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呢,就有人来禀报说:“禀大汗,蒙古林丹汗又来抢掠了,该怎么办请大汗示下。”

    皇太极想了想说:“派人去锦州,就说本汗同意再次和谈,具体条件谈判时再定。”

413 三桂违纪

    林丹汗之所以刚去又来,是因为他从这次的行动中尝到了甜头,他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两次东进,第二次东进没有第一次准备得充分,但收获比第一次大得多,回去的路上林丹汗就在仔细琢磨其中的原因。经过仔细分析,林丹汗明白了其原因就是第二次东进时明军在牵制着女真人,虽说后来皇太极跨过大凌河追了过来,并一路追击给蒙古兵造成了一定损伤,但是大多数抢掠来的牲畜人口都已经押了回去。

    有一有二就一定有三,林丹汗认为皇太极追了多半月突然不追了,不是他发善心或者战斗力不足,而很可能是明军又对女真人的老窝进行了攻击。趁你病要你命这话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但绝对是每个领兵之人会用的招数,虽然现在蒙古兵也很疲累,但是林丹汗知道富贵险中求的道理。

    林丹汗率部摆脱女真人的追击后向西归去,在西拉木伦河尽头的沙漠边上他精选出五千人马不动,其他人先行回去等待消息。这五千人在沙漠边休息等待了十天,估计皇太极已经离开了后立即原路东进杀了个回马枪,将毫无准备的敖汉部和奈曼部来了个连锅端。前一次是抢人抢牲畜人哭马叫的动静很大,这一次是抢东西杀人,尤其是对那些死心踏地归顺女真人的全部斩杀,不能为我所用就让他也不能为敌人所用,对待叛变者一般都有种异样强烈的仇恨。

    当皇太极得到消息时林丹汗已经再一次踏上回家的路途,当然也带着复仇的快感还有鼓鼓囊囊抢来的财物,他不知道他这行为使敖汉部和奈曼部坚定了对他的背叛,更不知道使皇太极决定了征战的顺序。从去年十月开始的三家征战,说起来是林丹汗的插汉部收获很大,三次东进抢得牛样牲畜还有人口无数,但是仔细算起来林丹汗的损失也可以算得出来,第一次东进还有人给他报信,但经过三次东征后估计已经没有人对他有好感,民心所失大于财物所得。

    明朝方面有得有失,所得是防线从宁远推进到了锦州,新建的义州关和大凌河堡使锦州和义州都成了明军的腹地,而且还在辽东南部占了一块地,只是损失了三万余人和皮岛。皇太极算是南北各方都有损失,但是他也有两大收获,一是像眼中钉一样的皮岛被他抢了过来,二是朝鲜归顺了他断绝了与明朝方面的关系。

    三方都各有所得和所失,但其中真正的得失厉害也只有各方自己知道,也达成了新的一种平衡。经过对这几月得失的比较,皇太极决定了对蒙古采取攻势对明军采取守势的策略,为了稳住明朝方面,皇太极派人去锦州跟明军谈判,说去年年底天启曾经让熊廷弼给他来过一封信,说可以恢复到以洪武年间的长城为界。皇太极的意思是要女真人退到六堡以东三万卫以北有些不能接受,那样一来沈阳、辽阳等老窝都得退出有些为难,但是可以慢慢谈判具体细节。

    锦州城里黄道周正跟袁崇焕在商议今后如何分清攻守责任区,接到皇太极的谈判要求感到很诧异,这一开始要谈判他不同意,打几仗就又同意了,难道女真人是不打不服的人?黄道周当场表示怎么谈在哪里谈他不能作主,因为前一阵有人说了领兵之人私下跟敌人谈判就是汉奸,他必须向军务院请示甚至得请旨,唯一可以做的是暂时不发动军事行动,等待上级的进一步指示。

    却说阿敏回到沈阳后立即派人去平壤与朝鲜国联系,要朝鲜国王写一个明确的东西出来,指定时间搞一个仪式确认朝鲜今后成为大金的藩属,最好能大骂明朝方面几句。莽古尔泰跟阿敏一起从沈阳去西平堡,回来时一个是春风得意骑着马回来,另一个垂头丧气被押回来还要接受处罚。不知道内情的都为莽古尔泰抱不平,在他们看来阿敏的罪还要大一些毕竟死了两万多人,而知道内情的都暗暗点头,都学了一手就是留点底牌关键时刻可以保护自己。

    可惜阿敏的那封朝鲜写的国书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就在大贝勒代善搅尽脑汁想着怎么给莽古尔泰定罪时,阿敏悄悄地上门要求一同接受处罚来了。阿敏要代善把他跟莽古尔泰一同处罚,不是他良心发现过意不去,而是朝鲜方面反悔了不承认真心写过这么一封国书。朝鲜方面回信说当时女真兵大兵压境举国恐慌,写那样一封信属于权宜之计当不得真,朝鲜始终是大明的属国跟大金没有关系,回信前为了表明立场朝鲜还杀了一个女真使者。

    代善听到实情后没敢隐瞒,立即派人向皇太极禀报了一切,并提出建议降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人的爵位,减少其所领的部属,还有罚一定数目的金银和牲畜。皇太极一看颇为满意当即表示同意,并对代善不包庇兄弟的行为表示赞赏,然后安排安排多尔衮亲自去降服朝鲜。

    安排好这些后皇太极再派使臣去锦州,并传话说如果大明朝廷同意这使臣可以去北京亲自见天启,说明皇太极对这次和谈的重视。如果说前一阵皇太极派人去锦州响应明朝方面提出的谈判还算勉强,那么这一次派出使臣就应该算得上非常有诚意了。皇太极明白只跟明朝方面谈判还不够,必须把朝鲜安抚住,否则无法安心对付林丹汗。

    黄道周见皇太极这么积极,略感诧异但也没有多想,他上了一封奏报说明情况,然后让皇太极派来的使臣在锦州休息等待消息。这天他正在屋里细想能不能从皇太极急迫的态度中为大明捞点好处,卫士说巡抚袁崇焕求见,黄道周以为袁崇焕又有什么新想法要再出兵,就让卫士叫袁崇焕进来准备说服他。

    谁知道袁崇焕进来后并没有说出兵的事,奉茶落座后第一句话就问:“黄大人以为吴襄的儿子吴三桂如何?”

    黄道周想了想说:“年轻且有勇气,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袁大人是准备提拔一下他?”

    袁崇焕摇了摇头说:“不是,下官准备敲打一下他让他成熟一点。”

    黄道周问:“袁大人何出此言?”

    袁崇焕说:“前一阵我让人把西平堡前面的沟挖宽,准备引辽河水阻挡女真人一下,谁知道吴三桂居然敢骂我是猪,还当着众人的面骂,真是岂有此理。”

    黄道周忍住笑问道:“我看这小子还知理,他为什么会骂你?你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或者说得罪了他爹?”

    黄道周这话是有道理的,见人就三分笑的小伙子不多而吴三桂就是一个,这样的人骂你要么是你得罪他得罪得狠了,要么是你欺负吴襄了。黄道周也知道袁崇焕嘴巴功夫厉害谁也说不过他,就算得罪了吴襄别人也不会多说什么忍忍也就过了,但是遇到这种事大人能忍十七岁的小伙子忍不了,骂骂你算轻的急眼了还会动刀子。

    袁崇焕说:“当时我的主意考虑的不是很周全,他发现了就当着大家的面骂开了,他可能也不知道这主意是我出的,我也并不是很生气。我只觉得这么一个好苗子不能坏在嘴上,找个碴敲打一下他让他知道收敛一下,对他本人还有大明的军队也都有好处。”

    见袁崇焕说得有道理,黄道周点头问:“年轻人太轻浮了确实不太好,应该敲打一下让他变得稳重,袁大人找到什么碴了?”

    袁崇焕说:“有监军禀报说在攻击辽阳时吴三桂率部杀人、放火、抢东西,监军提醒他他不理不睬,这是违反大明军队制度的。按制度平时的纪律由监军执行,有战斗时主将临时全面指挥,只要不叛敌杀自己人都可以,但是回来后要向监军解释。吴三桂从西平堡回来后没见他向所属部队监军解释,后来他去了义州昨天刚回来,我的意思是由黄大人好好给他一顿教训,让他知道尊重上级和尊重制度,当然也没必要向上报免得影响他的前途。”

    黄道周见袁崇焕确实只想敲打吴三桂,没有要怎么整人的意思,于是说道:“我知道了袁大人请回吧。”

    吴三桂从西平堡撤回来后就去了义州,因为义州现在的位置非常关键,向西北方向可以驰援新修的义州关,向南可以支援新扩建的大凌河堡,东边是医巫闾山用骑兵巡逻可以截杀翻山过来的游兵。女真兵退兵后吴三桂也就完成了警戒任务,现在回锦州一是休整几天二是跟大凌河堡里的倪元璐叙叙旧。

    这天吴三桂正跟倪元璐一边看他的新型大炮一边赞叹时,有士兵来传令说要他去黄道周黄监军处去一下,黄道周是东北军区的监军,现在这里数他的权力最大,听说黄道周找他吴三桂不由得有些茫然。

    倪元璐问道:“黄监军找你肯定不是好事,你是不是做事没有征询你部的监军?”

    吴三桂问:“就那几个酸书生吗?他们不就平时对士兵嘘个寒问个暖装好人吗?打仗的事我问他们做什么?”

    倪元璐没好气的说:“什么都不说了,你赶快去赔好话,就把他们当成我吧,放低点姿态不吃亏。”

414 三桂违纪(下)

    吴三桂来到黄道周的屋里时,见除了黄道周还有其他几位面色白净的人,仔细一看是骑兵营里的几个监军,急忙上前一一见礼。几年前天启就要求千户以上必须有监军,野战部队里还要多增加最好是每百人一个,认为如此才能控制军队避免朝廷的军队成为将领的家丁。吴襄的七千骑兵属于袁崇焕的防守部队,所以里面只设了几个监军,就这几个监军对吴三桂有意见。

    吴三桂先是拜见黄道周,然后问黄道周有什么事,黄道周说:“张、谢几位监军说你在辽阳时违犯军令,回来后又不解释不上报,是不符合制度的行为,吴千户可有什么对本官解释的地方吗?”

    吴三桂说:“末将还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个情况,黄大人能不能容我先问问他们?”

    见黄道周点头后吴三桂笑嘻嘻地对几位监军说:“呀,原来是张大哥和谢大哥几位,我年轻不懂事请你们多多包含,我一进来就知道我错了,真的!不过能不能麻烦你们告诉一下我错在哪里我好改正。”说完抱拳向两位监军致意。

    黄道周见吴三桂先是直承错误,然后却又说不知道错在哪里,不由得有些好笑,不管怎么说这个态度还是好的,于是说道:“现在不是对你定过错,有事坐下慢慢说。”

    张、谢两位本来是在宁远衙门里帮忙的书半,袁崇焕成立骑兵部队后把他们派去做监军,本身不想多事但被袁崇焕暗中一怂恿,也气不过吴三桂不尊重自己,于是跑到黄道周这里来告状。

    待吴三桂坐下后张监军说:“这次出兵前有明令,禁止随意杀辽东的百姓,吴千户怎么在辽阳随意杀人呢?难道吴千户出发前没有看到或者没有听到军令?”

    吴三桂说:“啊呀,张大哥误会了,我既然领兵出战怎么会不看明白军令呢?我不但看清楚了不许随意杀辽东百姓这一条,我还看清了另外一条就是对百姓不能乱杀人但可以自卫。在辽阳城里我本不想杀人但那些人不要命地过来攻击我,什么木棒菜刀的都有,所以我只有命令士兵进行自卫了,总不能站在那里打不还手吧?这杀人和自卫是有区别的,杀人是追着砍自卫是站着不动谁打我我砍谁,张大哥有没有看见我让士兵追着砍谁?”

    张监军那天躲在几名士兵身后,具体怎么回事他也没有看清楚,好多细节都是手下来向他汇报的。他想了想问:“军队里的士兵都是穿盔甲握钢刀,普通百姓怎么会用木棒菜刀来攻击你?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吴三桂说:“我见有几处房子高大漂亮,想里面肯定有钱于是命令士兵进去抢钱出来,所以那些人才过来拼命,我的人也只有自卫还击了,这个不难理解摊我头上我也得拼命。”

    听吴三桂这么说旁边的谢监军摇头笑了,他说道:“这么说来吴千户还纵兵抢掠百姓了?”

    吴三桂说:“抢是抢了但没有抢普通百姓,开始已经说了我们是看谁处的房子漂亮高大就去抢,辽东的汉人受女真人欺压不可能住得起那么高大漂亮的房子,抢女真人我没有心理负担。就算住那种房子的人是汉人,也是死心踏地替女真人卖命的二鞑子,这种人死有余辜砍成零碎都应该,抢他们点东西算什么?”

    张监军点了点头说:“就算你杀人……哦不,是自卫有道理,抢人东西也有道理,那么你最后命人点燃多处房屋算怎么回事?大火无情会蔓延全城的,你总不能说你点的火会认人只烧女真人吧?”

    吴三桂说:“张大哥,我们开始说了那么多什么不杀百姓的话,是指完成战斗任务后不滥杀无辜,为了完成任务连自己士兵的生命都可以不爱惜,管他什么百姓不百姓呢。我们上次的任务是什么?不是攻下沈阳或者辽阳,更不是为了去辽阳城献爱心做善事,而是想通过战斗把阿敏在金州的部队吸引过来。那些原来在辽阳被我们打逃跑的士兵能不能及时通知到阿敏,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万一他们跑到中途被野兽吃了呢?阿敏不知道我们不是白忙了吗?”

    张监军说:“照吴千户的意思你点一把火就能让阿敏知道了?辽阳离金州至少有五六百里路程吧?阿敏长着千里眼还是顺风耳?”

    吴三桂说:“我们在辽阳一放火,肯定比没放火的动静要大,旁边人一问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传十十传百能够加快传递消息的速度,就算最后跟逃跑去报信的士兵一样快,也能够增加消息的可信度不是?”

    黄道周见吴三桂怎么说都有理,心道又是一个袁崇焕出世了,他见张、谢两位都不再问,于是咳了一声然后说:“既然吴千户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那就没有必要纠缠下去,正如吴千户开始说的为了完成任务自己士兵的生命都可以不要,还管其他人做什么?我只想问吴千户两句,一是你抢的财物在哪里?二是你回来后为什么不向监军解释?”

    黄道周这两句话直接命中吴三桂的要害了,抢了东西去了哪里?拿出来看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只抢女真人,当时因为时间紧你可以不解释,但是按规矩你回来后就应该给个说法但是你没有。

    吴三桂想了想说:“从辽阳出来后忙忙乱乱的没顾得上,到西平堡后又安排人挖双台子河,回到锦州后没多久又去了义州昨天才回来。本来中途也能抽出时间好好解释一番,但我确实忘了请黄大人和张、谢两位大哥原谅。抢到的东西当场撒了一些给周围百姓,想到大火也许会烧到他们的房子心中过意不去,让他们捞点好处也算是有点补偿,其它的我都给了手下的弟兄们了,我是一分没留不信你们搜。”说完张开双手做出让人随便搜的样子。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肯定吴三桂说把抢来的东西撒了一些给当地百姓是撒谎,也可以肯定给手下分了一些是确有其事,反正一个能查证一个死无对证。黄道周没有关心其它,只对吴三桂撒东西一事比较上心,他看着吴三桂说:“我不管你是真撒假撒,你就说说你为什么要把抢来的钱撒给当地百姓?你不觉得那样做有些傻吗?”

    天知道吴三桂确实撒过财物不过不是真想撒的,抢来的东西什么都有零零碎碎的装不下只有将大的不值钱的抛撒些,其中确实有意往看着贫苦的人身边撒过。见黄道周问于是回答道:“劫富济贫啊,听说书的说水浒里说的。”

    黄道周点了点头说:“你不遵制度要罚,在辽阳劫富济贫要奖,两件事功过相抵不奖不罚。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就是这样的事今后都不能做了,否则的话就是两个错误要得两项处罚,你听清了吗?”

    吴三桂说:“听清了。”

    黄道周说:“这事就这样了你们去吧,吴千户以后少说话少做不该做的事,不要因为一点小细节耽误了你的前程。”说完命令卫士去请袁崇焕和倪元璐到他这里来。

    锦州稳固后就算陈奇瑜和张祥安他们完成了任务,两人已经于半月前回北京了,现在锦州城里的可以商议大事的文官也不多,黄道周让人请袁崇焕和倪元璐过来是因为他有话说。

    待倪、袁二人来了后,黄道周先吩咐奉茶然后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辽东有很多百姓不想回大明吗?”

    说起打仗双方的军事部署和兵力强弱有很大关系,但是要说到长期作战就必须考虑到当地百姓的因素,一般来说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获得当地百姓支持的一方大多会取得最后胜利。但是现在辽东的百姓好多都没有偏向明军这边,有些甚至还是被抢过来的,但是要他们回去好多人都面露难色,这就有些奇怪了。

    见黄道周这样问袁崇焕说:“以前是因为大明税收重地主的租金高,回到内地还不如在辽东好过活,听说从努尔哈赤起就开始拉拢人心,租税都不是很高。”

    倪元璐也点头说:“老百姓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家的生活,什么国仇家恨只有少数人会时常提起,一般人的眼光只有老鼠那么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黄道周微微一笑说:“开始吴三桂说了一件事我觉得有门,假如我们随时派些小股部队去辽东,每包围一地就把富有的女真人抓起来,把他家里的金银拿出来给其他人分,你们说会怎么样?”

    倪元璐听了眼睛一亮,大声说:“我明白了,老百姓都是贪图眼前利益,分他们钱他们肯定会要,就相当于给他惹下一个祸患。假如我们的人最后走后分给他们的钱被抢走,老百姓肯定会增加对女真人的不满情绪,久而久之人心就会慢慢向着我们,一个分钱另一个抢走谁好谁坏自然有比较。别说这个吴三桂还真有点福气,当年还是他在我哪儿建议搞特殊大炮,结果搞出了那个远射炮,上次隔着河狠狠给了女真人几下可真解气。”

    袁崇焕没有倪元璐那么兴奋,他想了想只是冷冷地说:“最好把抓住的女真人都宰了,而且是让当地百姓亲自动手,谁勇敢谁分的钱就多,让他们的手上沾点血,这样一来就算我们不要好多人也得跟着我们回来。”

    黄道周深吸了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