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金主-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好像你知道似的。

    梅成功不相信徐元佐不知道海州,却知道威海卫。这两者对江南人而言都是陌生地方,不过海州明显近得多,还能碰到海州出来的灾民呢。

    徐元佐乘着停船休息,走到甲板上,看到个五十来岁的粗壮汉子正在给船员们分派工作,正是这艘船的火长,负责针路领航,乃是仅次于船长的人物。有些船东不出海,也会直接雇他们作船长。

    徐元佐等火长暂停下来,上前道:“老范。”

    “嗳,徐相公您吩咐。”

    “下面打算怎么走?”

    老范愣了愣,心中暗道:这相公莫非是走过海路的?

    徐元佐直接道:“是从诸岛之间穿过去,还是走海峡过去?”

    老范登时明白过来,道:“徐相公,咱们这回船多,熟手却少,肯定是贴边从沙门岛穿过去。您说的海峡,是书上的名字吧?咱们这里唤作‘老铁山水道’。那条水道真是凶险,冬夏两季要么有雾,要么大风大浪,等闲不能走。现在虽然没有冬夏时候凶险,但也是浪高风急。船上都是贵人,何必犯险呢。”

    徐元佐微微点头,问道:“为何叫做老铁山水道?”

    老范指着西北方水天一色,好像真能看见一般:“海那边就是辽东都司的金州卫和金州中左所……”

    “旅顺。”徐元佐轻声道。

    “对对,旅顺口就在金州卫的尖尖上,更尖尖上有座老铁山,所以那条水道就叫老铁山水道了。”老范解释道。

    徐元佐微微点头:“你倒是清楚得很。”

    老范笑道:“小的早年间也走过这边,家里世世代代都要背北海水路的针谱。”

    “你家祖上跟朱清有渊源?”

    老范笑道:“朱清张瑄名气虽大,但是我们却不走他们的海路,难走,又慢。国朝洪武、永乐年间,海运走的都是殷明略开辟的新路。从崇明放洋进黑水洋,然后或是停成山卫,或是停威海卫,过沙门岛,走莱州大洋,放北直行,就到天津卫的大直沽了。”

    徐元佐笑道:“原来如此。你东家还特意去找朱清遗书,不如直接问你就知道了。”

    老范呵呵笑道:“东家哪懂这个?再说,那时候他不是也没找到我嘛。”

    徐元佐知道沈玉君必在左近,转头一找,果然看到她正扶栏远眺,假意看海,实则气得七窍生烟,肯定是听到两人的这番对答了。

    *

    *

    求月票,求推荐票,求各种支援~!

    *。

三二四 海事教育() 
老范这样有手艺护身的人,并不介意东家对他的感观如何。反正能走这条航路的人不多,你不找我未必能找到别人。我不吃你的饭,却肯定有别家的饭吃。手里掌握着市场,你无论是有钱也好有权也罢,终究得给三分颜面。

    站在沈玉君的立场上来说,这固然令人不快,可她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此刻她看到徐元佐跟老范说得热络,没有尊卑上下,越发想起了徐元佐说的办学校,成批地培养能读针谱的水手来。

    徐元佐是个喜欢将想法付诸实践的人。他与老范聊了一会儿,切入正题,道:“老范,这手艺你家代代相传,照理说应该能存了不少银钱吧?”

    老范道:“钱是能存下,不过这手艺都是传长不传幼的。等长房的赚够银子,洗脚上岸,才会往下传给其兄弟。我就是从大伯手里学来的。我那堂哥是个聪明种子,如今一门心思进学,不走海了,这才传给我。”

    徐元佐哦了一声,又问道:“那你们家这历代传下来,总共积攒了多大的家业?”

    老范嘴角一咧:“这怎么算得过来?”

    “怎么算不过来?都是一族的人家。”徐元佐道。

    老范耐心道:“相公,你有所不知了。有时候上岸了,未必能存下家业。比如我那堂兄,已经四十的人了,若是一辈子不进学,家业不得败了?还有出了五服的族亲,谁还认谁呢?所以这也不好算。”

    徐元佐长长哦了一声,道:“那不对啊……”

    “怎么不对?”老范手掌一船人的生死,职业病就是“言出法随”,他说啥都不容下面船工水手质疑。否则日后遇到险情谁说了算?

    “这买卖不对。”徐元佐带着一脸疑惑:“你家祖辈把这吃饭的手艺看得这么紧,无非就是想让子子孙孙都过上好日子,但是就你本人来看,好像也一般得很呐。”徐元佐上下打量着老范的衣着和身形,忍不住地摇头:“老范,你老实说。你存了有三千两银子没有?”

    “吓!三千两!”老范急得蹦起一尺来高:“我要是有三千两,自己就买艘大船办货出海了!还给人做工?”

    “三千两都没有!”徐元佐更加夸张地叫了起来:“三、千、两、都、没、有?”

    “老子见都没见过三千两!”老范被徐元佐逼得连粗话都带了出来,叫道:“老子是正经人,世世代代没有进过公门的!更没做过伤天害理的龌龊事!怎么会有那么许多银子!”

    ——你这是说我们都做了伤天害理的龌龊事么!

    沈玉君在那边听了脸上火烧。怒气上扬。

    徐元佐却毫无感触,叫道:“我真是服了,服了。好罢,闲话不多说了,我只祝你老范早日攒够三千两。”

    老范面孔都扭曲起来了。道:“你这是相公说的话,不知人事艰苦。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我们走海的风里来浪里去,把命都要搭上,一辈子下来能有个二三百两银子,买百来亩地,雇个长工,一家人打理打理,就已经算是过上大好的日子了!”

    “你是火长,有着针谱,还只是如此?”徐元佐只是不信。

    “自然如此!若是那帮子人。干三辈子都翻不得身呐!”老范指着往来的船工水手。

    那些船工水手听了,也不反驳,就是两个嘴闲不住的要讽刺老范,叫老范又骂了回去。

    徐元佐大大摇头道:“别干了,老范,这买卖划不着。”

    “不干吃什么?”

    “你找一帮小子学着看针谱认针路,等这些小子能领船出海了,我按人头给你银子。一人就十两。”徐元佐道。

    “十两就买我家的手艺?”老范嗤笑道:“相公的银子还真是银子。”

    徐元佐不为所动:“十个人一百两,一百人就是一千两。我起码要五百人,那就是五千两。你航一辈子船能赚到五千两么?”

    “我一辈子也教不出十个徒弟。”老范冷声道:“相公。您是文曲星下凡,可我们手艺人也不见得就是傻子呀。”

    徐元佐扬声笑道:“那是你不会教。你若是照我说的教,三年教出一百个都很寻常。”

    老范嘴角一抽:“当年我学这手艺,跟着大伯跑了十年的海……”

    徐元佐道:“你若是不信。也可以换个法子:我给你三千两,你给我带徒弟。”

    老范眼皮子不住地跳,话都说不清了:“不、不是……这怎么说着说着就成了我要卖手艺了呢?这是我们祖传下来的……”

    “你儿子读书的事我也包了。”徐元佐昂着胸膛。

    “这、这、这……这可对不住祖宗啊!”老范急道。

    “我再送你三亩祭田,你猜你祖宗怎么说?”徐元佐道。

    老范噎了一下,小心翼翼伸出三只手指:“三千两?”

    “然也。”徐元佐爽快道:“不过有言在先。三亩祭田等我回到华亭就跟你去衙门做成红契,签押银什么的都我出。三千两我每年给你三百两。你给我教满十年。这十年中,你若是反悔,或是藏手不教,带出来的徒弟不能给我干活,那后面的银子你就拿不到了。”

    老范想了想,道:“我怎么知道照你说的教,肯定能教出来?又若是徒弟太笨呢?”

    “徒弟你去挑,我不管。头三年你照我说的教,若是我的要求都达到了,人却不能用,那算我的,后面的你说怎么教就怎么教。我一文钱都不少你的。”徐元佐道。

    老范又迟疑了一阵,道:“相公能白纸黑字写下来否?”

    “你跟我来,咱们边写边说,断然不会糊弄你的。”徐元佐道。

    老范道:“我信得过相公。您是做大买卖的人,断然不会跟我玩什么手段。”

    徐元佐笑了:“你倒是聪明。实话说,我要玩手段也是为了挣大钱,跟你在这儿为了三千两玩手段,本钱都回不来呐!”

    老范听出这是徐元佐的玩笑,跟着乐呵。

    沈玉君眼看着徐元佐带着老范进了船舱,心中颇为讶异:这就骗到一个了?当初我找人去教。怎么没人肯教呢!哦,是了,我也没有出三千两这么大数目……一年三百两,这是学开船还是学点石成金啊!也不知道是谁骗谁!我得去看看。这没长心眼的表弟别又败家……

    她刚走出两步,心中又是一颤:他若是没长心眼,这全天下也就没几个有心眼了。

    ——不过还是得去看看!

    沈玉君总觉得徐元佐这个表弟太不叫人省心,从来不把银子当回事似的。徐家虽然家大业大,可为何能顺着他胡闹呢?徐家老爷都跟银子又仇么?

    带着重重思索。沈玉君追上了徐元佐,亲眼看到小徐和老范两人坐在桌边,如同朋友一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具体细节。一旁替徐元佐执笔的梅成功只是听着,对这种情形已经木然了。

    “三千两实在太多了!”沈玉君上前大声吼道。

    老范心中一颤:来了个头脑清楚的……我就说天上怎么会掉银子下来。

    “我自己办学,跟你无关。”徐元佐淡定地挡了回去。

    沈玉君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似的,这才发现自己果然无法当徐元佐的家。她强道:“你是我表弟,当然有关!”

    徐元佐呵呵一声:“在商言商,若是家事回家再说。”

    沈玉君被气得直想扯头发:“你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啊!”

    徐元佐还真的认真思考了一下:“差不多。”

    黑吃黑嘛,跟的确大风刮来的差不多。

    老范战战兢兢看了看怒气冲冲的沈玉君,又看了看徐元佐。轻声道:“相公要不再跟家里合计合计?”

    “我的银子我做主。”徐元佐一把扯过墨迹未干的契书:“你找人看看,没问题就签字画押。”

    老范连忙道:“我识字的,识字的。”说罢竟是看也不看,直接签了花押,按了手印。

    梅成功被沈玉君的气势所迫,不敢抬头,飞快地抄写第二份。

    徐元佐也在这一式两份的契书上签了名,盖了指印。他一直很好奇,没听说过古人对指纹有专门研究和统计,但是他们怎么知道人和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呢。

    沈玉君见木已成舟。只能恨恨离去。

    徐元佐对老范道:“你看,这事果然惹人非议。咱们现在就把这教学大纲定下来。”

    “什么教学大纲……”老范一脸茫然。

    “凡事纲举目张,总要有个纲领。”徐元佐道:“来,你先说说。从一个啥都不懂甚至没见过船,没下过水的傻小子,到成为火长,乃至船长,要学点什么。”

    老范微微仰起头:“唔,这要学的可就多啦!”

    按照老传统。师父教徒弟并不是理论先行。譬如老范,十三岁那年上船,先是跟他大伯身后服侍,端茶倒水送饭。等船上呆熟了,大概三五个月,就可以去伙房里帮忙了。因为年纪小,其他活他也干不了。

    等再大一些,就可以跟着水手理缆绳,刷甲板。一直到十七八岁,力气上来了,才能学操帆,学牵缆,学掌舵。若是一般水手,基本也就止步于此。老范因为血缘关系,是内定的针谱继承人,中间还要自己学会识字、画图、跑板算船节航速。

    等到了二十五六岁,船上已经混得熟透了,站在大伯身边学着观星,背熟针谱上的口诀,并用这些口诀算出应该采取的措施。他所谓跟着大伯跑海十年学得本领,是从二十岁五六岁开始算,直到三十五六,方才独自管一船的航路,当了火长。又过了两年,他自己拉起了一支班底,方才算有了当船长的本钱。

    严格算来,少不到二十年打磨。

    如今他已经年过不惑,常年的风浪生涯落下了一身的病,看起来五十岁都不止。作为一个航海“世家”子弟,他也知道一般水手到了四十岁这个年纪,基本就上不得船了。即便作为火长可以多跑几年,终究还是希望能够早点上岸享福,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年。

    徐元佐在老范自传式的叙述中,将他所从事航海业的历程一一提炼出来。

    海船发展到明代,效率要比宋朝时提高了两到三成。这种效率的提高,自然也会带来船员专业性的提高。越是简陋的航海技术,其水手通用性就越高,反之则通用性就越低。现在已经不可能随便拉个厨子就能去管帆了。

    西方航海士往往专精一门,所以早前的民主实践诞生在海盗船上。因为即便是首领,也不能无视下面专业分管的小喽啰——拿他喂了鲨鱼可就没人能那份活了。当然,那些划桨的奴工并不在此列。

    大明对于人才的要求却比较高,要想成为船长,必须一步步经历所有的岗位。这样出来的船长专业技能过硬,可是培养周期也长。

    按照徐元佐的想法,船长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在船长以下,从火长到帆手,都可以进行专业培训。也就是说让学习航海术看针谱的火长,去学习操帆,完全属于浪费时间。即便日后这火长成为了船长,也只需要知道帆手该干什么,出了问题找谁就够了。

    这会导致船长的权威削弱,但是能大大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老范对于这种想法嗤之以鼻,觉得这样培养出来的半成品根本没法应对所有的海上情况。徐元佐当然知道像老范这样在每个岗位都干过,并且有深入体验的人要强于那些批量产品,但是商人不是艺术家,追求最高的性价比才是商人的本质。

    “分工合作,这就是我的教法,听我的。”徐元佐一锤定音。

    老范虽然还是不服,却不敢正面顶撞金主,故意推托道:“那我只教牵星、罗盘,和针谱。”

    “你负责教火长。”徐元佐强调道。

    ——年轻人好凶的气势……

    老范点了点头。

    “其他位置的教习也得你负责找。咱们黑纸白字说清楚的,你得给我带出船长。”徐元佐当然不是冤大头,既然三千两买的是全面型人才,即便拆开了,其他岗位一样不能少。

    老范正要争执,正好见罗振权进来。他一看罗振权走路的姿势,就知此人乃是积年老海贼,顿时将一肚子牢骚憋了回去,只是萎萎地说道:“好嘛。”

    *

    *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各种支援~!

    *。

三二五 进京() 
“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似的。”徐元佐对这态度十分不满,一回头也看到了罗振权,便问道:“有事?”

    罗振权两步上来,拉开凳子在徐元佐面前坐了,却流露出一副讨好的神情:“佐哥儿,听说你要招人带学徒?”

    徐元佐点了点头。

    “你看我成不?我虽然不懂针路,但是操帆掌舵都没问题。”罗振权兴奋道:“我还会开炮放铳跳帮砍人。”

    徐元佐拍了老范的肩膀:“这人给你打下手。”

    罗振权一愣:哥原本是给你打下手的,现在变成了给你手下打下手,这岂不是遭贬了!

    徐元佐看着罗振权,很认真道:“你觉得是教水手砍人简单,还是教海贼开船简单。”

    海船上不可能备两套班子,一套负责开船,一套负责抢劫或者反抢劫。这里面就有个哲学问题,到底这些人是会开船的海盗,还是会打劫的水手。罗振权想了想,最后还是承认道:“教水手砍人略简单一些,不过炮手和铳手得专门练。”

    徐元佐点了点头:“所以你还是得配合着老范来。”

    】≤罗振权有些失落,但是想到还能有机会出海,而且还是合法地出海,终究让他点头应承下来。

    老范是靠手艺吃饭的,虽然身在贼窝,还真的轮不着他去做贼。万一他被砍死了,船上损失就大了。换言之,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决策层,不用上一线亲自操刀。因此他比罗振权少一份血勇,在气势上弱了不少。

    “这事就交给你们了,要银子报上来。就叫海事学堂,建在上海。不过我希望也招些北方水手。尤其是山东人,咱们主要以北方航路为主。”徐元佐道。

    “相公,要不要招些朝鲜人?”老范问道。

    “朝鲜人?他们有什么用?”徐元佐反问。

    老范倒是有些意外:“相公要走北面的航路,莫非不跟朝鲜人做生意么?”

    “朝鲜这边我倒是没有研究,一般海商跟他们做什么生意?”徐元佐问道。

    跟朝鲜做生意很安全。按照朝鲜人的说法,明朝跟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让“儿子”占点便宜做爹的大明也乐意——谁跟大明做生意,都属于占大明便宜。

    从法统而言,朝鲜是个很特别的藩属。太祖朱元璋为他们钦定国名之后,任命李成桂“权知朝鲜国事”。其后成祖才封朝鲜国王为郡王,享受亲王待遇。

    朝鲜国内使用的法律,就是大明的法律;历法就是大明的历法;文字就是大明的文字——即便朝鲜世宗发明了朝鲜拼音,中文仍旧是唯一的官方文字。更重要的是,朝鲜国王非但要接受大明皇帝册封才能合法,而且平一旦发生变乱。还要接受明朝官员的管制——所以登莱巡抚的官职全称里会出现“节制朝鲜”的差遣。

    在江南浙江一带,也经常会有传闻说某地某人海上遇到灾险,漂流到了朝鲜,颇受礼遇而归。总体而言,这应该是朝鲜与华夏关系最好的时代。

    “我们这边卖给朝鲜人棉布、丝绸、瓷器、生药、铜钱和书籍。”老范道:“尤其是书籍,朝鲜人只要是书就买。”

    徐元佐摸了摸下巴:“这些都是大明主要的外贸商品,卖给朝鲜和南洋也没区别。他们支付能力如何?——唔,就是他们给银子爽快不?”徐元佐换了个说法。好叫老范不至于疑惑。

    老范道:“这我却是不知,不过走朝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