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洪荒有座山-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烛影微微摇头,并没有立即回应。只觉得跟他们说话挺费劲的,一个个总喜欢东拉西扯,最后说出的目的还冠冕堂皇。

    “佛祖要度孙悟空与我何干,你们只管去做便是。”李烛影无所谓的道。“这孙悟空得罪的是天庭,菩萨应该去天庭那边与玉帝商谈。”

    “道友所言不差,此番前来贫道只为求道友一个承诺。”观音慢条斯理竖起一根手指。

    李烛影笑笑:“菩萨请说。”

    “请道友莫要再起波澜,那孙悟空被道友诱骗,顶替了你的徒儿侯明,对你的怨念非常重。五百年间叫嚣不断,难以管束。到时若是释放了他,只怕不愿同取经人一起西行,贫道想向道友求一物。只需要道友答应即可。”

    观音连忙开口说道。

    “何物?”

    李烛影疑惑的问到。

    “求一金箍!”观音道。

    李烛影恍然大悟,马遂当年封神一役,没有被佛门强摄了去,如今客居苍梧山潇水峰。不是说佛门就没有办法制住脱困的孙悟空,而是一切诸法都没有金箍来得方便。

    金箍仙马遂的名号,在封神时期就威名赫赫,他所制的金箍,对使用者的要求不高,无需使用者拥有高深法力,只要念动对应咒语,便能发挥金箍威能。

    马遂久居苍梧,平时都不见人,如今,也就李烛影等少几人能见到他,这才是最为关键之处,这一点,也是观音无奈之处。

    “那让本座仔细考虑一下。”李烛影不置可否的说道。

    “不知道友要考虑多久。”观音立即追问道。

    “本来本座这次正在思索创造一门道法神通,若不是是菩萨前来,只怕我就要闭关去了,菩萨要知道,这灵光一闪非常难得,能让出时间见菩萨一面,已经是……呵呵,我这已经达到关键之处,只怕分不开身,闭关后什么时候醒转也是未知之数,要做出决定的话,只怕要等到我下次出关再说。要不菩萨直接去寻我马遂师兄吧!可惜马遂师兄常年……”

    李烛影话语平静,还好心的给出建议,言语中却又若有所指。

    观音也是经过事的,李烛影言语中的机锋几乎在瞬间就被猜到了。他是何等心智,联想到佛祖在他临行前的话,也就更明白佛祖的先见之明,在略微沉吟后,观音道:“马道友行踪飘忽,要找到他怕是要废不少时间,这事恐怕还要劳烦道君你,我们也不白要拿金箍,其炼制材料由我们出,这里还有当年上古妖庭破灭时,我佛门获得的一位妖王的传承骨,若是道友需要的话,贫僧可以做主将之赠送给道友。”

    话语中,没有丝毫的犹豫,显然是早已经有所准备。

    李烛影一见便知道自己再无拒绝的理由,那赫然是一具金乌骨。身边坐着的玉谡一直安静的听着两人的你来我往,直到观音拿出那副金乌骨,神情大变,气息暴躁。

    一把握住玉谡的手,不着痕迹的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又对静候在不远处的项羽唤来:“扶你师娘去歇歇。”

    。。。。。。。。……

    李烛影与观音足足在凉亭中商谈了不下一个多时辰。最终观世音方才带着善财童子,净水龙女自澧剑峰上离去。

    看着佛光远去,李烛影嘴角边露出一抹的笑意突兀的一收。

    玉谡在观音一走,就急切的来到李烛影身边,看着虚空中沉沉浮浮的金乌骨,心中大恸不已。时哭时笑,不能自已。

    “影哥,这是我二哥的骨…是二哥…呜呜……”

    “莫哭,这是好事。”

    李烛影也不知该如何安慰她,只能沉默的将玉谡搂在怀里,让她尽情哭一场未尝不是好事。

    玉谡这些年生活的太压抑了。

    “影哥,二哥的骨还在,那其他兄弟是不是也还沉睡在大地的某处,亦或是在那位大能的手中。”玉谡的话充满着希冀,看着李烛影的眼神也充满执拗。

    “谡儿,你要知道金乌之火焚天灭地,金乌身死,其火不灭,知道其躯湮灭,其火方熄。二哥之骨能得保存,怕是佛门大能出手妄图谋利所致。”就算还有金乌骨存世,怕也只是残骨而已。

    为了保存下这具骨,佛门怕是折损了不少好手。金乌骨内蕴含着暴虐的意念,随着时间日久,如今这股意念仍旧强胜,可见是佛门无法将其化为己用,这才拿出来与李烛影交易。

    玉谡知道李烛影说的是事实,不免心中更加悲痛。

    李烛影招回阿青回来陪着玉谡,又让绛珠好好服侍。再去信给牛魔王,让铁扇公主带着红孩儿来山陪着。

    “啧啧,佛门的手段可不小,连金乌骨都能弄到手,还如此完整,这可是好心思啊,不过,他们就不怕我记仇,我好歹也是妖庭的女婿。”

    为了释放那只猴子,佛门这次可是出了不小的血,还挑起了李烛影悠远的记忆。这具骨李烛影和玉谡决定送去北俱芦洲,届时怕是又是一场是非。

    这次佛门不仅仅是拿出了金乌骨,除了炼制金箍的材料,还给了功德金莲的莲子一粒,功德池中的一对锦鲤,珞珈山的下品先天紫竹笋一棵,其他类型的功法典籍道经亦不在少数。加起来,虽然数量不多,可价值不小。

    李烛影本也不欲多要东西,奈何看了金乌骨后,心中气性来了,直接大大的敲诈了一笔。

    这佛门和他的恩怨怕是一时半会平息不了,别说是就此解开两不相干,如今只怕是要更加深重,若是妖庭那两位妖帝再掺和进来,恐怕局面还要更加混乱。

    恐怕整个佛门都会暗中嫉恨上苍梧,嫉恨上李烛影。谁还没有一点脾气,和尚也不全是吃素的,还有欢喜佛道去嫖呢!

第451章 世家门阀() 
独孤英离开苍梧,随后继承皇位,可压力却非常大。他一直不知道,原来这个位置如此之沉重难行,天下自汉之后分裂,连年不断的争斗,人才辈出。直到父皇杨坚才一统。

    自三皇奠基,五帝分伦,圣王治世皆赖教化,君臣和则社稷安,黎庶和则天下定,戎夷和则八荒宁。

    杨坚统一南北,王化治世,多赖朝堂文武,世家大族。杨广想法先王之法,使君臣其治,百姓融融,让天下安乐,河清海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河宁定,海内承平。

    然,祖龙已死,新帝压不住诸君。

    那些开国老臣世家门阀,一个个都有自己的私心,居功自傲,占地占田。陇西李家,其姓氏始祖乃是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虽然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在两汉三国到西晋,一直默默无闻,隐姓埋名。

    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的三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

    当西凉被北凉灭后,主要著名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

    现在陇西李氏的家主正是李渊。

    二李歆的另一支后人,乃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

    杨广思及,师兄李白便是这一支李氏之后,或可借着这份关系,同陇西李氏修好。

    陇西李氏自秦始,到如今,人才辈出,势力庞大,年月里虽有低谷时,可也是潜龙在渊,一有机会,便是那升天之龙,不可小觑。

    现代家主李渊年轻有为,才貌双全,小小年纪便成为一族之长,在陇西之地的名声显赫,深受陇西人民的尊敬与信赖。

    杨广深知,与李渊只能交好拉拢,丝毫不能得罪。

    除了陇西李氏,还有陈郡谢氏,琅琊王氏那也是两个顶尖氏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形容的便是乌衣巷内最后的豪门——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始祖是曹魏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进入仕途,使得陈郡谢氏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

    东晋时,谢尚,谢万使陈郡谢氏逐渐崛起。而谢安、谢石、谢玄、谢琰四人所导演的淝水之战,这是一个传奇时刻。

    在东晋到南朝的两百多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十二代、一百余人。他们大多进入仕途,遍布政界和军界,发号施令,高居人上,有时还能摆布皇帝,成为远比皇族还高贵的士族领袖。

    这其中,谢灵运、谢眺,都是当时难得的俊才。其中更为难得的是,其中还有一位六朝第一才女谢道韫。惊才绝艳,若不是被儒门先一步看中,李烛影都曾想将其收入门下。

    然,盛极必衰,一场飞来横祸——侯景之乱横扫江南,加之历朝皇帝对谢氏的猜忌,陈郡谢氏急剧没落。陈朝末年,当谢贞去世后,这位昔日华丽豪门,伴随着乌衣巷一道,无奈的落下了帷幕。

    有道是:“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后,必以王为相”,这便是琅琊王氏了。从这两句话中就能看出,琅琊王氏底蕴不凡,切人才济济。

    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江东之豪沈约曾言:“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在《二十四孝》《二十四悌》中闻名遐迩的“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是出自琅琊王氏,他们的孙辈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更是开启了权倾天下的江左豪门。

    王氏家族在南朝时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带个“之”字。像是:王羲之、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还有徽之、献之、恢之、陋之等等。名字带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也算是一绝了。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王羲之,和其子献之。羲之他以书入道,以书为载体,将一身修为臻至化境,以《兰亭序》证道“书圣”!他的道场在会稽山阴,学生门徒遍地,友人同道甚多。

    琅琊王氏子弟之强盛,却也不能永远强盛,书圣王羲之虽强,却也只是一人之强。

    基于与陈郡谢氏同样的原因,南朝的琅琊王氏开始衰弱,这时候,王导的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王肃的女儿被宣武帝讷为夫人,孙女又嫁给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走向衰落。

    这两个强大的氏族虽然衰落了,可其底蕴仍在,将来之事都还未可知。

    在此外,沛县刘氏乃是最显赫的皇族。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

    这一族中多为皇室,历朝被人所忌,也一直被人提防。如今已经刘氏一族已经化明为暗,鲜少露面人前。

    杨广接手皇位,思及历史,想到秦皇统一天下,二世而终。历史何其相似?如今杨坚统一了天下,传到了他手中。朝堂上的局势不容乐观,如今君臣心相异,社稷如何安?贫富不均,财富皆掌握在氏族手中,黎庶难治,戎夷在外虎视眈眈,时有侵犯边境……

    除了外族外臣,世家门阀之外,亲族也不省心。

    杨广继位后,蜀王杨秀被人陷害,言其以巫蛊之术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杨广忍痛剥夺其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

第452章 举步维艰() 
杨广忙着平衡各氏族,安抚突厥,可在这时,他的侄儿长宁王杨俨犯错被人抓住把柄,杨广气愤之下失了冷静,下令将其诛杀。

    随后,剩余的侄儿,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一个个被人抓住错处。杨广顿时察觉到不对,他想保全这些子侄,将他们贬到岭南,让他们远离朝堂是非。

    然而,他们被送走两个月后,有消息传来,他们在前往岭南路途中遭遇到了马贼,诸子全部身死。

    杨广听闻噩耗,一个踉跄,差点没怒而杀人。下令去暗查,一个准确的消息也没有,到头来也只是杀了一批马匪不了了事。

    杨广又想起了秦二世,亲族尽死,下一步就该架空他了。

    只是这朝中谁是李相,谁是赵中车府令?杨广忽然觉得四面楚歌,没有一人能够信任。他已经修书回苍梧,请李白为他说项,希望能拉拢陇西李氏为助力。李白是“武阳房”李,与李渊的陇西李到底是两支,能否成功还在两说。

    无法,杨广百计频出,迎娶了兰陵萧氏之女为皇后。

    兰陵萧氏,“两朝天子”。接连两个朝代,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

    萧氏一族起源于西汉位列三公的萧望之。兰陵萧氏以儒学传家,数代不辍。萧望之子萧良、萧咸、萧由皆是儒门传人,通晓五经。 真言可达天庭,可镇妖邪。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萧望之十三世孙淮阴县令萧整带领整个家族渡江南迁。从萧望之四世孙萧道成开始,这个家族开始飞速发展。他们不仅仅是南齐与南梁的皇族,更是一群杰出的儒学大家。

    如开创竟陵八友的萧子良,传言萧子良任会稽太守时,有邪道常来城中掠夺女子采补,萧子良在城门口一笔写下一个“震”字,那邪道再入城时顿时被雷霆劈死。

    萧氏女为皇后,萧氏一族自然愿意给杨广方便。

    同时,杨广重用同宗越国公杨素,与其子杨玄感。好歹稳定了些局面,不至于任人摆布。

    尽管如此,局势仍旧不容乐观,天下氏族林立。

    除了陇西李氏、琅琊王氏、刘氏、萧氏、谢氏和杨氏,还有四大家族,人才鼎盛,财力雄厚。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清河崔氏,更是为“四大家族”之首。这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

    ——其中的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更是将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个颠峰。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这范阳卢氏,便是“四大家族”之二。

    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这两人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卢熬修儒门法,五经信手拈来,卢生好观天象,于占星看运一道颇有建树。

    到了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时,更是诞生了一位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

    人才鼎盛,修为不凡。他们均出自范阳。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四大家族”之三。

    “幽公六代孙荣,号郑君,生当时,汉大司农。当时六代孙穉,汉末自陈徙河南开封,晋置荥阳郡,开封隶焉,遂为郡人”。从燕太子詹事郑温开,温生四子;涛(西祖)、晔(北祖)、简(南祖)、恬(中祖)。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四大家族”之四。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十二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三人位至“三公”,如:司徒王浑。

    在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新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如此四大家族,源远流长,每代皆有能人。有甚者更是出过帝王!这些家族底蕴深厚,有人有才,有修行之法,有先人威能。杨广只能对他们怀柔!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家族传承这么久,关系错综复杂,或多有姻亲关系,可以说对他们是轻不得,重不得。

    ……………

    苍梧山,李白收到杨广的传书,略一思考,便同李烛影告了假,他要亲自回族中一趟,请“武阳房”的族长出面去陇西。

    李烛影听闻此事,只是点头允了。待得李白转身走了,这才摇头叹息。

    小鬼同李白一同上山,所以两人都对彼此比较关注,看得师父摇头叹息,小鬼不经心生疑惑问到:“师父为何摇头,是否是李师弟此行会有不顺?”

    李烛影笑笑不语,又开始将道说法,小鬼见了也不便多问,只能按捺住自己,心思很快也被潺潺道音吸引,在无暇他顾。

    话说李白出了澧剑峰,径直往牛轧峰青景院寻杨天佑。

    牛轧峰是苍梧九峰之一,峰上圈养着一些仙禽灵兽,每一个苍梧弟子,在修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能在此签下一道灵兽契约,作为其出行的坐骑。

    杨天佑生了三个好儿女,如今个个修为了得,如今牛轧峰便是由杨天佑管理。

第453章() 
杨天佑生了三个好儿女,个个修为了得,杨家兄弟与侯真龙马等弟子交好,杨婵又得了阿娘青眼,还特地赐了宝莲灯与她护身,李烛影也乐意给他们兄妹三人一分薄面,让他管着苍梧牛轧峰。

    当年他与玉帝之妹相恋,触犯天规,惹下了一堆麻烦。玉帝之妹被贬下凡,历经红尘情劫,若不是李烛影插手,杨天佑怕是要挫骨扬灰,回归虚无。

    李白怕耽搁时间,选了一只仙鹤为坐骑,乘风下了山。

    李烛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