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启风云-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表,必须要另外找人来代表他们。”

    杨涟说:“这事我知道,在东湖县时卢县令就说过,普通百姓因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所以都不大通理,就算真是他没道理他都会固执己见不服气。但有时候真到了他们理直气壮的时候吧他们又会因为激动或者委屈说不出话,要么是叫嚷要么是哭泣,而且他们说话没有条理东一句西一句难懂其真正意思。我路上也一直在想,可不可以找些口齿伶俐的人专门来代表百姓,替百姓跟官府对话或者把官府的意思解释给百姓听。”

    陆知府笑了笑说:“大人的意思下官清楚了,大人是要找像是民间讼师一样的人物,不过讼师这样的人在民间都没有好名声,大人想用这样的人恐怕百姓不会信任他们我们地方官也不敢委托他们重任。讼师惹人讨厌是因为他们经常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公理和正义,不过话又说回来,不为利益只为公理和正义的人他们也无法生存,就算跑跑腿写个状纸也得用钱,讼师做事只为钱不为理不可原谅但也可以理解。”

    杨涟点头说:“任何事都不是一开始就十全十美,先要有然后逐渐完善才是正道,假如真能一开始就要求完美无缺才能动手做,那么世上也没几件事可以去做了。找几个人代表百姓入辅政机构的事就说到这,我会将这一阵了解到的情况给朝廷上报,现在陆知府能不能说说工场矿山招走人后做农活缺人的事,两个多月前正是因为东湖县的上书才引起这么多事,而且我了解到和州是以东湖为试点的,东湖出了事和州其它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陆知府说:“下官正想给大人汇报这事,就算大人不提下官也会提的。其实无论是矿山还是工场招走人后田里还是不会缺人的,主要是人给屯起来没有合理用上,这件事下官自己想了很久也跟人商议过多次,发现只有府县分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杨涟说:“东湖县卢县令也说过现在的解决办法是暂时的办法,明年遇到这种事今年的办法就不抵用了。陆知府说府县分工是怎么个说法?我怎么没听说过?”

    陆知府说:“现在一个县里有种田的有做工的还有开矿经商的一应俱全,这本来是好事但因为各种条件跟不上所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就有人员有时候不够这一问题。其实人员不够做工和种田起冲突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在于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假如把人真正配置得好应该不会出现缺人手的现象。”

    杨涟问:“照你这么说其实并不缺人,只是各级官府没有把人用对地方是不是?依你所见该怎么合理用人?或者说你说的那个府县分工具体细节是什么?”

    陆知府说:“下官认为种田的事都应该由县里管,而做工开矿的事应该由州里管,如此一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各安其位,不会出现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更不会出现一会儿要做工一会儿又要种田。大人请想啊,做什么事都是要认真负责并且要不断学习才能做得越来越好,假如今天做这样明天做那样,人顾东不顾西外事情也做得不精。”

    原来陆知府打的这个主意,人们都知道做工得的利益才大,种粮食固然重要但就是因为太重要所以才不那么重要。这话听起来难以理解但仔细想一想却会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非常重要,老百姓只要没饭吃就会挺而走险做坏事,良民变成刁民甚至变成乱民暴民。因此粮食的价格是固定的一两银子交换一石粮,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出现大的变动最多有一成的浮动价格,各省的粮库和番库都由户部接管并由锦衣卫监督卫所军守护。

    假如真是州府管工场和矿山而把种粮食这事交给县里,从分工协作这上面看是合理的,官府中的人和百姓都会各做各事。现在一个县里有施政的县令和监督县令做事的县监,后来还增加了代表圣学院和博学院的辅政人员,假如再增加几个代表当地百姓的人进辅政机构,加上原来就存在的典史、主薄、县丞等人,一个县跟一个小朝廷也差不多了。如果真能做到府县分工,小而全的机构就会变成互相配合的性质,这对国家的稳定也有好处。

    杨涟想了想说:“你的话很有道理,不过这事太大我也做不了主,必须得向朝廷禀报甚至要皇上亲自决断才行。我现在只问你一件事,假如真把所有工场和矿山都划归州里管,只让县里管种田等事务,你能保证农忙时田里有足够多的劳动力吗?要知道做工开矿是很重要但跟粮食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的。”

    陆知府说:“这肯定没有问题,只要州里接手了开矿和开工场的事务,就绝对不会允许任何矿主或者工场主把人拉得远天远地,更不会允许有人有意把人屯起来看官府的笑话。就像大人说的那样绝对要先保证农田里的劳动力充足,只有粮食问题保证了才能说其它赚钱的事。”

    杨涟和陆知府说话时刘侨和钱谦益在一旁喝茶没说话,现在见陆知府把胸口拍得山响,杨涟也好像有点听进去了,刘侨怕出万一就说道:“陆知府说了几个绝对,但在我们当兵的人眼中天下没有绝对的事,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能太绝对。我想问一下陆知府,万一出现两月前那样抽不出人来怎么办?到时候就算你陆知府挽起袖子亲自出马去,恐怕也难保稻谷在田里发芽,那时候你又怎么办?”

    杨涟开始见陆知府说得肯定也没多想,现在见刘侨这么问心里也打了个突,心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现在虽然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但谁也不敢保证哪天会不会再来一场大范围的自然灾害,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宝贵的。最让人担心的是这是个制度性的东西,假如一出问题就是普遍性的问题,到时候就出问题不是一州一县的事。

    想到这里杨涟也看向陆知府问道:“刘大人说得有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陆知府不能只说绝对而应该有后手,没有后手的话那些绝对肯定的话很可能就是空话。”

    陆知府没有慌张,反而胸有成竹地说:“两位大人不必太担心,下官早就想到了应急措施和应急的人,这些人跟刘大人也有一定的关系,就是每个州的卫所军。南直的卫所军自从很多年前倭寇来时紧张了一下,几十年来一直都过得轻松滋润,以前他们还有军田要种,现在朝廷已经收回军田要他们时刻训练准备打仗。下官在想打仗不就是应对特殊事件吗?这敌人来了算特殊事件田里的庄稼出问题了也算特殊事件。”

    刘侨听了惊讶地说:“你一个地方官怎么关心起卫所之事了?小心哪个御史知道后参你一本吃不了兜着走。”

    陆知府急忙说:“下官只是从朝廷明发的邸报上看到的消息来分析的,平常时期跟卫所军不打交道的,而且这只是个想法能不能行还得朝廷决断。再说也只是个万不得已的保险措施,一般情况下还是自己解决的好。”

    杨涟想了想说:“这事要问过朝廷再说,而且可以肯定必须皇上定夺,我们先给朝廷上书述说这一路的了解调查结果,如果朝廷允许我想再去其它省份看一看,刘大人和钱大人觉得怎么样?”

299 府县分工(下)

    杨涟等人的奏报到了北京后,信王等人看了看立即转呈给天启看,因为里面包括了很多建议和总结都需要天启决断。比如说卫所军是否可以在关键时刻拉上去替百姓抢种抢收,是否可以在各地组织女子在一起搞纺织把男劳动力空出来,还有就是县级辅政机构中代表普通百姓的代表怎么产生。当然,陆知府建议府县分工的事也报了上来问朝廷的意思,杨涟还说一个地方不具备代表性,朝廷同意的话他们可以去江西、湖广等地再去看看。

    天启看完杨涟的奏报后又顺手翻了翻刘侨和钱谦益的奏疏,看起来几个人都是用了心的让天启很是满意,他看完想了想让人给监政院几个人带话,说让他们先拿个主意出来,顺便说了没有什么急事的话就让杨涟他们到其它省份调查一下。只有卫所军的事他要考虑一下,反正是起保险作用应该也不是迫在眉睫的急事,正好可以多找两个人商议一下以求万全,因为军队的变动要慎重。

    杨涟带来的事情多而且很杂很重要,不过虽然很重要但都不是很急迫,所以天启让监政院几位先自己想办法,自己可以先休息一阵等他们想出办法再说。尤其是卫所军用于帮百姓抢种抢收的事,更是要在军务院商议过后才能给出明确答复。在贵州平叛事情上,前一阵因为高第生病朱燮元回家奔丧蔡复一直接病死,前方几乎就是处于暂停状态,让安邦彦和奢崇明有了喘息之机,现在要怎么重新用人排兵布阵军务院还在考虑。

    北方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没有什么大的军事动作,只有年初时林丹汗插汉本部八部中的两部突然间叛逃归顺了皇太极,让林丹汗大吃一惊后也在做准备。不过双方都没有明刀明枪用力拼杀,都还是在暗中拉拢和反拉拢属于斗内功,明朝这边知道蒙古人的窘境但没有去管,反正林丹汗要面子打掉牙往肚里吞也算好汉行为,别人要装好汉明朝就没有必要揭伤疤,否则惹得林丹汗恼羞成怒就不美,而且女真人跟明朝方面从名义上还处于和平谈判期间。

    女真人的谈判是个幌子大家都知道,明朝方面分析了很久发现没有必要废力气去跟女真人闹翻脸,就算女真人最后真打垮了蒙古人自己也会伤痕累累,一时半会儿还来不及想如何进山海关。也有人建议联合蒙古人斗垮女真人,但遭到很多将领的激烈反对,他们举出几年乃至十几年前的事例,从各个角度说明蒙古人是靠不住的。以前靠不住今后还是会说话不算,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国家安全问题上靠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南北两方面都没有增加兵力或进攻或防守的打算,那么想办法把内部的军队训练调整一下就很有必要,自从张静安和赵率教在贵州前线边培训士兵边预备打仗的模式被公开后,西北和东南各卫所军都知道朝廷会在全国动手了,心眼灵动的还主动要求仿照贵州的例子办,只是军务院还在考虑怎么把众多的分散的卫所军集中起来训练。要集中军队首先要有个名目,其次是要防备出乱子,正想着怎么集中的事这马上就有人提出要分开,这就跟原来的想法不一样。

    杨涟带回来南直和州陆知府的建议是让卫所军充当预备队,只不过这个预备队不是打仗的而是为种田准备的,这样一来集中卫所军进行培训的事就得重新作调整,几万人集中在一起根本就不适合种庄稼,真把上万人开到田里农民就会问你们这是松地还是毁苗呢?真要把卫所军拉去种地就得分散开到各县去,如此一来又相当于跟原来一样,只不过是原来卫所军种的是军田现在种的官田或者民田,最多当地官府会多多少少给一些报酬。

    天启看了杨涟的报告后一开始也很头疼,后来就不头疼了因为他把事情交给监政院让信王和刘宗周他们头疼,现在正是进入冬月,大家都穿得比较厚不愿意在外面多呆,一个个都在家中把炉火烧得旺旺的取暖。宫中也不例外都在自己各人的房子里窝着,那些要陪小孩子的人更是把屋子挡得严严的,生怕一不小心得了病,现在如果得个小伤风还没什么,两付药出点汗就会好,但假如得了寒热重症那谁也不敢保证绝对医得好,只有睡床上听天安命。

    天启这天感到没事来到坤宁宫,一是想跟皇后说说话,二来也想问问冯思琴的看法。现在的事情虽然不多而且都交给监政院去了,但自己还是要有一定的考虑,真要是监政院拿出唯一可行的方案也没什么,就怕他们也拿不准最后拿出几套方案要自己选择,那时候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就不好意思了。天启想问冯思琴一是因为冯思琴确实聪明,二来也因为她不属于朝中大臣说话没有夹杂私心,三来也因为杨涟他们这次去的是南直隶而南京正是冯思琴的老家。

    天启进屋后见皇后和冯思琴早就等候在屋里了,他进屋坐下后一边招呼两人坐下一边问道:“怎么其他人不在?”

    皇后说:“皇上叫人传话说叫臣妾和冯才人等你,臣妾想皇上可能有什么要紧事要问,就叫其他人不用过来了。这天气越来越寒冷,除了刘贵人和卫贵人外大家都不是很壮实,而且好几个都有孩子怕把孩子们冷着。”

    天启见皇后穿得也不多,屋子里的碳火也不是很旺,伸手拉了拉皇后的手说道:“皇后穿得不多手也不是很凉还有些热,看来这屋子的保暖效果还不错,不过如果要出去还是应该先加穿两件才是。”

    皇后笑道:“臣妾在屋子里手自然不凉但也不热,真要热了也不好才进冬就怕冷再过两月可怎么好?皇上从外面进来受了冷气手自然要冷些,因此拉着臣妾的手感觉热。以前皇上过来是不提前打招呼的,今天皇上事先就告知要到坤宁宫来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问?”

    天启说:“是有那么点事,朕就想问问宫中培训宫女的事,从前年年底开始朕就跟皇后商议过要轮流放宫女出宫,去年年底还是今年年初朕不记得了好像放了几百人出去,皇后还记得吗?”

    皇后说:“有这事,臣妾记得是先放出一批后马上就招了一批,这马上就年底了马上也会放出地二批,这些人放出去后怎么样臣妾还没来得及细问,难道有人说了什么不好的话了?”

    天启摇头说:“有几个人到了南直隶去了解过,说宫女的技术都学得不怎么样,但是她们回到老家后按原来的安排都给了个八品官位。因为她们年纪稍微大了些嫁的人也不是很理想,不是填房就是平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有人说起她们在召集人手方面很有一套,就想着能不能让他们召集一些女子专门做织绣一类的事,说女子如果在织绣工场里做事就可以把很多男子空出来,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皇后笑道:“培训一年半载的就想有多高的技艺也不现实,不过她们的组织能力确实不容小视,她们原来平时都在学习怎么组织协调人。本来如果说皇上不行如此恩典她们也许会在宫中呆一辈子,因为年纪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准备培养她们作女官的,平时年轻宫女们见了她们都要叫姑姑。皇上说要她们召集人起来代替男人做工,这事臣妾不是很清楚,既然是南直隶的事不知道冯才人知不知道具体情况。”

    见皇后这样说冯思琴说道:“织绣方面女子确实比男子适合,因为女子心细还不容易烦躁,而且织绣这事也不需要什么体力,用女子代替男子确实是个好办法,说明提出这建议的人是用了心的。不过其中也有些为难之处,就是现在的女子好多是缠了脚的走起路来不方便,还有就是身为女子无论是嫁了人还是没有嫁人都不喜欢在外面抛头露面,就算自己不觉得什么家里还有夫家的人都会不高兴。”

    天启皱眉说:“朕不是下令不允许没得到本人同意之前给女子缠脚吗?怎么还会说出缠了脚行动不便的话?”

    冯思琴一听顿时笑了起来,连皇后也笑道:“皇上下令不过是一年多不超过两年的时光,一两年前还是有很多人在缠脚啊,而且缠了脚脚背的骨头就断了就算放开也不知道能不能好走路。”

    天启想了想说:“这样说来集中女子在一起做工一事肯定不行了?”

    冯思琴说:“也不是不行,以前我们家就叫女子帮我们纺织,只不过没有召集在一起而是把任务量让她家人拿回她家里去做,等她做好了再一起送过来,只不过这样比较麻烦各人的技术也不一样。”

300 东林私心

    天启原来想在皇后和冯思琴这里得到点帮助,万一监政院对某些东西拿不准自己最后作决断时心中也有点底,他知道在百姓中找个人来代表他们这事冯思琴不太懂,卫所的事更不是一个宫中的女子能够说得明白的,所以只问了问跟冯思琴家里原来有关的事。天启看了杨涟的奏报后觉得他用女子代替男子在工场里做工这想法有可行性,谁知道冯思琴的意思竟然是现在无法实现,最多是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家中做事。

    不过这也能理解,女子因为身体原因和性别原因,现在还不可能外出集中在一起做工,真要有这样的人恐怕回家后都不容易嫁出去,谁家也不会喜欢把一个常年在外面夜不归家的女子娶回家。看来用女子代替男子做工的事暂时不能考虑,只有慢慢等待时机,但禁止女子缠脚的事不能放松。不缠脚的女子相当于多半个男劳动力,缠了脚的女子估计就相当于废了,国家失去一半劳动力确实是一大损失。

    见天启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冯思琴说:“皇上不必心急,什么东西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好的,光是制止女子缠脚这一件事就有很多阻力,而且需要十多年后才能看出效果。年初时有很多出宫回家的宫女因为急于完成皇上要她们制止女子缠脚的使命,结果惹得很多人围攻,后来她们转变策略把皇上的办法拿出来用,加上官府和锦衣卫的干涉才没有出大事,可见要推行一项制度有多难,很多事情都急不得需要耐心等待水到渠成。”

    天启诧异地问:“还有人敢围攻宫女?这等事朕怎么不知道?后来她们用什么法子?”

    皇后这时候说:“这是年初的事,当时皇上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政务院得到地方官的奏报后知道跟宫中有关,就让谈敬报了进来。臣妾怕夜长梦多耽误事就让杨公春通知南京的魏忠贤,魏忠贤虽然坏但这类事还是比较擅长,没两天就把问题解决了。据说当时当地人闹事时没敢直接说是因为缠脚的事,而是找了几个另外的原因去为难宫女,好在当地官府保护得好,魏忠贤也找别的原因拿捏那些人才把事摆平,也算是恶人用恶办法治恶人。”

    冯思琴接着说道:“臣妾听说宫女们后来没有直接说禁止缠脚,只说皇上的旨意是可以缠,但是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而且是要在她十五六岁成年后说的话才有效。缠脚最好的时间是九岁以前,都十五六岁了还缠什么?最后大家也都不了了之。”

    天启说:“这话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