,还带上了承包修路的告示。
在安平生日过后的第二天,在桃源村学舍学子的努力,承包修路的告示贴满了整个长安城,告示让很多人现在才知道原来卖的犹如天价的白糖是闽州南安出产,卖到整个关中整个大唐的炒茶在岭南遍地都是,原来岭南的稻子是一年三熟,岭南的百姓家中堆着无数的粮食,只是因为道路难行不能运往关中之地。
仅仅是这三项就让无数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更别说告示中还介绍了岭南许多特产,其中的利益大的惊人,长安城的富商勋贵们激动了。
不得不说,长安城和关中之地的商人们眼光确实比闽州的大户们要看的长远,岭南的利益必定让整个大唐的富商和勋贵纷纷派遣商队去岭南,光是收取过路费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想要承包修水泥路工程的人却不多,只因告示中的最后两条让他们望而却步,一条是最少出资五万贯以上,还有一条就是承包年限和过路费的定价由闽州官员决定。
五万贯,很多商人都能拿不出来,毕竟能来看告示的商人就不是什么大富商,就算他们拿出五万贯,那也是投入了整个家底,可他们经商多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却是懂的,更何况年限和定价由闽州官员决定,他们怎么知道能不能收回投资有所回报。
想要承包修水泥路的人不多,却也不是没有,像李道宗和李道立两兄弟在得知李宽邀请关中富商前去闽州承包修路之后就派人去了。
对于李宽的话,他们是深信不疑,毕竟合作多年,李宽的性格他们清楚,不会无的放矢,更不会让他们吃亏,这些年李道宗和李宽合作水泥厂和砖瓦厂,李道立和李宽合作酒楼,赚取的钱财不少,五万贯对他们来说不算个事儿,正好家中的钱财发霉了,投资修路刚好。、
李道宗和李道立因为信得过李宽,而其他人则是单单因为其中的好处,工部出产的水泥比不上楚王府的水泥,众所周知,楚王府的水泥在长安,甚至在整个关中供不应求,承包修路就可以在闽州买到楚王府生产的水泥,而且还不限制购买,大批量的购买水泥运送回关中必然大赚一笔,就算承包修路有所亏损,可是岭南的特产和水泥一旦运回关中也能让他们稳赚不赔,更何况修路还能赚取名声。
长安城中的大富商们动了,就连跟李宽有矛盾的世家也动了,每日都有衣着华丽的人从长安出发、从关中各大城池出发前往闽州,长安城中的商人们和百姓震惊了,商人们震惊原来长安城中能出资五万贯以上的富户不少,自己小瞧了天下的富商,百姓震惊勋贵和富商们傻了,毕竟岭南之地向来是烟瘴之地,不会有什么利益。
百姓看不到其中的利益,认为勋贵和大富商们傻了,商人们却不会这样认为,奈何家中缺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挣钱。
当然,远在闽州的李宽也知道关中之地的大富商有限,所以他吩咐过小泗儿他们暗中组织商会,商会不能由楚王府出面,只需暗中提一嘴大家可找熟人合资承包。
不知从何时起,一间酒楼频繁出现商人聚集的情况,所谈论的全是合资承包修路一事,在勋贵们和大富商们的刺激下,不少人开始变卖产业,有人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承包修路,有人则是为了想要去闽州开店,毕竟在小商户眼中,楚王在经商方面可为他们老师,看看楚王府的产业就知道楚王在经商方面的本事。
世家受到当今陛下压制,世家人把手伸到了商业上,有世家插手商业,如今长安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还不如去闽州重新开始,毕竟有楚王在闽州不会亏待了自己这些小商户,楚王的名声还是信得过的。
商人的出走,对于百姓来说不算大事,毕竟打算到闽州重新开始的商人都是家中略有资产的中等商户,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朝堂的官员们却急了,他们兴奋的派遣家将去与李宽商谈承包修路之事,可是不代表他们喜欢看见商人们纷纷前往闽州。
商人上不得台面,可是长安城一下出走这么多中产阶级的商户,对于长安的商税影响很大,没有税收就没有政绩,没有政绩怎么升官,奏折如雪花一样的飘上了李世民的龙案。
初始,李世民也同官员一样担心,一想到闽州同样是大唐的治下,想到修建了水泥路之后,大唐军队开赴岭南更加便捷,李世民就不在过问此事,上书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上朝也一言不提李宽邀请富商承包修路之事。
至于赋税,反正闽州的赋税还不是要上缴国库,最终获益的还是自己,李世民就像如来佛祖一样稳坐钓鱼台,李宽在他眼中像是孙猴子,甭管李宽在闽州怎样蹦跶,都逃不出他的掌心。
事实上,真有李世民想的那般美好吗?当李宽正式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候,李世民才知道,原来李宽早已超脱了他掌控。
:。:
wxi7
第364章 晚了()
长安,现今的国际性大都市,却很少人有人认为中产阶级的商户离开会对长安城造成冲击,毕竟中产阶级的商户贩卖的商品价格不低,百姓们买不起,影响不了百姓的生活,只要不会影响百姓生活,中产阶级的商户离开又有什么关系,反正长安城乃大唐最繁荣的城市,不怕没有商户来长安进驻,离去一批总有其他地方的商户来补上。
下班回府的魏征又看见了一批商户从长安出发,不用问也知道他们是去闽州的,毕竟外出做生意不会轻装简从,这让魏征不由感叹,李宽就没有一个省心的时候,时不时的总要闹出些幺蛾子。
魏征谈不上了解李宽,他却知道李宽在经商方面的本事,当初李宽要求冯盎赔偿三十万贯的钱财,冯盎是不愿意的,三十万贯,放在谁身上也不会答应,但李宽只是提出几条商业合作冯盎就痛快的答应了,在商业上李宽总有独到的见解。
如今闽州初建,正是需要商户的时候,以李宽眼光不会看不到,商户前往闽州,大力支持那是不用说的,想要商户们今后再次返回长安,难。
前去闽州的商户不仅不会返回长安,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商户前去闽州,一旦大家都知道在闽州能挣钱,在长安却难挣钱,两相比较,傻子都能看得出来闽州比长安更适合发展,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商人前往闽州,长安城受到冲击还远吗?没有七八年的时间别想恢复过来。
商人啊!从来都是趋利的。
至于长安城赋税会减少的问题,还入不得魏征的眼,他如今的地位不需要赋税来增加那一点政绩,他只是在为今后的长安情况感到担忧。
上奏起不到作用,看纷纷上奏的奏折被留中不发就知道李世民对此事是默许的,自从李世民打击了世家之后、封禅之后,愈发的强势,考虑的愈发深远,他只能希望李世民考虑到了自己想到的情况。
看着商户离去的背影,魏征长叹了一口气,不紧不慢的回了自己的府邸。
叹气的不只有魏征,还有孙行,作为长安县令,孙行知道此次离开长安的商户有多少,知道长安今年的赋税会减少多少,若是没有李宽闹的这么一出,这些可都是他的政绩啊,不能在让商户离开了。
匆匆来到桃源村,找到了自己老爹,让孙道长去信劝说李宽收回承包修路之事,在他看来只要不修路,岭南依旧是偏僻之地,长安城的商户自然不会去岭南,就算离去的商户也会返回长安。
权利是个美好的东西,尝过了权利的滋味后,很少有人能保持住本心,孙行抵挡不了权利的诱惑,只想到了自己是否有政绩,是否能升官,他却没想过修路的好处。
孙道长并不知道修路有多大的好处,但好处必定是有的,这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前没有水泥路时候,他从桃源村到长安就是雨天一身泥,自从有了水泥路之后,现在不论下多大的雨,只要走水泥路,出门是什么样回来依旧是什么样,还能节省不少时间,修路有什么不好?
骂了孙行一顿,才跟跟自家儿子说你小师弟既然召集众人修路,自然有所安排,你一个县令管那么多作甚,若是觉得不妥就向陛下上奏,以后官场上的事别来找为父。
孙行带着希望而来,却满怀失望而归。
商户的离去只是一时,不少的商户或许是受不了路途的奔波,也或许是想着人离乡贱,竟然有不少离去的商户再次回到长安城,一打听才知道商户们还是觉得路途太远,在道路尚未修建之时,去闽州不合算。
孙行看着这段时间回来的商户,时常一个人咧嘴傻笑,政绩回来了。
远在闽州的李宽也在咧嘴傻笑。
第一批从长安城来的商户已经到了闽州,李道宗兄弟两很够意思,派来的管家送来了十五万贯的钱财,说是全听李宽安排,只要不让他们亏本就行。
紧随其后,世家的公子们也到了,同样带来了一批钱财,不说足以支撑他从闽州修水泥路到长安也足以在闽州修路了。
没有对世家人区别看待,在商业上一视同仁,李宽还是能做到的,召集了承包修路的各个代表,商议了承包修路的年限的过路费价格,闽州的水泥路算正式开工了。
刚开工不久,闽州再次来了一批商户,这是李宽没想到的,修路一事竟然带动了不少关中的商户移民到闽州,虽说人数不多,但有了先例,将来的移民闽州的商户还会少吗?
李宽没让中产阶级的商户们失望,颁发的商业政策比关中的政策不知好了多少倍,店铺想要开到什么时候就开到什么时候,只要有精力就是一天开满十二个时辰也没人管你。
闽州商业赋税也比关中之地赋税低,闽州的官员对商户态度也比关中之地官员好,楚王依旧还是那个宽厚的楚王。
没有足够钱财购买店铺?
没关系。
找楚王借贷。
啥,借贷要利息,九出十三归的利息还不起?
没关系,楚王府利息不用九出十三归,只有一分利而已。
没钱购买闽州特产了?
没关系,只要有商铺在闽州,可以用商铺抵押,等挣了钱财之后再还不迟。
闽州的商业迎来了一个春天,尽管这个春天只是初春,已经让李宽很满意了。
闽州当地的大户们很不满,看着日益开起来的店铺他们很不满,尽管他们不知道垄断说法,可是他们知道以往没有关中商户入驻闽州的时候,商品的价格是由他们定下的,可是自从关中的商户来了之后,定价就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价格一日比一日低,家中的收益反而增加了一些,也正是因为增加了收益所以他们很不满,明明闽州所有的收益都是他们的,可是却被关中来的商户给抢走了一部分,不然他们的收益将会更多。
不满的同时还有后悔和疑惑,早知道李宽会让关中之地的商户入驻闽州,当初他们就该支持李宽修路,也不至于看着自己的钱财流到别人的口袋里。
疑惑关中的大富商们和长安城的勋贵老爷们是不是傻了,明明修水泥路是稳赔不赚的买卖,还纷纷前往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