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两年的夫妻,她早就对方原的性子知根知底。方原这么做,绝不单单是因为后宫之争,而是给了全天下的莘莘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人,总是不患寡患不均,公平的竞争才是维系天下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石。
公主身为摄政王妃,纵然吃了大亏,但在天下人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得失也就微不足道,便选择了支持方原的教育改革方案,“既然驸马决定了,就照做吧!”
方原没想到她会应允得这么爽快,对她的识大体,顾全大局是由衷的钦佩和喜欢,欣喜的冲公主点了点头。
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472章 强行推广()
过了几日,方原找来了内阁三人,向三人详细说明了,在江南推广基础教育,还有简体字的工作。
内阁三人对这种基础教育,尤其是现代数学、简体字是一无所知。
方原又取出从淘宝上购买的一千个常用繁体字相对应的简体字的对应表,给了三人一人一份。
身为江南文人代表的冒辟疆望着这一份繁体字、简体字对应表,迟疑的问道,“摄政王,为什么要突然推广这种简体字?!”
方原知道推广简体字,首当其冲受冲击的,就是以冒辟疆为首的读书人,若民智一开,他们的优越感会荡然无存。
就如同民国时期之所以出文学大师、大才子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文盲率95%,只要会几个字,能将几个字拼成一首诗,再加上一个小圈子里的文人互相吹捧,今天夸你是文学大师,明天回敬我是青年才俊。
越是民智未开的愚昧年代,越容易出大师、才子。民国时期所谓的文学大师、大才子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就是文化垄断后的产物。所以才会滋生出诸如,国难当头,还在风花雪月,诸如鸳鸯蝴蝶派之类的怪胎。
为什么穿越前没有文学大师,就是因为推广了基础教育、简体字,民智已开,谁还会对什么文学大师,大才子顶礼膜拜?!所以在穿越前,只会出键盘侠,民科,根本就出不了大师。
方原品了一口茶,不紧不慢的说,“繁体字太复杂了,寻常百姓也看不懂,简体字更易于推广嘛!”
冒辟疆反问一句说道,“能令那些百姓安居乐业,就已是太平盛世,为什么非要每一个百姓都识字?!”
方原笑了笑说,“所谓独乐了不如众乐乐,书香门第的能识字,贩夫走卒也该能识字,是吧!”
“何况,人人都识字,对你们文人也有好处嘛!我来给你算笔账,若人人都不识字,你的水绘园诗文集,能流传给几个人知晓?无非就是复社小圈子里的文人会互相恭维,是吧!若人人都识字,流传你诗文集的人会成倍的增长,是吧!作文人的,无非想的就是诗文能如李杜,传之千古。若不是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出十年就泯然众人,遑论流传千古呢?”
“就如同做买卖,要想赚钱多,就必须让更多的人知晓我们卖的是什么,有什么优劣。而不是故作高深,藏着掖着,他人都不识货,谁还来买呢?!”
冒辟疆听了是哑口无言,他也不得不承认,方原的话虽然有些强词夺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方原见他无话可说,又冲着王秉鉴问道,“王阁老啊!你说呢?”
王秉鉴的本意也是没必要去推广什么基础教育,简体字,没事胡乱折腾,效果却适得其反,“摄政王,你是当了家还不知油米贵啊!老百姓嘛!活着,不起来闹事,就是太平盛世了。牧民就如养女人,无才就是德。百姓要是眼界开了,心思也就多了,官府治理也是一桩难事啊!”
方原穿越前,就是他口中那种活着、无才就是德的平民,若要说有代入感,当然会主动的代入平民的角色里,对王秉鉴的话是十分的不满。
他放下了茶杯,淡淡的说,“王阁老,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老百姓若不识字,怎么知晓律法?若老百姓不知晓律法为何物,胡乱搞一通,但凡搞出了祸事,就会找乡里的里正、甚至是县里的官府来闹腾,是吧!”
王秉鉴点了点头说,“是!”
方原继续说道,“那会增加了官府多少工作量?官府治理起来就很容易?!”
他突然笑了笑,又说道,“不过官府的作风我是知晓,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是吧!官府应对的法子,无非就是先看钱,再看理,是吧!没钱的,理纠缠不清的,就胡判乱判,是吧!”
王秉鉴被他说中了。尴尬的笑了笑说,“收银子的官吏确实有,但为国为民的好官也是不少啊!”
方原懒得和他口舌之争,继续说道,“照你们官府的做法,其实不是在替百姓化解不满、矛盾,而是在民间积蓄怨气。这种怨气的堆积,久而久之,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突然爆发出来,轻则社会动荡,重则就如同李自成那种大叛乱。所以,王阁老,你的治理法子,就是将天下,将我放在火上烤哇!”
王秉鉴连声摇头说道,“不敢!不敢!”
方原呵呵一笑说,“王阁老,我认为治理百姓,防患于未然,远甚事后的刑罚惩处。大明祖制,就是德主刑辅嘛!若老百姓人人都知法、懂法,知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便会减少很多恶性案件。案件一少,官府才能算是真正的轻松。而不是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胡判乱判。王阁老,你说呢?!”
方原的话句句在理,未雨绸缪当然胜过亡羊补牢,王秉鉴也没什么可辩驳的。要想百姓知晓律法,首要之举就是必须识字,否则明律厚厚的一大堆,光凭口传可不成,只能连声的应了,“是,是。”
方原的目光又落在一直不说话的席本桢身上,问道,“席家主,你的想法呢?”
席本桢开口问道,“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摄政王。”
方原挥了挥手,示意他大胆的说,席本桢又说道,“在摄政王的治理下,如今的江南早已是太平盛世。推广基础教育、简体字,在江南大肆折腾的理由是什么?”
方原朗声大喝,“席家主问得好!推广基础、简体字,其实是在夯实基础,提升江南的国力,应对外来的残酷竞争啊!”
席本桢问道,“江南富庶,玄甲军是兵强马壮,能不能北伐统一天下另说,至少保护江南一隅是绰绰有余,还有什么残酷的竞争?!”
方原淡淡的说道,“席家主,若我们的敌人只有大明朝廷、李自成,那确实不必再大肆的折腾。”
席本桢愕然问道,“除了京城朝廷,李自成,还有什么敌人?!其他的张献忠,南方诸王成不了气候啊!”
方原沉声说道,“还有更强大的敌人,就是佛朗机诸国!席家主,我来江南之前,大明的水师战舰比佛朗机如何?”
席本桢常年与佛朗机人做生意、打交道,对佛朗机人还是相当了解的,便说道,“大明战舰小,远不如佛朗机人的战舰。”
方原又问道,“火枪、火炮呢?”
席本桢又答了,“大明的火枪、火炮都是仿制佛朗机人,大大的不如。”
方原直直的盯着他说,“席家主对佛朗机人了解多少,人口多少?领土多少?科技如何?”
席本桢继续摇头说,“一无所知!”
方原站起身子,朗声说道,“我们面临的竞争,眼下只是大明天下之争。在将来,或许就是全世界的竞争。若我们输给京城朝廷,甚至是李自成,汉人血脉尚存。若是输给了那帮茹毛饮血的佛朗机人,汉人必将灭族灭种!”
他的拳头一下下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大喝说,“所以在我们一统万国之前,永远要绷紧神经,不能有半点松懈!基础教育必须强行推广!民智一定要开!”
内阁三人听了他的宏图大志,竟然不止是一统天下,而是要将佛朗机人也一并统治了。之前以为方原是在瞎折腾,如今才发现,是他们鼠目寸光,远远不如方原的格局、眼光。
三人还能有什么话说,忙齐齐称是,通过了方原提出的推广基础教育,简体字的方案。
第473章 散播舆论()
方原选定推广基础教育,简体字的试点地,就是他控制力最强的苏州府。只要在书香之地苏州府能推行,其他州府也就能顺利的实施。
内阁遵照方原的指示,以简体字的模板下发了公文到苏州府各州县的官府,责令负责教谕的官员,从公文到日开始,在本县的官办学堂推广简体字,还有基础教育的学科。
简体字的推广,官府将繁、简体字对应下发到每个州县,由官府的教谕先学习繁、简字体的对应表,然后交给官办学堂的夫子。
官府出具公文,由官府提供免费提供繁、简体字对应表,民间无论是乡绅、百姓,需要的可以到苏州府衙免费领取。
为了配合简体字的推广,方原、内阁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一,今后各州府、州县教谕必须将简体字推广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亲自下乡,下村宣传、推广。并将推广的成效纳入官府的考核,推广不力者,驱逐出官府,终生不得复用。
其二,新入学的孩童,无论官办学堂,还是私办学堂,一律不再教授简体字,改为传授简体字。若有私下再教授繁体字的私人学堂,一经查出,一律强行关闭。学堂的山长、夫子,终生不得再从事师者行业。
其三,今后官府的任何公文往来,只能书写简体字,各州府有使用繁体字上报公文者,视为漏报,相关责任人人等,按官府考核罪加一等惩处。
其四,三年后,江南的科举考试改为必须使用简体字书写,但凡繁体字书写的,视为废卷,一律不通过;江南大学堂的入学、毕业考试,从明年起一律使用简体字。
其五,一年后,任何民间贸易往来新签署的契约,必须以简体字书写在官府才具有法律效力,繁体字书写的契约,官府一律不承认效力,由当事人双方自行私下解决。
至于基础学科教育,难点不在国学,而是在现代数学。
大明官方数学方面的人才几乎为空白,真正的数学人才在商会。明朝的数学家程大位就是一名商人,著有明朝最重要的一本数学类的书籍算法统宗。
方原简单的翻阅了算法统宗的内容,已涉及到二元二次方程,初步达到了穿越前小学生的数学水平。算法统宗虽不是系统化的数学培训,但用来进行数学启蒙已足矣。
他找来了商业协会的诸商会代表,要求每个商会派出五个学过算法统宗的人才;再找来常熟兵工厂厂长汤若望,令他推荐了六、七个精通西方数学的人才,重金礼聘。
因穿越前的数学教材与大明国情不同,大明与西洋数学也有相当的差异。本着求同存异的想法,方原令这些中外的数学人才,根据各自不同所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班加点了三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符合明朝国情的现代数学教材。
方原再将这些数学教材,请淘宝的印刷商户打印成册,一次性打印了三千本。
这些参与数学教材编纂的人才,方原则再次派去江南大学堂,培训第一批八十个教授现代数学的老师,派遣到各州府学堂任教。
方原这方正在如火如荼的推广基础教育、简体字,柳如是突然找上门来,声称有要事相商。
自从钱谦益归隐红豆山庄之后,柳如是为了避嫌,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绝不会主动来找方原。如今她突然找上门来,必然是出了什么变故。
方原在大堂接见了柳如是,开门见山的问道,“柳姐,江南日报那方出了什么事?”
柳如是答道,“摄政王,最近有些文人想在江南日报上刊登关于江南未来战略,是北伐,还是西征的小文。我来是向你请教,江南日报到底刊不刊登呢?”
江南日报本是摄政王府的官方报纸,本来只能刊登一些官方的公文,还有政策类引导的文章。但方原之前为了广开言路,还是破例允许任何江南的文人都可以在江南日报上刊登一些文章。当然,文章的额内容仅限于针砭时弊,其他灯红酒绿,今日谁得了花魁,明日谁成了青楼姐儿的入幕之宾之类的八卦消息,在江南日报上绝对是禁止刊登的。
江南眼下最热门的事件,无过于推广简体字,基础教育,但这些政策性的文章,寻常的文人也没兴趣去涉猎。那些文人学子讨论得最多的,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到底是该先北伐还是西征的话题。
在方原看来,有文人想在江南日报上刊登这些文章是再寻常不过,不明白柳如是为什么大惊小怪的前来汇报,“柳姐,他们想刊登就刊登吧!我也想瞧一瞧民间的舆论是不是支持对外用兵的。”
柳如是不无担忧的说,“摄政王,突然来了几拨人要刊登,而且文章的内容还大同小异,我总觉有些不对劲。”
方原暗暗好笑,江南未来对外征讨的战略,不外乎就是北伐,或是西征,这些文人观点相同再寻常不过,“柳姐,他们是什么观点?西征,还是北伐?”
柳如是如实的答了,“西征,他们的文章都认为应该趁着李自成正与张献忠在四川大战,趁机抄了李自成的老巢,然后依仗着水师优势,派兵堵着三峡出口,将二贼堵死在四川。到时候没了后顾之忧,便可以从容北伐,一战定江山。”
这个观点,方原这些日子是不止一次思量过,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若能成功的将李自成、张献忠赶到四川去自相残杀,便可以打破眼下的战略僵局,集结重兵北伐,与朝廷决战。否则,若等李自成、张献忠之间决出了胜负,天下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牵一发便要动全身。
那时再想统一天下,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至少三国时期,割据的局面至少维持了六十年。
方原沉吟着说,“柳姐,我们要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要疑神疑鬼,没有谁能靠着刊登几篇文章的嘴炮,就能掀翻江南的政权,是吧!这个战略很有见识,你将这些刊文人的名儿记下吧!”
柳如是稍稍一怔,看来方原对她的提醒并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她其实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只是凭着一种直觉。军政大事绝不能仅凭直觉就来决定,方原不愿采信自己的想法,那也寻常。
柳如是盈盈行礼告退,方原突然问道,“柳姐,你为什么不叫我方弟,而叫摄政王?!”
柳如是低了目光说道,“摄政王是摄政王,再不是之前的方弟,我也不知能不能再叫方弟,还是依着礼仪来不会犯错。”
方原微微一怔,突然哈哈大笑说道,“哈哈!柳姐永远是柳姐,方弟永远是方弟,我不喜欢柳姐叫什么摄政王。”
柳如是怔怔的望着他,轻轻一笑说,“那我还是唤做方弟,摄政王不要怪责。”
两人相视一笑,正要再说,胡琦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冲方原拱手说,“摄政王,北边有使者到了,要拜见摄政王。”
方原愕然问道,“京城朝廷的使者?”
胡琦说道,“不,是山东督师,孙传庭派来的使者!”
第474章 再次和谈()
京城朝廷派使者来,方原是半点也不惊讶。但孙传庭私下派使者来,方原是十分的惊讶。
因双方乃是敌对状态,孙传庭身为前方大将,私自派出使者方原谈判。往小了说,是目无君长;往大了说,则是意图谋反。当年袁崇焕被杀的一条罪名就是私自与满清议和。
既然孙传庭派来了使者,方原也就乐得听一听使者的说法。
方原在王府接见了孙传庭派来的使者,赫然竟是方原的老熟人,封地在淮安府的鲁王朱以海。
朱以海乃是根红苗正的大明藩王,又算是与方原关系还算和睦的老熟人,更是一起做过案,杀过前任鲁王朱以派的老搭档。
他亲自来江南当使者,方原也不能怠慢,连忙起身,走了近前拱手说道,“原来是鲁王殿下,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朱以海也满脸的笑容,客气的说道,“摄政王无须客气,我们都是王,还望莫责怪我来得唐突才好。”
方原见他轻描淡写的认同了自己的摄政王之位,对这个自封的王爵并无芥蒂,也是心生好感,忙拉着他的手儿到了正位,与他并肩而坐,继续和他客套,“鲁王殿下是根红苗正的大明亲王,我这是野路子,不能比,不能比。”
朱以海哈哈一笑说,“我这个根红苗正,如今却要代孙督师来当个和事佬,和摄政王没得比,没得比啊!”
方原令女婢上了茶,便开门见山的问道,“不知孙督师托鲁王殿下带来了什么指教,我洗耳恭听。”
朱以海摇手说道,“指教谈不上,我这个夹在孙督师和摄政王之间的小藩王就是来替二位当一个传话筒。”
方原也是他说的乃是实情,朱以海的封地在淮安府,刚好夹在方原和孙传庭之间,是双方的缓冲地带。无论方原北伐,还是京城朝廷南下,都必经朱以海封地。
战事一起,淮安府必然是双方交战的主战场,朱以海如今在中间是左右为难,所以不得不纡尊降贵,作为一个使者,亲自来说和。
朱以海继续说道,“孙督师的想法还是想与摄政王和谈,双方谈和之后,摄政王由长江直趋湖广、巴蜀,而朝廷则攻打闯贼的河南府,再联合秦军从陕西南下,一举歼灭闯贼、大西贼两大流寇!”
“待大明境内流寇平定之后,我们再出兵辽东,一举铲除辽东的满清,中兴大明!”
方原听了是暗暗好笑,朱以海一来就给他画了好大一个饼,甚至连未来的蓝图都替他规划好了。但,朱以海却故意对最紧要的问题避重就轻,就是双方和谈的条件是什么,孙传庭谈出的条件,朝廷还不会认可。不然双方就是在玩口活,还不如节省点时间,各回各家。
方原嘿嘿一笑说,“孙督师作为封疆大吏,私下和我和谈,怕是不妥当吧!”
朱以海忙说道,“孙督师是身怀陛下、皇后的密旨,奉命和谈,所以摄政王大可不必疑虑。”
方原听了是微微一惊,孙传庭有周皇后的密旨,还能说得通。但说到有崇祯皇帝的密旨,那就匪夷所思了。崇祯皇帝不是被软禁了?是京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