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王、李起元、左光斗听了都说好。

    天启对信王说:“这次给信王建府就只花五十万建房就可以了,地就不买了算你有一百万入股,不知你愿意不?”

    信王说:“皇兄说什么就是什么,臣弟遵命就是。”

    听信王这样说天启道:“那李尚书明天就在户部清一个库出来给信王转一百万进去,信王只是做一个帐由户部签收就可以了。”

    大家又继续商议了一下细节,商议完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仿佛都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银子,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看看天色不早天启信步来到坤宁宫,见天启哼着歌进来皇后就知道天启心情不错,皇后问道:“今天遇到什么好事了?”

    天启说:“女真人要打过来了。”

    皇后幽幽地说道:“皇上,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天启知道自己一时兴奋说错话了但又不愿意承认,辩解道:“怎么不是好消息?他早一天来就早一天失败,也就早一天完蛋,朕也可以早一天去辽东收税,朕用六百万换了辽东辽西二十年的税,晚一天都是损失。”

    皇后问道:“皇上有了钱准备怎么花?”

    天启用手摸着下巴说:“天天吃煎饼卷大葱。”

    皇后笑着问:“这是怎么个说法?”

    天启说:“老百姓认为煎饼卷大葱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在编戏文时有几句是这样唱的:‘听得包丞出了宫,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煎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不知道皇后今晚是不是给朕吃的煎饼卷大葱啊?”

    皇后说:“臣妾知道皇上这几天辛苦,白天要想办法找银子,晚上要想办法生儿子,专门让人用枸杞、大枣、人参炖了鹿肉给皇上吃。”

    天启说:“听皇后这么一说朕觉得自己变得像范理。”

    皇后问谁是范理天启就给她解释,听到范理生了二十九个儿子十九个女儿皇后也感到不可思议,天启说:“一个知府都那么能生,朕身为皇帝总不能连个知府都比不过吧?”

    皇后说:“只要皇上愿意,知府算什么?尚书将军都比得过的,那今晚又找谁侍寝呢?是不是还是那个高个的冯思琴啊?”

    天启说:“冯思琴不错,不过今晚朕要陪皇后。”

    皇后笑道:“她哪里不错啊?就因为她个子高还是有别的手段?”

    天启说:“她想问题想得细,而且帐也算得好。”

    皇后奇怪地说:“合着这几晚上你们没干正事天天通宵算帐啊?”

    天启笑道:“一个人要多能嘛,既要会算帐找银子又要会生儿子。”

    说完怕皇后多心又问道:“这几天跟老太妃们打麻将有收获吗?”

    皇后说:“有,她们都说麻将好玩,至于说入股的事一切看郑老贵妃的。”

    天启说:“那就没问题了,郑老太太包括她儿子今天都解决了,明天叫冯思琴去找郑老太太合计,你管银子郑老太太管帐,冯思琴和三lang春英她们各宫联络,只要有了启动资金朕就不怕谁不加入。”

060 应敌方案

    军务院在二十二日当天就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辽东作战的草案,第二天就送到了辽东前线并说明只作参考,如有不同意见立即上报。辽东督师高第在腊月二十四召开了军事会议,文官有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宁前道袁崇焕、御史监军黄道周和御史监军卢象升,武将有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宁远总兵满桂,还有副将赵率教、副将朱梅、参将张静安,几个游击祖大寿、何可纲、曹文诏、左良玉等人也一起来旁听。

    虽说是军事会议人来得也多,但因为大明一贯是以文制武,所以会场就成了几个文官的表演场地,武将们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如山,因为他们知道讲道理是自己的弱项还不如闭上嘴巴养神。而在几个文官中,熊廷弼和王化贞虽然职位高但因为是败军失地之人所以也不怎么讲话,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别人未必肯听,如果据理力争别人只需要问一句话:‘你这么厉害当年怎么败得那么惨?’自己只有掩面而走的份。

    这样一来军事会议就成了督师高第跟宁前道袁崇焕之间的交流了,高第首先安排了三万守军的职责。以前的辽东军队虽然有十几万,但老兵油子多还有怕打仗的胆小之人,加上还有思乡的客兵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那是相当的低下。根据军务院的要求几月前遣返了客兵并从十几万人中挑选出愿战敢战的二万五千人组建了一万骑兵,还有山地步兵、陆战水师和车营各五千,又再挑选了不惧怕据城坚守的守城兵三万,这三万人虽不是十分勇敢但至少不会一见敌人就跑。

    在高第的安排中马世龙带一万人守山海关,熊廷弼带一万人由参将张静安协助守宁远关,袁崇焕带一万人由总兵满桂协助守宁远城,这些大家都没有意见。但是在安排那二万五千机动部队时袁崇焕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与高第发生了争执。

    高第说道:“军务院的安排是五千山地步兵营巡守窟窿山以西地段,那儿虽有边墙箭塔外面敌人的骑兵也不好走,但地段长约有七八里,万一遇到敌人弃马翻越边墙过来也是麻烦事。”

    刚说完第一句袁崇焕就不同意,他说:“那里箭塔密集,根本不需要人巡守,就算敌人翻越过来也没多大用处,只要敌人的骑兵进不来没必要管,这五千人应该进宁远城协助守城,现在城里只有一万人太少。”

    高第说:“宁远城北门外排着十几列月字关城根本不需要费多大心,东面地势狭窄且高低不平不利于敌人马队,只有南门空旷但有一万骑兵和车营、水师陆战营各五千,加城内一万人共三万人内外配合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袁崇焕说:“赵率教那里有四万后备队,分一半进城防守才让人放心,现宁远城内积攒了近百万石粮草,一旦城破五年内大家都没得吃,现在开始又没有了军饷,没吃的不用敌人打大家就得完蛋。”

    高第带着嘲讽的笑容说:“那四万人就是些只会种田修城的胆小鬼,敌人来了跑得比谁都快,你要他们进城不怕他们逃跑?他们逃跑后连城门都会忘了顺手给你关上的。军务院的意思是让他们进月字关城,那是他们的家,老婆孩子都在里面他们总得想办法保护老婆孩子吧?”

    袁崇焕也轻蔑地说:“什么月字关城?就是住兵带住家属的火墩,只不过是在外面包了层墙而已,不知是哪个脑袋发热想出来的,劳民伤财修那些还不如把城修结实些。”

    听了袁崇焕的抱怨,高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微笑,顺着袁崇焕说道:“看来袁大人对修建月字关城有看法,继续说说有什么不对,本官怎么觉得这月字关城是一大创举呢?”

    袁崇焕轻咳了一声正准备对月字关城的修建从头到脚内内外外全方位通批一番,猛然发现很多人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有几个跟他平时不对付的人更是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他也不是缺乏智慧的人,当场就哑住口没说话在那儿琢磨高第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时,黄道周轻轻地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袁大人请慎言,这月字关城是皇上的创意军务院全体同意的,下官在军务院呆了虽然没多久,但从没发现皇上脑袋发热就决定什么事。”

    袁崇焕一听不由得心头大怒,看了高第一眼心想:“妈的你个死高老头敢阴我,引诱老子说皇上坏话,真不是个东西。”转眼看着黄道周真诚地说:“在下失言,多谢黄大人提醒,不知道黄大人对这些安排有什么好建议?”

    黄道周说:“下官在军务院中听皇上多次提醒我们不要跟敌人死拼,每次战斗都要用强战弱。根据皇上的意旨本官以为应该用三千骑兵去巡守宁远关西面窟窿山后的边墙,袁大人开始说敌人的步兵进来了也不可怕,但是如果敌人站稳脚跟再把路修好骑兵一进来就完了,在那种地形只要我方有三千骑兵在,无论敌人翻墙进来多少都是菜。”

    见高第和袁崇焕都点头同意,黄道周又说道:“下官这一阵仔细去看过,敌人从宁远关是进不来的,最有可能的进攻方向是从海边经宁远城东边过来,那里地势狭窄可以用骑兵和车营堵在那里,再命令水师陆战营在海上由东向西夹击就没问题。”

    高第说:“军务院的意思是水师陆战营应该进城防守,怕海上一结冰损失就大了。”

    袁崇焕说:“五千人进城当然好,不进城也可以在觉华岛坚守待机出击,就算海面结冰也可以凿冰为壕阻挡敌人。”

    高第说道:“总之是可用之兵太少,命令东江的毛文龙及时出兵牵制才有把握。”

    袁崇焕叹了口气说:“毛文龙不听节制,嘴里答应得好但让他把将领名单和士兵数一并报过来都一拖再拖。”

    高第眨了眨眼睛说:“那怎么办?军务院等着听信呢。”

    袁崇焕笑了笑说:“咱们这里把方案报上去,并告知军务院情况,让毛文龙自己在年前上报,就跟我们没关系了。”

    高第说:“也只有这样了。”

    军务院在腊月二十六接到辽东前线的修改方案,对袁崇焕再次提出守觉华岛感到郁闷,但更生气毛文龙不理不睬的态度,商议了一阵决定还是报给天启让他定夺。天启听了冯选侍的话后很有感触,觉得自己就是操心太多管得太细,也没见军务院的人让他们自己商议,过完年听有什么新情报再说。

    一转眼就过了年,这十天来大家都放假休息,因为有战事所以不许大家回老家,只允许大家在京中的家里睡睡懒觉,天启有时陪春英在一起听她用破嗓子唱烂歌,听久了也觉得有意思;有时听听冯思琴说说往事或对将来的筹划,也甚是省心;更多的时候是陪皇后她们打麻将,看到一贯慵懒的皇后认真算牌的样子,天启觉得麻将真是个好东西。

    正月初六,军务院再次接到来自皮岛的情报,说敌人出兵进犯已经是铁定的事,估计有八万左右出发就在这几天。这时毛文龙的报告也来了,他在报告里首先对登莱巡抚对东江军的掣肘和压制表示了气愤,也再次强调了缺粮缺饷等实际困难,声言如果粮饷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前恐怕不能及时出兵。

061 添人添财

    孙承宗看了毛文龙的报告后,对这种大敌当前还在讲条件的行为很生气,急忙告知天启,说军务院的意思是严厉斥责毛文龙并准备派文官去监军,问天启是否同意。谁知道天启还是没有明确表态,因为他正忙着见几个他认为十分重要的人物。

    正月初六上午,天启在养心殿接见了三个人,原内阁大臣刘一燝、原登莱巡抚袁可立、原御史侯恂。此三人在半年前招还时有的患了疾病、有的生了心病没来,天启再三去信邀请他们终于答应前来为国效力。

    天启最先接见的是刘一燝,刘一燝本是顾命大臣,这次还朝天启任命其进政务院为协理大臣,具体事务就是协调户部和工部,组建造币厂和中央钱庄,还有修路收费兼市场管理的路商局。刘一燝对这两个将要管理的部门有点陌生,一阵寒喧过后就问道:“请问皇上,臣只知道各地铸银锭户部铸铜钱发宝钞,这造币厂和中央钱庄是干什么的?”

    天启说:“这年年都把银子敲碎了用然后再铸好送进京,然后再敲碎了用,朕认为这纯粹是吃饱了撑得慌才做出这种费事费力又费火耗的事。其中,火耗更是地方官吏盘剥百姓的借口,至于宝钞因为纸质的原因容易坏不便于流通,因此朕决定废除宝钞,也不允许地方铸银锭,全由造币厂造银币和铜钱重复流通,火耗全部收归中央钱庄所有。”

    刘一燝想了想问:“火耗收归朝廷那朝廷就好过多了,但这路商局是干什么的?”

    天启说:“商税一直是三十税一,朕认为太低但朝中群臣都不同意加商税,但朕调查后得知商户们也并不好过。商户们除了要交商税还要受其它各种形式的盘剥,额外支出最高要到三至五成,苦了商户穷了朝廷肥了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同时,路况不好车难行货难运不利于货物流通,路商局就是修路建市场保证地尽其力货尽其流,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富强。”

    刘一燝问:“这修路和建市场都要花钱,这钱从何处来?”

    天启说:“修好路就收过路费,过往货物要交价值的两成行人免收。”

    刘一燝说:“这相当于十税二,推广开来还能把全国的路修好,这办法不错,就是开始的启动资金可能不够。”

    天启说:“这问题朕已经考虑了,先由户部垫资开修然后从工部的定期修路款项中扣除,刘大人先回去把家里安顿好空了想想具体细则,十五过后就开始行动。”

    刘一燝告退后天启又接见了原登莱巡抚袁可立,袁可立是孙承宗大力举荐的人,天启按孙承宗的意思任命袁可立为军务院军机大臣。待袁可立见礼毕天启问道:“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和接替你的登莱巡抚武之望一再互相弹劾,袁大人能不能说一说对这两个人的看法?”

    袁可立想了想说:“毛文龙是忠勇之人,几年来在东江镇牵制女真建奴功不可没,但其为人骄狂自傲不服辖制,臣脾气随和为登莱巡抚时还能容让一二,武大人年龄虽大但脾气老而弥坚两人不和是早晚的事。武之望武大人与臣是同年进士,现已年过七旬,臣佩服其为国操劳之余还能精研医术著书立说,其医术高明很多名医都不及。”

    天启听了点了点头也是让他回去好好安家,休息两天再来。

    御史侯恂官复原职,他就没有这么好运气能在家休息到正月十五,职务暂时不安排让他马上回家准备一下,第二天就带圣旨去辽东宣旨。

    袁可立一出来就被孙承宗拉去了军务院,两人是老朋友了彼此之间都了解,孙承宗很看中袁可立的能力。那次孙承宗让倪元璐给王再晋下套未果后,王再晋虽说收敛了许多,但也无心再在军务院呆下去,只等这次战事一结束就去蓟镇,孙承宗也希望有人能帮他自己分担一些事务。

    刘一燝刚一回家,叶向高、韩爌、**星、高攀龙等人就登门拜访。刘一燝家境富有,家中早就让仆人打扫得焕然一新,见几位重臣连袂来访,急忙叫人在暖阁治酒置菜,准备开怀痛饮一番。

    **星首先说道:“季晦老弟现在来不早不晚刚好,朝中好多大事还等着老弟来大展拳脚呢。”

    刘一燝说道:“赵大人是前辈,大小事务还需要你来把关。”

    **星说:“老弟还不知道吗?在下已经去圣学院了,现在的吏部事务已经交给高老弟暂时署理,过了十五就正式任命了。”

    刘一燝说:“在下不知,看来得恭喜高老兄了,不过这圣学院是什么好去处?看赵大人一脸喜气让人羡慕啊。”

    **星说:“好在哪里老弟以后慢慢就会知道的。”

    高攀龙也说道:“下官不值得恭喜,倒是你刘大人才值得大家恭喜。听说皇上前前后后给你去了四五封信相请,这次来就进政务院重用,让人羡慕啊。”

    刘一燝问:“听说高大人也是一开始不愿意还朝?”

    高攀龙说:“下官被魏阉挤走后也是心中看不开,但皇上招了两次下官就想通了,你我读圣贤书不就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吗?所以下官就早来了几个月。”

    叶向高这时说:“现在皇上英明,朝中众臣团结,大家以后和衷共济定能让大明兴盛起来的。”

    刘一燝说:“好,承叶大人吉言大家今天就多喝几杯。”

    刘一燝他们是喝得高兴谈得畅快,而此时的天启也正沉醉在幸福的喜悦中。刚刚正在感叹来了几个得力之人,军政大事自己更是可以放手,谁知道一进宫就看到谈敬正笑得合不拢嘴,一见天启进来马上跑过来说道:“恭喜皇上,现在有钱了。”

    天启轻咳了一声说:“要稳重,怎么那么轻浮啊?”

    见谈敬笑得稀烂的脸变平静后天启问道:“哪里来的钱?”

    谈敬说:“皇上半月前叫人用三百万买的那四块地户部收走了,他们开了一千万的收据作为宫里在商行入股的凭证,奴才根据皇上的意思让出七百万份额给宫里众人,在郑老贵妃的带动下大家都很积极,七百万已经全部换回来了。”

    天启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虽说朕一转手就赚了七百万,但那几块地过几年几个七百万都不止,朕让七百万股份出来是让大家都有钱赚,大家应该明白。告诉他们把凭证收好只管放心,就算他们以后获了罪银子也会退给他们的家人,不过最好老老实实的大家都好。”

    谈敬说:“是,大家都明白,国家好了皇上就高兴,皇上高兴了奴才们才有好日子过。”

    天启问道:“她们拿了多少钱出来?”

    谈敬说:“七百万中郑老贵妃一个人就凑了两百万,李康妃也有一百万,其他人有多有少,皇后给大家开了收据立了帐目,现在银子银票都在坤宁宫,郑老贵妃管帐本。”

    天启说:“现银马上运走入库,银票尽快换成银子,这钱朕还有用,过了正月十五就让政务院开正式股份凭票,大家拿在手里也踏实些。”

    想了想又对谈敬说:“朕现在任命你为内务府总管,专管库房并且要用那七百万给朕赚银子回来。”

    谈敬谢恩后问天启:“请问皇上怎么挣?”

    天启说:“你现在就去找左光斗商量,说造币厂在外不安全,朕拿西安门皇城里的一块地换回长安左右门的两块地加上东安门外的地,大小都差不多还安全他应该会同意。”

062 预谋开店

    听天启要拿皇城里的地换皇城外的地,谈敬眨了眨眼睛说:“皇上的意思是怎么换?”

    天启说:“你就给他说万寿宫做造币厂,脏罚别库做存放碎银和银币的库房,中央钱庄就在大光明殿办公,西安门外的地就是对外经营办事处。万寿宫西边是惜薪司方便用火,东边过了紫光阁就是太液池方便用水,很方便的是不是?周围还有锦衣卫看守内卫监视,也很安全。”

    谈敬离开后天启转身向坤宁宫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三百万换回三百万股份外加七百万现钱,再用块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