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高傲与所谓的贵族不同,他那种高傲似乎生来就与任何人平等、他关心百姓的疾苦,但是却又有着小肚鸡肠,他关心朝政但是又爱着自己的小家,他可以毫无顾忌的面对朝廷的诸公,也可以理直气壮的面对高高在上的帝王甚至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紧张。。。。。。
这些与众不同之处几乎所有人都看的非常明白。只有杨铭他自己,似乎并未觉察到!
然而现在!
当一切的事情都关系到他自己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被融入到了这个时代,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如此!
看着三女渴望的样子,虽然她们都表现出一副微笑的样子。
但是杨铭却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
或许她们现在紧张之极!
或许他们现在早已经认命!
。。。。。。。
然而他不能!
“公子,不必为我们担心!”妙云算是比较了解李嫣然的,回想起在光华村的日子她不由的一脸向往之色。看着杨铭眼中露出了几分爱意,她还记得当初在马车里两人见面的场景,她还记得当初与杨铭一起坐着漕船前往京城,对于她或者其他两女来说。这段时间无疑是她们最快乐的时光。
在这里她们不必披着一张虚伪的面孔见那些她们根本就不想见的人,在这里除了杨铭没有人知道她们的身份,在这里她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去街上买点儿小零碎,然后关起门来幻想着种种的一切!
“既然打定主意跟着您,我们其实吃再多的苦也没什么的!再说,嫣然姐姐管理后院本就是她的本分。奴婢几人自然要听她的差遣!”妙云小脸一红,李嫣然的心里他非常清楚,继续道:“况且您也是个心善的人,为我们好,而我们。。。。。。”
说着,说着,几女脸上都红润了起来。
杨铭能够守住本心,这段时间可以说杨铭但凡想要干点儿什么那么她们都会接受,但是杨铭没有,他甚至只要感觉到了有那方面的需要便立即克制自己,这样的事情三女都经历过,在闺房之中三女甚至还为此相互吃醋!
但是杨铭没有失去本心,他给与了她们所有人尊重。
所以三女便更加的珍惜眼前的人!
其实话说道了这个地步三女的心思杨铭都已经完全懂了!
特别是夏雨柔她是打定主意要去蜀中了!
两天后。
杨铭拜别了杨延和、庞颜甚至还有那个不是岳父的岳父夏。商。这才带着几女与履千北登上了字京城前往河南的漕船,当然,一路随行的还有礼部的一众官员以及被工部派往蜀中为杨家修缮祠堂的工匠以及一位工部主事。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师,踏上了回乡的路!
。。。。。。。
“杨公,怎么现在后悔了?”
尚书房,嘉靖一脸好笑的看着杨延和,这里今天只有他们两个人因为这段时间关系的缓和他们说话都相对随意了一些。
杨延和叹息了一声道:“这才是真正的天纵之才,有时候老臣都以为他到底是不是上天派来拯救我大明江山的,你不知道,就在昨天杨铭的那几个随便上路去了思南,想必陛下你也应该清楚!呵呵,回乡,政务两不误,这样的人真是国之大幸!只是老夫还有一点儿不明白,这杨铭为何当初要将履千北这么一位锦衣卫校尉放在风口浪尖之上?”
“杨师傅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嘉靖并不认为杨延和看不出来,杨延和这么说其实只是借他的嘴说出来而已:“卤肉的事情李千户已经给朕禀报过了,而且杨铭似乎在下一盘棋,还记得上次授官大典上我们的猜疑吗?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校尉居然能坐拥万贯家产,那么其他人呢?”
“他这是在树典型啊!您想想,若是其他人呢?如果有了好的法子那不是也可以拥有如此身家?朕其实这段时间也在琢磨此事,而且京城这段时间不仅是吃食,比如照明用的灯还有其他的东西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就拿琉璃来说,据锦衣卫密报在金水河那边而且离你的府邸还不远哪里就有人曾经烧纸出了半透明的琉璃,成色虽然比不上波斯那边传过来的,但是那位匠人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些诀窍发誓一定要研究出来!若是被他研究出来后,你想想到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不只是如此,还有煤炭,他们也想出了新的用法,那就是炼铁,而且效率也高的很。。。。。。。”
君臣两人谈话,最开始还有些顾忌,可是随着话题的深入渐渐的都放开了许多。
杨铭其实也有担忧,就是国朝到底是应该以农为本还是以商为本,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了他不知道多少天了。
要知道以前的国朝那便是以农为本,古人便有农以养国,士以治国的话,可是如今的情况却是商税逐渐有了代替农税的趋势,这不由得让他非常困惑!而最主要的是他深知,无论什么时候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必然是不会错的,可是当人人都成为了商贾之后银子是多了,可是那时候这千千万万的百姓还有人种粮食吗?没有粮食的国家如何叫做国家?根本就不用别人用兵,或许那个时候自己便开始内战了!
嘉靖也陷入了沉思,杨延和的担忧他也曾经有过,不过当时他也并没有在意,可是如今杨延和提起来无疑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他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件事情的危害性,但是。。。。。商税又却是为国朝解决了不少的困难,至少以目前看杨铭的办法都是可行的,可是如果要放弃那么朝廷立马又会陷入以前的尴尬处境,可以说大明朝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开始了矛盾的激化。
而正在这时候黄锦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张图纸道:“启奏陛下,杨铭离开京城之时请李千户给您带了两张图纸,此时事关国事,老奴不敢耽搁。。。。”
PS:第二章送上,看来第三更是赶不上了,明天吧!可好?
(。)
第228章 铧式犁(求订阅)()
而正在这时候黄锦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张图纸道:“启奏陛下,杨铭离开京城之时请李千户给您带了两张图纸,此时事关国事,老奴不敢耽搁。。。。”
“杨铭让李基转呈过来的折子?”杨延和有些狐疑,杨铭这个人到底如何他还是清楚地,心底算的上良善二字,可是他为何要在临走之时居然还上这么一道折子?虽然这道折子似乎有些不成规矩仅仅只是两张图纸而已,但是他脑子里立马又想到到,这家伙估计又出什么鬼点子了!
鬼点子?
嘉靖可不那么认为。
算起来杨铭所谓都可以算的上利国利民,既然有图纸他还是准备看上一看。
图纸并不大,也就是一般公文的纸张大小,不过上面却是由炭笔勾勒的线条,可是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线条居然将一把犁头活灵活现的画了出来。
要知道犁以翻土为主要功能,并有松土、碎土作用的土壤耕作机械。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
追根溯源其实埃及、中国、波斯等农业古国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了用牛拉的原始木犁二欧洲的铧式犁创始于8世纪。
直到1847年,圆盘犁在美国获得专利,1896年,匈牙利人创制了旋转犁。
而铧式犁却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耕作机械,不过圆盘犁切断草根的能力较强,但覆盖性能不如铧式犁,用铧式犁和圆盘犁耕翻的土壤,其细碎、平坦程度一般达不到播种的要求,还须进行耙地、镇压等后续作业。此外,用铧式犁和圆盘犁耕地需要很大的牵引力,而拖拉机所产生的最大牵引力受轮胎附着性能的限制,其功率得不到充分利用到了19世纪末叶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新的耕地工具,创制了各种驱动型土壤耕作机械。如旋耕机、旋转锄等。它们的突出优点是可以一次获得非常疏松细碎的种床,但生产率较低,能量消耗较多,翻埋残茬、杂草和肥料的功能也不如铧式犁。
“这是犁头?”嘉靖脑子有些转不过来。犁乃天下耕种之神器,这他自然知道,可是杨铭所画出来的犁头却不大一样,为全悬挂式铧式犁,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既可以用畜力,也有用人力来驱动只是这虽然看起来像犁但是模样却根本就发生巨大的变化饶是嘉靖也是看了又看也不敢确认。
“杨师傅,你来看看?”
杨延和听到嘉靖说是犁,心里不免有些好笑,嘉靖乃是藩王出身,自然而然耕作之事在他看来并不知晓,要知道在大明朝对于藩王实际子无论是当政的皇帝还是朝廷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当猪养!
其主要目的还是怕再出现当年朱棣的事情,毕竟有了前科所以自然都希望其他的藩王吃好睡好,哪怕你就是天天寻欢作乐都成。越是贪财好色他们就越是喜欢,反之,若那位藩王励精图治,呵呵那就对不起了,你这是想造反啊?
所以,藩王出身的嘉靖不懂农事自然是常情,对于嘉靖不认识犁杨延和一点儿也不奇怪。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杨延和还是将眼睛朝着图纸上看。
两人坐的很近,因为只有君臣二人并没有多少的避讳,杨延和看到了图纸的那一刻,整个眼睛都呆住了。
那图纸上的东西与他认知中的犁根本就是完全不一样。
“这。。。。。。。”
他说不出话来。这俨然超出了杨延和的认知,要知道自古以来祖辈里传下来的犁头就没有这般模样的,可是这图纸不仅画成了实物最关键的是在上面还密密麻麻的用蝇头小楷标注着尺寸以及相关的比例,甚至关键之出的处理也详细的写了出来。
杨延和敢确定。如果用这张图纸交给工匠的话那是绝对能很轻易做出来的,可是这犁果真能如图纸上所说的日耕百亩吗?
日耕百亩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古代之所以产出不高其实除了肥料、农药之外耕种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因为犁头吃土不够深那么翻地的泥土便不能均匀的翻出来,那么土壤也不能得到阳光的杀毒和细碎,所以播种之后无论是出于种子发芽的生命力还有土壤的覆盖率以及根的扎根情况都会多多少少的受到限制。所以这产量自然便上升不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耕种方式的老旧,能用牲口犁地其实也是少数人,这些人一般都是当地的士绅,哪怕就像杨铭一家当年买牛一样那也是需要全家老小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积蓄这才能买上一头,饶是如此如果不是当年杨铭治好了老牛指不定杨家当年便翻不过坎而债台高筑了!
在农家,一头牛绝对比人命值钱,哪怕是全家老小不吃饭也会在冬季的时候为牛买上一些黄豆配这干草吃。
可是即使如此,因为耕种方式以及生产工具的落后,一头牛加上一个劳动力一日之间从早上开工到下午收工,也不过仅仅能耕地不到二十亩地而已,这还是在泥土相对平整并且松软的情况之下。
可是杨铭这图纸上却说一百亩,虽然上面似乎确实是多了几把犁刀,可是。。。。还是让君臣二人有些不敢置信。
如果是其他人说着犁一日能犁地一百亩,那么无论是谁也不会相信,甚至会还会破口大骂!但是杨铭不同,杨铭创造出来的奇迹已经够多了,作为他如今的声望杨铭根本就不可能哗众取宠,他说着犁能犁地一百亩那么定然能犁地一百亩。
“陛下!依老臣看这铧式犁。。。。说不准还真。。如杨铭所言。。。。一日能犁地。。。。一百。。。亩!”杨延和最先清醒了过来,不过他说话的嘴巴都有些哆嗦了!
一百亩啊!一日便能完成!
那么这里面能让多少人腾出手来干其他事?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犁那么简单,他甚至看到了整个大明朝因为这新出现的铧式犁从而再次富足。
PS:第一更送上,今天找人谱曲了,找了好多朋友都感觉不太好,哎!歌词就是发表在作品相关里的那首《兰亭记》有会作曲的朋友吗?(。)
第229章 第二章图纸(求订阅)()
那么这里面能让多少人腾出手来干其他事?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犁那么简单,他甚至看到了整个大明朝因为这新出现的铧式犁从而再次富足。
嘉靖作为大明史上政治智慧最高的皇帝之一,他自然知道这犁的重要性,说是国之重器那根本就一点儿也不为过!
“好!好!好!”他一脸激动,正如杨延和所说,如果这犁头真的能犁地百亩那么只要江南一地或者推广全国那么这解放的劳动力会达到什么程度?而大明朝的那些大好河山又何愁无人耕作?大明其实根本就不缺地,或者说只是没有开垦出来而已,本来种地就已经非常困难谁还有闲心去开荒?要知道即使开荒后土地也并不就是自己的!而那些荒无人烟之地大多都是烟瘴之地,那些地方谁敢去?
可是又了这铧式犁就不同了,朝廷完全可以大量的移民,将人口众多之地迁移到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那么十数年之后大明朝可用之地又会是多少?到那个时候天下间也许便再无饿死之人了!
“启禀陛下,杨公子当时交这两分图纸给李千户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黄锦看嘉靖和杨延和都似乎非常高兴也笑着在一旁说道。
“他还有话?”嘉靖侧过头问道:“他说了什么?”
黄锦道:“杨铭说着犁需工部尽快打造三百具到时候由走货运运往思南,不过这钱他不打算给了!”
嘉靖一听,顿时乐了!
“哈哈哈哈!这杨铭。。。。。”
“这杨铭也有耍无赖的时候?”杨延和也跟着乐了,不过三百具犁能换来制作方法怎么看也不亏,其实不用杨铭说他也打算给杨铭配置一些过去,虽然杨铭有着金手指之称呼,但是毕竟思南太过贫穷想要一下改变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朝廷或多或少能够支持一下那么对于他工作的开展那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
嘉靖满意的点了点头,杨铭的要求一点儿也不过分,当下对黄锦吩咐道:“黄伴伴。从内府之两万两银子给杨铭送去,就说这是朕给他的犁头钱,不过三年之后可别忘了还朕一个年赋一百万两银子的思南!”
“陛下这是哪儿的话,按说奴才这话是不该说的。不过看陛下和杨公都这么高兴奴才也是碎几句嘴!”黄锦本来就一直对杨铭非常有好感,并且杨铭也真的能办事也能往朝廷里搬银子,这样的臣子可以说那就是完美到了极点,他虽然只是个宦官但是毕竟是嘉靖的人,有些话嘉靖不好说他却没有什么顾忌。于是便开口道:“陛下,杨铭这献犁之功您可还没有赏呢!”
赏!
自然要赏!
正所谓赏罚分明才能服人!也才能让其他人受到鼓舞!这便是榜样!
嘉靖也想到了这一点。
可是刚刚才给杨铭的未婚妻和生母恩赐了孺人出身,这又赏。。。。。
杨延和也觉得这件事还真的是有些伤脑筋,于是便岔开话题对黄锦道:“黄公公,不知杨铭那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不妨也拿出来看看!如果也如这第一幅图这般利国利民就算是让他马上回京主事一方老臣也无话可说!”
他也是看出来了,杨铭这个徒孙根本就不是常人,常人能想出这些东西?这第一幅图已经是大手笔那么第二幅图呢?想必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嘉靖也一脸急切的看向黄锦,这一次他是不打算一个人先看了,便示意黄锦将图纸平铺在桌上。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不一样,第一幅图还可以说是图。那么这第二幅图根本就不算是一幅图,而是一幅画了!
这画被分城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叶子,这叶子如同藤蔓一般但是叶子呈心形状,从画里就可以看的出来这叶子似乎非常的肥厚就是当做菜吃也是没有问题。
第二部分却是一块如同地瓜一样的东西,不过根茎却不似地瓜那般呈圆形,而是椭圆,并且根须之间的块状根茎还不少一根藤蔓之下居然画出了四五个。
第三部分就不一样了,不仅画着一些线条还写明了烹饪办法,叶可菜食,根茎可煮、蒸、炸、烤。。。。。。。
然而这文字间又一句话惊的在场的三人都不约而同的抽了一口冷气!
红薯。于福建等地有少量番邦人士引进,在当地略有种植,但是其种植方法有误。。。。若良田耕种一亩之地可产红薯百石,。。。一席话让他们又是惊讶又是气愤!
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么高产的农作物居然大明朝早就出现了。可是到现在如果不是杨铭提起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亩产百石之粮啊!这能让多少人活命?能让多少灾民因此而远离饥饿?如果全国普及这大明朝何来造反之危?
说到底,除了心怀叵测之人,一般农民起义主要还是因为吃不饱饭,可是这亩产百石之粮的出现无疑便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亩产百石有些过了!”杨延和道:“可是只要能够达到一半,老夫便谢天谢地,哪怕有人当着老夫的面要给他立长生牌位老夫也不管了!陛下你看这纸上还写道此农物旱地也可生长。只不过产量低了不少,可是即使低至五成那也是不小的产量,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是福建那边还需要专程派人前往一是收集做种之用,二还需要趁早早些培育幼苗,如此正好赶在春耕来临之时推广,只不过这推广之地依老夫看还是先在蜀中一地推广最为合适,一来蜀中有都江堰作为倚靠水流不熄,二来因为秦岭之壁障使得蜀中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培育根苗,只需要一年等到存够了推广之需那么朝廷便可以推广天下,如此一来这天下之大也将再无饿死之人!”
“不错!”嘉靖的情绪已经难以表达出他内心的那种激动了:“给杨铭加个侍读衔吧!这两张图纸朕。。。。朕也是服了!”
要让皇帝说出一个服字那是何等的艰难!
可是嘉靖说了,而且还非常高兴!
一个犁,一个红薯让他对自己统治的江山第一次燃起了壮志雄心,土木堡之战留下的满地苍夷在这一刻起他还有杨延和都已经抛之脑后了,五年生聚,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大明朝只需要五年,五年之后瓦剌可敢一战?
PS:第二章送上!
(。)
第230章 侍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