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全军分为左中右三军,骑步混编,能够各自为战。剩下一万战车兵,同时充当辎重兵!
胡亥对于这支大军,花费了大力气,他清楚这是他手底下唯一的军队,不管是应付当下的刘季。
还是接下来移师函谷关,都需要这支大军奋力搏杀,正是如此,胡亥才会拼尽全力,将这一支大军武装到了牙齿。
……
“胡亥小儿,速来下马受死!”
胡亥率大军刚出现在战场,樊哙破锣嗓子就叫了起来。
……
“放肆!”
巨大的声音,响彻云霄,五万秦军将士见到樊哙放肆,纷纷暴怒。大刀拍打着盾牌,杀气冲天而起。
“杀狗的小儿,你不安心在沛县杀狗吃肉,跑峣关前来干么?难道是向朕推荐你的狗肉?”
胡亥对于樊哙还是极为感兴趣的,仗义每多屠狗辈,而其中樊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气煞我也,拿命来!”
樊哙受不了了,屠狗本来就是一个下贱职业,从他跟随刘季造反以来,最忌讳的就是这件事。
此刻听到胡亥,当着十数万大军面前旧事重提,樊哙气炸了,只觉得胸膛中有一把火在烧。
“驾!”
纵马而去,挥舞着大刀杀向了胡亥,他要斩杀胡亥,出这一口恶气,进而攻破峣关。
“有趣!”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凌厉的杀机,转头,道:“喜,统帅三军为朕掠阵,让朕见识一下樊哙的勇武。”
“是。”
……
这支大军刚刚整合,胡亥在武关大战,以及峣关之战,大军士卒有的知晓,有的并不知道。
今日樊哙邀战,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让五万大军气势如虹,让胡亥名声扭转的机会。
……
“驾!”
……
纵马而出,铁戟在手,胡亥眼中有一丝兴奋,这一刻,他感觉连浑身的毛孔都在激动。
战场,从来都是热血男儿渴望的所在!
……
“当!”
铁戟怒斩而下与迎风而上的大刀,撞在了一起。一时间,火星四溅,胡亥与樊哙近距离接触了。
本章完
第24章 秦帝无双()
“当!”
……
铁戟与重背乱刃的战刀相撞,胡亥心头一抖,巨大的力量席卷而来,将虎口撕裂,有丝丝鲜血溢出。
这是胡亥第一次,正面感受到这个时代猛将的狂暴力量。
樊哙都如此,号称天下第一的项羽,又该是何等的不可一世,胡亥心中有些明白了项羽的自负。
武力天下第一,战阵之中,有我无敌。兵法通神,堪称当世第一,这样的人,他有资格自负。
……
“当!”
顾不得多想,胡亥再一次轮戟,怒砸而下。面对樊哙快到极致的刀法,胡亥退无可退。
他不会戟法,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与樊哙一战,至今未败全靠一身蛮力。铁戟在手,面对樊哙眼花缭乱的刀法,胡亥只有一力降十会。
任尔有千般神通,万般术法,我自一力破之!
……
“当,当,当……”
战马纵横,铁戟如龙,战刀似虎,胡亥与樊哙死死的盯着对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杀死他。
这一刻的战场是诡异的,没有喧哗,没有呐喊,只有两个人在斗将。
樊哙身后的三千精锐,围成一个半圆,他们刀剑出鞘,目光如鹰隼,盯着对面的秦军,只要对方有任何举动,必将会爆发出雷霆一击。
对面的三千秦军,比楚军还要忐忑,毕竟战场中与敌将厮杀的是他们的陛下,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
将为兵之首,胡亥奋力斗将,这让五万秦军士气高涨,一股惊人的气势正在不断形成。
秦军将士同样围成半圆,刀剑出鞘,目光如炬,时刻准备介入战场。
……
“将军,楚军大将武力非凡,陛下……”
摆了摆手,喜打断了嬴恒的话,目光如炬,看着战场上你来我往的厮杀:“公子不必担心,陛下必胜!”
“楚军大将勇力盖世,整个大军中,除了陛下无人能敌,为了大军士气,为了稳定军心,为了大秦,陛下只能铤而走险!”
……
“好厉害的二世,居然能够和樊哙单打独斗三十回合,不落下风!”
随着刘季的叹息,楚军本阵中,气氛有些凝重。这样的胡亥,那里还有一点昏聩的样子。
说一句英明神武,恐怕也不过如此!
……
“沛公,以二世如今的表现,恐怕咸阳发生了巨变,赵高恐怕已经死了,整个咸阳都落在了二世手中。”
张良的眼中有一抹凝重,秦二世胡亥的表现,惊呆了众人。作为一代智者,张良敏锐的察觉到了关中的变化。
“子房先生,现在我军该如何?”
这一刻,刘季也有些忐忑,外有项羽携六十万大军沿着三川东海道进逼函谷关,内有秦二世悍然而起。
他夹在中间,不知如何是好!
“鸣金收兵!”
张良指着战场,一字一顿,道:“沛公,秦二世这是打算在战场上扭转以往的形象,重铸秦军军魂。”
“绝不能让他得逞,要不然关中将会稳如泰山,固若金汤!”
……
“夏侯,鸣金收兵!其余大军退至大营,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
“诺。”
……
“当,当,当……”
鸣金声响起,樊哙眼底掠过一抹厉色,手中大刀怒劈,一刀逼退胡亥,在亲卫的簇拥下,调转马头而回。
“沛公有令,鸣金收兵!”
闻鼓而进,鸣金而退,这是军中常识,楚军虽是乌合之众,但是一路而来,这样的常识自是清楚。
鸣金声起,楚军犹如浪潮一般褪去,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巨大的号子声,再一次响彻峣关,秦军将士爆发出的气势,让对面的楚军为之心寒。
“血不流干!”
胡亥举戟,整个秦军欢呼雷动,奋力嘶吼,这一刻,压抑在秦军心底的郁气,冲破了胸膛,直达天际。
“死不休战!”
……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
悲凉雄壮的号子,就是五万秦军将士的选择,让对面张良等人心头发寒。这一刻,他们能够感受到秦军将士的誓死不屈。
国破山河在,只要老秦人一天尚存,大秦将士就会征战不息,一直到最后再一次统一中原。
“如此秦军,不可战胜!”
这是萧何的最后结语,他很清楚峣关之前的这支秦军,已经被胡亥唤醒,就算是不及当年秦军,恐怕也非等闲。
“沛公,秦军将士已非昨日可比,有胡亥在,峣关不可速破!”
楚军大营中,气氛凝固,张良与萧何的意见惊人的一致这让刘季心中纠结,迟迟做不出决定。
“峣关不可速破,但是函谷关必破无疑,项羽手握六十万大军,岂非等闲可比!”
“胡亥能阻我等,不过是仗着兵强马壮,甲士精锐。函谷关虽是天下第一雄关,也挡不住项羽的无敌锋芒!”
刘季眼底掠过一抹决绝,看着大帐中的诸将,道:“既然如此,我军不必速破峣关,只需要拖住胡亥就足够!”
……
秦军大营。
……
“我等三人皆老秦人,当地百姓,被几位大人找来,请陛下降罪!”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连连叩头不止。
胡亥连忙扶起老人,眼眶中有热泪流下:“丢土遗民,朝廷之责,庶民何罪?朕身为大秦皇帝,不能保家卫国,庇护一方,让老秦人饱受沦丧之苦,朕对不起老秦人,对不起天下万民!”
说罢,胡亥朝着三人,深深三躬,一时间,眼眶都红了。
大秦帝国强盛一方,这些老秦人有着切身体会,如今大秦分崩离析,关东反贼群起,大秦帝国日落西山,他们也有清晰感受。
听到胡亥的这番话,老人们大出所料,心中激动万分,一齐伏地,放声大哭了起来。
没有人能够理解老秦人对于大秦帝国的特殊感情,只要号角声吹响,只要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誓言还响起。
老秦人就算是白发后生,也甘愿踏上疆场,为大秦杀出一条兴旺之路。
这种感情根植于灵魂,仿佛与生俱来,只要大秦需要,任何老秦人都甘愿为了帝国赴死!
求推荐,求收藏,求五星好评!
本章完
第25章 以十罪,告天下,收关中民心。()
一时间,胡亥与喜等人也唏嘘不止,大秦帝国有民如此,居然落到这个地步,由此可见,赵高与胡亥的倒行逆施,到底有多么伤天害理。
“诸位老丈,快快起来,莫要哭伤了身子!”
……
“喜,将士卒的菜汤饭食拿给几位老丈,充饥填填肚子。”
“是。”
……
一顿饭食过后,胡亥笑了笑,道:“老人家,你等对这一带山地熟么?”
“熟!”
“大路小路,人道兽道,闭上眼睛都能够走出去!”为首的老丈放下碗筷,慨然回答。
“楚军扎营的两座山也熟悉么?”
“熟!”另一个干瘦的老丈,道:“那两座山本来没有名字,我等叫它两座山,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名字。”
“后山有路么?”
白发老人沉吟片刻:“有是有,但很难走,是山中野兽踩踏出来一条崎岖山路。”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手指不停的在帅案上敲打:“楚军知道这些路么?”
这才是胡亥心中担忧的地方,这些路虽然隐秘,但只要斥候仔细,并不是不能察觉。
如今大秦帝国局势危如累卵,容不得有半点失败,他必须要在行孤注一掷的时候,考虑到所有可能。
因为他在拿整个关中,整个大秦在赌,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能输。
因为输了,他将会一无所有,成为项羽泄愤的对象,刘季建立大汉王朝的垫脚石。
……
老人连连摇头,道:“楚军不知道,它咋个知道,我们哥仨前天还爬到后山顶看他们操练,反贼一点也没有察觉。”
“三万人上山,大约要多长时间?”
老人眯了眯眼睛,想了片刻,道:“夜间上山,恐怕要大半夜才能到达山顶,至少也要在五更时分才能到达。”
胡亥与喜对视一眼,喜:“三位老人家,夜里可能带路么?”
三位老人彼此看了一眼,纷纷朝着胡亥肃然一躬:“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好!”
胡亥拍案而起,吩咐嬴恒,道:“将三位老人家请下去好生歇息,老人家,请。”
“是。”
……
三位老人下去后,胡亥目光盯着地图,良久不言,一个奇袭方略在大脑里快速成型。
九原大军迟迟没有消息传来,胡亥坐立不安,他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
“喜,传令两万骑兵坚守营寨,三万步军立即轻装出发!”
“朕与子恒趁夜色翻越两座山,奇袭楚军,由你坐守大营,等到杀伐声起,立即率军攻打楚营。”
“是。”
……
如今的秦军将士,没有反对的理由,整个大军中,统帅只有三人,一人留守,胡亥势必要亲自率军夜袭。
……
天色暮黑,乌云遮天蔽月,秦军大营灯火连绵,胡亥将三万步卒分成三支,悄无声息的开出了大帐。
大军沿着隐秘的山道疾行,在三位采药老人的带领下,疾行半个时辰,已经到达了两座山背后。
“陛下,从这里上山,等到五更天,就能够到达山顶!”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夜半登山,福祸未知:“传令大军散开队形,开始登山。”
“是。”
……
“将军,一个时辰过去了!”
秦军的营寨依旧灯火连绵,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战马嘶鸣,喜转头,道:“传令大军,摘去马铃,包裹马蹄,马口衔枚,开出大营,向着楚军大营方向缓慢推进。”
“是。”
……
两万骑兵,就这样借着漆黑夜色的天然掩饰,开出了大营,秦军酝酿的奇袭,开始上演。
……
楚军大营。
鸣金收兵后,楚军高层便齐聚主将大帐,这个天下的局势,越发混乱,逼迫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制定的战略。
“樊哙,今日与秦二世交手,有什么感受?”
樊哙摸了摸头,瓮声瓮气,道:“禀沛公,这个秦二世力大无穷,但他不会戟法,全靠一身蛮力作战。”
“五十回合内不分胜负,一百回合内他死,我重伤。”
……
“该死!”
刘季作为同村,自然清楚樊哙的勇力,就算是周勃,都做不到五十回合内不分胜负,如今胡亥居然做到了。
这让刘季心中总有一股隐隐的不安,觉得关中就像是一头蛰伏的饿虎,秦二世在这个时候横空而出,大有蹊跷。
“二世一直昏聩无道,突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到底是那里出现了问题?”
……
刘季的不解,同样也是张良等人想要知道的,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仿佛有强大力量,隐隐改变着轨迹。
……
“沛公,半个月前,咸阳以胡亥的名义发布罪己诏,同时项羽与我军屠城的消息传遍关中,如今关中百姓对于我们义军充满了戒心与仇恨。”
萧何脸色难看至极,他心中的担忧,真的成为了现实。再加上秦二世罪己诏的颁布,更是神助攻。
楚军在关中的名声,彻底臭了!
“罪己诏?”
刘季心中一动:“萧何,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回事?”
闻言,萧何将摘抄的罪己诏读了出来:“前有司奏,赵高专权,擅杀宗室与功勋,惑乱朝廷。改始皇之制,行严刑峻法,以制百姓,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
“以至于,百姓不堪重负,哀鸿遍野,受不轨者利用,揭竿而起,以至于大秦帝国分崩离析,战火纷飞……”
“此虽赵高奸臣行事,然,朕识人不明,用人不察,此罪一也!”
“朕杀蒙恬与公子扶苏,分尸丞相,以至于大秦功勋尽去,此罪二也!”
……
“少府章邯战必胜,攻必克,麾下刑徒军为国死战,有功不赏,此罪十也!”
“巨鹿败,军士死略离散,十万九原大军全军覆没,悲痛常在朕心。今少府章邯投降贼寇,二十万大军归于贼寇,今朕不忍闻。”
“一月之前,始皇托梦于朕,重责之,朕幡然醒悟,诛杀赵高,亲临武关与贼寇争锋,欲重铸大秦!”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
本章完
第26章 峣关之战(2)()
萧何话落,众人久久无法回神,罪己诏带来的冲击,远比胡亥持戟怒战樊哙要更大。
在这个时代,贵族都要学武,骑射不分家,更何况胡亥是大秦帝国的皇子,武艺高强,并不突兀。
毕竟在历史上,力大无穷的例子,比比皆是。商天子帝辛就力大过人,能空手搏斗猛兽。拖梁换柱,倒着拽动九头牛。
在当世也有项羽,力有千斤能扛鼎!
有了前车之鉴,胡亥力大无穷能与樊哙大战三十回合不落下风,自然不会让人惊奇。
但是罪己诏颁布,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刘季等人政治嗅觉惊人,在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含义。
罪己诏的颁布,不仅仅是大秦帝国为了稳定民心,更重要的是秦二世在政治上的成熟。
“沛公,秦二世武能与樊哙大战三十回合不落下风,在政治上能够自视缺点,颁布罪己诏。”
“这非寻常人能为之!”
张良打破了沉默:“秦二世,明显已经不再是以往那个昏聩无道的暴君,武关屠城,让我军民心尽失。”
“此刻关中军民对于我军抵触情绪甚浓,并不是进关的最佳时机!”
……
事情太奏巧了,先是武关抵抗,军民皆动,其后武关屠城,最后峣关对持,紧接着罪己诏颁布。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就像是有人精心策划的一个局,将他们笼罩其中,牵着鼻子走。
张良眉头皱了皱,心中忍不住,道:“这是个惊天大局,只是胡亥又是如何料到我军会屠城,料到我军会破武关的?”
……
“子房先生,秦二世滞留峣关,今又有罪己诏颁布,秦国朝廷图存之心坚决,我军止步峣关,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可使刘季兵破峣关?”
刘季眉头紧锁,事情的变故出乎了他的预料,峣关的抵抗尤为强烈。
他想要保存实力,又想击破峣关,先入关中,正是如此,心里才会纠结万分。
大账中,张良肃然一躬,凝重道:“沛公,我军只有十万大军,强行攻破峣关,必然是损失惨重。”
“如此一来,在反秦联盟中,沛公将无立足之地,没有说话的本钱。”
“在下以为当下关中生变,项羽手握六十万大军,沿着三川东海道进逼函谷关,沛公当弃关中而坐等两虎相争。”
“常言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管是携大胜之威的项羽,还是意图救秦的胡亥失败,剩下的那个,想必也是半残。”
“这个时候,就是沛公站出来,号召天下猛士,摘取最后胜利的时候。”
……
“噢!弃关中?”
这一刻,刘季怦然心动,他大字不识一箩筐,却在泗水亭混迹了许久,自然清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此刻秦占有地利,楚占有大势,谁胜谁负,还是一个未知数。
刘季最清楚的则是,武关屠城的消息,震撼整个关中,此刻进关,只会适得其反。
“萧何,子房先生提议弃关中,守株待兔,你觉得如何?”
萧何与张良是刘季手底下最聪明