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思琴说:“开始三lang妹妹都说了,我们这些人都来自不同的家,但是现在大家都相处得很好,这其中就是因为皇上你对一些隐患做了防范,皇上何不在喀喇沁人身上也这么做?大家想啊,以前的后宫中每个人都会争名份争地位,为了多得皇上的宠爱不惜使出见不得光的手段,现在皇上一视同仁所有人平等对待,自然没有人去争什么。更值得一提的是皇上用年龄来限制品级,这样一来就断了那些想在提升品级上走捷径之人的路,实在是个好主意。”

    天启点了点头说:“朕只不过不想出现争斗,属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对喀喇沁人的态度上朕也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该给的恩赐一样也不会少,希望他们不会象你说的那样要偏向他们一点他们才会觉得公平。”

    冯思琴说:“臣妾认为只有平等和恩赐还不够,因为平等是应该有的别人不见得会领情,一时的恩赐只能感动人一时,时间长了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就会淡忘,必须要有持续手段让他们不断得到好处,如此一来大家才会相安无事。”

    天启想了想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冯思琴说:“臣妾家中是做生意的,小时候就听祖父说过请人帮忙长年工不如短工,而短工又不如零工的话。一个长工你一次就把一年的工钱给他,这一年中做起事来积极性就不会很高,因为他觉得这一年都是白干,干多干少都一样。工钱月结的短工就不一样,想着干不好下个月东家可能不再请自己,干起活来比长工要卖力些,当然工钱几天一结甚至一天一结的零工会更勤快。”

    这时候天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是既然军务院提出把喀喇沁人安进辽西地区自然不会想在里面分田地,因为那里都是自己的皇庄,相当于请了一大群人来给自己扛活当长工。以前有很多人在里面种地养牲畜,给他们的制度是交一成税后平均分配,听说这些人这几年很满意,没听说大家之间有什么纷争。原来的人只占了靠近海边的地,靠山和山里的地好多还荒着,好多地方都还没有人烟等待开垦,假如把喀喇沁人安置在那里最好用公司模式才能给其持续好处。

    所谓持续好处就是这月有了下月还有,今年给了明年还给,直到每个人都老了都还能拿到,如此一来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捧上了铁饭碗。以此类推这代人捧上铁饭碗下一代人也能捧上,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人自然会想办法维护现有秩序,有人来搞破坏时不用发动就会主动去制止。真这样的话还可以做到原来族群和外来族群的融合,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

    持续的纷争来自于难解的利害冲突,持续的友谊来自于长久的利益共享,只要在辽西用公司模式把汉人和蒙古人都组织起来做事,并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侵犯别人利益并不能使自己增加好处,说不准真能让他们融合在一起。这个长久的好处就是在大家都努力做事的前提下,给每个做事的人按时发放银钱,只要做到一定时间,老了做不动了也可以继续发放让其老有所依。

    第二天一早,天启来到养心殿准备亲自过问一下王化贞说的这个喀喇沁人的事情,本来有大事可以先让监政院先想办法,不过这件事既牵涉到政务又牵涉到军务,因此天启偷不了懒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来到养心殿坐下后天启对谈敬说:“去政务院找个人来,就说朕要知道两件事,一是大铁公司卖开矿和开工场的权利时,出资人的五成收入中有两成先存钱庄当保险金的事。另外一件就是当年辽西税收卖断给朕三十年的事,找个负责这两件事的人来。”

    天启询问这两件事的想法是看现在执行这两件事有没有变化,他想如果没有变化就用公司模式管理辽西土地上的人,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可以在里面做工挣钱,让每个人都捧上铁饭碗。与此同时他还要看看保险金的使用,以前的考虑是五成都属于出资人,但是出资人必须为工人的安全和利益负责任,假如出了安全事故或者出资人经营不善破产了,这些保险金就要拿出来善后,天启想能不能借鉴这模式给老人发退休金并逐步形成制度。

    过了一会儿政务院的韩爌带着两个人来到养心殿,待几人见过礼后天启给他们赐座,然后问道:“朕想知道的两件事是韩大人在管吗?”

    韩爌说:“回皇上,本来这两件事都是信王统管刘一燝刘大人主管的,因为陕西和山西等地旱情严重需要从京里拨发粮食救灾,今天信王和刘一燝刘大人去通州查看仓库去了,所以臣前来侯皇上问话。”

    天启问:“这两人是谁?是新进政务院议政处的?怎么这么年轻?”

    韩爌说:“皇上说议政处的协理大臣必须要六十岁,臣等不敢违抗皇上旨意,因为朱延禧和叶向高两位大人退休去圣学院了,议政处缺人就找了四个人来帮忙算是襄助政务,他们对皇上要问的事知道得比较多所以臣把他们也带来了,皇上有疑问尽管问就是。”

    韩爌这么一说让天启想起了是有这回事,好像听信王提起过但没放在心上,好在协理换成襄助也差不多。天启点了点头问道:“朕记得当时信王说过选了四个进来,有哪四个?”

    韩爌说:“两个是礼部的黄尊素和钱谦益,他们两人去陕西等地查看灾情去了,还有就是这两位,一个是礼部的名字叫温体仁,另外一个是从南京翰林院调来的名字叫周延儒。

348 退休制度

    天启抬眼看了看韩爌介绍的这两个人。只见名叫温体仁的这人年约五十岁左右,双眉之间可能因为经常紧锁的原因出现了竖纹,一看就知道是个工于心计的人。周延儒只有三十来岁要年轻许多,虽然看起来面色平静但眼睛眨的频率很快,看得出他有些紧张但努力在保持镇定。天启想了想就明白这两人不过是个陪衬,信王要抬举自己的两个老师黄尊素和钱谦益,怕别人说嘴就把温体仁和周延儒一同拉进来,不过也可以看出这两人都有些能力否则也轮不上他们。

    韩爌见天启在打量这两人,于是上前介绍道:“这两位都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能力见识在朝中都属一流,是以跟年龄相符的品级在议政处办事并无违反皇上旨意的提升。这位周延儒还是万历四十一年的状元,道德文章那是人人赞叹的,皇上要问的辽西皇庄之事还有大铁公司暂扣保险金的事就是这两人在负责。”

    天启问道:“你们拿着低品级的俸禄去做高品级的事务,会不会感到委屈?”

    温体仁说:“回皇上,臣不但不委屈还感到很荣幸!”

    周延儒也说道:“皇上在文官中用年龄限制品级,朝中所有人包括臣等都是真心赞同。”

    天启点头说:“既然如此就请周状元说一说辽西皇庄的事吧。”

    周延儒说:“是,据臣所知天启五年底由户部尚书李起元牵头群臣签字同意,将山海关以东的所有土地上二十年的税收换取皇上七百万两银子,后来朝廷收回商税后用部分股份将宁远以东换了回来,只剩下辽西地区但增加到三十年,也就是说三十年内整个辽西地区都是皇上的皇庄。皇上为了保证朝廷的税收带头交税,按新税制为一成税收恰好跟辽西军民上交的一成相抵,也就是说这么久以来皇上在辽西没有一文收入。”

    听了周延儒的话大家都是一愕,怎么三年了居然没有一文收入?天启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自己高风亮节只收一成收入同时又上交一成,一来一去就什么都没落下担了个皇庄的空名,这真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看来这辽西地区真得好好处理一下了。

    见天启没说什么周延儒继续说道:“今年军务院曾经发过一个文过来,说成立了东北军区后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都由朝廷拨钱,辽西原来那种军民一体的情况就要改变。户部想不能让他们两头得好处,于是按通行税率将辽西的税收增加到两成,反正军队分开后剩下的都是普通百姓和军人家属,他们增加了税收但减少了负担不用再跟人平分所得,总的来说大家都比较满意。”

    天启点头说:“从年初算起来现在已经过了半年,也应该收有一些税款吧?”

    周延儒说:“有一些但因为今年年成不好所以不多,而且上交过程中被巡抚袁崇焕袁大人截走了,他说辽东防务转交给他后他需要训练骑兵没有钱,要先借去应急将来从女真人那里抢到了东西再还。”

    天启说:“没关系只要他认帐就行,朕最后问你一个问题,除开军队不算辽西现在有多少人?还能不能继续安置人进去种田放牧?”

    周延儒说:“除开军队不算辽西地区山海关到宁远之间现在有民十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军人的家属,他们都集中在沿海地带居住,以种地和打渔为业。如果以北边的大凌河为界辽西地区再容纳个十几二十万都没有问题,现在好多地方都还空闲着在没有人住,不过能耕种的地方不多放牧问题不大,要种地得开垦几年才能形成规模。”

    天启听周延儒说再安置个十几万人都没有问题就没再问他,转头向温体仁问道:“各地配合大铁公司卖开矿开工场的事务,最后归总到政务院是不是由你在管?”

    温体仁说:“回皇上,以前是朱延禧朱大人在管,臣今年开始接手。”

    天启说:“那你说说有什么问题没有。”

    温体仁说:“按皇上的旨意商业方面有利润两成封顶的限制,而开矿和开工场的封顶利润设定在五成,所以很多商人都纷纷投资到工业上。不过他们一开始对皇上要求将五成中的两成强行扣留到钱庄中作保险金不理解,好在他们只是私下发两句牢骚而没有什么别的举动,也许跟东厂的人随时在监督他们有关。但在出了一些事情后,不但做工的工人还有很多出资者都对皇上的这个保险金制度持肯定态度,只有有些工人抱怨收入太少。”

    天启说:“商人嘛就是图赚钱,只要有钱赚而且比其他人赚得多就应该满意了,想一夜暴富那是以前现在不可能,你暴富就有人暴穷,这不符合国家稳定的需要。有牢骚尽管发朕允许,但是谁要煽动闹事朕就让他明白有钱也不是最大的,魏忠贤的东厂会让他们清醒清醒。你说后来出了些事情让那些人转变了思想,是出了什么事?难道是财神给他们托梦了?”

    温体仁说:“财神给他们托梦没有臣不知道,只跟他们的家境生活有关。这做生意肯定有赔有赚,这两年有几十起做赔了破产的事,按以往的情况商人做生意做赔破产了时家也就毁了,伤了人欠了钱很多人还被迫远走他乡避祸。这时候大铁公司名下的钱庄和当地官府把他存下的保险金拿出善后,很多人就避免了倾家荡产的遭遇,所以这些商人都明白了皇上的苦心,对强行扣留两成保险金的事表示赞同。”

    听到这里韩爌忍不住问道:“以前那些商人为什么不自己存一些保险金呢?如此也可以避免做赔后倾家荡产啊。”

    天启说:“韩大人有所不知,人都是贪得无厌的,听说做生意的人其实手中没有多少钱,手中能拿出很多钱的人一般都是守财奴。生意人把身边的每个钱都看成会下蛋的鸡,不拿出去投资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把自己的家产都拿出去当了做本钱,一旦破产哪里还有钱来善后?”

    韩爌点头说:“还是皇上圣明!”

    天启想了想对韩爌和温体仁三人说:“朕有个想法,就是除了对商人进行保险外还想给普通工人保险,朕的想法是每年或每月从工人的收入中扣一些钱,同时再从商人的保险金中拿一些出来。这些扣除的钱全部存入钱庄现阶段不给任何人,等工人做够一定年限就作为他们的退休金,象圣学院中的老臣一样老了也有,你们说怎么样?”

    韩爌还在想时温体仁就叫好道:“皇上此举甚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臣听了也是衷心佩服。”

    见温体仁说这是一举多得,天启也有些赞许他脑子转得快,就问道:“好在哪里有哪几得你说说看。”

    温体仁说:“第一得就是体现了平等,皇上这几年一直在提倡平等,朝中老臣老了后不再是打发回乡而是请到圣学院中养老,同时添补其家产且俸禄照发。假如能让普通做工的百姓老有所依也拿退休金,这就真正体现了平等。”

    天启点头说:“以前的官员退休致仕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为了老了不至于晚景凄凉在位时就尽量多捞银子,这对国家和百姓还有他们自己都不好。朕推行经济审察制度后就把官员捞钱养老的路断了,这时候就必须考虑他们老了以后的生活,总不能为朝廷干了大半辈子老了还要叫人去种地过日子。官员是人百姓也是人而且也会老,给普通百姓退休金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不安定因素,你再说说还有哪几得。”

    温体仁说:“臣认为第二得就是增加了百姓的收入,开始臣提过有很多在工场矿山做工的工人抱怨收入少了,他们的退休金有一部分是出资人出的钱,相当于给工人匀了点过来,工人应该会满意。”

    天启说:“这银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分配时你多他就少,工人抱怨少了的意思就是老板分得多了,现在从老板那里匀一点过去应该满意,不过这样一来出资的老板会不会有意见?”

    温体仁说:“这就是臣说的第三得,老板一般都喜欢熟手而不喜欢生手,假如实行了退休金制度后工人就不会三心二意,因为按皇上所说只有做够一定年限才能拿到退休金而不是人人都有。如此一来做工的工人就会坚持做下去而且还不会经常换地方,对老板来说也是有利的。”

    韩爌这时候也点头道:“一项制度让一方满意不算什么,让双方甚至多方满意才算高明,皇上这办法确实高明之极,臣是真心佩服之至!”

    温体仁说:“开始臣只说了两方满意,还有一方满意臣还没有说,这算是第四得,就是包括韩大人在内的所有官员和大户都会满意。”

    韩爌问:“怎么又牵涉到我了?”

    温体仁说:“下官这半年来仔细揣摩了皇上的旨意,发现这几年全国逐步走向稳定的核心在于发行银元后的定价制度,有了这个制度后再没有人能从粮食、银两、丝绸等方面兴风作lang从中渔利,天下才慢慢太平。”

    韩爌问:“这话从何讲起?”

    温体仁说:“国家的稳定在于内部的安民和外部的御寇,两者都离不开粮食和银子,几年前很多商家大户毁粮种桑使全国粮食存量大减,银子多了粮食少了钱买不到粮食又有何用?百姓没有粮食只有卖田卖地甚至卖儿卖女卖自己,边军缺少粮食更会发生哗变。皇上实行一两银等于一石粮的定价,而且规定仓库存粮不到一定数目的不许种桑,还禁止大户兼并土地,国家才慢慢安定下来,普通百姓也才能填饱肚子。”

    韩爌说:“你说的都对,不过这跟退休金制度有什么关系?”

    温体仁说:“皇上是定了一两银子等于一石粮食,但物价总在波动必须用银子的进出来稳定物价,这就需要中央钱庄有充足的银两。退休金制度就是把每个人的一些银子都存进钱庄,而且是等这些人老了才给,这就相当于给钱庄在不断增加本钱。现在可能看不出这些退休金的存入对钱庄有多大作用,不过相信用不了几年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没有任何人还能跟大铁公司名下的钱庄比本钱谁多,韩大人也是大铁公司的股东,难道韩大人不会因此而满意?”

    韩爌看了看温体仁然后点头说:“常听信王夸奖你脑子活,今天看来真是如此。”

    天启问:“还有吗?”

    温体仁说:“还有最后一得,就是此制度一推行就相当于把所有人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人会对大明的江山怀有二心,因为退休金制度就是大家的摇钱树,没有人会想着砍自家的摇钱树,天下万民也相当于是一家人。”

    天启笑道:“你说这五得都说得对,只有最后这一得才是今天朕找你们来的目的。朕准备把归附过来的数万喀喇沁人安置在辽西,怕他们对朝廷有异心还担心他们会挑事闹事,所以决定在辽西给他们找事做顺便推行退休金制度,用你的话说就是栽上一棵摇钱树。这棵树大明百姓能从上面摇下钱来,归附过来的喀喇沁人也能摇下钱来,有了共同的利益相信就没有人挑事闹事,如此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天下人都是一家人。”

349 安内御外

    天启的真实想法就是在辽西地区试点退休制度。想以此安抚住喀喇沁人和原来生活在那里的那些军人家属,军人家属和喀喇沁人脾气都不好,但人有了长远的盼头脾气再大也会有所收敛,不像原来看不到好处动不动就拔刀子。天启让温体仁和周延儒回去写个细则,顺便让韩爌等信王回来后告知信王,让政务院拿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见韩爌几人走到门口,天启心中一动,立即叫谈敬把韩爌一个人请回来,说有还有件事要问一下。韩爌回来后问道:“请问皇上还有什么事吗?”

    天启说:“昨天军务院把他们的建议呈了上来,谁知道有人说他们说的不全面有隐患,朕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有一说叫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想问问韩大人有关军务方面的事。当然这只是随便一问,既不需要你为自己的话负责任,也不一定就听从你的建议,只是想多一个角度考虑问题,韩大人你看怎么样?”

    韩爌说:“臣对军务不是很了解,既然皇上说只不过是随便一说,臣就试试看。”

    天启说:“古往今来打仗时以少胜多的例子很多,但是我们的将领在安排人马时总喜欢凭兵力来考虑,潜意识中就认为自己两万人一定能胜过敌人的一万人。朕想问问韩大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准确评估敌我双方的战斗力,让将领在排兵布阵时能够不出现遗漏。”

    韩爌想了想说:“应该暂时还没有,皇上你想啊,假如真有这办法天下的战事就不会出现意外,力量强的一方肯定赢。正如天下没有从来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一样,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十场仗能胜七场就可以称为常胜将军了,真要只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