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芝龙哈哈大笑说,“我郑芝龙纵横海疆之时,什么方总督还在玩尿泥。我老了,也没几个年头活了,要杀就杀,我不受辱!”

    郑芝豹脸色大变,也不知兄长如此触怒方原,会不会遭来未测的打击报复。

    方原拍了拍胡琦的肩,令他退下几步,这才冲着郑芝龙深深的鞠躬行了一礼。

    郑芝龙没摸清方原是不是想先礼后兵,冷冷的说,“败将之将,受不起啊!”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方原缓缓的说道,“这一礼是感谢郑总督为大明抵御尼德兰人的敬重,郑总督当然受得起。”

    郑芝龙愣在当场,方原胜而不骄的气度令他是大为错愕,相较之下,他一个败军之将还装大爷一样坐在堂上,就是惹人笑柄。

    他忙起身冲方原也回了一礼,“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任凭方总督处治了吧!”

    方原淡淡的说,“从今以后,打击以尼德兰人为首的佛朗机人,就交给本督了,郑总督就安心做个田舍翁也好,当个富商也罢,安安分分的在南安老家过日子吧!”

    他环视了郑芝龙兄弟一眼,又说道,“郑森还在负隅顽抗,郑总督千万莫再有异心,与之暗地里勾结,否则,本督只能以谋逆惩处。”

    所谓谋逆惩处,就是族诛郑氏满门。这也是方原对郑芝龙兄弟最后的警告。

    郑芝龙颓然的坐在虎皮大椅上,连声说道,“好!好!我郑氏已认输了,至于郑森要死要活,与我郑氏再无干系。”

    方原得到了他的承诺,虽不知真假,但还是决定放过郑氏一门,“好,郑总督交出五百万两银子,六十万亩土地,半个月内搬去南安县吧!”

    方原转身出了郑府,郑芝豹赶紧追了上来,恭敬的说,“方总督,田契、银子,我会如数的送来。只是,郑森他,只是年轻气盛,方总督能否宽容宽容,容我再去一封书信,劝他来降。”

    在历史上,郑森就是刚愎自用,血性刚烈的英雄,这种人是宁可战死,也绝不会投降的。既然郑芝豹要去折腾,就由得他去折腾。

    方原突然想起了一人,那就是躲在福建避难的钱谦益,这个东林老贼必须捉回去凌迟处死!

    方原拉着郑芝豹问道,“曰文,钱谦益这老贼呢?”

    郑芝豹如实的说道,“还未开战,钱谦益就不知所踪,听说是逃去广东,投靠一个相熟的粤商。”

    “这个钱老贼,还溜得真快!”

    方原暗暗失望,他也不可能为了钱谦益,再派军去广东抢人,只能暂时作罢,拍着郑芝豹的肩说,“曰文,今次收复福建,你是立了大功。论功行赏,我封你为南直隶总兵,随我回南直隶去。”

    郑芝豹还以为郑氏一投降,所有的前程都化成了泡影,未曾想到方原还愿用委以重任,郑芝豹是感激涕零,冲他再次跪拜。

    方原与郑芝豹告辞后,令胡琦找来了那个在仙霞岭投降,想向方原某个好营生的百户刘根。

    刘根到了后,正要拍马屁讨好,方原开门见山的说,“刘百户,我方原是有功必赏,现封你为千户,领一千卫所军士。主要职责,就是在南安县看管郑芝龙,还有郑氏族人,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向上报浙江总兵上报。”

    刘根眼珠儿转了转,揣摩过方原的心思后,试探的问,“方总督所谓的看管,是不是要。。。。。。”

    他伸出手指,在脖子上划了一下,暗示方原是不是要暗中斩杀郑芝龙,还有郑氏族人,永绝后患。

    方原见他在自以为是的邀功,失笑说,“本督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令你好生看管,就是防备郑森派人与郑芝龙暗中勾结,明白了?郑芝龙保护大明海疆二十年,功勋卓著,单凭这份功劳,只要他不再起兵祸,本督就要他安享富贵的晚年。不要自作主张去令郑芝龙受辱,否则本督必然严惩。”

    方原本不需和刘根废话这么多,但担心自己离开福建之后,刘根自作聪明的产生什么误判,虐待、敲诈勒索郑芝龙、郑氏族人,不得不袒露保护郑芝龙的心迹。

    方原布置好了监控郑芝龙一行的军士,思绪却到了那个撤离的郑森身上。郑森是他的死敌,但他对这个敌人打心眼里还是敬佩的。为了理想、信念,屡败屡战,决不妥协,血战到底。比之郑芝龙,郑森绝对当得起乱世英雄之名。

    让这个乱世英雄就这么逃走了,确实是个心腹大患。但南直隶军情紧急,方原也没时间留在福建继续追击郑森,只能希望前去伏击的赤古台能出现奇迹,击杀郑森了吧!

    郑森一行郑军撤出安民关,刚刚出了山口,行出一日,便遭到玄甲铁骑的截杀。

    郑森这才知晓,一切全在方原的算计之中,甚至连他的退路,方原都算计好了。

    赤古台率领的玄甲铁骑兵,自攻打福建后,还没上过一次战场,没军功就没银子、田地,早憋得浑身痒痒。如今一见到撤退的郑军,就如同饿虎见到了羊羔,凶猛的扑咬而来。

    玄甲铁骑兵锋太猛,周全斌只能率五千郑军殿后,掩护郑军的主力撤离。

    双方僵持了两日两夜,赤古台一番冲杀下来,打得周全斌所部是溃不成军。这五千郑军本就是弃子,送来喂饱玄甲铁骑,以掩护郑森两万郑军,一万蛮兵撤离的。

    周全斌稍作抵抗,见兵败如山倒,立刻便率领百余亲兵连夜逃了,逃过一条大河时,便将过河的木桥全毁了。

    赤古台追杀而至,却被大河挡住了去路。若要搭浮桥而过,至少需要两日。况且他对衢州、处州、温州三府的地形根本不熟悉,再追杀过去,前景莫测。

    赤古台便选择了偃旗息鼓,带着歼灭五千郑军的胜果,回去向方原复命了。

    郑森一行郑军逃脱了玄甲铁骑的追杀,经过七日七夜的急行军,终于赶到了温州府的金乡卫休整。

    偷偷率金门水师北上的刘国轩早已等候多时,他此行带来了九十艘战舰,五百艘从金门岛征用的民船,就是来接郑森前去金门岛的。

    郑森被方原追得穷途末路,只剩下三万残兵,未来的出路是一片茫然。整个福建全投降了,甚至施琅的舰队还驻扎在镇海卫,厦门岛,对郑家的残兵是虎视眈眈。

    反攻福建,郑森暂时是不用指望了。

    他眼下唯一的选择,就是采用刘国轩的建议,先逃去金门岛休整,整军备战后,攻占尼德兰人的台湾岛,再以台湾岛,还有吕宋等地的民力,与方原继续周旋到底。

    郑森坐上了金门水师的主舰,最后一次回望了大陆一眼,冲着仅存的两员大将刘国轩、周全斌,沉声说道,“我郑森绝不认输,总有一日还会回来和方原一决雌雄!”

    二将是轰然领命,一行舰队驶离了金乡卫,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第359章 处处烽烟() 
方原在福州城逗留了一个月,直到赤古台的军报传来,彻底击溃了郑森的三、四郑军,郑森已率军逃亡出海后,才真正的松了口气。

    彻底击溃郑森,意味着玄甲军终于能从福建撤军回南直隶救援。

    方原立刻任命步战营副统领冯廷为福建总兵,总管福建的军务,福建卫所投降了三万军士,方原再派驻一万玄甲军步战营军士,一同留守福建。

    而施琅的舰队,施琅本人率火炮母舰编队暂时驻守在镇海卫,一面监控金门、台湾方向的动向,一面练兵备战,做好收复台湾的准备。与此同时,调派一艘巨舰,五十艘福船,三十艘中型快船北上,回援南直隶。

    纳吉的两、三山地特种营,还有出征的玄甲军士,方原如数的兑现了战前的承诺,分发了十万亩良田作为奖赏。

    余下的五十万亩,其中二十万亩作为玄甲军奖励的军田,还有二十万亩则作为福建应急储备的官田。这些军田、官田,方原令冯廷派驻三千玄甲军士守卫。

    山地特种营经过实战检验,确实是一支吃苦耐劳的劲旅,方原这次出征福建使用非常的顺手,想着将来或许还能派上大用场,便与纳吉商议,征用其中两万精壮回南直隶,待遇比同玄甲军士。

    玄甲军军士的待遇十分丰厚,还有军田奖励分配,纳吉所率的畲人、獠人哪里会不应允?爽快的答应了方原的提议。

    方原便将山地特种营纳入玄甲军步战营的编制,纳吉也升任为步战营副统领,归到步战营统领甘辉的麾下。

    布置妥当一切,方原才率领六万五千玄甲军士,连同两万山地特种营军士,班师回援南直隶。

    方原挂心坤兴公主的安危,实行了三段撤离的方案:其一,方原,赤古台率六千玄甲铁骑星夜兼程的赶回;其二,甘辉率步战营军士,山地特种营随后,沿途军粮补给由当地州府补充;其三,侯承祖率后勤营带民夫,军粮撤回,沿途偿还各州府之前支付的军粮。

    方原全力回援南直隶的同时,南直隶各方战场也在恶战不止。

    南京城方向,采石矶遭到金声桓所率十万左军,四百艘战舰的猛攻,坚持了一个月,终于失陷,五千玄甲军士,还有五千组织的精壮,战死七千余,余下的三千军士撤回南京城,继续驻守。

    南京城告急,景杰立刻调派京口码头的五千玄甲军士立刻回援南京城死守。他又抽调了施福的主力战舰,九十艘战舰顺长江而上,攻打左军的水师,争取切断左军的补给,替南京城减压。

    施福的水师与左军的长江水师大战三场,终于击溃左军的长江水军一百三十艘,左军的水师溃退到九江驻守。

    金声桓的五万左军刚刚攻陷采石矶,就被切断了水路的支援,只能四下出兵,在南京的诸县劫掠,补充军粮。待五千玄甲军士进入南京城后,金声桓的主力才抢购了军粮,推进到南京城下,开始攻城。

    主政南京城的朱慈炤平日里是目空一切,临战却吓得躲在皇宫里不敢出门,连军政会议也不去参加,更不用提前去城墙提振士气。

    高弘图、姜曰广等人则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成日在五军都督府,六部的议事大堂开会,算是应付差事。

    南京城的守卫,全担在了六千玄甲军,还有王承恩、刘敬、赵明义等人组织的太监、民间壮丁身上。

    金声桓围着南京城的十道城门猛攻了一,两个月,还是没能拿下南京城。但南京的诸县已被左军逐个蚕食,百姓损失惨重。

    池州府方向,左梦庚的十万左军进入池州府后,分出三万人将池州府治所西安县围了个水泄不通,余下的七万人则开始四下出兵,洗劫池州府。

    赵全忠的一万玄甲铁骑并未死守在徽州府,而是出兵攻进池州府,也不与左军主力正面交锋,而是靠着机动性,不断蚕食外出劫掠的左军。

    两个月时间,赵全忠与左军大战了十三场,皆大获全胜,斩首一万三千。玄甲铁骑的凶猛,左梦庚是无可奈何,只能合兵一处,五、六万大军直接向推进徽州府推进,想和赵全忠来个正面决战。

    赵全忠也不去和左梦庚决战,而是绕道左军之后,直接攻打西安县城下的三万左军,一击而溃,三万左军直接往左梦庚主力这方溃退。

    左梦庚机动力不如玄甲铁骑,军粮的补给也跟不上,只能无奈的原地坚守,向左良玉求援。

    左良玉再次派出了五万左军支援池州府战局,赵全忠立刻撤回了徽州府,五万左军也再次包围了西安县。左军的军粮补给不上,左梦庚也不敢踏入徽州府境内,只能选择继续在池州府劫掠,筹集军粮后,再强攻徽州府。

    战况再次陷入胶着,但时间已过去了两、三个月。

    京口码头,兵部尚书张国维、天津卫指挥使费成的朝廷水师沿大运河南下,和高杰的明军水路并进,强攻瓜洲渡。在瓜洲渡遇到了扬州水师、海沙帮战船的顽强阻击。

    双方在瓜洲渡大战了一个月,瓜洲渡失陷,朱慈焕率残兵从水路逃回了扬州城驻守。

    高杰的五万明军将扬州城围了个严严实实,猛攻不止。而朝廷的水师则继续南下,攻打龙江、京口两个码头。

    景杰只能向施福的水师传令,立刻回师救火。施福无奈之下,放弃了对左军水师的追杀,也不来不及休整补充,再次杀回龙江码头。

    施福的水师在龙江码头,遭遇了朝廷水师、凤阳水师联军。

    双方大战三日三夜,因施福的水师战舰不足,又连续一个月作战,军士早已疲惫至极,费尽全力,也没能击溃朝廷的水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瓜洲渡失守,朝廷的运兵船不断通过大运河南下,往京口码头登陆。

    不到十日时间,朝廷运兵船已输送了三万周遇吉的晋军,在镇江府的京口码头登陆,强攻不止。京口码头乃是江南最后的屏障,京口码头一旦有失,镇江、常州、苏州、松江诸府皆无险可守。

    双方的大战已进入刺刀见红的白热化,景杰能投入的玄甲军士已尽数投入了战场。无论是太湖基地,还是苏州城,已是无兵可调,只能率仅有的五千玄甲军士与周遇吉部将杨枢的三万晋军在京口码头展开残酷的攻防战。

    晋军乃是周遇吉练出的精兵,战力着实不差,再加上有人数的优势,将景杰的五千玄甲军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前方的战局在苦苦支撑,在后方,小苑、秦展也自知今次为了后宫之争,闯下了大祸。

    小苑本以为这一次不过是一次当年五路讨伐南直隶的翻版,所以为了斗垮公主,不惜四处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

    但战事真的爆发,朝廷、左良玉攻势之凶猛,竟然打得玄甲军各条防线摇摇欲坠,这是小苑始料未及的。

    她这才知拿军政大事来争风吃醋简直是荒唐至极,只能尽数派出三千锦衣卫,前去人心浮动的江南诸府维持治安。只要胆敢在战争期间,在诸府趁机煽动民乱的,无论是东林党文人,还是朝廷派来的细作,一律不经审判,当场处决。

    锦衣卫在诸府斩杀三百余东林党文人后,终于稳定后方局势。

    苏州城的内阁成员王秉鉴,席本桢也不断组织后方的精壮劳力、军资,粮草,不断的运去京口码头,支援景杰的抗战。

    冒辟疆、柳如是二人充分发挥了御用文人的作用,甚至连一贯和方原唱反调的顾炎武,也不断通过江南周报,光明报,向民间传递鼓舞人心,正能量的情报,安抚民心。

    众志成城、数管齐下之下,本是蠢蠢欲动的民心,还有趁机作乱的东林党人也渐渐消停了下来。

    朝廷、左良玉本是十拿九稳的两路进兵,在南直隶僵持了两、三个月,还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是处处烽火,却始终无法击溃玄甲军的防线。

    其中主要的缘由,就在周遇吉的八万主力明军中,有五万被死死拖在高邮卫城下。若这支五万的明军一旦攻破高邮卫,无论扬州城,甚至是镇江京口码头的防线也会立刻崩盘,朝廷的明军就能立刻席卷江南诸府。

    这一场大战的胜负节点,再次来到了惨烈至极的高邮卫攻防战!

第360章 高邮保卫战() 
五万明军强攻高邮卫已有一个月。

    周遇吉将五万明军分成十队,日夜轮流进攻不止,根本不给高邮卫驻守军士休息的时间和机会。

    与此同时,坤兴公主、梁敏也将两千海沙帮众,还有一千玄甲军士分成十二队,每队二百五十人,四面城墙个安排三队,每四个时辰一轮,轮流上城墙防御。

    所幸高邮卫军城并不算大,长一百丈,宽七十丈,利于防守。若是换成高邮城,那这点兵力就捉衿见肘。

    梁敏下令帮里的亲信,在军城里大肆散播,明军破城后,会尽数屠城,鸡犬不留的风声,还有玄甲军援军不日即到的假消息。双管齐下,以增加众人的抵抗意志。

    无法使用火炮的明军只能选择强攻。

    明军先是连夜造了数十个用来攀登的云梯,开始攻打城墙。

    在梁山时常年和明军作战的梁敏熟知明军的战法,早就在城墙上洒了冷水,时值冬日,冬风一吹,城墙上覆盖了一层薄冰,根本就无法攀越。纵然攻到了墙头,也被守军轻松的击落到墙下。

    早就习惯了火炮攻城的明军,对这种攀越城墙攻城的土法子根本不适应,强攻了十日,仍然无法攻占城墙。偶尔有登上城墙的,也被赶来的守军轻松击杀。

    大战了十日,丢下一千具明军的尸体在城墙下,还无法收尸。

    周遇吉受阻于高邮卫下,迫于无奈,只能改变强攻城墙的战法,改用爆破城门的法子。

    梁敏率领众帮众往城门之下砸下巨石,狙击前来爆破的军士。甚至还准备了上百桶清水,一旦明军前来城门安置火药,引线,立刻大水倾盆而下。

    城门外的清水凝结成冰,湿滑异常,大大增加了明军前来爆破的难度,根本无法安置火药包,更别说用引线爆破。

    梁敏还依葫芦画瓢,直接在城门上洒水,覆盖薄冰之后的城门,坚固异常,小型的爆破难以造成致命的损伤。

    八日后,明军的爆破行动也没取得任何进展,又丢下几百具尸体。

    身为主帅的周遇吉知道遇上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爆破城门不成,再次改用挖墙脚的法子。

    挖墙脚,就是将地道直接打到墙脚之下,然后挖断城墙,令城墙崩塌,便能大举入城。

    梁敏见明军开始挖地道,既然无法阻挡,便令军士将城里的一百个沙袋装土、水浸,最后冷冻,做成了一个个硬如坚铁的冻土袋子。

    明军花了五日五夜,终于将地道挖到了墙角之下,西北侧的城墙崩塌了一角。

    梁敏立刻令军士将麻袋,密密麻麻的堆在崩塌的城墙处,轻松堵住了城墙的缺口。

    明军军士冲上去刀砍枪戳,却难以戳开这些比石头更坚固的冻土袋子,这一来一去的折腾了七,八日,仍是徒劳无功。

    梁敏在率众拼死的抵抗,坤兴公主则带着梁嬷嬷,还有七八个宫女,熬粥做饭,安抚受伤的军士。

    海沙帮帮众本就没什么军纪,见了这些姿色不俗的宫女,有三个受了伤的帮众大着胆子趁着没人的时候,奸淫了一个小宫女。

    小宫女既羞又怒,直接告诉了梁嬷嬷。身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