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两人一唱一和的,以赵明义为首的富商谁又敢在众目睽睽下不给方原的面子,离开去入席?

    秦展咳嗽了一声,大喝说,“老大,金陵商帮没一个自愿捐献!”

    方原嘿嘿一笑说,“好,好,那就请入席吧!”

    方原虽是面带笑容,但笑容背后藏着什么后招,这帮富商是完全没底,个个是惊慌万分,目光全落在会长赵明义一人身上。

    他们就是一群墙头草,谁能保护他们财富的安全,就跟谁走。

    眼下的局面,左良玉攻占南京城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而且上次失利之后,绝不会善罢甘休。单凭南京城的那群大明官员,想守住南京城那是痴人说梦。

    南京城将来真的易主了,最先倒霉的就是他们这帮家财万贯,良田万亩的肥猪。他们唯一最优的选择就是先下注在看好的一方,买通后路,以免战乱一生再想赊钱免灾,那就迟了。

    金陵商帮的这帮富商一个个眼光贼尖贼尖的,早就暗地里将方原、左良玉两个南京城周围的大军阀做过了全方位比较。

    左良玉的军队有二,三十万之众,区区江西只有景德镇瓷器固定的财源,田赋、商税收入怎么可能养得起?左军通常就是靠劫掠来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左军犹如蝗虫,一路吃过来,连骨头都不会吐。

    而方原有内阁,有明确的施政纲领,在辖内放开了官府对商人的束缚,允许自由贸易,甚至内阁里还有商人的一席之地。虽然不如大明朝廷官商一体的国策,给予商人的地位、权力更大,但除了不许商人插足行政领域,经济领域几乎全面开放,也算是做出巨大的让步。

    何况方原占据了南直隶、浙江最富庶的州府,财政情况非常良好,除了在绍兴府大肆抄没田地、家产外,还从未有过劫掠官绅、富商的恶劣行径。但凡及早归顺的富商,如洞庭商帮,都能完整的保留,甚至还身居内阁要职。而没有及时归顺的绍兴府富商,招来的就是灭顶之灾。

    两相权衡之下,南京城最有势力的金陵商帮,也早就做出了决定。南京城的大明朝廷是保护不了他们的,如狼似虎的左良玉更是不能去招惹,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如今身为浙直总督的方原了。

    赵明义在来参加奠基仪式之前,金陵商帮就达成了共识,准备投靠方原了,忙连连赔笑说,“方总督前来南京城,真是令蓬荜生辉,我们金陵商帮早就备下了些些薄礼,银子八十万两,还望方总督不吝笑纳。”

    八十万两银子,已是不菲的数目,方原一听这些南京城的富商还算知情识趣,满意的笑了笑,“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金陵商帮若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加入我的商业协会,参与商业协会内阁人选的竞选嘛!”

    亲疏有别,比起洞庭商帮与方原的关系,金陵商帮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内阁人选那是不指望的,能在方原的商业协会挂个号,金陵商帮就算是平安上岸,不会被方原事后清算。

    赵明义忙说道,“既然方总督看得起我们金陵商帮,是金陵商帮修来的福气,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既然金陵商帮的富商都给了银子,随同而来的乡绅代表,曾考取过进士功名的刘敬也代表乡绅阶层站了出来,“方总督初来南京,我们乡里的父老乡亲也没什么可款待方总督的。”

    他从怀里掏出了厚厚的一叠田契,交到了秦展手中,“这,是我们乡里孝敬给方总督的五万亩良田,望方总督笑纳。”

    方原在绍兴府抄没一百万亩良田的‘光辉事迹’令这些南京的乡绅大地主们是不寒而栗,提早凑齐了五万亩田契相送,就当是向方原买个平安的承诺。否则若等方原派玄甲军来取的时候,就不是五万亩良田能轻松过关的。

    方原令秦展收好了田契,又安慰他们说,“南京城的乡绅也可以参加人民总会,参与评选内阁人选。”

    刘敬忙恭敬的点头,连声称好。

    史可法见方原口中说不觊觎南京城,结果人刚到龙江,就开始与南京城的富商、乡绅开始眉来眼去,分明就是别有企图。但方原并未插手南京城的军政事务,只是与富商、乡绅眉来眼去,官府也管不着,史可法也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更可气的是,之前与左良玉开战,史可法向金陵商帮、乡绅募集银子,这些富商、乡绅个个哭穷,最终也只给了二万两银子,五千石粮食来凑数。而眼下方原只是暗示了一下,金陵商帮在众目睽睽下一出手就是八十万两的孝敬,乡绅也送出了五万亩良田,还丝毫不避讳他史可法的面子,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这些消息灵通,门路甚广的富商、乡绅就是最现实的政治风向标,他们愿意给方原良田、银子,而不愿给史可法,就是完全看好方原会成为南京城的新主人,先去投靠明主了。

    史可法是又气又急,却是无可奈何。

    方原是暗中好笑,南京城这么敏感的重镇,强攻而下是惹天下非议,成为众矢之的。不如慢慢的向南京城的富商、乡绅渗透,只要挖空了南京城的经济资源,到时候,南京城不过是一座毫不设防的空城而已,弹指而下。

    在史可法气恼之时,方原凑近了他的耳边轻声说道,“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史尚书已是尽力而为,凡事岂能强求,但求无愧于心吧!”

    方原这话是一语中的,说中了史可法眼下的心境和无奈,更是语带真挚的劝慰。史可法突然发现,对眼前这个浙直总督,大明驸马很难真的发火,只能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第305章 新式明军() 
东宫

    史可法的奏折发来京城已有十日,他在奏折里汇报了已同意方原的玄甲军驻扎在龙江码头,还有方原在南京龙江造船厂打造庞然巨舰的情报。

    接到史可法的奏折后,周皇后、朱慈烺立刻召来了洪承畴、京蓟督师孙传庭前来一同议事,对战争形势的判断,显然孙传庭更为专业。

    朱慈烺举着史可法的奏折大怒说,“这个史可法,明知方原是狼子野心,还将龙江码头、造船厂租借给方原驻扎?!若方原一旦发难,南京城不保啊!史可法是不是也有反心了?”

    洪承畴耐心的解释说,“太子,如今南京城夹在方原、左良玉双方势力之间已是岌岌可危。纵然不租借龙江码头、造船厂给方原,以玄甲军的战力要攻占南京城也是举手之劳。史尚书租借龙江码头、造船厂,也是在借力打力,苦苦支撑,仿效当年韩国借上党给赵国,挑起方原、左良玉的对抗而已。请太子不必怀疑史尚书的忠心耿耿。”

    太子不悦说,“史可法他到底知不知孰轻孰重?左良玉不过是疥癣之疾,方原才是心腹大患,宁可将南京城让给左良玉,也不能让给方原啊!”

    洪承畴反驳说,“太子啊!左良玉就是挂着官兵名义的流寇,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方原则是朝廷的驸马,将江南打理得井然有序。左良玉从不出兵勤王,而方原数次出兵勤王,谁为祸更大,一目了然!纵然是为了南京的上百万百姓,南京城宁可交给方原,也不能交给左良玉啊!”

    朱慈烺厉声反驳说,“老师,正是因为方原善于在江南收买人心,所以为祸更深啊!宁可南京城寸草不生,也不能留给方原资敌!”

    洪承畴、孙传庭听了这话都是浑身一颤,默然不语。

    朱家人自己争天下也就罢了,百姓何罪之有?宁可南京城寸草不生,也要遏制方原的势力,当政者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当众说出这种毫无人性的话来就是丧尽天良,哪里还有半点君临天下的帝王之仁?

    周皇后厉声呵斥说,“太子,竟敢对老师出言不逊,立刻给洪先生赔罪!史尚书的行为,非但无罪,而且有功!”

    洪承畴恭敬的说道,“娘娘真是真知灼见!”

    因为方原娶走了坤兴公主,朱慈烺对方原有着莫名的仇恨,被母后一呵斥,只能冲洪承畴恭敬的下拜,“老师,我之前多有不敬,请老师责罚。”

    周皇后又虚心的问道,“洪先生,孙督师,史尚书奏折上说方原在龙江造船厂的巨舰长六十五丈,宽十五丈。他打造这个前所未有的巨舰,是不是针对朝廷的呢?”

    洪承畴说道,“依老臣得到的情报,方原不仅打退了郑家,而且还参与了倭国的内战,甚至还与窃据台湾岛的佛朗机人翻脸。他在南京打造巨舰,针对的似乎不是北方的朝廷,而是南方的海疆势力。”

    孙传庭与方原更为相熟,以他的眼光看来,方原几次三番出兵与满清恶战,也不是铁了心要独立的叛逆之臣。当然朝廷若逼之过甚,将他逼反,那就另说。

    孙传庭接口说道,“方原打造的这种巨舰,大运河是无法通行的。臣附议洪阁老的想法,方原的目标其实是南方,并非京城朝廷。对方原,朝廷应采取怀柔之策,不易逼之过甚啊!”

    周皇后轻叹一声说,“可方原在江南搞什么内阁,这难道还不是反心毕露?”

    孙传庭继续说道,“方原练玄甲军,朝廷可以跟着操练。方原搞内阁,若真有可取之处,朝廷也可以借鉴。”

    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更对朝廷搞官商一体,官商可以公开勾结的国策是颇有微词。

    官商一体是周皇后提出的国策,孙传庭虽未直言反对,却是指桑骂槐的称赞方原的国策,她是心生不满,不置可否的望向了洪承畴问道,“洪先生的想法呢?”

    洪承畴说道,“老臣仔细的研究过方原实行的,全面开放商业,还令商人、百姓竞选入阁的内阁制度,倒也有可取之处。”

    连洪承畴都这么夸奖方原,周皇后是无话可说,叹声说道,“陛下真是慧眼独具,他大力提拔的方原真是数百年难遇的才俊,可偏偏与我们作对。”

    洪承畴拱手说道,“老臣有一话,娘娘纵不愿听,老臣也是要说。至少在此刻,方原仍是没表现出半点反叛的举动,不仅没攻打南京城,甚至北上,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南方骚扰大明海疆的各方势力。方原的目标显然是先南后北,朝廷就该将目标对准北方的军阀和藩王,先北后南。”

    周皇后赞同了他的建议,又问道,“洪先生,内阁关于今年各省拖欠田赋、商税的票拟出了没有?各地藩王、总督今年的田赋、商税,有没有如实交齐?方原呢?李自成、张献忠二贼呢?”

    洪承畴如实的禀报,“河南、湖广的李自成足额缴纳了之前湖广应上缴的田赋、商税,四川的张献忠田赋是缴足了,销售蜀锦的商税拖欠了一半。方原去年拖欠的田赋、商税,朝廷派黄詹事上门讨要后,也尽数补齐了。”

    周皇后满意的笑了笑,这两贼虽然在自相残杀,但至少对朝廷的号令还算老实的遵行了,看来封地之举算是走对了,“内阁下诏书给李自成,加封伯爵,以示嘉奖。并带去朝廷的旨意,令他再接再厉,继续出兵剿灭不臣的军阀、流寇。”

    洪承畴领了旨意,又说道,“今年各省唯一拖欠田赋未缴纳的,只有山东的刘泽清。此人不止未缴纳田赋,还截留了大运河的钞关关税,一两银子也没缴纳给朝廷。内阁已三次向刘泽清下发催收的公文,刘泽清一概置之不理,未回复一封。老臣建议,应该出兵严惩飞扬跋扈,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的刘泽清。”

    “这个刘泽清简直胆大妄为!”

    周皇后重重的一拍小桌子,怒说,“孙督师,朝廷的新式明军操练得如何了?”

    孙传庭说道,“新式明军的编制已有一万骑兵,一万步兵,五百炮兵。经臣操练了一年,再加上朝廷的钱粮支持。火器用的是采购自噜嘧国的霹雳神铳,武器全是倭式战刀,盔甲是一层铁甲,一层皮甲。这已是朝廷最精锐的军士,随时可以上战场杀敌报国。”

    周皇后点了点头说,“洪先生,仿造玄甲神铳还没有结果么?”

    洪承畴说道,“大明的技术确实研究不出那种硝酸的制造,老臣已重金请佛朗机人回西洋买来化学仪器,还有专业的人才再行研制,可能要多花些时日,还请娘娘耐心等候。”

    周皇后说道,“洪先生,先令孙督师率新练的两万新式明军前去讨伐刘泽清,验证新军的战力,可不可行?”

    洪承畴说道,“可行,孙督师,你即刻率两万新式明军前去征讨刘泽清,攻心为上,攻杀为下。目标只是刘泽清一人还有其党羽,对刘军以收编为主,不可多做杀伤。”

    孙传庭拱手领命,“是!臣立刻率军出征!”

第306章 畏首畏尾() 
方原在太湖造船厂、龙江造船厂下饺子一样打造战舰时,东南海域的尼德兰人与郑家在共同敌人方原的威胁已结成了联盟。双方一个拥有南海最强大的舰队,一个拥有上千艘的货物商船,直接将葡萄牙人、不列颠人前来购买方原销售海外丝绸的商船尽数劫掠了。

    尼德兰人也不再采购方原的丝绸,转而去购买大明原产,通过沿海的奸商走私出来的丝绸,再贩往西洋。

    因海上贸易路线的切断,方原的化纤丝绸买卖几个月来是严重滞销,利润额减少到之前的五分之一,每年损失的银子有百万两银子。但他的火炮母舰编队至少需要一年才能成型,打造完成后还要军事演练战法,要形成作战战力,估计至少要两年时间。

    依施琅、施福的估计,在火炮母舰形成作战能力之前,南下与郑家、尼德兰人决战胜算最多只有两成。

    方原是迫不得已,只能暂时忍了这口气。转而采取之前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走陆路贸易,开始与噜嘧国的商会接触。

    噜嘧国倒是一万个愿意当这个中间商人捞取利润,双方是一拍即合,唯一的条件就是,方原必须将丝绸运输到西安,噜嘧国商人在西安接货。

    这倒不是噜嘧国商人坐地起价,而是因大明内战,江南的丝绸必须走大运河北上,再经河南的开封府西进,达到西安。沿途至少经过山东刘泽清,朝廷的开封府,还有陕西秦王三家的地盘。

    这沿途的三家肯定不会坐视江南的丝绸运送到西安,必然会坐地起价,收取不菲的过路费。

    方原派出大官商徐华分别前往京城的朝廷,还有陕西秦王处商谈货物过境的事宜。

    京城朝廷经内阁商议后,给方原的回复是,朝廷不切断江南丝绸卖去陕西的商路,但每运输十匹丝绸到陕西,必须给朝廷缴纳三匹丝绸的过路费。

    方原与陕西的秦王朱存极是老交情,朱存极也爽快的答应了过境陕西的要求,只收了每十匹丝绸缴纳两匹丝绸的过路费。

    原先是销售6两银子匹的丝绸,经过沿途的加价,到西安的价格则变成了9两银子匹。再加上沿途的运费,至少是12两银子匹。这个价钱比原来的高出了一倍,噜嘧国也是爽快的应了,因为转手卖去西洋,至少能翻上几倍。

    尼德兰人既然要自断商路,与方原打起了贸易战,西洋化纤丝绸的涨价也就在所难免。

    徐华从京城,陕西走了一圈,谈妥了所有运输环节的通行证后,正准备返程时前去山东的济南府与刘泽清谈判,却传来了京城朝廷派出孙传庭,率两万新式明军攻打山东军阀刘泽清的消息。

    徐华忙逃到了兖州府暂住下来,因济南府是丝绸北上的必经之地,他只能在兖州府等候朝廷讨伐刘泽清的结果,再决定要不要前去和刘泽清商谈。

    刘泽清面对朝廷的征讨,仗势着有十万大军,起初还想与朝廷掰一掰手腕,争取个独立军阀的地位。

    双方刚一开战,孙传庭的大军刚刚开到河间府,便向山东省的东昌、青州、莱州、登州,还有兖州府的鲁王朱以海下达了诏书,令各府的知府、指挥使一同起兵,共同讨伐刘泽清的大本营…济南府。

    朝廷的诏书一到,山东省境内的东昌、青州二府的知府、指挥使立刻就宣告归顺朝廷,与刘泽清划清界限,并派出卫所的军队,与孙传庭讨伐的大军遥相呼应。

    莱州、登州二府虽未立刻响应,但还是关闭了城门,显示绝不会支持刘泽清的态度。

    平日里这些知府、指挥使对刘泽清是恭恭敬敬,令刘泽清形成了严重的误判,以为山东以北已是他刘泽清的自留地,可以据山东对抗朝廷。未战便生内乱,输了个七七八八。刘泽清这才看清楚形势,天下,仍然还是大明的天下;山东省,还是大明的山东省,而不是他刘泽清的。他想据山东对抗朝廷,那根本是异想天开。

    面对孙传庭咄咄逼人的攻势,刘泽清孤军一支不敢在济南府死守,一战未打,便放弃了大本营,山东重镇济南府,率军带着搜刮而来的金银,往莱州、登州二府逃窜。

    兖州府的鲁王朱以海心里的小九九还盘算着要不要学秦王、庆王、肃王,争取在兖州府当个土霸王。结果一见到刘泽清兵败如山倒的崩盘,吓得连忙派出两万鲁军,开始北上与孙传庭汇合,共同讨伐逃去了登、莱二州的刘泽清。

    刘泽清一行在莱州府被拒之门外,因孙传庭的军事压力,却不敢攻城,转进到登州府。

    登州府仍是不愿接纳他,刘泽清见孙传庭还未追至,立刻发兵攻打登州府。一连五日,终于攻陷了登州府。还未喘过气来,孙传庭的两万新式明军已如影随形的追至了莱州府。

    莱州府知府、卫所指挥使立刻开门迎接朝廷的大军入城。

    刘泽清守着区区一个登州府,哪里还有和朝廷叫板的本钱,吓得连忙上书向朝廷求饶,愿意恢复对朝廷的田赋、商税,双方罢兵言和。

    内阁立刻拒绝了刘泽清罢兵言和的要求,责令刘泽清立刻投降,交出手中的军队,然后前往京城受审。

    刘泽清被断了所有的后路,若被押去朝廷受审,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个险绝不能冒。刘泽清走投无路,干脆一咬牙,向满清皇帝多尔衮发去了诏书,请求多尔衮出兵援助山东,事后以金三万两,银五十万两,男女人丁十万酬谢。

    多尔衮因国内皇太极嫡系力量的牵制,不敢大规模从辽东进军关内,但派出一支偏师援助山东,讹诈刘泽清,捞点好处的能力还是有的。他一得到刘泽清的诏书,便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