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和尚的白粥馆-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有过意向,但是考核后,通通放弃了。

林施主说,那几位被淘汰的施主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比如有位吴施主生意虽然做得很棒,可是口才不太好,平日和别人讲话还动不动冒出几句脏话来,要出来演讲的话估计。电子书下载很难树立正面形象;还有一位做农产品贸易的方施主,口才一流,但是他不愿意出来交流经验,因为害怕把经验透露出去,有人抢他的生意;最后一位李施主,口才又好又愿意交流,可惜他做生意的第一桶金是靠赌博赚来的,这种经验交流出去,只怕起到的是反效果。

就在林施主为找不到合适人选发愁的时候,一位离开家乡好几年的陈施主回到了小镇,就是家境很差,父亲身体不好,后来自己和朋友一起在网络上做点小生意的那个陈施主。

林施主觉得陈施主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因为对于打算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同样没有背景白手起家的陈施主的创业经历更有借鉴意义。于是林施主向陈施主提出了邀请,而陈施主呢,也欣然同意了。

陈施主要演说的消息传得很快,很多打算创业的年轻人都很激动。大家都说,陈施主的演讲一定要听,因为据与陈施主相识的旧友介绍,陈施主平日也不是特别精明圆滑,所以很多人都觉得陈施主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那位陈施主的旧友说,陈施主最令人敬佩的是勇气,记得陈施主刚刚开始发展的第一年,曾经赚到了一笔还算不错的利润,只是他没有用这笔钱去买房置业,而是继续发展他的事业,结果现在生意壮大了许多倍,这才是最有远见的行为。

那位施主总结出,成功单纯凭借智慧是不够的,必定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与陈施主类似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中国互联网的几位创始人,也是很好的例证,他们在创业初期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当初他们把创业的钱用来买房,那么便不会有如今的成就了。

施主们的言论也激起了戒嗔的好奇心,虽然励志这种事情对于戒嗔来说,实在是用不着,但是戒嗔总觉得陈施主的故事应该十分精彩,即便是当个普通的故事去听,也会很有趣味。

陈施主演讲的那天,戒嗔和戒傲也去凑了热闹。陈施主的故事确实精彩,他的创业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经历过好多次人力无法克服的困难,不过陈施主的运气也不错,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对于自己有勇气投入所有的积蓄进行创业,而没有买房置业的行为,陈施主却没有特别地推崇。陈施主说,自己的成功有努力但一样包含着运气,如果时光重来一次也未必能成功,和他同期创业的人其实挺多的,可最终成功的人寥寥无几。有很多人最终血本无归,奋斗几年的结果是连原本可以买房的钱也没有了。

戒嗔听到这里,忽然发现来听陈施主演讲的年轻人都有点失望,因为陈施主带给听众的好像并不是激情和勇气,他的演讲内容更像一盆冷水,让听众的热情迅速降了温。

不过戒嗔以为,陈施主的言论,比那些为了迎合听众心理而一味鼓励勇往直前的励志故事更有借鉴意义。我们期待成功,所以更愿意也更喜欢听到创业者的成就,可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现实并不是影视和小说故事,成功并不是故事必然的结局,而故事的另一个结局——失败,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

向往成功或许没有错,但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被激发出的勇气、热情与自信心。

冲动有可能让人成功,但同样可能导致失败。如果我们只是片面崇拜成功故事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追寻成功的历程必然充满着盲目与不理智,而最终这些曾经鼓舞着我们前进的号角声,会幻化成成功路上的陷阱,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跌倒。

第24个 失踪的花盆

戒嗔生活的小镇有家规模很小的乡镇卫生院,里面的医生不多,一共只有四个人,戒嗔最熟悉的是一位姓沙的医生。

沙医生这人挺好学,戒嗔经常看到他捧着大部头的医书研读。只是沙医生说,对行医者来说,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阅历和实践也挺重要,可惜小镇的卫生院太小,难以快速累积工作经验。

不过在去年,沙医生得到了一个去大城市医院实习的机会,时间是一年。听到这个消息,戒嗔也觉得是大大的好事,挺替沙医生高兴的。戒嗔觉得以沙医生的好学,必然会在一年时间里有飞跃性的进步。

沙医生走的时候,来了一趟天明寺,他的怀里抱着一盆月季花。沙医生说,这次他离开的时间太长,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挂念的,只有这盆花是以前的一位好友送的,如果长时间无人浇水,只怕会枯死,只好拜托戒嗔了。

接过沙医生那盆花的时候,戒嗔心中既有忐忑又有小小的感动,因为戒嗔也知道自己在养花这个领域的名声不是很好,曾经有多盆被公认为极其好养活的花草都死在了戒嗔的手上。这些事后来经过师弟们的传播,小镇里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沙医生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郑重地把这盆很有纪念价值的花托付给了戒嗔,如何不让戒嗔感动呢?

后来沙医生的同事武医生告诉戒嗔,其实当时沙医生也是犹豫的,只是考虑到这花无人照料,便必死无疑,如果交给戒嗔,虽然九死一生,但多少还存着一线生机,所以最终沙医生还是选择把花托付给了戒嗔。

沙医生的花,戒傲师弟建议把它放在外面的花架上。师弟说,月季花喜欢阳光,但又不宜暴晒,那个花架就靠在前院的墙边,上层有遮挡,阳光不缺也不会太过,白天放在那里最合适。

事实证明,戒傲的话很有些道理,在那以后的几个月里,那盆月季长势喜人,最后还开了一朵红色的花。

不知道是不是品种的缘故,沙医生的月季花开得特别漂亮,鲜红的花瓣,毫无杂色,怒放的样子透着一股喜气。

戒嗔以前也曾经养过月季,只是开出的花个头比这朵花要小上一圈,而颜色也没有这朵花这么纯粹。

那盆花虽然放在角落里,但还是挺惹眼的。有一次,就连对花草全无兴致的戒痴师弟也驻足在花前欣赏了许久。戒痴师弟知道花是戒嗔养的以后,还忍不住感叹说:“真是什么者千虑,必有一得呀!”

又过了两天,戒嗔去浇水的时候,忽然发现花不见了,仔细打量花架子,周围全无异样,只是单单少了这一盆花。戒嗔找遍了前后院,也不见花的踪影。戒嗔当时有点着急,虽然只是普通的花,并不是值钱的物品,但毕竟是朋友寄养的。虽然就这样消失了,沙医生也不会讲什么,但戒嗔总是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很快,戒嗔便找到了那盆花,它居然被人放在了佛堂的门里很显眼的地方。

虽然不知道那花是谁费力搬了过来,但戒嗔心里觉得这位搬花的施主,对花草的了解可能连戒嗔都不如,要不怎么会把月季花搬到这种缺少阳光的地方呢?

戒嗔又花了力气,将花搬回花架,但过了两天,花居然又神秘地失踪了。这次戒嗔有了经验,直接跑进了佛堂,不出意外,那盆花静静地放在老地方。

第一次月季消失的时候,戒嗔以为搬花的人定然是某位进香的香客,可能就是随手搬过去的,当第二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戒嗔觉得一定是有人有意为之。

那天下午的时候,戒嗔看到戒痴师弟捧着个水杯过来给月季浇水,向他打听,原来这两次搬花的人居然就是戒痴师弟。戒痴师弟还说,既然花开得如此漂亮,干吗要放在外面的角落里,自然是放在人来人往的地方,让施主们都能欣赏到才好嘛。

听到戒痴师弟的话,戒嗔觉得他说的也是有些道理的,可是之前戒嗔将那盆花放在外面的架子上的行为好像也是没有错的。

戒嗔想,其实对于摆放月季花而言,是放在架子上沐浴阳光还是放在佛堂里让人欣赏,是两种不能兼容的处理方式,但是显然它们有各自的道理。

其实许多的事情,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唯一的真理,可事实上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看待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

许多矛盾的产生其实根本不在于谁对了、谁错了,我们恼怒往往是因为太过执着于自己的“正见”,却又容不得别人的“正见”。

我们时常会虚拟一条是非分明的界线,而就是这条大部分时候并不存在的界线,让我们难以在肯定自己的同时理解别人。

第25个 欲望的标尺

戒嗔生活的小镇商业不算发达,镇上的企业也有几家,但多数都是从事小型原料加工和半成品生产的,由于规模都偏小,所以效益都很一般。

相对来说,镇上有一家做商贸的企业,效益还算不错。前几年,戒嗔的两个朋友古施主和胡施主都在里面工作。

古施主曾向戒嗔介绍过他们的企业,他说自己所在的公司主要是做一些本地特产的贸易,就是收购附近的几个乡镇的特产,然后卖去城里。这几年,山区的特产还挺热门的,所以比起镇里其他单纯靠人力加工的企业效益要好。

小镇里面其他的居民提到古施主和胡施主时都很羡慕。有位施主说,古施主和胡施主不仅工资比其他人高,每年年底还有一笔挺大数额的年终奖。→文·冇·人·冇·书·冇·屋←虽说这笔奖金数目并不固定,具体数字要根据当年完成的贸易额来确定,但对于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说就算一笔巨款了。

对于奖金这种事情,怎样算多怎样算少戒嗔也不清楚。本来中国人谈到钱的时候都习惯遮遮掩掩的,虽然大家会忍不住去说,但是每到关键的地方,比如具体的钱数就会立刻打住,更何况谈论的场所是在寺庙里,佛教的主张是看空一切、看淡一切,施主们也不好意思在佛像面前表现得利欲心太强。

不过后来戒嗔发现,即便是同样一家企业,收入一样是有高有低的。有一年古施主领完年终奖后遇到了戒嗔,古施主的心情非常不错,他说领到了奖金,计划请几天假和家人一起去旅游。

到了第二天,戒嗔恰好又遇到了胡施主,胡施主的心情却不太好。他说,原想着年底来场大采购的,可是今年的奖金实在是太少了,估计最多只能小采购一下了。

那天晚上,戒嗔和戒傲师弟说起这事,戒傲师弟说,看来这家企业的制度还是挺公正的。要知道胡施主在公司里地位特殊,他是公司老板的外甥,可是他的奖金居然比古施主少了那么多,至少说明这家公司多劳多得的制度执行得很严格。

说起来,戒嗔和胡施主的关系也不错,看到胡施主郁闷的样子也挺想帮帮他的,但是对于奖金这种事情,戒嗔确实帮不上忙。因为按照戒傲师弟的说法,要想让胡施主增加收入,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他的销售业绩,而戒嗔能想到帮胡施主提升销售业绩的方式只有两个。第一种方式是让胡施主请教古施主,学习古施主的先进经验,可是据戒嗔所知,胡施主和古施主的关系很不好,平日里连话都不多说。第二种方式是让戒傲师弟帮忙提点意见,因为戒傲师弟平日里的点子比较多,如果让他参与,说不定真能写出一份建议书来。但是戒嗔后来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从身份上说,让戒傲做这种事情很不适合,由和尚撰写一份赚钱秘籍出来,要是被人发到网络上,估计会成为佛门的负面新闻。

就在戒嗔为想不出帮助胡施主的第三种方式感到郁闷的时候,戒嗔又一次遇到了古施主。那天戒嗔和古施主不知道怎么忽然聊到了奖金的话题,古施主说自己今年的业绩很不错,不过还是期待明年可以更进一步,如果能成为单位里的销售冠军就好了。

古施主说这话的时候,戒嗔有点意外,因为古施主平日就非常精明能干,真没有想到他居然不是单位里面销售业绩最好的。

戒嗔有点好奇地问古施主,比他强的那位同事是谁?结果古施主的回答更让戒嗔意外,他说单位里面的销售冠军是胡施主。古施主还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谁叫胡施主是老板的外甥呢,所以每次有一些比较好的差事和机会,老板都会优先给胡施主。

戒嗔这才知道,自己一直有一种误解,原来胡施主的年终奖并不是戒嗔想象中的那么少,他其实是整个单位里面拿钱最多的人。

戒嗔忽然在想,为什么拿最多年终奖的胡施主对自己的收入并不满意,而并不是最高收入的古施主却兴高采烈呢?

原来一个人是否会满意自己的生活,和拥有多少物质并不能直接画等号,还有一项内容会更为直接地影响我们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欲望、对生活的索求。

当我们的欲望强烈,不知满足的时候,快乐便会变得遥不可及。

我们付出十分的努力,得到十分的回报,便以为必然会得到十分的欣喜,可事实上这样的欣喜往往只是短暂的,因为欲望再生的速度,常常让我们意想不到。

如果我们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努力与进取便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第26个 卖馒头的小桂施主

戒嗔居住的小镇里,有家生意好得不得了的桂记馒头铺。馒头铺的老板姓桂,是位五六十岁的年长施主。桂老板常常喜欢和客人诉说桂记馒头铺的历史,他说自己的铺子可是家老字号,是由他的爷爷创立的,已经有七八十年历史了。

桂老板的话,戒嗔是相信的,因为这家铺子一眼望过去就和同条街上的其他铺子不太一样,古朴的招牌留下了不少岁月的痕迹,和其他铺子鲜艳晃眼的新招牌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戒嗔看来,桂记馒头铺的生意好,除了因为店里的馒头做得好吃以外,还和桂老板的经营能力有关。戒嗔记得有一次邻镇的吴施主来天明寺还愿,回去的路上顺便买了几个桂记的馒头,结果桂施主高兴得不得了,逢人便说这件事,只是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吴施主来天明寺进香之事,而是重点向大家宣传吴施主因为喜欢他的馒头,特意跑了很远的路来买馒头。

据戒嗔所知,除了馒头以外,最让桂老板自豪的,便是他的儿子。桂老板的儿子年龄和戒嗔差不多,多年前戒嗔便听到同镇的施主们议论,他们说,小桂施主的成绩非常好,一定是上重点大学的材料。

戒嗔与戒傲师弟和小桂施主都不太熟悉,可能是因为小桂施主不似戒嗔和戒傲那般无所事事、时常闲逛,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用功读书了,所以遇到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小桂施主高中毕业后,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他考进了一所相当不错的大学,等大学毕业后,又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

那几年,桂老板在卖馒头之余的话题也变了。他时常感慨自己的馒头铺估计开不了几年了,一旦他退休了,便无人经营了,因为他的儿子以后一定不会继承父业,定然会去大城市发展。

虽然从表面看,因为“馒头文化”失传,桂老板应该无比惆怅,可事实上每次桂老板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心情都是不错的,总给人一种假装很郁闷,实则在炫耀的感觉。

又过了几年,小桂施主硕士毕业了,可是他居然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最后回到了家乡。知道内情的施主说,小桂施主的性格挺内向,读书是好材料,可是与人沟通就有问题了,去企业应聘,每到面试的时候便会出错。

小桂施主在家里待上几个月后,工作的事情也没有进展,可能他自己也觉得待在家里无聊,便去了桂记馒头铺帮忙。

看到小桂施主卖馒头的样子,戒嗔总觉得有些不习惯。开始的几个月,小桂施主总是一副有心事的样子,不爱和顾客交流,收钱和递馒头的样子都是酷酷的,表情一直都是淡淡的,唯一有些不同就是算账的速度很快,就像不需要思考一样,又从不出错。

那段时间桂老板的心情也不太好,他私下向人诉过苦。他说,中国的社会太爱讲关系,如果不是自己的家庭世代都在小镇上毫无背景,或许可以给儿子找个好工作。

不过庆幸的是,小桂施主的情绪调整得还是比较快的。过了几个月,小桂施主开始变得活跃了,看到人的时候也有了笑容,有时候还能说上几个笑话。而且戒嗔发现小桂施主是说冷笑话的高手,经常一本正经地就把人逗乐了。

戒嗔也就是那段时间和小桂施主熟悉了起来,其实戒嗔的心里也挺替小桂施主惋惜的。虽然大家常说只要是自力更生,就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但是毕竟小桂施主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现在全放弃了,去做这种不太需要脑力劳动的工作,总觉得是大材小用了。

小桂施主卖了一年多的馒头,就在大家开始习惯他的存在的时候,他却忽然不见了。最初的日子,戒嗔也没有太在意,以为小桂施主可能外出旅游或者做其他事情去了,可是又过了好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小桂施主出现,戒嗔便忍不住向桂老板打听。桂老板笑着告诉戒嗔,原来小桂施主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已经去外地上班了。

戒嗔从心里为小桂施主高兴,但依然觉得完美的结局中有些遗憾,因为戒嗔觉得时间实在宝贵,以小桂施主的才华,白白浪费了一年多时间在完全不适合他的工作上确实可惜。

中秋的时候,戒嗔遇到了回家探亲的小桂施主。小桂站在馒头铺旁边,指着里面的柜台说,这里是他转变最大的地方,小桂施主的生活一直都很封闭,每天只知道读书和考试,从学校出来,到了社会上一下子就茫然了。在馒头铺里卖馒头是小桂施主第一次真正接触社会,他在这里学会了珍惜生活,也学会了和社会上的人交际,虽然这只是最单纯的交往,但一样是很好的开始。

听到小桂施主的话,戒嗔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可能是错的,小桂施主并没有在馒头铺里虚度光阴,反而增加了人生阅历。

也许生活中从来没有哪段经历是真正无用的,不管在人生的高潮、低谷还是平静的小日子里,我们都会得到生活的恩赐。

我们时常会抱怨生活给我们的太少,那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第27个 变色花的选择

去年的时候,智缘师父的花架子上多了一盆红色的绣球花,那是镇政府的林施主送给智缘师父的礼物。林施主说,这盆花是他去外地出差的时候买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