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熊廷弼不说原因许成名只得应承下来,满桂这时候说:“既然皇太极中午就要攻城,城中的兵也撤得不多了,熊大人现在就跟我一起走吧。”

    熊廷弼摇头说:“先不忙,皇太极既然要先礼后兵,我就再拖延他一阵再说。还有四天才过年,我怕他沿东边走给你们带去麻烦。”

    满桂说:“我看城外的女真人不过两三万,可能皇太极还有人没有到齐,他如果沿东边走不靠近西边的山,那他的部队就是一字长蛇阵。我想他不可能不先清除许总兵的人,轻率地把他自己的一字长蛇阵摆在我们随时能发起攻击的山道里。”

    熊廷弼摇头说:“我给他回一封信,不要让人笑话我们不懂礼尚往来,离过年还有四天能拖一天是一天。”

    接近正午的时候,皇太极接到义州城里射出的回信,信中熊廷弼说大明朝廷已经作了巨大让步,军队也是一退右屯再退大凌河三退到义州,足见大明爱好和平避免争斗的诚意。而女真兵先是攻占皮岛继而又在金州杀我大明将士,现在占取锦州后又兵临义州,一副好勇斗狠的样子让人齿冷,不知道女真人有什么目的。假如皇太极真要这义州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请先停止攻城并说明真正意图是什么。

    见熊廷弼说义州也可以相让,皇太极立时就有点糊涂了,右屯、大凌河堡、锦州等地明军都没有真正跟自己硬拼过,跟以往死拼到底的风格相比就像换了一群人,这其中必然有诈。按书上说的例子说这种且战且退的战术多半是想诱敌深入,难道明军是想一步步把自己诱如圈套里消灭,皇太极有些疑惑了。明军的实力是有提升,但时要想把八万女真兵全部歼灭还是没有可能,除非自己钻进最不利的地形里。

    皇太极看了看眼前的义州,在看了看义州城两边身旁的山,他心里有了一定的盘算。根据情报说东边山上没有发现有人,现在正是冬季山上的雪地里没有发现人的脚印,说明明军根本没有在东边山上驻守的打算。西边的山上是明军经营了几年的地方,所有上下山的路都被人为破坏,截断地截断削平的削平,整座山沿线从外面看就像一条实心加厚型长城,没有一条可以走上去的路,要上去除非挖一条路或者搭梯子。

    哨探回来说西边山上虽然不能上去,但是能够看到上面有明军而且人数不少,难道明军真想在这里设伏?但是如此公开又不像是要打埋伏的样子,皇太极实在是想不出来明军有什么阴谋诡计。

    想不出来就不想,皇太极打定主意先拿下义州,然后等到后续部队还有多尔衮等人到后,沿两边山前进将明军赶回老家去。当然如果明军识相愿意自己走是上策,在不利地形跟敌人拼消耗纯属不智,两万人在金州跟毛文龙拼掉了,皇太极现在还有些心疼,打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做这种傻事。

    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是为了等后续部队全部到来,皇太极让文书再次给熊廷弼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早就听过熊廷弼的大名,为了双方的和平遵循上天的好生之德,大金天聪汗决定推迟一天攻城。熊廷弼如果愿意投降可以早来,如果不愿意投降就必须在一天之内退出义州,大金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明军全部退到宁远以西去。

    熊廷弼这边接到皇太极的书信后也没有耽搁,立即回信说可以暂时退出义州,但是是不是退到宁远以西要看大明皇帝的意思自己作不了主。因为人员众多有四万多人撤退不易,一天时间难以全部撤走,望多宽限到三天再说。

    皇太极当既回信表示不同意,天聪汗的话跟大明皇帝的话都一样也是金口,说一天就一天绝不改变,也就是说明天中午肯定会攻城。这一次熊廷弼没有再回信,皇太极也安营扎寨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双方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和平之夜。

    第二天一早多尔衮来了,为了表示自己的勇猛多尔衮请求立即攻打义州,皇太极想了想没有同意,他只是让多尔衮试着进攻一下义州西边的山头,如此一来既遵守了信义又能试探明军的虚实。多尔衮没有搞先礼后兵那一套,带上三千人就直奔西边的山头而去,进攻的部队除了兵器还抬有长梯,准备一鼓作气爬上山头将可恶的明军赶走。

    多尔衮的人马刚刚来到义州西边山脚下还离着一段距离,还没有展开就见山头上扔下一个个冒着白烟的铁疙瘩,知道厉害的立即大声呼叫,说明军的利器来了爆炸开会炸死很多人。可能是为了配合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山头上明军丢下的铁疙瘩立即“”地炸了起来,声音巨响且烟雾弥漫让人害怕,参加过宁远之战的人更是胆颤心惊。

    皇太极见状立即鸣金收兵,他只知道宁远之战时明军有一种很厉害的武器,丢在人群中可以爆炸伤人,但他没有预料到明军会在义州使用,这让他更觉得奇怪,难道义州的明军真有什么大秘密吗?他也仔细查看过参加宁远之战受过伤的士兵,发现这些伤者的受伤部位多是没有盔甲保护的地方,比如说脸、手、颈部、腋下等地方,也就是说这东西爆炸后穿透力并不是特别大,只不过因为爆炸开来伤人的碎片数量多。

    根据这些情况皇太极特意让人打制了一些可以护头的盾牌,后来不大进行攻城战就放在沈阳没有用,现在见明军又开始用这东西,皇太极立即命人回去将特别盾牌运来。

    刚刚把人派出去多尔衮就回来了,皇太极见多尔衮的脸上并没有害怕只有不甘,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我已经派人去取专用防护盾去了,你休息一下再去。”

    多尔衮说:“是,不过我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听鳌拜说明军的这种武器厉害处是丢进人群中,使其爆炸后胡乱四射伤人,但今天山上的明军根本就没等我军过去就开始丢。声音很大烟雾弥漫看起来很吓人,但是没有伤到我军一个人,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皇太极听了也觉得奇怪,这个情况不对啊,把人放近一点炸得血淋淋的摆一地,这种威慑效果不是更有力吗?为什么会像放鞭炮一样提前放,好像是欢迎多尔衮前去。难道明军的这武器是假货?但是宁远之战时很多女真士兵都是明军这武器杀死的,那些伤口和疼痛的叫声也不会是假的。

    皇太极看了看天色还不到中午,本想试一试义州城的防守但心想不能食言,于是对多尔衮说:“既然你怀疑明军的新式武器有疑问,那你就再去一趟,这一次我不干涉你的指挥,假如明军再丢会爆炸的铁疙瘩,你的部下见了血再回来。”

    山上的明军是许成名的部队,现在山上山下就只剩下他和他的部队了,熊廷弼昨天收到皇太极的最后通牒后,连夜跟满桂从义州城后门悄悄转移了。倪元璐和张祥安跑得更快,早三天前他们两个来到义州后,稍作停留后就直接顺大凌河古道去两河口去了。倪元璐走之前给了许成名几箱子铁疙瘩,告诉许成名这东西没有杀伤力只是声音大,如果敌人来攻可以把这东西点燃丢下去可以吓一吓人,今天多尔衮来攻许成名试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熊廷弼走之前郑重告诉许成名,明军退出义州后只剩下山上的这些人了,可以不断后退但不能退得太快。从义州到大凌河转弯处大约有六十里,在大年三十之前不能退过这个位置。当然过了大年三十许成名可以顺河西撤,那里有祖大寿的人在接应,一切都为了大年三十这个时间。

400 大年三十

    许成名见多尔衮去而复来,知道这次怕是不能善了,他下令最前头山头上的人严格听从指挥。他虽然有两万人但是要兼顾好几十里的地方,不可能把两万人全部放在一个地方,一个是担心敌人断自己归路后将自己包围,再一个这点地方要把两万人放一个山头上也放不下。许成名把部队分成几十拨,每拨人也就八百到一千的样子,分守在从义州到大凌河转弯向西的六十里山头上。

    这种布置本身就不是要跟敌人激烈对抗,只想通过节节阻止迟缓敌人前进的脚步,许成名对部下的要求是见到敌人靠近就打,火枪、弓箭、投枪、石头、雪块等都可以,打完就直接走反正后面又有人不怕敌人追。当然敌人在下自己在上也追不上来,除非女真人铁了心要爬上山头拼命,那样的话又另当别论,反正就是撤退转移但是不能大踏步地跑路,让女真人追也追得不那么畅快。

    多尔衮本已经做好了让部下流血甚至死几十个的准备,谁知道明军一通招呼后就跑了,这就让多尔衮很无语,你好歹坚持一下来点稍微激烈一点的对抗也行,那样的话才像是打仗。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女真人在把明军当羊一样地赶,一接近就会遭到劈头盖脸一顿打,然后就是山下的人看着山上的人顺着山头逃之夭夭。明军向下面打的手段也比较弱,可能是为了逃跑方便没有携带大炮,只有弓箭和少量火枪,这对在皮袄外面套坚甲的女真军来说根本没有杀伤力。

    因为山上堆积的有雪,明军上山时为了交通方便已经把雪清除堆积到一边,这些堆积在一边的雪有时候也成了明军手中的武器。在山坡地势比较缓的地方,等得无聊的明军垒了许多大雪球,当前面退下来的明军从自己身边走过去后,后面等待的明军就知道女真人要来了,立即就做好准备先用雪球阻挡敌人。女真人从山下沿着一个个山头追过来时,一个个坛子样的雪球就顺势滚了下去,雪球虽然压不死人但一个接一个也有威力,往往撞得女真人人仰马翻。

    多尔衮实在不知道明军这么做是什么意思,本想派人爬上山头从上面追击,但是看了看山势也放弃了这念头。这一排排山头就像人的脚指头,前面都是孤立的但后面都有路可通,假如派兵上山一是上得去的不多,容易被明军围攻斩杀,另一个是速度太慢,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清过去不知道要清到什么时候,还不如从山下走。只要明军不住退却就好办,慢是慢一点但是安全稳妥,而且自己还有大炮遇到强烈抵抗还可以用大炮说话。

    就这样双方就像是有默契一样一个缓追一个慢赶一路向北而去,明军在上面但是无心恋战一拨一拨层层阻挡慢慢退却,女真人在山下缓慢推进步步逼近,与其说是在打仗还不如说是在演习,除了一些不小心没看清路的崴了脚伤了腿的几乎就没死人。

    皇太极见多尔衮一路追了过去很是满意,心道这明军果然是虚张声势,看了看天色已经是正午于是命令攻击义州城,他担心多尔衮追得远了追到义州城的后面,到时候义州城里的明军来个前后夹击就要出问题。为了保证夺取义州的顺利进行,皇太极先是列好阵势。然后命令阵前的八门大跑一起向城门开炮,因为观察到明军城头没有大炮,皇太极让骑兵保护炮兵向前推进,相当于是对准城门来个平射。

    在八门大炮的齐射中,义州的城门顿时被砸成了碎片,露出了灰黑色的大石头,一个个堆在城门洞里将城门堵得严严实实。见明军也学习李永芳用石头堵城门皇太极也不住摇头,立即命令士兵架好云梯爬上城去。只听得鼓声号声一起响起,女真兵在将领的带领下喊着号子抬着梯子冲了上去,一会儿就在城墙上搭起了好多条天路,蚂蚁一般的士兵就沿着这一条条天路向上爬。

    皇太极正志得意满地看着自己的士兵向城头上爬,鳌拜这时候过来说:“大汗,情况有点不对啊。”

    皇太极问:“哪里不对?”

    鳌拜说:“我们搞了这么久怎么不见明军迎战呢?莫不是他们都去攻击多尔衮贝勒的部队了?”

    皇太极想了想说:“我军已经爬上城头,明军再有什么阴谋诡计都晚了,你现在就带上一万人马去接应多尔衮,假如明军真想吃掉他你就去支援。如果明军真想吃掉多尔衮人数怕不会少,你一万人先不要跟他们硬拼拖住他们再说,我这边拿下义州后立即就来跟你们一起杀敌。”

    鳌拜刚刚一走皇太极就接到报告,说义州城已经是一座空城,看样子明军是昨晚就连夜跑的,从其痕迹来看人数不多走得也很从容。皇太极点头暗道明军居然跟自己唱空城计,同时也心中也升起一点担忧,这明军大老远来占据了一座又一座的城,然后又没有理由地逐一放弃,要说其中没有阴谋那谁也不会相信,但是明军的阴谋诡计是什么呢?

    多尔衮追了两天不追了,因为此时他发现明军不见了,此时看样子已经追到大凌河拐弯处,明军看样子是顺着河道拐弯向西而去。先前追击的沿路也是顺着大凌河在追,这一路两边的山相距有十几里根本就不是什么险地,明军要设伏也没什么可害怕的。但是到了此地河水拐弯处,河两边的山势就变得太近了,最近处不过一两里最适合设伏,自己这边如果轻率地追进去,一旦明军把后路一断就是个四面夹击的架式,多尔衮可不敢冒这个险。

    多尔衮跟前来接应的鳌拜商议一阵后决定就在此地先等一等,然后派人去给皇太极报告让他拿主意,皇太极接到多尔衮的报告后立即叫人通知多尔衮和鳌拜就地停止追击,先派小股部队上山侦察后再说。开什么玩笑,明知道明军有明堂还要追,就是因为这一路地势开阔纵然有埋伏也不怕,再往前去地势险峻正是关门打狗的好地方,傻呼呼地凑上去不是送上门挨揍吗?

    就在多尔衮就地扎营等待命令的时候,明军这边的许成名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东北军区的副将祖大寿,祖大寿是特地来此地接应许成名的。许成名的部下都是山地作战的老手,在贵州跟叛匪打了十年的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无论是撤退还是进攻每个人都可以写本书。这次是有序撤退而且有向导带路,一路上除了一些运气比较霉的人崴了脚摔了跟头外,几乎就没有什么死伤,正说现在必须坚守了祖大寿却来了。

    当然有人接应是好事,许成名问道:“祖将军,不是说让我们拖延到大年三十吗?进天才二十九你怎么就来了?”

    祖大寿说:“许总兵忘了吗?今年小年二十九就是三十,就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

    许成名大喜道:“小年好啊,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祖大寿说:“这里距离两河口约有两百里,我的人马在沿线都有驻守但显得有些薄弱,你现在就去守一段增加防守力量。你告诉你的人遇到有人过来就先举火警告,这几天无论是谁都不许过来,不管他是军是民是人是鬼只要胆敢过河就射。当然熊督军交代了最好是吓走了事不用多杀伤,只要吓走其它事就不用我们操心。”

    许成名笑道:“吓人我有一套,倪大人交给我的铁疙瘩还没有用完,这东西爆炸起来声音大气势足但不伤人,用来吓人正合适,但是我们一走你在这里守得住吗?”

    祖大寿说:“我这里虽然没有大将军炮,但是佛郎机炮和虎蹲泡却准备了很多,这些都是以前专门准备在这里的,女真人不追过来就罢了,他真敢追进来这么狭窄的地方我来的万炮齐发就是大功。”

    许成名当下也没有多话,带着自己的部队跟着向导向西去,离开前就听到祖大寿的人在“叮叮当当”挖路,仔细一问才知道祖大寿准备把撤退的来路挖断。路一挖断垒上土再用枪炮一守,就相当于在山上修里一段城墙。地上想攻城可以架梯子撞城门,山上想攻城那就是难上加难。知道皇太极也带有大炮过来,祖大寿早有准备将那些佛郎机炮的前面挡上了几块铁板防砸,只露了一个炮口出来杀人。

    这铁板的防护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在两层铁板之间夹上一层棉絮,砸不起坑也砸不碎,人躲在铁板后面相当地安全。可惜祖大寿的这些措施都没有用上,因为皇太极还没有来得及用上他的大炮,就遇到了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这事就是有大量人马呼喊着向他狂奔而来。

    多尔衮和鳌拜正安好营寨在等待皇太极的消息,就听到震天的呼喊声传了过来,紧接着就是数不清的人马牛羊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多尔衮和鳌拜都心道难道明军用上了火牛阵?

401 大年三十(下)

    从义州出发沿着大凌河向西北走大约六十里左右,河道就要折向西南,没拐弯前地势开阔道路平坦,拐弯后地势立即变得狭窄起来,祖大寿就在西边山坡上严阵以待。他倒不是非要搞伏击,他在这埋伏的目的就是不允许女真人再追下来,退守到这里是明军的底线。东边是多尔衮和鳌拜的军队,他们担心再向前走会有埋伏,正等待皇太极的命令,是追击还是驻守或者说就此退兵。

    这个时候有人从正北面连人带牲畜冲过来,只有一种人那就是蒙古人。这些蒙古人不是林丹汗带来找麻烦的蒙古人,而是已经归顺了皇太极的敖汉部和奈曼部的人,拖家带口还赶着牛羊马匹过河而来,是因为没有出路到义州这边来寻求帮助来的。只见男人的呼喝声还有女人的大叫声此起彼伏,其中还有牛羊马匹的嘶叫,尤其以绵羊的“咩咩”叫声最烦人,它们叫起来好像从来不知道疲倦。

    多尔衮直到听到前去探问的士兵回报才知道蒙古人在逃难,鳌拜担心其中有诈喝令这些蒙古人顺着东边山势走,不准跟军队混在一起,同时派快马回去向皇太极禀报。在询问清楚后多尔衮才知道林丹汗杀了个回马枪,正带领人马前来掳掠人口牲畜,这些逃过来的是听到消息跑得快的人,当然也是要跟林丹汗彻底划清界限的人。据说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消息或者知道慢了被林丹汗的人堵在山套里,如果这边没有行动估计两部的人马会被抢走很多。

    常言道救人如救火,多尔衮这时候也来不及报告皇太极了,叫那些蒙古人让开半边道,跟鳌拜带着人马就顺着逃难的人流反向而去。过了河没走多久天就黑了,多尔衮让士兵打起火把直接向北而去,因为他听说林丹汗的人马是从北面来的。一万多人一边指挥遇到的蒙古人南下一边加速前行,又北进了不久就看见前面一处山口有冲天火光,老远就听到呼喝声和哭叫声,看来是遇到正主了。

    多尔衮带人冲在前面,老远就看见一大群蒙古兵正在像驱赶牲畜一样驱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